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德國小學特點



Moria Flaig
30. Oktober 2019



博登湖上的花島Mainau


德國小學的特點

諼諼轉學到德國已經一年半了,若要我來說德國小學有什麼特點,我想,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半天制,從時間短、進度快可以觀察到,德國人凡事講求精簡與效率,不喜歡繁複與變化,我想,這無非是德國小學的特點。

德國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基本上以半天為基調,下午的活動,通常屬於安親性質,並非正式的教學,帶班的人員也非正規教員,活動也以音樂、體育、遊戲、美勞為主,並非輔導課。小學之後才有上整天,但也不是每天整天,雖然有些學校下午會安排正式課程,但是通常一星期只有一次,其他的都是非正式的活動,大多是所謂的AG,興趣班,自由參加,沒有硬性規定。嚴格來說,中學也不能算是全天制。

半天制對孩子的發展最有助益,早早上完課,早早回家吃午飯,整個下午孩子擁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自己想讀的書,騎車、騎馬、玩耍、上圖書館借書、培養興趣、參與運動、練習樂器等等,這些都需要擁有私人時間。德國人重視培養嗜好,女孩大多騎馬,男孩大多玩模型火車,男女孩皆學樂器的甚多,那是因為他們的孩子有時間。

上課時間雖然只有早上半天,但是課程進度非常快,家庭作業很多,與澳洲進度慢、作業少,截然不同。考試不定時,而且不用準備,基本上,老師認為學生只要上課認真、按時寫作業,考試應該都可以勝任。



德國數學重視系統化推演,考試也是系統性同題型的排列一起(注),不要求由計算來得到答案,而是由系統推演來解答。反觀,澳洲數學進度非常慢,光是九九乘法表就要分成三四年級兩年來教,五六年級時才有兩位數乘除法,不使用教科書,小朋友沒有機會做系統性的觀察。在德國數學教學使用密密麻麻算式並列的教科書,要求小朋友做系統性觀察,進度則非常地快,小二就要熟練乘法表,並且要求簡單的乘除法計算。小學四年教完四位數加減乘除(不帶零),並挑戰五位數乘除法。

注:學生要由5*3=15與5*10=50來推論5*13=65;然後繼續推論:11*3=33,11*10=110,11*13=143

德國數學教學不囉嗦,只有算式,沒有實物操作,很適合喜歡研究符號系統的諼諼來學習,因此讓他順利克服了算數困難,並且愛上了數學。相較而言,國語文教學就很不討喜了,德國國語文重視文法、拼字,完全不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根本忽視創作,作文都是先定好框架的(注),簡直是把作文當數學來教,要求按照框架依樣畫葫來作文,名為寫作訓練,其實只是要學生套框架而已,套框架看似容易,然而諼諼這種常常走神的孩子,最後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文不對題。此外,老師對於大小寫要求太過吹毛求疵,孩子拼字沒有錯,但總是因為大小寫(德文名詞第一個字母要大寫),被嚴重扣分,因此德文成績不佳。與之相較,澳洲老師對於拼字與大小寫相當地寬容,作文也儘量不設框架,有時候也會讓孩子自由創作,諼諼雖然作文能力差,但是喜歡天馬行空地自由發揮,有時也會寫出佳作。

注:所謂框架,類似看圖說話,要求小朋友按圖示來描述;或者先給小朋友一些訊息、文章架構、或是先佈置好了情節,要求他們根據這些線索連接成一個完整的文章。

再者,諼諼喜歡閱讀,喜歡深難罕見字,喜歡發音奇特的外語,討厭瑣碎的文法和拼字規則。澳洲國語文首重閱讀與寫作,不重視文法與拼字,作文有固定題目,但是沒有框架,老師知道諼諼書寫上有困難,有時候也允許他自由創作,雖然寫字上有困難,但是識字多、閱讀程度高,成績多多少少可以因此提升不少。此外,澳洲英文成績分成閱讀與寫作兩部分,諼諼閱讀總是得到最高分,可以彌補寫作上的不足。




學校生活方面,兩國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德國學校很少舉辦活動,我們學校定期只舉辦聖誕節與畢業典禮兩次音樂晚會,今年學校決定要取消畢業晚會,原因是每年全校師生花費太多時間在彩排上,嚴重影響到課業進度,我想泰半是辦活動、負擔重,老師們無法消受。其餘的家長應邀到校的場合,一共也只有四次,一次家長座談會、兩次與老師面談、一次期末吃點心。

反觀我們澳洲的小學,每個月至少舉辦一兩次大型活動,運動會、園遊會、化妝會、才藝秀、書展、資優生作品展、母親節、父親節、祖父母節、家長教學觀摩、開學典禮、畢業表演、畢業點心會、烤肉、野餐、蛋餅節、數學比賽、演講比賽、募款捐獻、聖誕歌曲合唱會等等,名目繁多,家長皆應邀參加。

德國的家長與學校關係並不密切,家長與老師也很少溝通互動,家長之間根本不認識,比賽頒獎這種事情只有政策性的舉行朗讀比賽,其他的一概省略,家長根本沒有到校的熱情和動力。我們澳洲的學校,每星期一朝會上有頒獎,累積五張獎狀可以換得獎品,很多家長每天參加朝會,就是要看頒獎,有了得獎的盼望,就有到校的動力,得了獎狀之後,就有參與的激情。德國人則認為學校只是上課的地方,小孩待在學校只有半天而已,基本上,孩子的生活重心在家庭,並不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辦活動,有沒有頒獎獎勵,德國人的想法是,根本沒差,也不重要。

原因深究起來,是因為德國學校不募款,不會要求家長捐獻,這下子就完全沒有舉辦活動的動力了!辦活動勞民傷財,哪來的人力和財力?德國是福利國家,一切教育資源以免費為原則,教材教具教科書練習本文具校車全部免費,甚至出國旅行見習都可以向政府請款,家長只要出錢買鉛筆作業簿和書包,孩子就能夠上學了。學校若是三不五時地辦活動,政府願意支付這些費用嗎?靠著舉辦活動來立名目跟家長募款請款,會被罵死喲。

與之相較,澳洲學校則靠著舉辦眾多活動來向家長募款請款,更重要的是,辦活動不只是需要經費,也需要人力,於是學校動員家長做義工,讓家長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每一個年級的家長(澳洲小學一共七個年級),每年至少要扛下兩三項大型活動,前提即是學校與家長要合作無間,才有辦法。

在澳洲家長除了幫忙辦活動之外,還可以幫忙遠足、參觀博物館、旅行、上游泳課、運動會當裁判等等。家長還可以參與上課,幫忙教書,那時,我每星期到校當閱讀媽媽和數學媽媽,實際參與教學。學年結束時,我曾經一個人花幾天的時間,幫忙排列學校圖書館的圖書。這些都是需要人力的工作,澳洲的學校很擅於與家長建立緊密的關係,讓家長主動到校協助各種事務與推動各種活動。




我們德國的學校本來只舉辦聖誕晚會和畢業晚會兩項活動,今年夏天老校長退休,新校長一上任之後,馬上將下一屆的畢業晚會取消,活動只剩下一項:耶誕晚會。正是符合,德國人凡事講求精簡與效率,不喜歡繁複與變化,學校往往被化約成上課的地方,而非社交的場所。

我想,這與德國人喜歡到國外度假旅行,不喜歡參與社區的公共事務息息相關,學校只是生活的一環,沒有人想把它當成生活的全部。更何況,德國不是移民社會,一般德國人世世代代群聚一個地區,相形之下,親友之間的互動與協力更為重要。對於史瓦本人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無非是蓋房子,親友互相幫助蓋房子、整修房子,非常普遍,不會有人願意把寶貴的時間用在賣BBQ之上。然而在連帶不緊密的移民社會裡,到學校幫忙賣BBQ就變成移民尋求與社會聯繫的一個重要途徑了。

難怪乎!有人說德國社會很難融入,學校並不提供家長任何管道,來讓移民家庭能夠更容易地接觸到當地人。我們在美國與澳洲生活時,學校一直是一個讓媽媽我結識好朋友的地方,是讓外來的人得以一窺當地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理念的機會,更是放學後,讓孩子與同學一同玩耍、學習與人互動的好地方。若不是我們在德國有親友,否則諼諼想要融入德國人的生活圈裡,恐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哦!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心算



Moria Flaig
29. Oktober 2019



花島Mainau:一萬株鬱金香

心算


話說諼諼的學習困難鑑定為感覺統合失調,而非專注力缺陷,我目前所得到的訊息是:感覺統合失調大部份會在神經統合功能發展較健全之後,大部份的症狀會消失。這讓我的心中燃起希望,說不定,孩子大一點後,就會好了。

的確,就寫字與算數這兩項來看,字跡雖然沒有隨著成長而好轉,然而算數能力卻突飛猛進,回想起兩年前孩子計算能力嚴重落後,連一位數加減法都有困難,如今奇蹟出現,居然三位數乘除卻能夠心算,並且挑戰四位數,落差未免太大了吧!

一年多前搬來德時,首先要補救的是九九乘法,澳洲小學直到三年級之後才引入九九乘法,之前所學的都只是乘法觀念而已,並沒有計算,三年級之後引入建構數學的拆解法,並沒有嚴格要求要背九九乘法。在德國則不同,學校也教拆解法,但在二年級就必須要熟練九九乘法,老師會不斷地復習,並且不時地抽問。

諼諼轉到德國後,不會九九乘法,無法直接讀三年級,只好回去讀二年級的最後兩個月,老師說了,所有的同學都會九九乘法,唯有他一個人不會背。升三年級的暑假中,我利用時間讓他熟練九九乘法,升上三年級之後,果然借助九九乘法之力,孩子的數學一下子就飛升上來,並且成為孩子最喜歡的科目,還常常說以後上大學要主修數學、物理與英文三科。

如今升上四年級,我最近有一項大發現,我發現孩子不僅計算能力強,還發現心算能力也特強,向來我想,孩子若是作業能算對,就算萬幸了,怎還奢望他會心算?於是還特別問了:「你們老師有教心算嗎?還是你自己學會心算的?」諼諼則回答說:「心算需要學嗎?不就是跟筆算一樣嗎?」

孩子說得讓媽媽驚訝不已,沒錯!心算不就是根筆算一樣,但是三位數乘除法要心算耶!這可就很難了,總覺得孩子一定得到了什麼祕笈,因為沒有用筆記下數字與步驟,計算過程全部記在腦中,這媽媽我就不會!

我不相信孩子的說法,心算跟筆算一樣,不必另外學,當下試試,看他如何不用紙筆計算,算式全部用口頭問,不寫在紙上,心想:「連我都不會算,我不相信,你這樣會算。」於是測試了下列的幾個算式:

三位數乘法:243*7=?
三位數乘法:385/5=?455/7=?
三位數乘以分數:385*3/5=?936*3/4=?
超難的兩位數乘以兩位數,孩子的確感到困難:37*45=?
但乘以十幾的,孩子卻說一點都不難,馬上心算出來:78*12=?35*13=?
甚至連四位數除法,也能夠心算:1365/5=?1638/3=?




咦!兩年前在澳洲時,老師不是說,他連一位數加減法都不會嗎?時間正好是兩年前,我寫了一篇「超低的數學成績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html,當初憂心如焚,如今事態完全兩樣,或許,感覺統合失調只是男孩女孩發育不同調罷了?男孩患有注意力缺陷、發展障礙、讀寫困難的是女孩的四倍,女孩在校成績比男孩好(Lise Eliot, Wie Verschieden sind Sie?),這無外乎是因為男孩女孩大腦結構不同、賀爾蒙內分泌也不同,比起女孩,男孩子左右腦的之間的聯結低很多,協調性差,學習能力也較差。整體而言,男女發育不同,男孩語言表達能力、書寫能力,在發育上比女孩晚四年,而男孩在空間認知與數學認知則比女孩早四年(注:Lise Eliot, The Trouble with Sex Difference),男性賀爾蒙有助於空間認知發展,但也抑制語言能力發展(Lise Eliot, Was geht da drinnen vor?)。

從諼諼和鄰家女孩兩人之間的差異來看,完全符合Eliot的論點,男孩女孩在認知上的發展,全然不同。他們兩個人年紀一樣大,是同班同學,女孩寫得一手漂亮的字,國語文往往得到最高分,但是在算數學時,就變成另一個人了,邏輯思考亂得令我抓狂,手眼協調是天生的,邏輯思考也是天生的,不同的是性別;反觀,諼諼的認知發展完全倒反過來,字跡潦草得不僅老師看不懂,連他自己都看不懂,我更是懶得去看得懂,德文考試時,拼字全對,卻丟三落四,扣分連連,手眼協調度太差。但是心算能力,沒訓練過,像是與生俱來的,體現出系統性思考的優勢。我想,這也是天生的吧!

仔細比較起來,澳洲數學教學重視具象語言描述、實物美勞與小組溝通合作,不重視系統性的抽象演練,非常適合女孩學習;德國數學教學只重視系統化抽象符號推演,完全不重視語言文字表述,更不會把美勞與數學兩者整合在一起,邏輯推演能力差的孩子學起來非常痛苦,卻適合手眼協調能力差的男孩學習,諼諼就很喜歡德國系統,不喜歡澳洲系統,喜歡純數字計算,不喜歡實物應用。

在諼諼心算的時候,我發現他之所以能夠心算大數,是因為他有驚人的工作記憶,不用筆寫下,也能夠將運算過程中的重要數字記住無誤,我自己則沒有這種能力。然而弔詭的是,先前智力測驗測所得的工作記憶卻很低,造成內在差異太大,無法估計出智商。工作記憶不好的孩子往往不具備心算能力,再者,心算大數,專注力要很強,不是說是工作記憶有缺陷、專注力有缺陷嗎?

或許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大腦神經發育也較健全了,算數困難也會跟著消失,說不定不久以後,書寫困難也會煙消雲散。


發展障礙鑑定



Moria Flaig
29. Oktober 2019





發展障礙鑑定

我們去做鑑定了,結果是,諼諼的智商無法估算。

來德已經一年半了,回想兩三年前,我們在澳洲赫然發現,孩子算數與書寫有學習上的困難,歷經學校一連串的測驗,排除智力、讀寫的問題之後,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是視覺?聽覺?腦神經?一直懸疑未決。顯然地,校方只能給與適切的輔導與建議,至於教學上要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學校並無法提供任何方案,只能就測驗結果來決定孩子是否有資格進入特教輔導。然而,測驗的結果是,諼諼各項測驗數值過高,與特教無緣,不會寫、不會算全靠媽媽一個人去努力。

德國的體制與澳洲完全不同,澳洲採取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特教老師任教於一般學校之中,有特殊需求的學童可以在一般學校中,接受特教老師的額外輔導。德國小學並不採取差異性教學,而是對於患有各種障礙的學童設立各種不同的特殊學校(注),無論是肢體障礙或是心智發展遲緩,都必先走鑑定之路,得到正式的醫學鑑定之後,孩子能夠進入特殊學校。此外,患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兒童,無論是數學障礙、還是讀寫障礙,家長可以向兒童局(Jugendamt)申請專人在家課業輔導,還可以向健保申請養育金(實得部份)與額外的托兒經費(報銷部份)。

感覺上德國政府對患有心身障礙兒童設立了各種福利,但要得到這些福利的門票卻非容易。再加上,2E雙重特殊兒童在德國並不如在美國廣為被研究、討論,只要測驗數值落入正常範圍之內的,就算有學習困難也無法得到特殊輔導。


Europa Park

鑑定程序簡單來說:先看兒科,再由兒科醫生轉診到職能治療,經過職能治療師一段時間的觀察與治療之後,症狀若是長期無法改善的,兒科醫生會轉診到專業醫生與SPZ(Sozialpädiatrisches Zentrum),只有SPZ能夠做鑑定,家長可以和設有SPZ的醫院聯繫,要求做鑑定,所有治療與鑑定的費用都是由醫療保險承擔。

鑑定的過程分成兩次:第一次主要是測EEG與身體檢查,檢查之後,醫生與家長會談,醫生會根據會談筆錄和職能治療師初步的診斷書與其他醫生會診,會診時決定測驗方式。第二次即是測驗,諼諼做的是魏氏智力測驗V、拼字測驗、閱讀測驗;媽媽做的是感覺統合問卷、過動症問卷、自閉症問卷。除了自閉症問卷之外,另外兩項問卷都還要由學校老師填寫郵寄。測驗後,診療師向家長分析測驗數值。大約一個多月之後,報告書會郵寄到家中。

測驗後與診療師商談時,我已經明顯地感受到,院方的政策是對於ADD低動兒並不採取藥物治療,因此並不將低動兒鑑定為專注力缺陷。診療師的觀點是,諼諼本身並沒有外顯的過動行為,加上智力測驗中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兩項都還在正常範圍內,即使存在著巨大的內在差異(工作記憶、處理速度與語言智商相差巨大,因此無法計算出智商),這種案例他們並不鑑定為專注力缺陷。雖然家長、老師和職能治療師皆表示了,孩子有專注力問題,但這個診療師卻說,測驗的所有數值都在正常值之內,何來的缺陷?

我猜想,有可能是因為,一旦院方鑑定為專注力缺陷,兒科就能夠針對鑑定的結果開藥物治療的處方,德國醫界對於藥物治療的態度比較保守,既然諼諼的工作記憶與處理速度都還在正常範圍之內,孩子只是做事情慢而已,需要的是時間而非藥物,因此,對於諼諼的狀況低調處理。再者,若非嚴重的專注力缺陷,學習上固然有困難,但並非無法學習,這個情況不會造成嚴重的學習障礙。診療師最後說了一句話,學業成績雖然差了點,基本上,學校還是畢得了業,不用擔心,顯然,鑑定的方向以小心保守為準則。

一個多月之後,我接到鑑定書,果然專注力缺陷、讀寫障礙、自閉症三種可能性皆被排除,並將症狀鑑定為感覺統合失調的發展障礙(德語:Sensorische Integration Entwicklungsstörung;英語: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 ,處方開的還是職能治療與動作治療。唉!感覺上,問題好像又回到原點,最後得的只不過是一個新的名稱罷了,其實,當初做鑑定的用意,何嘗不是在尋求一個明確的答案嗎?


Europa Park

然而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與專注力缺陷類似,但與專注力缺陷有什麼不同呢?在網路上讀了一些訊息之後,初步所得到的結論是,專注力缺陷大部份是終身性,兒童成長之後,過動的行為雖然消失了,但是認知上的缺陷卻無法得到改善,像是健忘、衝動、缺乏組織能力等等。感覺統合失調則不同,大部份在神經統合功能發展較健全之後,症狀會消失,在諼諼身上最明顯的發展是心算能力突飛猛進,兩年前因計算能力嚴重落後,連一位數加減法都有困難,老師懷疑認知有障礙,送去做智力測驗,如今,三位數乘除法卻能夠心算,智力要短期間突飛猛進是不可能,但是發育成熟度則有可能影響到學習效率(詳情請見下文)。

接到鑑定書之後,我打電話給一個在教育局工作的朋友,她在教育局(Schulamt)從事教育心理輔導員的工作,明年轉往國立資優中學,當初我在大學裡認識她時,她做的研究正是資優鑑定,畢業後,在教育局輔導的案例大多是學習障礙、行為障礙。

從諼諼出生到現在,她對諼諼認識算是深入,認為SPZ會將ADD做成這樣鑑定,是有點誇張,教育局並沒有把ADD排除在專注力缺陷之外。她還指明一點,孩子的情況若不嚴重的話,專注力缺陷的鑑定雖然能夠讓孩子在考試時能夠得到一些「優惠」,比如延長考試時間等等,但是對於孩子將來接受職訓、求職、投保等等,多多少少會有負面的影響,這樣的結果反而比較好的。

此外,諼諼已經升上四年級(德國小學只有四年),不久之後就要申請新的學校(德國的中學是用申請的),我目前最關切的無非是選校的問題,許多中學設立有資優班、雙語班、數理班等等,人家要看的則是具體數據,而不是一套解釋。根據友人的說法,即便先前的智力測驗沒有結果,也沒有關係,家長可以根據發展性感覺統合失調的鑑定書,向設有資優班的中學提出個別處理的要求,工作記憶與處理速度應該不會造成進入資優班的阻礙,如果學校的團測不過關,最後還是可以向教育局申請個別處理。以諼諼的狀況,雖然學習上有些困難,但若是能夠進入資優班,還是最好的,我還是要儘量為他爭取才是。至於智力測驗,只有教育局的心理輔導員所做的智力測驗才俱有效力,SPZ的不會被承認。

哎呀!費了這麼大的勁得來的鑑定書,用途並不大,發展障礙雖然拍板定案,但是智力還是得重新測過呀。

注:友人先天耳聾,直到上大學前,一直就讀聾人特殊學校,上下學由計程車接送。鄰近有一個高智商的小孩患有亞斯伯格,去年進入亞斯伯格寄宿學校,寄宿費用由健保補助的養育金支付;另一個友人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讀過動兒特殊學校,幸虧離家不遠,在斯圖加特附近有一個過動兒中學,則是寄宿學校。從事教育心理輔導員的友人明年起工作的國立資優中學,也是寄宿學校。

全觀式學習




Moria Flaig
6. Februar 2019





全觀式學習

我們知道,幼兒總是偏愛圖畫豐富的繪本,正是因為幼兒時期是人生中右腦活動最旺盛時期,然而大腦發展總是要向左移動,接收訊息的途徑逐漸從視覺圖像轉變成聽覺語言,於是人的認知方式會逐漸從圖像發展成抽象規劃式的思考、以聽覺為導向的認知方式、重線狀思考、重時間感、先後順序、善於掌握規則、歸納式思維。

ADD兒因為聽覺記憶受損,學習依賴視覺神經傳導,所表現出的認知方式,與上述模式截然相反,特點是全觀思考、沒有時間感、無法分辨先後秩序、無法分辨輕重緩急、無法學習規則、偏重演繹式思維。以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循序缺陷』』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5.html所探討的正是這種欠缺秩序的認知方式。在此,還要順帶強調一點題外話,ADD兒不一定完全都是喜歡凌亂,有時候,反而比一般小孩更喜歡井然有序的生活空間,井然有序反而能夠紓解ADD內在混亂的思緒所造成的緊張與壓力。

ADD兒傾向於全觀性、非條文規則性、非步驟性的學習風格。具體而言,學國字時,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讓孩子描字多少次,都無法掌握筆順,這一點曾經讓我非常地沮喪而放棄中文識字,後來我改變方法,不再要求孩子按照筆順來書寫國字,寫字只是為了加強印象,不一定要以此途徑來識字。我轉而側重全觀式視覺記憶,使用閃字卡來讓孩子學習國字,這才發現孩子也能夠識字。

此外,學習外文時,我建議,不要以背單字、背文法規則來讓孩子學習外文,而是以全面浸泡式(immersion)、大量閱讀來學習、以閃字卡來記憶單字,根據研究,ADD兒識別整個字的能力特別強,拼字能力卻特別薄弱,應該教導以照相記憶來學習單字,不要以拼音法來學習單字。

學數學時,不要拘泥於規則與步驟,讓孩子多計算、多操作,也是以浸泡式來學習,唯有精熟,在心智操作上才會無阻無礙。ADD兒有一個特點,傾於發明特殊的方法來計算,學習標準步驟有困難,ADD兒往往固執於自己的方式,不幸的是,孩子的方法往往沒有效率,這時候,讓他多走冤枉路,神奇的是,他會自己慢慢地簡化步驟,越算越快。當下有些數學教學法,只重視學習各種計算方法,注重理解,不重視實際演算,這對ADD兒沒有幫助,ADD兒就是卡在操作上有困難,ADD兒善於找到自己的解決途徑,並且喜歡多方嘗試、摸索來找到新的方法。


Europa Park

最適合ADD兒的學習策略是,全面性、全觀性、儘量降低記憶步驟與規則。ADD兒擅於掌握全盤性原則,不善於掌握細部規則。以具體的學科而言,研究者指出,患有ADD的人擅長高度抽象的物理學,不善於記憶琳琅滿目的化學名稱;擅於空間視覺的幾何學,而不善於規則繁瑣的代數。(請參閱『聽覺型VS視覺型』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vs.html

這些都是過去我教導諼諼時,所得到的心得,諼諼是三語兒童,學習三語完全以全面浸泡的方式來學習。當初我教導他讀書識字時,英德兩語全部以直接、全觀式閱讀法來學習。由於家族遺傳性讀寫障礙,我刻意避開一般小學所教的拼字法,諼諼完全沒有學過拼字規則,不二法門正是大量閱讀,以浸泡式、全觀式學習法來讀書識字,不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拼音法,雖然事後才知道諼諼患得的是ADD,但我深信,因為使用了正確的方法而避免了家族遺傳的讀寫障礙。

這裡要順帶提到一點,讀寫障礙是專注力缺陷最常見的共病(comorbidity),讀寫障礙的成因往往是認知系統上兩元受損:語音意識低落(phonological conscience)以及工作記憶受損。受過三語訓練的兒童,語音意識往往比常人強很多,有些讀寫困難早期預防教育,正是側重於對於高危險族群在學前進行語音意識訓練,多語教育可以直接提高語音意識,曾經得到多語研究的佐證。再加上,當時我選擇了側重視覺記憶的閱讀法,刻意避開拼字法,以視覺記憶來彌補工作記憶缺陷,以此方式,成功避開了讀寫障礙的危險。


Europa Park

此外,ADD兒還有在學習上還有一項特點:興趣導向神經運作系統。本身患有ADHD的神經科醫生William Dodson指出,他一直想找出ADD大腦與一般大腦有什麼不同,最後他發現,ADD大腦是一種興趣導向的神經運作系統,同時也是工作記憶受損的神經系統,但是ADD處理記憶的方式有個非常神奇之處,即是對於有興趣的事物,能夠馬上吸收記憶,對於興趣缺缺的事物,卻表現出嚴重的學習障礙(請參見:William Dodson,Secrets of the ADHD Brain:Why we think act and feel the way we dohttp://assets.addgz4.com/pub/free-downloads/pdf/SecretsOfTheADHDBrain.pdf)。以我自己的觀察,更奇特的是,非但興趣能夠幫助學習記憶,而且學習效率提高到勝過常人。

打從諼諼一歲起,我們在義大利度假時,他對於阿爾卑斯山蘋果園所使用的拖拉機(tractor)情有獨鍾,直到他入小學前,我一直都採用以興趣為導向的學習方法,這個方法無它,孩子一旦表現出對某件事情有強烈的興趣時,馬上從圖書館找回大量的書籍讓孩子閱讀,剛滿一歲的嬰兒能夠讀書嗎?能!看拖拉機的書除了記憶車子的廠牌、機種、功能,還能夠學習到什麼?所有與拖拉機相關的農具、農家的動物、四季的農作等等,都可以順帶學習到,並從中擴展到與拖拉機相像的工程車,舖橋、造路、蓋房子、蓋隧道,都要使用這些工程車,孩子因而認識一些建築工程。後來孩子的興趣逐漸從工程車發展到救火車、騎士、城堡、恐龍、太空、自然科學等等,學習領域不斷地擴大延伸,直到八歲,現在孩子對於量子物理學有興趣了,這一切卻都從拖拉機開始喲。

在這個過程中,為娘沒去想的是,那孩子沒有興趣的事呢?在進入學校之前,完全沒有去思考這一點,然而,學校所要求的,有很多正是孩子沒有興趣的事情,畫畫、寫字、算數、中文識字,全變成學習障礙,正如Dodson所指出的,學習障礙同時也伴隨著興趣而來。進入學校之後,諼諼連最簡單區分字母大小寫,都會有困難,直到現在,孩子八歲半了,昨天帶回家的聽寫測驗,哇!第一次得到好成績,仔細一看,小寫「s」寫得有點突出格子,算是半個錯,w要大寫,卻寫得太小,老師不留情面地算是錯誤,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至今,是學會了分別大小寫沒錯,但是還是老是不小心會犯錯。比起以前在澳洲,大小寫全部任意混合書寫,來到德國之後,遍地紅字慘不忍睹(德文與英文不同,名詞第一個字母必定大寫)。筆順嘛!根本無法改正,那就算了,隨它了。回首前塵,ADD兒在學習寫字上真是又辛苦又坎坷。

從這樣特殊的認知風格中,我們應該試著找到適合ADD兒的學習方式,每個ADD兒都與眾不同,只有媽媽們自己不斷試驗、修正、變化、實踐,就能夠找到對的方法,我相信,學障能夠得到克服的。目前諼諼是三年級,國語課本上的卻還是一年級下冊,我不再在乎緩慢的中文進度,一年級的課程從五歲半上到八歲半,整整三年過去了,孩子並沒有識得多少字,但慶幸的是孩子克服了一件事情:識字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