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發展障礙鑑定



Moria Flaig
29. Oktober 2019





發展障礙鑑定

我們去做鑑定了,結果是,諼諼的智商無法估算。

來德已經一年半了,回想兩三年前,我們在澳洲赫然發現,孩子算數與書寫有學習上的困難,歷經學校一連串的測驗,排除智力、讀寫的問題之後,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是視覺?聽覺?腦神經?一直懸疑未決。顯然地,校方只能給與適切的輔導與建議,至於教學上要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學校並無法提供任何方案,只能就測驗結果來決定孩子是否有資格進入特教輔導。然而,測驗的結果是,諼諼各項測驗數值過高,與特教無緣,不會寫、不會算全靠媽媽一個人去努力。

德國的體制與澳洲完全不同,澳洲採取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特教老師任教於一般學校之中,有特殊需求的學童可以在一般學校中,接受特教老師的額外輔導。德國小學並不採取差異性教學,而是對於患有各種障礙的學童設立各種不同的特殊學校(注),無論是肢體障礙或是心智發展遲緩,都必先走鑑定之路,得到正式的醫學鑑定之後,孩子能夠進入特殊學校。此外,患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兒童,無論是數學障礙、還是讀寫障礙,家長可以向兒童局(Jugendamt)申請專人在家課業輔導,還可以向健保申請養育金(實得部份)與額外的托兒經費(報銷部份)。

感覺上德國政府對患有心身障礙兒童設立了各種福利,但要得到這些福利的門票卻非容易。再加上,2E雙重特殊兒童在德國並不如在美國廣為被研究、討論,只要測驗數值落入正常範圍之內的,就算有學習困難也無法得到特殊輔導。


Europa Park

鑑定程序簡單來說:先看兒科,再由兒科醫生轉診到職能治療,經過職能治療師一段時間的觀察與治療之後,症狀若是長期無法改善的,兒科醫生會轉診到專業醫生與SPZ(Sozialpädiatrisches Zentrum),只有SPZ能夠做鑑定,家長可以和設有SPZ的醫院聯繫,要求做鑑定,所有治療與鑑定的費用都是由醫療保險承擔。

鑑定的過程分成兩次:第一次主要是測EEG與身體檢查,檢查之後,醫生與家長會談,醫生會根據會談筆錄和職能治療師初步的診斷書與其他醫生會診,會診時決定測驗方式。第二次即是測驗,諼諼做的是魏氏智力測驗V、拼字測驗、閱讀測驗;媽媽做的是感覺統合問卷、過動症問卷、自閉症問卷。除了自閉症問卷之外,另外兩項問卷都還要由學校老師填寫郵寄。測驗後,診療師向家長分析測驗數值。大約一個多月之後,報告書會郵寄到家中。

測驗後與診療師商談時,我已經明顯地感受到,院方的政策是對於ADD低動兒並不採取藥物治療,因此並不將低動兒鑑定為專注力缺陷。診療師的觀點是,諼諼本身並沒有外顯的過動行為,加上智力測驗中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兩項都還在正常範圍內,即使存在著巨大的內在差異(工作記憶、處理速度與語言智商相差巨大,因此無法計算出智商),這種案例他們並不鑑定為專注力缺陷。雖然家長、老師和職能治療師皆表示了,孩子有專注力問題,但這個診療師卻說,測驗的所有數值都在正常值之內,何來的缺陷?

我猜想,有可能是因為,一旦院方鑑定為專注力缺陷,兒科就能夠針對鑑定的結果開藥物治療的處方,德國醫界對於藥物治療的態度比較保守,既然諼諼的工作記憶與處理速度都還在正常範圍之內,孩子只是做事情慢而已,需要的是時間而非藥物,因此,對於諼諼的狀況低調處理。再者,若非嚴重的專注力缺陷,學習上固然有困難,但並非無法學習,這個情況不會造成嚴重的學習障礙。診療師最後說了一句話,學業成績雖然差了點,基本上,學校還是畢得了業,不用擔心,顯然,鑑定的方向以小心保守為準則。

一個多月之後,我接到鑑定書,果然專注力缺陷、讀寫障礙、自閉症三種可能性皆被排除,並將症狀鑑定為感覺統合失調的發展障礙(德語:Sensorische Integration Entwicklungsstörung;英語: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 ,處方開的還是職能治療與動作治療。唉!感覺上,問題好像又回到原點,最後得的只不過是一個新的名稱罷了,其實,當初做鑑定的用意,何嘗不是在尋求一個明確的答案嗎?


Europa Park

然而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與專注力缺陷類似,但與專注力缺陷有什麼不同呢?在網路上讀了一些訊息之後,初步所得到的結論是,專注力缺陷大部份是終身性,兒童成長之後,過動的行為雖然消失了,但是認知上的缺陷卻無法得到改善,像是健忘、衝動、缺乏組織能力等等。感覺統合失調則不同,大部份在神經統合功能發展較健全之後,症狀會消失,在諼諼身上最明顯的發展是心算能力突飛猛進,兩年前因計算能力嚴重落後,連一位數加減法都有困難,老師懷疑認知有障礙,送去做智力測驗,如今,三位數乘除法卻能夠心算,智力要短期間突飛猛進是不可能,但是發育成熟度則有可能影響到學習效率(詳情請見下文)。

接到鑑定書之後,我打電話給一個在教育局工作的朋友,她在教育局(Schulamt)從事教育心理輔導員的工作,明年轉往國立資優中學,當初我在大學裡認識她時,她做的研究正是資優鑑定,畢業後,在教育局輔導的案例大多是學習障礙、行為障礙。

從諼諼出生到現在,她對諼諼認識算是深入,認為SPZ會將ADD做成這樣鑑定,是有點誇張,教育局並沒有把ADD排除在專注力缺陷之外。她還指明一點,孩子的情況若不嚴重的話,專注力缺陷的鑑定雖然能夠讓孩子在考試時能夠得到一些「優惠」,比如延長考試時間等等,但是對於孩子將來接受職訓、求職、投保等等,多多少少會有負面的影響,這樣的結果反而比較好的。

此外,諼諼已經升上四年級(德國小學只有四年),不久之後就要申請新的學校(德國的中學是用申請的),我目前最關切的無非是選校的問題,許多中學設立有資優班、雙語班、數理班等等,人家要看的則是具體數據,而不是一套解釋。根據友人的說法,即便先前的智力測驗沒有結果,也沒有關係,家長可以根據發展性感覺統合失調的鑑定書,向設有資優班的中學提出個別處理的要求,工作記憶與處理速度應該不會造成進入資優班的阻礙,如果學校的團測不過關,最後還是可以向教育局申請個別處理。以諼諼的狀況,雖然學習上有些困難,但若是能夠進入資優班,還是最好的,我還是要儘量為他爭取才是。至於智力測驗,只有教育局的心理輔導員所做的智力測驗才俱有效力,SPZ的不會被承認。

哎呀!費了這麼大的勁得來的鑑定書,用途並不大,發展障礙雖然拍板定案,但是智力還是得重新測過呀。

注:友人先天耳聾,直到上大學前,一直就讀聾人特殊學校,上下學由計程車接送。鄰近有一個高智商的小孩患有亞斯伯格,去年進入亞斯伯格寄宿學校,寄宿費用由健保補助的養育金支付;另一個友人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讀過動兒特殊學校,幸虧離家不遠,在斯圖加特附近有一個過動兒中學,則是寄宿學校。從事教育心理輔導員的友人明年起工作的國立資優中學,也是寄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