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a Flaig
8. März 2017
聽覺型學習者
我過去一直以為諼諼是一個視覺型學習者,他在嬰兒期雖然不識字,卻很愛看書,而且看書比玩玩具還熱衷,有誰見過這麼用功的嬰兒呢?嬰兒如何能看書?無非是,以指認圖片來認識事物、學習語言、與人溝通,「一指神功」是嬰兒最擅長的絕技。這樣的認知模式讓我一開始就認定,他是一個視覺型學習者。
諼諼所熱衷的「指讀」親子活動,大約始於他十個月大時,那時他剛剛完成了人生第一件大事:學會了走路。在此之前,他練習扶行練習了很久,我記得足足走了有兩個多月,有一天,他突然決定要踏出他人生的第一步,然後很有自信地踏出那一步,就成了。然而,在這重要的時刻中,他又決定了另一件大事情,那就是讀書。
這讓我們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一個剛剛學會了獨步行走的嬰兒,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到處走走逛逛呀!奔馳原野、擁抱大地!諼諼卻一屁股地坐下來,書一頁頁地翻,書一本本地看,並指著書中的圖畫,很清楚地說了十幾二十個字,就在媽媽高興得合不攏嘴之時,嘎然間,他不再開口說任何一個字。他這一沈默,一年多就過去了。
從此,取而代之的是無止盡的嗯嗯嗯,指著書本「問東問西」,要求媽媽回答他的問題。有一天,歐媽來了,諼諼又拿著書,指著書中的圖畫「問」歐媽問題,歐媽馬上回答,可是這一回答,卻非同小可,諼諼猛搖頭,大失所望,一指再指,歐媽再回答他的問題,但是諼諼還是不滿意。為什麼不滿意,原來歐媽說的是德語,跟媽媽的回答完全不同,這讓他很不爽,但也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答案「因人而異」,於是更加勤快地「讀書」,要把事情弄清楚,原來,他利用這個辦法來學習所有事物的中文與德文名稱,並且將之兩種語言的說法做分別。
他非常擅長於「問」大人,以「指認」的方式,從大人身上得到知識。後來,他又將「一指神功學習法」擴及到閱讀英文童書上,觀察著書中的圖片、聽媽媽為他朗讀書中的故事,這樣子就學會了英文。
話說那本英文繪本「Where is my mother?」,我只把故事讀了幾遍,口齒不清的諼諼卻能夠無誤地把整本書給背了出來,從此以後,無論我讀哪一本英文繪本,他大都會背。後來讓他聽英文有聲書,有些是十幾片CD那種長篇故事,有海蒂、小木屋系列、小公主等等,聆聽這麼長的故事,對一個大人來說也是件吃力的事情,但他從來沒有嫌棄過,聽到天荒地老,都還覺得不過癮,還能背上一小段,啊!聽覺型學習者!
爸爸也覺得自己孩子實在個「可造之材」,於是,有一回回德國開會時,就帶了不少的德文CD回美國,就這樣,諼諼開始熱衷於聽德文CD,尤其是科普類的有聲書,更是啟發了他日後對於科學的熱愛。
難道聽覺型學習者擅於學習表音文字,不擅於學習表意文字?的確,表音文字跟聽覺有關係,表意文字則跟視覺有關。在識字上,諼諼表現了一種奇特的認字模式:幾乎所有的字,我說讓他指,他都能夠指認,也就是說,從聽到「音」去找到相應的「字」,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看到「字」卻想不出相應的「音」。這說明了,他對於「音」能夠全然地反應,有著穩定的聽覺記憶,從「音」去找到「字」較容易。但是視覺記憶較差,要將「形」轉換成「音」就有障礙了。
於是我今天把去年的舊文調出來讀,去年八月開始在家自學中文時,我記載了,當時我只花了四天的時間就把康軒版一上八課全部教完,諼諼全部熟練,連課文後面的:我會讀、比一比、語文天地等等,全部一字不落地背了出來,讓媽媽誤以為孩子全部的字都認識。
紙還是包不住火,漸漸地我發現了許多詭異的地方,四天上完一本書,進度未免也太快了,然而,讓媽媽火速前進的是,卻是諼諼極佳的聽覺記憶,而非極佳的視覺記憶。但一開始,媽媽全然不自覺:「孩子是在背書,不是在識字唷!」後來終於讓我發現了他的秘密,於是每次上課時,特別注意他有沒有在看字,還是只有耳朵在收錄。沒錯!他眼睛都沒有在看字耶!光聽不看,認什麼字?媽媽指讀十次也沒有用,難怪字的辨識力這麼差。
此外,字母和數字已經寫了兩年半了,不是我在誇張,比起中文,這實在是簡單得太多了,怎麼還老是寫鏡像文字,b、p、d、 g、q、9、6還分不清楚(這些字只要稍稍地翻轉個圈,全部都是同一個字),怎麼會這樣呢?快要被學校評定患有書寫障礙了,難道是視覺記憶不佳所導致?
東方人大都是視覺型認知者,西方人大多是聽覺型認知者。記得多年前,我剛剛搬到巴黎時,找地鐵站的能力比德國人快多了,我不用讀,眼睛一看地鐵圖就能夠順利找到了地鐵站,德國人卻要一個一個地讀,一個一個地找呢!因為我是一個典型的視覺型學習者,記憶單字一定要用眼睛讀才能夠記住,而且耳朵特別不靈光,聽寫能力特別差,光是聽,根本記不住生字,特別是外文中那些難記的地名與人名,更無法一聽就把字拼出來,但在拼音文字環境中成長的人,就不一樣了,聽的能力卻特別地好。
難道諼諼每天讀那麼多書都不是用看的?而是用聽的?很有可能,他讀書時內心中有發出聲音,也說不一定?後來我問了他,讀書時是不是像是有人在讀故事一般呢?他說有耶!小小聲的,只有他自己聽得到,別人聽不到。難怪!難怪了!聽覺型認知者必須有聲音才能夠學習,中文是表意文字,中國字產生不了聲音,難怪學習上造成障礙。爸爸看書時也老是口中念念有詞,看書就看書唄,幹嘛還念念有詞呢?讀書時腦海中會發出聲音,不是只有小孩吧,大人也會!但我都沒有,這是他們跟我們的不同吧!
還有,諼諼玩的時候口中一定是念念有辭、一定要編撰故事、一定要跟毛絨玩具對話,有時候媽媽加入行列還不行呢!大概是他的劇本中沒有媽媽這個角色,所以媽媽不預期地加入遊戲中,讓他的戲就「唱」不下去了。看書要有聲音、玩要有聲音、學也要有聲音、喜歡聽CD來聽故事、吸收知識、學習新的語言,而且怎麼聽都聽不嫌膩,然而,漢字卻沒有聲音。
這一項新發現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諼諼大小寫混合著寫,他本人都不覺得怎麼樣,大小寫混合、字母順序對調,光是看就覺得怪,他的眼力怎麼這麼差,一點都沒察覺不出來?這下子,我長久以來的疑惑終於有了答案了,諼諼眼睛的記性差呀!中文老記不住啊!大小寫混合對他沒有什麼不一樣。
然而,縱使我知道,一個聽覺型學習者的學習模式:喜歡聽、喜歡說、喜歡口頭表述、不喜歡紙上書寫、學習語言容易、但是寫字畫畫完全不行,這些都是諼諼的特質。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最適合這樣的孩子呢?無疑的是讓他多聽多說。但是,這樣的孩子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認字呢?漢字沒有聲音呢!一個聽覺型學習者如何學習表意文字呢?在此希望讀者能夠提供您寶貴的經驗,幫助我找到最適合我的孩子的認字方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