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新階段:書寫障礙



Moria Flaig
28. März 2017



Freizeit 2019



新階段:書寫障礙

諼諼辨識字形的能力雖然較差,但只要多讀就能夠克服這項障礙,雖然識字的速度遲緩,但多多少少還是能認識了一些字,識字量也持續在增加之中。但一說起寫字嘛!那可就是完全不要抱任何希望了,感覺上,他不像是在寫字,倒是在「畫」字,怎麼會是這樣呢?

試問自己當初是怎麼學會讀書寫字的?印象中,字看多了,就會讀了,字寫久了,也就會寫了,練字讓手能夠自然反射出動作,寫出字形,這需要什麼特別的技巧嗎?然而,這其中問題可大著呢!首先,沒有練過字的孩子,對於筆順完全沒有概念,沒有大人指導,根本無法正確地掌握筆順。過去,一直不想給孩子壓力,所以我向來沒有要求,寫字一定要按照筆順,以為,等孩子大一點就好了,何必吹毛求疵呢?沒想到,光筆順這一個項,可內含著一大學問呢!

我們寫字之所以能夠自然地反應寫出來,那就是因為,正確地掌握到了筆順的原則,因此,手能夠毫無困難地將所有字的筆畫全部記憶下來,如果寫字沒有按照筆順,字就寫得不順,寫同樣的字,每次任意更改筆畫的順序,大腦就記錄不了手的動作、寫字的動作。咦!人的手有記憶?

我曾經讀到一本專門談論學習障礙的書:「The Mislabeled Child」(作者:Brock EIDE)。 其中分析到書寫障礙(dysgraphia)形成的原因,有一點引起我的關注,寫字可不是照著樣子描幾遍就可以練成,人的動作是可以形成記憶的,然而書寫障礙的形成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些人對於動作欠缺記憶性。

人的手有「記憶」?的確如此!當然不是手在記憶,而是在練字時,人的大腦記錄了手的動作,但是有些人的手指頭卻無法透過神經傳遞訊息給大腦,遂造成了手的失憶,成為書寫障礙,這種類型的書寫障礙稱為:finger agnostic(相較而言,有些書寫障礙是閱讀障礙或是手眼協調障礙所造成)。

然而,動作的記憶在書寫中卻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也就是,我們練字要練到,行雲流水、毫不費勁、一氣呵成地將字運筆而出,甚至不需要回想、思考,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反射動作,這樣的寫字才能夠有效率,有效率的書寫活動,才能將寫字變成一種正常運作的職能,速記、寫作才能夠隨心所欲。寫字的動作太慢,需要過多思考的時間,長期而言,都會是一種學習障礙。




諼諼似乎很缺乏將寫字的動作內化成自然反射的這種能力,在我的觀察中,他寫任何的字,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停頓、回想、思考,即便寫英文也是如此,而且對於字形的空間配置與掌握的能力也很差,也就是寫出來的字,部件與部件之間沒有協調性,不是過大,就是過小。

此外,他寫字時無法順利掌握到筆順,書寫中文一定要遵循筆順,筆順之所以十分重要,那是因為只有遵循筆順,大腦才能夠順利地記錄下手的動作,才能夠真正達成「寫字」的目的:準確、迅速與效率。也就是說,練字的目的不光是在於正確地描繪出字形而已,主要的目的是讓大腦牢牢地記住寫字的精細動作,這樣子,我們想寫什麼字才就能夠揮筆而就,不需要經過回想、思考的過程,也能夠將字迅速、準確地寫出來。

唯有如此,才稱得上真正地學會了寫字,否則只是照著樣子描描罷了!大腦並沒有把手的動作給記住,並沒有形成「行雲流水」般的技巧。大腦沒有完成筆順的記憶,因此寫字這個動作就無法內化成反射性的動作。

為了讓孩子按照筆順寫字,媽媽只好想出對策來克服:第一,媽媽握著孩子的手在白板上運筆練習,同樣的字多運筆幾次,這樣子可以幫助孩子的手熟悉筆順。第二,每一課的生字,課本上都有清楚地分析筆順,我就讓孩子直接在課本上描。第三,媽媽用鉛筆在白紙上將字寫下,同一個字寫個八次,寫好了之後,讓孩子使用彩色筆描,媽媽在一旁注意筆順,筆順一錯,可以馬上糾正。第四,發明一些口訣來幫助記憶,比如:「坐」的口訣是,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人,下面一個土。「來」的口訣是,一個大十字架,左邊一個壞人,右邊一個壞人,中間的人是耶穌,「來」就是耶穌會再來。





雖然做了這樣的嘗試和努力,孩子寫字的情況卻沒有得到改善,後來我放棄了讓孩子學會寫字的目標,將習字停了好一陣子,直到最近,我從網上下載南一版的生字簿,再度讓他隨著課本的進度習字。然而,我讓他練字的目的卻非為了要能夠「寫」,而是為了要能夠「讀」,寫字能夠幫助分析字形、看清楚字形、記憶字形。

需不需要靠習字來輔助認字?小孩子是否能夠以純閱讀、完全靠視覺來記憶字形?答案既是肯定也是否定。爸爸沒有習字就能夠認字閱讀,那是因為他是成人,成人已經駕馭各種學習技巧,但是諼諼是小孩,還不知道善用方法來學習,成人善以閱讀來學習,小孩子善以聆聽來學習,這種認知方式不利於記憶字形。

小孩沒有習字,是否能夠認字?答案是肯定的,諼諼沒有習字,卻也認識了不少字。但也是否定的。因為他在認讀單字有很大的困難,比如:認讀「好朋友」沒有問題,一旦這三個字分開出現時,卻識別不出來了。我猜,很可能是因為沒有經常習字所致。沒有經過一筆一劃仔細觀察字形、臨摹字的過程,光是以指讀、匆匆瞥過幾眼來認識一個字,孩子雖然在腦海中會對字產生印象,但是要求他自主性地把字從記憶中呼喚而出,這種能力顯然是非常地薄弱,我想關鍵點在於缺乏習字,沒有經常性的習字,沒有經過一筆一劃的練習,音與字之間的連結就不夠牢固、深刻,無法建立見字就反應讀出的能力。

一旦,字的量多起來時,孩子就容易將所有的字混淆不清,分不清哪個字是哪個字?相對來說,詞卻好認多了,見到「大」會讀「大家」;見到「月」會讀「月亮」。鑒於此,我恢復習字,每讀完一課之後,讓孩子練習寫生字,寫完之後,再讓他朗讀一遍課文,看看習字能不能幫助認字?結果發現,的確,在某個程度上,習字能夠幫助記憶字形,能夠改善識字效率。此外,諼諼也從分析觀察字形中,開始歸納一些字形相似的字:我們讀南一版一下第二課時,從生字「落」,他發現了「落」與路和格的相似性,這三個字都有同樣的部件:各。

對於不善於寫字的孩子,還是要寫一點字,這能夠幫助分析、記憶字形,對於國字的辨認有莫大的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