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核子分裂式學習


Moria Flaig
20. Oktober 2016

諼諼坐在雪梨港模型之上


核子分裂式學習

前些日子我們去參觀Powerhouse博物館,是雪梨最富盛名的博物館,諼諼他們之前已經去過了,但這回卻是為了日內瓦來的原子加速器(Collider)特意再去參觀一次,此行對我而言卻是第一次。

然而,此行的收獲卻不在於對於原子加速器的認識,特展本身的內容太過困難,對於外行人來說,很難看得懂所以然,對一個媽媽來說,此行收獲卻不在於看得懂,卻是讓我留意起孩子的科學教育,開始觀察孩子的學習模式,我稱之為核子分裂式學習模式。

對孩子來說,最大的收獲卻是,對「太空探測」這塊領域終於有了更深層的體認,上回他們沒看到火星機器人的操作,這回讓他開了眼界,而且讓他間接地操作,具體的經驗總算是印證了書本上的知識。詳情請看最近的PO文:「火星模擬實驗室」。

回來之後,孩子頻頻詢問外子原子的問題,諼諼這個孩子對於超巨大的事物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像是巨大的恐龍、無遠弗屆的外太空、黑洞最神秘的Singularity、而核分裂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對他而言,實在是一件再刺激不過的事情了。

當然啦!媽媽也打鐵趁熱,在圖書館多借了幾本與化學和原子相關書籍,書本具體的示意圖讓孩子對於原子的結構有了初步的認知。

本來以為,孩子看不懂這些書的,原子的問題太過抽象了吧!但有時候,側耳傾聽他們之間的討論,還真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檢視一下自己的記憶庫中,對於核能的產生,核子分裂的原理,除了愛因斯坦這個名字,早就被我的大腦給刪掉了,不得不問爸爸了,如何導致核分裂?

簡言之,利用一個中子去撞擊原子,分裂之後產生巨大的能量,然後這些能量再繼續撞擊其他的原子,產生連鎖反應。問題來了,如何讓一個中子去撞擊原子呢?這裡就屬於機械工程的問題,製造機器不是物理學家要去解決的,爸爸並不作答。

然而,核分裂卻給了我一個靈感,感覺上好像是諼諼的學習模式:核子分裂式學習。也就是說,兒童的學習事實上不需要大人填鴨,不需要成日坐在課堂上聽講,更不需要為了考試啃書、背書。最終,兒童需要的其實是一顆去撞擊他的中子。說穿了,這不外是,我們所熟知的引導式學習。

與引導式學習不同的是,核子分裂式學習的重點是撞擊後、核子爐內的連續反應;而引導式學習卻重在引導,由老師帶領啓發,並不負責啓發之後的後續工作,也就是說引導式學習只管啓發,不管有沒有連鎖反應。

以前我自己還是學生時就常常在想,自然老師帶領著我們做實驗,看了精彩的實驗結果,然後呢?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好像少了什麼?就好像美麗的煙火,哇一聲,乍然而止。也就是有啓發,卻沒有核子。核子要有分裂的反應,我想關鍵點在於,我們要給孩子大量的閱讀資料,讓孩子自己閱讀、自己理解、自己學習,從閱讀理解之中會產生巨大的能量,然後才會繼續撞擊其他的核子,產生連鎖反應。

檢視諼諼過去所探索過的主題,嬰兒時期的先不論,就從他滿四歲以後,學會了閱讀來說,他曾經狂熱地探索過:騎士、中世紀、羅馬帝國、聖經、恐龍、太空、機器人等等幾個主題。

那顆撞擊中子卻來自於我研究黑洞的好友育君,她知道「Mike the Knight」這部卡通,一年半前我們回到德國時,就住在他們家,那時她英國老公買了一套德文版的CD給諼諼聽,諼諼愛聽極了,從那時候開始,諼諼的原子反應爐就產生了一連串巨大的反應。

先是對於騎士瘋狂地迷戀,閱讀與圖書館中所有與騎士相關的書籍,我們在德國旅行時,鎖定的目標全部都是城堡,買的玩具全部都是騎士。然而奇妙的是,中古傳說故事中的騎士屠龍,那種火龍與恐龍相貌神似雷同。

於是我們來到澳洲之後,諼諼開始瘋狂地研究恐龍,我們帶著他去博物館看恐龍,把兩家圖書館的恐龍書全部借光了,還意猶未盡,有一段日子乾脆去書店看書,因為那裡可以找到一些圖書館裏借不到的書。

然而從騎士還反應到對中古史的熱愛,中古以前是羅馬帝國和希臘時代,聖經裏面所有的記載都發生在這個階段,以凱撒時代為背景的Asterix(高盧英雄傳),曾經在我家風行了一段時間。騎士特異的裝備,讓諼諼對於與騎士相仿的事物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像是日本武士、三劍客、俠盜羅賓漢等等,但是在這裡可以找到的相關書籍不多,沒有書源可供探索。我想,若是我們生活在日本的話,他大概會瘋狂地迷上武士漫畫和日本歷史小說。

太空之旅的核反應,撞擊的那顆中子又是來自哪裡呢?我想應該是「老鼠記者」這套童書。之前,雖然爸爸在德國歐媽家找出太空樂高,帶領著孩子在澳洲新家蓋了一個太空基地,但是那時候諼諼還沉醉於中世紀之中。「老鼠記者」的時光機器才是真正地撞擊、產生核子反應的那顆中子。

從太空這個主題中所得到的連鎖反應就更多了:登陸月球、機器人、物理學、化學、機器發明等等。

其實我們要給孩子的東西並不多,其實就是那顆起連鎖反應的中子罷了!核子分裂時會產生極大的能量、極大的動力,這個動力促使孩子去探索、去閱讀、去學習、去記憶所閱讀到的知識、並且更進一步地對於相關的題目產生極大的興趣,讓核子反應不斷地繼續下去。

唉!這會兒,又不得不抱怨一下令人黯然神傷的中文教育,什麼時候諼諼的中文也能夠起核反應呢?只要媽媽投出中子撞擊一下,孩子就可以自己源源不斷地把方塊字學下去。對了!媽媽必須找到那顆中子。

我將這種學習模式稱為:核子分裂式學習模式。父母要付出的資源並不多,只需要一顆撞擊的中子而已。一旦核分裂一啟動,核子就能夠源源不絕地自己分裂下去。學習就這麼單純,看官們!你們認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