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德國的數學成績



Moria Flaig
11. Februar 2019




德國的數學成績

上週五德國中小學發下成績單,一轉眼一個學期匆匆而逝,回想一年多前所寫的『超低的數學成績』,諼諼當時敗給最簡單的一位數加減法。時隔一年半,諼諼的數學歷經換國境、換語言、換算法(德國採用推論法,不強調步驟),竟然起死回生,遑論一位數加減法,現在連多位數乘除法也已經上手。這半年來,歷經三次數學考試,表現都不錯,還常常跟媽媽說,好喜歡數學,說得我心花怒放,幸好之前在澳洲不好的經驗沒有留下陰影,分數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喜歡學習。

發成績單之前,諼諼已經在盤算他的獎金了,彷彿一切都會在他的意料之中,孩子跟以前不一樣了,變得有自信了。成績單一拿回來,數學成績果然鹹魚翻身,比起最高分「極佳」,僅僅差一點:2Plus(注釋),咦!一年多前,學校老師不是說,諼諼有數學學習障礙嗎?

注釋:澳洲以A-E五等為評量方式,以C為中等,D為不足。德國以六等為評量方式,從最高到最低,依次為1、2、3、4、5、6。1代表極佳,2代表佳,3代表令人滿意,4代表尚可,5代表不足,6代表不及格。主科數學與德文,其中有一科不及格,必須留級重讀。因為小學生還不會看小數點,所以,1-2之間的分數,通常以2Plus表示,中學成績單則使用小數點。

對於一個學障兒來說,成績好壞早已不重要了,成績單只不過是個警報器,警鈴一響,媽媽馬上要去救火,現在火勢逐漸控制住。現在成績單只不過讓媽媽有個警惕反思的機會罷了,提醒媽媽要多去看孩子的強項,多讚美孩子的努力,弱項能補足就補足,不能專心不是孩子的錯,媽媽要去接受那道無法移除的障礙。

我只是心裡納悶,為什麼諼諼的數學在德國能夠得到高分,在澳洲卻只能得到低分呢?在前面的貼文『從識字障礙來看多媒體教學』中,我略微提到,問題可能是出在:教學方式的不同。

是德國小學的數學教得很簡單嗎?沒有哦!諼諼在澳洲已經升上三年級,到德國之後,是先回去讀一個月的二年級才升上三年級的,讀這一個月的二年級卻是至關緊要,這一個月我才發現,人家乘除法早在二年級就學完了,而且還要會餘數,嚇壞我這個台灣來的媽咪,在澳洲九九乘法要到三年級才會「正式」展開,之前所學的乘法只是概念而已,沒有實際演算,況且諼諼在澳洲只上了兩個月的三年級,老師根本還沒教,一下子除法要進入餘數,諼諼的數學能力又是特別差,那怎麼辦呢?諼諼一踏入學校沒多久,老師馬上主動邀請媽媽面談,老師早已發現,諼諼還不會九九乘法,直接了當地跟媽媽說了,暑假在家一個月,一定要熟練九九乘法,否則三年級的課程沒法兒跟進。

然而弔詭的是,以澳洲落後的進度、極差的成績、極度不好的計算能力,在德國卻能夠一下子突飛猛進。我曾經略微提到過,孩子進步的關鍵並不在於數學的難易度,德國小學數學教得真的很難,對於中途轉入的學生,適應上的確有困難,沒想到,對諼諼來說,純數字演練卻容易多了,這不是前後矛盾嗎?雙重特殊(2e)的小孩有一項別人沒有的特徵,難就是容易,容易反而較難,極為矛盾,面對這種矛盾,我已經習以為常了,多少已經能夠預測。

德國教學方式很傳統,使用課本以及系統化的習作本,重視計算能力,完全沒有什麼花俏的教學,沒有視聽媒體教學、沒有互動式學習,只有很死板的算,雖然死板但是對於諼諼這種患有專注力缺陷的小孩,卻是最為簡單明瞭,德國的訓練是毫無疏漏的「算」,諼諼很會算、很喜歡算、對於純數字情有獨鍾,特別喜歡系統化、並列在一起的算式(相類算式並列推論法,請參考如下算式)。而澳洲所學的建構式數學,要寫的步驟太繁複,對於對於不能專心、不能寫字的他,只要一寫,就卡住了,沒想到在德國卻遇上知己,完全不需要寫出步驟、重視視覺推演,更讓孩子高興的是,只需要用「看」就能夠算出來了,答案只要寫出一個數字,就行了。
975-7=
975-17=
975-70=
975-700=

讀者要抗議了,媽媽怎麼在這裡提倡標準答案教育,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沒錯!對於學障兒來說,標準答案卻是他們的最愛,變化太多,他們無法應付,標準答案可以讓他們感到安全舒適,創造力可以表現在其他方面啊!只要學習內容明確,架構清楚,就算只需要寫出標準答案,對學障兒有幫助,又何妨呢?在德國的這半年中,我不得不說,這種標準答案的教育幫了我一個大忙,諼諼喜歡這種老式風格,喜歡重複、單調、呆板、系統化、密密麻麻的並列式,對於建構式教學法,那種重視遊戲、表達、敘述、分析、拆解、討論、互動、表情達意根本沒法度。因為專注力問題,又喜歡固執於習慣與程序,不但不喜歡變通,也沒有能力同時應付那麼多變化,老式古板的算式反而跟他很對味。

很多研究指出,ADD會嚴重影響到數學計算能力,尤其是心算能力,雖然諼諼算得很慢,也不時粗心大意算錯,但如果能夠讓他一個人專心地、慢慢地算,會有著驚人的表現,尤其對於大數的處理,比起我這個老媽媽,好太多了,用看的就可以算出來了,說他一年多前患有數學學習困難,誰會相信?

然而,專注力缺陷卻是到處留下軌跡,說是算數能力好,但是又不時卡關,沒關係,有數學課本來引導,數學本來就是抽象邏輯推演,用說的,孩子反而聽不懂,用看的,一看就明白。德國數學教學好就好在使用教科書,採用系統化算式並列(如上),看起來非常機械式、呆板、枯燥,好處是,應用視覺上的邏輯推理,只要孩子推理能力沒有問題,就算計算能力差一點、常常不專心、有疏失,不用解說,人人能夠理解。澳洲數學教學缺失也就在於沒有教科書,過於強調多媒體教學、分組討論、口頭傳授、團體活動,沒有系統、沒有教科書,對一個孩子來說,等於無跡可尋,孩子掌握不到邏輯、看不到系統,不知道要學什麼?學校所提供的媒體全部稍縱即逝,ADD兒有嚴重的記憶力問題,影片上的內容無法進入大腦之中。更重要的是,沒有時間空間提供一個安靜操作演算的機會,諼諼根本不明白學習內容為何?


這一、兩年來,我所關注的問題早已轉移到學障了,但我們還在澳洲時,還不知道孩子患有專注力缺陷,以我實地參與教學,早就隱隱地感受到,教學法與班紀的問題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雖然幾度與老師溝通,媽媽希望老師使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教學,控制上課秩序,不然鬧哄哄的一群孩子,誰能夠專心?顯然地,學校不是為諼諼一個人而開的,政策無法為他一個人改變,吵吵鬧鬧的班紀無法為他一個人安靜下來。無論教學政策為何?立意再好,再多的理論依據,都只是紙上談兵,實際的學習環境卻是吵雜不安,孩子的大腦始終一片混亂,教育部門似乎沒有看到有特殊兒童的需要,既然當局認為建構式數學能夠減輕學習負擔,我們個人無法改變大環境,只能選擇離開了。

現在來到死板、重視傳統、紀律的國家,多媒體教學雖然有很多大學在研究,很多大企業砸錢贊助,急於想要做出成果,以數據來影響政策。但我知道,以德國人保守的民族性,不會拋頭顱、灑熱血地馬上投入多媒體教學,德國人不喜歡改變,喜歡一成不變,他們擅於隔山觀火、很會觀望,要先看別人家慘痛的經驗,再說!

很久以前,我來到這個國家留學時,那時全世界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展開電腦化革命,雖然電腦是德國人發明的,那時德國人對於全面電腦化,卻也只保守地採取觀望的態度,他們寧可相信傳承的可貴,也不會去相信機器。

今天我所收到的成績單,與澳洲那種電子成績單、網上登錄、網上下載比較,德國學校所發的成績單,家長不用上網下載,由孩子帶回家,我看到的是很傳統的一本成績簿,還是上個世紀初那種使用打字機所打出來的格式,還有著鉛字的韻味,百年如一日,真的是獨到。這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教育有時候,是保守的好,趕流行,容易讓人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