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讓數字變成文字



Moria Flaig
27. Januar 2016


記得小時候,自己在上幼稚園大班之前就會數到一百,而且會數偶數、基數、五個一數、十個一數。數學一向不怎麼靈光的我,很早就能數數了,數數應該是最容易不過的了,諼諼為什麼到了五歲還數不全呢?

然而諼諼的爸是研究物理的,兒子怎能數學不好呢?這當然是句笑話,有研究物理學的爸爸,不一定能夠遺傳到數理的基因。我們也可以拿出愛因斯坦小時候數學成績也不好之類的傳說,來自我安慰。

根據心理學,由於大腦側化的結果,小孩所表現出來的語言天份和數學天份,往往成為對比:數學好的人,語言能力差;語言能力好的人,數學能力較差。孩子的爸天生數學好,但是說話的確很白目,他自己雖然外語能力很好,但家族中卻有遺傳性的讀寫障礙,他們家清一色的數理好。既然諼諼的閱讀能力過人,我們就別期待他數學也表現過人?大腦側化嘛,總是要有所犧牲。

但這都不是重點,數學稟賦較差的孩子,最終還是要學會基本的數學運算,重點是在於,如何讓孩子覺得數學好好玩,學起來不吃力,並且喜歡玩、喜歡學、學得有成就感,這才是在家自學的要思考的方向。

諼諼四歲在美國上VPK時,勉強地跟著老師學到20,離開美國之後,全心沉浸在閱讀上,從此再也沒有練習數字了,再說,我自己也不會教。三、四個月前,偶而發現他自己會簡單的加減法,在實際看到了孩子數字觀念逐漸成熟之後,於是順水推舟,開始讓他做點加減法練習,這才算是正式開始數學的訓練。目前已經能夠運算兩位數了,但卻我被發現他數數還是數得離離落落。但為什麼數到一百會是這麼困難的事情呢?是數字觀念發展遲緩嗎?

不然就是三語讓他數字概念發展緩慢,有興趣的讀者請讀我的另一篇文章:「三語數學」。畢竟他必須要學會用使用三種語言來算數,而且這三種數字系統又完全不同,真是難為他了,更遑論以後還要學煩人的法語數字系統,法語數字70以後的說法特別奇怪:70(60+10),72(60+12),80(4個20),93(4個20+13),依此類推。

而德文的數字卻是先說個位數再說十位數,比如說,53是3加50,也是很奇怪,但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這樣數數,卻好數得多了,也就是以1到10原有的順序,再加上十位數就行了。而中文則要先說十位數,孩子說了十位數,就忘了個位數怎麼接下去,難怪中間總是會有些落鈎,德文則不會有這種困難。

我想,對諼諼來說,最困難的地方還是,一到一百,三語要皆靈光,不但如此,還要從十倒著數、從一百倒著數、兩個一數、五個一數、十個一數,凡事都要學三次,真是難為他了。

直到後來我買了數學習作本才明白,諼諼的問題倒不是遲緩的問題,而是兒童學算術,並不一定要先會數到一百,再學加減法。按照澳洲的學程,小孩先學寫0-20,然後再學12之內的加減法,再把數字的觀念慢慢擴展到50,然後再學排序,之後才是12以後的加減法。有些甚至先學簡單的乘法,也就是加法的擴大,然後再學50到100的數字。

這樣看來,數數數到一百對小孩來說,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嘍!所以,不一定要等到小孩會數到一百之後才能教導數字運算,小孩只要有了0-20的數字概念,就能開始學加減法了。而我自己因為過去的經驗,而誤導了諼諼學習數學的順序,一直以為一定要等到孩子一百數全了之後,才能夠學習加減法。

為了加強諼諼數數的能力,一向不相信閃字卡的我,最近買了第一套閃字卡,1-100的數字閃字卡。這卻讓我有個重大發現,利用閱讀來學習數數反而是一條捷徑,小孩子數字卡看熟,數數自然就琅琅上口了。

於是我固定讓諼諼練習看著閃字卡數到一百,讓他看著數,看久了,看順了,數數便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小孩子有一個特點,只要他們相信自己辦得到,就真的辦得到,他們一旦不相信自己辦得到,就算能力已經到了,他們還是辦不到。所以,首先要讓諼諼相信,他會數數,我就利用他已經會讀數字的特點,讓他看著閃字卡數,自己說不出來沒有關係,看著卡也是數。閃字卡上有數字可以看,會看就會說,只要說得出來,就能夠相信自己會數了。就這樣重複地練習了一陣子之後,漸漸地,孩子也就愈數愈順了,現在不必看閃卡片也能自己數到一百了。

能數到一百之後,我讓他練習用英文與德文數。比起中文,畢竟英文和德文長多了,雖然目前還需要讀卡,但是看著數字能夠說出英文和德文也很重要,目前先熟讀閃字卡,持續練習,相信不久之後,孩子也能夠用英文和德文數到一百了。

數字閃字卡用途多多,除了練習數數之外,還可以練習排序。不會數數沒關係,大小觀念相對來說,更為重要。利用閃字卡來排成一列長長的列車,卻是一件令孩子興奮不已的事情,數字列車好長好長,排列出來的列車有多長,數字就有多大,列車讓數字具體化。看到長長的列車,孩子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噢!

體驗了數字閃字卡的神奇功效之後,我又買了加減法各一套的閃字卡,乘法還太難,但也順便買了。以前是出算式出在紙張上,讓他自己寫,寫得很痛苦,因為討厭寫字,現在只要亮出閃字卡,讓他直接說出答案,不用寫,孩子很喜歡這樣的練習。逐漸地,簡單的算式,不必算了,也就是不必使用手指頭比,就能夠說出答案來了,他似乎開始進入心算的階段。

十以後的加法進位,我也讓他試著心算,當然我還沒有教進位法,進位法要在加減法非常熟練之後,才能夠學習,否則步驟太多,容易混淆。我現在使用的是往前跳躍法,例如,九加三,九往前跳三步。總之,比起用筆運算,他似乎偏愛閃字卡,用眼讀的來算,不用寫,比較快。心算無非是算數的最高境界,看到數字就能夠說出答案,心裏想著數字就能想出答案,這要比筆算快多了,難怪諼諼會喜歡。

諼諼很不喜歡寫字,利用閃字卡教導數學,不用寫字,這個方法反而讓他開始喜歡上數字,開始喜歡算數。尤其是,不用寫習作本,數了一大堆花草、動物、昆蟲、水果之後,才能夠得出答案,這樣的費功夫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步驟太多、太複雜了。現在更捨棄使用手指頭,只要練習用腦子運算,算不出來,沒關係,偶爾讓指頭來幫幫忙,也行。

我家數學經過三番兩次的翻轉,我現在才醒悟,原來一般學校的數學教學法,其實是有問題的。要求算實體,從實體中得出數字,然後再從數字中算出答案,這樣步驟太多,不是很麻煩很慢嗎?要這樣經過兩、三道手續的算法,諼諼當然不願意算了。為什麼學校不讓小孩直接學習數字運算。而實體只不過是幫助兒童瞭解數字概念而已,而非算數真正要學習的。學習算數最終要讓人俱有心算的能力,不是嗎?為什麼學校不早早開始教導孩子心算呢?

這跟閱讀的問題類似,閱讀最終的目的是要能夠讀書,看到字就能夠明白意思,也就是一看到字,大腦就能夠解義,能夠將文字與意義之間做一個連結,所謂望文生義。而非停留在觀察一個字,是哪些字母所組成的,它的發音、拼法、母音是什麼?是短母音?還是長母音?但是學校一般訓練閱讀卻是這樣訓練的,先分析,而非先閱讀。要讓小孩學會閱讀一本書,無非是要讓小孩大量地讀、海量地讀、儘量地讀、每天讀、無時無刻地讀。何必探究母音是長是短呢?

那我們是否能夠將算數當成學習閱讀來學習呢?讓孩子讀閃字卡,大腦不必經過計算就能夠直接反應出答案,也就是看到文字,大腦就能夠理解字義,看到數字就能夠知道答案,這是最快速的算法,何必先算花花草草呢?

當然在此之前,孩子一定要有明確的數字概念才行,一定要知道加減法是怎麼產生的,而非直接以閃字卡來訓練,孩子看久了,以為把答案全部背起來,就行了,最後變成看到卡就直接反應,完全不知道運算的過程。這樣是捨本逐末的學習,對於小孩子學習數學反而有害無利。

因此,最基本的算數原理還是先要理解,也就是說,你家的寶寶若是像諼諼一樣不喜歡算實體的話,也要讓他先算一陣子實物或是手指頭,再使用加減法閃字卡,進行心算的訓練。這樣子,孩子的數字概念才會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