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才藝焦慮症



Moria Flaig



藍山



才藝焦慮症

回首前塵,自己小時候學過的才藝還真不少呢!算來有鋼琴、繪畫、書法、寫作等等等。我應該被培養成多才多藝才對啊!事實上並非如此,一升上了國中,童年馬上結束,美麗的音符嘎然而止,才藝課統統變成補習國英數,此後展開一連串馬不停蹄的考試人生。直到搬家時,我們才將眼光投注在被冷落一旁、蒙塵已久的鋼琴,那時候,大家心中卻只盤算一件事情:如何處置這件大型傢俱?

日後和來自台灣的朋友談起這件童年往事,每個人內心中都充滿著相似的感嘆和遺憾,心中的情結無非是:大家不約而同地在台灣娘家中囤積了一件大型傢俱。時光荏苒,逝去的不僅是童年,長大後,大家有見識了,有所追求了,也有特殊的喜好與品味,但卻缺乏兒童那種不為什麼而學的單純,才藝在我的生命中最後變成詠歎調,現在只能噓唏那失之交臂的機會,什麼樣的機會?我說的可不是成為舞台上閃亮的明星,而是閒來無事來一曲,那種聊慰自己的閒情逸致。

父母大費周章讓我們上這些才藝課,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從來沒有問過我媽。我想,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親戚朋友都在學琴!自己也順理成章地跟風學了,算是中產階級的父母應該克盡的職責,卻道盡了台灣父母一個共同的心態:「花錢買個安心」。

在考試為主導的教育體制下,那些精心安排的才藝課,最後卻都一個一個地輸給聯考,具體來說都輸給分數了。補習國英數可以看到考試成績在提昇,而畫畫彈琴又能看見什麼呢?但卻讓我們這一代全部抱著遺憾而成長,面對自己花了時間金錢所學習的才藝,最後卻變成:為了看藝術作品專程去住巴黎之類的不切實際的舉動。這些看似崇高的品味,卻是手不能畫,琴不能彈。那種品味說穿了,不過是孤芳自賞,一種聊慰遺憾的心態罷了。


藍山

諼諼六歲了,學校最近安排了樂器試聽會,來吸引小朋友加入樂團,才藝這個議題又浮上台面,發掘孩子的才藝似乎是每個父母必修的一門課,在國外也不例外。回首前塵,反思自己的童年,此刻面對孩子的才藝教育,深怕重蹈覆轍,實在是不想花錢買安心,反而覺得學才藝是一段沒有必要走的路。

爸爸小時候怎麼學才藝?德國父母眼中的才藝和台灣父母眼中的才藝,有著根本上差異。台灣人重視學習某種可見的技藝,像是樂器、繪畫、電腦、英文,德國的父母也會讓孩子學這些,但不同的是,比起學才藝,他們更看重將才藝當成一種休閒生活。我所認識的德國人中,女孩大都學過騎馬,男孩都學過空手道,甚至有會開小飛機的,有會駕帆船的,但對他們來說,為什麼學這些?答案是:為了休閒生活,對德國人來說,讓孩子學習如何休閒,比起學項技藝來得更為重要。

大體上,每個德國小孩都會固定參與一兩項的課後運動訓練,他們稱為Club,熟知足球的朋友應該很熟悉這個字眼,沒錯!歐洲足球的結構,金字塔的基層和頂端都叫Club。德國人的想法不是要讓孩子踢進世界杯,而是要從運動中培養孩子良好的運動習慣、心志與毅力,而非希望孩子學習什麼技藝來展現才華,更不信學藝術能夠開發左腦之類的說法。參加Club只不過是要讓小朋友放學後,消耗多餘的精力,讓發育更為協調均衡罷了,日後能夠懂得如何在下班後休閒,其實他們的才藝教育就是休閒教育。


藍山

我有一個朋友,很愛騎馬,為了保持這項愛好,特意買了一匹買寄養在農家,德國是全世界飼養馬匹最盛行的國家,也是培育優良種馬最成功的國家,全德國到處有馬場,要騎馬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何必要大費周章自己養匹馬?不但寄養開銷大,運輸馬匹也需要購置特別的車廂。更何況她既不參加職業比賽,更談不上是個業餘好手,但是她堅持要買匹自己的馬。


理由很簡單,因為唯有如此,她每天才會風雨無阻地去騎馬,馬一定每天要奔馳,不能光是圈養在農舍中。擁有一匹馬,就對馬有了責任,不光是飼養的責任,反正農家會照顧馬的「飲食起居」,更重要的是讓馬每天奔馳在原野中,而這項工作,無人代勞,農家只負責養,不負責騎。那她為什麼要去惹上這種麻煩呢?因為唯有如此,才會強迫自己每天騎馬啊!工作上的壓力才能等到紓解。這種想法無非是要健身運動,紓解工作上的壓力!讓生活更協調均衡罷了!沒錯!這就是休閒的理念!

我有一個朋友是英國人,我們之間就曾經進行過一項有關才藝的對話,幾近參禪。從小他爸媽就培養他們兄弟姐妹三人學樂器,三人皆學了小提琴、鋼琴和薩斯風不等,其實最精彩的是,他父母為了他們,常常開著車載著他們到歐陸「巡迴演出」,讓他們的青少年時期過得非常地精彩豐富。

雖然他們長大成人後,無人從事與音樂有關的工作,但是他們都很感謝他們父母長年來的督促與陪伴,因為他從中領悟到,人生不是只有「拼」:小時候拼學業,長大後拼業績,人生中應該有一件讓人樂在其中、放鬆紓解、不必「拼」的事情要做,對他來說就是拉小提琴。我聽之後,非常地感動,小提琴讓他進入「非現實之境」,達到無目的之目的,一種純粹為自己而拉的心境。我想,學才藝的終極目的應該是如此吧!為了照顧自己、放鬆自己而做的事情,那不是休閒是什麼?好可惜,我錯過這種境界。

小姑很會畫畫,房裏擺設著一幅幅的美麗油畫,都是她自己的作品,但是她從未受過任何正式的繪畫訓練。孩子的爸很會下棋,曾經贏得各項比賽,小時候自己走路去參加西洋棋社。他們甚至自己學吉他、鍵盤、豎笛,但這些都不是才藝班培養出來的,他們喜歡才藝,自學才藝,不需要父母接送,而且全是靠自己摸索發掘,而培養出來的興趣,換言之,他們學的不是一般台灣父母眼中所謂的才藝,非得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他們學才藝純粹只是為了玩才藝罷了!

除了自學才藝外,相較於我們台灣人,婆家學才藝還有一項特色,就是上面所說的,非常注重運動方面的才藝,比如:爸爸學過潛水、滑雪、空手道,小姑她們則學騎馬,雖然這些高難度的運動也需要花不少錢,但運動技能通常是很快就能夠上手,不需要父母長期往返接送,更無法在家練習,也不需要經年累月地繳學費。更重要的是,這些都是屬於休閒活動:登山滑雪,潛水衝浪,騎馬射箭,是上班上學之餘,散心解壓的休閒活動。

能會一項才藝有多重要呢?小姑上班煩了,把自己關起來作畫;爸爸寫程式煩了,專心下棋。畫畫和下棋無關業績,你說有什麼重要的?當然重要啦!這種單純只為自己的境界,幾近存在主義:所作所為不為什麼,只關乎自己的存在。


藍山

於是我開始思考,我們台灣父母每天勤勤懇懇地送孩子上才藝班,所付出的時間金錢不少,我們最後到底回收了些什麼?這些才藝到底能不能夠對孩子的人生起個根本性的作用?是否能夠達到「只關乎自己的存在的境地」?在未來,我又應該為孩子安排什麼樣的才藝課呢?自己小時候所學的鋼琴和畫畫,並沒有讓我臻至存在主義的境界,後來幾度想再練琴,總是覺得自己彈得太吵了,而且也沒有小孩子的那種閒情逸致,更別談享受獨樂樂的境地。

當下,我馬上明白了,首先!必須經過天長地久的練習,而且還要經過父母不斷地督促在家練習的,專門製造親子衝突的那種才藝要馬上剔除掉,那一項就是學樂器。除非孩子自己主動想要學,而且要約法三章,孩子願意一直學下去,而且要自己主動練習,否則我沒空奉陪。拉提琴的好友的一番話很動人,但我有自知之明,無法將孩子培養到那種境界。

經過這番省思,並考察了歐洲人對才藝的觀點之後,我想,學才藝首先應該要把訓練體能心志的,運動方面的技能放在首位。音樂繪畫可有可無,但是運動健身絕不能免,這一點往往是最為台灣父母所忽視的地方。看清這一點之後,才算解除了我對才藝的焦慮。

孩子已經跟我說好了,而且是他自己主動提出的,他要學馬術和劍術,但這兩項運動都不收小小孩,都只能等他十歲以後!本來想以日本劍道取代劍術的,日本劍道注重心志的培育,強調從小開始訓練,五歲就可以開始練了,而西洋劍則要等到三、四年級左右人家才肯收。日本劍道都是集體練習,收費便宜,而西洋劍要經過比較長期的個別指導,加上裝備,收費昂貴。無奈孩子不想學日本劍道,堅持要學西洋劍。

後來,我也放棄了說服他,學才藝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的興趣放在首位,孩子才有辦法達到那種只為自己存在的境界。他將來學騎馬和劍術的決心是否夠堅定,端視於他愛馬的情緒。才藝是條漫漫長路,先要讓孩子喜歡得不得了,路才能走得又長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