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a Flaig
25. Februar 2017
一指神功
最近在諼諼身上發現一種奇特的識字現象:在閱讀課文時,若是要求他指出特定的字,能夠指認出來,但要他自己讀,舌頭像是打結了,思索了半天,怎麼也想,舌頭就是動不了。
自從去年八月開始,我們在家自學中文以來,識字的困難至今仍舊深深地困擾著我們,隨著入學,自學中文的時間減少後,姑且不論進度緩慢的問題,日常孩子要上學、要寫作業、還要研讀自己的興趣,實在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理會中文,中文被打入冷宮之後,克服識字的困難變成媽媽心中的一盆火,恨不得把書都給燒了,乾脆不學中文,大家反而能夠冷靜地過日子。
康軒版一下,我們上到一半就完全停止不進了,雖然經過幾次的復習,無奈課文的字數越來越多,孩子也越來越迷糊了,舌頭打結的狀況更是雪上加霜,這表示識字能力還是很差。於是我轉戰南一版一上,再回到字數少的格局,心想,先讓孩子多讀一點簡短的課文吧,先把基本字彙弄熟了之後,再考慮是否要往一下的格局邁進。
轉眼間,又上到了一下,南一版一下明顯地比起康軒版簡單了一些,但是識字障礙還是深深地阻礙著學習的流暢度。銜接前些日子所談到的『奇異的識字現象』:若是要他一一指認,卻能夠指認出來。這表示,他並不是完全不識字,而是識字的方式有點與眾不同,或許是缺乏語言環境所造成的,在台灣舉目所見,都是中文啊!台灣的孩子練習看字的機會很多,國外的孩子卻沒有這種福份。
能夠指認這個特點,的確是諼諼的專長,語遲,但是善於指認,他在嬰兒時期還不會說話時慣於使用「一指神功」。當時,我從圖書館借出一些兒童百科全書,將書中的圖片一一地指給他看,並且告訴他名稱,然後讓他自己一一指出來,比如,媽媽問:企鵝在哪裡?金字塔在哪裡?城堡在哪裡?小嬰兒不會說話,但是能夠指認,他就使用一指神功一一將問題給回答出來了。這算是諼諼最開始的「識字」教育吧!他每天都很勤快地翻閱一本本的書,以這種方式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可謂世界上最勤快的嬰兒。
轉眼之間,孩子已經會自己閱讀文字了,只差不識中文字,這時候,回想起往日親子共讀的快樂時光,靈機一動,或許,中文識字也能夠像認識圖畫一般,讓孩子先用指認的方式辨別,現在先別要求他能夠「說」出來,這樣或許會比較容易。於是,我今天上了南一下第二課『春天的雨』時,就使用了指認法。與前面的課文相比,這一課很明顯地難了許多,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導讀,孩子熟稔課文之後,我開始一段段地讓他指出字的位置,比如說:「春」在哪裡?「雨」在哪裡?一一讓他指認生字。
果然,寶寶的一指神功不是蓋的,這似乎能夠幫助他克服認字的困難,雖然目前讀得還不是很流暢,沒關係,媽媽適性教育,先指認就行了,不會說,沒關係,讓孩子有時間慢慢地來。雖然至今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孩子能夠指認,卻不能自己讀出(我還沒有教注音),但是為了鼓舞孩子的學習士氣,我以利誘導,讓他自己說認出了哪些字,每指認一個字就給澳幣最小單位五分錢,識字不多的他,最後還是讓他賺了一塊錢,也就是說,在這一課中,他能夠指認二十幾個字了。
最後,我還是不放棄閱讀的最終目的:獨立閱讀。指認完畢之後,於是我鼓勵他自己把課文讀出,很可惜,還是讀得斷斷續續、坑坑疤疤,可見認字對孩子來說,還是件很吃力的事,或許,善加運用一指神功大法,能夠改善識字障礙吧!我想,近期應該先縮減獨立朗讀,先讓孩子練一指大法吧!
紅樓夢中有一句名詞:「眼前無路想回頭!」有時候試著回到從前,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種退步,而是去找到孩子最熟悉的學習方式,這樣反而能夠找到克服眼前的障礙的方法,因為那是孩子慣用的方式,以習慣的方式讓孩子學習,孩子的接受度最高,這不就是適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