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如何在台灣的單語環境中培育雙語寶寶


Moria Flaig
19. Dezember 2015







在今天拼美語的時代中,如何讓小孩從小就學會英語、喜歡英語、流利地說英語,是很多台灣父母所關注的話題。諼諼的成長環境是多語環境,自然而然養成了使用三語的能力,這不能算是完全歸於在家教育的功勞,而是環境使然。

雖然我完全沒有在單語環境養育寶寶的經驗,但從閱讀中、從我所看過的例子裡,我可以給台灣的網友一些建議。我相信,在單語的環境下,同樣地也可以養育出雙語寶寶的,下面我列出幾種情況提供朋友做參考:

1)寶寶上全美語幼稚園:
家中的寶貝若是在台灣上全美語幼稚園的話,首先,父母必須確認全美語幼稚園是不是真的全美語,若是的話,父母應該跟寶寶說哪種語言呢?答案是,中文,台語也行,依自家的狀況而定。

在理論上,寶寶在長時間的英語浸泡之下,寶寶已經得到了足夠的英語輸入時間,英文理應會成為寶寶的母語之一,寶寶也能在學前得到穩固的英語基礎,順利地成為雙語寶寶。在全美語的前提之下,父母在家大可放心和寶寶說中文,而且必須和寶寶說中文來確保寶寶中文能力得到適齡的發展。我們要想想看,孩子在幼稚園已經裏面聽了一整天英文了,剩下在家的時間並不多了,父母不應該把這點寶貴的時間來說英文,應該儘量提供孩子充裕的中文環境,讓寶寶的雙語皆能夠得到均衡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往後想,孩子進入小學之後,是不是會繼續上國際學校?大部份上全美語幼稚園的小孩是不會上國際學校的,而是選擇上一般的國民小學。這時,讓孩子在六歲前擁有良好的中文能力,就變得異常地重要。不然,孩子的中文能力若是跟不上同齡小孩,小孩入學之後,學習上就會變得異常地辛苦,甚至拒絕學習中文,中文相對於英文要難學得多了,這容易讓小孩產生排斥的心理。此外,這時候用來學習的語言不再是英文而是中文了,如果寶寶的中文程度太低,無法以中文來理解與學習,上課聽不懂、書本讀不懂,這些都會造成寶寶的學習障礙,讓寶寶倍感挫折。

再者,小孩幼稚園畢業後,若要繼續上國際學校的話。這時候,父母更加要留意小孩的中文教育了,不要以為小孩在台灣成長,中文一定沒有問題,就是因為小孩是在台灣成長,將來也可能在台灣生活工作,中文就變得異常重要。不會中文,就算會聽會說,若是讀寫有困難的話,小孩將來在台灣生活就會有障礙,不識字的人,如何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呢?不會寫字的人,如何去政府機構辦事?如何填表格?在職場上,如何工作呢?因此,無論將來孩子是不是會繼續上國際學校,學前的中文教育對上全美語的孩子來說,顯得更為重要。我們不要以為特地花了不少銀子讓孩子上全美語幼稚園,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正因為特別花了銀子,父母要做的事情會變得更多了。也就是說,在孩子的雙語教育中,父母必須成為孩子中文教育的推手,必須非常清楚孩子下一步要往哪裡走,自己在家能提供多少時間與資源?

尤其是那些打算送孩子上國際學校的父母,就算孩子將來的中文全都自己包辦,但自己能教到什麼程度,才能夠讓孩子順利地學會讀寫?孩子在家自學中文接受度如何?孩子熟悉了拼音文字,會不會對學習中文有排斥?父母能夠督促到什麼程度,如何在督導中避免親子之間的衝突?這些都是父母事先要評估考慮到的問題。與那些上一般國民小學的孩子不同,這時候,父母最好在孩子學會英文閱讀之前,先開始學習中文閱讀,以免孩子學會容易的拼音文字之後,就排斥讀寫中文。

如果寶寶只在學前上全美語幼稚園,小學階段上普通的國民小學的話,父母也要提早規劃孩子學前的識字教育,父母應該在孩子四歲左右就開始教導英語閱讀,閱讀能夠讓孩子的英語在欠缺環境的刺激之下得以保存下來,孩子識字之後不但不會忘記幼稚園時所學的英語,並且能夠更進一步靠著閱讀,持續不斷地自學下去。因此,學前的英語閱讀能力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決定了你的寶寶在六歲入學之後是否會忘記所有的英語。

閱讀能夠讓寶寶所學過的字彙深刻地印在腦海中,不會閱讀的寶寶,幼兒失憶症將會把學前所學的英文全部一掃而空。外子的教授的兒子,在德國上過三年幼稚園,他們一家搬到美國時,那個兒子已經六歲了,基本上他的德文跟一般六歲的德國小孩無異。如今,這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我認識他時,他的德文早就遺忘殆盡,完全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為了永續孩子在幼稚園所做的努力,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在入學前學會英文閱讀,並達到獨立閱讀的能力,讓英語變成孩子的一部份,這樣學前的努力才不會功虧一簣。

當然啦!目前在台灣國小三年級也開始上英文課了,但這樣的課程並無法保證孩子的雙語教育繼續延續下去。孩子將來的英文教育往後要怎麼持續下去?靠課後補習嗎?請家教?自己教?父母應該謹慎思考,尤其對於教育預算拮据的家庭來說,沒有多餘的錢送孩子出國參加Summer Camp,也沒有錢請外教來家裡教。因此,必須在孩子離開全美語幼稚園之前,就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來讓孩子的英語不會忘記。

以我的經驗,閱讀是最好的方法,我們今年年初離開美國後,諼諼就不再去上學了,在這將近十個月的時日中,也就是在缺乏英語的環境之下,諼諼的英文閱讀從獨立閱讀,躍升為大量閱讀。目前,我也正在訓練他閱讀長篇故事,他也讀完了第一本長篇故事:Little House in the Big Woods。現在接下去讀「夏綠蒂的網」:Charlotte's Web。我們雖然住在澳洲,因為在家自學的關係,其實孩子接觸英語的機會很有限,事實卻證明,雖然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不多,但他的英文卻能夠完全靠著自己勤於閱讀,不斷地得到進步。

我還有一個小撇步,多讓孩子聽英文的有聲書,但不要有螢幕,有螢幕的話,孩子容易將注意力分散在畫面上,以畫面來理解,而不會專注於傾聽上。讓孩子看英文卡通雖然能夠達到娛樂效果,但是對於孩子的英語能力的培養卻沒有多大的助益。最好讓孩子多聽有聲書,並且聽到能夠琅琅上口的程度,這樣孩子開口說英文時,也就能夠不假思索地說出來。

2)寶寶上雙語幼稚園:
這個情況比全美語幼稚園要複雜多了,其中牽涉到,寶寶的幼稚園所提供的英語課的時數有多少?雙語是不是真的雙語?還有教英文的老師是不是外教?是使用英語教英語?還是以中文教英語?如果寶寶上的幼稚園,英語只有每天一堂課,或者最多每天兩個小時的話,以這樣的輸入量,孩子是無法成為雙語寶寶的,也就是說,這樣的雙語幼稚園所提供的雙語教育,最終的結果是,英語並不能成為孩子的母語之一。根據研究,一種語言要成為寶寶的母語之一,寶寶必須被暴露在這種語言環境中,達到清醒時間的三分之一以上。若是幼稚園只提供每天兩小說的英語課,這樣的時數是無法讓你的寶寶成為雙語寶寶的

嚴格地說起來,真正的雙語幼稚園,或是雙語學校,必須在同一班級中擁有兩個老師,一個老師說英語、一個老師說中文,沒錯!這個方法跟我們家一模一樣:「一人一語」One Person One Language。一個老師只對學生說一種語言,而這個老師不需要金髮藍眼,只要英文說得夠棒,而且能夠在任何情況之下只對孩子說英文,這樣子,你的寶寶就能夠成功地被培育成雙語寶寶。

若是你的寶寶所上的幼稚園沒有這樣的配置,而園方所提供的英語課的時數,也達不到孩子清醒時間的三分之一以上。媽媽們不要氣餒,在這個基礎之上,媽媽還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來補足英語環境不足的。最具體的做法就是,多讀英文繪本給孩子聽,多讓孩子聽英文的有聲CD。沒錯!就是汪培珽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接孩子下課回家後,儘量提供孩子足夠的英語環境。與全美語幼稚園不同的是,這時候,父母在家就要和孩子多說英語了。具體的實行辦法,我還是建議使用一人一語原則,就是父母有一方要只對孩子說英語,而且最好做得徹底。而且中英文要分得徹底,千萬不要夾雜不清。

和全美語幼稚園的狀況一樣,父母也要注意如何在孩子六歲入學前,將寶貝在幼稚園所學的英語保存下來。還是那個老方法,閱讀。訓練孩子在學前學會英語閱讀,變成至關緊要,這能夠保證孩子在將來,在欠缺語言環境之下,不會忘記英語,並且藉由閱讀,繼續學習英語。


3)寶寶沒有上美語幼稚園:
如果家中寶寶沒有上美語幼稚園,從小也沒有在英語國家生活過,家中也無雙語環境,也沒有請外籍保姆,父母若是決心培養雙語寶寶的話,還是可以自己打造雙語環境,這時候,父母就要全程跟寶寶說英語了。

我在英文網頁上,曾經讀到不少談雙語教育的奇葩:媽媽全程在家對寶寶說外語,而且從齡歲開始,也就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媽媽對孩子說的所有的話都是外語,而且這還不是媽媽自己的母語,或是母語之一。這時候,媽媽就要有心理準備了,先評估自己的英文實力,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所遇到的事情會越複雜,親子之間談論的議題也就越複雜。這些網路奇葩也承認,在他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被迫放棄在家的雙語教育,將親子之間的對話轉變成父母的母語,因為只有使用母語,在處理敏感的話題時,才能夠說得明白清楚。

這次回德國我認識了一家人,媽媽是學校的英語老師,而英語並不是她的母語,或是母語之一,但是他們在家只說英語,而且三個孩子之間只說英語(最小還是個抱在手上的小嬰兒)。這個媽媽怕不怕她的英語帶有德文腔,不怕,照樣培育出四個雙語寶寶。這是我親眼見過的,雙語教育做得最徹底的家庭,家中的英語環境完全靠著媽媽一個人自己在家打造。我看過不少雙語家庭,成功的例子不多。但經過我的側面觀察,他們成功的祕訣是,她的老大已經是青少年了,而三個小的都還未入小學。將老大成功地培育成雙語寶寶後,再生小的,也就是老大與老二之間要差個七、八歲,這樣成功機會比較高,因為老大上小學後,基本上,已經成為穩固的雙語兒童了,小的再接著出世,老大能夠自然地與弟妹說英語,媽媽教起來自然輕鬆多了。

此外,我在網上讀到不少同樣用心、有毅力的媽媽,在美國有些媽媽使用外語實施在家教育,雖然沒有親眼所見,無法評估。但是我相信,在單語環境中,也就是夫妻雙方都說同樣的語言,而且也不是住在國外,孩子也沒有上外僑學校,全靠媽媽,或是爸爸一張嘴,還是能夠讓寶寶成為雙語寶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