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雙語寶寶形成的條件:年齡



Moria Flaig
22. Dezember 2015


在雙語與多語教育中,要考慮到因素相當多,但是最終,父母要非常清楚地思考一個「終極問題」是:要讓孩子所學習的語言成為孩子的母語之一嗎?還是只是當成外語來學習?若是要孩子當成母語來學習的話,要讓寶寶成為雙語寶寶,長大成人成為雙語人,其實是有些條件的:

1)孩子暴露在一種語言的環境中,有沒有達到清醒時間的三分之一以上
2)孩子所學習的語言有沒有依人與情境的不同而分開
3)孩子是不是只使用大環境的語言呢
4)父母本身能不能使用這種語言
5)孩子有沒有學習讀寫
6)有沒有足夠的書籍可供孩子閱讀

在這些條件之下,寶寶比較容易成為雙語寶寶,當然也不排除,某些條件若是缺乏的話,比如說,父母不懂英文,但是孩子上國際學校等等,藉由學校的教育來達成雙語教育的目標。

再者,在語言學中,有個廣為討論的問題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第二語言,才是最適合的年齡。而年齡不但是在學習外語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學習母語所謂的L1,更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眾所週知,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失去語言學習的能力,這可以分成文法與語音兩個問題來討論。

根據經驗研究,小孩進入青春期之後,就會喪失了準確地模仿一個語言的發音與音調的能力,有些研究觀察到,七、八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熟練了分辨母語的能力,而將其他的語言視為雜音,而嬰兒在兩歲之後,會失去精準地模仿一個語言發音的能力,甚至有些學者將兩歲視為學習母語的關鍵期,也就是說兩歲之後才開始學的語言,都無法成為母語。

這也是為什麼各國紛紛地調降開始學英文的年齡。在德國小孩入學後就有英文課,五年級開始上法文,而台灣近年來也從國小三年級開始上英文課。而傳統的課程安排,卻是中學以後才開始學習外語,因為人在這個時期的學習能力特別旺盛,澳洲就採取這種制度,雖然某些國小有提供外語課給母語背景的小孩上,但是並不普及。

近年的研究中發現,青春期才開始學習外語的話,難以克服發音上的障礙,不利於外語的學習,因為,這時候,小孩的耳朵已經無法分辨一些音了。廣為被學者拿來作為例子的是,日文中沒有區別 l 與 r 兩種音,也就是日本人無法區辨這兩種音。而德文中的 r 與義大利文中的 r 也是很多外國人無法克服的音。

就以美國的移民中來觀察,比如季辛吉是青少年時期才移民到美國的,所以他的英語帶著濃厚的德文腔,我曾經在德國看到他接受德國電視台的訪談,雖然他的英語帶著很重的德國腔,但是在訪談時,他除了簡單的問候語之外,他並沒有使用德語來回答複雜的國際外交的問題,整個訪談大部份需要由口譯的人譯出。可見,基本上,他的英文應該比德文更為嫻熟,但是他的德文卻比英文更為純正。然而他的弟弟,雖然同時間移民到美國,但是因為年齡小了幾歲,他的英語就沒有帶著德文腔。

再者,文法的問題。最廣為被研究的是,歐語系中的,名詞的中性陰性陽性、動詞變化、德文中的複數型、直接受格與間接受格的分別。然而這些問題在英語中完全不存在,因為英語的名詞既沒有性別、也沒有分成四格、複數型也只有一種,動詞變化也只有過去式與完成式有著幾個不規則的狀況,比較容易克服。但是在其他的歐語系中,這些文法規則相當地繁瑣,難以駕馭。

一般語言學學者認為,兒童在入學之後,也就是六、七歲之後,則會慢慢地失去精確地掌握文法的能力,直到十歲左右,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則會完全喪失這種能力。德國人如何判斷誰是在德國出生長大的呢?就是從名詞的冠詞來區別,外國人並無法精準地掌握德文名詞的陰陽中三性。也就是說,若要讓你的孩子學會德文或是法文、或是其他歐語,並當成母語來學習,不能等到上了中學之後才開始,必須很早就開始,最好是在學齡前開始。

一些語言學家,將雙語與多語現象,以開始學習年齡的不同,在「質」上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型(J. Mesiel ):
1)0-4歲:這時期寶寶所學的語言皆將視為第一語言,也就是母語L1。
2)5-10歲之間:這時期寶寶所學的語言則視為第二語言,也就是外語L2。
3)10歲以上
語言學者發現,兒童學習語言與成人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童年早期的語言學習,在英文稱為:language acquisition,在德文稱為:Spracherwerb。母語的學習完全不同於一般的語言學習,也就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方式與成人不同,像兒童喜歡不斷地重複、聆聽、記憶、背誦等等,而成人喜歡系統性學習,也就是循著文法系統來學習。在此我們要注意到一個問題,Meisel的分類不是量上的問題,而是質的問題,像季辛吉的英文程度顯然比德文很好,但是他的英文帶有著強烈的德文腔,這不是矛盾,也不是弔詭,Meisel的類型學並非在討論,L1的運用與處理語言訊息的能力,而是在說明L1與L2相較,在「質」上有著根本上的差異:也就是發音和文法的純熟度的不同。

成人善於在於理解訊息,兒童不處理訊息,而是接收訊息。兒童並不注意語義上的理解,也不注意個別字義的解釋,兒童不管懂不懂全部照單全收。兒童從來不必學習規則,學習文法,而成人學習外語卻是從文法開始學。語言學家所討論的L1與L2之間的不同,並非在談,這兩者之間語言知識的不同,我曾經在其他的PO曾經提到過Snow的實驗,她讓各種年齡層的人學一段時日的英文,然後做測試,從中發現,青少年得到的成績最高,成人次之,而五歲以下的幼兒最差。

我也知道不少人,在五歲以前所學的語言,若是沒有繼續培育、持續學習下去,終究會忘光光!我自己五歲以前所學到的泰語就全部忘光光,只剩下,能夠辨認出數字而已。而五、六歲以後所學的東西要忘光很難。

但這並不是說,十歲以上的人就無法學習外語了,只是在說,十歲以後,進入青春期的人在學習語言上,比起嬰兒,在「質」上有著顯著的不同。但還是有可能將一種外語學習到圓熟的境界。只是,一個語言最精緻層面,比如德文的名詞冠詞,複數型變化等等,卻是有年齡的限制。我接觸過很多學習中文的外國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無法區別四聲。對於這種無法凌駕的困難,幼兒雖然學習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卻能夠輕鬆容易地駕馭。諼諼一開始說德文時,所有的名詞全部都是陽性,不管什麼格,全部都是der,der只能用在陽性主格上,他卻用在所有的情況上。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也該熟練了所有的狀況,但是他依舊有不知道的時候,如果是要學十年,我也不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