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德國人如何展賦


Moria Flaig
16. November 2016




德國人如何展賦

羽心提的「展」賦,與我之前提到的「練」樂器,兩者皆是我一直不能釋懷的心結。小時候我爸媽培養我們很多「才藝」,現在自己教養小孩卻錙珠計較,捨不得花點錢送孩子去上才藝班,我們連學法文都是home made,有點上不了檯面。

這背後源自於我家中德文化大戰,德國人沒有中國人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他們很重視工藝和技術,棋琴書畫是怡情悅性的活動,自己在家從事就可以了,何必去外面「學」。重點是,我們想的是「學」,他想的是閒暇之餘、消磨時間的「嗜好」,嗜好是自己在家摸索而來的,不是去外面聽課「學」來的。

我常問他:「那你認為德國教育最大的特色是什麼?」他想了一下,答道:「讓孩子有時間發展!」請注意這句話,他不是說有時間施展孩子的興趣、天賦、長才,而是讓小孩有時間發展自己。

這句話意味著很多層面:第一、德國學校授課時數很短,一般小學通常十一、二點就結束(近年有些學校推行全日制),中學也不是每天上整天,德國小孩多的是時間發展自己。第二、德國人不熱衷課後輔導、學習才藝、團體活動。嗜好、才藝多靠自己摸索而來。

放學後,還有這麼多時間,那小孩做什麼呢?所以他說:「有時間發展」。他說的發展可能只是很單純的戶外遊戲、室內閱讀、研究嗜好。嗜好嘛,可能是需要經年累月練習的樂器、下棋、騎馬、寫程式,也可能玩模型小火車、小飛機(在歐洲社會非常風行,但是各種零件價格昂貴)。可能是去圖書館、去俱樂部、也可能只是在戶外消磨消磨時間罷了。

讓小孩從事這些活動不是為了要有才有藝,而是讓孩子有空間發展自己、有時間發現自己。貼文中,提到丹麥人最幸福,那種人生哲學就是:讓個體發現自己、安置自己、在社會中找到安適的位置。

在這裡沒有出人頭地的壓力、也沒有展賦的必要,這個社會需要各種不同的人,需要工程師、科學家、同時也需要修剪樹木花草和收垃圾的人。就算是一個音樂天才,一直埋沒、沒被發掘,也無所謂,他自己覺得安適就好了,能夠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位子,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安心地做自己,沒有自卑和焦慮,這樣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幸福。然而,一個真正的天才,最終會找到自己的出路的。

外子算是一個有數學天份的人,但是從來沒有人發掘到他的天份,他不是那種三歲就會代數的小孩,晚到七歲半才入學,那時才認識了數字,一路只是普普地跟一般小孩一起上學,學校沒有數理資優班,沒有經過任何特殊的數理訓練(說實在的,也沒有被訓練的機會)。但在十一年級時,數學老師問他要不要參加數學比賽,同時遞給他一本很厚的英文書,那本書就叫做數學(後來他有拿給我看)。

傻傻的他,回到家後自己把那本書從頭到尾讀完,沒有特別集訓、沒有資優輔導、更沒有參加奧數班,讀完那本書之後,就直接去參加比賽了。沒想到一舉成功,一路通關,最後通過了全德的總決賽。連續參加了兩年數學比賽,除了得到獎學金之外,之後連續幾年,他有資格參與在法蘭克福舉行的數學研討會議,如此罷了。

要讓孩子參加數學比賽的家長們可能很好奇,當時他得到了什麼武功祕笈?大家也想在網上訂購嗎?上大學之後,他才知道那根本不是什麼武林祕笈,那只是一本很普通的大學裡常用的數學課本。

那他整個高中十一、二年級都忙著參加數學比賽嗎?沒有啦!他還有西洋棋比賽和其他嗜好,像是寫程式、空手道、學古希臘文、研讀聖經、登山滑雪以及其他零星的嗜好。他家課後活動的重頭戲是,我公公帶領著他們做模型飛機、火車、還利用汽車廢棄場的廢物做了一輛汽車,絕不是我在吹牛,是一輛真的會跑的汽車。

鑒於爸爸的成長過程,我們教育小孩的方法就是,讓他自己讀、自己發現自己、讓他自己做。他現在還小,只會自己隨意組合Lego,有時候爸爸帶著他做機器人。目前最愛研究恐龍和太空。

但我們從來沒有讓他參加任何的才藝活動,無論是藝術方面、運動方面、或是知性方面,我們都沒有讓他參加。我們的方法是:在小孩四歲時就讓他學會獨立閱讀,從此之後,每週去圖書館搬一堆書回家,讓他自己讀,在書中他總會有發現自己想要學的東西。

爸爸也是在書中發現自己的嗜好:下西洋棋。他家中沒有任何人會下棋,他從小就喜歡閱讀看報,一般德國報紙上都會出現一些棋譜,這引起他的好奇心:「這些奇怪的符號到底是什麼碗糕?」於是自己在圖書館找書來看,棋譜越看越有趣,於是自己買棋盤來下,自己一個人下久了會感到無聊,就要求爸媽讓他參加西洋棋俱樂部跟別人一起下,後來也常參加比賽,得過不少獎。

在我看來,最神奇自學法,無非是自學電腦語言,他在十三歲時讀了一本C++,就要求父母買一台電腦讓他在家自己操作,我們那個時代的電腦無趣得很,絕對讓你開機之後馬上就要關機,顏色只有兩種,黑色背景和反白的字。但他卻在無人指導之下,靠著書本的指導,自己照著書,自己學寫程式。多年後,寫程式卻成了他工作的主要工具。

鑒於外子的童年,我認為,展賦是小孩發現自己的過程,不是父母砸錢培養來的,也不一定要像外子一樣,非得帶傳奇性。然而這個「天賦」也不必非得要出類拔萃、鶴立雞群、與眾不同,這項「天賦」只不過是小孩在展賦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喜愛的、自己熱衷的、自己看重的事情來做、來學、來發揮,如此罷了!

我們想想,在台灣,光是考試,就浪費了小孩子多少時間?不只是考試而已,因為考試應運而生的補習活動、安親班、家教班種種種,又浪費了小孩多少時間?除此之外,再加上各式各樣的才藝班、運動活動,台灣的小孩太忙了,全部的時間都賠上了,哪有時間發現自己、發展自己?

大家一定會說,我在說風涼話,因為我的孩子不必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很輕鬆愉快地就能逃過此劫難,我說起來當然雲淡風輕,沒有掙扎與交戰嘍!但是大家是否試過,把所有的課全部退掉,看看孩子考試成績會不會比較差?就算是比較差,成績好不好真的有這麼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