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讀書理想國


Moria Flaig
17. November 2016
華生灣夕陽


讀書理想國

最初,讀書理想國的願景起源於少女時代,有一次,有個機會去拜訪表姐的乾姨媽。他們夫妻倆是老師,一直渴望有個孩子,一起努力了很久,終於得了個孩子。我們去拜訪他們時,那個孩子還是個在地上爬的嬰兒。

多年來,在我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倒不是那個可愛的小寶寶,而是他們家的佈置非常的與眾不同,如何與眾不同法呢?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家徒四壁。

客廳全部清空,我們客人全部席地而坐,為什麼?以利於小孩爬行。然而,他家的裝飾品也與眾不同:地板上散滿了一本本又新又漂亮的童書,有故事類的、也有百科類的,各式各樣,都是專為孩子設計而製作的書。孩子爬行到那裡,書就隨手拿到那裡。

更搶眼的是,他們家的牆壁也與眾不同,是不是到處貼滿寶寶海報而奪目(我以前的確是如此佈置我們的嬰兒房)?不是喔!而是全白一片,什麼也沒貼也沒掛!當他們說明了那四面牆是拿來做什麼的時候,更令人訝異了:是為了預備給這個小嬰兒將來塗鴉用的。

哇!好有想法的父母哦!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在我的夢中構築我的讀書理想國:書一定要堆滿得滿地到處是,為了讓寶寶隨手可得嘛。牆嘛!在我們逐水草而居的生涯中,至今,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四面墻。

從諼諼呱呱落地起,我就上窮碧落下下黃泉、東找西找找童書。我們無論搬到哪個國家,客廳裏隨時隨地堆滿了書:買來的、借來的、全新的、二手的、人家送的、圖書館下架的、外面撿來的,可說是堆得滿坑滿谷,卻也成就了我兒時讀書理想國的夢想。搬離一個國家時,書帶不走怎麼辦?統統送給朋友,書再找就有了,只要誰家中有個小孩,書永遠不會嫌少。

但有書還不夠,還要有孩子讀啊!小卑鄙會不會讀書?會唷!諼諼是一個做事很有計劃的孩子,當他完成第一件人生大事:學會走路。馬上就下定了決心,一屁股坐在地上,拿起一本書一翻開,唰啦!就把書給撕破了。接下來他會怎麼做?我心裡想,當然是繼續撕?

然而這卻是大人的想法,而這唰啦一聲,恍若是當頭棒喝,他馬上體悟到一個大道理:書不是拿來撕的,是拿來讀的。於是再翻頁,書沒破,再翻另一頁,書還是沒破,於是一頁頁地翻下去,就再也沒有把書撕破。老僧入定後,寶寶一頁一頁地翻、媽媽一頁一頁地「指讀」,諼諼知道大人能夠告訴他書本中的事情。

與我少女時代的記憶兩相印證,沒想到讀書理想國的夢想,真的是起源於少女時代:那個禁閉的時代,一個學校禁止讀書的時代。學校不是教人讀書的地方,怎麼會是禁止讀書的地方?

我們那個年代,「讀書」是隨著小學的結束而結束。高年級時,我們班的級任老師還在教室中,為我們佈置了一個小小圖書館。日後我很感激她,一些知名的兒童名著都是那時候讀來的。可是好景不常,那種讀樂樂的美好時光,隨著國中繁重的課業壓力、聯考壓力,隨風而逝。

於是整個青少年時代,讀書的渴望活生生地被忽視、被剝奪、被壓抑,整個青春期徹底地被考卷給攻佔了。在學校,「讀書」變成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的事情,無論是想狂啃『紅樓夢』還是『瓊瑤小說』,那種課外書都是回家以後才能夠大快朵頤的,學校不允許學生閱讀課外讀物。

於是,我發誓,只要我有小孩,家裡面的客廳不要有沙發組,而是鋪滿一地的書,不但賞心悅目,而且養眼養靈。一定要讓孩子隨手都可以拿起來啃食,絕對不讓孩子餓著。縱使我家歷經一連串的搬遷,衣物寧可少帶,但是身邊帶的書,爸媽辛苦點,孩子的書絕對不能少帶。

而且每到一個新的城市,第一件馬上要辦的事情是:辦張借書卡。我家的書之所以能夠無時無刻都是爆滿的,都歸功于我辦了四張借書卡。客廳堆不下了,還有孩子房間的床下可以堆。而且最便捷的方法是,孩子坐在床上時,隨手往下一伸,就可以拿到一本有趣的書來讀了。

如今,我的讀書理想國,美夢成真。靈魂不再饑渴,客居不再孤獨,隨時隨地,我們都可以讀書,都有書本相伴左右。就算在旅途中,圖書館與書店也是規劃中的一個「景點」。去年我們在德國旅行時,可說是帶著孩子到處讀透透。一下火車,馬上找家書店逛逛,先讓孩子讀過飽,精神飽足了,再出發。

再者,介紹當城最知名的歷史古蹟的書籍,是書店一定會強力推薦的書,這些書大多放在書店入口處,只要逛個一圈,我們就能夠對於這個城市的過去未來有個初步的瞭解,這樣一來,孩子既讀了書、又認識了歷史古蹟。

羽心提到的「走讀」的概念,讓我回想起,以前帶著孩子在德國讀書旅行,這一段美好時光。歐洲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很有特色,很值得一讀再讀,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