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五歲小孩能大量閱讀嗎?






五歲小孩能大量閱讀嗎?


當初教導諼諼學習閱讀的初衷是,由於一年多前諼諼的爸爸宣布我們要離開美國了,當時也不知道之後他會來澳洲工作。我純粹只想要讓孩子自己從閱讀中,持續地學習英文,不要因為環境的改變而忘了英文,那時只是從三語教育的理念出發而做的決定罷了。回想起我五歲前曾經和家人住在泰國,那時也會說幾句泰語,但回台灣之後完全忘光光,在腦海中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一年多前,我為了對付這種可怕的嬰兒失憶症,於是決定訓練諼諼學習英文閱讀,讓他離開美國之後,藉由英語繪本的閱讀,自己從中梳理在美國的英語經驗,進而自我學習,所不定隨著年紀的增長能夠從中自我提昇英文程度。


結果卻大大地超乎我的想像。自從諼諼學會了閱讀英文和德文閱讀之後,現在每天大量地閱讀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內容涉及科普,歷史,地理,兒童文學,我看到的是,孩子不只是從書本中學習語言而已,而是從大量的閱讀中吸取知識,每天樂此不疲。孩子能夠自己從書中學習知識,完全不需要大人指導,完全不需要坐在教室裏面聽課,翻轉教室,徹底放棄講授式的學習方式,不需要我花腦筋,花心思,變花樣,更不需要花大錢,就只是讓孩子徜徉書海之中,一切再簡單樸素不過了。


前幾天我們去博物館,諼諼在博物館所聞所見,一切印證從書中所讀所學的知識,那種雀躍不已的興奮,我想這大概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學校教室老師還需要嗎?學習應該不是重擔,不是壓力,不是痛苦,不是成績名次,應該是歡欣喜悅的事情不是嗎?但卻非我們這個聯考世代所能經歷到的教育方式,而聯考已經終結,我們的下一代呢?是不是能夠擁有正常點的教育呢?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的下一代反而必須面臨更大的競爭和壓力,現在每個人都能上大學了,大家還比什麼呢?正是因為大家都有大學讀了,家長只好變花樣,比學校,孩子的教育更被壓縮成只剩下考試成績,所面臨的壓力比聯考世代更加巨大。


於是我進一步地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只讓孩子進行機械式的記憶,機械式的計算,加上難學的漢字,複雜的筆畫,閱讀無法成為令人喜悅快樂的經驗,一般的學童必須等到十歲以後,才能夠具備大量閱讀的能力,其後果是什麼呢?而我的孩子四五歲就能夠開始的事情,台灣的孩子卻要等到十歲以後才開始。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讓每個小孩從小就能夠自動自發地看書求知,不用大人催促,不用學校體制施加壓力,那會有厭學的小孩嗎?


事實上台灣的小孩會厭學,不都是過度學習嗎?讀書從來不是一件讓人心滿意足的事情,不讓人心滿意足,當然就不會滿心歡喜地去做。台灣的小孩都很忙,從小就浸在幼稚園裡面,雖然大部份的幼稚園從中班大班開始,就有教學童認識基本的漢字,但小孩有學習認字並不等於會閱讀。到了小學,每天更是有寫不完的作業,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後,不是浸在安親班,就是排得滿滿的才藝班,到晚上爸媽接回家後,更有寫不完的作業和練習題要面對,我們的孩子有時間閱讀嗎?我們的教育要孩子做的無非是非填充選擇問答題,不是寫作業,就是趕時間上才藝班,孩子什麼時候才有時間好好地靜下心來享受一本書呢?


諼諼每天自己自動自發地讀書,看累了就畫畫,畫累了,就玩樂高或莫比人,我們沒有什麼錢給孩子買昂貴的玩具,經過一連串地遷移搬家,帶不走或丟掉的玩具比買新的還要多很多,能帶來的就只剩下那幾樣了,但是他每天還是能夠玩得很高興。長久的經驗下來,真正能夠陪伴他的,讓他快樂無比的不是玩具,卻是一本又一本的書,這些書只要去圖書館就能夠借到,不需要花錢去要買。孩子絕對不會因為我們沒有錢買玩具,沒錢買書,沒錢讓他上幼稚園,而成日在家無所事事,荒廢了童年,反而是他成日閒散在家,有足夠的時間閱讀,我也有足夠的時間讀故事書給他聽,這一切奠定了他喜愛閱讀的好習慣。


童年可貴之處,就是貴在有時間,貴在自由自在,沒有課業,沒有考試,沒有名次,可以盡情地玩,盡情地讀,沒有課表,沒有進度,想讀的時候就讀,就算要讀到三更半夜不睡覺,我們也不禁止,燈讓他點著,其實我每天並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才熄燈睡覺。目前我大都等他畫畫畫到十一點左右,就催他刷牙尿尿,然後我們一起讀一個小時到一個半的中文書,等到我累了困了,回房睡覺,他自己繼續在床上讀書,讀到他自己覺得夠了為止。





我完全讓他自己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要畫畫就畫畫,想練習寫字就練習,現在他畫畫時也會在作品旁邊寫幾個字,寫累了畫累了,想玩具就玩,想讀書就讀,有時候拿著書跟爸爸或媽媽一起討論,問問題,有時只是自己閱讀,有時朗讀,有時泛讀,完全隨自己的意思。我們每天總是有一兩次共讀,有時候只是純粹討論他目前在看的書,有時候我教導他認些漢字,有時候也寫點中文學校的作業,並沒有要求他每天固定要寫多少。我必須承認,這樣的在家自學有點散漫,我應該積極點安排課程,而不是只讓孩子自己隨意讀隨意看。


其實我本來也有設計「課程」的,實施一兩週之後就放棄了,孩子更喜歡這種沒有壓力,沒有特殊目的的學習方式。從博物館的經驗看來,其實我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規定或是督促,孩子求知的動機是我們大人無法想像的。拿他最厭惡的漢字來說,前天他突然拿著那本騎士城堡的書來問我,指著上面的字,我很驚訝他主動想要認字,也知道那本書上面有很多不是常用的詞彙,比如:鎖子甲,鐵葉甲等等,一些連我都沒有聽過的字彙,大都是從外文翻譯而來,孩子學生硬的翻譯,不如學點唐詩宋詞來得優美。但是我還是耐心地教他認了幾個字,也沒計較他之後到底記住了哪些字,我知道,教育不能只看結果,我應該看重過程,看重孩子的興趣,看重孩子求知的熱度。



我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孩子因為學了拼音文字而能夠獨立求知學習,享受閱讀的美好與樂趣。但另一方面,小孩卻對於學漢字沒有興趣,讀起中文書來和我斤斤計較,對面他這種反抗的情緒,我只好放鬆我的計劃,他性所至,愛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我現在沒有特別規定。今天他正在讀一本介紹紫禁城的書,紫禁城和與他所熟知的宮殿城堡不同,他則是以歐洲古堡的觀點來看中國的城市,沒關係,他看這本書已經看了兩天了,或許有一天他能夠把興趣轉移到中國的歷史,還是中國字上呢!

雖然目前諼諼對於象形文字興趣缺缺,只願意讀拼音文字,令媽媽黯然心傷。在此,我還是必須肯定拼音文字的優點。孩子的大量閱讀不需要等到十歲以後才開始,一個小孩若能夠在四歲時學習閱讀,五歲時就開始大量閱讀,等到他十歲時,他對於閱讀能力的掌握,對於知識累積,絕非是一個剛剛開始閱讀的人所能夠比擬的。一個小孩五歲開始大量閱讀是什麼概念?一個小孩十歲時開始大量閱讀又是什麼概念呢?我想,古人三歲啓蒙絕非毫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