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算數敏感期



Moria Flaig
21. Oktober 2015


等待已久的數字敏感期,在偶然的機會中被我察覺。昨天我們去參加閱讀的個別輔導,是圖書館所提供的一項免費的服務,輔導有需要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閱讀三十分鐘。讀完之後,老師帶領著孩子一起數著頁數,數完之後,老師問諼諼一共讀了幾頁,通常書都是兩頁兩頁地數,我心想孩子還不會加法,這個問題遠遠超出孩子理解範圍。沒想到諼諼用手指頭跟著老師兩頁兩頁地比,原來他自己早就會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加法的運算。

從這個地方我發現,孩子在面對外面陌生的環境,比較容易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在家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學習,沒有壓力,沒有規劃,只是順著他的興趣和能力來自學。這次經驗提醒我,自學的缺點就是順著孩子的意思,量身定做,聽起來很人性,相較而言,孩子就比較少有機會面臨新的挑戰。像算術這樣很基本的能力,孩子一直數數數不好,原因是我自己一直疏於訓練,加上三種語言交互使用,更是雪上加霜。有在經常使用外語的朋友就會知道,在語言的轉換和交互使用中,最困難克服的就是數字,而使用外語運算更加困難,沒錯,可能因為如此,諼諼的數字觀念,在發展上有點遲緩。我也一直認為孩子早一點學算數,或是晚一點再學,關係不大。所以,到目前為止,他除了學會了讀數字之外,我們一直還未開始進行任何的算術的練習。

此外,我從來沒有教導他用指頭數數,雖然我知道每個小孩都會這樣做,但是好友曾經參與過一項幼兒數學觀念的研究案,他們發現,教導小孩子用指頭數數不一定是有助於孩子數字觀念的發展。雖然那時是我懷孕期間的議題,距離現在已經時間久遠,但卻因此沒有教導孩子使用指頭數數。深信,算數能力的出現,必須等待孩子數字觀念的成熟以後,不應讓孩子過早做機械式的運算和練習。現在突然看到孩子主動使用指頭數數,而且會加法,並且連加幾次,這表示孩子的數字觀念已經成熟,並會運用手指頭運算加減,我想,孩子已經可以開始練習十以內的加減法練習了。

於是我出了幾道十以內的加法練習題,只有數字,沒有實物。讓他進行加法練習,果然他自己已經會按照數字用指頭比,不用我教就能夠算出正確數字了。問他是誰教,他也說不出來,我不記得他爸爸有教過他,孩子卻說,是他自己學會的,沒有人教他。他說,有時候,自己會觀察自己的手指頭,發現可以用指頭數數。以前在美國時,可能幼稚園老師有教過,或是看過同學這樣用指頭算過。但是從幼稚園帶回家的功課,都沒有加法運算的練習,只是練習數實物,還有練習寫數字而已,都不需要用到手指頭。再問他,他算時用哪一種語言算,他說三種語言都會算,我非常地訝異,幾次出算數題讓他算,他的確是用中文算。但,向來他中文數字說得不太對。

他會寫十個數字,實際上是在美國學會的,按照他們老師的說法,四歲到五歲的小孩,VPK上完之後,要能夠數到20,五歲到六歲的小孩,也就是生日沒趕上八月一日的,VPK上完之後,要能夠數到100,但他沒學到20就離開美國了。回去德國之後到現在,德文也數得很順,似乎有些超前英文。就是中文,數字有點對不上,見到6說8,見到7說8。寫15時,就寫成105。現在卻會用中文算數。

我馬上明白了,無論對得上,對不上,孩子的數字觀念已經成熟了,只是在這三種語言中的轉換,還需要一點時間的練習。而加減法的概念可能也早就形成了,於是自然而然地就運用手指頭算起加法來了。所以,從現在開始,他的自學現在多了一項功課,每天做點加減法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