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國語課本也可以這樣教



Moria Flaig
19. April 2017






國語課本也可以這樣教

小二的國語課本三級跳,我決定在進入小二課程之前,預先準備小二的課文,來解決銜接的問題。媽媽以說故事的方式,先將課文朗讀給孩子聽,讓孩子以聽故事的心情來讀書識字,此法正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親子共讀繪本法。這星期在試讀時,我卻意外地發現,這個方法還蠻適合諼諼的。

我們試讀小二課本時並不逐字精讀,只由媽媽以朗讀的方式進行,旨意是要讓孩子在進入小二課程之前,先熟悉小二的課文內容,以便於銜接小二的課程,所以不管孩子哪些字認得、哪些字不認得,媽媽只管讀就好了,孩子不必每個字都認識。朗讀完畢之後,媽媽可以穿插一些尋字遊戲,這樣小遊戲,輕鬆愉快,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度太高,還可以引導孩子主動識字認讀。

遊戲進行方式是,媽媽逐字讀完全文之後,可以問孩子:「哪些字是你認得呢?」孩子逐字辨認,一一指認出所認識的字,有些認得的,但不記得發音的,媽媽幫忙一下,孩子可以順便復習,加強記憶。若是一整句的字孩子都學過的話,儘量引導他自己讀出來,這樣可以讓孩子有意識地知覺到,自己到底認識了多少字?文章中重複多次的用詞,若是使用孩子還未學過的生字,也讓他順帶學起來,因為重複性本身可以幫助學習。這樣一來,既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認識生字,又不必將整篇文章精準地讀出來,讓孩子感到太困難。至於其他生字,因為不是精讀,現在學不學還不是很重要,整體來說,略讀法主要的目的是在加強鞏固孩子已經學過的字彙。

小二課本的長度,剛剛好適合進行這種共讀法。小一的課文太短,媽媽導讀一、兩遍之後,孩子大致上都能夠全部記住,能夠一一指認出來,能夠指認並不代表著是在識字,孩子可能只是在背書而已,因此,不適合這種共讀法。小二的課文篇幅是小一的兩、三倍,孩子無法聽過一、兩次之後,將整篇課文記熟,因此,以這種共讀法,可以測出孩子識字量的多寡。

同一篇文章連續三天指讀之後,孩子漸漸地熟悉全文了,最後可以試著要求孩子,指認一些以前沒有見過的生字,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媽媽逐字指讀的過程中,有沒有識讀一些以前沒學過的生字?如上所言,此法的目的不在學習生字,而是在鞏固已經學過的字彙,因此,孩子若是對於生字還是感到很模糊陌生,沒關係,留待以後再學吧!

精讀法是隨著課程的進度,精準地認讀每一課的每一個字,孩子容易以背書交差了事;相較而言,略讀法,是在廣泛地製造更多的看到國字的機會,對於生活在海外的孩子來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讀書法。

有了這個經驗之後,後來我們在上南一版第二冊第九課『公園裡』時,因為這一課是敘述文,字數較多,在第一次導讀之後,也進行尋字遊戲,讓他自己將所認識的字一一指出來,諼諼樂得合不攏嘴,原來自己認識的字還真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