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識字教育要多早?


Moria Flaig
17. April 2017






識字教育要多早?

大家心裡都有數,答案當然是:視孩子的狀況而定。有些小孩很早就有「讀書意識」,有些小孩則較晚開始。諼諼算是一個很早就有「讀書意識」的小孩,早在滿週歲之前,他就非常地喜歡看書、聽故事。

但是,識字啓蒙一直遲到四歲以後才開始,三歲時,幼稚園雖有教導字母與數字,但多半在唱歌遊戲中進行,並非真正的識字教育,大約三歲半時,諼諼表現出識字行為,那時我卻沒有積極主動教導,一直到四歲他上VPK(Prekindergarten)時,才開始正式的識字教育。隨著VPK的課程,我密集地訓練英文閱讀,進行了四、五個月之後,諼諼就能夠獨立閱讀了。我見他很能讀,於是有系統地按照圖書館分級,一級級地借書,循序漸進地把閱讀力提升起來,四歲半快五歲時,他就能夠閱讀科普類的百科全書。

在諼諼學習閱讀以前,我們秉持著德國人的傳統:六歲以前禁止教導兒童學習讀寫,所以一直沒有太注意學齡前的識字教育。因此,諼諼三歲在美國入園時,我並沒有很在意學校的字母教學,VPK算是一個改變的契機,讓我改變了原來的看法。

後來,我們搬回德國,那時我為諼諼尋找幼稚園遇到了阻礙,原本計劃讓他緊接著學習德文閱讀的。然而,德國的幼稚園大部份是市政府設立,集中由市政府兒童福利局管理,我收到的回覆都是,在德國幼稚園禁止教導讀寫,所以我的計劃無法實行,只好自己來教了。




讀寫教育應該多早呢?後來,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覺得不應該以年齡為劃分的準則,像是德國人的做法,並非每個小孩都是以六歲為適合讀寫的時間點,諼諼都快七歲了,手的發育還是有問題,還不適合寫;再者,在發展中,讀寫並非齊頭並進,有些小孩可以很早就讀得很好,但是寫卻一直寫得不好。

讀寫教育應該多早開始呢?我想,最主要要看理解力的發展,理解力與認知有最直接的關聯。但在這裡要小心的是,發育晚的,不一定代表智力較低、理解力差,就要將讀寫教育往後推遲。以諼諼為例,手指精細動作與數字認知上的發育較晚,寫、畫、算(數的能力)能力較差、動作與反應皆較慢,語遲加上口吃,比起女孩子那種伶牙俐齒,思緒敏捷,諼諼遠遠及不上。但是閱讀理解能力卻是遠遠地超前,他很早就能夠閱讀青少年程度的科普讀物,良好的理解能力在他嬰幼兒期時,我朗讀繪本時,就很明顯地感受到。

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擁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時,就應該提早識字教育。以我後來的觀察,孩子的讀物會大幅度地影響孩子智力上的發育,讀物的內容、理解上的難度、語言的深淺都會深深地影響到孩子智力,正是所謂馬太效應中的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原理:一個理解能力良好的兒童,能夠理解難度較高的讀物,難度高的讀物,幫助了這個兒童在認知上得到更上一層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而得到良性循環,得到良性循環的孩子正是富者越富。相反而言,就是貧者越貧了。貧瘠的讀物無法刺激兒童的發展,因此兒童低落的發展讓閱讀更形困難,閱讀的困難讓發展更加落後遲緩。




對諼諼而言,五歲前後,是一個明顯的分界線,這時候他從故事書的虛構世界,躍入了知識的世界。知識與故事有什麼不同呢?他瞭解到知識包含著永恆不變的事實(fact),而故事卻大多是由虛構(fiction)、幻想而來的。於是,他開始追求知識、累積知識、研究知識,這是他發展上的需求,但也是良好的閱讀力推動了這一步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如果父母注重早期閱讀教育的話,一個晚熟的孩子也是能夠在發展上得到躍進,一個語遲口吃的孩子在語言上也能夠藉由閱讀得到彌補。識字教育應該多早呢?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況是,孩子吸收文本的能力最好能夠配合孩子的認知程度,也就是,當孩子智力發展已經達到需要研讀科學知識時,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孩子發展興趣,興趣會推動閱讀的欲望,多量的閱讀進而提昇閱讀力。更高的閱讀力可以讓孩子有能力閱讀更深的知識,幫助孩子在認知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識字教育多早呢?我們不要過早要求孩子能力還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會揠苗助長,但是也要及時在孩子認知能力到達某一個階段時,提供足夠的養料:書籍、玩具、工具(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模型)、參觀博物館、旅行見學、野外採集觀察、課外活動統統可以包括在內。

然而,書籍在這些之中卻是最便宜、最方便取得、最有系統地介紹知識的媒介,每一個年齡層、每一個認知階段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書籍提供孩子閱讀。過早的識字教育會不會揠苗助長?我想應該端視孩子的認知能力而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