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時候未到



Moria Flaig
3. April 2017





時候未到

我昨天的貼文提到:上週末,沒有經過媽媽的導讀,諼諼自己讀出一篇全新的課文。看到孩子終於識字會讀課文了,媽媽高興得不得了,以為我們的中文課正往前邁向一大步,今天正想要以此法繼續學下去時,沒想到遭到孩子嚴重的抗議,要求回復舊法。

新法有什麼不好?自己會讀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嗎?其實不然,諼諼不喜歡讀得坑坑疤疤,老是吃螺絲的窘狀,他喜歡先把課文全部背起來,然後順暢無礙地朗讀出全文。不管生字、舊字,不管認不認識,他喜歡背得流暢的感覺,這樣一來,他就覺得自己很棒!

然而,沒有經過導讀,自己獨立讀出一篇文章,雖然讀得不是很流利,雖然讀得結結巴巴,但在媽媽看來,是一件更棒的事情。但是孩子的看法卻不同,他覺得讀一篇文章非得「絞盡腦汁」才能回想得出一個字來,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我想,大概是孩子愛面子,表面上要看起來非常棒,他才覺得自己真正地得到成功,如果在朗讀時,不時地要面對讀不出來的窘境,根本體驗不到成功的感覺與喜悅,就算是靠自己的力量讀出來的,他一點也沒有覺得比較好,反而覺得自己徹底的失敗了呢!

經過一場「爭辯」(其實,他哪會辯?孩子的情緒都是必須經過媽媽的解讀),瞭解孩子的感受之後,我馬上答應他恢復舊法,完全按照他所習慣的方式來進行:媽媽先導讀、孩子跟讀,一兩次之後,課文記熟了,再由孩子自己逐字指讀出來,連先練習生字都不行。




我一向沒有額外介紹生字,就直接讓他讀課文了,因為介紹沒有用,諼諼的視覺記憶不是很好,對於認識生字,興趣缺缺。新法不同,在朗讀之前,先要熟悉生字,這下子,孩子不滿了,他不喜歡那種立馬得記住生字的壓力,他喜歡先背起來再說,日後遇到同樣的生字時,再慢慢「琢磨」清楚,他不喜歡當下把字給看清楚。

最讓我想不透的是,背書會比認讀幾個字來得容易?怕就怕,他只是記住「音」、不認字形。但是說來也奇怪,他的確也因而認識了一些字。放眼望去,在這篇課文中,他所認識的字還真不少耶!孩子指著說:「媽媽!妳看,雖然我從來不去記字,但是我能夠認得一些字啊!」意思是說,字啊!遇上幾次就認識了,但是要額外去記,卻記不住,以後按照一直以來的方法學下去就行了。他不想要眼下的新法:先熟記生字,然後再朗讀課文,而且全部要自己讀,這種認字法,壓力太大了。

我想,是時候未到吧!雖然諼諼現在已經能夠將字分開來讀,但是他還是不喜歡認單一的字,還是得依賴「詞」來認「字」。比如,花園,只認「花」;不認識「園」,但能夠讀出「花園」,現在若是要求他立馬補上去認「園」,他會有壓力,寧可先抓著「花園」不放。此外,「花園」一詞有時候他會跟「花朵」弄混了,由此可見,他根本就只認得「花」嘛!

但是想想,孩子說得對,雖然他不願意用心去記單字,但卻認識了不少字。我自己最近不是才為「煮湯圓理論」註解的嗎?不管孩子認不認識,湯圓一下先下一、兩百個,一開始完全沒有動靜,過一陣子之後,湯圓會一一從鍋底浮現。

諼諼所偏愛的學習模式正好是如此,一直以來我很懷疑這個理論可信度,但是現在看來,正好印證在諼諼身上,只好姑且先相信了。反正,一路下來靠著「直接閱讀法」,雖然識字效率一直不佳,但的確也認識了一些字,我想,效率與快樂學習之間,我寧可讓孩子快樂一點,而且是他自己要背的,我從來沒有要求過,他喜歡背,就讓他背吧!背完之後,讓他從音去對字,一時記不了字形,也就算了,日後,湯圓總會有浮現的時候。

最終,諼諼根本不在乎識字效率的問題,卻很在乎課文有沒有背好!能順暢地背出一課課文,就快樂得不得了,你說奇怪不奇怪?還是快樂學習比較重要,所謂適性教育,以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學習的路才能夠走得長遠,哪怕是學習效果不好,要多繞好遠的路,多走冤枉的歧徑,那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