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三語寶寶跌倒了



Moria Flaig
6. April 2017







三語寶寶跌倒了

昨天諼諼在放學時,不慎在校門不遠處摔倒了,跌得不輕,手肘上有一處擦傷溢血,腳則摔得不嚴重,沒有受傷,不會妨礙到走路。有些路過的家長則會關心地駐足一下,但是大部份家長還是帶著孩子繼續往前面的火車站走。我看只是皮肉之傷,沒有脫臼骨折,於是讓他坐在人行道旁放聲大哭,等他哭完了,再回家。很痛啊!總要先讓孩子哭個夠。

我也知道,受傷時,第一時間會很痛,但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減輕疼痛,只能等到痛完了之後,這種徹骨的感覺過了,人的身體自然會適應的,就不會感到那麼疼了。所以我先讓他哭個夠,再處理下一步動作,到底要清潔傷口、包紮傷口、止血敷藥,還是不需要?

終於哭完了,可以回家了。但一哭完之後,諼諼開始口中念念有詞,到家了還在說,口氣聽起來似乎在抱怨什麼,不知道是不是在罵媽媽?還是在訴苦?還是只是說說話安慰自己?火車站方向到處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我根本聽不到他在說什麼?只知道,他說的全是英文。

這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孩子為什麼用英文訴苦呢?他不是說母語中文,也不是說父語德文,而是用他自己的語言英文來描繪心中的委屈。原來孩子在痛苦危及時,需要英文來安慰自己那顆孤寂的心?無人可以理解、無人可以傾訴,完全要靠自言自語來自我安慰,這麼說來,我們一家三口都是孤寂的人嘍?

這是一個警訊,孩子的想法無法向我們表達,因為他的語言是英語,我們兩個的語言不是英語,孩子有苦說不出時,要向誰傾訴?用中文說不出來,用德文也無法表達,苦水只好找自己傾倒了!難怪!移民家庭的小孩認同父母的不多啊!




雙語、三語教育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日益困難,首先要面對的挑戰是,孩子使用哪一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會是最直接、最容易、最自然的?我一直以為,他的德文最流利,但現在看來,英文略勝一籌,因為英語是他表達痛苦時最直接的語言?他內心的語言?不同於父母的語言?自己私密的語言?

從知性的層面來說,諼諼也知道學習中文的重要性。我曾經問過他:「如果現在媽媽不教你學中文,你長大之後會不會怪媽媽?」他居然回答:「會!」可見在理性上,他還是知道小時候不學好中文,長大之後想要學,就來不及了!雖然小小年紀的他還蠻好學的,然而,中文最終還是沒有成為他內心最直接的語言。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不是媽媽沒有教中文,而是環境的力量真的是很強大。

再者,書的力量。三語中,英文他讀得最多,德文次之,中文讀得最少,書在型塑一個人的思維與心靈時,有時候遠遠大過於人與環境的影響力,甚至超過母語的力量,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移民家庭不認同父母的原因之一了。

今天我們在讀南一版一下第五課「彩虹」時,諼諼對此大發謬論,說彩虹是一種optical illusion,還為此做了定義,所謂「視覺幻影」是一種人看得到的,但是實際上不存在的事物。我反駁說,彩虹是一種視覺效應,這也不能說是完全不存在,但諼諼卻一鳴驚人地說:「只存在於我們的眼睛裏!」還拿了magical illusion做比較,魔術師所使用的「視覺幻影」是一種障眼法,而非製作一種視覺效應。哇噻!

我問他這些是學校老師教的嗎?他說不是,是從書上看來的。書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真的很強大!孩子已經學會使用概念來為事物做分類唷!然而,他的加減法卻還不是很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