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吹毛求疵的教育



Moria Flaig
29. April 2017







吹毛求疵的教育

現今台灣的教育最為人詬病的問題除了重視考試分數、填鴨式教育之外,還有一項是自己一向未意識到的問題,那就是台灣的教育太過重視細節。關於分數與死背教育,我們都飽受其害,在此也不用多贅言,大家心裡都有數。

然而,我們的教育過於吹毛求疵,沒有把握大原則,在根本上引導孩子走上錯誤的學習方向,孩子只學會了專注於知識的細節面,比如:字的筆畫、英文單字、國文的註解,卻沒有學會去思考與建構,知識背後所蘊藏的更大的寶藏。

我想,這樣的教育方式與學校的給分方式有極大的關係,台灣學校以一百為滿點,並採取扣分制。扣分制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評分者不看重學生整體的表現,而只是看重學生對於細節是否掌握正確,因為一有疏失就會慘遭扣分,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特別重視細節,老師們也特別看重學生對於技巧的熟練度,而不重視對於大問題的引導與思考。

FB上的貼文,常常出現討論孩子考試時注音標錯被扣分的問題,在台灣考國語,不僅是答案不能有錯別字,連四聲也非常注重,四聲標錯了也會被扣分,這是什麼道理?就連考自然科也規定不能用注音寫答案,不然會被視為錯誤。這到底是在考國字還是考科學思考能力?

從FB一些媽媽們的留言來看,相形之下,我想,諼諼能夠在澳洲上小學,實在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因為諼諼喜歡大小寫混合,考拼字時,只要沒有大錯,老師都算他對。同樣地,寫數學時,鏡像文字左右顛倒,老師也沒有算錯誤。字體忽大忽小、字跡歪斜、無法寫成一直線,就算所有的字全部黏在一起,沒有斷字、斷句、斷行,統統沒關係。但字母排序排錯,左右不分,就不太寬容了,例如:過去式 ed,寫成 de,這個算錯。

入學前,我對於諼諼的這些書寫習慣非常頭疼,本來,媽媽的心態是,送孩子上學,正是是要老師糾正孩子在家無法達成的技巧,並給與更嚴格的訓練。於是,入學後,我對於老師這種教法,實在是不知道應該覺得好還是不好?

後來才知道自己這樣的心態無助於孩子的學習,因為孩子的發育有時候不是靠訓練可以達成的,有時候要靠等待,澳洲的老師能夠等,媽媽為什麼不能等?老師以鼓勵的方式,給與足夠的時間讓他慢慢來改正,並沒有強制他立即改,孩子的信心才不會遭受到打擊,其實才是正確的教學方式。

FB上媽媽們的貼文所反應出來的問題,樣態雖然有千百種,但其實問題只有一個:學校老師太過注重細節,在給分上太過吹毛求疵,學生的作答必須嚴格地符合標準答案,最後造成了,我們的教育迷失在這樣的斤斤計較、吹毛求疵之中,大家在乎考試成績在乎得無法自拔。

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都將目光放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問題之上?在此之外,更重要的不是:自主學習、自主思考、閱讀力、科學思考、邏輯推衍、發現問題等等能力的培養與磨礪嗎?怎麼大家目光會集中在注音的四聲標錯該不該扣分的問題之上?

這時我才發現到,我對於諼諼寫字能力的評斷方式是不正確的,孩子眼下寫得不好,並不意味將來也寫不好,目前寫不好的確會某種程度地妨礙到眼下的學業成績,畢竟成績皆來自於「紙上作業」,但實際上,根本不妨礙到知識的吸收與學習,我窮緊張什麼?紙上成績好不好並不重要呀!我應該效法老師們的態度,給與他時間,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和腳步,慢慢地得到進步,這樣就很贊了,至於成績嘛!先放在一旁,不要管它,不就好了。

一種過於重視細節的教育方式反而會顧此失彼,因小失大。我們要看重孩子什麼樣的能力?複製字體抄寫的能力嗎?絕對不是!而是出自於他自己對事對物的思考與想像,然而,這樣的能力與複製字體的技能,截然不同。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媽媽應該慶幸,諼諼手指頭發育的遲緩,的確有所遺憾,但是另一面,孩子是否因此更能專注於科學的研究,也說不一定,這也是有所得啊!當然啦!這兩項能力之間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我們不要老是去聯想到比爾蓋茨的讀寫困難。我要表達的只不過是,媽媽應該多珍惜孩子的優點,少為孩子的缺點掛念。



延伸閱讀:

學校要不要評量字體?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6/blog-post_6.html 3+4=6還能跳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1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