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



Moria Flaig
29. September 2017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


諼諼在澳洲入學之後,除了被發現有輕微的書寫障礙之外,還被發現在數字認知上也有障礙,詳情請見上一貼文『超低的數學成績』。

這時,媽媽不得不打起精神,把澳洲小學數學的教綱全部下載下來,仔細研究一番,澳洲小學老師到底怎麼教加減法的?孩子怎麼不會算呢?研究一陣子之後,不知道是媽媽老了,跟不上時代了?還是他們的教法非常地「與眾不同」?

首先,我們小時候所學的進位、借位根本不管用。人家的教法與我過去所認知的完全不同,特點是,重數數,沒想到諼諼吃虧就吃虧在不會數。校長在一次家長座談會中也指出了數數的重要,要求家長在家要求孩子演練數數。幾乎整個Preschool(學前預備班,不屬義務教育範圍,但是時間規劃上完全與小學一致)、Kindergarten、一年級、二年級都是在教數數。

然而,諼諼最差的能力就是數數。老師卻認為這是最基本的技巧,諼諼已經七歲了,卻都還不會數,老師非常地驚訝。尤其是,最簡單的數實物,他老是跳過一、兩個,好像眼睛看不見似的,所得的結果當然是錯誤的。

不要小看數數,其中的學問可大了!澳洲小學所教的數數不是只有數1、2、3、4⋯⋯ 數到一百而已,花招之多、令人瞠目結舌。不是只有一般我們熟知的數實物、偶數數、基數數、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十個一數。不只是往前數數到一百而已,還要能夠倒著數、往上數、往下數(注釋);並在這個基礎之上,要求學童要能夠從任一個數字開始,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十個一數、不但往前數(加法原則)、倒數(減法原則),也要往上數和往下數(注釋)。此外,還有辨認數字模式(23、33、43、53⋯⋯)、目測估算種種新玩意。這些都是在小二的課程範圍之內。

注釋:往上數、往下數,所指的是,他們使用1-100的數字表格。每一行列皆為10,往上數即是-10,往下數即是+10。跳過一格往前數即是+2,跳過一格倒數即是-2。




等到三、四年級學乘法時,數數範圍更廣大到:四個一數、六個一數、七個一數、八個一數、九個一數。老實說,這些連我自己也不會數,當初我只背九九乘法表,但要我七個一數、八個一數,我還真不會數呢!探究原因,我猜想是因為英文的九九乘法表背起來太過冗長,因此,學校通常以簡約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乘法,兩數相乘不必背,只背答案就行了。也就是學習x7時,只需要記憶:7、14、21、28、35、42、49、56、63、70就行了。在德國也是以同樣的方式教導小孩學乘法,我家爸爸就沒有背過九九乘法表。

可見他們特別重視數數,這裏的小孩從Preschool開始到小二,甚至到小三、小四,所學的數學最主要就是數數了。然而三語寶寶的媽媽我卻不重視數數,那是因為,我們有三語耶!當初的想法是怕孩子用中文數多了,孩子將來在學校要將數字轉換成英文會有障礙。因此,我教的是很台式的數字紙筆運算法,完全沒有教孩子數數。

此外,澳洲小學數學在課程設計上,與我們小時候所認識的完全不同,我們是先學完一位數加減法,然後多位數加減法,再進入乘法、再來是除法,學完乘除再學習分數與小數。在澳洲,乘除法和分數一開始就先引進,但也只有先了解概念而已,並沒有具體的演算,小一小二階段的進度也只有數數而已,但也只有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與十個一數,也沒有要求背九九乘法表,更沒有算式練習。因此,乘除到底要不要正式開張,一直懸在半空中,讓人不安啊!諼諼本來就不喜歡數數,而老師卻老是重複他最討厭的三個一數,令人心煩。

此外,過去我們小學所學的加減法,幾乎「只」重視進位、借位法,進位、借位法適合於紙筆計算,不適合於沒有課本的教學方式,更不適合口頭練習。在澳洲,進位借位法要到四年級以後的四位數加減法才會教,可見他們只把進位、借位法用在大數的計算。而低年級的一位數、兩位數加減法,卻多了好多種我從來沒有聽過的心算技巧(mental strategy),其中以跳躍式(jumping strategy)最需要數數技巧,在此,我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心算技巧:




1)跳躍式(jumping strategy):8+6=?即是8往前跳6步。45+34=?以十個一數將45往前跳三步:55、65、75,然後再往前跳四步:76、77、78、79。答案79。第二個方法是,4跳3步、5跳4步。答案79。但是這個方法不利於進位的情況。對於不擅長數數的諼諼來說,一下子要跳這麼多步,還要跳兩次,實在是很困難。

2)分解法(split strategy):46+33=?先把46分解成40+6;33分解成30+3,所以:40+30+6+3=79。分解法後來卻成為諼諼最擅長的方法,並且將之廣泛地運用在乘除法與分數運算之中,尤其是多位數的乘法,正是台灣所使用的直式多段式乘法:47x6=(40+7)x6=240+42=282,此法即是分解法,只不過他們將之用在加減法之中。本來我覺得這個方法步驟較多,拆解的過程容易混淆出錯,直接用進位法不是更快嗎?但諼諼卻因禍得福,分解法讓孩子學會如何靈活地運用已知的數字去運算未知的數字,雖然沒背過九九乘法表,若是能夠善於靈活運用已知的數字來運算,拆解步驟雖多,其實在計算上,對小孩子來說卻是最容易的,例如:99x6=100x6-6=594,若是不知道x9,也能夠利用分解法來計算。

3)補數法(inverse strategy):65-37=?這個方法的基本概念是,看看37補上要多少差數,才能夠達到65?37加上3等於40,40再加上20等於60,60再加上5等於65,最後3+20+5=28,答案是28。

概括來說,與我們所熟知的進位、借位法不同的地方是,他們重視讓小孩學會觀察與分析數字,主要以整數原則,讓加減法更容易進行,以前面的例子來說:46+33=?先把46分解成40+6;33分解成30+3 都是利用整數運算容易的便利之處,但拆解的過程也比較繁瑣,算是一種頭腦體操。

整體而言,澳洲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建立在數數的基礎之上,與我當初為諼諼的入學所準備的教法完全不同,去年我只教加法進位法、減法借位法,諼諼數數能力不好,但是視覺記憶特佳,因此我以他的視覺特長,著重於紙筆的數字運算,完全沒有數數的口頭練習。然而進位、借位本來就有利於紙筆演算,在澳洲低年級的數學較少紙筆演算,課堂上首重口頭演練,再加上數數的技巧入學前缺乏練習,最後的結果卻是,被老師認為有數字認知障礙,被送去資優老師那裡去做智力測驗。

這個學校適應不良症,說來說去全根源於,最簡單的數數耶!誰不會數?令人匪夷所思,但卻是實情。



延伸閱讀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21.html
低小視覺型數學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html
循序缺陷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25.html
超低的數學成績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9/blog-post.html
簡易乘法表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