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a Flaig
18. Oktober 2017
空間型學習者
上一篇所談論的是,聽覺弱、視覺強所造成的學習障礙。聽覺所培養的是秩序感,在學習上若是必須依照順序的:算數、拼字、筆順、死背等等,聽覺弱的孩子都會遭遇到操作上的困難,我稱之為「循序缺陷」。
而這一篇要談的是,時間與空間在認知上所展現出的兩種特質及其關係。聲音在認知上是一種時間意識,因為聲音本身是循序出現、不共時性、流動性、消逝了就難以再現,必須依賴聽覺神經傳導才能夠接收訊息,並以時間的形式來呈現,所以聽覺刺激強化的是時間意識。相較而言,圖像在認知上則是一種空間意識,因為圖像本身是全面展現、並且是共時性(simultaneous)、固定性、容易再度呈現,必須依賴視覺神經的傳導,並以空間的形式來呈現,所以視覺刺激強化的是空間意識。
這裡說的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一個時間感強的人並不是完全沒有空間感,這不是說,盲人就沒有空間意識,聾啞就沒有時間意識。事實上剛好相反,盲人反而俱有驚人的空間意識,對於自己屋內的物品陳設一清二楚;更值得注意的卻是,他們有異於常人的聽覺,走在路上,能夠以回音來判斷前面是否有障礙物。
然而,一個依賴視覺來接受訊息與刺激的人,不但喜歡看、喜歡觀察、將注意力放在可見之物之上,並傾向於將空間的幾個特性內化成意識,進而發展成一種整體性、共時性、直觀式的認知方式,即是我們中文界中所謂的見林不見樹。相對於視覺,依賴聽覺所發展出來的認知特性則是局部性、循序性、分析性的認知方式,即是見樹不見林。
在發展的過程中,兒童若罹患中耳炎,耳道因長期的阻塞而減少聽覺刺激,造成認知上過度依賴視覺上的輸入,在學習上,會出現幾個傾向:1)因為圖像本身是種全面觀照的視覺輸入,所以這類型的小孩習慣先得到全盤性的瞭解之後,在大腦中有了整體的圖像呈現之後,才能夠對進行細部做深入學習;2)因為傾向全盤性的認知方式,對於學校先簡後難、先局部後全面,那種一步步地蠶食的教學方式,在適應上有困難;3)因此,在教學上我們應該採取相反的方式,來因應跳躍式學習模式,若是孩子卡在第一步,先讓孩子學習難度高的,再從難度高的去理解難度低的。
圖像在大腦中是共時、全面性呈現,並且是不可分析、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比起聲音來說,圖像式思維欠缺順序感、流動感、時間感,因此凡需要依照順序、按部就班來學習的,像是拼字、算數等等,可能會出現學習障礙。不擅於順序的掌握與排列的結果,孩子可能在學校會遭遇到嚴格地考驗,甚至出現了缺陷,我稱之為「循序缺陷」,請參考我上一篇貼文。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25.html
首先我們要先理解孩子思緒處理的迴路,一個以圖像思考的人,要將腦中的圖像翻譯成語言文字時,比起一般人需要更長的時間,聲音語言是分析性、時間性、片斷性,相較而言,圖像有著不可分割的全面、整體、共時的特徵,圖像式訊息不但全面,也較複雜,要解構、解碼成局部片段的語言,要找到適當的字彙來表達,這對一個孩子來說,太難了!這個轉譯的過程是造成慢半拍的主因。
此外,這一類型的小孩通常是比較內向,我去諼諼班上幫忙時,總是看到這樣的畫面:小朋友們圍著老師專心地聽講,老師一面解說,一面問問題,大多小朋友都是勇於舉手回答,然而,諼諼在課堂上通常是內向安靜、悶不吭聲、也不回答問題,這星期,我有注意到,有幾次他是停了半餉才緩緩地把手舉起來,果然是大腦的迴路與人不同,傳譯得十分緩慢。
這樣的孩子不但不擅於使用語言思考,尤其是,對於周遭日常的事物,更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上作文課時腹笥甚窘,形同酷刑。在低小階段的作文題目,類似『為什麼要學游泳』,真的沒什麼好談的!同學們洋洋灑灑地就能夠寫出三頁,諼諼枯坐了半天才寫出幾行。每天放學去接他時,我都會問他在學校做了什麼?老師教了什麼?一年過去了,他真的沒有一次有回答的,媽媽心想:「怎麼忘得這麼快?」他心中大概是想:這到底有什麼好說的?他真的不知道要什麼才好呢!
再看看我家爸爸,他們父子兩個真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通常我家爸爸每年都要去開幾次學術研討會,去過很多不同的國家,照常理,他回來時,應該興高采烈地分享所見所聞才對啊!沒有耶!十幾年來,他什麼也沒有說耶!只有一次例外,去墨西哥開會並參觀了金字塔,金字塔還不是重點哦!他倒沒什麼描述,遊走各國多年,讓他最興奮的卻是Iguana,墨西哥大蜥蜴。難怪了,每年他都去舊金山(他的實驗室在那裡),金門大橋完全略過沒提,只提一次,那些聚集在海灣的海豹。我家爸爸可不是動物學家哦!
這類型的人對於一般性的事情不會賦予任何關注,只有非常非常特別的事物才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才會把它轉譯成語言表達出來與人分享。這種人即是圖像式思維的人,對於說話表達,沒有興趣,同時也是空間型學習者。
我們如何觀察出孩子的意識與思維是圖像空間型?除了缺乏時間觀、語言表達困難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孩子外顯行為來判斷,他是不是超有空間感?首先看看是不是只去過一次的地方,他再次就可以輕鬆地找到路?我記得在諼諼快滿兩歲時,爸爸大學的校園,佔地非常地廣闊,有一次我獨自推著諼諼去找個地方,因為第一次去時有人帶路,第二次去時卻找不到路了。然而,卻是諼諼告訴我怎麼走的,一個話都說不清楚的學步兒,卻會幫媽媽引路,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我家爸爸也是一個空間型的思考者,據說他兩三歲時,跟著家人去海邊渡假,結果在大海灘上走失了,他爸媽找了很久都沒找到,急得要命,後來還是他自己找到了地方回到了爸爸媽媽的身邊,海灘與大海欠缺明顯的標示物可以指引方向,這麼小的小孩自己卻找得到方向,實在是令人驚訝。
最近我們去了兩趟美術館,一個把抽象畫當成Graffiti的孩子,媽媽本以為這個孩子欠缺藝術鑑賞的品味,沒想到聽了媽媽說起莫內、畢卡索、梵谷等名家的名字,還有畫的背後所藏有的聖經故事,這令他感到無比的好奇,因而激起了他對藝術史的熱情,主動要求媽媽在圖書館找些藝術史的書讓他研究,哇!好耶!這兩趟沒白跑了!看畫是我以前住在巴黎時最大的嗜好!
書借回家之後,他一看到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見上圖),馬上就說:「媽媽妳看這張繪圖和雕像剛好是左右相反!」之前,我已經先翻閱了那本書,怎麼沒注意到大衛的雕像中藏有玄機,以為是書上有說明,是諼諼讀了之後才知道的,於是把書拿起來讀,沒有耶!是他自己發現的。
這時候,我不得不驚歎諼諼那種與生俱來的空間感,一雙沒經過訓練的眼睛竟然是這麼銳利。原來大衛雕像的草圖和雕像是鏡像,難怪了!以前看米開朗基羅的畫時,總覺得他的畫非常俱有現代感,好像是電腦製圖那種3D的視覺效果(見下圖),現在經過諼諼這麼一提醒才發覺,原來米開朗基羅是一個典型的空間型的創作者,連畫作都這麼有立體感。
我還記得他剛滿三歲時,我們買了一組Lego送他(不是大塊的Duplo),他的眼睛只消盯著看爸爸組合一次,第二次就能夠自己組合了,那時候他還沒學會看說明書呢!完全憑視覺記憶,讓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日常中,諼諼的確表現出強烈的空間感,一個圖像空間型學習者對於空間的掌握應該沒有問題啊!然而在學習上,完全是兩回事了,最讓我百思不解的是,鏡像文字。一個空間感好的人,應該不會左右分不清、上下倒置也看不出來啊!
然而事實剛剛好相反,紙張是平面的,一般人很容易區別b、d、p、q、6、9、g、W、M的不同,不會混淆,然而,空間型學習者所看到的字卻是立體的,就如上面所提及的大衛雕像,諼諼很自然地就能夠把草圖轉個圈就和雕像一模一樣了。空間型思考者喜歡把看到的東西都轉個圈、翻個筋斗,對於平面的文字、圖像也不例外。
這個結果所引起的、最嚴重的錯亂無非是,個位數與十位數對調,算算數若是將21寫成12,當然是完全錯誤。為什麼兩位數要對調倒反著寫呢?我想,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是,對於一個空間型學習者來說,2在左、1在右,是相對的,其實我們把21和12轉個圈,就會發現,結果是一樣的,對於他來說,只不過是轉個圈圈的不同而已,對老師和父母來說,就是錯了。而若是將b、d、p、q、6、9、g、W、M等字老是轉呀轉的會有什麼結果?dog、god;bob、pop轉個圈,是不是一樣呀!若是在讀寫上也是無法分辨的話,結果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讀寫障礙了。
一年、兩前我曾經讀過Ronald Davis的一本書:『The Gift of Dyslexia』,直到最近我把研究焦點轉向2E之後,才發現,原來Ron Davis在國際上推動讀寫障礙治療享有聲望的人,他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空間型思考者,長期患有讀寫障礙,他在39歲那一年偶然地發現控制讀寫障礙的方法,一夕之間克服了長年的讀寫障礙,祕訣即是如何先讓心之眼(eye of mind)不轉動,心智若是轉動的話,會失去方向(disorientation),而且會讓字母扭曲轉動,視覺上無法固定辨認。(與Ron Davis相關資訊請參考:https://www.dyslexia.com/davis-difference/about-davis/davis-program-history/history-of-davis-programs/)
諼諼在五、六歲時學習寫字,即是有嚴重的轉動的問題,要寫出一個字母總是要想很久很久,後來自己發明大小寫混合來避免b、d、p、q、6、9、g視覺上的混淆,以這樣的方法來避免拼字上的錯誤,是個巧妙的方法,但是卻是個錯誤的方法,後來要矯正更是如同移山。我讀了那本書之後問他,寫字時字是不是一直轉動而拿不定主意啊?正是如此!
這本書讓我感覺是一種非常神秘、難以客觀具體化的治療方法,作者對於心之眼並沒有客觀與詳細的定義,對於控制心智的治療法也缺乏理論根據與科學實證。此外,讀寫障礙的症狀是多元的,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太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有視覺空間的問題,他的方法不見得適合每一種讀寫障礙。我家患有讀寫障礙的小姑的症狀完全和這種空間型的不同,她完全沒有鏡像文字、圖像轉動、文字扭曲等問題,她的問題比較是拼字問題:音對不上文、文對不上音、長短母音無法分辨,果然是聽覺上的問題。德文拼字法比起英文,發音規則非常簡單,除了外來字之外,幾乎也沒有例外,成人只要練習幾次就能夠完全掌握,但是她對了三十幾年還是對不上呀!
我想這些奇異的現象,大概是因為空間型思考者大概是一種連羅盤植入大腦中也失靈的思考者吧!正如Ron Davis在『Gift of Dyslexia』所描述的心之眼轉動時,讓他們失去方向感( disorientation)。爸爸是一個空間型思考者,我們去健行時,他跟著手機地圖的指示老是找不到路,到頭來都要靠我這個路痴才回得了家。諼諼是個方向感特佳的人,卻總是寫鏡像文,兩歲時就會分左右,然而如今七歲了,兩位數卻一直分不清哪個是十位哪個是個位?怎麼會這麼矛盾呢?強項是弱項,弱項是強項,他們是充滿著矛盾的一群人。
一個知道太空中不能使用羅盤的孩子(因為太空中沒有磁場,而且空間是相對的),讓我常常覺得,諼諼老是上太空去了,所以羅盤對他而言,根本沒有用。今天諼諼班上去動物園參觀旅行,昨晚他卻跟我要望遠鏡與羅盤。我問他要做什麼?他說,怕迷路回不了家!我不由得啞然失笑了!
延伸閱讀: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視覺型教學法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html
循序缺陷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25.html
奇異的資優特質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16.html
是學障還是資優?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4.html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vs.html
學障資優(2e)與智力測驗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2e_23.html
學障資優(2e)三種類型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2e.html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的?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9/blog-post_30.html
簡易乘法表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html
超低的數學成績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9/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