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專注力缺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專注力缺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2E與記憶力



Moria Flaig
13. Dezember 2019


花島Mainau


2E與記憶力

昨天諼諼中午放學回家,媽媽問,老師有沒有發回考卷要家長簽名,諼諼回答沒有。晚上媽媽整理書包時,赫然在書包裡發現一張英文考卷,考滿分,有獎賞,沒有必要藏起來,一定又忘記了,但是我先前還特別問過,已經提醒了,還是忘記,實在令人費解。在上篇PO文『矛盾的2E兒』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2e_17.html中,我曾經提到過,2E兒的記憶是一團謎,超強又極差,有人的記憶力超強又極差嗎?說來誰相信,我們家就有大小兩隻。

諼諼從小對於自然科學非常有興趣,那些拗口難記、又臭又長的拉丁文,像是恐龍、古生物、化學、寶石結晶、解剖學等等,年紀小小記起來卻何等地輕鬆容易。但說也奇怪,十二個月的名稱到現在四年級了,還是無法說齊全,也不知道順序為何?光是背九九乘法就花了兩年的時間,每年聖誕節學校排演耶穌誕生的故事,因為不會唱歌、背詩歌、背台詞、演奏樂器,註定跑龍套。說他是資優兒童記憶力好、語文學習能力強、科學知識理解吸收快,誰相信?說他是個學障兒,記憶差,數數、背書、背乘法表完全不行,這全都是事實,記憶好和記憶差兩者皆備,豈不是矛盾嘛?

最近幫我們親戚家的兩個姐妹準備數學考試,記憶力的事情又讓我有感而發。這兩個女孩皆伶牙俐齒、聰明伶俐得不得了,姐姐六年級,妹妹四年級與諼諼同班同學。姐姐彈鋼琴,妹妹拉小提琴,兩姐妹的字跡都非常漂亮,雖然不會中文,但仿寫中文的能力卻是諼諼望塵莫及的,顯然是精細動作發展特別好,字寫幾次就能夠自主寫出,諼諼與她們不同,一個字無論寫幾次,都無法上手,雖然諼諼會說中文,也知道字義,學寫中文的能力在先天上卻輸給她們。

我曾經多次教她們數學,乘法表她們一學就會,記憶力看似沒有問題,但離奇的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她們必定忘記,考試成績一低落,又來找我補習。探究成績不好的原因,追根究底還是在於,先前學過的乘法表通通忘光光。不會乘法表不但無法計算乘除,也無法計算分數,數學根本不必學下去,於是我又得重新復習乘法表,再進行分數演算。同樣的狀況出現過幾次,總是練得滾瓜爛熟的乘法表,又統統忘記,通分、約分當然不會了,難道說是存心跟我做對?這時,我不得懷疑一件事情,這兩個女孩大概是短期記憶佳,長期記憶受損,所以學得快,忘得也快。雖然說話對應總是給人一種聰明伶俐的印象,實際上抽象性思考、邏輯推理能力非常薄弱。


花島Mainau

樂器學得很好、字寫得漂亮、倒立翻滾的姿勢優美,足見精細動作發育良好;中文字仿寫幾次,就能夠自主寫出,可見動作自動化迅速;兩個人還曾經與外子比賽背誦歌德、席勒的詩歌,德國的詩歌可不是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音節,可是長得要命,長詩都能夠流利地背誦吟唱,感覺像是天才兒童,令人印象深刻,表面看來短期、長期記憶都沒問題;再者,她們來家寫作業時,總是超有效率,做事俐落、迅速,可見處理速度之快;既然背誦詩歌、音樂演奏、寫作業,都是那麼靈活熟練,工作記憶、處理速度、自動化大概都發展良好,沒有學障的跡象。諼諼有的缺陷,她們完全沒有,諼諼患有書寫困難、不會演奏樂器、不會唱歌、也不會倒立翻滾、背誦詩歌老是結結巴巴、寫作業更是老牛拖車、學校舞台劇總是跑龍套,她們有的優點,諼諼通通沒有。

我不是愛拿自家的孩子跟別家的孩子攀比,每個小孩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這很正常,正也是優缺之間有著奇妙的組合,這才讓每個孩子成為俱有個性的個體,不是大量生產的複製品。但事情奇怪的地方是,她們的強項正是諼諼的弱項,諼諼的強項卻是她們的弱項,強項與弱項剛剛相反的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

諼諼數學好、計算能力強、抽象概念理解能力高、概化推演的能力好、喜歡科學詞彙。這兩個女孩恰恰相反,討厭數學和科學,對於特殊詞彙完全沒有敏銳度,聽不懂的字也沒有興趣瞭解和學習,說話雖然伶牙俐齒,不見得學習語言的能力比較好,諼諼雖然說話不利索,但是記憶專業用語的能力卻非常好。

言歸正傳,話說補習數學,兩姐妹學乘法表時,記憶看似沒有問題,但是學得快,忘得也快,重複幾次之後,我心中不得不納悶,她們的記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連最簡單的算式都無法熟練。奇特的一點是,直式算法比較沒有問題,但只要轉換成橫式,無論是加減還是乘除,一概不會算,我要她們另外拿張紙,將橫式改寫成直式,馬上又會了,可見心算能力不佳,類比推論的能力也不好。


花島Mainau

諼諼有的缺陷,她們統統沒有,諼諼工作記憶有缺陷、背誦記憶困難、字母無論寫幾遍都無法記憶、運筆的路線自動化困難,九九乘法學了兩年都記不牢。除了閱讀之外,無論學什麼都學得超慢,但與兩姐妹不同的地方是,一旦會了,就不會忘記,可見長期記憶非常地好。數學卡關兩次,不會數數與乘法表,過這兩關之後,就無往不利,類比推演的能力好,幾乎不需要什麼解說,看著算式就能夠自己推演把數學學下去,四年級超前學習七年級的數學,沒有補習、也沒請家教,全部自學。

若說記憶好,只要是他讀過的書,大部分都還記得,記憶力好得讓人毛骨悚然,我曾經做過測試,像是『The Famous Five』(21本)、『Paddington』或是『Asterix』,這種冊數多的經典之作,我只要隨便翻開一頁,讀一段之後,他可以接續下去,讀故事書是為了得到樂趣,不是要記得,他怎麼都記住了。科普類的百科叢書,隨便翻開一頁問一個問題,他大多能夠回答,這個記得好了,百科類的書籍,多念、多記、多多益善。這些年來他閱讀廣泛,靠著記憶力強,的確累積下不少的知識,有時候讓我們夫妻倆覺得生了一個機器人,我們常常玩機器人的遊戲,隨意從書本中問一個問題,看看機器人會不會回答。嗶!

這兩個女孩就完全不同了,說話伶俐、做事俐落、學習速度超快,但是為什麼忘得也超快?每次來我這裡學數學,感覺上好像船過水無痕,上次教的,統統又忘了,尤其是加法進位、減法借位,四年級的妹妹到現在還是不會,我已經教了一年半了,這可是算數中最基本的計算技巧,應該熟練到不需要計算,一眼就應該知道答案的,她卻老是忘記。我想,她可能是長期記憶受損,再加上抽象推理能力不佳,如今變成數學學習困難。學習數學除了需要良好的推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牢記一些數字的組合,兩姐妹似乎不具備這種能力,長期記憶不佳,無法牢記。


花島Mainau

長期記憶受損?如何能夠背誦席勒的長篇詩歌?我是略略知道這兩個女孩的原生家庭,才敢做這樣的猜測。她們的父母皆因為嚴重的酗酒,兩個孩子由兒童福利局安排居住在寄養家庭之中。比起其他的寄養兒童,我覺得她們兩個的發展障礙是比較輕微那一種,我所能夠觀察得到的只有:情緒上自我調適較差、容易衝動、容易哭泣、數學學習障礙、長期記憶受損。想必,她們在胎兒期受到酒精危害應該是比較輕微的一種,本文不是在探討酒精對於大腦神經功能的危害,在這裡我只點到為止。

她們的寄養父母也知道,我家兒子患有書寫困難。我就說啦:「很奇怪,諼諼記性差,不管學什麼都是很憨慢,但是數學不會忘記。」人家媽媽就說啦:「只要學會應該是不會忘記,但是她們兩姐妹不同,學會的事情不久之後就會忘記。長期記憶不好、邏輯抽象思考能力也不佳。」言下之意是兒童福利局提供相關資訊,人家媽媽知道內情,受於保守秘密的約束,我們只能談教養問題,不談生理問題,既然人家媽媽早就知道兩姐妹長期記憶不好,我想,孩子要教到什麼程度,人家媽媽自有主張。

資優兒通常是記憶力佳、理解力強、累積知識的速度快,學障兒的工作記憶差、處理速度慢、自動化不佳,因此學習速度緩慢。諼諼正是兩者的混合體,學障資優雙重特殊,記憶好,累積知識快,記憶力卻又奇醜無比,學習基本技能非常緩慢。因此,在記憶力的表現上,往往呈現令人費解的現象,孩子到底是記憶力好,還是不好?我想,兩者皆是。

我家爸爸不是老是丟掉鑰匙、手機、電腦、錢包、背包,不然回家時就說腳踏車又被偷了,卻不久之後又失而復得,哪裡是被偷,根本是忘記停放位置,汽車也被偷,差點沒報警,幸好有自知之明,報警多麻煩,再找找看吧!坐火車跑錯月台、上錯列車,坐飛機常常錯過班機,出入境忘記帶居留證(美國學人居留證沒有黏在護照上),被邁阿密海關拒絕入境。這些都不打緊,最誇張的一次是,他在歐洲被拒上飛機回美國,居然把我們母子倆忘在美國咧。

弔詭的是,他這個記憶不好的人,無論學什麼卻都很容易,學起希臘文和中文速度超快,聖經隨便一頁起個頭,他就能夠接下去,希臘文和中文有多難學,聖經有多少句子?你說,他到底是記憶力好?還是不好?我想,兩者皆是。

後記:William Dodson在『Secrets of the ADHD Brain』http://assets.addgz4.com/pub/free-downloads/pdf/SecretsOfTheADHDBrain.pdf一文中:
稱ADHD是一種以興趣為基礎的神經系統,患有專注力缺陷的人也有記憶力好,也有持續性專注力佳的人,對於有興趣的事物持久專注力高,若是利用興趣來學習,也可以達到很高的學習效率。但對他們的大腦來說,若是沒有什麼奇特、引入注意的事物,一概無法儲存記憶,不然就是儲存了,提取困難。日常生活一再重複出現的事物常常被遺忘,像是手機、鑰匙、背包。對於學校裏所發生的事情,忘記是正常,能夠記得的,大多是警察來了之類的突發事故,連這件事孩子也沒有主動告訴媽媽,直到校長的通知帶回家之後,媽媽問起,他才想起。這種孩子有一種好處,不會揭發告密,不會打小報告,能夠保守他人的秘密,你以為他沒有說實話時,不是他想說謊,而是他早已經忘記了。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動作缺陷與認知


 
Moria Flaig
4. Dezember 2019



諼諼出生地Tübingen



動作缺陷與認知

在上篇PO文『語言與動作發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6.html 中,我介紹了Julia Kastner的研究(注),她主要在探討動作缺陷與語言發展遲緩的共病關係。在認知上,除了語言這個面向之外,Kastner還介紹了近年來的幾項研究,在其他的認知面向上,為讀者提供一個概況,我將這幾項研究成果對應魏氏智力測驗歸納成四個大項目。在此請注意,Kastner並沒有對這四大項目提出具體數據,我只是為了方便理解,擅自歸類。

注:Julia Kastner, Maike Lipsius, Mascha Hecking, Franz Petermann, Ulrike Petermann, Hermann Mayer und Stephan Springer, Kognitive Leitungsprofile motorisch- und sprachentwicklungsverzögerter Vorschulkinder.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3056984_Kognitive_Leistungsprofile_motorisch-_und_sprachentwicklungsverzogerter_Vorschulkinder

此外,還要注意一點,共病關係指的是,不同的發展障礙同時出現的現象,不同的發展障礙之間並非存在著絕對的因果關係、或是時間先後關係,也不必然同時出現,在有些人身上伴隨出現,有些則不會。也就是說,並非動作不良直接影響了認知,而導致小孩語言表達能力不好,語言認知障礙也不是會直接阻撓了肢體動作的發育,而是,認知缺陷往往伴隨著動作缺陷而來。身體動作會跟智力有關?那姿態優美的舞蹈家、手指熟練流暢的鋼琴家不就個個聰明絕頂?這和刻板印象中神情木訥、高智商的科學家很不一樣,科學家比較像是機器人,讓機器人跳舞會好看嗎?事情有趣的就在這裡,肢體動作怎麼會與認知有關?大腦發育奇妙之處就在這裡。


諼爸諼媽結婚之地

一、語言(語言理解指數VCI):動作缺陷與語言障礙之間的伴生關係說明了,動作與認知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動作障礙大都與語言障礙同時出現,共病關係大約在40%到90%左右,同時出現的機率非常地高,顯然是,不同的障礙來自於同一個病原:大腦發育異常(F80)。Diamond認為,起因是大腦前額葉皮質與小腦之間的連結有了缺陷。此外,學者還提出了幾個概念來解釋病原,這些概念皆假設了大腦發育異常:

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 (MBD):些微的大腦功能異常
Minimal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MND):些微的神經功能異常
Deficit in Attention, Motor Control and Perception (DAMP):注意力、大小精細動作控制與知覺缺陷
Atypical Brain Dysfunction (ABD):非典型的大腦功能異常

二、視知覺(知覺推理指數PRI):共病關係不僅表現在語言上,Hill還發現,還表現在視知覺缺陷與專注力缺陷之上。在魏氏智力測驗中,以視覺辨識能力為主的幾個測驗項目,像是圖形設計、矩陣推理、圖形概念、符號替代等幾個子項,患有動作缺陷的兒童得分明顯都較低。

此外,動作發展不僅與視知覺相關,還與視覺空間記憶與專注力相關,動作發育遲緩的兒童同時也患有視知覺有缺陷,研究者Tsai、Wilson與Wu發現動作發展遲緩的兒童在下列幾項測驗中,得分明顯較低:

-視覺區別能力
-視覺空間記憶
-圖形(字形)穩定性
-基本圖形辨認
-圖形(字形)推論

三、專注力(工作記憶指數WMI):Gillberg與Kadesjö還提出了,視知覺缺陷與專注力缺陷的共病比例相當高。Allowway的研究還進一步顯示,動作發展遲緩的兒童空間視覺工作記憶表現明顯不佳。

四、處理速度(處理速度指數PSI):Kastner與Petermann發現,患有動作協調性發展遲緩的小孩,語言、處理速度兩項顯著較低,這些小孩在魏氏智力測驗IV中,語言IQ平均低7.52點,處理速度IQ平均低15.23點。


懷念從前在老城中溜達的時光

從上述幾項研究來看,動作發展障礙往往伴隨著其他的認知缺陷一同出現,獨立出現的動作發展障礙,比較是例外,並非常例。身為家長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有障礙時,其他面向的發展也要觀察和注意,不僅是要注意聽說讀寫算等學力,還要注意肢體動作發育與專注力等等。

諼諼的發展障礙鑑定書雖然只是鑑定出書寫障礙,以感覺統合為障礙的成因,排除拼字障礙,閱讀障礙、專注力缺陷與亞斯等其他障礙。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卻觀察到,大腦神經整合不好,不只是影響到書寫能力,各各面向發展都會受到影響,不但字寫得不好、專注力也不好、做事速度緩慢、視知覺的表現也不好。

就視知覺來說,諼諼在中文學習上,對於中文字形辨識與記憶能力相當地差,我想,這大概是源自視覺記憶、圖形辨識能力不佳,而影響到中文的學習。手動仿寫本來就不好,中文字本來就是筆畫繁複、書寫能力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患有動作困難的孩子,手的自動化機制本來就很差,因此,從仿字、習字到自主寫字,一切皆望塵莫及。

專注力在這一年多以來經過職能治療改善不少,心算能力突然快速升高,本來是學障的,現在卻變成興趣,可見工作記憶上有得到某程度的改善。但是,字跡還是一如往常一樣潦草、做事還是溫吞、每天發生的事情一概忘記,處理速度、工作記憶還是不佳啊!

在拼音文字的環境中,雖然孩子的學習困難只表現在書寫字母上,但是其他面向的認知局限還是存在,這篇論文提醒了我去注意視知覺的問題,對應魏氏智力測驗來看,就是知覺推理指數PRI。

西方文獻中對於讀寫障礙的探討重點放在聽覺記憶與聲韻意識發展之上,相較於拼音文字,中文讀寫的學習則偏重視覺記憶、字形辨識與手動運筆的自動化,聲韻意識相對來說較不重要(不是說完全不要緊),因此,西方的研究成果並無法直接應用在解決中文的讀寫困難之上。中文學習要求極佳的視覺記憶、良好的精細動作,這兩方面能力發展若是不好的話,中文識字、習字能力皆會受到影響。我初步推測,中文讀寫困難的研究似乎可以往視知覺這個面向來觀察,在醫療和特教輔導上也應該往這個方向前進,換言之,就是加強上述幾項能力:

-視覺區別能力
-視覺空間記憶
-圖形(字形)穩定性
-基本圖形辨認
-圖形(字形)推論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書寫障礙的成因


Moria Flaig
28. November 2019



黑森林


書寫障礙的成因

話說諼諼轉學到德國近一年半來,各方面進步很多,數學學習困難逐漸消失了、口吃也消失了、說起德語像個小大人,唯獨書寫困難仍然無法克服。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了書寫困難?下面我簡單地介紹Linda Silverman的研究讓大家做參考(Poor Handwriting:A Major Cause of Underachievement http://www.visualspatial.org/files/poorhand.pdf):

1)難產:多年接觸觀察2E兒之後,Linda Silverman發現到,有很多高智力卻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都曾經在生產時經歷過長時間的陣痛、緊急剖腹、臍帶繞頸、早產以及輸氧急救等等歷程。她的同事Helen McVicar更發現了,分娩中所使用的Pitocin會影響感覺統合發展,一般Pitocin用於引產,容易引起子宮劇烈縮收,因而在生產中傷害到胎兒的大腦。歷經難產而出世的小孩通常左腦發展較弱,因為分娩中缺氧時最直接傷害到的是左腦,不是右腦。此外,男性荷爾蒙分泌過也多會減緩左腦發展速度,缺氧時,胎兒體會分泌大量的男性荷爾蒙,這使得主勢腦從左腦轉移到右腦。

2)嬰兒期的中耳炎:中耳的分泌物若是長時間阻塞耳道,會阻礙耳朵接收高頻率的音源,造成書寫障礙。為何高頻率音源與語言發展、精細動作和書寫能力等發展相關?口語溝通與書寫動作為何會互相影響?Silverman 認為智力高的幼兒由於高階語言的稟賦較好,即使耳朵聽不清,卻能力猜測出聽不清楚的字句。不幸的是,縱使中耳炎沒有直接造成語言表達上的缺陷,卻影響了精細動作的發育,許多患有中耳炎的兒童,雖然在語言發展上沒有顯現出遲緩,但是卻患有書寫障礙。

原因是,高頻率音源為左腦所處理,相對而言,右腦主要是處理低頻率音源。當左腦因為中耳炎而接受較少的高音頻刺激時,刺激缺少,不利左腦發展,左腦正是語言中樞。再者高頻率的刺激有利於循序作業(sequential task)的進行,最高階的循序作業無非是書寫活動,書寫的歷程即是按照筆順寫成字母、再將幾個字母依序放置一起而組成一個單字、一個字一個字放置一起而組成句子、句子變成段落、段落變成文章,一切都必須依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嬰兒期經歷過中耳炎的幼兒,因較少接收到高頻率音源的刺激,這不僅是影響了語言學習,而且容易患有循序障礙(請見『循序障礙』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5.html),而導致書寫困難。

3)主勢腦與書寫文明:為什麼語言發展與書寫動作會互相影響?人類文明之所以不斷地傳承下去,關鍵正在於語言與文字的使用,控制說話的肌肉與手運作的肌肉都在左腦,人類大腦在演化過程中,因為語言文字使用的需求,左腦遂成為主勢腦,左腦發展不但會影響語言發展,而且會影響手精細動作的發育,這顯然是因為有利於人類書寫文明的發展,因此,左腦的發展有助於主力手的發展,一旦左腦受到傷害(這裡的例子是生產時缺氧),日後書寫動作直接受到影響,大腦發育的模式無非是與人類的書寫文明息息相關。

4)基因遺傳:家族中若有人患讀寫障礙、語言學習障礙、亞斯、專注力缺陷等學習障礙,下一代的小孩患得學習障礙的機率比一般家庭的小孩高。


黑森林中的清泉

上述的四項成因,有幾項正好符合諼諼的狀況,家族近親中的確有幾個人患有讀寫障礙、語言發展遲緩、亞斯等學習障礙。諼諼出生時的確是經歷引產、缺氧、懷孕後期長時間的胎兒生長停滯。比較奇特的是,入學時曾經發生數數障礙,表現出典型的循序作業缺陷,但是日後心算的能力倒是奇佳,我想是因為數學理解能力佳,雖然數數能力雖然不佳,隨著數數循序作業的減少,數學發展越來越出色,這正是典型2E兒發展前後矛盾、發展順序倒置的現象。

至於語言與書寫兩者的發展為何息息相關,Silverman以演化的觀點來解釋,語言與書寫兩者皆為左腦所控制,由於人類文明中語言文字的發展需求,因此控制說話與手動的肌肉的左腦遂成為主勢腦,兩者發展互相影響。Silverman並沒有直接提出經驗研究數據來論證,語言表達能力與手動書寫能力之間的關係,換言之,語言學習障礙,為何直接影響到手寫的發育?這裡主要以中耳發炎,阻礙聽覺,而直接影響語言發展,左腦刺激減少,而影響到精細動作的發育。我曾經閱讀一篇關於學障生的智力研究,以智力測驗收集具體數據,來解釋語言學習障礙與精細動作發展遲緩之間的關係。下一篇PO文,我會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發展性書寫障礙




Moria Flaig
27. November 2019



黑森林傳統服飾



發展性書寫障礙

今年夏天我們去做了學障鑑定,鑑定出諼諼患有神經系統上的感覺統合功能失調  的發展障礙(F82.0,德語:Sensorische Motorische Integration Entwicklungsstörung,英語:Sensory-motor Integration Dysfunction)。特殊教育稱為書寫困難(Dysgraphia),職能治療稱為感覺統合功能失調(Sensory-motor Integration Dysfunction),眼科稱為手眼失調(visual motor impairment),心理學稱為發展性協調障礙(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同時並排除了專注力缺陷、讀寫障礙與亞斯伯格三種病症的可能性。

主要的外顯症狀是大小精細動作發育遲緩、書寫速度緩慢、持筆錯誤、字跡潦草、視知覺缺陷(字形分辨記憶困難)、書寫能力嚴重落後實際年齡。鑑定時的拼字與閱讀測驗都在正常值以上,因此拼字障礙、閱讀障礙的可能性被排除。有可能是高智商讓他克服了語言發展上的阻礙,我在孩子四歲時學習閱讀英語時就觀察到,諼諼能夠即刻從基本的Phonics來解讀所有的英文字,德文閱讀更是在一夕之間學會,大腦自動歸納演繹的能力令人嘆服。但是對於筆畫複雜、無系統可尋的中文,就表現出嚴重的學習障礙了,讓媽媽完全束手無策。

在此,請注意一點,不是所有患有感統失調的兒童都能夠克服讀寫困難,共病讀寫困難患得率相當地高,本文所根據的主要來自Linda Silverman的研究,她以高智商、卻患有書寫障礙的2E兒童為研究對象,因此本文以拼音文字的學習為限,需要高度精細動作的中文學習,我們要額外觀察。

作為E2的研究者,Linda Silverman認為,2E兒童因為抽象語言理解能力(abstract reasoning)較高,在遇到發展障礙時,高智商往往能夠幫助他們克服語言理解上的困難、與拼字閱讀上的阻礙,但是動作發展失調的問題卻無法以高階抽象理解來彌補,因此,有很多2E兒童雖然能夠克服語言表達與拼字困難,但仍然深被書寫所困擾,而造成學業上的低成就(注)。

注:Linda Silverman,Poor Handwriting:A Major Cause of Underachievement。http://www.visualspatial.org/files/poorhand.pdf


Schenkenburg

此外,當初我們的職能治療師曾經為諼諼做注意力測驗,認為患有專注力缺陷的低動型(ADD),經過SPZ(注)鑑定之後,她說,其實專注力的問題並感覺統合功能失調的症狀與專注力缺陷多有雷同之處,但是兩種病症的成因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諼諼的外顯症狀只有低動、沒有過動,再加上沒有外顯的讀寫障礙、數學障礙、語言障礙、過動症,因此並沒有被鑑定為專注力缺陷,我猜想一旦鑑定為專注力缺陷,兒科醫生就能夠按照鑑定結果來開藥,德國與英語國家不同,對於藥物治療採取相當保守的態度,除非專注力嚴重影響學業與行為,基本上醫院的政策是不對ADD低動兒進行藥物治療,只給我們開認知治療、職能治療、動作治療的處方。鑑定之後,我和我們的職能治療師溝通,她今後會將治療的重點逐漸轉移到書寫困難之上,以及書寫問題所造成的學業成就低落,並定期進行大小精細動作的評量,克服書寫障礙就成了我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注:SPZ(Sozialpädiatrisches Zentrum),德國鑑定學習障礙與其他類型身心障礙的醫療機構,通常設置在綜合醫院中的兒童精神科中。SPZ並不直接評估醫療看護級數(Pflegegrad),而是必須由給付養育金(Pfegegeld)的健保公司來評定,確認級數之後,可以按照級數月領看護金。

到目前為止所出現的症狀,像是數學障礙、寫字困難、專注力缺陷、做事溫吞(處理速度緩慢)、健忘症(工作記憶缺陷),隨著孩子的成長與職療的助力,逐漸改善了,雖不能說是孩子的「病」痊癒了,但這些年來我的確可以明顯地觀察到,2E兒大腦的發育的確需要比一般正常兒童還要長的時間,以前是障礙的,現今卻發展得比正常兒童還要更好,數學即是明顯的例子,隨著年級數學課要求的抽象性思考程度越來越高,2E兒會越來越吃香,越能夠一展長才。

雖然孩子一如以往,無法述說學校所發生的事情,統統忘記,寫功課時還是不時地受到干擾而不能專心,這些都是程度上的問題,最後剩下無法克服的、跨越的鴻溝卻是書寫困難。


Schenkenburg

話說數學成績突飛猛進,整個轉變非常戲劇性,諼諼在低小時患有數數障礙,如今四年級一躍躋身於心算天才,心算能力出乎意料地好,可謂異於常人,一直到最近才意外地被我發現,為什麼是意外的發現?原本媽媽對孩子的數學成績期望並不高,孩子若是能夠克服數學學習障礙、駕馭基本的四則運算,媽媽就很滿意了,從來沒有奢望過,孩子會複雜的心算。

然而,戲劇性的是,因為字寫得不好,手不聽使喚,孩子似乎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心算技巧,不必寫也能夠算,一開始是看著算,排斥寫出計算過程,尤其是大數的乘除法,向來都是直接寫答案,計算過程都是空白。現在,更是練就了不必看也能夠算,還直說心算其實很簡單,每個小孩都會心算,他並不知道複雜的心算其實是一種特殊能力,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的,這不僅需要極強專注力和工作記憶,還要主導視覺空間的右腦來配合,左右腦整合不好的小孩,心智操作上能夠克服嗎?我是還沒有研究過心算能力是否與智力相關,但是諼諼所擁有的能力,應該算是很稀有的,連數學天才老爸,都被孩子給打敗,喜愛使用計算機的老媽更是被比下去。難道感覺統合失調在大腦發育較健全之後,就不失調了嗎?

前兩天,孩子一時興起心算5的2次方、3次方、4次方,一直算到5的9次方,讓媽媽大開眼界,本來以為孩子乘法心算的極限是四位數,現在攻破五位數,最後自己還得到了一個「數學公式」,5的n次方,後面那兩個數字一定是25。整個操作過程,全部由他自己心算到5的7次方=78125,只有8次方(390625)和9次方(1953125),因數字太大而寫在紙上,看著數字計算,一個九歲小孩能夠心算五位數乘法應該不簡單了,六位數、七位數也能看著計算,這對於大部份成人來說,也是一件挑戰性相當高的事情。不過令人納悶的是,心算能力這麼好的小孩,魏氏智力測驗中的工作記憶會不好?專注力有缺陷?

難道是,經過一個夏天之後,孩子大腦整合較成熟了,其實不然,孩子正如以往,每天在學校裡面所發生的事情一概忘記,專注力的問題也並非不藥而癒,處理速度還是奇慢,寫字溫吞讓家庭作業成為一種負擔,我想,不是病好了,而是孩子對於數理有極大的學習熱情。最近還研讀起中學畢業考的物理參考書(Abiturphysik),研讀的神情總是那麼地專注,孩子對於有深厚興趣的事情一定不會忘記、也不會閃神不專心,我想,專心是能夠專心,那要看是做什麼事情。

無論孩子患得的是專注力缺陷還是感覺統合失調?去討論這兩種症狀的異同其實無助於解決問題,如今應該把問題的焦點放在具體的障礙上:書寫困難。以往學業上的問題都逐一得到了解決,算數好了,連口吃也沒有了,唯有寫字,經過一再的練習、每週的職療都沒有得到具體的改善,書寫成為一種障礙、一種痛苦、一種低成就,德文成績很差,拼字雖然沒有困難,但是在德國國語文學習重視文法,孩子討厭德文瑣碎的文法,以前在澳洲時,孩子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文法,的確這種重文法的語言學習,大大地影響孩子德文成績,我看明年升上中學之後,雙語學程可能無望喲!


Schenkenburg

然而,諼諼智力測驗中,語文部分卻非常的突出,語文智力高,國語文成績卻奇差無比,文法規則老是弄不清楚,字跡潦草到連自己都看不懂,為娘也懶得去看孩子的文章,這到底怎麼一會事?直到最近,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才被爸爸發掘,爸爸閒來無事拿起孩子的作業本來看,天啊!那些看似潦草凌亂扭曲的文字,其實內容富有創意和點子,如果孩子字跡不是這麼地潦草,門面若是好看一些,我想,德文成績就不至於這麼差了。

字跡潦草,德文成績不好,就連只看數字的數學老師也受不了,幾次滿分的數學考卷上,老師總是在得分旁邊寫上一句評語:請在家練習寫數字。媽媽看了之後,不得不感嘆啊:「唉!老師您都不知道哦!孩子能夠寫得出來,就已經是萬幸了!這種症頭無論練習幾遍都沒有用的!」

書寫障礙啊!書寫障礙啊!媽媽小時候得甲上的字跡竟然沒能遺傳給孩子,孩子若是生長在台灣,事態可就嚴重了,讀寫障礙勢必形成,學習會嚴重受到影響,上學註定會是個痛苦,我真不知道該喜該憂?藉助拼字文字字形的簡便,諼諼在學習上所遇到的障礙不大,卻與中文識字緣分不深,在媽媽心中留下不少的遺憾。

現代電腦科技為我們帶來一線希望,手不能寫,可以用鍵盤打字啊!然而,申請使用鍵盤要怎麼申請?就憑著這一紙鑑定書嗎?看來,孩子升上中學以後,媽媽又得奮戰一陣子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書寫困難,請讀者們參考下一篇PO文:『書寫障礙的成因』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3.html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發展障礙鑑定



Moria Flaig
29. Oktober 2019





我們去做鑑定了,結果是,諼諼的智商無法估算。

來德已經一年半了,回想兩三年前,我們在澳洲赫然發現,孩子算數與書寫有學習上的困難,歷經學校一連串的測驗,排除智力、讀寫的問題之後,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是視覺?聽覺?腦神經?一直懸疑未決。顯然地,校方只能給與適切的輔導與建議,至於教學上要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學校並無法提供任何方案,只能就測驗結果來決定孩子是否有資格進入特教輔導。然而,測驗的結果是,諼諼各項測驗數值過高,與特教無緣,不會寫、不會算全靠媽媽一個人去努力。

德國的體制與澳洲完全不同,澳洲採取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特教老師任教於一般學校之中,有特殊需求的學童可以在一般學校中,接受特教老師的額外輔導。德國小學並不採取差異性教學,而是對於患有各種障礙的學童設立各種不同的特殊學校(注),無論是肢體障礙或是心智發展遲緩,都必先走鑑定之路,得到正式的醫學鑑定之後,孩子能夠進入特殊學校。此外,患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兒童,無論是數學障礙、還是讀寫障礙,家長可以向兒童局(Jugendamt)申請專人在家課業輔導,還可以向健保申請養育金(實得部份)與額外的托兒經費(報銷部份)。

感覺上德國政府對患有心身障礙兒童設立了各種福利,但要得到這些福利的門票卻非容易。再加上,2E雙重特殊兒童在德國並不如在美國廣為被研究、討論,只要測驗數值落入正常範圍之內的,就算有學習困難也無法得到特殊輔導。


Europa Park

鑑定程序簡單來說:先看兒科,再由兒科醫生轉診到職能治療,經過職能治療師一段時間的觀察與治療之後,症狀若是長期無法改善的,兒科醫生會轉診到專業醫生與SPZ(Sozialpädiatrisches Zentrum),只有SPZ能夠做鑑定,家長可以和設有SPZ的醫院聯繫,要求做鑑定,所有治療與鑑定的費用都是由醫療保險承擔。

鑑定的過程分成兩次:第一次主要是測EEG與身體檢查,檢查之後,醫生與家長會談,醫生會根據會談筆錄和職能治療師初步的診斷書與其他醫生會診,會診時決定測驗方式。第二次即是測驗,諼諼做的是魏氏智力測驗V、拼字測驗、閱讀測驗;媽媽做的是感覺統合問卷、過動症問卷、自閉症問卷。除了自閉症問卷之外,另外兩項問卷都還要由學校老師填寫郵寄。測驗後,診療師向家長分析測驗數值。大約一個多月之後,報告書會郵寄到家中。

測驗後與診療師商談時,我已經明顯地感受到,院方的政策是對於ADD低動兒並不採取藥物治療,因此並不將低動兒鑑定為專注力缺陷。診療師的觀點是,諼諼本身並沒有外顯的過動行為,加上智力測驗中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兩項都還在正常範圍內,即使存在著巨大的內在差異(工作記憶、處理速度與語言智商相差巨大,因此無法計算出智商),這種案例他們並不鑑定為專注力缺陷。雖然家長、老師和職能治療師皆表示了,孩子有專注力問題,但這個診療師卻說,測驗的所有數值都在正常值之內,何來的缺陷?

我猜想,有可能是因為,一旦院方鑑定為專注力缺陷,兒科就能夠針對鑑定的結果開藥物治療的處方,德國醫界對於藥物治療的態度比較保守,既然諼諼的工作記憶與處理速度都還在正常範圍之內,孩子只是做事情慢而已,需要的是時間而非藥物,因此,對於諼諼的狀況低調處理。再者,若非嚴重的專注力缺陷,學習上固然有困難,但並非無法學習,這個情況不會造成嚴重的學習障礙。診療師最後說了一句話,學業成績雖然差了點,基本上,學校還是畢得了業,不用擔心,顯然,鑑定的方向以小心保守為準則。

一個多月之後,我接到鑑定書,果然專注力缺陷、讀寫障礙、自閉症三種可能性皆被排除,並將症狀鑑定為感覺統合失調的發展障礙(德語:Sensorische Integration Entwicklungsstörung;英語: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 ,處方開的還是職能治療與動作治療。唉!感覺上,問題好像又回到原點,最後得的只不過是一個新的名稱罷了,其實,當初做鑑定的用意,何嘗不是在尋求一個明確的答案嗎?


Europa Park

然而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與專注力缺陷類似,但與專注力缺陷有什麼不同呢?在網路上讀了一些訊息之後,初步所得到的結論是,專注力缺陷大部份是終身性,兒童成長之後,過動的行為雖然消失了,但是認知上的缺陷卻無法得到改善,像是健忘、衝動、缺乏組織能力等等。感覺統合失調則不同,大部份在神經統合功能發展較健全之後,症狀會消失,在諼諼身上最明顯的發展是心算能力突飛猛進,兩年前因計算能力嚴重落後,連一位數加減法都有困難,老師懷疑認知有障礙,送去做智力測驗,如今,三位數乘除法卻能夠心算,智力要短期間突飛猛進是不可能,但是發育成熟度則有可能影響到學習效率(詳情請見下文)。

接到鑑定書之後,我打電話給一個在教育局工作的朋友,她在教育局(Schulamt)從事教育心理輔導員的工作,明年轉往國立資優中學,當初我在大學裡認識她時,她做的研究正是資優鑑定,畢業後,在教育局輔導的案例大多是學習障礙、行為障礙。

從諼諼出生到現在,她對諼諼認識算是深入,認為SPZ會將ADD做成這樣鑑定,是有點誇張,教育局並沒有把ADD排除在專注力缺陷之外。她還指明一點,孩子的情況若不嚴重的話,專注力缺陷的鑑定雖然能夠讓孩子在考試時能夠得到一些「優惠」,比如延長考試時間等等,但是對於孩子將來接受職訓、求職、投保等等,多多少少會有負面的影響,這樣的結果反而比較好的。

此外,諼諼已經升上四年級(德國小學只有四年),不久之後就要申請新的學校(德國的中學是用申請的),我目前最關切的無非是選校的問題,許多中學設立有資優班、雙語班、數理班等等,人家要看的則是具體數據,而不是一套解釋。根據友人的說法,即便先前的智力測驗沒有結果,也沒有關係,家長可以根據發展性感覺統合失調的鑑定書,向設有資優班的中學提出個別處理的要求,工作記憶與處理速度應該不會造成進入資優班的阻礙,如果學校的團測不過關,最後還是可以向教育局申請個別處理。以諼諼的狀況,雖然學習上有些困難,但若是能夠進入資優班,還是最好的,我還是要儘量為他爭取才是。至於智力測驗,只有教育局的心理輔導員所做的智力測驗才俱有效力,SPZ的不會被承認。

哎呀!費了這麼大的勁得來的鑑定書,用途並不大,發展障礙雖然拍板定案,但是智力還是得重新測過呀。

注:友人先天耳聾,直到上大學前,一直就讀聾人特殊學校,上下學由計程車接送。鄰近有一個高智商的小孩患有亞斯伯格,去年進入亞斯伯格寄宿學校,寄宿費用由健保補助的養育金支付;另一個友人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讀過動兒特殊學校,幸虧離家不遠,在斯圖加特附近有一個過動兒中學,則是寄宿學校。從事教育心理輔導員的友人明年起工作的國立資優中學,也是寄宿學校。

全觀式學習




Moria Flaig
6. Februar 2019





全觀式學習

我們知道,幼兒總是偏愛圖畫豐富的繪本,正是因為幼兒時期是人生中右腦活動最旺盛時期,然而大腦發展總是要向左移動,接收訊息的途徑逐漸從視覺圖像轉變成聽覺語言,於是人的認知方式會逐漸從圖像發展成抽象規劃式的思考、以聽覺為導向的認知方式、重線狀思考、重時間感、先後順序、善於掌握規則、歸納式思維。

ADD兒因為聽覺記憶受損,學習依賴視覺神經傳導,所表現出的認知方式,與上述模式截然相反,特點是全觀思考、沒有時間感、無法分辨先後秩序、無法分辨輕重緩急、無法學習規則、偏重演繹式思維。以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循序缺陷』』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5.html所探討的正是這種欠缺秩序的認知方式。在此,還要順帶強調一點題外話,ADD兒不一定完全都是喜歡凌亂,有時候,反而比一般小孩更喜歡井然有序的生活空間,井然有序反而能夠紓解ADD內在混亂的思緒所造成的緊張與壓力。

ADD兒傾向於全觀性、非條文規則性、非步驟性的學習風格。具體而言,學國字時,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讓孩子描字多少次,都無法掌握筆順,這一點曾經讓我非常地沮喪而放棄中文識字,後來我改變方法,不再要求孩子按照筆順來書寫國字,寫字只是為了加強印象,不一定要以此途徑來識字。我轉而側重全觀式視覺記憶,使用閃字卡來讓孩子學習國字,這才發現孩子也能夠識字。

此外,學習外文時,我建議,不要以背單字、背文法規則來讓孩子學習外文,而是以全面浸泡式(immersion)、大量閱讀來學習、以閃字卡來記憶單字,根據研究,ADD兒識別整個字的能力特別強,拼字能力卻特別薄弱,應該教導以照相記憶來學習單字,不要以拼音法來學習單字。

學數學時,不要拘泥於規則與步驟,讓孩子多計算、多操作,也是以浸泡式來學習,唯有精熟,在心智操作上才會無阻無礙。ADD兒有一個特點,傾於發明特殊的方法來計算,學習標準步驟有困難,ADD兒往往固執於自己的方式,不幸的是,孩子的方法往往沒有效率,這時候,讓他多走冤枉路,神奇的是,他會自己慢慢地簡化步驟,越算越快。當下有些數學教學法,只重視學習各種計算方法,注重理解,不重視實際演算,這對ADD兒沒有幫助,ADD兒就是卡在操作上有困難,ADD兒善於找到自己的解決途徑,並且喜歡多方嘗試、摸索來找到新的方法。


Europa Park

最適合ADD兒的學習策略是,全面性、全觀性、儘量降低記憶步驟與規則。ADD兒擅於掌握全盤性原則,不善於掌握細部規則。以具體的學科而言,研究者指出,患有ADD的人擅長高度抽象的物理學,不善於記憶琳琅滿目的化學名稱;擅於空間視覺的幾何學,而不善於規則繁瑣的代數。(請參閱『聽覺型VS視覺型』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vs.html

這些都是過去我教導諼諼時,所得到的心得,諼諼是三語兒童,學習三語完全以全面浸泡的方式來學習。當初我教導他讀書識字時,英德兩語全部以直接、全觀式閱讀法來學習。由於家族遺傳性讀寫障礙,我刻意避開一般小學所教的拼字法,諼諼完全沒有學過拼字規則,不二法門正是大量閱讀,以浸泡式、全觀式學習法來讀書識字,不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拼音法,雖然事後才知道諼諼患得的是ADD,但我深信,因為使用了正確的方法而避免了家族遺傳的讀寫障礙。

這裡要順帶提到一點,讀寫障礙是專注力缺陷最常見的共病(comorbidity),讀寫障礙的成因往往是認知系統上兩元受損:語音意識低落(phonological conscience)以及工作記憶受損。受過三語訓練的兒童,語音意識往往比常人強很多,有些讀寫困難早期預防教育,正是側重於對於高危險族群在學前進行語音意識訓練,多語教育可以直接提高語音意識,曾經得到多語研究的佐證。再加上,當時我選擇了側重視覺記憶的閱讀法,刻意避開拼字法,以視覺記憶來彌補工作記憶缺陷,以此方式,成功避開了讀寫障礙的危險。


Europa Park

此外,ADD兒還有在學習上還有一項特點:興趣導向神經運作系統。本身患有ADHD的神經科醫生William Dodson指出,他一直想找出ADD大腦與一般大腦有什麼不同,最後他發現,ADD大腦是一種興趣導向的神經運作系統,同時也是工作記憶受損的神經系統,但是ADD處理記憶的方式有個非常神奇之處,即是對於有興趣的事物,能夠馬上吸收記憶,對於興趣缺缺的事物,卻表現出嚴重的學習障礙(請參見:William Dodson,Secrets of the ADHD Brain:Why we think act and feel the way we dohttp://assets.addgz4.com/pub/free-downloads/pdf/SecretsOfTheADHDBrain.pdf)。以我自己的觀察,更奇特的是,非但興趣能夠幫助學習記憶,而且學習效率提高到勝過常人。

打從諼諼一歲起,我們在義大利度假時,他對於阿爾卑斯山蘋果園所使用的拖拉機(tractor)情有獨鍾,直到他入小學前,我一直都採用以興趣為導向的學習方法,這個方法無它,孩子一旦表現出對某件事情有強烈的興趣時,馬上從圖書館找回大量的書籍讓孩子閱讀,剛滿一歲的嬰兒能夠讀書嗎?能!看拖拉機的書除了記憶車子的廠牌、機種、功能,還能夠學習到什麼?所有與拖拉機相關的農具、農家的動物、四季的農作等等,都可以順帶學習到,並從中擴展到與拖拉機相像的工程車,舖橋、造路、蓋房子、蓋隧道,都要使用這些工程車,孩子因而認識一些建築工程。後來孩子的興趣逐漸從工程車發展到救火車、騎士、城堡、恐龍、太空、自然科學等等,學習領域不斷地擴大延伸,直到八歲,現在孩子對於量子物理學有興趣了,這一切卻都從拖拉機開始喲。

在這個過程中,為娘沒去想的是,那孩子沒有興趣的事呢?在進入學校之前,完全沒有去思考這一點,然而,學校所要求的,有很多正是孩子沒有興趣的事情,畫畫、寫字、算數、中文識字,全變成學習障礙,正如Dodson所指出的,學習障礙同時也伴隨著興趣而來。進入學校之後,諼諼連最簡單區分字母大小寫,都會有困難,直到現在,孩子八歲半了,昨天帶回家的聽寫測驗,哇!第一次得到好成績,仔細一看,小寫「s」寫得有點突出格子,算是半個錯,w要大寫,卻寫得太小,老師不留情面地算是錯誤,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至今,是學會了分別大小寫沒錯,但是還是老是不小心會犯錯。比起以前在澳洲,大小寫全部任意混合書寫,來到德國之後,遍地紅字慘不忍睹(德文與英文不同,名詞第一個字母必定大寫)。筆順嘛!根本無法改正,那就算了,隨它了。回首前塵,ADD兒在學習寫字上真是又辛苦又坎坷。

從這樣特殊的認知風格中,我們應該試著找到適合ADD兒的學習方式,每個ADD兒都與眾不同,只有媽媽們自己不斷試驗、修正、變化、實踐,就能夠找到對的方法,我相信,學障能夠得到克服的。目前諼諼是三年級,國語課本上的卻還是一年級下冊,我不再在乎緩慢的中文進度,一年級的課程從五歲半上到八歲半,整整三年過去了,孩子並沒有識得多少字,但慶幸的是孩子克服了一件事情:識字障礙。



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

適合ADD兒的學習法



Moria Flaig
28. Januar 2019





適合ADD兒的學習法

ADD兒的認知方式與眾不同,比起ADHD,ADD兒更容易患得學習障礙,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困難,我們先要瞭解ADD兒的認知風格(請參閱:『ADD的認知風格:視覺型』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8.html),利用孩子的長才,規避孩子的缺陷,設計一套適合ADD的學習法,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記憶。此外,更重要的是,徹底了解ADD兒的認知缺陷,避免讓孩子身處於不利的環境之中,而讓學習困難加劇,一連串的挫折感造成學習動機低落而厭學(請看『不利ADD兒的教學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23.html),綜合最近所貼的幾篇文章,在此,我提出幾點適合ADD兒的學習法:

一、善於運用視覺記憶
首先,我們要先研判孩子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哪一方較強?要善於利用孩子的強項來幫助孩子學習。根據研究,一般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小孩視覺記憶較佳,聽覺記憶缺損,ADD是一種聽覺工作記憶缺陷(請看:『ADHS vs ADD』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hd-vs-add.html)。因此,在學習上,父母要儘量利用視覺神經傳導的照相原理來讓孩子學習,避免讓孩子過度暴露在聽覺或是視聽媒體之中,聽覺媒體容易讓孩子工作記憶負荷量超載。

一般學校教育,注重聽講,口頭傳授,聽覺傳導負荷工作記憶,不利於聽覺記憶受損的小孩,孩子大多是右耳進,左耳出,訊息不會停留在兩耳之間的大腦之中太久,學習不能單靠老師在課堂上口頭傳授。相對於聽覺記憶,ADD兒一般視覺記憶較佳,視覺媒體相形之下非常地重要。但又因為專注力不好,移動畫面會讓孩子無法專注心,因此儘量避免刺激源過多的3C產品,儘量讓孩子接觸靜態書本、圖片、工具、組合玩具,以此方法來讓孩子學習。

除了以書本為教材之外,我們還要適度地將課本內容製作成閃字卡,像是英文單字閃字卡、數學等式閃字卡、國字閃字卡等等。閃字卡一方面,適用於視覺上照相式記憶來讓孩子學習;另一方面,使用閃字卡,孩子不但不必自己寫,而且一字一卡,孩子不但注意力比較能夠集中,而且以特定的操作方式,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工作記憶。我們在家自學中文,我為孩子製作大量的閃字卡,來應對ADD獨特的認知方式,也想出一套閃字卡的操作方式,來改善孩子的工作記憶,天天操作使用,覺得非常有效,此方法在『為什麼要倒著讀?』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16.html一文之中有介紹。



二、避免多媒體教學
此外,鑑於電腦網路的發展,目前很多國家的教學都朝向多媒體教學,是目前最熱門的教學理論。此外,還有針對兒童好動的問題而設計的,將肢體活動、動手操作、以iPad為學習工具、將視聽多媒體結合於學校課程之中,讓過動兒迅速變化的思路能夠藉著多元活動得以紓解。原是很美好設計,不幸的是,這只解決過動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專注力的問題,刺激太多不利於工作記憶篩選訊息,多元神經刺激,反而讓小孩更無法專心,不利於訊息的吸收記憶。

尤其是外表安靜的ADD兒對於外來刺激,尤其是聲音源非常地敏感,多媒體導向教學不但會讓孩子接收過多的刺激,老師並要求學生以Multi-tasking的方式來表達學習成果,例如:算數作業非得要加上勞作、繪圖,不然就是將學習重點放在強調書寫長文的應用問題上,無論是寓教於樂,還是寓樂於教,這都會大幅度地加重孩子大腦處理訊息的負擔。本來是要多管道神經刺激來釋放肢體過動的能量、本來是要孩子學得開心的、玩得高興的。到頭來反而讓孩子更無法專心,對於學習內容更加困惑,學起來,事倍功半,而且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孩子怎麼會開心得起來?

依我的經驗,ADD兒學習算數最佳方式,就是「只」讓他算,最好只需要寫上答案就好了,也就說,小孩只需要寫上一個數字的就足夠了,不需要寫長文、也不需要動手做勞作,因為大多的ADD兒同時有精細動作困難,算數只寫答案的要求,最利於ADD,中間步驟最好也儘量省略,允許多元計算策略,沒有標準算式,然而,拆解式的建構式數學,中間步驟太多,要寫太多,也不利於ADD兒學習。

或許有些家長要抗議了,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培養創意,我的建議是,要先減輕孩子的負擔,學習輕鬆,不能兼得的時候,就要有捨棄,創意儘量讓孩子在其他科目上發揮,像是美勞課。精細動作不佳的ADD兒,也會喜歡繪畫,也特別有創意,但是不喜歡所有的事情同時都一起來。作畫有作畫的時候,算數有算數的時候,寫作有寫作的時候,要求同時一起來,ADD馬上會崩潰,不知道學習的內容為何?是要畫畫?還是算數?還是要作文?

ADD兒不會Multi-tasking,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一起來,只能一個一個地慢慢來,因此,一個有秩序、有組織、結構嚴密的教材最適合ADD兒學習。練習的題型也儘量以答案明確為主,簡言之,ADD喜歡簡單明確的簡答題,不喜歡需要長篇解釋的申論題。



三、數學
數學最好使用架構嚴密,編排嚴謹的教科書,時下所謂的end-off的題型最讓ADD不知所措,因為ADD所患的正是大腦執行功能缺陷(Executive Function Disorder),執行功能中有一項是組織能力,ADD兒最欠缺組織能力,end-off往往要求小孩自己出題、自己作答,讀時鐘時,自己畫時鐘,自己畫指針,自己寫下幾點幾分;這種題型不僅是要畫、要寫、要算,而且問題不具體明確,若是問題換成已經完全畫好的時鐘,直接讓孩子寫出時間,會比較容易,ADD就是常常卡死在無窮無盡的想像之中,時間也無窮無盡地往前延伸,任務無法展開,ADD需要的是有明確限制、問題具體的習題,太多自由想像空間,ADD兒會無所適從。正是因為ADD所缺乏的是組織力、執行力,不夠明確死板的題型,反而讓ADD兒失去方向。換言之,ADD最適合死死板板的學法,題目明確,答案一目瞭然,要避免Multi-tasking。(請看『不利ADD兒的教學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23.html

四、國語
前面談到,我們首先要研判孩子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哪一方較弱?從專注力測驗中,比較視覺與聽覺測驗的數據即可做初步研判,一般而言,ADD兒視覺記憶較佳,我們要善於利用孩子的優點來幫助孩子學習,再者,使用善字卡可以幫助孩子識字(請參見:『ADD閃字識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9.html)。然而,無論是視覺記憶或是聽覺記憶,只要有一種職能受損,都會嚴重影響到中文識字效率。雖然中文識字首重視覺記憶,然而聽覺記憶若是受損的話,會影響到字音和字形之間的連結,識字時,往往字音提取困難,無法迅速想出字音來。

我國傳統通常以習字來識字,對於ADD兒來說則是一大挑戰,52%ADD兒精細動作發育遲緩、手眼協調不佳、書寫困難,以習字來識字對他們來說會非常地困難。ADD兒必先以照相記憶來識字,適度要求從記憶中寫出,若是無法寫出、無法記憶筆順,則不要勉強。

此外,使用國語課本,來讓小孩識字,不但是非常便利的教材,此外,國語課本的編排,尤以生字的學習,編排得非常有系統,生字會不斷地重複出現,ADD兒記憶力不佳,從大腦中提取字音時,時常常發生困難,於是時時復習生字則是中文識字的關鍵。

再者,一次不需要學習太多的生字,國語課本一課通常編排十二到十五個生字,就量而言,算是恰恰好。根據研究,工作記憶受損的小孩,通常一次只能接收五個新的訊息(資料來源:Armin Born、Claudia Oehler,Lernen mit ADS-Kinder,p22),也就是五個生字,根據我的經驗,十五個生字,進行三天,四天之後,經過四次操作後,就能夠熟練了。還是老話一句,ADD兒記憶力不佳,我們要時時幫孩子復習以前學習過的生字,直到自動反應不忘懷為止,一般兒童只需要復習兩、三次,就能夠牢記,ADD兒大腦的路徑要比一般兒童多走好幾回,才能夠進入長期記憶之中,因此,需要加倍復習。



五、安靜、井然有序的學習環境
ADD容易分心晃神,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可以讓孩子精神比較集中,做起事情也比較有目標,因此做功課前要先把桌子收拾乾淨,在桌子上不要放置任何會讓孩子分心的物品,像是玩具、電腦。做功課時要關掉電視、電腦、音樂、電玩、手機,任何發出聲音的電器都會讓孩子走神、無法集中精神、影響工作效率,孩子在用功時,儘量保持安靜,家中若還有其他兄弟姐妹,要求他們儘量不要干擾ADD兒做功課,讓他們在另一間房間玩。

我的經驗告訴我,ADD兒不適合和其他人一起寫功課,每一次鄰家小朋友來家裡做功課時,結果都很慘,ADD兒不能同時聊天討論又寫字,每次都是同學早早寫完,早早去玩樂高,他卻還在一旁趕工趕得很辛苦。ADD兒處理速度慢,需要按照自己的步調做事情,與其讓他老是處於下風、一蹶不振,不如讓他擁有私人調整腳步的空間。與同儕互動學習是人際發展的一個重要歷程,但是ADD兒若是無法跟上別人的腳步,則不要勉強孩子,更不要讓陷入比較的情結之中,不要讓孩子因為無法專注的障礙而自卑。因此,我們可以請同學先在家做完功課,再來家裡一起玩,儘量將遊戲和學習分開,讓孩子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六、以興趣為中心來學習
ADD兒容易分心,患有記憶缺陷,但是對於有興趣的事物卻又異常地專注死忠,馬上吸收記憶,迅速的程度另人無法想像,沒錯!興趣能夠紓緩記憶缺陷、專注力缺陷,甚至到達零缺陷的境界。因此,發掘孩子的興趣是一把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鑰匙,利用孩子的興趣來誘導學習、克服學習障礙,比學校的課業更加重要。舉例而言,孩子閱讀能力差,卻喜歡看漫畫,因此選擇優質漫畫讓孩子閱讀,比讀課本更為重要,利用漫畫來改善讀寫困難則是大部份歐語國家所使用的方法,因為漫畫全部都是大寫(比較沒有視覺上的干擾,像b、d、p、q分辨困難),看漫畫就是看圖畫,對於視覺型的ADD兒來說,漫畫無疑是很大的助益。

我家諼諼喜歡看唐老鴨,對於學習中文卻沒有興趣,甚至拒絕學中文,我則規定,每學一次中文,則可以看一篇唐老鴨,以此法來誘導孩子每天學一點中文,雖然目前孩子認字能力還是很差,但棄而不捨、金石可鏤,以這種方式誘導孩子時時識字,孩子真的因而學了一些字,雖然識字能力仍然不佳,聊勝於無,但是若是持續不斷,我相信,能夠聚沙成塔。

過去,在孩子還在建立閱讀能力的階段中,我非常看重孩子的興趣,像是:恐龍、騎士、太空等等,那時候我根據孩子的興趣,向圖書館借閱大量的書籍,以此來誘導孩子讀書,進而培養熱愛閱讀的好習慣,一旦閱讀的基礎穩固了,閱讀會變成孩子生活的一部份,不需要刻意指定,孩子都能夠天天主動看書、自主學習。至於學校課業不好,則是每個ADD兒要面臨的挑戰,若是孩子能夠在興趣中找到發展的空間,學校的課業好不好,都是其次呢。


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德國的數學成績



Moria Flaig
11. Februar 2019




德國的數學成績

上週五德國中小學發下成績單,一轉眼一個學期匆匆而逝,回想一年多前所寫的『超低的數學成績』,諼諼當時敗給最簡單的一位數加減法。時隔一年半,諼諼的數學歷經換國境、換語言、換算法(德國採用推論法,不強調步驟),竟然起死回生,遑論一位數加減法,現在連多位數乘除法也已經上手。這半年來,歷經三次數學考試,表現都不錯,還常常跟媽媽說,好喜歡數學,說得我心花怒放,幸好之前在澳洲不好的經驗沒有留下陰影,分數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喜歡學習。

發成績單之前,諼諼已經在盤算他的獎金了,彷彿一切都會在他的意料之中,孩子跟以前不一樣了,變得有自信了。成績單一拿回來,數學成績果然鹹魚翻身,比起最高分「極佳」,僅僅差一點:2Plus(注釋),咦!一年多前,學校老師不是說,諼諼有數學學習障礙嗎?

注釋:澳洲以A-E五等為評量方式,以C為中等,D為不足。德國以六等為評量方式,從最高到最低,依次為1、2、3、4、5、6。1代表極佳,2代表佳,3代表令人滿意,4代表尚可,5代表不足,6代表不及格。主科數學與德文,其中有一科不及格,必須留級重讀。因為小學生還不會看小數點,所以,1-2之間的分數,通常以2Plus表示,中學成績單則使用小數點。

對於一個學障兒來說,成績好壞早已不重要了,成績單只不過是個警報器,警鈴一響,媽媽馬上要去救火,現在火勢逐漸控制住。現在成績單只不過讓媽媽有個警惕反思的機會罷了,提醒媽媽要多去看孩子的強項,多讚美孩子的努力,弱項能補足就補足,不能專心不是孩子的錯,媽媽要去接受那道無法移除的障礙。

我只是心裡納悶,為什麼諼諼的數學在德國能夠得到高分,在澳洲卻只能得到低分呢?在前面的貼文『從識字障礙來看多媒體教學』中,我略微提到,問題可能是出在:教學方式的不同。

是德國小學的數學教得很簡單嗎?沒有哦!諼諼在澳洲已經升上三年級,到德國之後,是先回去讀一個月的二年級才升上三年級的,讀這一個月的二年級卻是至關緊要,這一個月我才發現,人家乘除法早在二年級就學完了,而且還要會餘數,嚇壞我這個台灣來的媽咪,在澳洲九九乘法要到三年級才會「正式」展開,之前所學的乘法只是概念而已,沒有實際演算,況且諼諼在澳洲只上了兩個月的三年級,老師根本還沒教,一下子除法要進入餘數,諼諼的數學能力又是特別差,那怎麼辦呢?諼諼一踏入學校沒多久,老師馬上主動邀請媽媽面談,老師早已發現,諼諼還不會九九乘法,直接了當地跟媽媽說了,暑假在家一個月,一定要熟練九九乘法,否則三年級的課程沒法兒跟進。

然而弔詭的是,以澳洲落後的進度、極差的成績、極度不好的計算能力,在德國卻能夠一下子突飛猛進。我曾經略微提到過,孩子進步的關鍵並不在於數學的難易度,德國小學數學教得真的很難,對於中途轉入的學生,適應上的確有困難,沒想到,對諼諼來說,純數字演練卻容易多了,這不是前後矛盾嗎?雙重特殊(2e)的小孩有一項別人沒有的特徵,難就是容易,容易反而較難,極為矛盾,面對這種矛盾,我已經習以為常了,多少已經能夠預測。

德國教學方式很傳統,使用課本以及系統化的習作本,重視計算能力,完全沒有什麼花俏的教學,沒有視聽媒體教學、沒有互動式學習,只有很死板的算,雖然死板但是對於諼諼這種患有專注力缺陷的小孩,卻是最為簡單明瞭,德國的訓練是毫無疏漏的「算」,諼諼很會算、很喜歡算、對於純數字情有獨鍾,特別喜歡系統化、並列在一起的算式(相類算式並列推論法,請參考如下算式)。而澳洲所學的建構式數學,要寫的步驟太繁複,對於對於不能專心、不能寫字的他,只要一寫,就卡住了,沒想到在德國卻遇上知己,完全不需要寫出步驟、重視視覺推演,更讓孩子高興的是,只需要用「看」就能夠算出來了,答案只要寫出一個數字,就行了。
975-7=
975-17=
975-70=
975-700=

讀者要抗議了,媽媽怎麼在這裡提倡標準答案教育,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沒錯!對於學障兒來說,標準答案卻是他們的最愛,變化太多,他們無法應付,標準答案可以讓他們感到安全舒適,創造力可以表現在其他方面啊!只要學習內容明確,架構清楚,就算只需要寫出標準答案,對學障兒有幫助,又何妨呢?在德國的這半年中,我不得不說,這種標準答案的教育幫了我一個大忙,諼諼喜歡這種老式風格,喜歡重複、單調、呆板、系統化、密密麻麻的並列式,對於建構式教學法,那種重視遊戲、表達、敘述、分析、拆解、討論、互動、表情達意根本沒法度。因為專注力問題,又喜歡固執於習慣與程序,不但不喜歡變通,也沒有能力同時應付那麼多變化,老式古板的算式反而跟他很對味。

很多研究指出,ADD會嚴重影響到數學計算能力,尤其是心算能力,雖然諼諼算得很慢,也不時粗心大意算錯,但如果能夠讓他一個人專心地、慢慢地算,會有著驚人的表現,尤其對於大數的處理,比起我這個老媽媽,好太多了,用看的就可以算出來了,說他一年多前患有數學學習困難,誰會相信?

然而,專注力缺陷卻是到處留下軌跡,說是算數能力好,但是又不時卡關,沒關係,有數學課本來引導,數學本來就是抽象邏輯推演,用說的,孩子反而聽不懂,用看的,一看就明白。德國數學教學好就好在使用教科書,採用系統化算式並列(如上),看起來非常機械式、呆板、枯燥,好處是,應用視覺上的邏輯推理,只要孩子推理能力沒有問題,就算計算能力差一點、常常不專心、有疏失,不用解說,人人能夠理解。澳洲數學教學缺失也就在於沒有教科書,過於強調多媒體教學、分組討論、口頭傳授、團體活動,沒有系統、沒有教科書,對一個孩子來說,等於無跡可尋,孩子掌握不到邏輯、看不到系統,不知道要學什麼?學校所提供的媒體全部稍縱即逝,ADD兒有嚴重的記憶力問題,影片上的內容無法進入大腦之中。更重要的是,沒有時間空間提供一個安靜操作演算的機會,諼諼根本不明白學習內容為何?


這一、兩年來,我所關注的問題早已轉移到學障了,但我們還在澳洲時,還不知道孩子患有專注力缺陷,以我實地參與教學,早就隱隱地感受到,教學法與班紀的問題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雖然幾度與老師溝通,媽媽希望老師使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教學,控制上課秩序,不然鬧哄哄的一群孩子,誰能夠專心?顯然地,學校不是為諼諼一個人而開的,政策無法為他一個人改變,吵吵鬧鬧的班紀無法為他一個人安靜下來。無論教學政策為何?立意再好,再多的理論依據,都只是紙上談兵,實際的學習環境卻是吵雜不安,孩子的大腦始終一片混亂,教育部門似乎沒有看到有特殊兒童的需要,既然當局認為建構式數學能夠減輕學習負擔,我們個人無法改變大環境,只能選擇離開了。

現在來到死板、重視傳統、紀律的國家,多媒體教學雖然有很多大學在研究,很多大企業砸錢贊助,急於想要做出成果,以數據來影響政策。但我知道,以德國人保守的民族性,不會拋頭顱、灑熱血地馬上投入多媒體教學,德國人不喜歡改變,喜歡一成不變,他們擅於隔山觀火、很會觀望,要先看別人家慘痛的經驗,再說!

很久以前,我來到這個國家留學時,那時全世界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展開電腦化革命,雖然電腦是德國人發明的,那時德國人對於全面電腦化,卻也只保守地採取觀望的態度,他們寧可相信傳承的可貴,也不會去相信機器。

今天我所收到的成績單,與澳洲那種電子成績單、網上登錄、網上下載比較,德國學校所發的成績單,家長不用上網下載,由孩子帶回家,我看到的是很傳統的一本成績簿,還是上個世紀初那種使用打字機所打出來的格式,還有著鉛字的韻味,百年如一日,真的是獨到。這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教育有時候,是保守的好,趕流行,容易讓人迷失方向。


為什麼要倒著讀?



Moria Flaig
7. Februar 2019







為什麼要倒著讀?

在最近的貼文『ADD閃字識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9.html中,介紹了大家所熟悉的「閃字卡」,我的獨門方法是倒序閃字,並大膽聲明,倒序閃字不只能夠改善中文識字能力,而且還能夠改善工作記憶,為什麼我的閃字法能夠改善工作記憶?關鍵點在於:倒著讀。

我曾經寫過『以視覺記憶英文單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31.html,參考Linda Silverman的研究論文,她曾經數度提到,讓孩子倒著拼字,可以幫助患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學習拼字,但是並沒有進一步解釋,倒著拼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認知理論,當時,我只是照著文意,譯介給大家認識,無法得知作者真正的用意何在?過去一年多裡,我始終對於這個有趣的方法念念不忘,倒著拼字竟然可以改善讀寫困難,為什麼呢?若是將此法也應用在中文識字上,是否一樣有效?可以用來改善識字困難嗎?中文不是拼音文字,如何倒著拼字?倒著讀課文也會有一樣的效果嗎?

諼諼英德兩語拼字都沒有學習困難,但是中文卻無法識字,由於他本身患有書寫困難,第一個要放棄的方法是,臨摹識字的傳統方法;再者,孩子是在拼音文化之下成長,第二個要放棄的方法是,以注音識字。於是,我全面改用閃字卡來讓孩子直接認讀字卡,經過一番試驗之後,不必記憶筆畫、沒有注音干擾,孩子終於能夠識字了,整個歷程我曾經寫出了『善用閃字卡』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html、『閃字小撇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51.html、『孩子識字了』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14.html等文字,與讀者分享。

一年之後,經過職能治療師的測驗,發現了孩子不能識字是因為患有注意力缺陷,諼諼向來是一個安靜乖巧的孩子,又是特別專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很難讓人與過動兒聯想在一起,怎麼會患有專注力缺陷?向來很專注的人卻患有注意力缺陷,這不是矛盾嗎?然而諼諼患得的是ADD低動,做事總是磨磨蹭蹭,以往媽媽以為動作慢是因為年紀還小,事情卻不是這樣,那是因為注意力不足。



ADD彷彿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讓我更深一層地看到,ADD不僅是專注力不足,而且是感官知覺上的缺陷,相較於ADHD的反應抑制缺陷(deficit in response inhibition) ,ADD則是一種工作記憶缺陷(deficit in working memory) ,特別是表現在聽覺上的訊息處理,難怪乎!孩子恍若是個沒有記憶的人。

每天放學回家時,媽媽總是問孩子:「在學校都做了些什麼?」孩子回答:「忘記了!」媽媽再問:「在學校都跟哪個同學一起玩呢?他叫什麼名字?」孩子也回答:「忘記了!」難道是記不住同學的名字?最近帶孩子去看眼科,旋即轉往眼鏡行訂眼鏡,之後,到玩具店買了一組孩子心愛的莫比人(Play Mobil),下午就是職能治療。治療師問他:「早上都做了些什麼事情呢?」孩子只說了買眼鏡和買玩具,完全忘記在眼科醫院兩個多小時無奈的等候,還有非常不舒服的點眼藥液,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完全想不起來,買的是什麼樣的玩具,治療師一問再問,還是想不起來,那不是他計劃了很久要買的玩具嗎?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孩子沒有記性,卻老是記一些動物學名,拉丁文耶!誰記得啊?很顯然地,他有過人的記憶力啊!但篩選訊息的工作記憶卻有問題,導致有很多訊息根本沒有進入孩子的大腦之中,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幾乎沒有什麼記憶。我開玩笑地問孩子:「你總是不記得跟你玩的同學,哪一天你會忘了你的爸爸媽媽是誰嗎?」他卻很認真地回答說:「不會!」

這時,我不得不用功起來,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找方法來改善孩子的工作記憶,讀了幾篇訓練工作記憶的論文,研究者大多以訓練記憶數字為主,就算真的有幫助,讓孩子反覆地記憶一堆無聊的數字,不是教育的初衷。雖然我接觸職能治療的時日不久,看到孩子在診療室所做的練習大都是聽覺記憶和視覺記憶訓練,也沒有看到訓練記憶數字啊!於是靈機一動,對啊!不一定要用數字來訓練,如何利用職能治療的方法來改善中文識字能力?這又是另一番話題(注釋),但職能治療所使用的方法倒是跟閃字卡很類似,這下子更讓我深信閃字卡可以改善孩子的工作記憶,於是我重拾擱置已久的國語課本,中文識字再出發。

(注釋)例如:給孩子兩張紙,一張紙上印著各式各樣的幾何圖形,每個圖形的顏色不同;另一張紙上也有各式各樣的圖形,但是都是具象的太陽、開著的門、球、蘋果、玫瑰花之類的。電腦螢幕連續閃出幾何圖形的畫面,枯燥無味,看久了會累,孩子看到一個圖形時,要在紙張上找到相應的幾何圖形,並用筆刪掉做記號,表示有看到。螢幕在閃動的同時,電腦也發出語音,說太陽、開著的門之類的詞語,孩子要在另一張紙上找出相應圖形,同樣地用筆刪掉做記號,但是電腦也可能說,關著的門,但是紙張上卻是一扇開著的門,這樣可以測試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根據上述原理,將圖形代換成漢字,印成一張紙,隨機閃字,要孩子在紙張上找出一樣的字。或者,媽媽讀一字,寶寶找一字,還可以訓練認字能力。



如何測量工作記憶是否有缺陷?大家所熟知的智力測驗中有一項測驗:backward digit span,聽一組數字之後,接著要求受試者倒著順序說出這一組數字,智力測驗就是以這種方式來測驗工作記憶的,但這在認知上如何解釋呢?

最近讀到一篇論文(注釋),作者承續工作記憶研究大師Baddeley的觀點,進一步地認為工作記憶不單單只是單純的暫時保存記憶而已,同時還要會進行操縱訊息、抑制、排除不重要的訊息,最後還要能夠刪掉曾經是重要、但後來不再是重要的訊息(p.813)。因此,Diamond認為,ADD兒的工作記憶有缺陷,原因正是在於抑制、排除、刪除不重要的訊息能力有缺陷,然而人的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抑制排除的機制非常重要,AD(H)D兒則因為無法抑制不斷進入的訊息,工作記憶時時滿載,負荷量太大,造成大腦無法有效率地篩選、儲存訊息。

(注釋)『Adele Diamond, 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out hyperactivity): A neurobiologically and behaviorally distinct disorder from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out hyperactivity)』  

研究者同時也發現,如果讓大腦前庭病患(注釋)順著復述一組數字,表現與對照組並沒有明顯差異,可見單純地讓患者順著復述數字,工作記憶並不會有所負荷(tax),若是要求病患倒序讀出同一組數字,比起對照組,表現卻明顯較差。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ADD與ADHD的患者身上(p.814)。

(注釋)這項經驗研究是以觀察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為主。

從這個線索來考察,現在我終於明白,諼諼為什麼光會背書,而無法識字了,原來是,諼諼的大腦不善於篩選、抑制、排除其他不重要的訊息。具體而言,諼諼讀課文時,總是以上下文來猜字,而不直接記憶字音字形。光是記憶字的位置,而看不見字本身,例如:會讀「喜歡」,不會讀「歡喜」;會讀「大家」,卻不會讀「家人」;前面一課出現的字會讀,後面一課再度出現同樣的字,就不會讀了,只因為字的位置改變了。最讓我百思莫解的是,「好朋友」三個字放在一起會讀,但是一一拆開,就不會讀了,難道這對他的大腦而言,不是三個字,而是一個字呢?工作記憶的操控、排除、抑制的機制差,可能大腦在記憶「好」的時候,同時也記憶了「朋友」,分開時就無法辨讀,其實一般兒童也是從上下文來學習認字的,不同的是,一般兒童不會只將三個字同時記憶,同時還能夠將三個字分開儲存記憶,他則不能!(請參閱:『中文識字量身定做』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_14.html、『識字一定要直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11.html)。

既然「好朋友」不能一起讀,順著課文讀不會負荷到工作記憶,那倒著讀課文呢?而且要全文倒著讀?是不是可以訓練工作記憶了?這時候,我們就不能使用課本讓孩子倒著讀,因為,第一、課本有注音;第二、孩子可以馬上認出字的位置;第三、上下文一目瞭然,提供過多的線索。最佳的識字狀態,就是不要有任何線索,讓孩子直接記憶字本身,而非字的位置。因此,我把全文製作成閃字卡,重複字也不例外,讓孩子倒著讀課文,一字一卡,先順著課文閃字,讓孩子從上下文中學習生字,直到熟練;再倒著課文閃字,讓孩子的工作記憶操控、抑制、翻轉上下文靈活應變,並能夠從倒著讀的過程中打破與其他字固定的連帶,精確地認出所學的生字;最後,將所有的閃字卡混合均勻,一一閃出,一卡一字深化生難字。(請見:『ADD閃字識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9.html

最後,讀者當然想要知道,實驗的結果如何?效果真的是,好極了!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從識字障礙來看多媒體教學



Moria Flaig
9. Februar 2019




從識字障礙來看多媒體教學

最近貼出『ADD認知風格:視覺型』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8.html一文,讀者反應是,寫得落落長,人家看得有點吃力,於是我自己反省了一下,遂把分開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這個部份獨立剪貼下來,加以修改成一篇獨立的文章。

去年底,孩子的注意力測驗報告出爐了,從數據意外地發現到,孩子的分開性注意力不佳,心下私自揣測,這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中文識字,難怪乎,諼諼英德兩語讀寫都沒有問題,中文識字從五歲學到現在,八歲半了,才要緩步地向二年級邁進。

中文與拼音文字不同,兩種文字識字歷程差異極大,拼音文字見字即識音,中文卻見字不識音,不僅是字形字音要個別記憶,識字是否成功?關鍵在於字形與字音兩者之間的連結是否順利無阻。我在教導孩子識字時,發現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孩子的視覺與聽覺兩種神經管道,似乎無法同時配合運作,因而出現識字障礙,到底哪個關節出了問題?看了注意力測驗的報告之後,心裡思索著,中文識字會不會與分開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緊密相關呢?會不會因為孩子同時處理多種感官刺激來源的能力差,遂造成大腦要同時處理記憶視覺(字形)與聽覺(字音)雙重管道訊息有困難。

所謂分開性注意力,就是一種同時會聽、會看、會寫、會說的能力,例如:在看書時,又同時能夠聽到有人在跟你說話,諼諼在看書時,要非常地大聲跟他說話,他才會注意到。職能治療師也觀察到,當他在寫字時,無法一面聽、一面寫、一面說話,這意味著,孩子可能上課時無法記筆記。



既然,寫字時,耳朵聽不到,可見孩子進行多感官學習有困難。於是我在想,諼諼學中文時,在聽媽媽指讀課文時,可能根本無法看字,就算有看字,可能無法記憶字形,視覺刺激在訊息篩選的過程中都被篩選掉了,最終傳導不到大腦裡。或是,有在看字,但是耳朵卻聽不見字音,就算有聽到,可能無法記憶字音,聽覺刺激同樣地在篩選過程中,傳遞不到大腦裡。最後,最重要的關鍵是,字音與字形同步記憶、互相連結有困難。舉例來說,孩子看到「房」就說「家」,可見記憶了字形,也明白字意,就是想不起字音,字形字音連結失敗。

是什麼阻礙了訊息篩選的過程呢?我認為是,多元神經刺激干擾了訊息的篩選、儲存,多元神經刺激能夠幫助一般兒童學習記憶,記憶的層面來看,讓兒童同時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最有利於訊息的接收儲存,若是再加上用手書寫、或是口頭解釋,更可以加深印象,因此,新式的教學法,都紛紛朝向,強調手動、討論的取向,而非傳統只重視看課本、聽老師解釋的死板教法。但這種教學策略對ADD兒來說,卻會干擾學習記憶,因為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兒童,工作記憶量小,太多刺激,會大大降低訊息處理的效率。中文識字的困難點即在於,視覺與聽覺記憶「必須」同步進行,就只是兩種感官訊息的處理,諼諼就已經感到非常吃力了,更何況要求聽一面看、一面聽、一面和同學討論呢!

由此臆測,中文識字的障礙可能產生於,視覺與聽覺記憶同步進行有障礙,ADD兒童所面臨的挑戰,可能不只是在於克服聽覺記憶缺陷而已,更嚴厲的考驗是在聽覺+視覺雙管道神經刺激之下,訊息是否能夠同時順利通過篩選?通過篩選之後,工作記憶是否能夠順利接收訊息,接收之後,是否能夠順利儲存於大腦之中,儲存於大腦中之後,訊息是否能夠順利地再度被提取?

中文識字與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見字即聽到音,而中國字卻需要一面記住字形(視覺記憶)、一面又要記住字音(聽覺記憶),必須視覺工作記憶與聽覺工作記憶同步配合進行,需要雙元神經刺激管道並行,ADD兒分開性注意力不佳,傳統的識字教學又以書寫來識字為主要的識字途徑,ADD兒精細動作發展有障礙、書寫能力差、不善於multi-tasking、不會一面寫、一面記住字音、無法靠書寫來記憶字形,當然對中文識字倍感吃力了,孩子一感到吃力,無論指讀多少次,一個字也無法記住。

從這樣的神經訊息處理特點,我們可以推論,多元神經刺激不利於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小孩,從這個面向來思考,就可以瞭解到,為什麼會有3C產品造成過動的說法了。根據研究,3C產品與專注力缺陷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我家是無螢幕家庭,還是產生了ADD兒。畫面變化迅速的螢幕的確是追求刺激的過動兒的最愛,多元刺激可以迎合孩子的胃口,但要小心!這並不代表能夠解決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很多學校為了迎合孩子,因而採用多媒體教學,這種風潮卻大大不利於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兒童,多媒體、著重討論活動的教學方式,反而會讓工作記憶負荷量過大、訊息篩選、儲存更加困難。

不可否認,多媒體是多元神經刺激,刺激來源越多樣,學習效果越佳,某種程度上能夠幫助正常兒童學習,但是對AD(H)D兒卻不一定有幫助,甚至會妨礙學習。若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孩子在聽時,就無法看;在看時,就無法聽;在寫、在看時,完全聽不見;學校課業中,最大一項挑戰就是抄寫,ADD兒往往沒法看著寫,中文筆畫多,邊看邊寫,臨摹仿寫十分困難;聽寫更是吃力,因為同時要聽、要看、要寫、又要回憶字形,變成了不可能任務。進一步也能夠觀察到,AD(H)D兒感覺統合差,不善於學習樂器,德國小學要求學會一項樂器,最起碼要會吹笛子,吹笛子必須口吹、手動、耳聽、同時又要看樂譜,諼諼學得很痛苦。



回頭比較澳洲小學與德國小學,從這兩種不同的教學系統來考察,可以得到一個初步的觀察,為什麼多媒體不利AD(H)D兒呢?澳洲小學實行多媒體教學,當初我可是每星期固定去學校陪諼諼上課,對於學校的教學方式非常地清楚,他們如何教幾何?沒錯!就是讓小孩看教學影片。很好啊!看影片,不是重視視覺刺激嗎?很適合專注力缺陷的小孩啊!的確,所有的小朋友的確看得很開心,看完之後,分組討論,老師要小朋友寫出,一個骰子有幾個角?幾個面?幾條線?現在問題來了,小朋友的確看得很高興,但不一定把畫面上的訊息全部接收到大腦之中,諼諼問題回答不出來,同一班級所有的小孩一起看影片,諼諼的理解力就比其他小孩遲鈍嗎?

澳洲小學沒有使用教科書,更沒有使用系統化的習作本,只看影片、使用iPad、老師根據影片做些講解,然後要求小孩子分組討論iPad上的習題,這種教學法有沒有問題?老師沒有想到一點,影片並不是在所有的小朋友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幾何學又使用一堆奇怪的名詞,又沒有課本可供參考思索,沒有系統化的習題來架構知識,影片演完了,一切也就結束了,諼諼看得很高興,卻什麼都沒記住,回頭一看習題,根本不知道老師要他寫什麼?是孩子空間認知不佳,不適合學習幾何學嗎?非也!非也!是教學方法不當!

來到德國之後,諼諼最愛的就是幾何,這如何解釋?正是因為德國小學使用課本,使用系統化的習作本,嚴格禁止看影片,課本的圖示和解說非常清楚,諼諼一看就知道,但是澳洲那種偏重看教學影片、看iPad投影、聽老師解說、稍縱即逝、一聽即忘,對於諼諼這種不能專心的小孩一點幫助也沒有。德國數學課本上的幾何圖形形形色色,諼諼喜歡得不得了,兩本習作本上的練習自己統統做完,課本上的圖形是固定的,完全不會動,可以悠哉悠哉地讓他盡情研究、用尺量、用尺畫、分割成幾個部分、塗上色彩,一個對於機械示圖有高度興趣的小孩,能夠看到一大堆奇奇怪怪的圖形,當然是最快樂不過的了。

所以我才說啊!對於ADD兒來說,多媒體教學不一定會比較好。課本是單一視覺媒體,不會發出聲音,畫面不會移動,沒有多元刺激,死死板板的,根本不討喜。然而,我們要注意,單一死板不一定就不好,優點是,不會讓孩子分心,工作記憶負荷量不會太大,反而會讓ADD兒學習時更為專注,學習起來輕鬆自在。一年多前,我曾經寫『靈活的教法其實不靈』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html一文,現在合併注意力不足的症狀一起來看,長久以來的疑惑終於有了解答,最適合ADD兒最佳的教學法,無非是單一簡單直接,孩子應付起來才不會太吃力呢。

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

ADD認知風格:視覺型



Moria Flaig
30. Januar 2019





ADD認知風格:視覺型

ADD兒生性安靜乖巧,喜歡獨自一人在角落中靜靜地玩、看書、聽故事,仿若天使般的性格,表面上總是給人一種乖寶寶的印象,乖寶寶容易取信於人,容易讓人放心。然而,我們千萬不要被這種安靜順從的外表所矇騙,ADD兒做功課時,讓他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在桌前一小時,媽媽回頭檢查一看,天使兒一個字也沒寫下,難道光是呆坐就能坐上一個小時,什麼事也沒幹?不無聊嗎?到底怎麼一回事?

就算家中沒有電視、電腦、音樂、噪音,儘量保持安靜,就算在沒有外來的刺激,ADD兒還是無法將心思放在作業上,為什麼?不只是外來的刺激容易讓ADD兒分心,大腦內部澎湃洶湧的思緒活動,往往讓ADD兒沉醉不已、無法自拔,彷彿腦中上演著更多精彩、更有趣的故事。可見,ADD兒的專注力缺陷不完全表現於外在行為,還表現在內在、看不見、頻頻轉換的心智活動,有時候不是外在刺激讓他分心,而是他自己讓他分心。

若是研究一下ADD的神經系統運作模式,我們就會發現,ADD兒有著迥然不同的認知風格:視覺型學習、全觀性思維、神經傳導方式以興趣為導向。患有ADHD的神經科醫生Dodson指出,ADHD不是一種俱有缺陷的神經運作系統,而是興趣取向的神經系統,與一般的神經系統不同。若是一一審視ADD兒的認知方式,我們會發現,皆是不可多得的好處,排除專注力的問題,諼諼真的是一個天使兒,我們要多去看他們的亮點。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ADD兒的弱點,也就是他們在學習中所要面臨的挑戰:聽覺記憶缺陷、步驟規則掌握能力薄弱、對於沒有興趣的事物表現出嚴重的學習障礙。然而,為人父母,要多去看孩子的亮點,以優勢彌補缺陷,多鼓勵孩子,自然能夠克服學習障礙,多瞭解ADD認知風格,自然可以找到適合ADD兒的學習方式。

在眾多的ADD認知風格中,本文先討論視覺型學習,以後再陸續介紹其他認知上的問題。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空間型學習者』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7.html,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視覺型學習者」,當時我為什麼提出「空間型學習者」的說法,而不直接說是「視覺型學習者」呢?一年前還未明瞭諼諼中文識字障礙的根源,所謂「視覺型學習者」指的當然是擅於使用視覺神經管道來學習的人,然而,諼諼在視覺與聽覺兩種不同的神經接收管道上,卻表現出認知上的矛盾。

諼諼很會背書(請注意!他不識字,無法看書背),課文聽過一次就背起來了,我順著課文指讀,他都讀得正確無誤,經過一段時日之後,卻發現,他、根、本、不、識、字,怎能說是個「視覺型學習者」呢?每個字我都一一指讀啊!怎麼一個字也沒記住?英文也是以同樣的方法逐字指讀,學會了英文閱讀,學德文閱讀時,方法沒變,一夜之間就學會了,學得非常快速迅捷,中文指讀卻完全沒有用,這讓媽媽誤認為孩子不是個視覺型學習者,而是個典型拼音文字文化下的聽覺型學習者。

日後診斷出孩子的聽覺記憶受損,患有ADD,不識字,卻很會背書,若說是聽覺記憶受損,視覺記憶強,不是矛盾嗎?視覺記憶強,怎麼對漢字完全無法進行視覺記憶?完全靠聽覺來記憶,這根本解釋不通嘛!

在這裡,我的重點不是在論斷孩子到底是視覺型還是聽覺型?而是試圖想要瞭解孩子接收儲存訊息的方式,以此來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障礙。這一年來,我應用閃字卡來改善孩子的識字能力,赫然發現閃字卡竟然這麼有效,諼諼果然是視覺型學習者,原來當初媽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孩子的中文識字障礙,有著外表觀察不出來的因素。

經過不斷的觀察與思考,既然中文識字的關鍵在於字形與字音兩者之間的連結是否順利無阻?那要看視覺與聽覺兩種神經管道是否能夠同時配合運作?當視覺與聽覺兩種神經管道同時進行時,孩子卻表現出學習障礙,哪個關節出了問題?是視覺記憶?還是聽覺記憶?日後看了職能師的測驗,才知道原來問題是出在,孩子的分開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特別差,也就是同時處理多種感官刺激來源的能力差,遂造成大腦要同時記憶視覺(字形)與聽覺(字音)雙重管道訊息有困難。

所謂分開性注意力,就是一種同時會聽、會看、會寫、會說的能力,例如:在看書時,又同時能夠聽到有人在跟你說話,諼諼在讀書時,要非常地大聲喊他,他才會注意到。原來,諼諼在聽媽媽讀課文時,根本無法看字,就算有看字,視覺刺激在訊息篩選的過程中都被篩選掉了,訊息最終傳導不到大腦裡。或是,有在看字,但是耳朵卻聽不見字音,聽覺刺激同樣也是在篩選過程中,傳遞不到大腦裡。是什麼阻礙了訊息篩選的過程呢?我認為是多元神經刺激,多元神經刺激能夠幫助一般兒童學習記憶,同時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最有利於訊息的接收儲存。但這對於ADD兒來說,卻會干擾學習記憶,中文識字的困難點即在於,視覺與聽覺記憶「必須」同步進行,ADD兒往往無法同時接收不同管道的神經刺激。

為了進一步瞭解諼諼不識字的不解之謎,我使用側重視覺神經傳導的閃字卡,果然能夠改善孩子中文識字的能力,視覺取向這個路徑是對的。注意力測驗也顯示,其實諼諼是個視覺記憶不錯的孩子,這也符合一般研究結果。按理說,諼諼應該擅於識字,不擅於背書啊!為什麼每個字都看起來很陌生呢?承上文,既然中文識字的障礙產生於,視覺與聽覺記憶同步進行有障礙,中文識字有困難的兒童所面臨的挑戰,可能不只是在於克服AD(H)D聽覺記憶缺陷而已,更嚴厲的考驗是在聽覺+視覺雙管道神經刺激之下,訊息是否能夠同時順利通過篩選?通過篩選之後,工作記憶是否能夠順利接收訊息,接收之後,是否能夠順利儲存於大腦之中,儲存於大腦中之後,訊息是否能夠順利再度被提取?

中文識字與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見字即聽到音,而中國字卻需要一面記住字形(視覺記憶)、一面又要記住字音(聽覺記憶),必須視覺工作記憶與聽覺工作記憶同步配合進行,需要雙元神經刺激管道並行,ADD兒不善於multi-tasking,分開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不佳,無法一面記住字形、一面記住字音,當然對中文識字倍感吃力了,孩子一感到吃力,無論媽媽指讀多少次,孩子一個字也無法記住,孩子只有感到沮喪挫敗。

啊!多元刺激不利於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小孩,從這個面向來思考,就可以瞭解到,為什麼會有3C產品造成過動的說法了。根據研究,3C產品與專注力缺陷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我家是無螢幕家庭,還是產生了ADD兒。畫面變化迅速的螢幕的確是追求刺激的過動兒的最愛,多元刺激可以迎合孩子,但要小心!這並不代表能夠解決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很多學校為了迎合孩子,因而採用多媒體教學,這種風潮卻大大不利於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兒童,為什麼?

承上文,多媒體是多元神經刺激,某種程度能夠幫助正常兒童學習,但是對AD(H)D兒不一定有幫助,甚至會妨礙學習。那是因為,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小孩,通常無法進行多元神經傳導。若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孩子在聽時,就無法看;在看時,就無法聽;在寫、在看時,完全聽不見;學校課業中,最大一項挑戰就是抄寫,ADD兒往往沒法看著寫,中文筆畫多,邊看邊寫,臨摹仿寫十分困難;聽寫更是吃力,因為同時要聽、要看、要寫、又要回憶字形,變成了不可能任務。

回頭比較澳洲小學與德國小學,從兩種不同的教學系統來考察,可以得到一個初步的解釋,為什麼多媒體不利AD(H)D兒呢?澳洲小學實行多媒體教學,當初我可是每星期固定去學校陪諼諼上課,對於學校的教學方式非常地清楚,例如教幾何,沒錯!就是讓小孩看教學影片。很好啊!看影片,不是重視視覺刺激嗎?很適合專注力缺陷的小孩啊!的確,所有的小朋友的確看得很開心,之後分組討論,老師要小朋友寫出,一個骰子有幾個角?幾個面?幾條線?現在問題來了,小朋友的確看得很高興,但不一定把畫面上的訊息全部接收到大腦之中,諼諼問題回答不出來,同一班級所有的小孩一起看影片,諼諼的理解力就比其他小孩遲鈍嗎?

澳洲小學沒有使用教科書,更沒有使用系統化的習作本,只看影片、只使用iPad、老師根據影片做些講解,然後要求小孩子解答傳到iPad上的問題,這種教學法有沒有問題?老師沒有想到一點,影片並不是在所有的小朋友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幾何學又使用一堆奇怪的名詞,又完全沒有課本可供參考思索,沒有系統化的習題來架構知識,影片演完了,一切也就結束了,諼諼看得很高興,卻什麼都沒記住,回頭一看習題,根本不知道老師要他寫什麼?是孩子空間認知不佳,不適合學習幾何學嗎?非也!非也!是教學方法不當!

來到德國之後,諼諼最愛的就是幾何,怎麼會這樣呢?正是因為德國小學使用課本,使用系統化的習作本,嚴格禁止看影片,課本的解說非常清楚,諼諼一看就知道,但是澳洲那種偏重看教學影片、看iPad投影、聽老師解說的教學方式,對於諼諼這種小孩一點幫助也沒有。諼諼對於德國數學課本上的幾何圖形喜歡得不得了,兩本習作本上的練習自己統統做完,課本上的圖形是固定的,完全不會動,可以悠哉悠哉地讓他盡情研究、用尺量、用尺畫、分割成幾個部分、塗上色彩,一個對於機械視圖有高度興趣的小孩,能夠看到一大堆奇奇怪怪的圖形,當然是最快樂不過的。所以我才說啊!對於ADD兒來說,多媒體教學不一定會比較好。課本是單一視覺媒體,不會發出聲音,畫面不會移動,單一不一定就不好,這反而會讓ADD兒學習時更為專注,學習起來輕鬆自在。

既然ADD兒視覺記憶比較好,因此,在學習上,我們要擅於利用孩子認知上的優勢,儘量利用視覺神經傳導的照相原理來讓孩子學習。以我的經驗,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閃字卡(請參閱『善用閃字卡』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html),適度地將學習內容製作成閃字卡,像是英文單字閃字卡、數學閃字卡、國字閃字卡等等,儘量透過視覺神經刺激的單一管道來學習,捨棄以書寫來識字,ADD兒難以透過寫字來記憶字音字形,很多ADD兒同時患有書寫困難,不應該讓書寫的障礙造成識字障礙。閃字卡一方面可以強化字音與字形之間的直接連結,另一方面可以排除其他讓孩子分心的因素,像是課本的插圖、或是上下文、其他的字、甚至字的位置,都會讓孩子分心,影響孩子對於字形本身的記憶力。最重要的是,孩子不用自己寫。

閃字卡應用的正是視覺上照相式記憶原理,孩子不必自己寫,可以降低手寫的障礙,增加學習效率。一頁密密麻麻的課文不利於ADD兒,大家有沒有發現,課文越長,孩子精神越是渙散?而閃字卡,只有一個字而已,一卡一字,孩子注意力比較能夠集中,特別適合患有專注力缺陷的小孩使用。此外,以特定的方式操作,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工作記憶,如何以閃字卡來訓練工作記憶?這是我的獨門祕方哦!關於這一點,我以後會介紹,請大家拭目以待。(貼文已經寫成了,情看『ADD閃字識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

回想一年多前,諼諼被學校老師說是有算數障礙(請參閱『超低的數學成績』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html),中文識字也全軍覆沒,為了搶救數學,沒有時間,中文識字被我冷凍了一年,如今一年多過去了,風暴逐漸平息了,諼諼也轉到德國(請參閱:『諼諼轉學了』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當初被視為有數學障礙的孩子,現在最愛的科目卻是數學,雖然他算的速度非常緩慢,處理速度慢(proceeding speed),但是他數學理解能力的確比起同齡兒童強出很多。中文識字障礙,經過我獨門祕方調治,識字越來越快了,看到孩子在努力、在進步,媽媽甚感欣慰。

回顧過去這一年來,媽媽的心情像是坐雲霄飛車一般,驚心動魄、忐忑不安,但我一直對孩子有信心,不願意放棄,我相信孩子天生俱有非凡的能力,只是有某種看不見的障礙阻礙孩子前進,最後,我也找出了障礙的根源,對症下藥,找到了方法來幫助孩子,甚至轉學離開不利於孩子的環境,終於在新的學習環境中,看到了孩子天天在進步。

障礙本身雖然不能移除,它可能會永遠存在在孩子身上,但是越是瞭解孩子,我在看ADD時,越看越透明,縱使孩子拖拖拉拉沒效率的行徑,老是惹得我一肚子火,然而,不專心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一種無法移除超越的障礙,媽媽不能怪孩子,而是要接受這個事實。



2019年2月4日 星期一

ADD與學障



Moria Flaig
28. Januar 2019





ADD與學障

正如我一再強調的,ADD不容易被察覺,也不容易被診斷出來,通常要等到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時,父母四處求診,才意外地被發現。ADD兒雖然不像ADHD兒,有外顯行為的困擾,然而,令父母憂心的是卻是外顯的對立面,ADD容易患得內在的心理疾病,像是憂鬱症,而且比起ADHD兒更容易面臨到學習上的困難,容易自信心不足。在這裡我不打算探討心理層面的問題,這篇文章主要是提供因ADD而導致的學障共病(comorbidity)的數據,讓讀者做參考。與學習相關的共病計有:讀寫障礙、算數障礙、語言發展遲緩、大小精細動作障礙等等。(數據來源:Armin Born、Claudia Oehler,Lernen mit ADS-Kinder,p12-13,p124)

患有ADD的兒童,智力表現比一般兒童,IQ平均低10點,雖然邏輯推理能力與對照組沒有明顯的不同。在魏氏兒童智力測驗中,ADD兒在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兩項上表現顯著較差,拉低了IQ,若是ADD兒患有語言發展遲緩或是讀寫障礙,則會影響到語言智商表現,同樣也是會拉低IQ。很多學者討論到,到底是專注力不足影響到IQ測驗的過程,例如:因為不專心,測驗無法順利進行,還是專注力不足造成了認知缺陷而有低IQ的結果?工作記憶與處理速度是否與智力相關?關於學障兒智商測驗的問題,我曾經作文談及,請參閱:『高潛能+低成就』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89.html與『學障資優與智力測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2e_23.html

ADD兒由於工作記憶損壞,在學習上,工作記憶則直接影響到讀寫能力和算數能力,而導致學習困難。雖然嚴重的程度不一定導致惡性的學習障礙,但是ADD兒同時患有學習障礙的比例也不算低,而且絕大多數的ADD兒面臨到學習困難,據估計約有85%的ADD兒有學習上的困難,比例非常高,不容忽視。隨著學習困難所帶來的信心不足、耐挫折力低,長期的低成就導致厭學、恐學,最後不得不輟學。根據統計,在美國患有注意力不足症的人口中,約有10%-35%無法完成學校教育,中途輟學。

大多數的ADD兒有學習困難,與嚴重的學習障礙相較,擾人的正是這種難以定義、難以評估、處於模糊不清、妾身不明的身份,德語界以Lernschwäche(學習能力薄弱)一詞來表達。雖然並非那種經過教導和努力也難以補救的學習障礙,症狀較輕,尤其是雙重特殊(2E),智商高、測驗數值往往輕易達到天頂(天花板效應),不在話下。但這種孩子通常難以拿到特教的資格,接受特教老師個別輔導,說是有學習障礙,父母只能自己看著辦,不管是花錢請家教、尋求各種治療途徑或是自己花時間額外加強輔導,都是自家的事情,完全得不到公共資源的援助。



但以研究者的角度來看,專注力不足症與學障之間的確有著難分難解的關係,在教育上所造成的損害,不容小覷,具體數據如下:

1)讀寫障礙:在德國,ADD兒中有8-39%患有閱讀障礙,12-26%患有拼字障礙。若是與ADHD一起計算,其中約有26%的人罹患讀寫障礙(dyslexia)。此外,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小孩,患得讀寫障礙共病的機律是沒有罹患注意力缺陷的小孩的六倍,若是再加上拼字困難的數據,比例會更高。

2)算數障礙:ADD兒中,有12-33%的人患有算數障礙。

3)語言發展遲緩:ADD兒中,約有35%的人語言發展遲緩,10%-45%的人有語言表達困難。

4)大小精細動作障礙:ADD兒中,約有52%的人患有大小精細動作發育遲緩,與ADHD肢體過動的症狀相較,ADD兒童的動作障礙,大多集中在手眼協調與書寫困難之上。

以上各種學習障礙中,諼諼曾經出現的症狀有數學障礙和書寫障礙,但是從一連串的測驗中得知,他的數學認知能力和拼字能力都非常地高,卻有在這兩方面有學習困難,既然不是認知的問題,可見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後來,經過有規律的算術演練,算數困難克服了,目前數學成績不錯,困難算是解除了。然而,精細動作發育遲緩,根據職能師的說法,就長期來看,大概無法改善書寫速度。



經過職能師的診斷,諼諼學習困難來自於工作記憶缺陷和精細動作障礙,所幸,不是某方面的認知能力低落,而是,工作記憶缺陷和精細動作障礙影響到學習,處理速度慢、效率低、容易混淆不清、時好時壞、成績忽高忽低。面對這樣的狀況,身為家長第一個會問的即是:這個算學障嗎?

德國與英語系國家不同,中小學中並不實行「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而是讓特教生進入特殊學校,一般德國小學中並沒有設立特教老師,也沒有安排額外的補救介入課程(台灣所謂的資源班)。小學之後,針對資優與專注力缺陷,設有專門學校。因此,小學中沒有專人來處理你家特殊麻煩的問題,一般家庭只能尋求有健保給付的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三種治療途徑,其他的治療途徑要自費,像是整骨治療(Osteopathy)。至於讀寫算的課業問題,只有程度嚴重達標的,兒童福利局才會請專人輔導。所以我才說,麻煩的往往是這種妾身不明的學習困難。

雖然ADD不必然導致惡性的學障,嚴重影響到學習,像是讀寫障礙(dyslexia),然而ADD要面臨的問題卻是,因為專注力差、記憶力不佳、書寫困難、缺乏組織能力、欠缺優先順序時間感等等,而導致課業上低成就,長期的成績低劣會直接損害到孩子的自我價值、降低學習動力,在心理層面上的影響不容忽視。孩子最小的姑姑就是因為長期低成就,履次輟學,現在診斷是患有憂鬱症。

就學習動機來看,ADD兒有一個很奇特的行為模式,與我們所熟知的ADHD迅速轉移注意目標相左,ADD兒總是心不在焉,啟動機制異常緩慢,大腦神經處理訊息的速度特別慢,做事情老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不知何時要開始。媽媽用盡各種方法,無論是獎勵懲罰、威脅利誘、碼表計時、高分貝怒吼都無法改善這種行徑。正如ADHD研究界執牛耳的Barkley所描述的,ADD是一種緩慢的認知風格(sluggish cognitive tempo),不要懷疑,ADD兒的大腦神經線就是特別長,迴路跑得特別慢。ADD兒做功課時典型狀況是,啟動慢、寫字慢、記憶慢、執行慢,沒有緊迫盯人,孩子的牛步不會向前移動。

如何幫助ADD兒童克服學習困難?我認為,重點不是在於孩子在作業本上寫下了什麼?寫得多工整、多漂亮,這不是重點,寫得不好、不對,不打緊,重要的是,孩子在學習時大腦記住吸收了多少?ADD兒最大的敵人是「忘記」,因此,要克服學習困難,首要從記憶力著手,ADD兒不是記不住,而是需要運用一些技巧來幫助記憶,因此我們先要瞭解ADD大腦記憶的模式,再從中找出適合ADD的學習方式,找到有效率的學習技巧,就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克服學習困難。

關於如何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技巧?這個部分,我會陸陸續續與大家分享,請拭目以待。


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職能師的診斷





Moria Flaig

26. Januar 2019





職能師的診斷


離澳時,特教老師和職能老師一再跟我提醒,兒童的手部動作發育通常到了八、九歲之後就定型了,很難再有改善的空間,絕不能拖延,職療不是特效藥,必須耐心長久持續下去,只要持之以恆,媽媽有信心、有恆心,就能夠幫助孩子了。於是,我抱持著,職療能夠幫助孩子算數和寫字的信念,來到了德國。


話說職能治療,親戚中剛好有位職能師,熟識整個家族,她姐姐的兩個女兒,也就是諼諼的兩個堂妹,也是發展遲緩。我搬來之後,她已經陸續聽我嘮嘮叨叨說了不少我家諼諼過去在學校的種種經歷,諼諼他爸雖然是親友中出了名的聰明,但也是出了名的健忘,仿佛得了阿茲海默。於是,我們不需要做太多溝通,她一聽馬上就知道,諼諼的問題離不了家族遺傳的範疇。


親友中還有另一個天才型的亞斯,今年才十三歲,就彈得一手醉人的『月光曲』,手的記憶力真的是好得不得了,這個孩子每個星期固定來我們這裡寫功課和彈琴,這個孩子外表看起來跟一般孩子一樣,又這麼有才華,這麼會是大腦發育不健全的孩子?外表完全看不出來,日子久了,才會隱隱約約感覺到,這個孩子凡事自顧自,說話直接白目,但又不是在表達不滿情緒。諼諼是個超敏感的ADD,也是外表完全看不出來,兩個碰在一起,只有撞擊,毫無協調的餘地。


ADD兒的成績表現,時好時壞,時而互相矛盾,例如:容易的不一定比較容易,困難的反而意外地有亮眼的表現,光是以學業成績,無法作為判斷的依據,唯有測驗、全面性的觀察,具體的數據才能讓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




我家這位職能師診斷方向與過去兩年來學校老師的觀察截然不同,她第一天測了手眼協調之後,馬上棄置,之後,全部集中在注意力之上,媽媽馬上察覺,她走的方向正是過動兒的專注力不足症(ADHS),難道諼諼的緩慢溫吞正是因為注意力不足嗎?然而,諼諼可是從小做事情就非常地專注,很乖很順從,從來不會搗亂過動,他的表現和所謂的過動兒截然相反,說是患有專注力缺陷,一向讀書卻專心致志;說是患有工作記憶缺陷,記憶力卻特佳,這不就是互相矛盾嗎?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記憶力超好的人,也會患有工作記憶缺陷?然而,我家爸爸就是最好的例子,記憶力超好的,卻也超健忘,他們爺倆竟然一樣呢!


兩個月之後,報告出來了,職能師所使用的專注力測驗工具是TEA-Ch:The Test Attention for Children,一共有12項小測驗,分成六次進行,最後得到12個PR值,諼諼各種疑似學障的症狀終於有了名稱,德文稱為ADS,英文則為ADD(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注意力缺乏症),在台灣俗稱為過動兒,因為沒有衝動與過動的症狀,只能說是注意力不足與工作記憶缺陷。12項專注力測驗的結果,PR5有三項、PR10有兩項、PR15有一項、PR25有四項。PR0-20代表顯著低下,PR25則是邊緣,也就是說,有一半的數值是顯著低下,最高得分PR50只有一項。整體而言,不是顯著低下就是邊緣。


看了數據之後,長久以來原以為自己裝備足夠了,能夠接受得了事實,但還是看得心裡發慌,夜裡暗自流淚。這下子逼得媽媽不得不相信,諼諼患得的竟竟然是很難診斷出來的ADD,這就為什麼長久以來,媽媽沒有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有問題,難以診斷嘛!職能師也說了,這種小孩沒有過動,沒有外顯行為,一般都不會那麼快地被發現,一直到進入學校之後,各種奇怪的症頭出現之後,父母才帶著小孩來求診。當前研究ADD最富盛名的大師Barkley也指出,其實ADD在注意力不足症三種亞型中比例最高,但是根據兒童精神病院中所出現的病例的統計,卻是三種亞型中比例卻最低,原因是不容易被察覺,會入院觀察的通常都是有外顯行為的ADHD。




難怪!在澳洲時諼諼的數學成績會這麼差(請見『超低的數學成績』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html),數學認知測驗還得高分,為什麼無法數學會這麼差?現在終於明白了,在學校那麼吵鬧的環境中,諼諼那麼敏感容易受干擾,不僅無法專心計算,而且學校評分的方式,全部以口頭團測進行,原本聽覺記憶不佳,有在吵雜的環境中,而且還必須口頭問答,加上幾個精力旺盛的小孩圍著老師團測,如何專心?如何回答?比較而言,德國小學一概進行筆試,所有的小孩考試時必須安靜作答,在這種情況之下,諼諼計算的優勢遂馬上展現出來,晉級為數學優等生,這一切的變化竟然是這麼戲劇化,高高低低起伏竟然是這麼大。


我一直以來嫌老師班紀管理不好,上課吵鬧沒有秩序,教學有理念但是沒有組織,弄得諼諼寫字寫不出來、算數算不出來,原來班紀不好只是其一,根本的問題是在於,諼諼本身患有注意力缺陷,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而分心,難怪在學校寫也寫不出來、算也算不出來,學校老師以為他根本不會寫、不會算,但是送去測驗得分又是那麼高,卻說什麼障礙也沒有,然而,真正的障礙竟是外表觀察不出來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在專注力測驗中,諼諼在聽覺記憶上表現特別地差,難怪!他總是記不住學校裏面發生的事情,每次問他:「今天在學校做了些什麼事情呢?和誰一起玩呢?」諼諼一定回答:「不記得了!」原來,原來學校老師在教什麼?諼諼全都記不住?老師上課時所說的話,全都聽而不聞,就算聽到了,也馬上忘記。澳洲小學沒有使用教科書,全靠老師口頭傳授,再由學生耳朵接收。諼諼聽覺記憶不好,加上沒有書本,就算想努力改善學業成績,也使不上力氣。孩子就這樣在學校昏昏沈沈過了那麼多時日,沒有人發現,孩子根本心不在焉。


啊!孩子的爸爸也是非常健忘喲!鑰匙與手機用不上幾天,一定丟,車停在哪裡,以為是被偷走。但是無論學什麼又是異常地迅速敏捷,記憶力超強,怎麼這麼矛盾啊!這一切仿佛之中都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