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文識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文識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諼諼語錄


24.03.2021 by 薇亦柔止

 

春天近了



諼諼語錄

新冠肺炎已經一年了,學校關閉,孩子賦閑在家,孩子除了徜徉於山谷之外,閑來無事之時,也與媽媽一同看清宮陸劇。爲了孩子,媽媽已經十幾年不看連續劇了,沒想到近年來拍的戲可真多,那個閤家促膝於客廳,一同看八點檔,三臺之戰的時代已經十分遙遠了。

沒關係,可以先向網路打聽看看,十年前錯過了『甄嬛傳』,那就看兩三年前出品的『如懿傳』吧!之前,我們母子倆一起看過『延禧攻略』,聽説這兩檔戲還是同時推出,爲了加强孩子的歷史教育,還是再看一齣乾隆朝的戲吧!

沒想到,我還真喜歡周迅呢!

這時候,諼諼卻納悶了,「這個乾隆皇帝跟上一次的乾隆皇帝不同,怎麽不是一直穿黃色的衣服?」

媽媽想起先前看『延禧攻略』時,孩子也問起,「皇帝都穿黃色的衣服所以叫黃帝嗎?」這個嘛!以前在中國的確有個黃帝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曾經記錄過孩子的話語,現在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2020.02.20

「媽媽!不是沒有時間嗎?爲什麽説是來不?沒有時間,還不急麽?」 
「孩子啊!此非彼也!」

2018.03.30

我們若有時光機的話,只要回到「過去」,不必飛向「未來」,因為我們正在飛向未來,何必飛往未來?

2017.09.15

有一天晚上就寢時,媽媽蓋好了棉被,諼諼表示要媽媽關房間的燈: 

Please turn off the light, all stars as well.」

這小鬼實在是很有幽默感。

2017.09.15

媽媽問諼諼: 「超新星(Supernova)的引力比紅巨星(Red Giant) 的引力還大嗎?」

諼諼回答道:「超新星沒有引力,而是有反吸引力(anti-gravity)!都已經爆炸了怎麼會有引力,哈哈!」

媽媽聽了一頭霧水,媽媽有聽過反作用力,卻沒有聽過反吸引力,於是問爸爸:「真的有anti-gravity嗎?」

爸爸說:「有啊!我們兩個剛剛想出來的呀!」

2017.09.15

兩個星期前諼諼參加一個女同學的生日party,同學在介紹他時,說諼諼知道一些科學知識。

諼諼卻接口回答說:「E = mc平方,槍是化學,原子彈是物理。」

所有的小孩聽了一頭霧水。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康軒國語一上下生字表



雪梨水族舘的魟魚


早︰早草
操︰(品澡燥)
人人︰來坐兩
女︰安好家要媽妹姐奶
小︰你小
大︰大人太天
巳︰己起巷恭包捲
欠︰吹歌歡次
包︰泡跑袍(抱炮砲飽)
古︰個故做固蝴(胡)滴
我︰鵝餓國
者︰都著煮老
在︰往住主王生星
工︰空紅缸虹(功攻)
中︰口回向只
圭︰哇娃街鞋(佳)
禾︰和秋(香)
千︰十不杯水丫木本上下卡片
巴︰把爸爬吧色
去︰公走是
白︰日拍的但春唱晶(怕伯)
雨︰雲電雪雷
足︰跳跑
巾︰帶棉常(當)師刷掃
方︰房放收於游遊旅邊(訪)
子︰了好學享
各︰格路客
就︰影(景京)
辵︰過還送追這邊迎
畫︰書事(筆律)
象形字︰魚鳥美麗風象像(馬)
門︰開問間閃們
可︰哥歌河呵(何荷)
耳︰聲聽
豆︰樹頭喜戲燈
也︰地他池她牠
山︰出
班︰斑
木︰朵樂葉茶條
唱︰(昌)晶品操
手︰毛
立︰拉打音滴新(泣位陪倍)
糸︰終給綠細紙缐
新︰(親)
年︰牛件(午)許
至︰到倒
行︰街倒
目︰真貝看自見面首道姐頭夏(頁且直具)
貝︰買賣
言︰說計誰認話請這該
火︰熱黑為
風︰蟲蝴蝶蜜蜂
元︰玩晚(兔)院(完)
巠︰輕車(經)
合︰給哈(盒)
袁︰園滾(遠)
里︰裡(理埋)更果
弟︰第
隹︰歡誰雙隻雀堆推(集)
米︰氣糖
有︰友右左又沒
月︰有朋用期肚腳
乍︰作怎
交︰校文(父)久
葉︰蝶(世)
青︰請靜情(猜晴清)
爭︰靜箏淨
彳︰街得行
身︰躺躲朵
成︰城
夕︰夢多
白︰棉原缐願(源)
變︰樂
高︰亮享停
每︰海(莓)
彩︰菜
低︰紙(底)
牙︰穿呀雅(芽鴉)
心︰認想愛應念蜜
人︰金今念分扮(份)
艮︰很眼(跟根)浪(狼)
先︰洗光見祝
木︰林森
尼︰呢泥
長︰張(漲)
走︰趣起最
亥︰孩該(核刻)
少︰小沙炒(抄鈔吵)
喝︰渴
寺︰時(特)
果︰顆(棵課)
頁︰顆願頭
羽︰摺(習)
師︰追

未分類︰快笑球花鬧北再暖麽舞陽除哪吃慢會寫飯堡候船對寶

回到『以基本字帶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66.html


以基本字帶字

Moria Flaig
12.01.2010


雪梨水族舘的國王企鵝

以基本字帶字

近來在部落格貼出『習字的必要性』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2.html與『習字果然重要』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82.html兩文,與大家探討習字是不是能夠改善識字能力?諼諼在家除了定時習寫『語文習寫簿』之外,我也在思考,如何讓孩子不只是描紅而已,而是找到一個有效的學習法來幫助孩子記憶字形?進而構思『視覺習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14.html一文,以視覺記憶為路徑來讓孩子習字,降低手動障礙所造成的學習障礙,這些日子練習下來,的確讓我感到凝視字形(visualization),對於患有書寫困難的孩子,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在復習國語課本的同時,我也參考了一些中文讀寫困難教學策略的相關研究,對於特教中所施行的字族法與以字帶字的集中識字法,以前曾經試驗過幾次,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讓孩子一次學一組漢字結構規則相同的字族,字太多,雖然字形皆相近,對小孩而言,不一定比較容易掌握。例如︰青、情、清、晴、請、靜、精、靖、睛、猜,基本字『青』標音,偏旁標意,一字『青』就能夠帶出九個常用字。或是︰包、泡、抱、跑、袍、炮、砲、飽、胞、苞,基本字『包』標音,部首偏旁標意,一字『包』就能夠帶出九個常用字。

這種集中式識字教學看似十分有效率,但缺點是一次學習的生字量太多,而且所有的字皆形似,難以落實在閲讀之中,患有識字困難的兒童通常工作記憶較差,生字量一次太多,又都是形似字,會造成辨識困難,字族歸納不是識字助力,反而是阻力。

鑒於我們生活在國外,孩子眼睛所見、耳朵所聽都是外文,即使在家說中文,在視覺上孩子還是欠缺刺激促發的環境,台灣的國語教學以分散式教學法爲主,不强調歸納形似字,看似欠缺學習效率,其實我還是覺得國語課本還是比較適合生活在國外的孩子來學習。因爲國内舉目所見到處都是漢字,認字的機會很多,在國外舉目所見都是外文,認字與應用的機會相當少,所以孩子必須依賴文本讀書識字,寓閲讀於識字之中,捨棄隨機識字的不固定性,況且書本會說故事,也比較不會枯燥無聊。

此外,國語課本的優點還有︰第一、生字引介循序漸進,非常有系統,每一課只有十二到十五個生字,一次不會出現太多的生字,對於識字困難的孩子負擔不會太大。第二、文本適合孩子的年齡,讓孩子感到親切好記,通常讀過兩三次就能夠熟記全文。第三、國語課本對於相似字的比較分析,不會像字族法一般,抽離文本,而且一次量過多,一個識字不多的孩子一下子學太多近似字,不但不容易消化吸收,反而會混肴不清。

客觀而言,集中識字法還是有許多好處,特別是對於識字困難的孩子來説,若是能夠學一個字,以字帶字,同時又多學幾個常用字,將字形相似、組字規則相同的字放一起學習,可以大幅度縮短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集中式學習法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綜合上述,我們最好結合集中式與分散式兩者識字法的優點,並以國語課本為識字範疇,學習範圍若是過於擴大,孩子不但感到吃力,也很容易因爲字形類似,造成分辨與記憶的困難。

於是這幾天在復習中,我援引大陸學者萬雲英的以形聲字為基礎的字族法,將康軒版一年級的國語課本的生字做一番分類整理,進一步擴大識字範圍,並將字形結構相近的生字列在一起,以便於做比較、歸納、類比,特意突顯形近字,來協助孩子找到組字的規則。

這原本是爲了在家施行總復習方便而列舉出的生字表,現在與大家分享,我貼在下一篇貼文中,歡迎點閱。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64.html生字範圍以康軒版一上下兩冊為基礎,以基礎字帶出其他常用字,但爲了不加重孩子學習負擔,帶字原則捨棄完整性,所列出的常用字,盡量以小一識字量為範圍,括號内所列舉的則是沒有出現在課文中的常用字,只供參考。我大多以共同部件為分類原則,並非像上面所列舉的『青』與『包』兩個字族,完全以同聲符作爲分類原則,對於沒有擁有共同部件的生字,則以形似為分類原則,至於何爲形似?完全是主觀認定,沒有客觀標準。

至於『組字』的問題,在我探討『拆字』這個議題時,一位熱心的網友點出了『組字』的方法,根據研究,小學生到了四五年級已經能夠熟稔漢字造字結構,因此這個階段的學童漸漸具備了組字的能力,知道不同的部件、不同的組合可以創造出不同的字,諼諼雖然識字不多,也知道組字原則。但組字的方法到目前爲止,我還沒實行過,主要是孩子識字太少,爲了避免字形記憶不牢固,加深識字障礙,向來我並不鼓勵孩子嘗試以組合部件來識字。

但將生字表整理出來之後,我看到自己的分類,馬上察覺出,其實我的分類就是一種組字法,例如︰欠、吹、歌、歡、次,這一組字以『欠』為共同部件,『欠』與口、哥、冫、雚四個不同的部件相組合成四個字,筆畫多不討喜的『歡』還能夠延伸成觀、灌、罐三個常用字,學一字就可以延伸到其他字,對於筆畫繁複的字族『雚』來説,組字學習法可説是一本萬利,透過不同的組合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形似字,縮短學習時間,增加學習效率,成效也應該顯而易見才對啊!但是還是那句老話,以字帶字,一次不能帶出太多,最好使用在總復習,要避免貪多嚼不爛,學障兒有記憶提取的困難,一次帶出太多新字反而會加深學習障礙,大家要小心謹慎。

康軒國語一上下生字表︰請見下一篇貼文。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64.html


視覺習字法

Moria Flaig
08.01.2020


斯圖加特國王街

視覺習字法

最近除了在部落格上討論『習字的必要性』之外,在習字方法上也有新的思考與斬獲。有興趣追蹤之前的討論的網友們,請參閲︰
『習字的必要性』︰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2.html
『習字果然重要』︰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82.html
『識字一定要直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11.html
『再談拆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31.html

長久以來爲了諼諼的書寫障礙,四處尋找合適的識字法,先是找到了閃字卡,現在卻回到了傳統的習字上,媽媽不是在繞圈子嗎?白費心機。不盡然!從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閃字卡與習字各有各的優缺點,閃字卡的確能夠大幅度地提高識字效率,很適合諼諼這種視覺型的孩子,閃字顧名思義,能夠幫助人快速記憶,但是記得快,忘得更快,由於中文的筆畫太過繁複,學障兒記憶提取有困難,閃卡幫助記憶,並無法幫助回憶,無法幫助學障兒百分之百地突破識字障礙,可見中文識字只有使用閃字卡是不足的,必須和習字配合進行,因爲在自動化的前階段裏,寫字的過程主要是在記憶與回憶字形。

於是我回歸傳統,開始探討習字的效益,并且針對習字做了一些比較務實的嘗試,何謂務實?第一、患有寫字困難的孩子非常討厭寫字,在不得不習字的狀況之下,千萬不可强求練習,寫字量過大會增加孩子的挫折感、澆滅孩子的學習興致,我們要就實際狀況來調整寫字量,因此稱爲務實。第二、在海外生活的孩子,學習中文的時間相當有限,花太多時間在習字上,耽誤了遊戯玩樂、興趣發展、其他科目,不切實際。第三、在習字時間不多的狀況之下,我們應該將學習重點放在漢字字體結構上的細部觀察與筆畫步驟之上,而非傳統的强調反覆抄寫、字跡美感與手寫動作的自動化。在有限的時間之下,不假思索就能夠自動寫出,達成寫字的職能,並非在家中文教育的目標。

針對書寫障礙、運筆錯誤的問題,網友分享了凹槽漢字練習簿的功效,我相信使用這樣的工具能夠幫助寫障兒童突破障礙,在購得之前,我先使用『語文習寫簿』,以描紅仿寫的方式來改善運筆,並且讓孩子從筆順步驟上來對字形進行細部分析。練字除了可以改善孩子運筆方式之外,我還發現,遵循步驟的確是一個對字形做細部分析與記憶的途徑,就算孩子練了幾遍之後還是寫不出來,自動化困難、筆順記憶不夠精確完整,也沒有關係,我以識字爲先,寫字的目的是要幫助記憶字形,筆順我不强求,筆畫遺落也沒有關係,筆順、筆畫能夠記憶個梗概就好了,只要能夠見字讀出,字形進入長期記憶之中,就行了。

如果孩子寫字辛苦,不能多寫,可以讓孩子多凝視(visualization),以前我以大量閲讀為進路,這個方法適用於拼音文字的學習,但是中文識字有障礙的孩子因爲視知覺缺陷,不宜進行大量閲讀,看多了反而會讓孩子混肴不清、更加彷徨、更加無法辨識,一次讀太多,根本記不住,所以大量閲讀是沒有用的。

既然識字有困難的孩子無法進行大量閲讀,我們要對大量閲讀這個概念做調整,針對諼諼的狀況,我現在所領悟到中文的大量閲讀,所謂大量不一定是文章要長、書本要厚、字彙量要多,要訣掌握在『多看』之上,就行了,即是上面所言的『凝視』,所謂照相記憶。讓孩子多花點時間仔細觀察字形,能夠提高字形分析能力,即使寫字吃力,多『凝視』還是能夠提高認讀能力的。諼諼在之前根本無法寫字的,經過『凝視』的訓練之後,甚至能夠將筆畫繁多的字,像是『聽』這個字寫出來。


Gengenbach

在這裏我結合了Linda Silverman所提倡的視覺記憶法,以前我曾經撰寫過『以視覺記憶英文單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31.html一文,雖然作者是以英文識字為思考點,此方法在設計上原本並不擴及中文識字,現在我發現,雖然不完全適用於中文識字上,但是照相記憶原理是一樣的。於是我將傳統的習字法與Linda Silverman的視覺記憶法結合在一起,我稱之爲視覺習字法,實行方法非常容易。

視覺習字法與傳統的習字方法有所不同,對於字形的記憶並不靠反覆抄寫來達成,而是靠凝視(visualization),特點在於寫字量的減少,甚至將每一個字的練習量降低到四遍,一次只練習五到七個生字,對於患有寫字障礙的孩子來説,可以減輕不少負擔。

患有書寫障礙的兒童不能只靠描紅習字,只描紅,孩子對字形的記憶還是不夠牢固,我會要求孩子在寫完『語文習寫簿』之後,利用閃字卡,要孩子仔細地把字看一看,以照相式原理將字形印在大腦之中,他自己也可以邊寫邊記,並在寫的時候試著把字形筆畫清楚地印在腦海裏,然後將腦中所記憶的字寫出,正如前面所言,要訣掌握在『凝視』之上。國語課本的生字平均每一課約有十到十二個生字,最好分成兩次練習,即五到七字,以免一次要記住的字太多,孩子反而記不清楚。

以前我曾經撰寫過『以視覺記憶英文單字』一文,翻譯介紹過Linda Silverman的方法,以下是我針對中文識字,改良了之後的視覺習字法︰
1. 將要學習的字寫在一張閃字卡上。
2. 要求孩子仔細觀察研讀這個大字。
3. 然後閉上眼睛,讓孩子將字的圖像印在腦海之中。
4. 運用想像力將字形做一番分析或是誇張的聯想,請參考『藍山纜車』一文。
5. 將卡放在一個地方,放在前面桌上或是頭上。
6. 閉上眼睛,試著將字的圖像在腦海中再展現一次。
7. 打開眼睛,將字在紙上寫出。
(注)『藍山纜車』︰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9.html

我目前的進行方式是,把五到七個生字按照上面的方法,每個字一一讓孩子凝視、記憶、寫出,在此要注意一點,最好是一個字一個字分別進行。我曾經試過另一個方法,讓孩子一次把要學的字記住,然後進行聽寫,缺點是一次要記的字太多,不利於工作記憶不佳的學障兒來學習。因此要逐字進行︰凝視閃字卡、大腦印象、紙上寫出,每一個字都分三個步驟進行,最後再將所有的生字一起進行聽寫,看看孩子是不是又忘記了。聽寫時,可以加上孩子所熟悉的字,讓孩子寫出詞組,甚至寫出句子,等孩子熟練一課所有生字之後,甚至可以讓孩子挑戰默寫課文,默寫課文可以加强手寫動作的自動化,手寫我口,心中一有所思就能夠手動記錄寫出,最後達到自主書寫的職能。這當然是遠程目標,不是眼前習字的目的,自然不在話下。

資料來源︰Linda Silverman, A Visualization Approach to Spelling  http://www.visualspatial.org/files/app2spell.pdf

PS熱心網友莫亞橋在臉書上分享個人經驗,歡迎參考點閱︰https://www.facebook.com/ycmooo/posts/10218799073319299?hc_location=ufi




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藍山纜車

Moria Flaig
07.01.2020

藍山纜車



藍山纜車

這個聖誕假期中,我們並沒有安排什麽特別的節目,只是窩在家中玩桌遊擲骰子,在寒冷的季節裏,全家窩在一起,感覺特別地溫暖,就這樣我們悠然地渡過了兩個多星期。

這星期孩子重拾課本回到學校,鑒於前些日子在部落格中與網友探討到『拆字』這個議題,讓我近來特別注意孩子在學習中文時,如何拆字組字?如何記憶字形?孩子的想像往往別開生面,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諼諼說,『面』這個字看起來像藍山的空中纜車,很有想像力吧!古人沒見過空中纜車,當然不會如此造字,欸!媽媽先別那麽快地下斷論,馬上扯上古人,老實説,依我來看,『面』看起來的確也很像輛纜車喲!既然『面』像纜車,媽媽問孩子,那麽纜車中文怎麽說呢?孩子說,中文就叫mian啊!説得我驚訝不已,顯然是對日月潭纜車完全沒印象了,用慣了英文和德文,不知道中文怎麽說,光只記住藍山纜車,好吧!我這個媽媽還算民主,就照孩子的意思,空中纜車就叫做『面』吧!

諼諼還問,爲什麽我們要説大街小巷,而不説小街大巷呢?媽媽一聽到孩子這麽問,免不了要做一番解釋了。媽媽説,巷比街還小,是小路的意思,街則是大路,因此我們說大街小巷。不是啦!顯然諼諼不同意媽媽的看法,卻説,『巷』這個字看起來像是一頭大象,巷子怎麽會跟大象扯上關係?諼諼認真的分析給媽媽聽,『共』看起來像是大象的頭,『共』下面長長的兩撇『丿』則是大象的兩扇大耳朵,『巳』看起來則像是大象長長的鼻子,所以應該是『大巷』,怎麽會是小巷?所以是小街大巷啊!兒子啊!此『巷』非彼象也。不過仔細想來,孩子的分析的確很有道理,既然中文造字以象形為本源,在孩子眼中,『巷』這個字看起來像個象頭,看在字感識字法的份上,那麽我們暫時先把『巷』權當成一頭大象吧,反正巷與象同音,礙不着字形與字音的連結。


藍山纜車

以上這兩個例子都是孩子對於字的自由聯想,有人稱之為字感法,是時下流行的一種教導兒童識字的方法,所根據的理論是,每個孩子對於中國字能夠產生最直接最敏銳的聯想與情感,這種聯想能夠幫助孩子識字,雖然孩子的認知往往與事實有很大的出入,此時,我們大人不要去糾正孩子的聯想與拆法,反而要循著孩子所認知的路徑來誘導孩子,以他的認知與感受為基礎,幫助孩子進一步去認識學習更多的文字,就像,可以從『巷』,讓孩子學習『共』、『恭』、『拱』等三個常用字。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覺,只有當孩子對於字產生自己的想像和感情時,以這樣的途徑所認得的字,往往記得最牢固,因此,孩子在識字時,我們大人暫且不要去干預孩子的觀察方式,這種對於字的主觀感受對於孩子來説十分重要,這能夠幫助他記憶字形。尤其是識字有困難的孩子,若是能夠順著他們的認知方式,讓他們自由地發揮想像力來識字,這比馬上糾正孩子的看法更加『正確』。有些孩子傾向靠著自己的想像力與文字世界做連結,甚至固著於自己的想像,不願藉助旁人的解釋去學習,換言之,聯想能夠將孩子推入文字世界,聯想是一種推進器,少了這個推進器,文字世界對孩子而言是,不但是既陌生又隔膜,而且學起來既枯燥又無聊,缺乏動力,然而,想像力卻可以讓枯燥的識字活動變得又生動又有趣。

假期中我們跑了一趟斯圖加特,去天文台看了一部探勘行星的影片,久別重逢的斯圖加特,城區的面貌變動得非常地劇烈,不在話下。當天我們還順便在國王街上的亞洲商店裏買了香菇、味噌、豆芽、海菜,準備回家煮日式味噌麵給孩子吃。在雪梨,這道菜向來是我家的家常菜,諼諼一向超愛吃香菇味噌麵,雪梨滿街亞洲超市,不愁沒得吃,在黑森林就不同了,我們斷糧已久,早已經成爲習慣。這次,愛吃香菇愛到讓諼諼破例讀包裝上的中國字,他向來對中文都是視而不見的,這次自己卻主動讀出那包裝上的文字︰『把美味帶回家』哇!孩子識字了!

藍山最著名的景點三姐妹峰

諼諼從五歲開始識字到現在,四年過去了,現在終於識字了,有什麽大不了的,平淡無奇,沒什麽好説的,人家的孩子四五歲就能夠識字,自己的孩子卻要等到八九歲,媽媽還好意思說給人家聽啊。然而我内心澎湃的感受,是一般人所無法明白瞭解的,經過四年的時間,孩子長大了許多,本來是字盲,完全不識字的他,現在終於識字了,雖然只是這麽幾個字,卻令媽媽欣喜萬分,九歲才認字,如何叫媽媽感到驕傲?回首來時路,諼諼的學習之路特別坎坷!一路走走停停!身爲母親的我一直沒有放棄過,多年來我的想法是,我不在乎識字多寡,孩子有認真在做,就行了。教導孩子讀書識字,只不過當母親的一點點心意罷了,現在所用的這一點心,是會細水長流一直流下去,還是最終枯竭而止?一切前途未卜。

孩子識字雖晚,或許一點都不遲呢!看著他分析字的能力,其實他對於字還蠻有感情的,也很用心觀察字形,既然有用心、有用感情,這樣就很棒了,媽媽還求什麽呢?的確,我不要求孩子學習中文要有效率,識字要多,也不奢望孩子將來能夠讀寫中文,我目前的態度是,若是這樣的學習方式也能夠為孩子帶來更爲豐盛的情感和人生,雖然屢戰屢敗,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習字果然重要



Moria Flaig
29. Dezember 2019



諼諼與爸爸印製的小熊派丁頓

習字果然重要

最近我貼出一文『習字的必要性』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2.html,探討識字階段的兒童是不是有必要透過習字來認字?拋磚引玉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在此感謝大家提供寶貴的意見。

孩子若是能認讀,需要要習字嗎?寫字太辛苦了,尤其是對那些患有寫障的孩子來說,寫字寫不來,縱使天天一字十行,就算寫了,也記不住,寫字不是讓孩子白忙一場嗎?若是光靠視覺記憶就能夠識字,不必寫也能識字,就能夠免除習字的重擔,那該有多好啊?

話說寫障,我家孩子生來寫字有困難,動作發育不良,臨摹ABC,無論如何努力都記不住字形與筆順,ABC這麼簡單的文字,書寫都有困難了,更何況要求記住筆畫繁複的中國字?寫字既然是酷刑,我向來不要求寫字來學中文,能免則免,忘記沒關係,媽媽幫你復習。

就這樣,前前後後、反反覆覆,一年級的國語課本不知道復習過多少次,從收到國語課本的那一刻起,到現在三年過去了,每回進入二年級的課程時,總是上不下去,論就起原因,無非是二年級的課文太長,孩子背不起來,課文念不下去啊!孩子啊!媽媽要你認字,不是要你背書,課文背不起來沒關係,但是字要認得啊!無奈,前面學過的字,孩子總是統、統、忘、記。

學障學會裏有個陳老師總是熱心為我指點迷津,他說習字很重要,作為特教老師他所輔導的學障兒童,讀寫困難都是出在「寫字」上,而不是在「認讀」上,任何字,無論是誰,就算是弱智兒童字看久了也能夠識得。但是這個觀點在今天到處有螢幕媒體的世界裡,並不討好,看比較重要,媒體文字,舉目皆是,何必提筆寫字?

我的貼文『習字的必要性』援引了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譚力海的研究結果,他發現,大腦左側額葉中回主管漢字加工,此區域臨近運動區,可能是因為兒童學習漢字主要依賴機械式書寫與字形精細分析為主。

這一個觀點引起我的注意,諼諼的發展遲緩正是出在動作發展之上,而導致書寫職能發生困難,既然大腦主管漢字加工的區域臨近運動區,可見沒有經過手動習字,字形精細分析能力就會薄弱,學習中文勢必有困難,中文真的是不會寫,也就不會讀嗎?

字形精細分析能力薄弱?我不必看漢字,光是看他寫數字和字母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字形分析能力如何薄弱。遇到小寫g、q,他總是寫成9,老師算錯,a和g總是寫成一樣,老師也算錯,我都沒有算上鏡像和上下倒置的錯誤。每次考試拿回來的德文成績非常地差,若是認真看,其實孩子每個字都沒有拼錯,說他直到八歲才來德國上學,沒學過拼字,自己就會拼字,算是很厲害了,只是寫得不好罷了,老師為什麼要雞蛋裡挑骨頭呢?她當然要挑嘍,因為教得很簡單,大家不必讀書都也得高分,唯一可以分出高下的,就只有這些雞毛蒜皮了。

既然習字的理論基礎都有了,如何實踐?還是照老習慣,進行全面總復習。我又從頭幫孩子復習國語課本第一冊。這回不同,不是只有讀課文、玩閃字卡而已,我要孩子寫『語文習寫簿』,簿子裏面的格式是每個生字要求寫六個字,看在書寫障礙的份上,媽媽的要求減半,只需要按照筆順寫描紅的三個字,就行了。

一課平均約有十個生字,寫完一課,我要求孩子再仔細地把寫過的字看清楚,加深印象,深化記憶。然後進行聽寫,要他把字寫在白紙上,回想剛剛練過的字,筆畫複雜的字像是「樹」,不記得,沒關係,不必寫,就以記得的字來練習。並將字形相近似的字也順帶練習,例如:包、泡、跑、抱;巴、把、爸、爬;馬、媽、嗎、罵;星、早、草;門、開、們、閃、問、間;也、他、她、池、地;可、河、哥、歌;歌、吹;姐、見、真、具。衍生字不需要一次太多,儘量以孩子識字的範圍為限。

這兩天孩子已經會寫出:「爸爸回家了。」「媽媽罵娃娃。」這兩個句子,這是我三年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習字果然重要,而且對於患有讀寫障礙的孩子更加重要。縱使習字不是識字的關鍵,若是「讀」與「寫」能夠相輔相成,會有加乘效果。在『習字的必要性』的貼文中,有人留言,我想,此君的觀點與香港的譚教授不同,他說,語文能力早在學前已經在大腦中成形,書寫職能不能說會直接影響語文能力的發展,只能說有加乘效果而已。近來,實行下來的結果,我發現,習字果然能夠幫助孩子記憶字形、鞏固形音義三者的連結,幫助中文識字,孩子原本認讀有困難的字,像是「回」、「去」、「早」,一經手寫習字,記得有比較牢固。

歲末連假,我們一家三口玩桌遊大富翁時,爸媽不時要搖頭了,孩子都九歲了,為什麼跳格子老是遺漏一、兩格呢?動作發育遲緩,嚴重影響到數數職能,心算能力特強的諼諼長到九歲還不太會數數,大數的乘除法(注),隨便你出題,都能夠心算,卻不會數數,世上有這種小孩嗎?大家不要質疑,這是真的!

學數學,數數不會就算了,照樣能夠加減乘除;學英文,字不會寫也算了,照樣能讀萬卷書;學中文呢?字不會寫,照樣能讀中文嗎?或許,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吧!答案或許都有差異,但如何找到中文識字的認知基礎?而這個基礎具有普遍性嗎?如何利用這個基礎讓學童更有效地識字?建立一個具有普遍性的識字教學法是有可能的嗎?

注:請大家踴躍參閱『心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_69.html一文。

再談拆字


Moria Flaig
29. Dezember 2019


為孩子製作的閃字卡


再談拆字

前些日子PO出『習字的必要性』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2.html一文之後,感謝網友的熱心與愛心,不辭辛勞地把寶貴的意見打在網頁上,讓我收獲良多,其中與我心有戚戚焉的一個觀點卻是拆字這個議題。

我曾經寫過『識字一定要直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11.html一文,反對以拆字來識字的方法,支持完形認知心理學的理論,部分的加總不等於全部,利用照相原理來讓孩子記憶文字。以前諼諼以此法學習英德閱讀,沒有拆字拼音(注),完全以全形照相記憶,後來中文認字,媽媽滿心以為中文既然是圖像文字,更加適合全形照相記憶。實行一陣子之後,沒想到,孩子卻完全不識字,難道是照相記憶原理不完全適用於中文?難道是中文與拼音文字不同,一定要拆解?拼音文字不必拆解,中文反而要拆解,此話怎講?

注:在德國閱讀教學法,目前以音節拼字法為主流,小孩先學完所有的音節,再將音節拼成單字,熟練之後,再進行閱讀。諼諼則直接閱讀,前面的階段全部省略。英語國家的閱讀教學法,則以Phonics為主流,比較接近照相記憶原理。

之後,我發現,孩子自己會拆字。原因其實很簡單,中文字形構造複雜,孩子又有視知覺缺陷,注意力缺陷,有看沒有見,全部以照相式來記憶,難度太高,孩子學久了,自己也必須以拆字來記憶,否則根本記不住啊!

打從諼諼開始學中文起,我實行過各種不同的識字法,其中孩子最有感情的是:字感法。事實上,我並沒有實際教過孩子學字感法,我也不知道具體方法為何?而是孩子自然而然就運用自己的想像來拆字,後來我才知道,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拆字的識字法,正是字感法。

字感法和傳統『說文解字』的拆字法不同,『說文解字』按照古人造字的情境來拆字,諼諼連古裝劇裡的古人都沒有見過,卻要他去想像古人,這實在是太難了。字感法並不照古人的感覺,而是以孩子自己最直接的感觸來拆字,孩子認字不必假想古時候,也不必對古文有認知,每個小孩都能夠按照自己的生活情境來拆字。

比如「爬」,在諼諼的眼裡,他所看到的是左邊一座溜滑梯,右邊則是一個小孩往下滑,滑下去之後,孩子必須往上爬,才能再溜下去,所以這個字就是「爬」。按照正統的拆解法應該是,「巴」為聲符,「爪」為意符,既然諼諼要把動物的爪子看成溜滑梯,那又何妨呢?他寫「爬」這個字時,真的每次都把「爪」畫成一座滑梯,字感法果然非常適合孩子的生活情境喲!

字感法強調的是,讓孩子對字產生感情,讓孩子以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來親近文字,讓文字給孩子說故事。媽媽要做的工作不應該是幫孩子拆字,而是運用孩子的拆法,以此為基礎,引導孩子認字,就算媽媽有一點『說文解字』的背景知識,也不能修正孩子的拆解法,破壞他對字的聯想,既然「爬」是溜滑梯,就不要問,那「爬」這個字為什麼不是「滑」,而是「爬」呢?


要是R2D2可以幫諼諼寫字的話?

有了「爬」的基礎之後,媽媽可以將識字範圍進一步擴大衍生成「巴」、「把」、「爸」、「吧」,籬笆、琵琶和芭蕉,諼諼不知道為何物?我沒有教,最好以常用字為範圍,像是玩樂高一樣,雖然不是可以任意組合,但是可以試著找出和「巴」組裝在一起的字。一面讓孩子發揮想像力,一面幫助孩子整理歸類,讓孩子學了一個「爬」,同時就能夠知道其他四個常用字,並且能夠寫出,減少學習負擔,降低讀寫障礙。

類似的例子,像是「過」,在諼諼的想像中,「」是一輛車子,「辶」則是一條馬路,車子過馬路,所以是「過」。按照傳統的拆法,「咼」是聲符,「辶」是和交通相關的意符,依我來看,「咼」看起來比較像是傳統的灶,上面一只鍋子,裏面烹煮著食物,下面的灶裏燃燒著木頭,因此我猜「咼」本為「鍋」的象形字。這都只是我自己胡亂猜想的,沒有文字學的根據,大家千萬不要參考(注)。既然諼諼要把「咼」看成車子,那又何妨呢?我自己不是也把「咼」想成「鍋子」嗎?再從「咼」衍生成「鍋」、「窩」、「過」,這並不互相衝突。

注:經過上網查『漢典』之後,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咼」不是鍋子,更不是車子,本意為口歪不正,英文翻譯成說閒話,而且還是個形聲字:「口」+「冎」。「冎」是個象形字為聲符,「口」才是意符,所以我們還得要查查看「冎」是什麼?「冎」本為剔人肉置其骨也,頭隆骨也,與「剮」的意思比較接近。可見,若是每個字都要這麼較真,詳細考究『說文解字』怎麼拆字,連大人做來都十分困難的事情,小孩子有可能每個字都以這種路徑來學習嗎?

再者,我家孩子奇怪的地方是,如果在認字時就先幫他拆好字,他就會得到識字困難,典型的像是「早」、「好」、「安」、「家」等字。一開始,我當然不知道他是這種類型的小孩,於是就說了,「早」是太陽升起,掛在樹梢;「好」則是女子為好;「安」則是媽媽在家很安全;「家」則是一隻豬住在屋簷下。都是傳統的拆字方式,再加上一點容易讓孩子領會的解釋,這不都是大家接受的說法嗎?但是我家兒子不接受,不知怎麼搞的,每次只要經過我這麼一說,他就更加記不住了。

後來我才知道,我們大人不應該幫孩子拆字,孩子對於文字有自己的感受,唯有讓孩子自己去感覺、去拆解,這樣的文字對孩子來說才是真實的世界,才不會有距離,孩子才能夠把字記起來,如果我們大人幫孩子拆字,幫孩子想好記憶的路徑,孩子可能會記不住,因為他在看字時,他的路徑不是這麼走的。在孩子的想像世界中,自己的拆解法本來就有一片天地,硬要孩子接受大人的說法,這會讓孩子的大腦更加連貫不起來。

字感法實行起來似乎很簡單,理論也很容易理解,其實我自己接觸的並不多,實踐得還未十分得心應手,在此,不敢說對於這種識字法已經有足夠的認識,這些只是在實踐中所得到的一點點心得,在此與大家分享。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現階段的三語教育


Moria Flaig
28. Dezember 2019




Paddington全集


現階段的三語教育

昨天房東請大夥兒看以色列之旅的投影片,喝完下午茶之後(德國人的習慣則是喝咖啡),大夥看了寂寞的死海、約旦河受洗的人潮、客西馬尼中兩千年的老橄欖樹和橄欖山下成千上萬的墓碑,感受了聖地的魅力。我們不但度過了一個溫馨的夜晚,也實著地為主人堅定的信仰所感動。

房東一行人來到登山寶訓之地,牆上投影出『馬太福音』天國八福的經文(英文),我們這裡的人大都不諳英文,諼諼一看馬上流利地翻譯出德文,清脆的童聲令人側目,媽媽聽了,心想,孩子啊!你並沒把英文全給忘了,還牢牢記得呢!

我們離開澳洲已經一年半了,這一年半來,孩子除了閱讀英文書籍之外,很少有機會接觸英語,我也很少刻意去營造任何三語環境。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孩子既然有處理速度的困難,隨著成長,大腦所處理的字彙量越來越多,三語的轉換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不增加孩子心智操作上的負擔,我決定將三母語的方向,修正成一母語+兩外語,以德文為思考語言,另外兩語能持續就持續下去,不再強求。

直覺上我個人認為,孩子使用一種語言思考,語言不必轉換、大腦運作起來會比較有效率、或許能夠提升處理速度、減緩學習困難,是不是真的有效,我並沒有去證實,只能說孩子的表現給我這樣的一種感覺,使用單一語言,學習時不必數度轉彎,直截了當,大腦也比較不會打結。

尤其是計算數學時,我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三語皆熟練,以一種語言為操作語言,反而對於學習比較有助益。孩子轉來德國上學之後,逐漸放棄使用英語計算數學,全部改用德文,九九乘法雖然仍舊使用半個中文(德文想不起來時,想想所背的中文),計算上使用單一語言的確是比較迅速。


歐洲公園Paddington車站

今年十一月,住在慕尼黑的老友帶著兩歲多的女兒來到黑森林拜訪我們,她老公是英國人,他們的女兒和諼諼同樣是德英中三語兒童,我們兩家的語言成份幾乎一模一樣,差異只在於,他們的環境語言是德文,我們的是英文,他們的父語是英文,我們的是德文,他們生活在德語國家,夫妻使用英語溝通,我們生活在英語國家,夫妻使用德語溝通,母親皆為台灣人。理論上,兩個小孩所能夠接觸到的德英中三語的頻率和品質幾乎一模一樣。

但是很明顯的是,人家妹妹三語發展模式與諼諼完全不同。今年才兩歲,最擅長環境語言是德語,再來是父母雙方的溝通語言英語,最後偶爾才會爆出一兩句媽媽的語言中文,可能是她比諼諼聰明許多,馬上就瞧出,德語最有投資潛力,不然就是,我們兩個的做法不同,導致不同的結果。

當初,為了建立孩子良好的中文基礎,我的確刻意避免讓孩子接觸過多的環境語言(英語),為此,我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減少上幼稚園的時數,第二、天天給孩子說故事,第三、只和孩子說中文。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一個成功的三語教育,在語言發展上必須倒過來走,何謂倒過來走?環境語言本來就是優勢語言,在家一定要刻意忽視,讓孩子時時刻刻多接觸最弱勢的那一個語言,也就是最少人所使用的那一個語言,在我們兩家的情況則是中文。反觀環境語言,完全不需要花精神培養,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根本不用擔心,越少人使用的語言,反而越要花心思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熱忱,因為孩子不久就會發現,人人會英語,會中文的只有媽媽一個人,唯有媽媽跟孩子之間建立起強大的親子關係時,孩子才能夠一見媽媽的臉,就反應出中文,不會出現別種語言,這樣孩子的中文才能夠長久地維持下去。

據說,朋友的女兒幾乎是三語同時發展,沒有先後順序。諼諼則不同,兩歲時先開始說中文(母語),兩歲半時再說德語(父母的溝通語言),並夾雜一點英文(環境語言),直到三歲以後,才依照人與情境的不同,將英德兩語獨立分成三語。與諼諼不同的是,人家妹妹很早就發覺她母親會使用三語,因為她會對媽媽說德語,也會對爸爸說德語,但是英語相對於中文來說,說得還是比較多,可能是因為英德兩語比較相近,中文學起來最費勁,再加上她滿一歲就上幼稚園,接觸德語的環境較多,和諼諼三歲以後才上幼稚園不同,因此,就目前來說,德語明顯勝過其他兩語。

此外,諼諼學前一共只上一年半的幼稚園,第一年只上兩天全天班,第二年只上五天半天班,盡量減少時間,大都在家跟媽媽在一起,五歲前,我們住在美國那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諼諼的三語臻至均衡的狀態。直到在澳洲入學之後,要保持這種勢均力敵的狀態越來越吃力,三語均勢逐漸被打破,除了中文識字有困難、中文語彙有減無增之外,隨著入學,孩子使用語言的習慣也跟著改變,環境語言(學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無論父母怎麼努力,都無法勝過學校的影響力,更無法勝過拼音文字的優勢,學習母語變成長期抗戰,孩子學得辛苦,媽媽也覺得使不上力。


雪梨住處附近的河邊

雖然如此,諼諼長到九歲還願意跟媽媽說中文,長到八歲跟爸爸只說德文,我應該感到高興才是。但是近來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是,每當孩子遇到複雜的、要解釋的事情時,嘰哩呱啦溜出都是德文,可見使用中文解釋事情的能力有限。以前諼諼一直以為我們不會說英文,可能是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我們在家說英文,所以一直以為我們不會說英文,出門走到哪裡,一定要為我們翻譯,常常讓我們夫妻兩個感到錯愕。但這也讓他一直維持著一個好習慣,跟我們說我們各自的母語。

來到德國之後,孩子也八歲了,突然開竅了,終於發現媽媽聽得懂德文這個秘密,當然聽得懂,不然平日我和他爸爸都說什麼?也正因為孩子發現了這個秘密,來德國之後,越來越敢跟媽媽直接說德文了,這才讓媽媽發現到孩子原來天賦異稟,這幾年來勤於閱讀所累積下來的知識令人震撼,以前跟媽媽全都說中文,孩子遇到難以解釋的事物,都刻意避免跟媽媽談起,只願意去跟爸爸說,媽媽很難知道,孩子都學了些什麼,現在乾脆都用德文直接了當地跟媽媽說了,因此,媽媽對孩子可是越來越瞭解了。我沒有禁止他說德文,反正他只用在解釋複雜的事情上,日常還是繼續和媽媽使說中文。

說到閱讀所累積下來的知識,昨晚孩子就曾經顯露出飽讀群書的一面。話說以色列之旅,房東一行人來到拿撒勒的文化村,村裡介紹耶穌時代的生活,展示當時人如何織布,如何製造紫色的顏料,聖經裡面曾經提到過珍貴的紫色染布,諼諼不知道從哪裡讀來的,得知當時紫色染料主要是由一種紫色蝸牛殼所磨製而來,需要很多蝸牛殼才能夠研製一點點染料,所以此種布料在當時珍貴得不得了。哇噻!這與房東一家在以色列所得到的訊息一致,這麼偏狹的小知識,他也知道哦!

前面投影出現天國八福時,孩子一看到英文馬上能夠用德文流利地為大家翻譯,天國八福算是遣詞很深的段落,孩子能夠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好了。我們搬離澳洲之後,我沒讓孩子上網看影片、也沒有請家教、更沒有去補習(根本不知道上哪兒補),我覺得孩子能夠做到不忘記、自己主動閱讀英文、翻翻珍愛的『Paddington』,時時和媽媽一起讀NIV中英對照聖經,順帶加強原本體質就不佳的中文,就不錯了。

若是這麼少的語言環境,卻還能夠保持著孩子對於英文的敏銳度,我想這樣繼續維持下去,就很好了。影片中曾經出現過cistern這個字,這個字不常見,孩子卻能夠馬上譯出德文,英文並沒有忘記,縱然會越來越不流利,腔調會變成史瓦本腔,但,沒有關係。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習字的必要性



Moria Flaig
10. Dezember 2019



慕尼黑Ammersee


習字的必要性

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思考、研究,對於孩子的學習障礙有了大致上的認識之後,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無法改善的障礙,漸漸放棄中文的學習。中文筆畫繁複、書寫不易,既然孩子主要的困難是在書寫上,對於「寫字」這一件事情我早已經覺悟,不會老是跟孩子過不去,一直以來,我將學習方向放在字形的辨認與記憶,利用閃字卡,加強視覺記憶,很少要求孩子寫字。實行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沒有習字,字形記憶還是不夠牢固,比起傳統的透過習字來識字的方法,學習效果還是較差,這時,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習字的必要性。

最近在撰寫『動作缺陷與認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63.html時,發現到,動作發展與視覺認知發展兩者有緊密的關係,孩子精細動作發育不良,書寫吃力,視覺認知能力多少也受到了不少影響,在魏氏智力測驗中,知覺推理(注重圖形測驗)比起語文理解兩項相差很多。這時候,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件事情,既然孩子寫字有困難,字是不是要練?中文習字雖然費時費勁,但是手動書寫與視覺辨認若是能夠同步加強,應該有助於手眼協調、動作發展,練習寫漢字也是一種職能治療啊(請參考『中文、折紙與職療』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html)。


Ammersee

以前曾經與一位台灣的特教老師交流過,他曾經傳了一篇中國大陸的新聞報導給我看,提醒了我,習字在中文學習上的必要性。大致的內容是,香港大學譚力海教授研究發現,與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不同,中國人擁有獨特的語言區,中國人的語言區在大腦中比較接近運動功能區,使用拼音文字若是患有閱讀障礙,大多是後腦Wernicke區發生了問題,然而中國人若是患有閱讀障礙,卻是在前腦Broca區發生了障礙。

譚力海還進一步發現,大腦左側額葉中回主管漢字加工,此區域臨近運動區,可能因為兒童學習漢字主要依賴機械式書寫與字形精細分析為主。如今的社會風氣改變,將讀寫的學習從傳統的習字轉向成注重閱讀,但是注重閱讀之後,卻沒有提升學童的閱讀力,反而造成更多讀寫障礙的兒童。可能是因為減少了書寫而影響到了語言區的形成,尤其是電腦被廣泛地使用之後,雖然拼音打字能夠減輕書寫的負擔,但同時卻也加深了讀寫困難的問題,造成語言中樞發育不良?


Ammersee

Lise Eliot在『Was geht da drinnen vor?』一書中寫道(注),Broca區為運動語言區(motorische Sprachregion),緊鄰運動中樞(primärer motorischer Kortex),主管臉部、舌頭、下巴、喉嚨等肌肉的運動,控制說話、寫字、打字、手語等功能。這讓我回想起,諼諼來德國之前,也就是直到八歲時,還有輕微的口吃,與學前相較,雖然入學後口吃逐漸減輕,但是說話還是明顯地不流暢,原來控制說話肌肉的區域緊鄰運動中樞,口吃與動作發展障礙直接相關,精細動作發育不佳,語言表達也不會流利,說話結結巴巴,寫字也不會不好。

注:Lise Eliot, Was geht da drinnen vor? p. 510-511

從上面兩條線索來看,中文識字的學習光靠視覺記憶是不夠的,閃字卡是一種很有效的輔助工具,但除了靠閃字來幫助記憶字形之外,其實還需要手動習字,來深化孩子對於字形分析與記憶。但對於患有動作發展困難的兒童來說,習寫中文是非常吃力的事情,我想,盡可能減少寫字量,但是字不能完全不練習。

習字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字形的記憶,孩子能夠達到某一程度的仿寫就夠了,我並不要求自主寫出。此外,書寫中文,運筆方式必須正確才行,筆順才不會亂套,諼諼持筆向內彎曲、運筆由下向上,錯誤的運筆方式一直無法矯正過來,習寫漢字要嚴格地按照筆順,字才有辦法寫成,說不定時常練習書寫中文,能夠幫助他矯正錯誤的運筆方式。



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為什麼要倒著讀?



Moria Flaig
7. Februar 2019







為什麼要倒著讀?

在最近的貼文『ADD閃字識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9.html中,介紹了大家所熟悉的「閃字卡」,我的獨門方法是倒序閃字,並大膽聲明,倒序閃字不只能夠改善中文識字能力,而且還能夠改善工作記憶,為什麼我的閃字法能夠改善工作記憶?關鍵點在於:倒著讀。

我曾經寫過『以視覺記憶英文單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31.html,參考Linda Silverman的研究論文,她曾經數度提到,讓孩子倒著拼字,可以幫助患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學習拼字,但是並沒有進一步解釋,倒著拼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認知理論,當時,我只是照著文意,譯介給大家認識,無法得知作者真正的用意何在?過去一年多裡,我始終對於這個有趣的方法念念不忘,倒著拼字竟然可以改善讀寫困難,為什麼呢?若是將此法也應用在中文識字上,是否一樣有效?可以用來改善識字困難嗎?中文不是拼音文字,如何倒著拼字?倒著讀課文也會有一樣的效果嗎?

諼諼英德兩語拼字都沒有學習困難,但是中文卻無法識字,由於他本身患有書寫困難,第一個要放棄的方法是,臨摹識字的傳統方法;再者,孩子是在拼音文化之下成長,第二個要放棄的方法是,以注音識字。於是,我全面改用閃字卡來讓孩子直接認讀字卡,經過一番試驗之後,不必記憶筆畫、沒有注音干擾,孩子終於能夠識字了,整個歷程我曾經寫出了『善用閃字卡』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html、『閃字小撇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51.html、『孩子識字了』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14.html等文字,與讀者分享。

一年之後,經過職能治療師的測驗,發現了孩子不能識字是因為患有注意力缺陷,諼諼向來是一個安靜乖巧的孩子,又是特別專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很難讓人與過動兒聯想在一起,怎麼會患有專注力缺陷?向來很專注的人卻患有注意力缺陷,這不是矛盾嗎?然而諼諼患得的是ADD低動,做事總是磨磨蹭蹭,以往媽媽以為動作慢是因為年紀還小,事情卻不是這樣,那是因為注意力不足。



ADD彷彿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讓我更深一層地看到,ADD不僅是專注力不足,而且是感官知覺上的缺陷,相較於ADHD的反應抑制缺陷(deficit in response inhibition) ,ADD則是一種工作記憶缺陷(deficit in working memory) ,特別是表現在聽覺上的訊息處理,難怪乎!孩子恍若是個沒有記憶的人。

每天放學回家時,媽媽總是問孩子:「在學校都做了些什麼?」孩子回答:「忘記了!」媽媽再問:「在學校都跟哪個同學一起玩呢?他叫什麼名字?」孩子也回答:「忘記了!」難道是記不住同學的名字?最近帶孩子去看眼科,旋即轉往眼鏡行訂眼鏡,之後,到玩具店買了一組孩子心愛的莫比人(Play Mobil),下午就是職能治療。治療師問他:「早上都做了些什麼事情呢?」孩子只說了買眼鏡和買玩具,完全忘記在眼科醫院兩個多小時無奈的等候,還有非常不舒服的點眼藥液,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完全想不起來,買的是什麼樣的玩具,治療師一問再問,還是想不起來,那不是他計劃了很久要買的玩具嗎?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孩子沒有記性,卻老是記一些動物學名,拉丁文耶!誰記得啊?很顯然地,他有過人的記憶力啊!但篩選訊息的工作記憶卻有問題,導致有很多訊息根本沒有進入孩子的大腦之中,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幾乎沒有什麼記憶。我開玩笑地問孩子:「你總是不記得跟你玩的同學,哪一天你會忘了你的爸爸媽媽是誰嗎?」他卻很認真地回答說:「不會!」

這時,我不得不用功起來,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找方法來改善孩子的工作記憶,讀了幾篇訓練工作記憶的論文,研究者大多以訓練記憶數字為主,就算真的有幫助,讓孩子反覆地記憶一堆無聊的數字,不是教育的初衷。雖然我接觸職能治療的時日不久,看到孩子在診療室所做的練習大都是聽覺記憶和視覺記憶訓練,也沒有看到訓練記憶數字啊!於是靈機一動,對啊!不一定要用數字來訓練,如何利用職能治療的方法來改善中文識字能力?這又是另一番話題(注釋),但職能治療所使用的方法倒是跟閃字卡很類似,這下子更讓我深信閃字卡可以改善孩子的工作記憶,於是我重拾擱置已久的國語課本,中文識字再出發。

(注釋)例如:給孩子兩張紙,一張紙上印著各式各樣的幾何圖形,每個圖形的顏色不同;另一張紙上也有各式各樣的圖形,但是都是具象的太陽、開著的門、球、蘋果、玫瑰花之類的。電腦螢幕連續閃出幾何圖形的畫面,枯燥無味,看久了會累,孩子看到一個圖形時,要在紙張上找到相應的幾何圖形,並用筆刪掉做記號,表示有看到。螢幕在閃動的同時,電腦也發出語音,說太陽、開著的門之類的詞語,孩子要在另一張紙上找出相應圖形,同樣地用筆刪掉做記號,但是電腦也可能說,關著的門,但是紙張上卻是一扇開著的門,這樣可以測試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根據上述原理,將圖形代換成漢字,印成一張紙,隨機閃字,要孩子在紙張上找出一樣的字。或者,媽媽讀一字,寶寶找一字,還可以訓練認字能力。



如何測量工作記憶是否有缺陷?大家所熟知的智力測驗中有一項測驗:backward digit span,聽一組數字之後,接著要求受試者倒著順序說出這一組數字,智力測驗就是以這種方式來測驗工作記憶的,但這在認知上如何解釋呢?

最近讀到一篇論文(注釋),作者承續工作記憶研究大師Baddeley的觀點,進一步地認為工作記憶不單單只是單純的暫時保存記憶而已,同時還要會進行操縱訊息、抑制、排除不重要的訊息,最後還要能夠刪掉曾經是重要、但後來不再是重要的訊息(p.813)。因此,Diamond認為,ADD兒的工作記憶有缺陷,原因正是在於抑制、排除、刪除不重要的訊息能力有缺陷,然而人的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抑制排除的機制非常重要,AD(H)D兒則因為無法抑制不斷進入的訊息,工作記憶時時滿載,負荷量太大,造成大腦無法有效率地篩選、儲存訊息。

(注釋)『Adele Diamond, 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out hyperactivity): A neurobiologically and behaviorally distinct disorder from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out hyperactivity)』  

研究者同時也發現,如果讓大腦前庭病患(注釋)順著復述一組數字,表現與對照組並沒有明顯差異,可見單純地讓患者順著復述數字,工作記憶並不會有所負荷(tax),若是要求病患倒序讀出同一組數字,比起對照組,表現卻明顯較差。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ADD與ADHD的患者身上(p.814)。

(注釋)這項經驗研究是以觀察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為主。

從這個線索來考察,現在我終於明白,諼諼為什麼光會背書,而無法識字了,原來是,諼諼的大腦不善於篩選、抑制、排除其他不重要的訊息。具體而言,諼諼讀課文時,總是以上下文來猜字,而不直接記憶字音字形。光是記憶字的位置,而看不見字本身,例如:會讀「喜歡」,不會讀「歡喜」;會讀「大家」,卻不會讀「家人」;前面一課出現的字會讀,後面一課再度出現同樣的字,就不會讀了,只因為字的位置改變了。最讓我百思莫解的是,「好朋友」三個字放在一起會讀,但是一一拆開,就不會讀了,難道這對他的大腦而言,不是三個字,而是一個字呢?工作記憶的操控、排除、抑制的機制差,可能大腦在記憶「好」的時候,同時也記憶了「朋友」,分開時就無法辨讀,其實一般兒童也是從上下文來學習認字的,不同的是,一般兒童不會只將三個字同時記憶,同時還能夠將三個字分開儲存記憶,他則不能!(請參閱:『中文識字量身定做』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1/blog-post_14.html、『識字一定要直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11.html)。

既然「好朋友」不能一起讀,順著課文讀不會負荷到工作記憶,那倒著讀課文呢?而且要全文倒著讀?是不是可以訓練工作記憶了?這時候,我們就不能使用課本讓孩子倒著讀,因為,第一、課本有注音;第二、孩子可以馬上認出字的位置;第三、上下文一目瞭然,提供過多的線索。最佳的識字狀態,就是不要有任何線索,讓孩子直接記憶字本身,而非字的位置。因此,我把全文製作成閃字卡,重複字也不例外,讓孩子倒著讀課文,一字一卡,先順著課文閃字,讓孩子從上下文中學習生字,直到熟練;再倒著課文閃字,讓孩子的工作記憶操控、抑制、翻轉上下文靈活應變,並能夠從倒著讀的過程中打破與其他字固定的連帶,精確地認出所學的生字;最後,將所有的閃字卡混合均勻,一一閃出,一卡一字深化生難字。(請見:『ADD閃字識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9.html

最後,讀者當然想要知道,實驗的結果如何?效果真的是,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