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是咖啡達人,連基本的咖啡豆種類也分不清,但每日必喝咖啡,即便是咖啡文盲,對咖啡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講究。每搬到一個國家時,第一件事情就是,像神農嘗遍百草一般,到處尋找自己鍾愛的咖啡品牌,從尋找、找到、愛上、直到上癮、從此固定下來,所經歷的過程也並非千辛萬苦。
理由很簡單,包裝上標示的咖啡品名都很經典,全世界差不多一樣!至少個人經歷是如此。然而,六月時回到故鄉台灣時,點選咖啡一事,卻意外地變得十分艱難。
近幾年,台灣流行起了所謂的「手沖咖啡」,遠在他方的我只能在網上品嘗,光是隔著屏幕閲讀網上文字,就覺得台灣的咖啡世界實在是精彩絕倫。獨獨「手沖咖啡」四個字,就讓人感到滿滿的手工感,心中便興起無數美好的遐想。
當年,「手沖咖啡」興起時,因爲懷孕哺乳,沒趕上這波熱潮,只見家人老是以手沖的方式萃取咖啡,而我早已習慣歐洲家家戶戶必備的咖啡機,無論是卡布奇諾、拿鐵還是瑪奇朵,從磨豆、急速萃取、到打出奶泡,一鍵式完成,對台灣人熟悉的「手沖咖啡」一向陌生。
這次回台灣前,還特地詢問家人有沒有買咖啡機?踏入家門時,深感遺憾的是,他們還是一如既往,手沖!
叫我如何過日子?
在台停留期間,去了幾次咖啡店,隱約瞥見後台有個熟悉的東西——漏斗形濾杯,難不成這就是傳説中的「手沖咖啡」,居然是自己從年輕喝到老?再看看飲品菜單上的文字,不全然是小時候所熟悉的,闖進眼簾的淨是那些沒聽説過的名字,像是藝妓啊?耶加雪菲啊?
藍山、曼特寧、摩卡、濃縮等熟悉的字眼,悄然無息地消失了?
連我家光顧了二十幾年的蟲子咖啡舘(Buggy Coffee),手工烘焙莊園咖啡專賣店,也歷經了翻天覆地的咖啡革命。
正感苦手時,還是鼓起勇氣嘗試了藝妓與耶加雪菲!
對於喝慣高壓急沖式咖啡的人來説,要去欣賞曲折緊張、果味豐盛的「手沖咖啡」,是有障礙的。
一入口就覺得,酸!這大概就是網上傳聞的果香味!導致後來,我只保守地點拿鐵、瑪奇朵、卡布奇諾等義式咖啡,甚至乾脆點抹茶。
這家店專賣單一產區的單品咖啡,純手工烘焙,他們的咖啡豆保有單一莊園的獨特風味,可讓人嘗到不同的氣候土壤栽培出的獨特咖啡,喝咖啡就像品葡萄酒一般,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口感與驚喜。
然而令人驚訝的還在後頭,以往經常買回去送親友的「品種」,竟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曼特寧,取而代之的也是如雷貫耳的藝妓與耶加雪菲,叫我從何買起?既然德國人不懂「手沖咖啡」文化,買多了回去也沒用啊!最後決定保守地買了幾包Espresso。
這款咖啡,對德國人而言,準沒錯,不會苦手!
網站︰【台中精品咖啡廳】手沖精品莊園咖啡|Buggy Coffee 蟲子咖啡館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大墩十一街299號
《台灣手沖咖啡苦手呐!》出自——方格子薇亦柔止沙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