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參觀海盜船




庫克船長的船



最近跑了兩趟澳洲國立海洋博物館,帶孩子參觀帆船、軍艦、潛水艇。以前每到情人港(Darling Habour),見到停靠在港口的帆船時,一直不由得聯想到海盜船,諼諼一直叫它海盜船,現在終於知道那是庫克船長登陸澳洲時所乘坐的帆船,原件仿真,裏面陳列了庫克船長身前物品。因為喜歡古老的東西,所以拍下與大家分享。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寫字有多難呢?



Moria Flaig
25. Januar 2016


在最近的「三語教育:寫」一文中,曾經多次提到,會讀書並不代表會寫字,在諼諼的學習歷程中,說起寫字,比什麼都還痛苦。

再者,我又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會拼字並不代表會寫字,也就是說,孩子知道字怎麼拼,但是要自己寫,就寫不出來。寫字真的是這麼難嗎?是的!

隨著新學年度的開始(澳洲的開學日在一月中旬,而非九月中旬),各大商場紛紛推出學用品大特賣的活動。趁此機會,我買了一些習作本讓諼諼在家練習寫字,卻發現,在各種練習題中,要知道答案很簡單,但要寫出答案卻比登天還難。這個現象讓我驚訝不已,寫字有這麼難嗎?

我並不挑剔他的字體,鏡像,接受!大小寫不分混合,接受!左右不對稱,接受!上下不對稱,接受!字體歪斜,接受!筆順錯誤,接受!不一定要由左到右、由上到下,他喜歡由下到上地寫,沒有意見!雖然媽媽不挑,但孩子並不樂於寫字。

說起寫習作本,比什麼還痛苦。縱使每天固定練習描字母,固定讀數字閃字卡(自從發現他用中文讀數字有困難之後,馬上去買了數字閃字卡,請見「三語數學」一文)。每天讓他練習寫字母、數字,縱使要練個數百遍也不嫌多,為了就是要讓他把基本功夫做好。但是一旦要他自己寫出字時,卻是老是忘了字怎麼寫,左思右想,總是想不出來,最後只好求助於字母數字表了。

算算術時,數好了之後,說得出來,但寫卻寫不出來。拼字時,說得出一個字怎麼拼,但是自己卻寫不出來。看到一本本厚厚的習作本,一點胃口都沒有,就算習作本的問題都很簡單,但是要自己寫出來,卻是異常困難。這怎麼回事呢?孩子的發展還不到寫字敏感期嗎?

既然是說得出來,就表示孩子的理解沒有問題,會算術,也會拼字,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寫不出來罷了!為了鼓勵繼續寫字,不要遇到困難就放棄。於是,我改變策略,基本功夫還是每天繼續進行,每天描26個字母,讀1-100數字閃字卡。但是在寫拼字與算術的習作本時,他自己能寫就讓他自己寫,不想寫時,由他告訴媽媽答案,媽媽幫他寫。一般,他都說得出答案,但卻寫不出答案。

我不得不歎氣,寫字對小孩子來說,果然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由媽媽代縱然不對,我這樣做無非想幫助孩子跨越寫字這道「鴻溝」。媽媽寫一點,孩子寫一點,共同完成作業,就像我們現在一起讀長篇故事一樣,孩子讀累了,像接力賽一般,媽媽接著朗讀一段,就能鼓勵孩子繼續讀下去。

孩子想不出字來,不必太勉強,媽媽幫忙寫,接力寫下去。學習是長遠的路,現在不會寫,不見得將來還是不會寫,會變成讀寫困難,現在不會寫,是寫的時間還不到,基本功夫練還不夠,就算要媽媽多等一些時日,也沒關係,何必太苛責孩子。

而拼字遊戲的設計,通常都蠻好玩的,何必為了忘了字怎麼寫,壞了孩子完遊戲的興致呢。親子共同完成拼字遊戲,讓孩子體會一下成功的感覺,感覺上,好像真的自己會寫字,成就感能夠鼓勵他繼續學習!就算現在不會寫,先讓孩子體會一下會寫字的感覺,也不錯啊!

讀者若想讓孩子在家練習英文拼音,可以上網查找School Zone所出版的習作本,這家公司的產品在美國與澳洲皆都有買,在美國時,我曾經用過Giant系列的,Preschool和Kindergarten兩階段,對於還未學習閱讀的孩子來說,是認識字母與數字不錯的練習。於是,我現在又購買了同系列的First Grade與Spelling。對於已經學會閱讀的孩子來說,是練習拼字、寫字很好的習作本。





如何設定多語教育的目標


Moria Flaig




如何設定多語教育的目標


最近我在部落格中提供意見,如何在單語的環境中培育雙語寶寶,如何在台灣的中文環境中,讓小孩成為中英兼備的雙語寶寶呢?當時所談的是方法,這回我要談的是,如何訂立的目標才切合實際?符合現狀?當現實環境無法與我們的目標相配合時,父母又該怎麼做,來提供環境所缺乏的資源?

語言的學習與使用,有非常多種層次,有志於雙語或多語教育的家庭,要在開始寶寶的多語教育之前就要事先評估,孩子的語言教育能夠走到哪裡?寶寶的學習又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階段?讀寫能力是否能夠透過學校教育來達成?所處的社會又能夠提供什麼樣的資源?同時又欠缺什麼樣的資源?學校、公共圖書設施又能夠提供什麼樣的資源?缺乏什麼樣的資源?這都是要經過事先審慎地考量評估的。

父母各自使用的母語不同,又生長在第三國,這兩個要件自然能讓寶寶成為三語寶寶。然而在單語環境中的父母,也就是夫妻雙方使用同一種語言,又不是住在國外,不用灰心,也能培育雙語寶寶。但有志於此的父母,則需要多方面來評估雙語教育實行的可能性。

在單語環境生活的父母,若要靠自己精心來經營雙語環境的話,比如說,讓小孩在台灣學習英語,並且有決心讓小孩的英語接近母語般的程度。有這樣考量的父母,第一步,可以從親子共讀做起,就要在寶寶出生之後,時常朗讀英文繪本給寶寶聽,親子共讀,這非常基本,的確也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

在諼諼三歲到四歲之間,我整整讀了一整年的英文繪本給孩子聽,雖然英文不是我們兩個的母語,我們在家也從不使用英語,但是經過密集的親子共讀後,諼諼的理解力進步得非常迅速快,直到他四歲開始學習前,我朗讀英文故事讀到小學三、四年級的課本。以親子共讀用來訓練寶寶聽力、理解力,立竿見影,而且方法很簡單,再加上也沒什麼花費,卻是培養雙語寶寶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途徑。

再者,要讓孩子擁有大量的書籍來學習這個語言,因為寶寶所學的不是大環境的語言,所以可能在一般市立圖書館中找不到足夠的書來支持雙語教育,必須另外尋求書源。送孩子上全國際學校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既然是國際學校,英文書應該相當多。但想讓孩子在台灣學英文,又沒有送孩子去上國際學校的打算,那父母就要多方尋找額外的書源,看在哪裡可以借到英語童書?在哪家書店可以買到英語童書?如何在國外訂購?甚至上美國人的教會,好讓孩子在教會中找到說英語的同伴。

當然嘍!沒有人是先學會當父母才生兒育女的,也不是從小孩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能夠非常清楚我們的目標,大多父母都是從摸索中學習,並就實際狀況不斷地調整目標和方向。如果無法在孩子出生時或出生前就確定目標,那也別著急,我也晚至小孩三歲時才開始思考三語教育的可能性。可以先讓寶寶上全美語或是雙語幼稚園,試試看孩子的接受度,實際經驗告訴我們,就算是在雙語家庭出生的孩子,也不是全然能夠接受雙語教育。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問媽媽自己的決心,畢竟雙語教育,要額外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對於目前雙薪家庭來說,是一大挑戰。

在孩子出生之前,我曾經多方閱讀雙語教育相關的網站,雙語的網站還滿多的,等到我家進入三語情境時,卻苦無資料參考,畢竟三語算是少數,我遂動念,自己寫一個三語教育的部落格。

多方參考網上的媽媽經,多閱讀些資料來瞭解雙語現象。唯有瞭解,才能夠實際地就自家的狀況來考量,來訂立目標。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雙語與多語教育最大的困難是,各家情況不一,別家的部落格不一定適合自家的狀況,但絕對有參考的價值,參考別家的媽媽的做法,再依照自家的狀況做調整,一個很好的辦法。

然而每個小孩接受雙語、多語教育的程度不同,個體差異很也大,雖然是有通則可循,但也必須就孩子實際的接受程度來考量。歡迎網友參閱:「雙語形成的條件」。

總歸一句話,在決定養育雙語、多語寶寶之前,我們要先很明確地知道,我們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學校教育能夠提供什麼樣的資源?公共圖書館設備如何?父母自身能夠督導的能力如何?時間與語言能力?財力?也是很重要的考量點,外語書籍和國際學校費用龐大,讀者們要慎重考慮。

就以我家來說,我對諼諼所設定的目標是,目前在閱讀上,英文與德文皆以母語來教育。寫作能力的話,將來是否能夠靠著教育體制來完成?就這一點而言,我還沒有方向。雖然希望他將來英文與德文的讀寫,皆能夠達到專業程度,但是沒有教育環境來支持,將來在德國入學後,英文的寫作訓練的確是一項重大的考驗。

然而中文的話,目前則以閱讀為目標,不敢奢望他將來能夠使用中文來書寫。當然啦!他會漢語拼音,將來學會使用電腦後,我可以試著讓他使用漢語拼音來書寫簡單的文章。

基本上,對於生活在國外的小孩來說,沒有中文環境,要教育一個中文聽說讀寫兼備的孩子,非常地困難。相對來說於,在台灣中文環境中,要培育一個中、英雙語兼備寶寶可要容易得多了。就算是,父母都是以中文為母語,但是書源、媒體、網路資源、讀寫與文法難易度,英文都要容易得多了。

一個五歲小孩一旦學會了英文閱讀,很容易就能夠將閱讀力提升到高年級程度。但是中文的閱讀要達到這種程度,卻必須經過多年的訓練與督導,無法一蹴可幾。在海生活的孩子,中文的學習往往被讀寫所限制了,除非父母有心教導,否則孩子很難突破讀寫的障礙。

至於法文這一項,我的目標又是如何?由於目前缺乏法語環境,也缺乏書源,我的目標就只設定在基本的閱讀上。等諼諼在德國入學後,在德國能夠取得豐富的法語書源與教材,這時候再積極地進行孩子的法語教育,比較切合實際環境。

總之,外在環境決定了語言教育的資源,但是若是要自己在家創造外語環境也是無不可能,請參考另一篇文章「網路媽媽打造雙語環境」。

看網路媽媽打造雙語環境



Moria Flaig
18. Januar 2016


看網路媽媽打造雙語環境

以前在網上搜索雙語教育的資料時,閱讀了一些媽媽寫的英語網站,才發現,很多雙語寶寶的父母其實在寶寶出生之前就已經訂立好了目標,並且在寶寶出生後貫徹目標,決不動搖、絕不輕言放棄。有些媽媽所實行的雙語教育的語言,還不是自己的母語呢!她們的膽識和徹底,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我家先以中德雙語為目標,這確實是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經確立的目標,也非自己硬要走另類教育,而是出於不得已,家境所致。我家的三語教育卻遲至諼諼三歲之後才真正開始,這也是家境所致。因為我們搬到美國後,諼諼接觸了英語,在第一年。我還是堅持雙語的理念,等到他的中、英、德皆流利了,有了這樣的結果之後,才驚醒我這個媽,才讓我去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辦?比起,那些勵精圖治、未雨綢繆的網路媽媽們,我比別人慢了好幾拍。

因此,而有心培養雙語、多語寶寶的媽媽們,若是家中無人說外語,也非住在國外,沒關係,只要儘早,不要像我一樣,等到孩子三歲後才開始,最好在寶寶出生後,就要及早訂下寶寶語言教育的方向。也就是說,若是夫妻雙方的母語皆是中文,無所謂,在單語的環境下,但想要養育個雙語寶寶,若寶寶出生時就開始規劃,照樣可以養育雙語寶寶。

我所讀過的雙語教育的部落格,可以類比於台灣的情況,這些媽媽大多是來自美國,她們在孩子出生前就決定好了孩子的雙語教育,她們自己大多是外語老師,法語、德語或是西班牙語老師,而且是單語家庭(英語)。

她們自己雖然沒有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來培養雙語寶寶,不過沒關係,全靠自己打造,這些媽媽非常努力,打從孩子出生起,就和寶寶說外語,而且「只」和寶寶說外語。

靠著自己所能夠得到的資源,從嬰兒期教孩子聽外語,學步期教孩子說外語,閱讀外語繪本給寶寶聽,到了學齡期更是教導孩子讀寫外語,聽、說、讀、寫,樣樣自己來,全靠自己在家打造一個雙語環境來養育雙語寶寶。

他們特別熟知,如何找到西班牙語、法語的教學網站、繪本網站、動畫網站,我就是從Spanglish(Spanish+English)Multilingual的網站中知道,BrainPop有西班牙語版,廣受拉美裔的青睞。在此,建議學齡中的小朋友多看英語版,BrainPop介紹學齡期的兒童必須知道的基本知識。

除了善用網上資源之外,此外,有一個遠嫁在美國的義大利媽媽,自己則是研究雙語教育的學者,更是煞費苦心地讓三語教育從零歲開始,寶寶出生後,僱傭一個只會說西班牙語不會說英語的保姆,之後,安排寶寶上義大利語雙語幼稚園,她的兩個孩子日後順利地成為英義西三語寶寶。

這些媽媽都是事先有目標地規劃寶寶的語言教育,然後朝著這個目標去前進。並以自己的力量,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來創造雙語或三語環境。在此,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些父母的母語是英語,卻勇於跟自己的寶寶說外文,熱衷於養育雙語寶寶,並得到相當顯著的成效。

在台灣的朋友們,如果自己的英文還說得不錯,也可以以同樣的方式來培育雙語寶寶,現成的例子不就是:汪培珽「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嗎?只要媽媽的英文還可以,誰都能夠讀英文繪本給寶寶聽,不是嗎?我知道汪培珽留過學,也不是每個媽媽都留英留美,我自己也不是留英留美的。即使到目前為止,雖然在英語國家過日子,英文卻不是我最拿手的外文。我的英文真正變得還可以,卻是在孩子兩、三歲時,為了讀英文繪本給孩子聽,才變得還說得過去。

讀英文繪本給寶寶聽時,首先考慮的問題是正確的發音,總不能讀個兩、三字,就發錯音吧!自己的英語太歐式了,讀繪本時,當然要狂查字典。媽媽年紀大了,生個孩子讓自己來用功嗎?的確如此,孩子真是生來考驗媽媽的!讓媽媽好好地用功一番,彌補以前學英文時偷懶的惡果。

開始讀英文繪本時,英語發音對媽媽來說真是極大的考驗,因為出現不確定的狀況太多了。所以我鼓勵所有的媽媽,儘量放膽去做,我對自己的英文也不是很有把握,卻敢教自己的小孩,我相信在台灣英文比我更有把握的人比比皆是,有什麼不敢教的呢?

讓孩子多聽有聲書,就能夠免除孩子受到媽媽的台灣腔的影響,因為有標準可以參照,我家寶寶就是這樣參照學英文的,他朗讀英文時,不會模仿我的腔,而是模仿CD的腔。前一陣子,我們一面讀「夏綠蒂的網」,一面聽有聲CD,小孩朗讀的語調跟作者一模一樣。他跟媽媽一起讀耶!怎麼會沒有台灣腔呢?台灣的讀者們!關於這點,大家不用擔心,小孩子天生就擁有超高的模仿能力,小孩也知道媽媽的英文不是很高明,所有不會以媽媽的標準為標準,也知道E.B. White所讀的才算準確。

再者,隨著時間的改變,雙語教育的目標也會隨之而改變。那些在家創造奇蹟的網路媽媽們也曾提到過,媽媽使用外語與孩子溝通的情況,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有所改變,會變得有所侷限。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這時候,親子之間的談話會逐漸地轉變成以母語為主,網路媽媽們不再只是跟孩子說外語了,因為解決親子之間的衝突再也無法使用外語來解決,這會有多尷尬呀!這時與孩子交談必須使用母語才貼切。所以,很多父母從這段期間開始,不得不放棄雙語教育,轉而只使用母語和自己的孩子交談。

但媽媽們別氣餒,妳的孩子早已經成為雙語人了,即使不再是無時無刻地與孩子說外語,但也無妨,這時的孩子早也脫離纏著父母的年紀了,更不會想找父母談心。於是,這些若是固定每星期有兩、三天,親子之間只使用外語溝通,其他的日子則使用母語交談,這樣的調整反而恰好適當,能達到雙語各佔一半的效果。

在美國在家教育相當地普及,當然這樣的學習模式對於孩子的雙語教育來說,是相當好的折中辦法。一來,能夠持續進行原有的學習,二來,又能夠解決親子問題加強母語教育。沒有實施自學的家庭,也建議在週末抽出兩天時間,孩子不用上學,父母不用上班,在沒有壓力之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持續外語教育,以這樣的方式,同樣地也能夠將孩子的雙語能力保存下來。

媽媽們確立目標之後,要注意的無非是,摸清楚所處的社會所能夠提供的資源,哪裏有雙語幼稚園、離家多遠、家裡的教育預算有多少等等。學前是雙語與多語教育的關鍵期,在此階段,最重要的是熟悉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唯有提供孩子豐富的外語圖書,多語教育才有可能鞏固。


有興趣的網友請上網查詢:
1)Raising a Trilingual Child: 
trilingualchildren.com

2) Bringing up Baby Bilingual
babybilingual.blogspot.com.au






雙語腦



Moria Flaig
20. Januar 2016


雙語寶寶在認知上會有什麼特質呢?雙語腦跟單語腦在處理訊息上會有什麼不同呢?根據學者的研究,從出生起,就生長在雙語環境的小孩,的確有多方面與眾不同的特質:

1 字彙量:雙語寶寶的字彙量比起單語寶寶要來得低,表達能力也有明顯落後的現象,事實上,雙語寶寶在字彙量上的落後,只表現在一種語言上,但若是將雙語加起來一起計算的話,雙語寶寶的字彙量遠遠超過單語寶寶。

E. Bialystok認為這似乎是終身不可逆轉的劣勢,因為雙語人的大腦在呼叫出單字的過程中,明顯地比單語人緩慢,例如,在識別動物名稱上(我自己也是這樣,看到一種動物,腦中同時出現了好幾種語言的名稱,但不見得馬上能夠反應出情境所需要的那一種說法)。

但有些學者卻認為,這種劣勢只是在表現學前階段,雙語寶寶在五、六歲入學後,在字彙量的劣勢,就能夠通過學校教育彌補不足,逐漸地趕上單語寶寶。

2 語音意識:由於一出世就學習兩種語言,雙語寶寶生來練就了超敏感的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也就是說,對發音的轉換與掌握,特別敏銳。尤其是近親語系之間的語音轉換,特別能夠駕輕就熟。

具體來說,諼諼從小就能夠就所認識的德文單字中,在無人指導之下,自己轉換成英文音,Traktor與tractor,Bus與bus,Dinosaurier與dinosaurs,Biologie與biology,Paleontologe與paleonotologist等等,或是倒過來將英文轉換成德文音。

現在正在學習法文,對於英德法共同字彙的轉換,不必經過學習,自己就能夠辦到。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上稱為語音意識。

3 專注力:由於長期聆聽兩種不同的語言,雙語寶寶的專注力特別好,經過研究,特別是兩種語言是近親語系時,由於很多地方差別些微,在聆聽時,時時要辨別兩者的細微處,需要高度的專注力。比如:Bus的複數型,德文Buse,英文Buses,相差不多。

這導致諼諼從小專注力特別好,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學前就能夠長時間地閱讀純文字的長篇故事,一次聽個幾小時的有聲書也聽不膩,對於男孩「聽不進去」的特質,雙語教育特別有幫助。

4 多重任務:雙語寶寶善於同時進行多項任務(multi-tasking),雙語寶寶一出生就被訓練要同時處理兩種以上的訊息,從一個語言轉換成另一個語言的能力,所以天生造就了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

諼諼能夠一面聽有聲書「夏綠蒂的網」,一面看另一本書「小熊維尼」。一面看電視,一面煮飯,我還能夠理解,一面聽廣播,一面寫作,我也辦得到,但是耳裏聽著故事,同時眼裏看著另外一本不同的故事的書,大腦同時處理兩個故事情節?這就厲害了,不過,也有可能他「夏綠蒂的網」已經聽得滾瓜爛熟了,所以沒有妨礙。

5 Executive-control:E. Bialystok曾經做過一項實驗,讓四到五歲的寶寶對物品做分類,先要求他們按照顏色分,然後再要求他們按照形狀分,雙語寶寶比單語寶寶表現得更為出色,可能因為學習兩種語言,雙語寶寶生來就被訓練要能夠靈活轉換主題、轉換專注的目標,這項實驗的結果被詮釋為,雙語寶寶的大腦比單語寶寶更能靈活變化。

6 類比能力(deductive):雙語寶寶類比的能力較強,這很可能是因為,雙語寶寶生來就習慣所有的東西都有兩種以上的說法,因此天生培養了演繹類比的能力。這項能力常與創造力研究結合在一起來探討,創造力較強的人類比能力較強,也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較為突出。

7 記憶力:E. Bialystok的研究團隊發現,雙語人無論是短時段或是長時段的記憶力都有突出之處,這項研究讓Bialystok得獎,她的貢獻在於,學習語言有防止或是延遲老年癡呆症(Alzheimer)的功效。近年來,銀髮族學習外語的熱潮,不斷地被宣導成一種頭腦體操(brain-jogging),老年人不僅要運動健身,大腦也要運動防老化,學習外語遂成為防止大腦老化的最佳方法。


8 抽象概念:雙語寶寶很早就必須面臨到,以語言來理解抽象概念的情境。比如說,爸爸用德文問:「天空是什麼顏色?」和媽媽用中文問:「天空是什麼顏色?」使用不同的語言時,回答不同,但意思卻是完全相同。這時,孩子比常人提早被訓練去理解抽象觀念。

此外,在日常中雙語寶寶的大腦無時地在翻譯訊息,因此,抽象化的能力特佳。因為抽象化能夠將訊息處理得更為迅速,比如藍色這個觀念,藍色有很多種耶,天空有時候也灰灰的啊!
具體而言,雙語兒童比起單語兒童對於顏色、數字、幾何圖形、性格描述、形容事物等等的理解力比較早。

再加上,以前我朗讀英文繪本時,通常說完一個故事都會用中文問諼諼一些問題,再讓他從圖畫中描述他所聽到的訊息,我問的問題不外是問圖畫上的顏色、數量、名字、事物名稱等等。於是練就了將這些概念轉換成不同的語言的能力。

9 拼音能力:雙語寶寶拼音能力較佳。在香港有人曾經做過一項研究,讓兒童在學前學英文,也就是兩文三語方案,然後評量入學後漢語拼音的能力。實驗結果是,學過英文的兒童,學習漢語拼音能力較佳。

在能夠閱讀英語與德語的前提之下,諼諼甚至不必學習任何漢語拼音的規則,就能夠流利地閱讀所有附注漢語拼音的故事書。在學習法文時,也是在很短的時日中就能夠全盤掌握法語的拼音規則。一種是已經會說了(漢語拼音),一種完全不會說(法文)。

雙語寶寶或是三語寶寶因為語言的複雜性,使得他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多掌握了一些語音,可以避免一般兒童會遇到的發音問題。

具體而言,諼諼有一段時間患有「美南症」,也就是說,字頭有兩個子音的話,美國南方人習慣略掉的第一個子音,把bloom說成loom,省略b。這影響到說德文的習慣,把spielen說成pielen,省略了s。但經過雙語訓練後,現在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了。

所幸,諼諼沒有出現「澳洲症」,澳洲人說話與法國人相同,習慣省略掉最後的子音甚至母音或半母音,把idea說成ID,把tear說成tea,把here說成he。

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到日後對於拼字的學習,有些人能夠經過學校訓練得以矯正,有些人卻因此無法學習正確的寫法。

10 識字能力的轉移(transition of literacy):如果雙語都是拼音文字的話,雙語寶寶在學習讀寫上有先天的優勢,不必學習兩次,學會了一種,就能讀另一種。具體而言,諼諼學會了英語閱讀,能夠直接將拼音的原則和技巧運用在學習德語的閱讀上。

也就是說,我只要讓他注意幾項德文拼音中的特殊規則,比如雙母音,經過約兩個星期的練習,很快地,就能夠閱讀德文,三個星期後,他一口氣讀完一本160頁的故事書。

顯然地,他將過去從英文所學到的拼音技巧運用在學習德文上,不必辛苦地再來一次:cat bat hat fat mat sat,大家應該很熟悉吧,這就是phonics的第一課:The fat cat sat on the mat 。 

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上成為:transition of literacy。這項發現在美國被應用在教育拉美裔的族群,在美國,一般拉美裔族群教育程度較低,因此較不注重學前教育,有些小孩在入學前完全沒有接觸過英文,為了改善這些小孩課業上明顯落後的現象,於是,學者提出「母語讀寫優先方案」,也就是,先教導這些小孩先學會讀寫西班牙文,然後將讀寫西班牙文的技巧運用在學習英文上,這個方案大幅度地改善這些小孩在校成績明顯地落後的劣勢。

11 外語學習能力:眾所週知,雙語寶寶學習外語的能力比一般人還要強。現今的大腦神經科學發現了一件事實,嬰兒時期就成為雙語人的人,在處理雙語訊息時,腦部是同一區域在運作。

也就是說,他們無論使用哪一種語言思考,在大腦中跑的是同一迴路, 而三歲以後才成為雙語人的腦,大腦在處理母語與第二語言時,所啟動的卻是不同的區域,也就是說,這樣的大腦比較沒有效率。

此外,在嬰兒時期就成為雙語寶寶的人,在日後學習外語時,大腦在母語與外語時,跑的是同樣的迴路,所以在嬰兒期就成為雙語寶寶的人,日後在學習外語上有極大的優勢,也就是說,在處理語言訊息上,他們的大腦較迅捷、有效率,所以學外語也較常人迅捷、有效率。當然嘍,也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一出生就被訓練學習兩種語言,再學習另一種語言時,比起常人更加地駕輕就熟了。


請參考:E. Bialystok, Bilingual Minds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遷居中的三語教育



Moria Flaig
18. Januar 2016


古時孟母三遷,我家則是逐水草而居,孩子的語言教育跟著維持生計的工作走。在科學研究圈中,這種家庭還真是不少,以前在美國的大學宿舍中,每天傍晚在我家後院沙堆裏,總是聚集著一群玩鞦韆的小孩,這些小孩不少跟諼諼一樣,是周遊列國的國際人。

諼諼除了常跟隔壁來自耶路撒冷的小男孩玩之外,還常跟另一個小男聚在一起,他的父母來自尼泊爾,他自己出生於日本,生長於法國和美國,小小年紀,已經住過三個國家了。我和他媽媽常常閒話家常,她說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下,她的兒子最後選擇了英語作為溝通語言,雖然他們在搬來美國之前,他曾經學會說一點法文,但一到美國之後,法文全部忘光光,不由得讓我驚歎了一聲,多可惜啊!小孩果然學得快,但忘得也快。雖然,他奶奶也來美國幫忙照顧孫子,但孩子並沒有因而學會尼泊爾語,她把原因歸於語言環境複雜,我又驚歎了一聲,她家也是三語啊!深怕諼諼以後也是如此。當時,這個小孩五歲,諼諼三歲,我在諼諼身上還看不到三語的可能性。

因此,住在國外的朋友也要注意,遷居到不同的國家,孩子的語言能力很明顯地會大幅度地波動,最大的影響力來自於外在環境,尤其是來自同齡小孩的影響力。我們一落地美洲大陸,諼諼就馬上發現後院的那群小孩子,雖然他只是靜靜地在沙堆上玩沙,還不會說話的他,回家後,卻開始咿咿呀呀地學起英文的聲調,他會說的第一個英文字是yucky(噁心),因為他常常把沙放在嘴裏,其他的孩子一看到,馬上就對他說:yucky,可見渴望溝通是人類學習語言最原始的動機。

我常常說,媽媽一個人的力量敵不過外在環境,我們移居德國時,諼諼的德語能力明顯上昇,去年二月到六月之間,我們在德國住了五個月,孩子的德文從結結巴巴,沒多久就流利得把所聽到的CD全部背起來,友人驚訝得,說他可以去電視台「說書」了,到最後遠遠超越了英文,自言自語全部轉換成德文。搬來澳洲之後,諼諼在家自學,雖然孩子使用英文的機會很有限,但是因為所閱讀的讀物全是英文,諼諼讀書讀得又特別勤快,因此自言自語又翻轉成英語,目前英文的閱讀力卻是最強的!大體上,遷居中的小孩,語言能力完全跟著大環境走,搬到什麼國家,哪種語言就馬上直線上昇。

孩子和媽媽相處的時間最長,照理說,中文應該是最好才對,中文在三歲入園前最強沒錯,當時諼諼還能找到不少說中文的小朋友,等到這些小朋友也一一入園了,後來和這些小朋友一起玩時,孩子之間交談的語言漸漸地轉變成英文,耶奇怪!為什麼以前都中文,後來卻只說英文呢?就如我以往常說的,環境最後一定得勝,孩子們早在幼稚園學會了:玩樂英文!只要是玩,就要說英文。

眼下,雖然每週固定上中文學校,開始學習中文的讀寫,但是學習的進度非常地緩慢。怎麼有上課反而效果最差呢?除了中文讀寫的學習較難之外,此外,所有上中文學校的小孩所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在英語環境出生長大,中文很差,彼此之間只使用英文交談,同儕效應宣告失效,在這樣的環境中根本無法提高小孩子的中文程度,所以家長不能全靠中文學校,對一個移民家庭來說,孩子的中文要學得好,在家教育卻是關鍵,在家多與孩子說中文,多一起閱讀中文繪本,培養孩子閱讀中文的習慣,家長要投資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

遷居中的家庭,父母要隨著遷居的狀況來彌補某種語言的輸入不足,尤其是,以準備充裕的圖書最為重要。無論在哪個國家居住,所準備的圖書量一定要夠孩子閱讀。此外,還有一個不用花太多錢的方法,那就是善用網路,網路上可以買到非常多的英文電子童書。可惜的是,中文在這方面的資源,就有點缺乏了。台灣文建會的「繪本花園」網站,動畫式的設計可以加強孩子的聽力,但不適合閱讀。整體而言,在中文網站中很難找到電子繪本供人免費下載使用。不過,光是「繪本花園」的資源就很可觀了,若是善加利用,對於住在國外的朋友來說,是個培養孩子中文能力不錯的管道。可惜的是,不能使用iPad。的確,電子書相較於紙本,便宜多了,又沒有重量,而且不必遠渡重洋到國外購買,只要使用信用卡就可以直接下載了,對於時常移居的家庭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方便歸方便,我們還是要提供夠量的紙本,讓孩子自由翻閱,這樣孩子才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遷居狀況對孩子的語言程度影響極大,若是父母能夠事先妥善地規劃,能夠避免一些遺憾。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的鄰居,能夠在離開法國之後,繼續教導孩子說法文,或許他們的孩子不會將所有的法文遺忘殆盡,當然啦!有可能他們夫妻不會說法文,無法教導。以我們家為例,在我們頻繁的遷動中,鞏固孩子的英語力與德語力靠的卻是閱讀,閱讀讓孩子在離開德語環境之後,能夠藉由閱讀來繼續學習德語,雖然目前沒有大量的德文讀物來培養他的德文閱讀力,但手邊的德文書已經足以維持孩子目前的需求量。而中文,卻因為不會閱讀,不進則退,有越來越差之勢。雖然我求助於中文學校,希望學校的環境能夠讓孩子的中文得到進步,但事實並非如此,不會閱讀,無法學習新知,中文程度無法升級。所以,父母要在離開一個國家之前,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只要能夠閱讀,語言能力就能夠得到鞏固。

並不是每個家庭以移民為目標才來到一個國家居留的,有更多的人只是因為學業和暫時性的工作而居留在一個國家,這樣的家庭更應該就遷居的狀況,為孩子的語言教育做切乎實際的規劃。就我家的情況來說,在孩子四歲時,我就知道我們會離開美國,但並不知道後來會來到澳洲,於是,我在孩子四歲時就開始教導孩子閱讀,配合學校的VPK書寫字母的鍛鍊,孩子在四歲半離開美國時,達到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此以後,開始閱讀海量般的書籍,我運用這個方法,將他的英文力保存下來。其實之前,我也是反對學前識字的一份子。因緣際會,孩子卻提早了兩年學習閱讀,後來發現,沒有專家學者說的那種嚴重後果,反而,孩子因而得利,我就在這種戒慎戒恐的心情之下,貫徹了孩子的閱讀訓練。總而言之,專家的話要參考沒錯,但是每個小孩情況不同,不能完全照書養,有興趣的讀者,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捍衛學前識字」。


回德之後,移居澳洲的事情很快地就定下來了,於是我馬上改弦易轍:加速孩子德文閱讀的訓練,在離開德國之前,他的德文閱讀能力就和英文齊頭並進了。目前,我們並沒有在澳洲定居的打算,今秋,諼諼很可能先回德入小學,短短這一年中,我所能夠做的事情是,儘量利用英語環境所能夠提供的資源:書。抓緊學前所剩下的最後時間,培養孩子大量閱讀英文的能力,我的目標是,在離開澳洲前,孩子的閱讀力能夠達到獨立閱讀純文字的書籍:兩、三百頁的長篇故事。目前我們已經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讀完兩本書,第三本正在進行中。我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離開英語的環境之後,在缺乏外界的刺激之下,能夠藉由不斷地閱讀,讓英語力不斷地往前邁進。假設我們決定日後定居在英語國家,就要採取與此截然相反的做法,要將培養閱讀的重點放在中文與德文上,好讓孩子能夠在英語的大環境中,將這兩種母語的讀寫磨得更圓熟。

目前,諼諼的英文閱讀速度非常地快,他的朗讀速度是我的眼睛所跟不上的,在他閱讀「夏綠蒂的網」時,第二章有一段鵝與豬之間,非常有趣、充滿韻律感的對話,是孩子的最愛,諼諼可以像唱饒舌歌一樣迅速地溜出來,模仿鵝聒噪的音調,速度之快,令人嘆為觀止。

讀寫能力決定了一個語言是否能夠成功地成為孩子的母語的關鍵。更深一層來看,會讀並不意味著會寫。雖然諼諼的閱讀能力已經達到國小高年級的程度了,也就是說十一、二歲左右的程度,但是拼音的能力卻還很差。寫的能力無論如何將來能夠靠著學校教育來完成,但是如果在離開一個語言環境之前沒有學會閱讀,尤其沒有達到大量閱讀的能力,這樣一來,孩子在離開語言環境之後,一定會忘記所有所學過的。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曾經提到孩子的爸的教授,他的兒子曾經在六歲入學前,在德國上三年的幼稚園,比起諼諼只上一年半的幼稚園,他多上了一年半,但是離開德國之後,他卻完全將德文忘得一乾二淨,不留下絲毫的痕跡。而現今諼諼還不滿六歲,你說危不危險呢?

當孩子學會了當地的語言,在離開之前也順利地學會了閱讀,我們別忘了最後一件事情,就是要繼續提供孩子足夠的圖書量,供應孩子繼續讀下去。我離開美國時,扛了兩箱英文童書回德國,所費不貲,後來有點後悔,因為孩子的閱讀程度進步得很快,那些書等我們回德國時,已經用不上了。這個經驗告訴我,備書要往長遠的方向看,不能光顧著目前的需求。來澳洲後,我學乖了,儘量不花錢買書,以圖書館為主要的書源,最近所買的書都以長期需要為目標,科學類的、長篇漫畫、長篇故事等等,也就是即使孩子大了之後,還可以繼續閱讀的書,比如漫畫Asterix,成人也很喜歡讀,經典兒童文學,我也很喜歡啊!搬來澳洲時,我們從德國帶來了不少書,都是孩子喜歡的騎士、城堡、古羅馬,當他迷戀上恐龍之後,孩子的爸從德國訂購了恐龍的書,空運來澳,為了就是讓他在缺少德文書源的環境之下,繼續閱讀德文。

此外,離開一個國家之後,親子共讀,更是一個鞏固語言的最佳方式,把親子共讀當成刷牙洗臉一樣的習慣來實行。當初我們離開美國之後,孩子在學習德文閱讀的同時,我還是繼續督促孩子閱讀英文,來到澳洲之後,也不忘讓孩子時常閱讀德文書,為此,我甚至在雪梨找到一家專賣進口書的外文書店,讓孩子在書店裏看德文書和法文書。此外,自學的環境更是提供了他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現在半年過去了,無論是英文還是德文,兩者皆能夠得心應手。

唯有中文,還有待努力。


進入純文字的世界



Moria Flaig
18. Januar 2016


我曾經多次強調,雙語與多語教育決定勝負的關鍵在於閱讀,唯有學會閱讀,語言才能夠深化、才能夠鞏固、才能夠真正成為孩子的一部份。要鞏固到什麼程度,孩子的語言教育算是完成呢?我認為,到了孩子能夠閱讀純文字的長篇故事時,孩子的語言教育才算是完成,能夠獨立閱讀純文字代表孩子能夠完全藉由閱讀來學習吸收知識了,不需要其它媒介了,也不需要透過教育體系來強化了,完全獨立了。而引導孩子進入純文字的世界,最佳的方法卻是,親子共讀。

而親子共讀要到什麼時候才告終了呢?當然是到了孩子不再來找妳讀的時候嘍!而這一點,諼諼卻開始得很早。記得他兩、三歲時,每天眼睛一張開不是要吃飯,而是去拿本書來找媽媽說故事,但一到他自己會讀書之後,也就是五歲以後,他就不再來找媽媽了,每天忙天忙地的,就是只忙著自己看書,孩子會讀書了,再不需要媽媽了,深深的失落感打擊著我的心。

總是可以找到名目再繼續親子共讀啊!如果要問親子共讀要讀到什麼時候才能放手?我堅持讀到小孩進入純文字的世界之後。尤其是純文字這一階段,更需要親子共讀來推動、來鼓勵、來支持、來完成一本本厚厚的、滿滿的都是字的故事書。等到孩子能沉浸於故事的情節中時,這樣就能夠放手嗎?我覺得還不夠,孩子能夠身歷其境,代表孩子能夠理解故事內容,但不代表孩子俱有自己閱讀磚塊書的耐力與專注力,還有紀律。進入純文字的世界,需要足夠的專注力與耐力,在這方面,小小孩卻很缺乏。故事有連續性,讀完一小段,必須接下去讀,小孩記性不好,無能一口氣讀完的書,難保下一次能接得下去。所以,孩子一旦進入大量閱讀階段,閱讀純文字的目的不再為了培養閱讀力了,而是在培養孩子的耐心和不放棄的決心了。當然最重要的是,我想要帶給孩子的是,一種欣賞、沈浸於文學世界之心境,那種優遊自在與賞心悅目的快樂。

我的經驗是,要讓孩子進入純文字的世界,讀一本厚厚的故事,不是光是翻閱就了事了,要精讀,逐字逐句地精讀,這樣的書最適合親子共讀不過了,因為親子共讀通常以逐字朗讀進行,一篇長篇故事,從頭到尾朗讀完畢,要花多少時間啊?無所謂,我們不趕時間,慢慢讀、慢琢磨,給孩子足夠的的時間好好品味一本好書,讓一本書、一個故事陪伴孩子一段時日,內容才能夠深化、故事中的人物才能夠成為陪伴孩子的夥伴。我們目前在讀Little House系列叢書,的確書中Laura與Marry兩個孩子逐漸變成了諼諼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孩子出門後回到家時,總是會叫著「Laura!Marry!今天爸媽幫我買了一雙新鞋。」書中的人物變成朋友般的親密。此外,孩子每日必讀的漫畫,Asterix與Obelix兩個人物,也成為孩子扮演角色的素材。對我而言,親子共讀的同時,媽媽也能讀順便欣賞兒童文學的精華,對一個人到中年的媽媽來說,是個磨礪英文的好途徑,一舉兩得。孩子讀累了,媽媽接續下去,幫孩子加把勁,孩子聽不下去媽媽的破英文,自己會自信滿滿地搶讀下去。直到孩子讀累了,不想讀了,停下來,高高興興地玩耍去。

我們所閱讀的長篇故事,除了從圖書館借到的紙本之外,「夏綠蒂的網」就是我從圖書館借的。而我們計劃讀完Little House系列叢書,一共九本書,這九本書是我在網路上所下載的電子書,也就是原書的PDF照相版。由於是親子共讀,電腦是由我來操作,所以使用平板電腦來進行親子共讀,效果還不錯,不會讓孩子分心。一本書通常是厚厚的兩、三百頁,電子書不會讓孩子看到厚厚的壓力,因此,諼諼每天歡欣鼓舞地和媽媽讀一段Laura在荒野中的歷險記,其實整個系列就是Laura的自傳,Laura的成長彷彿是孩子自身的成長,這套書的確是陪伴孩子自學的好夥伴。


之前,我多次建議,電子產品最多用來學外語,目前我只是借用電子書來訓練孩子閱讀純文字的書,之前,我也運用電子檔來訓練閱讀,大家不要忘記訓練完畢之後,要多買些紙本讓孩子閱讀,尤其是長篇故事,讀完一本所需時日較長,若擁有紙本讓孩子翻閱的話,這樣才能夠真正培養出孩子閱讀長篇的心境。如果要讓一種語言成為寶寶的母語的話,光從網路下載書是不夠,我們必須讓孩子拿得到紙本,讓孩子能夠自由地翻閱書本,自由自在地欣賞圖片與閱讀文字,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後,孩子才有可能以這種語言來學習、吸收知識、從中得到閱讀的樂趣。樂趣就學習本身來說卻是最重要的,沒有樂趣的學習是一種缺乏能動力的學習,缺乏自發性的探索,這樣的學習是死的,無法永續持久。所以,多讓孩子閱讀孩子有興趣的書、多接觸能開啓孩子興趣的書,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算是漫畫書也無妨,請看我另一篇文章:沉迷漫畫。

電子書對寶寶來說並非是良好的教材,書必須自己能夠翻閱,雖然寶寶也能夠學會自己操作平板電腦,但在孩子十歲前,最好不要過度暴露在螢幕之下,否則將來小孩對於純文字的書本會完全沒有興趣。都是字多無聊啊!能讓孩子讀下去嗎?孩子會有胃口嗎?大學的物理學、微積分有吸引人的聲光影像嗎?美麗的插畫嗎?答案是,沒有。學法律的人都知道,六法全書並沒有插圖,枯燥的法條多難背啊!一個習慣電子產品的小孩,將來要進入純文字的世界會有障礙,沒有聲音影像的刺激,純文字的書對孩子來說,那會有多無聊啊!因此,父母要對於電子產品有所警戒,切忌在孩子小時候養成過渡依賴電子產品的習慣。

我一向堅持不下載電子書的(其實,我的電腦中電子書還真不少),現在卻發現,親子共讀長篇故事,若是使用電子書來進行,是不會有所影響,因為整本書都是字,不會讓孩子心有旁騖。字體還可以放大縮小,調整小小孩遠視的問題,一般學前兒童都有輕度遠視,所以童書都是大字體,而長篇故事的字體卻不夠大。我最近買了一套Paddington的書,字體小到我的老花眼也嫌吃力。讀到第二本書後,我發現使用平板電腦效果還不錯,諼諼不再抱怨字體太小,無法閱讀,也不會老是要點螢幕,急著看下一頁的圖,因為已經沒有圖讓他看了。因此,每次他和我一起讀長篇時,異常地安靜與安分。這下子,我懂了,純文字的電子書本身並不會影響到閱讀,也就是不會讓孩子分心,當然啦!前提是,我的iPad沒有下載任何影片和遊戲,就算存有大量的繪本,但是諼諼從來沒有自己操作過。

不是迪士尼的動畫片,而是純文字的世界,才是一個真正發揮想像力的世界,因為只有文字,孩子唯有靠自己的想像力,才能夠勾畫出故事中的情景。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具象的東西能夠讓孩子在腦海中構出圖像,有多少人試圖發掘想像力的來源,答案很簡單,書呀!有人說,最美的美女存在於書中,讀者都熟悉金庸筆下的陳圓圓,有多美啊!因為沒有插畫,更沒有照片。有人曾經觀察過聽有聲書的小孩的神情嗎?全神貫注、出奇的安靜,那種專注與沉醉,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正在將所聽到的故事,靜靜地在自己腦海中構築圖像,神情才會出奇地專注,那才是閱讀最終的神奇力量:想像力。要刺激孩子的想像力,不是工藝課,也不是上繪畫課,而是閱讀純文字,在此,孩子的想像力得以昇華。

最近,我略讀了一本鼎鼎大名的暢銷書:「讓天賦發光」。中文名稱很吸睛,但是仔細一看,那是一本令人討厭的書,其實讀者應該把目光放在英文書名上,那是一本討論如何讓學校更有創造力的書。制式的創造力如何讓孩子更有創造力?如何激發孩子的幻想?光靠一堆精心策劃的課程嗎?作者提到自己在學生時代,就曾經經歷到藝術課被德文課擠掉的厄運,言下之意,藝術課培養創造力,德文課扼殺創造力,是這樣嗎?

我們的生活總是不斷地求新求變,但教育一旦制式化了,孩子的天賦根本發不了光,改個花樣,根本穩固不了教育的根本,有沒有人想過回到簡約主義,就只是簡單地陪孩子們讀幾本書,看看效果如何?時下,多少學校在倡導電腦化教學,我想,大家都走錯路了,電腦化根本無法讓天賦發光。影像世界已經幫孩子構築好孩子心目中的世界,什麼都幫孩子想好了,孩子還能幻想出什麼?孩子只是乖乖地消費罷了。沒有人想到,閱讀可能可以讓孩子沉浸幻想世界最好的途徑?與影片不同的是,閱讀能夠讓孩子自由地馳騁在幻想世界之中,只有腳本,沒有影像,影像如何?完全由孩子自己自由想像,這樣天賦才能發光吧!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三語教育:寫



Moria Flaig
15. Januar 2016


跨年之後,孩子的三語教育正式進入「寫」的階段,我開始當橡皮擦媽媽了。現在諼諼固定每天練習描26個字母大小寫,寫五個漢字,此外,還有德文的填字練習。而英文的書寫,我計劃等德文熟練之後再進行。

一般美國兒童在學習閱讀之前,必須先熟練寫26個字母,而且只學寫印刷體,美國已經廢除書寫體了,但澳洲小學和德國小學一樣,還有書寫體,因為英文與德文書寫體不同,我自己也不是能夠寫書寫體,因此,我並沒有買書寫體的練習本讓諼諼練習,我持續美國的VPK的教法,只讓他練印刷體,因為所有的書都是印刷體,學不學書寫體對於閱讀影響不大。

美國學童學習讀寫的順序是,等字母寫熟了之後,然後再學習閱讀,先學sight words,然後再是phonics,最後才是訓練拼字。也就是說,俱有初級的閱讀之後,再學拼字,再寫成句子。相較於年長的孩子,幼齡的孩子的書寫能力還非常地低落,學習書寫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一般由學校教育來完成。而一個年長的孩子在學習外語時,卻不一樣,能夠讀寫並進,那是因為已經精確地掌握了母語的書寫技巧了,但是幼齡的兒童卻毫無書寫的能力。

雖然我已經開始訓練諼諼閱讀長篇故事了,但是他的拼字能力還很薄弱,只限於三到四個字母所組成的字,在德文裡,這樣的字非常少,而要他拼出五個字母以上所組成的單字,就目前而言,還很困難。兒童讀與寫的能力並非並肩發展,就拼音文字而言,這種現象更是明顯,只要掌握拼音原則,就能夠讀出所有的字,但不代表能夠寫出所有的字。而我們以前在學校學英語時,第一課的單字就有apple,五個字母,school由六個字母組成,讀寫並進,毫無困難。傳統中國是以書寫來識字,持續到現代,目前台灣的學童還是以寫來識字,學寫一個字,認一個字,我們當初學英語也是如此學的。但是對於英語是母語的兒童來說,學習讀寫的情況並非如此,會讀並不代表會寫,只要掌握了拼音規則,閱讀能力可以一日千里,進步神速,但是書寫能力卻相對遲緩。縱使,目前諼諼的閱讀能力已經達到十歲以上的程度了,但是書寫能力卻還在起步階段。

語言的四個面向:聽、說、讀、寫,小孩學習語言完全按照這個順序來,而寫是最後的階段,也是最難的階段,特別需要大人的督導。比起閱讀,寫字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練習。與漢字不同的地方是,學習寫漢字,必須模仿字型與牢記筆順。而學習拼音文字,首先必須練習拼音法,一般從母音開始訓練,因此,孩子學習書寫的第一課是,母音的填充。等到熟練了母音,再來可以依同類型的字,來進行字尾字首的填充,再者,也可以以文法為主軸來進行訓練,同時訓練拼字與文法規則,比如:複數型、過去分詞、冠詞等等。

此外,就書寫本身,小孩學寫字會遇到一些困難。首先,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握筆。以往,我就男孩小肌肉發展較遲的狀況來考量,因此,沒有要求諼諼很早就要學會握筆,就訓練小孩寫字而言,我們一定要要先等待小肌肉的發展成熟之後再開始訓練,尤其是小男孩在這方面,某種程度上有遲緩的現象,父母要特別留意。

要克服握筆的姿勢和握筆不穩的困難,我的建議是要讓小孩多畫畫,而不是多寫字,著色塗鴉能夠訓練腕力,畫圖條能夠訓練小孩對於線條的掌握,學前畫得越多,入學後字也就寫得越好,畫得越勤快,握筆姿勢也就越正確。諼諼是先學會寫字再開始畫畫,他開始畫得很晚,五歲以後才開始。因為缺乏畫畫的經驗,所以,四歲在學寫字時,顯得異常地辛苦,握筆不穩,腕力不夠,在美國上VPK時,他們班的老師發現諼諼握筆握不住,特意送他一支粗筆讓他回家寫功課。來澳洲後,我特別去找了一枝從德國進口的三角筆,這種筆可以矯正握筆姿勢。但他真正學會握筆,卻是在開始畫畫以後,勤快地畫了一陣子之後,筆自然就會握得穩了。

第二個會遇到的問題是鏡像的問題。諼諼喜歡寫鏡像,也就是寫出來的字呈現左右相反的圖像,最簡單的例子是:d寫成b,b寫成d;他的名字如果從右到左寫在紙上,然後去照鏡子,就會呈現正確的寫法:Joel。雖然,他在美國已經學會了寫26個字母大小寫,但是,我還是要他每天描26個字母大小寫。就是要讓他從不斷地練習中,改掉鏡像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拼法混淆的問題。這是三語或是雙語小孩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尤其是三種語言中有英文這一項,英文的母音有獨特的變化方式,會影響到孩子在書寫德文時的拼音方式,所以我從母音開始訓練起。具體而言,以美國音來說的話,英文的a以德文的e來發音,英文的e以德文的i來發音,oo以u來發音,u以a來發音,o以a來發音等等,當然還有其他各種複雜的變化,在此省略先不談。英文母音的變異容易讓孩子在書寫德文時混淆不清,尤其是,現在諼諼讀的書大部份是英文,書寫德文時很容易受到英文的拼法的影響,比如說,德文的書Buch,他老是寫Booch,此外,a和e老是分不清楚。

至於為什麼要先訓練德文書寫然後再訓練英文呢?因為,除了英法外來語之外,德文的拼音很規律,母音不會變化,比較容易掌握。基本上,只要會說得出來,就能拼得出來。所以我先讓他熟悉德文的寫法,再學英文,以德文的基礎來看英文的變異,這樣對孩子來說,會比較容易一些,所以我先讓他先學德文的拼音法。

而中文不是拼音文字,不牽涉到拼音混淆的問題,所以我採取同步進行的策略。況且,我們半年前搬來雪梨後,諼諼就進入了中文學校,已經開始學習漢字的讀寫了,我在家實施閱讀法來讓他學中文閱讀,可惜效果不佳,因此,我決定在中文學校開學前後,小試一段傳統的書寫法來教他識字,也就是每天練習寫四到五個字,每字寫15到20遍左右,如此重複兩到三次。

雖然我一直反對讓小孩在學前學寫字,但這半年來,經過中文學校的訓練,諼諼的握筆姿勢與漢字線條的掌握漸漸地上了軌道。我想,現在開始訓練應該不會太早,而且我家自學沒有評分,字體再醜都沒有關係,筆順不對也可以接受,字體比例不對或是不對稱,也行!只要沒寫錯就行了,我這個橡皮擦媽媽不會擦掉醜字的,小孩一開始學寫字哪裏知道必須掌握字體比例,左右、上下對稱的技巧,有寫出來就不錯了。因此,現階段先讓諼諼習慣練習寫字,藉由寫字來認字,先有些練字的體驗,再看看將來是否會回到閱讀識字法。我想,等孩子成熟一點之後,或許學習能力變強了,我再重拾舊法,這有待我的實驗來證明。

寫漢字是條漫漫長路,但我看重的是,聚沙成塔的效果,縱使孩子的中文才剛剛起步走,但回想以前自己小時候,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每天寫十幾行字來識字的嗎?萬事起頭難,但總是要有起頭,不是嗎?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沉迷於漫畫的三語寶寶


Moria Flaig
11. Januar 2016


諼諼愛讀高盧英雄傳


來澳洲之後,諼諼開始迷上歐洲最有名的漫畫「Asterix」,中文翻譯為:「高盧英雄傳」,目前已經讀完全部36冊,我自己買了六冊送他,這六冊大都是圖書館借不到的,為了讓孩子在家讀個夠,我一口氣買了六冊送他當聖誕節禮物。剩下的,借不到的,我就帶他去書店讀,他知道書店架子上全套擺得很齊全,雖然不知道36冊是什麼概念,但是在書店總是有一整排等著他讀,一次可以讓他補齊遺珠,不必苦苦地老是跑圖書館守候最佳時機,所以最近孩子總是要求要我帶他去書店「看書」。

雖然我自己蠻喜歡看日本動漫的,但對於一面要注意圖畫,一面又要閱讀文字的漫畫,卻興趣缺缺,漫畫的缺點就是不能讓人一口氣地把故事讀完,在這一點上,我是有點耐性不足。但圖畫對小小孩兒來說,卻特別有吸引力,諼諼並不介意既要看字,又要看圖,這種慢讀的過程。而圖畫的喜感,特別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增添幾許趣味性,讓小孩不會覺得故事太過枯燥無聊,難怪漫畫書特別得到小孩的鍾愛。

除了「Asterix」之外,諼諼對於其他的漫畫興趣則不大,對於在澳洲到處都買得到的「丁丁歷險記」,我借了幾次回家讓他讀,他卻興趣缺缺。諼諼一有鍾愛的事物,對於其他的事物接受性就會比較低。有時候,我們能夠在圖書館遇到幾本恐龍的漫畫書,遇到這種情況則例外,只要是與自己所關注的主題有關的書,他一律要借回家,並不排斥。於是,我開始注意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漫畫,最好能與他感興趣的主題相關,恐龍或是歷史的漫畫。比如最近朋友介紹的Geromino Stilton 這系列童書就有出版歷史故事的漫畫,孩子還蠻喜歡讀的。



最近,借到了一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歷史故事,孩子讀完之後,很認真地問我幾個歷史問題。我就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人開始美洲的殖民統治,這段歷史講述給孩子聽,正好銜接我們目前在閱讀的Little House系列作品,雖然是文學作品,但正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國拓荒史。西部拓荒之後,接下來的美國史也就是一般在美國學校中都會接觸到的主題:黑奴和南北戰爭。因為佛羅里達首府塔城離亞特蘭大不遠,亞特蘭大正是南北戰爭的中心點,因為是孩子成長的地方,我也順便講述了。

在這陣子勤讀「Asterix」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漸漸地對於歷史的連續性有了概略的認識,從書本中,他認識到了,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日耳曼蠻族入侵西歐與中歐,歐洲正式進入了封建時代。這幾天他卻問了一個歷史上的大問題:在羅馬帝國之後,為什麼會出現騎士?大哉問!從「Asterix」的漫畫中,孩子注意到了,羅馬軍團與封建騎士不同,羅馬軍團的攻擊與防禦技巧是以排列陣勢取勝,而中古騎士卻是以個人的鐵甲裝備取勝,為什麼呢?

回答這麼一個大問題,我沒有去查證,就以我對於歐洲史的認識來解釋。我想,主要是因為日耳曼民族是部族社會,小部落通常有個首領,這個概念他倒有,高盧正是一個部落社會,正是以小小的首領(chief)為中心所形成的社會。這些領主各自為政,沒有大的本錢,像羅馬帝國一樣來養龐大的軍團(legionary),遂分封領地給騎士來防禦敵人,各個領主也蓋起自己的城堡來鞏固領地的防禦。相較而已,羅馬帝國是一個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需要一個有效率有系統的軍事組織來防禦這麼大的領土,所以羅馬人興建不是城堡,而是巨大的城市,以城市經濟和官僚徵稅來豢養軍隊,有一集「Asterix and Cauldron」就是在談徵稅的問題,另一集「The Mansions of the Gods」就是在談城市經濟的問題。於是當大帝國瓦解後,軍團也瓦解,城市經濟也瓦解,騎士取而代之。




孩子能夠有這些認知,都是從漫畫書讀來的,中古歷史如何形成,雖然漫畫書中沒有具體的訊息,但是經過大人的引導,孩子可以自己主動地從漫畫中種種歷史元素來思索,中古騎士是如何塑造而成的,解答這些歷史問題能夠加強小孩子對於因果關係的理解能力。

以漫畫來教導兒童認識歷史不是我的點子,在日本和台灣到處都看得到這樣的漫畫書,不是嗎?在歐洲,漫畫不如亞洲社會風行,也不如美國的普及,甚至很多歐洲人從來沒有讀過漫畫書,但若是能夠找到其他的優質漫畫的話,我會鼓勵孩子去閱讀的,偶爾買上幾本,讓孩子高興一番,我也不覺得浪費錢。「丁丁歷險記」是一套相當不錯,很適合男孩閱讀的漫畫,希望有一天諼諼會喜歡上。

我想,培養孩子的閱讀力的秘訣就是,不妨讓孩子多閱讀一些他自己有興趣的書,雖然我們家閱讀的方向是在經典,但我並不排斥讓孩子多看像漫畫這樣的「閒書」。我也知道,孩子在讀完「夏綠蒂的網」之後,一本經典之作,雖然口裏說,非常地喜歡這本書,但他不見得會因此而朝朝暮暮地捧著這本書來讀,從今往後都讀經典。

喜歡歸喜歡,若是沒有規律性的親子共讀,這樣的純文字的書,孩子還是無法獨立閱讀的,還是需要有經過一段時間、規律性的親子共讀來培養。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想讓孩子熱愛經典文學,就要讓孩子多閱讀經典,孩子一個人無法獨立進行,不妨和媽媽一起來讀,說實在的,與其是說,媽媽陪讀,不如是說,媽媽自己想讀,讓孩子陪讀罷了。

這樣聽來,親子共讀好像奉命而讀,孩子依令行事,一點樂趣都沒有,但這樣的方法卻幫助孩子克服純文字的枯燥無味,比如說,孩子讀十頁之後讀不下了,媽媽幫忙讀一小段,孩子看到媽媽讀得不好,聽不下去了,於是,自己又接下去讀了。這種規律性的親子共讀,不但可以鼓勵孩子將一本本長篇故事給讀完,媽媽自己也讀了不少書。但基本上,諼諼自己個人的閱讀,很少在讀長篇,大都集中在閱讀恐龍與「Asterix」之上,和一些比較薄短的,大約一百頁左右的故事書。

一本喜歡的書,可以反覆不斷地重複讀,眼睛一張開就要讀,「Asterix」的魅力即是如此,你說讀漫畫好不好呢?



三語數學


Moria Flaig
8. Januar 2016


諼諼在家自學,雖然沒有具體的課程與進度,我大部份都跟隨孩子的腳步,隨他興之所至,除了額外督導閱讀之外,孩子想看書、或是做算數、畫畫還是寫字,都隨他意思,他最近甚至熱衷於製作漫畫書,我們也一起研究了一陣子畫漫畫,他畫了一本故事送給媽媽。

整體而言,算數與寫字在我們的在家自學當中算是功課了,我平時會把一天之內要寫的數學算題出好在紙上,還有兩到三頁的德文單字填充題,要他在一天之內,自己寫好,我利用這些功課來訓練他兩種能力:算數與拼音。

這幾天連續兩次我出了0+0=?這一道算題。第一次,諼諼在答案上塗了烏漆麻黑一片,我問題為什麼塗得黑黑的,他說,黒黒的意思就是什麼都沒有。隔天,我又出同樣這道算題,他卻把它空著,什麼也沒有寫,也沒有畫。我問他為什麼,他說,0+0就是什麼也沒有,有寫就是有的意思,沒寫就是沒有的意思,所以什麼都不必寫。哦!原來如此。

諼諼的數字觀念,就三語的情況來說,有點混亂。怎麼說是混亂呢?他一開口說話就會數數,但是數到14、15之後,一直有困難,這種情況一直維持了兩年多,都沒有突破,到了四歲在美國上VPK時,才跟著老師的進度進入了20的行列。但問題卻來了,認數字是在美國學,寫數字也是在美國學會的,要他把數字直接從英文轉換成德文,很順利,但是要他轉換成中文,卻沒有辦法,怎麼會這樣?說起數字系統,中文應該是最簡單、最有系統不過了,怎麼對諼諼來說卻是最難學的呢?於是我製作了十張閃字卡,在上面寫上十個阿拉伯數字,無論閃出哪一張,英文和德文的十個數字都說得全,但是要他說中文時就變得離離落落。不是認不出八,就是九和六老是混淆。

原來三語難,不是難在於音調、發音、單字、文法、冠詞、複數、拼字,卻難在數字。加減法可以運用手指頭算,諼諼認數字時,用英文和德文想,都沒有問題,但是用中文時,就說不全了,我實在想不透問題在哪裡?之前,我也曾經在部落格裏面提到過,學習外文,數字的運用是最基本的,卻也是最難的(請看:數字敏感期),更遑論運算。很多外文非常流利的人都曾經提到過,即使在國外生活多年,雖然生活中大部份狀況都能夠使用外語來表達,但就是無法使用外文做加減乘除。我在國外生活了這麼多年了,無論在哪個國家生活,在購物時,所有的價格必須換算成台幣,然後再換算成歐元,以前還有歐元兌換馬克,法郎兌換馬克的問題。

雖然目前台灣的物價已經遠遠超過我小時候的價錢,我還是習慣以此方法來計算。小時候台北市公車票10塊錢,德國一般城市的公車票約兩歐元左右,也就是90塊錢,九倍耶,嚇死人!而美國市公車票價卻只有一塊半,45塊錢只有德國的一半,真便宜!以我們家出發來計算,雪梨的公車票價約兩澳元,火車票約三澳元,有時低於三澳元,也就是在50-75澳元之間,依遠近而定,花70塊台幣就能夠坐火車,真是不可思議。能這樣計算嗎?但長久以來,我就是這樣算的。

當然我沒有要求孩子將物價以不同的幣值來換算,但首先,在學算數的當頭,要求他將阿拉伯數字轉譯成中文卻異常地困難。難道小孩也存在著大人一樣的問題,像我一樣,無論去哪裡,物價一定要先轉換成台幣,數字一定轉換成中文,不然的話,就反應不過來。

孩子的數字是在美國學的,加法計算是自己想出來的,現在做算數演練是媽媽看著演練的,因為媽媽在教,所以都是用中文在演算,算完了之後,要用阿拉伯數字寫出來時,卻都要看數字表,很顯然地,中文和阿拉伯數字對不上。

加減法會比數字容易?理應該不是這樣,他加法都已經算到十位數了,但直到現在我才發現,孩子最基本的數字觀念有問題。我想,錯就錯在,諼諼一年前在VPK學寫數字時,我沒有及時採用三語數學,以為數字就是數字,全世界通用,學會了英文自然就會中文。其實不然,以前我讀過一個在美國養育雙語寶寶的德國媽媽所寫的部落格,她曾經提到過他們家如何貫徹實行one person one language,他們家的小孩做數學作業,全部都要演算過兩次,一次用英文跟爸爸算,一次用德文跟媽媽算。我當時的想法是,不虧是德意志精神,做事果然徹底。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這位媽媽要這麼做了,數學也必須用雙語來教育,在我們家就是要三語數學,那要怎麼教?所有的算式,在學校演算一次,在家跟爸爸算一次,跟媽媽又再算一次?那有多麻煩啊!

其實我不想這麼麻煩,我的想法很偷懶,就以將來小孩在哪裡入學為依據了,我不是很在乎小孩用中文說不出數字來,也不是很在乎將來他在計算過程中會使用哪一種語言來計算。只要答案正確,至於孩子是怎麼算的?是使用哪種語言算?我不是很在意。或許應該改用以中文字來教數字,而非以阿拉伯數字來教,我想這樣教的話,他應該十個數字能夠說得全吧!而且中文沒有零,而是以十來代替,是完全不同的系統。說不定,一個全新的方向可以降低混淆的狀況。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夏綠蒂的網



Moria Flaig
5. Januar 2016


這一兩個星期,我們全家忙著跨年,不想錯過舉世聞名的雪梨港灣大橋的跨年煙火。再者,趁著大學關閉三個星期的期間,我們帶著孩子去參觀蠟像館、水族館、動物園,去海灘逐浪,讓炎炎夏日把全身烤得酥酥香香地。

雖是放暑假,但是我們在玩樂時還是抽空讀一章「夏綠蒂的網」,直到跨完年,假期結束,我們讀完了最後一章,諼諼還把書的封面上所有的字仔細地讀完,連臉書和網址也讀了。最後結局是,蜘蛛夏綠蒂死了,小豬Wilbur得以存活,諼諼感動得淚眼簌簌而下。從結局中,孩子瞭解到,這個故事很類似耶穌基督的故事,夏綠蒂就像基督,名字皆是以希臘字母CH開頭,小豬就是我們人本身,夏綠蒂所織的網就像耶穌所行的奇蹟,夏綠蒂所生的伍佰多隻小蜘蛛就像使徒,隨風飄逝,飄散到世界各地。為什麼夏綠蒂要救Wilbur?我問孩子,Wilbur也問過夏綠蒂同樣的問題,沒有答案不是嗎?愛本身往往沒有特殊的原因,為什麼母親愛孩子,孩子愛母親?因為嬰兒憨胖可愛?追究起來,神如此造人,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不是嗎?但是,很多雜誌的評論都說,這是一本有關友情的書,我覺得夏綠蒂的愛卻是比世間的友情更加超然,我想這是一本有關「愛」與「犧牲」的書,為何而愛?為何而犧牲?最終都是無法說明原因和理由。看到孩子的眼淚,顯然這是一本對胃的書,White是一個對胃的作家!

我也在圖書館借也到了有聲CD,孩子非常地喜歡聽,特別是鵝與綿羊與豬對話那一段,作者朗讀時特意加入了動物特有的聲調,增添了幾許生動活潑的氣氛。諼諼在朗讀時,把作者的語調學得十分神似,使得這次的親子共讀變得十分有趣。我希望孩子不是只是喜歡聽CD而已,我更盼望他能夠自己讀,本書一共184頁,46幅插圖,比起「Little House」,這本書更容易讀,而作者時而幽默,時而諷刺的語調,讓整個故事不過於枯燥無味,能夠吸引小朋友耐心地讀下去。

讀完了第二本長篇之後,我們打算繼續閱讀Little House系列,由於從圖書館中借來了第七集的有聲CD,孩子也陸陸續續聽了幾回,本來我想接下去從第七集開始讀的,但諼諼卻要求讀第二集,這樣故事才有連續性,從中,我感受到孩子讀下去的渴望,一共九集耶!他並沒有覺得很多。
在這個假期中,我買了三集一本的Asterix(高盧英雄傳)送給孩子當聖誕節禮物,在讓孩子挑選禮物的同時,畢竟高盧英雄傳有三十六集,要花很長的時間一一過濾,借此機會,我也在書店中翻閱其他童書,順便考察目前長篇故事的童書市場,畢竟我才剛開始接觸這個領域,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這裡不像在德國與美國,童書都有很清楚的年齡分級,在澳洲無論是在書店或是在圖書館,長篇故事書統稱為Junior Fiction,閱讀程度設定在國小高年級到國中階段的族群,也就是10到15歲之間,不同於繪本:Picture Books,不同於短篇讀本:Early Reader,不同於青少年讀物:Teens。Junior Fiction這個年齡層的書插畫少,故事長篇,一本大約250頁左右,如果每天讀個30幾頁,大約一個星期能夠讀完,不像哈利波特之類的,落落長,故事情節也簡單多了,跑了幾趟書店,讓我對於童書市場有了一番新的認識。大致上,我們能將這四種類別的童書以五歲為一單位來分級,來為孩子挑選適齡的童書,不住在國外朋友,若是無法親自逛書店,想要從台灣網上訂購英文書給孩子讀的話,以下是一個分齡的方向:

0-5歲(學前):繪本(Picture Books)
5-10歲(國小中、低年級):短篇讀本(Early Reader)
10-15歲(國小高年級、國中):長篇故事(Junior Fiction)
15歲-20歲(高中以上):長篇故事(Teens)

基本上,挑選長篇故事要比挑選繪本要困難得多了,比起挑選自然科學的書又要更難了,往常,一本書我只要翻個一兩遍就可以判斷適不適合孩子閱讀,大多從圖中就可以判斷故事內容與難易度,而長篇故事書的插圖不多,很難從插圖中判斷書的主題和內容,更無法判斷內容難易度,到底適不適合孩子閱讀程度。向來,我以孩子喜愛的主題來挑選書,比如說,孩子迷戀挖土機時就多選購挖土機的書,迷戀騎士就買騎士的書嘍!但挑選長篇故事卻非容易,不是有關騎士的故事就行了,要是內容過於鬼怪離奇的,坊間多的是把城堡寫成鬼屋的故事書,或是把恐龍寫成災難故事,內容的好壞再也無法憑著封面與插圖就能夠判斷取捨,在選購之前我們要參考歷年來圖書市場的評價,當然保守的做法就像我一樣,從經典開始。

在我決定讓孩子閱讀長篇故事之前,我知道有些人氣旺的繪本有所謂的原著,像小熊維尼、帕丁頓熊、Little House等等,這一系列的童書,以前諼諼就讀過不少繪本版,也就是行文、情節經過改寫的,文字與故事比較簡潔,這些以豐富美麗的插圖為主的繪本很適合學前兒童閱讀,但這些書都非原著,大部份是經過書商的行銷手段,特意包裝出來的故事書。當孩子進入大量閱讀階段時,我們可以去找這些故事的原著出來讓孩子閱讀,從孩子已經熟悉的故事著手,可以避免孩子排斥的心理。再加上以前在美國時,Little House系列的有聲CD他大部份都聽過,就算書沒讀過,但故事也都聽過,更增加親切感。畢竟繪本有美麗的圖畫來幫助理解,孩子接受度高。而長篇故事的插畫很少,每頁都是滿滿的字,孩子必須真正有能夠掌握純文字文本的能力,還有很長的專注力,才有辦法持續地將一本長篇故事讀完,所以從孩子熟悉的故事開始,是一個很好的起頭,熟悉的故事與情節可以鼓舞孩子持續地讀下去。

等孩子讀完一本書之後,確定孩子的接受性,最重要的是,當孩子主動要求閱讀第二本時,再漸漸地擴及其他的作者。於是,我們正式進入兒童文學領域,圖畫變成配角,故事好看感人當然也很重要,但是在這個階段的閱讀,理解故事情節已經不是主要的目的了,孩子會逐漸發覺,語言運用的質會越來越重要,語言不再只是陳述故事的媒介而已,文學中常常運用的各種技巧:諷刺、幽默、白描、比喻、象徵等等漸漸成為孩子要領會掌握的,更重要的是,這時候所讀到的語彙已經超越日常語言的範疇,孩子進入了藉由閱讀來認識罕見字的階段。

書商也廣告,讓孩子閱讀目前大紅大紫的兒童文學作家,以偵探冒險類的最暢銷,好處是現代人的作品與孩子的生活世界貼近,更好理解。我的想法則是,書若是薄小的話,我並不排斥偶爾讓孩子閱讀人氣旺的暢銷書,大部頭的話,若要花點時間才能夠讀完一本書時,我寧可讓孩子讀經典,經典雖然較枯燥,但是我相信,唯有閱讀經典,孩子的語言能力才能夠不斷地得到鍛鍊與提升。

很幸運地,我找到了「夏綠蒂的網」,我小時候並沒有讀過這本書,很高興因當媽媽而認識了這本書,這本書被譽為二十世紀最俱代表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吸引我的不只是它的經典性,更重要的是,它不難讀。比起其他經典著作:小婦人、湯姆歷險記、三劍客、小公主、叢林之書、Little House等等,White的行文較簡潔,故事情節也不複雜,對小小孩來說,是一本非常適合的作品。討論的議題雖然很抽象:死亡、愛、品格等等,這篇現代式寓言由作者寫來一點都不沈重,也不深奧,使用讓每個兒童都能理解的動物性象徵:老鼠代表人性中的貪婪無恥,但是也有仁慈的一面,豬代表人性中渴望安逸生活的一面,但卻一再地顯露了極度的焦慮不安,蜘蛛代表智慧與自我犧牲,卻無法擺脫一個嗜血殺手的本性。以動物的特性來象徵人存在的矛盾與不完美,讓兒童輕鬆容易地理解人生中沈重的問題:生與死,愛與孤寂。這部作品的確堪稱大師級的作品。

澳洲的圖書大多來自於英國,從美國進口的書少之又少,我想讓孩子繼續閱讀E. B. White其他得獎作品:Stuart Little與The Trumpet of the Swan,我想,在圖書館能夠遇到的機會大概是渺茫了,哎!只能借助網購了。

讓寶寶從閱讀中學法文



三語寶寶自己在思考時,是使用哪種語言思考呢?做夢時,又是用哪一種語言做夢呢?我和諼諼的爸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只能猜,他可能使用英語想的時候比較多,因為他一個人在玩時,常常使用英語獨白,或許他想,在家時英語是他個人專用的語言吧!我問過孩子,喜歡使用哪一種語言來思考呀?孩子說,三種語言都會想啊!只是我們不知道,是不是三種語言一起想?

爸爸說:「這樣才正常,我也會使用英文和中文來思考。」孩子的爸偶爾會口出驚人之語!我只知道,他會讀中文,除了和台灣家人說的那幾句中文之外,我一直不知道他會使用中文思考,後來他補上一句:「到目前為止,我也讀了不少中文了,既然會讀,那就會用來思考。」的確,在這個假期中,他買了一本國家地理雜誌來「研讀」,利用他自己寫的程式來查閱單字。就我對於學漢學的人的認識,都已經能讀雜誌了,中文程度應該是相當不錯了,難怪能夠使用中文來思考。

現階段我正在教諼諼學法語,我們家沒有人說法語,我們也不是住在法語系國家,我只是每天固定抽出點時間教孩子一點法文而已。這樣能學得好嗎?這樣學有用嗎?沒有語言環境還要學嗎?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問,小孩在學校每星期只上那幾節英文課,這樣學得好嗎?這樣有用嗎?還要學嗎?就算不太有效果,但全世界大部份國家的孩子還是照樣得學英語,我小時候也是這樣學不是嗎?他爸爸雖然生長在德國,但我相信他的學法也沒有比較高明。(其實是有不同的,根據他的說法,他小時候也是以閱讀法來學英語的,也就是不必背單字,不必學文法。有一次,他們全班去倫敦旅行,他趁機買了幾本英文小說回家讀,從此以後,就再也不需要上英文課了。)

法文既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的語言,家中也無人說法文,但是孩子還是可以學法文的。正如各位網友的狀況,家中無人說英文,英文也非爸爸或是媽媽的母語,但是小孩照樣可以學英文,只要用對方法,甚至可以學得比爸媽還要好。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我們既然能夠從聆聽中學到母語,同樣地,也可以從閱讀中學會一種語言,就像他爸爸一樣,從閱讀中學會了中文,也就是說將閱讀當成聆聽一樣來學習。諼諼的爸有空時就讀點中文,讀久了自然就會使用中文來思考了,儘管他只會說一點點中文而已,說得也不是很流利,無疑地,他每天聽我和孩子的對話,聽久了、讀久了,也就能夠用中文來思考了。閱讀的力量實在是令人震撼!


既然閱讀有這麼神奇的力量,各位網友若是讓孩子從小就開始閱讀英文,最好,就從孩子開始學習認字時就開始,從最簡單的句子開始讀,讓英文伴著孩子成長。當初諼諼也是從無字書開始讀,再來讀一句書,再來讀兩句書,一年半後,現在他都能讀長篇故事書了。我想,各位家長,雖然沒有請外教,孩子沒有到英語系國家上學,也沒有去上過英語夏令營,只是在家將英文當成母語一樣來閱讀,長久下來,孩子是否能夠使用英文來思考呢?加上,今天網路、網購便捷的時代,要讓孩子聽英文還不簡單,只要上網就行了,何愁孩子的發音會不正確。

若是孩子能夠將英文當成母語來閱讀,是不是同樣地能夠培養出英語腦來呢?即使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情況之下,也就是缺乏聆聽與互動的條件之下,若能將閱讀當成聆聽一樣來吸收一種語言,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夠學會一種語言,是否能夠使用這種語言來思考呢?閱讀經驗越豐富,也就等同於輸入的時間也就越多,使用這種語言來思考的時間越多。把外文當成母語一樣來閱讀,利用閱讀來學習一種語言,是否能夠得到成功,有待我從我們的法文課來證實,雖然讓孩子這樣學,無法讓法文變成孩子的母語,各位網友,你們的孩子這樣學,英文也不會變成孩子的母語,但是這樣學,英文一定能夠變成孩子的一部份。

諼諼的法文是否能夠照著當初學習英語一樣,照本宣科,照著我當初閱讀英文繪本的方式來訓練,是否同樣地在一年半後達到獨立閱讀的程度呢?我猜想,效果可能會沒有當初學英文時,效果來得好,我們只是每天抽點時間來學點法文罷了!孩子並沒有生活在法語國家之中,也沒有機會使用法文與他人互動,法文也不會變成孩子的母語之一,但我深信,透過閱讀,孩子能夠學會法文的,甚至像他爸爸一樣,讀久了說不定就能夠使用法文來思考了。

再者,德國的中學,也就是在五年級以後,有提供雙語雙軌教育,也就是有一半的科目以英語或是法語教學,畢業時能夠得到雙語中學畢業證書。如果將來孩子有幸進入雙軌體系,自然能夠在學校中將聽說讀寫學得更純熟,但這還是未知數呢!各位家長不要忘記,語言學習是一條漫漫長路,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藉由閱讀幫孩子打好基礎罷了,其他的要看孩子的興趣與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