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三語數學


Moria Flaig
8. Januar 2016


諼諼在家自學,雖然沒有具體的課程與進度,我大部份都跟隨孩子的腳步,隨他興之所至,除了額外督導閱讀之外,孩子想看書、或是做算數、畫畫還是寫字,都隨他意思,他最近甚至熱衷於製作漫畫書,我們也一起研究了一陣子畫漫畫,他畫了一本故事送給媽媽。

整體而言,算數與寫字在我們的在家自學當中算是功課了,我平時會把一天之內要寫的數學算題出好在紙上,還有兩到三頁的德文單字填充題,要他在一天之內,自己寫好,我利用這些功課來訓練他兩種能力:算數與拼音。

這幾天連續兩次我出了0+0=?這一道算題。第一次,諼諼在答案上塗了烏漆麻黑一片,我問題為什麼塗得黑黑的,他說,黒黒的意思就是什麼都沒有。隔天,我又出同樣這道算題,他卻把它空著,什麼也沒有寫,也沒有畫。我問他為什麼,他說,0+0就是什麼也沒有,有寫就是有的意思,沒寫就是沒有的意思,所以什麼都不必寫。哦!原來如此。

諼諼的數字觀念,就三語的情況來說,有點混亂。怎麼說是混亂呢?他一開口說話就會數數,但是數到14、15之後,一直有困難,這種情況一直維持了兩年多,都沒有突破,到了四歲在美國上VPK時,才跟著老師的進度進入了20的行列。但問題卻來了,認數字是在美國學,寫數字也是在美國學會的,要他把數字直接從英文轉換成德文,很順利,但是要他轉換成中文,卻沒有辦法,怎麼會這樣?說起數字系統,中文應該是最簡單、最有系統不過了,怎麼對諼諼來說卻是最難學的呢?於是我製作了十張閃字卡,在上面寫上十個阿拉伯數字,無論閃出哪一張,英文和德文的十個數字都說得全,但是要他說中文時就變得離離落落。不是認不出八,就是九和六老是混淆。

原來三語難,不是難在於音調、發音、單字、文法、冠詞、複數、拼字,卻難在數字。加減法可以運用手指頭算,諼諼認數字時,用英文和德文想,都沒有問題,但是用中文時,就說不全了,我實在想不透問題在哪裡?之前,我也曾經在部落格裏面提到過,學習外文,數字的運用是最基本的,卻也是最難的(請看:數字敏感期),更遑論運算。很多外文非常流利的人都曾經提到過,即使在國外生活多年,雖然生活中大部份狀況都能夠使用外語來表達,但就是無法使用外文做加減乘除。我在國外生活了這麼多年了,無論在哪個國家生活,在購物時,所有的價格必須換算成台幣,然後再換算成歐元,以前還有歐元兌換馬克,法郎兌換馬克的問題。

雖然目前台灣的物價已經遠遠超過我小時候的價錢,我還是習慣以此方法來計算。小時候台北市公車票10塊錢,德國一般城市的公車票約兩歐元左右,也就是90塊錢,九倍耶,嚇死人!而美國市公車票價卻只有一塊半,45塊錢只有德國的一半,真便宜!以我們家出發來計算,雪梨的公車票價約兩澳元,火車票約三澳元,有時低於三澳元,也就是在50-75澳元之間,依遠近而定,花70塊台幣就能夠坐火車,真是不可思議。能這樣計算嗎?但長久以來,我就是這樣算的。

當然我沒有要求孩子將物價以不同的幣值來換算,但首先,在學算數的當頭,要求他將阿拉伯數字轉譯成中文卻異常地困難。難道小孩也存在著大人一樣的問題,像我一樣,無論去哪裡,物價一定要先轉換成台幣,數字一定轉換成中文,不然的話,就反應不過來。

孩子的數字是在美國學的,加法計算是自己想出來的,現在做算數演練是媽媽看著演練的,因為媽媽在教,所以都是用中文在演算,算完了之後,要用阿拉伯數字寫出來時,卻都要看數字表,很顯然地,中文和阿拉伯數字對不上。

加減法會比數字容易?理應該不是這樣,他加法都已經算到十位數了,但直到現在我才發現,孩子最基本的數字觀念有問題。我想,錯就錯在,諼諼一年前在VPK學寫數字時,我沒有及時採用三語數學,以為數字就是數字,全世界通用,學會了英文自然就會中文。其實不然,以前我讀過一個在美國養育雙語寶寶的德國媽媽所寫的部落格,她曾經提到過他們家如何貫徹實行one person one language,他們家的小孩做數學作業,全部都要演算過兩次,一次用英文跟爸爸算,一次用德文跟媽媽算。我當時的想法是,不虧是德意志精神,做事果然徹底。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這位媽媽要這麼做了,數學也必須用雙語來教育,在我們家就是要三語數學,那要怎麼教?所有的算式,在學校演算一次,在家跟爸爸算一次,跟媽媽又再算一次?那有多麻煩啊!

其實我不想這麼麻煩,我的想法很偷懶,就以將來小孩在哪裡入學為依據了,我不是很在乎小孩用中文說不出數字來,也不是很在乎將來他在計算過程中會使用哪一種語言來計算。只要答案正確,至於孩子是怎麼算的?是使用哪種語言算?我不是很在意。或許應該改用以中文字來教數字,而非以阿拉伯數字來教,我想這樣教的話,他應該十個數字能夠說得全吧!而且中文沒有零,而是以十來代替,是完全不同的系統。說不定,一個全新的方向可以降低混淆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