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三語教育:寫



Moria Flaig
15. Januar 2016


跨年之後,孩子的三語教育正式進入「寫」的階段,我開始當橡皮擦媽媽了。現在諼諼固定每天練習描26個字母大小寫,寫五個漢字,此外,還有德文的填字練習。而英文的書寫,我計劃等德文熟練之後再進行。

一般美國兒童在學習閱讀之前,必須先熟練寫26個字母,而且只學寫印刷體,美國已經廢除書寫體了,但澳洲小學和德國小學一樣,還有書寫體,因為英文與德文書寫體不同,我自己也不是能夠寫書寫體,因此,我並沒有買書寫體的練習本讓諼諼練習,我持續美國的VPK的教法,只讓他練印刷體,因為所有的書都是印刷體,學不學書寫體對於閱讀影響不大。

美國學童學習讀寫的順序是,等字母寫熟了之後,然後再學習閱讀,先學sight words,然後再是phonics,最後才是訓練拼字。也就是說,俱有初級的閱讀之後,再學拼字,再寫成句子。相較於年長的孩子,幼齡的孩子的書寫能力還非常地低落,學習書寫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一般由學校教育來完成。而一個年長的孩子在學習外語時,卻不一樣,能夠讀寫並進,那是因為已經精確地掌握了母語的書寫技巧了,但是幼齡的兒童卻毫無書寫的能力。

雖然我已經開始訓練諼諼閱讀長篇故事了,但是他的拼字能力還很薄弱,只限於三到四個字母所組成的字,在德文裡,這樣的字非常少,而要他拼出五個字母以上所組成的單字,就目前而言,還很困難。兒童讀與寫的能力並非並肩發展,就拼音文字而言,這種現象更是明顯,只要掌握拼音原則,就能夠讀出所有的字,但不代表能夠寫出所有的字。而我們以前在學校學英語時,第一課的單字就有apple,五個字母,school由六個字母組成,讀寫並進,毫無困難。傳統中國是以書寫來識字,持續到現代,目前台灣的學童還是以寫來識字,學寫一個字,認一個字,我們當初學英語也是如此學的。但是對於英語是母語的兒童來說,學習讀寫的情況並非如此,會讀並不代表會寫,只要掌握了拼音規則,閱讀能力可以一日千里,進步神速,但是書寫能力卻相對遲緩。縱使,目前諼諼的閱讀能力已經達到十歲以上的程度了,但是書寫能力卻還在起步階段。

語言的四個面向:聽、說、讀、寫,小孩學習語言完全按照這個順序來,而寫是最後的階段,也是最難的階段,特別需要大人的督導。比起閱讀,寫字要花更多的時間來練習。與漢字不同的地方是,學習寫漢字,必須模仿字型與牢記筆順。而學習拼音文字,首先必須練習拼音法,一般從母音開始訓練,因此,孩子學習書寫的第一課是,母音的填充。等到熟練了母音,再來可以依同類型的字,來進行字尾字首的填充,再者,也可以以文法為主軸來進行訓練,同時訓練拼字與文法規則,比如:複數型、過去分詞、冠詞等等。

此外,就書寫本身,小孩學寫字會遇到一些困難。首先,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握筆。以往,我就男孩小肌肉發展較遲的狀況來考量,因此,沒有要求諼諼很早就要學會握筆,就訓練小孩寫字而言,我們一定要要先等待小肌肉的發展成熟之後再開始訓練,尤其是小男孩在這方面,某種程度上有遲緩的現象,父母要特別留意。

要克服握筆的姿勢和握筆不穩的困難,我的建議是要讓小孩多畫畫,而不是多寫字,著色塗鴉能夠訓練腕力,畫圖條能夠訓練小孩對於線條的掌握,學前畫得越多,入學後字也就寫得越好,畫得越勤快,握筆姿勢也就越正確。諼諼是先學會寫字再開始畫畫,他開始畫得很晚,五歲以後才開始。因為缺乏畫畫的經驗,所以,四歲在學寫字時,顯得異常地辛苦,握筆不穩,腕力不夠,在美國上VPK時,他們班的老師發現諼諼握筆握不住,特意送他一支粗筆讓他回家寫功課。來澳洲後,我特別去找了一枝從德國進口的三角筆,這種筆可以矯正握筆姿勢。但他真正學會握筆,卻是在開始畫畫以後,勤快地畫了一陣子之後,筆自然就會握得穩了。

第二個會遇到的問題是鏡像的問題。諼諼喜歡寫鏡像,也就是寫出來的字呈現左右相反的圖像,最簡單的例子是:d寫成b,b寫成d;他的名字如果從右到左寫在紙上,然後去照鏡子,就會呈現正確的寫法:Joel。雖然,他在美國已經學會了寫26個字母大小寫,但是,我還是要他每天描26個字母大小寫。就是要讓他從不斷地練習中,改掉鏡像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拼法混淆的問題。這是三語或是雙語小孩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尤其是三種語言中有英文這一項,英文的母音有獨特的變化方式,會影響到孩子在書寫德文時的拼音方式,所以我從母音開始訓練起。具體而言,以美國音來說的話,英文的a以德文的e來發音,英文的e以德文的i來發音,oo以u來發音,u以a來發音,o以a來發音等等,當然還有其他各種複雜的變化,在此省略先不談。英文母音的變異容易讓孩子在書寫德文時混淆不清,尤其是,現在諼諼讀的書大部份是英文,書寫德文時很容易受到英文的拼法的影響,比如說,德文的書Buch,他老是寫Booch,此外,a和e老是分不清楚。

至於為什麼要先訓練德文書寫然後再訓練英文呢?因為,除了英法外來語之外,德文的拼音很規律,母音不會變化,比較容易掌握。基本上,只要會說得出來,就能拼得出來。所以我先讓他熟悉德文的寫法,再學英文,以德文的基礎來看英文的變異,這樣對孩子來說,會比較容易一些,所以我先讓他先學德文的拼音法。

而中文不是拼音文字,不牽涉到拼音混淆的問題,所以我採取同步進行的策略。況且,我們半年前搬來雪梨後,諼諼就進入了中文學校,已經開始學習漢字的讀寫了,我在家實施閱讀法來讓他學中文閱讀,可惜效果不佳,因此,我決定在中文學校開學前後,小試一段傳統的書寫法來教他識字,也就是每天練習寫四到五個字,每字寫15到20遍左右,如此重複兩到三次。

雖然我一直反對讓小孩在學前學寫字,但這半年來,經過中文學校的訓練,諼諼的握筆姿勢與漢字線條的掌握漸漸地上了軌道。我想,現在開始訓練應該不會太早,而且我家自學沒有評分,字體再醜都沒有關係,筆順不對也可以接受,字體比例不對或是不對稱,也行!只要沒寫錯就行了,我這個橡皮擦媽媽不會擦掉醜字的,小孩一開始學寫字哪裏知道必須掌握字體比例,左右、上下對稱的技巧,有寫出來就不錯了。因此,現階段先讓諼諼習慣練習寫字,藉由寫字來認字,先有些練字的體驗,再看看將來是否會回到閱讀識字法。我想,等孩子成熟一點之後,或許學習能力變強了,我再重拾舊法,這有待我的實驗來證明。

寫漢字是條漫漫長路,但我看重的是,聚沙成塔的效果,縱使孩子的中文才剛剛起步走,但回想以前自己小時候,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每天寫十幾行字來識字的嗎?萬事起頭難,但總是要有起頭,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