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墨西哥灣


Moria Flaig
31.12.2019

美國住家旁的湖泊


墨西哥灣


搬到佛羅里達之後,總喜歡去墨西哥灣淘沙,聞聞海浪的氣息,看看潮來潮去,翻白的浪花本身沒什麼,就是因為沒什麼特殊引人之處,才有讓心境沈澱下來的力量。很單調的潮來潮去,單純到讓人忘卻平日的憂煩。

夫的故鄉在山間,總是望不到地平線。我的故鄉在海島,島的四周則是汪洋大海。沿著墨西哥灣漫步,我總想著,海的另一岸是墨西哥,那裡矗立著古老的馬雅金字塔,夫也曾趁著開研討會,藉機去朝聖一番,多少旅人曾經為此金字塔記下一筆啊!

再往海的方向神遊而去,是古巴、海地、波多黎各、加勒比海各國,即使在美國常遇到來自那些國家的人,其實對我來說,那是相當陌生的國度。再往前神遊,何處是台灣?海不是山,不會隔離我們的視線,全世界的海水都連成一氣,總之,望著墨西哥灣,遠遠的地平線的那一端,不管還要走多遠,不管是不是要拐個彎,最後總會到達太平洋西岸。總之,望著水,就能望到故鄉。

其實海的彼岸,就是台灣了。此水我與家人相與共,此水和台灣相連接。想到這裡,不由得鼻酸了。


後記:此文寫於美國聖喬治島

苦旅人生


Moria Flaig
31.12.2019


典型的美式教堂

苦旅人生

摩西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10)我的年歲已經過了八十的一半,前半生如飛而逝,後半生也必將轉眼成空。

人到中年,大多數人在這時早就已經安定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早就根深於土,不再遷徙移動。工作穩定、社交圈固定、房子買定、孩子搞定,大得離巢而去。而我卻人到中年生了個孩子,本來以為孩子生下之後,家就安定了,就可以擺脫頻繁遷徙的生活。但卻在孩子哇哇墜地不久之後,旋即遊牧遷徙到美國,過了幾年,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大了,眼盼著隔年即將入學了,我就可以「交接」了,去享受得來不易、悠閒自在的美南生活,但丈夫卻一聲勒令要搬離美國。

一家三口悽悽惶惶地來到人潮洶湧的雪梨,在燈火闌珊處,每每為我那寧靜而甜美的美南生活而哀悼。半百人生,真的像摩西所言,像一場夢一樣,如飛而逝,人到中年,又飛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國度,過著如旅的生活,何處是我的迦南之地?想到這裡,心中實有不甘,於是,我決定以寫作來充實自己,來填充我生活中的那一處空虛,以償多年來的夙願。

每天在晨曦中送孩子去學校後,我就背著電腦去那台灣文壇中廣為流傳的星巴克,帶著一點迷信的心態:啜上一口星巴克的咖啡,靈感就會源源不絕而來。就這樣我把我的如旅人生,一點一滴地敲出來。

雖然雪梨的星巴克很平民也很速食,不如台灣的星巴克彌漫著布爾喬亞優雅和悠閒。這光是沾上這一點名氣,足以讓我暫時脫離全職媽媽的角色,權把後現代的歌劇院想像成洛可可式的Sans Souci,權把Paramatta北岸當作巴黎塞納河左岸,權把歌劇院對岸的叢林當作赫曼赫塞的故鄉黑森林。雪梨的豔陽還有個好處,沒有歐洲那種令人沮喪到極點的陰霾,明亮耀眼能讓人時時保持渡假好心情。咖啡因的威力還能讓平庸瑣屑的人生,高潮迭起,充滿戲劇性。就這樣,我一文接著一文,寫下我的苦旅人生。

人生如旅,亞伯拉罕八十歲時還要遠離故鄉,遷居到迦南應許之地。遊牧遷徙到了一百歲,莎拉才生下神所應許的兒子。而我早已經得到了應許之子,但是卻還未到達我的應許之地。

明日,我們將要離開雪梨,離開歌劇院,離開不知為何相聚的人潮,搬去愛因斯坦的故鄉,我們相識之地 。那裡,是不是我的應許之地?


後記:
此文原本撰寫於雪梨。
我和諼爸真的是相識於愛因斯坦的故鄉,多瑙河畔的Ulm。

在家自學

Moria Flaig
30.12.2019


敬告讀者,排版失誤,請轉點新網頁如下
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69.html


諼諼騎馬英姿

搬去美國之前,曾經對於美國的自學教育心生無限嚮往,到美國之後,反倒沒有給予特別關注,周遭不少人在家自學,認識過幾個從來沒有上過學的人,看到不少成功的例子,在這個環境之下,應該與他人同步,朝這個方向走才對啊!

其實不然,一個人在國外帶小孩很辛苦,尤其在槍支泛濫的美國,誰都不是把孩子關在家裡?哪裡能像這黑森林的山谷一般放牛吃草?在美國當上了全職媽媽後,心中只有一個願望,想喘一口氣,想休息,不想讓孩子給綁住了。孩子一到了學齡階段,只要能進入學校體系,無論是面臨什麼樣的教育體制,就算是台灣那種被罵臭頭的背書考試,也不算太差,我不會不捨,不會內疚,我也需要休息。孩子在美國讀PreK時,我很積極辦入學手續,所有的文件都送到學校了,沒想到還沒進校門,我們就離開了美國。

抵達澳洲之後,我的確讓孩子優遊自在地在家自學好一陣子,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還像一些自學媽媽記錄下學習日誌,抱著自學大夢,仿佛前程似錦,後來我還是放棄了,不是只有從「累」一個字來考量,而是孩子的成長還需要其他東西。

孩子終於上學了,媽媽終於可以休息了,但事與願違,光是每天送孩子上下學,不要說是風雨無阻,每天往返至少要跑四趟路,澳洲學校又喜歡辦活動,這時候不只是四趟路,而是五六趟,連媽媽也要一起上學,說實在的,這比在家帶小孩還要辛苦,心中不由得又嚮往起在家自學的自由自在了。

整個過程分析起來曲折離奇,其實最終沒讓孩子自學,原因只有一個:孩子的成長還需要其他東西,孩子不只是需要母親,還需要社會,需要同齡的同伴,一起遊戲、一起成長、一起歡笑、一起哭泣。母親是照顧得比較周全沒錯,但是孩子成長不只需要「周全」而已,孩子的人生也需要經歷挫折與磨合,也需要摔倒再爬起來。於是,就算送孩子上學再辛苦,風風雨雨很不舒適,頂著雪梨攝氏40度的大太陽,每天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沒讓孩子回家自學,繼續上學。

孩子轉學來到德國之後,一切好辦,因為德國是禁止自學的國家,沒得選,這件事情就算解決了。事情的發展就是那麼奇怪,我反而覺得,在德國才是自學的開始。此話怎說?每天早上才剛把孩子送出門,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要起身煮午飯了,因為孩子馬上就要回家吃午飯了,說是去上學,可是出門才沒多久啊。德國人不重視學校生活,小孩的生活重心在家庭,不在學校,因此與其說是去上學,不如說出去溜達溜達,比較貼切。

吃完午飯,下午還有這麼多時間,孩子做什麼?我並不像有些父母熱衷於訓練孩子練琴練球畫畫游泳騎馬外語,一般德國小孩學的,我們統統沒學。以前在澳洲我的確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閱讀英文,但是孩子也會讀了,讀得還比我好,現在用不著我了。以前我也花了不少時間,訓練孩子學法文,但不久之後,孩子即將進入中學,學校老師教得肯定比我更好,他自己練練就行了。下午這麼多時間,孩子該做什麼呢?在德國如何安排下午的時間,可是一個很大的學問呢!

當初來看房子的時候,赫然發現屋內有希伯來文,問起房東太太,她說以前住過以色列,哇!流奶與蜜之地。在黑森林深處,一個看似平凡的婦人竟然會希伯來文,難道是臥虎藏龍之處。剛來時我的確羨慕親友的孩子,人人學樂器,鋼琴、小提琴、大提琴、長笛、手風琴、法國號、喇叭、吉他,全都有人學,運動像是游泳、足球、體操、馬術、射箭、攀岩、柔道,也全都有人學,仿佛每個小孩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我們要學完全不費事,孩子只要跟著去就行了。以前孩子曾經要學騎馬,我們這裡還有養馬呢!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想,那個東風是我的動力,樂器、騎馬神往歸神往,在現實中,一想到學才藝是天長地久的事情,既然沒有決心,何必開始,想到這裡,就失去實踐的動力。

我想,可能是因為,我不想再為自己添麻煩,更不想為孩子添麻煩。孩子英文早就好的不得了,至少在德國還夠用,數學也學得風風火火的,至少在一兩年之內,不用我操心,法文也有點基礎了,明年上中學時,就算學障學習能力比別人差,也不會差到哪裡。現在要讓孩子學一種新的東西,老實說,也沒什麼必要。

那麼每天放學後孩子在家做什麼?我沒要他做什麼特別的事情,自學啊!所謂自學,就是在家自己學,所有的畫畫、彈琴、運動、外語等才藝課統統全免,媽媽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事,老樣子,定期帶孩子上圖書館借書回家看,有了書才能夠自己研究、自己讀、自己學,孩子愛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自由自在的自學呀!

說起看書,孩子很專門,每天一定要看很多,以往熱衷看科普百科,科普百科的出版商動作太慢了,不但英文的能看的早就看完了,德文的也是一樣,每次一踏入圖書館,了無新意。不久之前,孩子卻因而轉戰教科書,熱衷讀物理、化學、生物、數學、電腦等學校用書,教材自己讀、自己學,這不是名符其實的自學嗎?數學也用看的嗎?媽媽言過其實了吧!數學當然不能只有用看的,要實際操作運算才行,這時候媽媽會介入,要求寫練習本。我的要求不多,一頁也不用全寫完,每天只有額外寫一點點,嚴格說來,數學既然有媽媽介入,不能算自學。

每天下午孩子有大把的時間,不好好利用,多浪費啊!幸好,孩子好學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要他出去跟鄰居玩,居然連玩都會嫌,說是玩讓他沒時間看書,在學校已經玩過了,放學之後不需要再玩。問他為什麼看書老看不厭?比玩更有趣?這叫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旁人是看不出來讀書有什麼樂趣的。

我們住的黑森林,這裡的社會有點像是部落社會,親友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所有的小孩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寫功課、一起學才藝、一起遊戲、一起查經做禮拜,長大後也是一起建立家庭、蓋豪宅,他們的生活方式比較像東方人,強調群體互動協助,與城市之中,那種擦身而過的個體性,完全不同。諼諼的想法和習慣與這裡的孩子完全不同,雖然不同,但是他甘之如飴,因為想玩的時候還是可以找人玩,不想玩的時候,他自己躲在房裏看書,完全可以自己決定、自己選擇,但是別的孩子,可就沒得選,不想玩也要在一起。

我家孩子自學,真的就只有自己看書、自己學,沒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行程、活動、課程、才藝,孩子愛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方式簡單,容易實行。那上學呢?孩子喜歡上學喜歡得不得了,說是去學校玩呢!上學既然是去玩,放學回家之後才是讀書學習,這個孩子有點本末倒置。其實不然,孩子長大了,懂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我想,陪伴孩子只是一個過程、一個階段,孩子會成長、會獨立,父母終要淡出孩子的人生。在陪伴之中,我們可以盡情沉浸於親子關係中,享受孩子成長的喜悅。但是我們別忘了,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成人,離巢飛去。這時,父母則要放手讓孩子飛去。自學是離巢的前奏,是離巢的序幕,是為長大獨立做準備。

我曾經讀過一句話:孩子小時候,我們要給孩子穩固的「根」,讓孩子的文化往下紮,孩子長大後,我們要給孩子一對翅膀,讓孩子飛去。黑森林裡的社會,是個「根性」很強的社會,至今保有著獨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但卻很欠缺這一對翅膀。孩子想要獨處,想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時,卻有人苛責他不夠合群呢!


入學年齡


Moria Flaig
31.12.2019


澳洲學校舉辦聖誕歌曲演唱會


入學年齡

幾乎所有談論書寫障礙的資訊都會談到握筆姿勢,也自然會談到六歲以前最好不要讓小孩寫字,這種論點。然而事情並非這麼簡單,雖然小孩肌肉發育時間不一,然而各國入學年齡的規定也不一,不是家長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在網上曾經有網友質疑我在部落格中所提到的,澳洲入小學年齡是四歲這個事實,四歲入小學?哪有可能?不要懷疑,NSW州政府規定,只要在八月底年滿四歲,即可入小學。這個制度是承襲自英國,英國也是在八月底年滿四歲,即可入小學,雖然兩國都是在秋季開學,但是南北半球秋季時間不同,英國開學日在九月,澳洲的開學日則在一月底。

有網友就說了,就算入學年齡規定是四歲,但是可以延緩入學啊!沒錯!各國皆有延緩的政策,澳洲也不例外,政府並不強迫家家戶戶在小孩年滿四歲就入學,允許延緩到五歲再入學,但是不同的是,一滿六歲立馬就得入學,就算開學日早已經過了,不容遲疑,不然父母就會受到罰款,一萬一千澳元。當初,我們在諼諼滿六歲後去申請學校,學校就亮出一張有關罰鍰的規定,也不管學年是否即將結束,要我們立馬就入學,否則是違法的。

澳洲的開學日是一月底,學年結束於十二月中旬,那在十二月中旬與一月底之間年滿六歲的小孩,父母算是免責了?的確存在著灰色地帶。那十一月、十二月年滿六歲的小孩怎麼辦?學年都已經快要結束了,這時候讓小孩入學根本沒有意義。

我們當時的確遭遇到這樣的問題,諼諼入學的日期是十一月九日,眼看著一個年度就要結束了,剩下沒幾天了,校長卻說,因為諼諼已經滿六歲了,必須即刻入學,否則根據法規要受罰的。然而,諼諼以前根本沒有上過學,這樣規定合理嗎?於是諼諼小一只上了一個月,跳級連跳兩級,K與小一,但是嚴格來說,他並不是跳級生,跟他一樣同齡的同學,早已經上了兩年學了。後來我們在學校也遇到過,同樣跟他是六歲的女孩,他讀二年級,人家讀Kindergarten,同樣是六歲啊!那人家也犯規嗎?不算犯規,因為這個孩子的生日在十二月,學年已經結束、放暑假了,父母免責了。

就程序而言,澳洲小學規定四歲入學是一個事實,就算允許延緩,也沒有強迫人人在四歲時一定要入學,然而實行六歲入學的國家也有延緩政策,也沒用強迫年滿六歲一定要入學。我家爸爸因為跟弟弟相差不到一歲,當時我婆婆為了方便起見,而讓我家爸爸延緩入小學,他直到快八歲了才上一年級。不過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決定,我家爸爸因此一帆風順,不用讀書,永遠是第一名。

若以程序來看,我想,澳洲的規定是:四歲入學、五歲延緩、六歲受罰;德國的規定是:六歲入學、七歲延緩、八歲受罰。相較而言,澳洲的入學年齡的確比起一般國家的規定整整提早了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



話說讀寫年齡,澳洲不但入學年齡早,學前教育實施讀寫教育,公幼三歲入學,公幼是上小學的預備班,有教導基本的讀寫算技能,三歲就寫字,未免太早了吧。這一點和德國完全不同,德國政府嚴格禁止未滿六歲的兒童學習讀寫算,德國的學前教育中(注),沒有寫字這一回事,雖然有些家長在家都會教孩子認識字母、習寫ABC,但是在家的事情,政府管不著。

注:在德國小孩在三歲與六歲之間可以上幼稚園,德語稱為Kindergarten,屬於學前教育,不屬於小學教育,相當於英語系國家的Preschool。英語系國家的Kindergarten則為小學第一年,屬於正式的學校教育,不屬於學前教育。小學預備班在美國稱為PreKindergarten,四歲入學,在澳洲則稱為Preschool,三歲入學。在美國四歲之前的托兒所則稱為Day care或是Preschool。

我們在孩子四歲半時回去德國辦澳洲簽證,因為諼諼在美國上了Pre-K,學會了讀寫,在佛州稱為VPK,是州政府舉辦的學前讀寫教育,每天上課一個上午,家長可以自由選擇在小學上課,或是在Preschool上課。

諼諼受惠於小布希的學前讀寫政策,四歲上VPK時就學會了讀寫,於是在他四歲半回德期間,我想利用機會也讓他學會德語閱讀,問了幾家幼稚園,園方皆說,德國政府規定,幼稚園禁止教導讀寫算,我這樣要求是違反規定的。

其實不必問,我早就知道是這樣子,我家爸爸直到快滿八歲時,才認識ABC和123,德國人對於學前教育特別重視孩子的成熟度,不相信敏感期、黃金期這種說法,寧可晚,也不願趕早。我自己也是堅持到小孩四歲,因為VPK才讓諼諼讀書識字的,他自己早在三歲開始就可以認讀一些字,幼稚園老師也有教導認識字母、數字和與常用的單字,但是沒用教導寫字,我當時不贊成這麼早讓孩子寫字,一開始反對,但是上了VPK以後,每天還要寫功課啊!我才慢慢地改變原本死板的態度,才四歲握筆根本還握不穩,當初的想法是,先能讀就行了,大一點以後自然就會寫了,始料未及,後來證實有書寫障礙,德國人重視成熟度的觀點其實是有根據的。

先不談書寫障礙,在整體的認知上,諼諼的確卻受益於佛州的VPK學前讀寫教育(小布希政策),雖然每天早上幼稚園裡只安排一個小時的讀寫課程,但拼音文字非常容易學,再加上他對讀書很有興趣,很快就學會閱讀,根本不需要多少時日。小孩自己會讀書之後,我帶小孩變得很輕鬆,不必再天天說故事說到喉嚨痛到不行。



我們抵達澳洲時,錯過了開學日,當時並不知道在澳洲隨時都可以入學的,以為是錯過了,只能再等一年,反正孩子有了VPK的根底,在家自學也不錯。等到孩子六歲了,自然想到該上學了,沒想到校長要我們立馬就入學,刻不容緩,我根本也不知道年滿六歲沒有入學要罰款這件事情呢!在德國七八歲才入學,很正常啊!我以為時間還早著呢!

整體來看,澳洲的義務教育比一般國家提早兩年,跟隨的是英國的制度。英國比歐盟國早兩到三年,歐洲有些國家規定得更晚,七歲以後才允許讓小孩學習讀寫算。英國的入學年齡規定跟澳洲一模一樣,八月底年滿四歲即可入小學,只不過英國比澳洲早四個月開學!

當初離開澳洲時,諼諼才升上三年級,才剛過完開學日沒多久,轉到德國時,五六月的北半球卻是驪歌響起的季節,學年即將結束,大家正興奮地盼望著七八月的地中海假期呢!當初離開澳洲時,我心中老是盤算著,孩子是不是該回去上完二年級,等到九月秋季時再升三年級呢?還是硬著頭皮上完三年級,秋天就可以直升四年級?四年級是小學最後一年,成績至關緊要,讓孩子直接讀四年級,會不會太吃力?

一到學校見了校長,校長問了孩子幾個問題之後,就說孩子的年齡太小,不適合升四年級,孩子比同學小一兩歲,對孩子並不好,學年又快結束了,最後我們還是讓諼諼回去讀二年級。

果然是德國人保守的作風,寧可晚一點,也不要趕早。後來聽說一般學校的做法是,凡是從國外轉來的,一律降級。有人五年級轉到德國,還被降了兩個年級呢!諼諼先是在澳洲跳級,然後在德國被降級,最後持平。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習字果然重要



Moria Flaig
29. Dezember 2019



諼諼與爸爸印製的小熊派丁頓

習字果然重要

最近我貼出一文『習字的必要性』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2.html,探討識字階段的兒童是不是有必要透過習字來認字?拋磚引玉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在此感謝大家提供寶貴的意見。

孩子若是能認讀,需要要習字嗎?寫字太辛苦了,尤其是對那些患有寫障的孩子來說,寫字寫不來,縱使天天一字十行,就算寫了,也記不住,寫字不是讓孩子白忙一場嗎?若是光靠視覺記憶就能夠識字,不必寫也能識字,就能夠免除習字的重擔,那該有多好啊?

話說寫障,我家孩子生來寫字有困難,動作發育不良,臨摹ABC,無論如何努力都記不住字形與筆順,ABC這麼簡單的文字,書寫都有困難了,更何況要求記住筆畫繁複的中國字?寫字既然是酷刑,我向來不要求寫字來學中文,能免則免,忘記沒關係,媽媽幫你復習。

就這樣,前前後後、反反覆覆,一年級的國語課本不知道復習過多少次,從收到國語課本的那一刻起,到現在三年過去了,每回進入二年級的課程時,總是上不下去,論就起原因,無非是二年級的課文太長,孩子背不起來,課文念不下去啊!孩子啊!媽媽要你認字,不是要你背書,課文背不起來沒關係,但是字要認得啊!無奈,前面學過的字,孩子總是統、統、忘、記。

學障學會裏有個陳老師總是熱心為我指點迷津,他說習字很重要,作為特教老師他所輔導的學障兒童,讀寫困難都是出在「寫字」上,而不是在「認讀」上,任何字,無論是誰,就算是弱智兒童字看久了也能夠識得。但是這個觀點在今天到處有螢幕媒體的世界裡,並不討好,看比較重要,媒體文字,舉目皆是,何必提筆寫字?

我的貼文『習字的必要性』援引了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譚力海的研究結果,他發現,大腦左側額葉中回主管漢字加工,此區域臨近運動區,可能是因為兒童學習漢字主要依賴機械式書寫與字形精細分析為主。

這一個觀點引起我的注意,諼諼的發展遲緩正是出在動作發展之上,而導致書寫職能發生困難,既然大腦主管漢字加工的區域臨近運動區,可見沒有經過手動習字,字形精細分析能力就會薄弱,學習中文勢必有困難,中文真的是不會寫,也就不會讀嗎?

字形精細分析能力薄弱?我不必看漢字,光是看他寫數字和字母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字形分析能力如何薄弱。遇到小寫g、q,他總是寫成9,老師算錯,a和g總是寫成一樣,老師也算錯,我都沒有算上鏡像和上下倒置的錯誤。每次考試拿回來的德文成績非常地差,若是認真看,其實孩子每個字都沒有拼錯,說他直到八歲才來德國上學,沒學過拼字,自己就會拼字,算是很厲害了,只是寫得不好罷了,老師為什麼要雞蛋裡挑骨頭呢?她當然要挑嘍,因為教得很簡單,大家不必讀書都也得高分,唯一可以分出高下的,就只有這些雞毛蒜皮了。

既然習字的理論基礎都有了,如何實踐?還是照老習慣,進行全面總復習。我又從頭幫孩子復習國語課本第一冊。這回不同,不是只有讀課文、玩閃字卡而已,我要孩子寫『語文習寫簿』,簿子裏面的格式是每個生字要求寫六個字,看在書寫障礙的份上,媽媽的要求減半,只需要按照筆順寫描紅的三個字,就行了。

一課平均約有十個生字,寫完一課,我要求孩子再仔細地把寫過的字看清楚,加深印象,深化記憶。然後進行聽寫,要他把字寫在白紙上,回想剛剛練過的字,筆畫複雜的字像是「樹」,不記得,沒關係,不必寫,就以記得的字來練習。並將字形相近似的字也順帶練習,例如:包、泡、跑、抱;巴、把、爸、爬;馬、媽、嗎、罵;星、早、草;門、開、們、閃、問、間;也、他、她、池、地;可、河、哥、歌;歌、吹;姐、見、真、具。衍生字不需要一次太多,儘量以孩子識字的範圍為限。

這兩天孩子已經會寫出:「爸爸回家了。」「媽媽罵娃娃。」這兩個句子,這是我三年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習字果然重要,而且對於患有讀寫障礙的孩子更加重要。縱使習字不是識字的關鍵,若是「讀」與「寫」能夠相輔相成,會有加乘效果。在『習字的必要性』的貼文中,有人留言,我想,此君的觀點與香港的譚教授不同,他說,語文能力早在學前已經在大腦中成形,書寫職能不能說會直接影響語文能力的發展,只能說有加乘效果而已。近來,實行下來的結果,我發現,習字果然能夠幫助孩子記憶字形、鞏固形音義三者的連結,幫助中文識字,孩子原本認讀有困難的字,像是「回」、「去」、「早」,一經手寫習字,記得有比較牢固。

歲末連假,我們一家三口玩桌遊大富翁時,爸媽不時要搖頭了,孩子都九歲了,為什麼跳格子老是遺漏一、兩格呢?動作發育遲緩,嚴重影響到數數職能,心算能力特強的諼諼長到九歲還不太會數數,大數的乘除法(注),隨便你出題,都能夠心算,卻不會數數,世上有這種小孩嗎?大家不要質疑,這是真的!

學數學,數數不會就算了,照樣能夠加減乘除;學英文,字不會寫也算了,照樣能讀萬卷書;學中文呢?字不會寫,照樣能讀中文嗎?或許,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吧!答案或許都有差異,但如何找到中文識字的認知基礎?而這個基礎具有普遍性嗎?如何利用這個基礎讓學童更有效地識字?建立一個具有普遍性的識字教學法是有可能的嗎?

注:請大家踴躍參閱『心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_69.html一文。

再談拆字


Moria Flaig
29. Dezember 2019


為孩子製作的閃字卡


再談拆字

前些日子PO出『習字的必要性』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2.html一文之後,感謝網友的熱心與愛心,不辭辛勞地把寶貴的意見打在網頁上,讓我收獲良多,其中與我心有戚戚焉的一個觀點卻是拆字這個議題。

我曾經寫過『識字一定要直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_11.html一文,反對以拆字來識字的方法,支持完形認知心理學的理論,部分的加總不等於全部,利用照相原理來讓孩子記憶文字。以前諼諼以此法學習英德閱讀,沒有拆字拼音(注),完全以全形照相記憶,後來中文認字,媽媽滿心以為中文既然是圖像文字,更加適合全形照相記憶。實行一陣子之後,沒想到,孩子卻完全不識字,難道是照相記憶原理不完全適用於中文?難道是中文與拼音文字不同,一定要拆解?拼音文字不必拆解,中文反而要拆解,此話怎講?

注:在德國閱讀教學法,目前以音節拼字法為主流,小孩先學完所有的音節,再將音節拼成單字,熟練之後,再進行閱讀。諼諼則直接閱讀,前面的階段全部省略。英語國家的閱讀教學法,則以Phonics為主流,比較接近照相記憶原理。

之後,我發現,孩子自己會拆字。原因其實很簡單,中文字形構造複雜,孩子又有視知覺缺陷,注意力缺陷,有看沒有見,全部以照相式來記憶,難度太高,孩子學久了,自己也必須以拆字來記憶,否則根本記不住啊!

打從諼諼開始學中文起,我實行過各種不同的識字法,其中孩子最有感情的是:字感法。事實上,我並沒有實際教過孩子學字感法,我也不知道具體方法為何?而是孩子自然而然就運用自己的想像來拆字,後來我才知道,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來拆字的識字法,正是字感法。

字感法和傳統『說文解字』的拆字法不同,『說文解字』按照古人造字的情境來拆字,諼諼連古裝劇裡的古人都沒有見過,卻要他去想像古人,這實在是太難了。字感法並不照古人的感覺,而是以孩子自己最直接的感觸來拆字,孩子認字不必假想古時候,也不必對古文有認知,每個小孩都能夠按照自己的生活情境來拆字。

比如「爬」,在諼諼的眼裡,他所看到的是左邊一座溜滑梯,右邊則是一個小孩往下滑,滑下去之後,孩子必須往上爬,才能再溜下去,所以這個字就是「爬」。按照正統的拆解法應該是,「巴」為聲符,「爪」為意符,既然諼諼要把動物的爪子看成溜滑梯,那又何妨呢?他寫「爬」這個字時,真的每次都把「爪」畫成一座滑梯,字感法果然非常適合孩子的生活情境喲!

字感法強調的是,讓孩子對字產生感情,讓孩子以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來親近文字,讓文字給孩子說故事。媽媽要做的工作不應該是幫孩子拆字,而是運用孩子的拆法,以此為基礎,引導孩子認字,就算媽媽有一點『說文解字』的背景知識,也不能修正孩子的拆解法,破壞他對字的聯想,既然「爬」是溜滑梯,就不要問,那「爬」這個字為什麼不是「滑」,而是「爬」呢?


要是R2D2可以幫諼諼寫字的話?

有了「爬」的基礎之後,媽媽可以將識字範圍進一步擴大衍生成「巴」、「把」、「爸」、「吧」,籬笆、琵琶和芭蕉,諼諼不知道為何物?我沒有教,最好以常用字為範圍,像是玩樂高一樣,雖然不是可以任意組合,但是可以試著找出和「巴」組裝在一起的字。一面讓孩子發揮想像力,一面幫助孩子整理歸類,讓孩子學了一個「爬」,同時就能夠知道其他四個常用字,並且能夠寫出,減少學習負擔,降低讀寫障礙。

類似的例子,像是「過」,在諼諼的想像中,「」是一輛車子,「辶」則是一條馬路,車子過馬路,所以是「過」。按照傳統的拆法,「咼」是聲符,「辶」是和交通相關的意符,依我來看,「咼」看起來比較像是傳統的灶,上面一只鍋子,裏面烹煮著食物,下面的灶裏燃燒著木頭,因此我猜「咼」本為「鍋」的象形字。這都只是我自己胡亂猜想的,沒有文字學的根據,大家千萬不要參考(注)。既然諼諼要把「咼」看成車子,那又何妨呢?我自己不是也把「咼」想成「鍋子」嗎?再從「咼」衍生成「鍋」、「窩」、「過」,這並不互相衝突。

注:經過上網查『漢典』之後,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咼」不是鍋子,更不是車子,本意為口歪不正,英文翻譯成說閒話,而且還是個形聲字:「口」+「冎」。「冎」是個象形字為聲符,「口」才是意符,所以我們還得要查查看「冎」是什麼?「冎」本為剔人肉置其骨也,頭隆骨也,與「剮」的意思比較接近。可見,若是每個字都要這麼較真,詳細考究『說文解字』怎麼拆字,連大人做來都十分困難的事情,小孩子有可能每個字都以這種路徑來學習嗎?

再者,我家孩子奇怪的地方是,如果在認字時就先幫他拆好字,他就會得到識字困難,典型的像是「早」、「好」、「安」、「家」等字。一開始,我當然不知道他是這種類型的小孩,於是就說了,「早」是太陽升起,掛在樹梢;「好」則是女子為好;「安」則是媽媽在家很安全;「家」則是一隻豬住在屋簷下。都是傳統的拆字方式,再加上一點容易讓孩子領會的解釋,這不都是大家接受的說法嗎?但是我家兒子不接受,不知怎麼搞的,每次只要經過我這麼一說,他就更加記不住了。

後來我才知道,我們大人不應該幫孩子拆字,孩子對於文字有自己的感受,唯有讓孩子自己去感覺、去拆解,這樣的文字對孩子來說才是真實的世界,才不會有距離,孩子才能夠把字記起來,如果我們大人幫孩子拆字,幫孩子想好記憶的路徑,孩子可能會記不住,因為他在看字時,他的路徑不是這麼走的。在孩子的想像世界中,自己的拆解法本來就有一片天地,硬要孩子接受大人的說法,這會讓孩子的大腦更加連貫不起來。

字感法實行起來似乎很簡單,理論也很容易理解,其實我自己接觸的並不多,實踐得還未十分得心應手,在此,不敢說對於這種識字法已經有足夠的認識,這些只是在實踐中所得到的一點點心得,在此與大家分享。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部落格的留言

Moria Flaig
28. Dezember 2019

黑森林的Titisee


部落格的留言

不久之前曾經撰寫一文『習字的必要性』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2.html,感謝網友不吝於提供技術上的見解,在留言欄上留下了許多豐富的訊息,這些訊息彌足珍貴,翻書也找不到,不僅僅是如此,我個人認為,最美好的卻是,這些意見能夠跟著PO文保存在網頁上,不會那麼容易就流失掉,光是這一點,部落格就遠遠勝過臉書。

留言伴著一帖文,有點像是飯後甜點,其實是大家最期待的一道菜,資訊本身不但便於其他網友瀏覽參考,也為PO文增添不少姿色,更讓寫的人獲益不淺。我寫部落格也寫了一些時日了,埋頭苦幹這些年,嚴格說起來,卻是第一遭遇到在部落格上踴躍留言的網友,一直以來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留言,非常感謝網友的熱心幫助!

本部落格開格於部落格的沒落時期,沒能趕上當年的輝煌時代,卻撞上臉書的極盛時期,臉書雖是全球的趨勢,但是取代不了部落格。有誰敢說臉書不好?我個人認為,臉書比較像電視,訊息來得快,去得也快,給人一種來無影、去無蹤的感覺,訊息傳遞雖快,可惜的是,一些有深度的見解往往驚鴻一瞥、稍縱即逝,還沒有消化瞭解就不見了。部落格比較像一本書,而且不是普通印好了、無法變更的書,而是一本會成長、會思考的書,閒來無事可以信手翻閱、欣賞、更可以自我批判、修改,是一本可以重新再出發、再思考的書。

臉書上的留言,往往過目而忘,沒人駐足流連,讓人日後難以想起,非但浪費資源,更是浪費留言者的美好心意,而且不如部落格的一目瞭然。部落格非但閒來無事可以欣賞翻閱,留言可以一再咀嚼反芻、思考再思考,而且還能永垂不朽,日後可以遺留給子孫。遺留給子孫?是不是言過其實?

我是不知道,我兒子將來對於媽媽撰寫的這些文章有否興趣一讀?識字不多的他,讓我在送聖誕節禮物時不知道該寫些什麼,苦思半天,我只寫上了:「娃娃:你是一個好孩子。媽媽。」

說是為了遺留子孫而寫部落格,這種期待對我的子孫來說,太不切實際,不如說是為了歐亞大陸另一端的媽媽,我的媽媽可是我的忠實粉絲,這一格部落格可是一封好長好長的家書咧!



現階段的三語教育


Moria Flaig
28. Dezember 2019




Paddington全集


現階段的三語教育

昨天房東請大夥兒看以色列之旅的投影片,喝完下午茶之後(德國人的習慣則是喝咖啡),大夥看了寂寞的死海、約旦河受洗的人潮、客西馬尼中兩千年的老橄欖樹和橄欖山下成千上萬的墓碑,感受了聖地的魅力。我們不但度過了一個溫馨的夜晚,也實著地為主人堅定的信仰所感動。

房東一行人來到登山寶訓之地,牆上投影出『馬太福音』天國八福的經文(英文),我們這裡的人大都不諳英文,諼諼一看馬上流利地翻譯出德文,清脆的童聲令人側目,媽媽聽了,心想,孩子啊!你並沒把英文全給忘了,還牢牢記得呢!

我們離開澳洲已經一年半了,這一年半來,孩子除了閱讀英文書籍之外,很少有機會接觸英語,我也很少刻意去營造任何三語環境。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孩子既然有處理速度的困難,隨著成長,大腦所處理的字彙量越來越多,三語的轉換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不增加孩子心智操作上的負擔,我決定將三母語的方向,修正成一母語+兩外語,以德文為思考語言,另外兩語能持續就持續下去,不再強求。

直覺上我個人認為,孩子使用一種語言思考,語言不必轉換、大腦運作起來會比較有效率、或許能夠提升處理速度、減緩學習困難,是不是真的有效,我並沒有去證實,只能說孩子的表現給我這樣的一種感覺,使用單一語言,學習時不必數度轉彎,直截了當,大腦也比較不會打結。

尤其是計算數學時,我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三語皆熟練,以一種語言為操作語言,反而對於學習比較有助益。孩子轉來德國上學之後,逐漸放棄使用英語計算數學,全部改用德文,九九乘法雖然仍舊使用半個中文(德文想不起來時,想想所背的中文),計算上使用單一語言的確是比較迅速。


歐洲公園Paddington車站

今年十一月,住在慕尼黑的老友帶著兩歲多的女兒來到黑森林拜訪我們,她老公是英國人,他們的女兒和諼諼同樣是德英中三語兒童,我們兩家的語言成份幾乎一模一樣,差異只在於,他們的環境語言是德文,我們的是英文,他們的父語是英文,我們的是德文,他們生活在德語國家,夫妻使用英語溝通,我們生活在英語國家,夫妻使用德語溝通,母親皆為台灣人。理論上,兩個小孩所能夠接觸到的德英中三語的頻率和品質幾乎一模一樣。

但是很明顯的是,人家妹妹三語發展模式與諼諼完全不同。今年才兩歲,最擅長環境語言是德語,再來是父母雙方的溝通語言英語,最後偶爾才會爆出一兩句媽媽的語言中文,可能是她比諼諼聰明許多,馬上就瞧出,德語最有投資潛力,不然就是,我們兩個的做法不同,導致不同的結果。

當初,為了建立孩子良好的中文基礎,我的確刻意避免讓孩子接觸過多的環境語言(英語),為此,我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減少上幼稚園的時數,第二、天天給孩子說故事,第三、只和孩子說中文。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一個成功的三語教育,在語言發展上必須倒過來走,何謂倒過來走?環境語言本來就是優勢語言,在家一定要刻意忽視,讓孩子時時刻刻多接觸最弱勢的那一個語言,也就是最少人所使用的那一個語言,在我們兩家的情況則是中文。反觀環境語言,完全不需要花精神培養,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根本不用擔心,越少人使用的語言,反而越要花心思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熱忱,因為孩子不久就會發現,人人會英語,會中文的只有媽媽一個人,唯有媽媽跟孩子之間建立起強大的親子關係時,孩子才能夠一見媽媽的臉,就反應出中文,不會出現別種語言,這樣孩子的中文才能夠長久地維持下去。

據說,朋友的女兒幾乎是三語同時發展,沒有先後順序。諼諼則不同,兩歲時先開始說中文(母語),兩歲半時再說德語(父母的溝通語言),並夾雜一點英文(環境語言),直到三歲以後,才依照人與情境的不同,將英德兩語獨立分成三語。與諼諼不同的是,人家妹妹很早就發覺她母親會使用三語,因為她會對媽媽說德語,也會對爸爸說德語,但是英語相對於中文來說,說得還是比較多,可能是因為英德兩語比較相近,中文學起來最費勁,再加上她滿一歲就上幼稚園,接觸德語的環境較多,和諼諼三歲以後才上幼稚園不同,因此,就目前來說,德語明顯勝過其他兩語。

此外,諼諼學前一共只上一年半的幼稚園,第一年只上兩天全天班,第二年只上五天半天班,盡量減少時間,大都在家跟媽媽在一起,五歲前,我們住在美國那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諼諼的三語臻至均衡的狀態。直到在澳洲入學之後,要保持這種勢均力敵的狀態越來越吃力,三語均勢逐漸被打破,除了中文識字有困難、中文語彙有減無增之外,隨著入學,孩子使用語言的習慣也跟著改變,環境語言(學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無論父母怎麼努力,都無法勝過學校的影響力,更無法勝過拼音文字的優勢,學習母語變成長期抗戰,孩子學得辛苦,媽媽也覺得使不上力。


雪梨住處附近的河邊

雖然如此,諼諼長到九歲還願意跟媽媽說中文,長到八歲跟爸爸只說德文,我應該感到高興才是。但是近來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是,每當孩子遇到複雜的、要解釋的事情時,嘰哩呱啦溜出都是德文,可見使用中文解釋事情的能力有限。以前諼諼一直以為我們不會說英文,可能是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我們在家說英文,所以一直以為我們不會說英文,出門走到哪裡,一定要為我們翻譯,常常讓我們夫妻兩個感到錯愕。但這也讓他一直維持著一個好習慣,跟我們說我們各自的母語。

來到德國之後,孩子也八歲了,突然開竅了,終於發現媽媽聽得懂德文這個秘密,當然聽得懂,不然平日我和他爸爸都說什麼?也正因為孩子發現了這個秘密,來德國之後,越來越敢跟媽媽直接說德文了,這才讓媽媽發現到孩子原來天賦異稟,這幾年來勤於閱讀所累積下來的知識令人震撼,以前跟媽媽全都說中文,孩子遇到難以解釋的事物,都刻意避免跟媽媽談起,只願意去跟爸爸說,媽媽很難知道,孩子都學了些什麼,現在乾脆都用德文直接了當地跟媽媽說了,因此,媽媽對孩子可是越來越瞭解了。我沒有禁止他說德文,反正他只用在解釋複雜的事情上,日常還是繼續和媽媽使說中文。

說到閱讀所累積下來的知識,昨晚孩子就曾經顯露出飽讀群書的一面。話說以色列之旅,房東一行人來到拿撒勒的文化村,村裡介紹耶穌時代的生活,展示當時人如何織布,如何製造紫色的顏料,聖經裡面曾經提到過珍貴的紫色染布,諼諼不知道從哪裡讀來的,得知當時紫色染料主要是由一種紫色蝸牛殼所磨製而來,需要很多蝸牛殼才能夠研製一點點染料,所以此種布料在當時珍貴得不得了。哇噻!這與房東一家在以色列所得到的訊息一致,這麼偏狹的小知識,他也知道哦!

前面投影出現天國八福時,孩子一看到英文馬上能夠用德文流利地為大家翻譯,天國八福算是遣詞很深的段落,孩子能夠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好了。我們搬離澳洲之後,我沒讓孩子上網看影片、也沒有請家教、更沒有去補習(根本不知道上哪兒補),我覺得孩子能夠做到不忘記、自己主動閱讀英文、翻翻珍愛的『Paddington』,時時和媽媽一起讀NIV中英對照聖經,順帶加強原本體質就不佳的中文,就不錯了。

若是這麼少的語言環境,卻還能夠保持著孩子對於英文的敏銳度,我想這樣繼續維持下去,就很好了。影片中曾經出現過cistern這個字,這個字不常見,孩子卻能夠馬上譯出德文,英文並沒有忘記,縱然會越來越不流利,腔調會變成史瓦本腔,但,沒有關係。

發現數學定理


Moria Flaig
28. Dezember 2019



數學礦物博物館:Wolfach

發現數學定理

我家爸爸平日工作甚忙,孩子的功課都是我一個人在規劃。學習數學除了跟著學校的進度之外,我還特別針對孩子慢郎中的特質,額外讓孩子寫練習本,溫吞的缺點,經過超前學習,處理速度的缺陷多少可以得到彌補。我買的練習本所根據的是一般學校的進度,孩子依照自己的腳步,自己按照練習本學習數學。轉來德國這一年半以來,練習本從三年級寫到六年級,說他處理速度慢,其實不盡然,今年升上小四之後,數學也跟著進入七年級階段的代數。

記憶中,我們當初是國二開始學習代數,也就是八年級,國一是些囉嗦的度量衡換算、繁複的幾何公式,代數則國二以後才會有。在德國課程安排不同,今人與前人的看法也會不同,不同是正常,但是為什麼會不同,有時候也是因為各國教育理念不同。

跳過囉嗦的度量衡與幾何,學完有理數之後,就直接進入代數。學習代數理應熟練各種代數題型演練,奇怪的是,德國代數竟然沒有我預期的那種精彩的題型,而是比較重視線性函數和畫坐標圖,我記得我們小時候學代數時,不但要背很多公式,還要學很多解題技巧,但是在德國的代數幾乎只是線性函數的導論,沒背公式就直接跳到線性函數,之後的數學課幾乎都是畫坐標圖。

天啊!以前我們都不是這樣子,畫坐標的事情我還有印象,但也不是國中三年、高中三年,整整六年都在畫啊!難怪!德國的數學作業本全部都是使用小格方眼紙,因為孩子的書寫困難,寫不了那麼小的字,我多次跟學校老師抱怨,現在終於明白,原來德國重視線性函數,使用小格方眼紙為了就是方便畫坐標和幾何。

畫坐標的事情我早就還給老師了,加上各種陌生的德文名稱,根本對不上我的記憶,沒想到我的數學用來教九歲小孩竟然不夠用,這時!不得不求助爸爸了,於是趁著聖誕節假期,向爸爸問個清楚。果然跟爸爸說的一樣,他們小時候根本沒有背代數公式這回事,要背也只有二項式,一目瞭然,沒什麼大不了的,也不學幾何證明,也不會要求換算成英式單位,數學課還真的都是在畫坐標,我天生喜歡速戰速決,難怪對於畫坐標這種磨人的事情,印象完全不深刻了。

媽媽不行,換爸爸上陣,讓爸爸大顯身手,函數代數正好是他的最愛,和兒子同樣是慢郎中的爸爸,完全不介意畫坐標圖是件麻煩事,父子兩人在印3D機器人R2D2時,邊印邊畫,不知怎麼地,孩子不知不覺地愛上畫那些坐標軸,誒!不對不對!這樣沒有跟著進度走,代數還沒進入狀況,就去畫什麼線性代數!但媽媽說什麼也沒有用,父子倆繼續天南地北地大談函數代數。


窗外雪景

諼諼自己則發現一個定律,要爸爸畫出:f(x)=1/2^(x+1), x=0,1,2,3,4....
這裡因為限於電腦打字,(x+1)無法以次方顯示出來,以符號^來代替,若將x依次代入0,1,2,3,4之後,所得結果依序為:

x=0, f(x)=0.5 
x=1, f(x)=0.25 
x=2, f(x)=0.125 
x=3, f(x)=0.0625 
x=4, f(x)=0.03125 
x=5, f(x)=0.015625 
x=6, f(x)=0.0078125 
x=7, f(x)=0.00390625

這麼小的小數,爸爸當然無法畫出坐標圖,這時候,怎麼畫那條線已經不重要了,而是如何證明諼諼所發現的定律,用諼諼的話來表達即是:

0.5的一次方=0.5,得到小數點一位
0.5的二次方=0.25,得到小數點二位
0.5的三次方=0.125,得到小數點三位
0.5的四次方=0.0625,得到小數點四位
0.5的五次方=0.03125,得到小數點五位
0.5的六次方=0.015625,得到小數點六位
0.5的七次方=0.0078125,得到小數點七位
0.5的八次方=0.00390625,得到小數點八位

同理推論0.2,0.3,0.4,0.6,0.7,0.8,0.9是不是也得到一樣的結果呢?爸爸請你證明出來!爸爸自己一個人在浴室蹲了半天,出來之後,說是證明的方法想出來了,但是沒寫在紙上,我猜,他的想法大概是,寫也沒有用,反正我們看不懂。

事後,媽媽自己想一想,其實道理很簡單,用說的就行,根本不用推公式。小數點m位x小數點n位,如果最後的位數沒有出現0,所得結果是小數點m+n位,這是我們計算小數的基本原則,0.5的n次方,每次都是再乘以一次0.5,每次小數必定又多一位數,因此,小數點後面的位數跟著次方數增加。

同理推論,0.2,0.3,0.4,0.6,0.7,0.8,0.9也是得到一樣的結果。這時候,諼諼就說了,諼諼定律是,0.2,0.3,0.4,0.5,0.6,0.7,0.8,0.9的n次方,所得的數字,小數點位數與次方數相同。

這是小數點一位數的n次方的狀況。媽媽問,那小數點二位數的n次方呢?經過驗算,答案則是2乘以n。小數點三位數的n次方呢?經過驗算,答案則是3乘以n。同理推論,小數點m位數的n次方,所得到的小數點位數則是m乘以n,諼諼所發現的定律應用範圍更為廣泛了,還真的俱有普遍性。大家同意這樣的說法嗎?


後記︰後來爸爸以正式的數學證明方法,演算給我們看,證明了諼諼的假設。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黑森林人怎麼過日子



Moria Flaig
18. Dezember 2019



黑森林


黑森林人怎麼過日子

黑森林人喝的是來自山裏的山泉、喝的是自家母牛產的牛奶、吃的是森林裏的蜜蜂所釀的蜜、暖氣爐燒的是自家林地出產的木材,黑森林猶如流奶與蜜之地,與世隔絕。

前兩天房東送來一大盤牛排肉,都是無肥無筋的上好牛肉,分送給我們幾塊嚐嚐。無肥無筋的牛肉適合煎成牛排,諼諼超愛吃牛排,我們高興得不得了。以前還住在雪梨時,由於牛排肉價格昂貴,孩子難得吃到幾次牛排,來到黑森林之後,今天卻有幸嚐嚐鄰家的牛肉。這種牛肉可不是什麼隨便的牛肉,牛可是一位弟兄用無數的愛心、自己放牧養殖的,正是貴森森的有機肉。在市面上,帶骨的牛腳肉,一公斤就要十幾塊,牛排肉一公斤就要三、四十歐元不等,更何況是有機牛肉,隨便買一小塊,都是十幾塊歐元,折合台幣四百多塊。市面上所賣的牛肉聞起來都很腥,但是自己養殖屠宰的牛肉,聞起來卻一點腥味也沒有,還散發出一絲淡淡的香味。

我們看肉打哪裡來,就可以看出黑森林人是怎麼過日子的,事情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前兩天夜裏,房東到一位弟兄家幫忙屠宰了三頭牛,這三頭牛是全這位弟兄在家養殖來自用的有機牛。黑森林裏到處都是河谷、山坡地,這種畸零地不適合耕作農作物,卻適合牧牛牧羊,於是這裡的人們總是會在自家前門後院的河谷與山坡地上,放牧幾頭牛羊,因此,我們這裡會經常有人家宰牛、宰羊,親友呼朋引伴,大家一同宰牛羊,彷彿嘉年華盛會。

黑森林中還存在著一種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有趣的是,大部分人並非專業農夫,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養牛養羊則是業餘愛好。像這位養牛的弟兄則在政府的建設局工作,是個土木工程師,負責監督橋樑的維修工程。另外一位在養老院工作的弟兄家中也養了不少牛羊,我總喜歡在他們家做客,因為可以吃到自產的牛肉。這位弟兄下班之後,在自家地裏種菜、放牧、養殖、伐木,都是為了供給自家人所需,他還做木工,家中所有的傢俱、房門、樓梯、地板不僅是出自自己的林地,也都是出自自己的手工藝。還有一位弟兄在保險公司工作,繼承祖上的農田,自己種植有機麥子,他的麥子與商業化、規格化的麥粉不同,像米一般,每個品種味道都不同。

牛肉湯

黑森林人喜歡食用自己土地產出的蔬果,食用自己土地上放牧的牛羊,養雞下蛋、養蜂釀蜜、植林伐木,木材不僅可以供暖,更可以蓋房子,土地所產出的全部自用,並非為了賺錢贏利。他們還善於互通有無,宰一頭牛,誰家消化得了一整頭?通常在屠宰之前,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幫忙,通常幫忙的人也就是要買肉的人,屠宰時必須請專業屠夫來幫忙。這位養牛的弟兄是個單身漢,除了自己留下一些自用外,其餘都賣給來幫忙的人和屠夫,屠夫則可以在店裡高價賣出。我們房東則與自己的弟弟對分了一頭牛,把半頭牛運回家之後,一塊塊清理切塊,冷藏在冰櫃中,可以存放兩三年,有些牛肉據說是越陳越香。

除了牛肉之外,我們還經常買有機蘋果、有機梨子、有機橘子、有機雞蛋、有機牛奶。有些是臨近村裡的人運來銷售的,有些則是親友中,自己養殖、種植,互通有無的。有位弟兄是義大利人,則定時開車到義大利購買整車的有機水果和橄欖油,然後轉賣給我們。鄰村有一戶農家更是獨樹一幟,設有一臺生奶自動販賣機,買的人自帶一公升裝的牛奶瓶,投入一歐元硬幣後,白色的牛奶就會源源注入瓶內。有些農家門前經常擺滿南瓜、玉米、包心菜、蘋果等農作物,過路人可以自己投幣取用,完全自助式販賣。

我們所住的這座大宅院裏,有花園、有菜園、有果園、有放牧牛羊的草地、幾座養殖鱒魚的魚池,我們也常吃流入溪裏面的鱒魚,房東家世世代代養蜂,我們也經常食用這裡的蜂蜜。我們若是自己添購一臺冰櫃,真的也買上半頭牛,靠著這裡的果園、菜園、鄰村運送來的水果、溪裏的鱒魚、森林裏的蘑菇、販賣機的生奶、訂購弟兄家下的蛋、有機麥子、自己發麵團烤麵包。嚴格說起來,我們不必再買超級市場那種大量生產的食物,真的也能過上一種有機的養生生活,


一桶現宰牛肉

今天一大早,房東又來敲門了,他們的牛肉經過兩天的處理,還剩下一大桶(容量10公升),要統統送給我們吃。我看過他們的處理方式,的確非常地費時費工夫,他們將肉一塊塊地剔除筋和肥、切成一小小塊、放入冷凍袋中、抽出空氣、密封包裝、然後再放入冷凍櫃內冷凍,這半頭牛就讓他們全家切了兩天。今天早上,我花了兩個小時才處理出一鍋牛肉湯,切到手軟,當下決定,全部先置入冰箱,等我家老爺回來之後,看看他要怎麼烹調,再決定哪些要低溫冷藏。

這一大桶牛肉中,有一大包牛排肉、一大包烤肉(德國人稱為Braten,一整塊放置烤箱中烤兩三小時,外酥內軟多汁,是節慶中傳統佳餚)、三大塊帶筋帶肥的燉肉。德國人不吃牛肉麵,所以他們不知道帶筋牛肉的美味。於是,我問起牛筋,房東說早在解牛時都給扔了,哇!好可惜喔。

今年聖誕節本來預計要去買條大鮭魚來烤的,我看計劃要更改成烤牛肉,我得上網好好研究烹調的訣竅,雖然居住國外多年,因為我們是三口之家,三個人消化不了一大塊牛肉,所以對於德國傳統的那種大快朵頤的豪邁吃法,至今只在別人家吃過,自己還沒烤過呢!

據說,不久之後,我們家草地上所放牧的那條小牛西西也要屠宰,西西一直以來多病,不好養,所以他們決定開春之後,另外再買條小牛來養。房東答應我,這次會事先通知我,把我要的牛骨和牛筋都給留下。我家兒子聽到我們這裡要宰牛,眼睛卻亮起來,他愛吃牛肉,對於草地上放牧半年的西西,卻一點情感也沒有,還一直說自己也要養一頭,要養來吃呢。


剩下的先置放在冰箱中

今天是聖誕假期前最後一天上學,孩子們演完耶穌誕生的故事就回家吃午飯。諼諼腳一踏進家門,馬上聞到陣陣香味,一掀起鍋蓋,看到的是自己喜歡的牛肉湯,心裡好高興。我要他去打開冰箱,他看到冰箱裡一包包的牛肉,眼睛又亮起來了,問我說:「是西西嗎?」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2E與記憶力



Moria Flaig
13. Dezember 2019


花島Mainau


2E與記憶力

昨天諼諼中午放學回家,媽媽問,老師有沒有發回考卷要家長簽名,諼諼回答沒有。晚上媽媽整理書包時,赫然在書包裡發現一張英文考卷,考滿分,有獎賞,沒有必要藏起來,一定又忘記了,但是我先前還特別問過,已經提醒了,還是忘記,實在令人費解。在上篇PO文『矛盾的2E兒』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2e_17.html中,我曾經提到過,2E兒的記憶是一團謎,超強又極差,有人的記憶力超強又極差嗎?說來誰相信,我們家就有大小兩隻。

諼諼從小對於自然科學非常有興趣,那些拗口難記、又臭又長的拉丁文,像是恐龍、古生物、化學、寶石結晶、解剖學等等,年紀小小記起來卻何等地輕鬆容易。但說也奇怪,十二個月的名稱到現在四年級了,還是無法說齊全,也不知道順序為何?光是背九九乘法就花了兩年的時間,每年聖誕節學校排演耶穌誕生的故事,因為不會唱歌、背詩歌、背台詞、演奏樂器,註定跑龍套。說他是資優兒童記憶力好、語文學習能力強、科學知識理解吸收快,誰相信?說他是個學障兒,記憶差,數數、背書、背乘法表完全不行,這全都是事實,記憶好和記憶差兩者皆備,豈不是矛盾嘛?

最近幫我們親戚家的兩個姐妹準備數學考試,記憶力的事情又讓我有感而發。這兩個女孩皆伶牙俐齒、聰明伶俐得不得了,姐姐六年級,妹妹四年級與諼諼同班同學。姐姐彈鋼琴,妹妹拉小提琴,兩姐妹的字跡都非常漂亮,雖然不會中文,但仿寫中文的能力卻是諼諼望塵莫及的,顯然是精細動作發展特別好,字寫幾次就能夠自主寫出,諼諼與她們不同,一個字無論寫幾次,都無法上手,雖然諼諼會說中文,也知道字義,學寫中文的能力在先天上卻輸給她們。

我曾經多次教她們數學,乘法表她們一學就會,記憶力看似沒有問題,但離奇的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她們必定忘記,考試成績一低落,又來找我補習。探究成績不好的原因,追根究底還是在於,先前學過的乘法表通通忘光光。不會乘法表不但無法計算乘除,也無法計算分數,數學根本不必學下去,於是我又得重新復習乘法表,再進行分數演算。同樣的狀況出現過幾次,總是練得滾瓜爛熟的乘法表,又統統忘記,通分、約分當然不會了,難道說是存心跟我做對?這時,我不得懷疑一件事情,這兩個女孩大概是短期記憶佳,長期記憶受損,所以學得快,忘得也快。雖然說話對應總是給人一種聰明伶俐的印象,實際上抽象性思考、邏輯推理能力非常薄弱。


花島Mainau

樂器學得很好、字寫得漂亮、倒立翻滾的姿勢優美,足見精細動作發育良好;中文字仿寫幾次,就能夠自主寫出,可見動作自動化迅速;兩個人還曾經與外子比賽背誦歌德、席勒的詩歌,德國的詩歌可不是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音節,可是長得要命,長詩都能夠流利地背誦吟唱,感覺像是天才兒童,令人印象深刻,表面看來短期、長期記憶都沒問題;再者,她們來家寫作業時,總是超有效率,做事俐落、迅速,可見處理速度之快;既然背誦詩歌、音樂演奏、寫作業,都是那麼靈活熟練,工作記憶、處理速度、自動化大概都發展良好,沒有學障的跡象。諼諼有的缺陷,她們完全沒有,諼諼患有書寫困難、不會演奏樂器、不會唱歌、也不會倒立翻滾、背誦詩歌老是結結巴巴、寫作業更是老牛拖車、學校舞台劇總是跑龍套,她們有的優點,諼諼通通沒有。

我不是愛拿自家的孩子跟別家的孩子攀比,每個小孩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這很正常,正也是優缺之間有著奇妙的組合,這才讓每個孩子成為俱有個性的個體,不是大量生產的複製品。但事情奇怪的地方是,她們的強項正是諼諼的弱項,諼諼的強項卻是她們的弱項,強項與弱項剛剛相反的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

諼諼數學好、計算能力強、抽象概念理解能力高、概化推演的能力好、喜歡科學詞彙。這兩個女孩恰恰相反,討厭數學和科學,對於特殊詞彙完全沒有敏銳度,聽不懂的字也沒有興趣瞭解和學習,說話雖然伶牙俐齒,不見得學習語言的能力比較好,諼諼雖然說話不利索,但是記憶專業用語的能力卻非常好。

言歸正傳,話說補習數學,兩姐妹學乘法表時,記憶看似沒有問題,但是學得快,忘得也快,重複幾次之後,我心中不得不納悶,她們的記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連最簡單的算式都無法熟練。奇特的一點是,直式算法比較沒有問題,但只要轉換成橫式,無論是加減還是乘除,一概不會算,我要她們另外拿張紙,將橫式改寫成直式,馬上又會了,可見心算能力不佳,類比推論的能力也不好。


花島Mainau

諼諼有的缺陷,她們統統沒有,諼諼工作記憶有缺陷、背誦記憶困難、字母無論寫幾遍都無法記憶、運筆的路線自動化困難,九九乘法學了兩年都記不牢。除了閱讀之外,無論學什麼都學得超慢,但與兩姐妹不同的地方是,一旦會了,就不會忘記,可見長期記憶非常地好。數學卡關兩次,不會數數與乘法表,過這兩關之後,就無往不利,類比推演的能力好,幾乎不需要什麼解說,看著算式就能夠自己推演把數學學下去,四年級超前學習七年級的數學,沒有補習、也沒請家教,全部自學。

若說記憶好,只要是他讀過的書,大部分都還記得,記憶力好得讓人毛骨悚然,我曾經做過測試,像是『The Famous Five』(21本)、『Paddington』或是『Asterix』,這種冊數多的經典之作,我只要隨便翻開一頁,讀一段之後,他可以接續下去,讀故事書是為了得到樂趣,不是要記得,他怎麼都記住了。科普類的百科叢書,隨便翻開一頁問一個問題,他大多能夠回答,這個記得好了,百科類的書籍,多念、多記、多多益善。這些年來他閱讀廣泛,靠著記憶力強,的確累積下不少的知識,有時候讓我們夫妻倆覺得生了一個機器人,我們常常玩機器人的遊戲,隨意從書本中問一個問題,看看機器人會不會回答。嗶!

這兩個女孩就完全不同了,說話伶俐、做事俐落、學習速度超快,但是為什麼忘得也超快?每次來我這裡學數學,感覺上好像船過水無痕,上次教的,統統又忘了,尤其是加法進位、減法借位,四年級的妹妹到現在還是不會,我已經教了一年半了,這可是算數中最基本的計算技巧,應該熟練到不需要計算,一眼就應該知道答案的,她卻老是忘記。我想,她可能是長期記憶受損,再加上抽象推理能力不佳,如今變成數學學習困難。學習數學除了需要良好的推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牢記一些數字的組合,兩姐妹似乎不具備這種能力,長期記憶不佳,無法牢記。


花島Mainau

長期記憶受損?如何能夠背誦席勒的長篇詩歌?我是略略知道這兩個女孩的原生家庭,才敢做這樣的猜測。她們的父母皆因為嚴重的酗酒,兩個孩子由兒童福利局安排居住在寄養家庭之中。比起其他的寄養兒童,我覺得她們兩個的發展障礙是比較輕微那一種,我所能夠觀察得到的只有:情緒上自我調適較差、容易衝動、容易哭泣、數學學習障礙、長期記憶受損。想必,她們在胎兒期受到酒精危害應該是比較輕微的一種,本文不是在探討酒精對於大腦神經功能的危害,在這裡我只點到為止。

她們的寄養父母也知道,我家兒子患有書寫困難。我就說啦:「很奇怪,諼諼記性差,不管學什麼都是很憨慢,但是數學不會忘記。」人家媽媽就說啦:「只要學會應該是不會忘記,但是她們兩姐妹不同,學會的事情不久之後就會忘記。長期記憶不好、邏輯抽象思考能力也不佳。」言下之意是兒童福利局提供相關資訊,人家媽媽知道內情,受於保守秘密的約束,我們只能談教養問題,不談生理問題,既然人家媽媽早就知道兩姐妹長期記憶不好,我想,孩子要教到什麼程度,人家媽媽自有主張。

資優兒通常是記憶力佳、理解力強、累積知識的速度快,學障兒的工作記憶差、處理速度慢、自動化不佳,因此學習速度緩慢。諼諼正是兩者的混合體,學障資優雙重特殊,記憶好,累積知識快,記憶力卻又奇醜無比,學習基本技能非常緩慢。因此,在記憶力的表現上,往往呈現令人費解的現象,孩子到底是記憶力好,還是不好?我想,兩者皆是。

我家爸爸不是老是丟掉鑰匙、手機、電腦、錢包、背包,不然回家時就說腳踏車又被偷了,卻不久之後又失而復得,哪裡是被偷,根本是忘記停放位置,汽車也被偷,差點沒報警,幸好有自知之明,報警多麻煩,再找找看吧!坐火車跑錯月台、上錯列車,坐飛機常常錯過班機,出入境忘記帶居留證(美國學人居留證沒有黏在護照上),被邁阿密海關拒絕入境。這些都不打緊,最誇張的一次是,他在歐洲被拒上飛機回美國,居然把我們母子倆忘在美國咧。

弔詭的是,他這個記憶不好的人,無論學什麼卻都很容易,學起希臘文和中文速度超快,聖經隨便一頁起個頭,他就能夠接下去,希臘文和中文有多難學,聖經有多少句子?你說,他到底是記憶力好?還是不好?我想,兩者皆是。

後記:William Dodson在『Secrets of the ADHD Brain』http://assets.addgz4.com/pub/free-downloads/pdf/SecretsOfTheADHDBrain.pdf一文中:
稱ADHD是一種以興趣為基礎的神經系統,患有專注力缺陷的人也有記憶力好,也有持續性專注力佳的人,對於有興趣的事物持久專注力高,若是利用興趣來學習,也可以達到很高的學習效率。但對他們的大腦來說,若是沒有什麼奇特、引入注意的事物,一概無法儲存記憶,不然就是儲存了,提取困難。日常生活一再重複出現的事物常常被遺忘,像是手機、鑰匙、背包。對於學校裏所發生的事情,忘記是正常,能夠記得的,大多是警察來了之類的突發事故,連這件事孩子也沒有主動告訴媽媽,直到校長的通知帶回家之後,媽媽問起,他才想起。這種孩子有一種好處,不會揭發告密,不會打小報告,能夠保守他人的秘密,你以為他沒有說實話時,不是他想說謊,而是他早已經忘記了。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矛盾的2E兒


Moria Flaig
2. Dezember 2019



Ingolstadt



矛盾的2E兒

何謂2E(Twice Exceptional)?即是高智商與學習障礙同時出現在同一小孩身上,互相作用而呈現出某種特質與特殊的學習模式。心理學將高智能定義為超前發展,將學習障礙定義為發展遲緩,超前與遲緩怎會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2E即是這樣一種發展類型。相較於同齡兒童,2E兒的智能發展大幅度提早,某些基本技能卻幾經學習輔導治療都無法得到改善,形成學習障礙。但又往往因為高智商,彌補了學習障礙,學習障礙不易被發現,無法取得特教資源,得到應有的協助與輔導;但又因為學習障礙,學業上表現出成就低,優異的天賦也沒被發現。

2E是一種雙重隱形的不同步發展(asynchronous),何謂雙重隱形?優異的天賦被學習障礙所掩蓋,在校學業表現低落,被視為中等生,無法進入資優教育;同時又因為高智力補救了學習障礙,學習障礙常常被忽視,沒有經過特教輔導,學障因而欠缺糾正治療,因此,兩者互相隱藏,資優與學障兩者皆無法得到確診,成為雙重隱形、互相消解。Linda Silverman遂將學障資優雙重特殊稱為『看不見的資賦、看不見的障礙』(注)。身為2E兒的母親,總覺得Handicap一字太過刺耳,我建議應該將殘障翻譯成障礙,比較適當。

何謂不同步發展?即是2E兒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步調不同,有些能力早熟、有些能力卻又發展遲緩,而呈現極端的不同時、不同步、不協調的發展,造成令孩子無法應付的局面。

諼諼滿四歲就會閱讀(英德兩語),學校測為語言資優,書寫能力卻奇差無比,字母鏡像文完全混淆不分,中文無法仿寫,認字有障礙,最近被診斷為發展遲緩,難道孩子突然就不是語言資優了嗎?這時候,我們的兒科醫生就說啦,智力高的小孩怎麼會患得發展遲緩?這根本就是矛盾嘛。的確,2E表現很矛盾,其中,以患有學障的高資優兒童(highly gifted)不同步發展的程度最為劇烈,強項與弱項的落差非常極端。三歲識字、四歲閱讀、七八歲大小寫還是混寫。再加上盛行率極低,有許多專業人員並不知道2E的存在,德國教育體制中,不是鑑定為資優,就是鑑定為學障,不然就是資優+學障,但並沒有2E。


Ingolstadt

以前我曾經寫過三篇文章:
『是學障還是資優?』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4.html
『奇異的資優特質』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16.html
『矛盾的學障症狀』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22.html

後來經過學校資優老師的指點,孩子有可能是個2E兒,建議我們尋求醫學與心理學的確認,我才自己去找資料,閱讀2E相關研究論文,這時,才瞭解到,原來之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發現的種種矛盾與奇異的現象,其實不是資優的特質,也不是學障的特質,而是資優與學障兩者互相撞擊後,衍生出的互相矛盾的特殊症狀,2E有著與資優與學障不同的特質,有些特質近似資優、有些近似學障、有些兩者兼具。Linda Silverman將2E視為資優與學障互相掩蓋、隱藏的特質,資優彌補了學障的缺陷,學障掩蓋了資優的光芒。我自己則覺得,資優與學障之間的關係,有更多時候是互相矛盾、互相牽絆,有時候資優的特質勝於學障,有時候學障又勝過資優,隨著時間的不同與教學方式的不同,2E會展現不同的面貌。

最奇怪的是,同一學科表現前後互相矛盾。諼諼小時候語文資優多一點(四歲就會閱讀英德兩語),數學學障多一點(到了六七歲還不會數數);八九歲之後,語文障礙多一點(書寫困難),數學資優多一點(心算能力強),前後不一致的表現,其中以數學一科最為劇烈,我曾經多次在部落格中提及,請參見舊文:
『超低的數學成績』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html
『德國的數學成績』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55.html
『心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_69.html

一般資優研究將資優兒童分成語言資優與數理資優兩種類型,德國資優教育也是以這兩種類型為核心來設計學程,中學之後(五年級以後),學生選課考試主要以外語和數理生化電腦兩大主軸為準。我想,所根據的學理無非是,通常數學好的人,語文表現會差一點,語文好的人,數學表現會較差,年紀越大越明顯,當然也有兩者發展皆均衡的兒童。

2E兒童卻不盡然,隨著時間不同,學障的部分有可能轉變成資賦,本來是資優的部分也會出現學障,這怎麼可能?回想兩、三年前諼諼被納入資優組時,因為數學成績低落,數數不會、唱數也不會(國外乘法教學以唱數為根本,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等等),雖然認知測驗的數學與空間認知得分皆高,資優老師怕他跟不上同學,只讓他進入英文資優,數學沒讓他進入資優,說是等數學成績改善之後,再考慮讓他加入。轉來德國之後,情勢完全翻轉,德文成績評量方式以寫字為主,少了強項閱讀,既然寫字不行,於是從語文資優生被降為語文劣等生,反觀數學,評量則以計算為主,低小唱數階段已經過去了,於是從數學劣等生驟然升級為數學優等生,從數數障礙、數學低成就轉變高成就、從高成就又轉變成熱愛數學、超前學習。這孩子到底是語文資優還是數學資優?換一個方式來問,孩子到底是數學差還是語文差?該補救語文還是數學?為娘的至今還是搞不清楚啊!


Ingolstadt

矛盾的就在這裡,如果不看學業成績,單看最近的智力測驗,語文部分天花板效應,知覺推理部分則沒什麼令人驚豔的表現,就算心算能力過人、數學成績亮眼、超前學習,說他是數學資優,還不是呢!既然語文部分得分這麼高,那算是語文資優嗎?事情卻不是這麼簡單,德文成績差,差到可能進不了中學的重點發展學程,像是資優、雙語等等,說是語言資優,但是國語文卻差得很,那是因為智商並沒有測量作文組織能力,德文科考試也沒有評量詞彙、常識、閱讀。光看他寫的文章,就令人困惑,不但字跡潦草、組織能力差、完全沒有段落標點、全文一氣呵成,唯一可以看得出語文天賦的地方,大概只有使用罕見字、外語、拉丁字、時時引用硬邦邦的科學概念,非常富有想像力是沒有錯,感覺又像是大江健三郎那種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文體,這與傳統的文學鑑賞標準有很大的出入。小學教師大部份都是女性,沒有使用優美的文字、豐厚的情感、動人的情節,怎能打動老師的心呢?

無論孩子是語文資優?還是數理資優?2E兒的智力測驗中語文得分高於知覺推理,似乎是2E兒的共同特徵之一,因此,有些2E兒有可能是數理資優,卻被誤判為語文資優,諼諼可能是這種類型的2E,我想主要原因是知覺推理注重圖形推理的測驗,學障兒通常工作記憶不好,影響了視聽兩知覺發展,視知覺缺陷會拉低知覺推理的得分。

此外,根據Silverman的研究(注),學障資優雙重特殊兒童在智力測驗中(WISC-R)共同的特徵則是,類同、詞彙、理解、常識、圖形設計等項目得分大幅度地高於平均值,這些項目皆屬於語文智商,只有圖形設計一項屬於知覺推理。此外,她還指出,2E兒的算數、記憶廣度與符號替代等項得分則略低於平均值,算數與記憶廣度結算為工作記憶指數,符號替代結算為處理速度指數。通常學障兒的工作記憶與處理速度差,但在此要注意一點,但2E兒與一般學障兒不同,通常只略低於平均值,還是落入正常範圍之中。這時,測試者就會說啦,內在差異雖然巨大,但是還是全部在正常值範圍之內,表現既然正常,何來的缺陷?


Ingolstadt

2E兒還有一項絕技,就是強項會去幫助弱項,諼諼患有書寫障礙,但是閱讀能力強,善於以大量閱讀吸收知識,閱讀強項彌補了書寫弱項。這一個特質在不同的教育體制中,就會呈現不同的結果。澳洲的學校則以筆記學習,沒有使用教科書,澳洲的教學方式則不利於患有書寫障礙的兒童。德國的學校使用教科書,因此在德國書寫障礙對於學習的影響不大。澳洲採取計算過程冗長的建構式數學,不利於患有書寫障礙的兒童學習,德國數學教學重橫式算式,不要求寫出計算步驟,利於心算能力強、書寫能力差的諼諼。

此外,書寫障礙還教會了諼諼心算,不會邊寫邊算,乾脆全部用心算,對於一般人困難的事情,對他來說反而比較容易,很大的數字也不願筆算,照樣心算,堪稱絕技。依我看,他是因為書寫障礙,不喜歡寫計算過程,因而被迫增強心算能力,來應付書寫困難,因禍得福。

雖然強項會去彌補弱項,但是弱項並不會因此而得到補足,反而會妨害強項的表現,呈現矛盾的狀態。諼諼的記憶力則是一個謎團,對於拗口難記、又臭又長的拉丁文,像是恐龍、古生物學名、化學名稱、寶石結晶、解剖學等等,一看馬上讓人想忘記的名稱,諼諼全部記住。說他記憶好,但是矛盾的是,他的記憶又極差,我剛剛又測試一次,十二個月的名稱(英文與德文一樣,只是發音不同),如今四年級了,奇怪的是學到現在還是無法說齊全,也不知道順序為何,光是學習九九乘法就花了兩年的時間,一般人兩三個月就能夠熟記的事情,他居然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我還得煞費苦心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讓他牢記,這樣的記憶怎麼會好呢?說是記憶力好幫助語文學習、知識吸收,說是記憶能力不好,數數、背乘法表完全不行,記憶好和記憶差兩者皆是,互相矛盾。

記憶力不好是因為學障造成序列的操作能力差(請見『循序缺陷』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5.html),序列記憶不佳,背書能力非常地差,必須牢記死背的事情,永遠做不來,非但不會背乘法表,背誦詩歌也是不擅長。每年一到聖誕節,痛苦的事情又出現了,西方人慶祝聖誕節,一定會讓小朋友排演耶穌誕生的故事,背台詞、吟詠詩歌、唱聖誕歌曲遂成了痛苦的事情。看鄰家女孩又唱又跳,吟誦詩歌完全不費吹灰之力,諼諼做起來,困難重重,今天背、明天忘,只不過是那幾句台詞,練到媽媽棄甲投降,心想如果這些台詞全部換成十種恐龍學名,不知道耶穌誕生的故事會變成什麼樣呢?

可見強項彌補弱項,並非一加一等於二,再除以二,就一切均等正常。強項一如既往一步千里,弱項永遠處在老牛拖車的狀態,就是再花十倍的時間和精力,還是無法克服,說是記憶力好、吸收快、過目不忘,記憶乘法表卻必須經過長期抗戰,令人不解。記憶力好、理解力高,並不代表能夠彌補做事情奇慢沒有效率的事實,每天寫功課像是作戰,2E的學習歷程正是一種終身的抗戰。數學用看的就可以算出答案,心算4267x7,算來輕鬆容易,但是6和9(鏡像),52與25(左右)到現在還是分不清楚啊!不是令人困惑嗎?


Ingolstadt

但是,也因為缺陷的存在,讓2E兒認識到一點,凡事是必須經過努力才會有所收獲。成績如何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克服困難,並接受自己的缺陷,珍視自己的強項,並學會如何利用強項來彌補缺陷。不要因為低成就而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喪失自信心。對於2E兒來說,比起改善學業成績,更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興趣與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雖然患有學習困難,有了興趣和目標,為興趣而學習,才能夠對學習始終維持著熱情。

諼諼完全不在乎成績的好壞,他自己有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研究興趣,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與執著。他知道自己的限制,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潛能,反覆練習有時候能夠克服障礙,有時候無法克服,他知道,有無法跨越的鴻溝,有人力辦不到的事情,無法克服的時候,就得學會接受自己,忠於所愛,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自己所執著的。

今天孩子跟媽媽說了,他已經放棄德文的大小寫(德文名詞開頭的字母一律大寫),天啊!這可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怎麼老是弄錯呢?然而,可喜可賀的是,因為缺陷的存在讓孩子更能看到自己的天賦,外人看到的是學障資優雙重隱形,在孩子看來,缺陷卻像羅盤一樣,更能凸顯他的資賦,指引他朝往更明確的方向:科學。

媽媽問碳原子有幾個質子?孩子回答6個,老爸卻說12個,研究物理的老爸也會有弄錯的時候啊!孩子又問了,為什麼要寫成H2O與CO2,為什麼不寫成OH2與O2C呢?咦!媽媽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對啊!中文不是說二氧化碳嗎?不正是O2C嗎?孩子總是以高度的好奇心、強大的動力來看待知識,雖然學習有困難,但是對於知識的熱情,卻永遠不減退。以九歲這樣的年紀對於物理化學卻有著那麼深厚的熱望,從這個角度來看,放棄大小寫也沒什麼大不了。



注:Linda Silverman, Invisible Gifts, Invisible Handicaps
https://www.gifteddevelopment.com/sites/default/files/Invisible%20Gifts%20Invisible%20Handicaps_0.pdf



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2E與中耳炎


Moria Flaig
11. Dezember 2019



澳洲昆士蘭


2E與中耳炎

一、兩年前我曾經在臉書上,與學障學會中的老師們探討過一個問題,學習障礙的形成與中耳炎有何關係?中耳炎竟然會引起語言發展遲緩、讀寫障礙、自閉症、壓低智商?人家問我是打哪裡聽來的?醫學不是我的專業,這個觀點當然不是我所提出來的,提出這個觀點的人Linda Silverman也不是學醫學的,學的卻是教育心理學與特殊教育,做的是資優研究。她的研究單位Denver大學資優研究中心(The Gifted Development Center)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低成就的學障資優兒不是經歷過難產,就是嬰兒期曾經患有中耳炎。生產過程催生與缺氧的問題,我在前文『書寫障礙的成因』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3.html曾經論述過,請大家參閱,本文則探討中耳炎。

我家因為從澳洲搬到德國,隨著生活環境改變,關注焦點也跟著改變,部落格被我零落足足有一年多之久,中耳炎的問題逐漸被我遺忘,近來隨著孩子的學障鑑定,與一年多的職療,心得感想不少,於是再度提筆經營部落格,與學障家長們分享這兩三年來曲折離奇的2E歷程。在重溫Silverman的論文時,恰巧生活周遭的幾個孩子印證了她的發現。

我們搬離澳洲之後,來到黑森林與親友共住,對於家族中的新生代能夠做近距離的觀察,這時我發現到,家族中患有發展障礙的孩子還真不少,諼諼的幾個堂兄弟姐妹也深為發展障礙所困擾,基因的力量真是強大。



首先,擁有共同祖父母的基因一共有18人(包括叔伯輩),出現發展障礙曾經接受治療的比例非常高,扣除兩個嬰兒,16人之中有7人曾經接受過診療,他們求診是因為語言遲緩、讀寫障礙、拼字困難、動作發展障礙、選擇性緘默、亞斯。擁有共同曾祖父母的孩子患有學障的比例也很高,我還意外地發現有人患有數學障礙。有一次跟外子的表妹閒聊,她育有孩子三人,一人患有讀寫障礙,一人則患有數學障礙,她的孩子與諼諼則擁有共同的曾祖父母。

再者,和諼諼年紀相仿的堂弟,是一個典型的亞斯,患有選擇性緘默,我真還沒聽過他說話,他是德日混血兒,在學校從不跟人說話,學校老師以外表來判斷,以為他聽不懂德語,才不說話的,其實,他和諼諼的姑姑一樣,患有選擇性緘默與社交恐懼症。此外,諼諼的堂妹已經三歲多了,還不會說話,發音十分不清楚,多音節全簡單化成兩個音節,子音不是母音化,就是把複合子音全部發成d,顯然是語言遲緩,日後有可能發展成讀寫困難。這兩個孩子都患有中耳炎,堂弟已經開刀做過手術,堂妹被轉診到大學教學醫院,做進一步治療。於是,中耳炎這個問題在家族中再度掀起風浪。除了中耳炎與語遲之外,這兩個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總是面無表情地盯著人直視,給人一種「視而不見」的感覺。

嬰幼兒期的中耳炎對認知發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經過多年的資優咨詢,讓Silverman發現到一個現象,低成就的資優兒童擁有某些共同特徵,智力中強項與弱項之間存在著一種非常特殊的組合。2E兒往往抽象語言理解能力好,在智力測驗中語文類的詞彙、理解與類同等項目得皆分高,能夠完成複雜的視覺空間的作業(例如:數出隱藏住的積木、複製繁複的幾何圖形、拼圖能力強),但對於容易的排序作業(sequential task)卻常常失誤(例如:復述一組數字、復述一段文章內容、依序說出英文的星期與月份的名稱、復述一個句子等等)。有些兒童能夠在視覺上能夠記憶七個到八個數字,但卻無法在聽覺上復述四個數字。有些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但是個別單字解碼能力卻很薄弱。有些數學理解能力高、但是計算能力卻很差。大部份2E兒拼字測驗得分低,排斥寫書面作業。



這種強項與弱項之間的特殊組合顯示出,這些孩子的聽覺處理功能異常(auditory processing dysfunction),根據他們父母所提供的資料顯示,他們大都在嬰兒期罹患過中耳炎。Silverman想知道中耳炎對於智商到底構成什麼樣的影響?於是將前來咨詢的兒童與其兄弟姐妹一起進行智商測驗,根據她們研究中心資料庫的統計,兄弟姐妹之間的智商通常差異不大,於是她特別注意那些與兄弟姐妹的智商相差13點以上的兒童(注),尤其是那些兄弟姐妹是資優的,自己卻不是資優的兒童,很顯然地,患有隱形學障,這些兒童在嬰兒期都曾經患過中耳炎,她並統計,患有中耳炎次數低的兒童,IQ則較高,罹患次數越多,IQ越低,由此Silverman得到一個驚人的結論:中耳炎會壓低IQ得分。

注:兄弟姐妹之間智商相差不大,36%差5點、50%差8點、61.5%差10點、73%差13點,於是,以相差13點以上為異常。

嬰兒期的中耳炎對於日後認知發展會造成重大的影響,聽覺處理功能失調很可能會發展成:聽覺上的循序缺陷、手眼不協調、讀寫困難、專注力差、視覺型學習者、自信心低落等學習障礙,在智力測驗中,算數、記憶廣度、符號替代這三項表現顯著較低。Silverman並表示,在三歲前曾經患得中耳炎九次以上的兒童,也就是只要一年中有三次中耳炎,日後患得發展障礙的機率非常地高。

諼諼嬰兒期中曾經罹患過幾次中耳炎,至於罹患次數,我早就忘記了。日後則是遺傳性膠耳,遺傳老爸,我家爸爸堅稱自己聽力沒有問題,但是別人跟他說話,有時候他完全沒有反應,看東西跟諼諼一樣有看沒有見,很顯然的是分散性注意力不足,我要他去做注意力測驗,他老說沒空。我怕遺傳性膠耳會影響到孩子的聽力,於是帶孩子去看醫生,醫生都說膠耳屬正常,只有四歲時的一次聽力測驗,測出一耳聽力較差。最近則因為學障鑑定要求眼科視力測驗與耳鼻喉科的聽力測驗,再度去看醫生,醫生還是說,膠耳屬正常,聽力測驗結果也正常。嬰兒期的中耳炎是否造成諼諼日後手眼不協調與書寫困難?我一直心中存疑。



共住的親戚中,有幾個人嬰幼兒期曾經罹患中耳炎,諼諼的堂妹的舅舅嬰兒期患有嚴重的聽力缺陷,三歲以後還不會說話,耳朵開刀清掉耳內堆積物之後,才開始學說話,這個孩子長大後,很顯然的有過動症,喜歡尋求刺激開快車,交罰單、出車禍,荷包失血再多還是無法讓他覺悟。他的妹妹也是重聽,冬天一到一定要將耳朵包裹起來,避免游泳耳朵進水,目前想要以開刀來改善聽力。也就是說,諼諼的堂妹從父母兩方皆得到中耳炎基因,並且從父方得到語言遲緩(父親)與讀寫障礙(祖父與姑姑)的基因,這可能是造成她語遲的原因吧!

中耳炎竟然會導致發展遲緩與學習困難,而且還會壓低IQ?有幾次網友提出疑問,在此,我只能針對我所閱讀到的論文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大家分享,至於能否從經驗研究來驗證?則要靠相關單位的人去努力了。



資料來源:Linda Silverman, Lost IQ points: the brighter the child, the greater the loss, in: Recent Advances in Otitiis Media, p342-346. https://www.gifteddevelopment.com/sites/default/files/Lost%20IQ%20Points.pdf
這項研究曾經與Downs醫生合作,將研究中心所收集到的與中耳炎相關的資料做通盤的檢驗,並研發出中耳炎檢查問卷。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習字的必要性



Moria Flaig
10. Dezember 2019



慕尼黑Ammersee


習字的必要性

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思考、研究,對於孩子的學習障礙有了大致上的認識之後,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無法改善的障礙,漸漸放棄中文的學習。中文筆畫繁複、書寫不易,既然孩子主要的困難是在書寫上,對於「寫字」這一件事情我早已經覺悟,不會老是跟孩子過不去,一直以來,我將學習方向放在字形的辨認與記憶,利用閃字卡,加強視覺記憶,很少要求孩子寫字。實行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沒有習字,字形記憶還是不夠牢固,比起傳統的透過習字來識字的方法,學習效果還是較差,這時,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習字的必要性。

最近在撰寫『動作缺陷與認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63.html時,發現到,動作發展與視覺認知發展兩者有緊密的關係,孩子精細動作發育不良,書寫吃力,視覺認知能力多少也受到了不少影響,在魏氏智力測驗中,知覺推理(注重圖形測驗)比起語文理解兩項相差很多。這時候,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件事情,既然孩子寫字有困難,字是不是要練?中文習字雖然費時費勁,但是手動書寫與視覺辨認若是能夠同步加強,應該有助於手眼協調、動作發展,練習寫漢字也是一種職能治療啊(請參考『中文、折紙與職療』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html)。


Ammersee

以前曾經與一位台灣的特教老師交流過,他曾經傳了一篇中國大陸的新聞報導給我看,提醒了我,習字在中文學習上的必要性。大致的內容是,香港大學譚力海教授研究發現,與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不同,中國人擁有獨特的語言區,中國人的語言區在大腦中比較接近運動功能區,使用拼音文字若是患有閱讀障礙,大多是後腦Wernicke區發生了問題,然而中國人若是患有閱讀障礙,卻是在前腦Broca區發生了障礙。

譚力海還進一步發現,大腦左側額葉中回主管漢字加工,此區域臨近運動區,可能因為兒童學習漢字主要依賴機械式書寫與字形精細分析為主。如今的社會風氣改變,將讀寫的學習從傳統的習字轉向成注重閱讀,但是注重閱讀之後,卻沒有提升學童的閱讀力,反而造成更多讀寫障礙的兒童。可能是因為減少了書寫而影響到了語言區的形成,尤其是電腦被廣泛地使用之後,雖然拼音打字能夠減輕書寫的負擔,但同時卻也加深了讀寫困難的問題,造成語言中樞發育不良?


Ammersee

Lise Eliot在『Was geht da drinnen vor?』一書中寫道(注),Broca區為運動語言區(motorische Sprachregion),緊鄰運動中樞(primärer motorischer Kortex),主管臉部、舌頭、下巴、喉嚨等肌肉的運動,控制說話、寫字、打字、手語等功能。這讓我回想起,諼諼來德國之前,也就是直到八歲時,還有輕微的口吃,與學前相較,雖然入學後口吃逐漸減輕,但是說話還是明顯地不流暢,原來控制說話肌肉的區域緊鄰運動中樞,口吃與動作發展障礙直接相關,精細動作發育不佳,語言表達也不會流利,說話結結巴巴,寫字也不會不好。

注:Lise Eliot, Was geht da drinnen vor? p. 510-511

從上面兩條線索來看,中文識字的學習光靠視覺記憶是不夠的,閃字卡是一種很有效的輔助工具,但除了靠閃字來幫助記憶字形之外,其實還需要手動習字,來深化孩子對於字形分析與記憶。但對於患有動作發展困難的兒童來說,習寫中文是非常吃力的事情,我想,盡可能減少寫字量,但是字不能完全不練習。

習字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字形的記憶,孩子能夠達到某一程度的仿寫就夠了,我並不要求自主寫出。此外,書寫中文,運筆方式必須正確才行,筆順才不會亂套,諼諼持筆向內彎曲、運筆由下向上,錯誤的運筆方式一直無法矯正過來,習寫漢字要嚴格地按照筆順,字才有辦法寫成,說不定時常練習書寫中文,能夠幫助他矯正錯誤的運筆方式。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針對書寫困難的教學對策

Moria Flaig
9. Dezember 2019



澳洲昆士蘭 Byron

針對書寫困難的教學對策

1)減少書寫作業量
2)讓學生使用電腦寫作業
3)如果學生無法學習打字,讓學生使用語音電腦
4)延長考試時間,或是進行無限時的個別測量
5)如果學生患有動作困難、處理速度困難,別忘了向SAT與ACT考試委員會申請延長考試時間(適用於美國)
6)教導學生使用錄音來取代筆記
7)允許參考其他學生的筆記
8)允許讓父母協助做作業,讓學生口述,再由父母記錄下來
9)採用口試來評量成績
10)評量時,儘量注意內容而非格式,若有格式錯誤不該扣分,例如:大小寫
11)書寫困難的學生容易感到沮喪,應該多鼓勵學生
12)讓學生練習書法,來改善字跡

針對2E生的對策:
13)教學上儘量讓學生發揮優點
14)讓學生多學習抽象性、全面性概念,2E生抽象理解力佳,但卻患有循序障礙,對於需要依序學習的事物往往感到困難,例如:背九九乘法(請參閱『循序障礙』)
15)2E生常常能夠發展出自己的解答方式,老師應該允許學生使用自己的方式來作答,不該硬性規定作答途徑
16)這些學生大多是全觀式學習者(請參閱『全觀式學習』),在教學上,不要只看重細節,儘量以全面性著眼
17)2E生聽覺記憶較差,不適合以上課聽講來學習,應該以視覺教學為主
18)儘量以視覺來教導拼字,使用插圖豐富的教材
19)鼓勵學生以其他媒體來表現學習成果,像是製圖、錄音、製作影片等方式
20)教導學生學習一些特殊技巧來彌補弱項,不要只注重缺陷的改善,例如讓學生使用電腦拼字檢查系統,來彌補拼字困難
21)讓2E生明白,他會越大越聰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資料來源:
1)Linda Silverman, Help for the Hidden Handicapped:
https://www.gifteddevelopment.com/sites/default/files/Help%20for%20the%20Hidden%20Handicapped.pdf
2)Linda Silverman, Poor Handwriting: A Major Cause of Underachievement:
http://www.visualspatial.org/files/poorhand.pdf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鑑定2E的概略方法

Moria Flaig
9. Dezember 2019




保存在慕尼黑的始祖鳥化石



鑑定2E的概略方法

2E生往往因為高智力而彌補了缺陷,學障沒有被發現,同時,高智能也可能被缺陷所掩蓋著了,資優也沒有被發掘,於是2E兒既無法進入資優班,也沒有資格接受特教輔導,兩者皆無法得到確診。特別在學業上,2E生常常表現出低成就,學業成績沒能反應出實際的能力,學業成績比起資質相同的學生要低很多,造成心理問題與自信心缺乏,家長與教育者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以諼諼為例,他的數學理解力其實不差,小二時學校實施認知測驗,數學與空間認知得分皆高,但因為學障,在低小時數學成績卻奇差無比,日後因為數學課程越來越難,理解力要求增高,才逐漸展現出數學長才。目前四年級,現在的數學考試都能夠得到滿分,這是在兩年前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情。此外,因為數學差到不行,我讓孩子定時寫數學練習本,從補課變成超前學習,近來已經進入七年級階段。低小數學理應比中小、高小容易許多。但是對於2E而言並非如此,容易的反而困難,困難的反而較容易,年級越高,2E兒的表現反而會越佳。

前面已經提到,2E兒往往資優與學障兩者互補,兩者皆無法得到確診,如何鑑定2E雙重特殊?許多學者認為,2E可以從智力測驗的內在差距得知,得分高的項目表示學生的資賦所在,低分項目表示學生的缺陷所在。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有些從事智力測驗的專業人士並不知道,當強項與弱項出現巨大的內在差異時,即使弱項落入平均值內,此弱項可能就是引起學習障礙的原因。有些專業人士看到弱項數值落入正常範圍,而判定學障並不存在,因此,2E兒的判定不應該與群體平均值相較,應該以內在差距為準。再者,學障會壓低智商總量表,造成IQ低於130,達不到資優班標準,Linda Silverman建議應以強項得分來作為2E兒的IQ,資優班錄取標準應該降低到120。

這也是我們今年夏天鑑定時所遇到的困難,諼諼的處理速度低,但是鑑定者認為,數值雖然低但還是落入正常範圍之內,因而不認為諼諼患有處理速度缺陷。但就實際面來看,處理速度正是造成他的書寫困難的癥結所在。再者,各項得分內在差異大,雖然語文項目全部答對,但IQ總分卻不能被計算出來。

如何判讀內在差異?Linda Silverman建議,以魏氏智力測驗為例,語文量表與作業量表(非語文量表)兩者差異在一個標準差左右,約為15點,或是子項(subtest)最高分項目與最低分項目兩者相差約7點時,內在差異即是顯著,據此,就可以判定此生可能是個2E生。


資料來源:
Linda Silverman, Help for the Hidden Handicapped:
https://www.gifteddevelopment.com/sites/default/files/Help%20for%20the%20Hidden%20Handicapped.pdf



診斷書寫障礙的核對清單

Moria Flaig
9. Dezember 2019




阿拉伯文的主禱文(馬太福音)





PS 只適用於英文
1)寫字姿勢奇特,手腕向內彎曲
2)持筆姿勢奇特
3)寫字時手部、手臂、臉部表現出緊張狀態
4)比同齡兒童需要更長的書寫時間
5)寫字時容易感到疲倦
6)字母之間的間隔忽大忽小
7)運筆方式錯誤,從下往上、從右到左
8)大小寫混合
9)印刷體與書寫體混合
10)寫書寫體時,字母之間有時沒有連接一起
11)書寫時欠缺流暢
12)較喜愛印刷體,不喜歡書寫體
13)七歲以後,還是會寫出鏡像(b 、d)、或將字體倒置(6、9)
14)字跡難以辨讀
15)拼字能力薄弱
16)躲避寫難拼字
17)字尾常常遺漏
18)單、複數常常混淆(英文)
19)容易混淆一些字形相像的字,像是the與they
20)時常遺漏輕音,像是gardner的d
21)難以辨識孩子正在拼什麼音,可能是因為Phonics理解力薄弱所致



資料來源:
Linda Silverman, Diagnostic Checklist of Writing Disability:
https://www.gifteddevelopment.com/sites/default/files/Diagnostic%20Checklist%20of%20Writing%20Disability.pdf
Linda Silverman, Help for the Hidden Handicapped:
https://www.gifteddevelopment.com/sites/default/files/Help%20for%20the%20Hidden%20Handicapped.pdf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動作缺陷與認知


 
Moria Flaig
4. Dezember 2019



諼諼出生地Tübingen



動作缺陷與認知

在上篇PO文『語言與動作發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6.html 中,我介紹了Julia Kastner的研究(注),她主要在探討動作缺陷與語言發展遲緩的共病關係。在認知上,除了語言這個面向之外,Kastner還介紹了近年來的幾項研究,在其他的認知面向上,為讀者提供一個概況,我將這幾項研究成果對應魏氏智力測驗歸納成四個大項目。在此請注意,Kastner並沒有對這四大項目提出具體數據,我只是為了方便理解,擅自歸類。

注:Julia Kastner, Maike Lipsius, Mascha Hecking, Franz Petermann, Ulrike Petermann, Hermann Mayer und Stephan Springer, Kognitive Leitungsprofile motorisch- und sprachentwicklungsverzögerter Vorschulkinder.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3056984_Kognitive_Leistungsprofile_motorisch-_und_sprachentwicklungsverzogerter_Vorschulkinder

此外,還要注意一點,共病關係指的是,不同的發展障礙同時出現的現象,不同的發展障礙之間並非存在著絕對的因果關係、或是時間先後關係,也不必然同時出現,在有些人身上伴隨出現,有些則不會。也就是說,並非動作不良直接影響了認知,而導致小孩語言表達能力不好,語言認知障礙也不是會直接阻撓了肢體動作的發育,而是,認知缺陷往往伴隨著動作缺陷而來。身體動作會跟智力有關?那姿態優美的舞蹈家、手指熟練流暢的鋼琴家不就個個聰明絕頂?這和刻板印象中神情木訥、高智商的科學家很不一樣,科學家比較像是機器人,讓機器人跳舞會好看嗎?事情有趣的就在這裡,肢體動作怎麼會與認知有關?大腦發育奇妙之處就在這裡。


諼爸諼媽結婚之地

一、語言(語言理解指數VCI):動作缺陷與語言障礙之間的伴生關係說明了,動作與認知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動作障礙大都與語言障礙同時出現,共病關係大約在40%到90%左右,同時出現的機率非常地高,顯然是,不同的障礙來自於同一個病原:大腦發育異常(F80)。Diamond認為,起因是大腦前額葉皮質與小腦之間的連結有了缺陷。此外,學者還提出了幾個概念來解釋病原,這些概念皆假設了大腦發育異常:

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 (MBD):些微的大腦功能異常
Minimal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MND):些微的神經功能異常
Deficit in Attention, Motor Control and Perception (DAMP):注意力、大小精細動作控制與知覺缺陷
Atypical Brain Dysfunction (ABD):非典型的大腦功能異常

二、視知覺(知覺推理指數PRI):共病關係不僅表現在語言上,Hill還發現,還表現在視知覺缺陷與專注力缺陷之上。在魏氏智力測驗中,以視覺辨識能力為主的幾個測驗項目,像是圖形設計、矩陣推理、圖形概念、符號替代等幾個子項,患有動作缺陷的兒童得分明顯都較低。

此外,動作發展不僅與視知覺相關,還與視覺空間記憶與專注力相關,動作發育遲緩的兒童同時也患有視知覺有缺陷,研究者Tsai、Wilson與Wu發現動作發展遲緩的兒童在下列幾項測驗中,得分明顯較低:

-視覺區別能力
-視覺空間記憶
-圖形(字形)穩定性
-基本圖形辨認
-圖形(字形)推論

三、專注力(工作記憶指數WMI):Gillberg與Kadesjö還提出了,視知覺缺陷與專注力缺陷的共病比例相當高。Allowway的研究還進一步顯示,動作發展遲緩的兒童空間視覺工作記憶表現明顯不佳。

四、處理速度(處理速度指數PSI):Kastner與Petermann發現,患有動作協調性發展遲緩的小孩,語言、處理速度兩項顯著較低,這些小孩在魏氏智力測驗IV中,語言IQ平均低7.52點,處理速度IQ平均低15.23點。


懷念從前在老城中溜達的時光

從上述幾項研究來看,動作發展障礙往往伴隨著其他的認知缺陷一同出現,獨立出現的動作發展障礙,比較是例外,並非常例。身為家長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有障礙時,其他面向的發展也要觀察和注意,不僅是要注意聽說讀寫算等學力,還要注意肢體動作發育與專注力等等。

諼諼的發展障礙鑑定書雖然只是鑑定出書寫障礙,以感覺統合為障礙的成因,排除拼字障礙,閱讀障礙、專注力缺陷與亞斯等其他障礙。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卻觀察到,大腦神經整合不好,不只是影響到書寫能力,各各面向發展都會受到影響,不但字寫得不好、專注力也不好、做事速度緩慢、視知覺的表現也不好。

就視知覺來說,諼諼在中文學習上,對於中文字形辨識與記憶能力相當地差,我想,這大概是源自視覺記憶、圖形辨識能力不佳,而影響到中文的學習。手動仿寫本來就不好,中文字本來就是筆畫繁複、書寫能力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患有動作困難的孩子,手的自動化機制本來就很差,因此,從仿字、習字到自主寫字,一切皆望塵莫及。

專注力在這一年多以來經過職能治療改善不少,心算能力突然快速升高,本來是學障的,現在卻變成興趣,可見工作記憶上有得到某程度的改善。但是,字跡還是一如往常一樣潦草、做事還是溫吞、每天發生的事情一概忘記,處理速度、工作記憶還是不佳啊!

在拼音文字的環境中,雖然孩子的學習困難只表現在書寫字母上,但是其他面向的認知局限還是存在,這篇論文提醒了我去注意視知覺的問題,對應魏氏智力測驗來看,就是知覺推理指數PRI。

西方文獻中對於讀寫障礙的探討重點放在聽覺記憶與聲韻意識發展之上,相較於拼音文字,中文讀寫的學習則偏重視覺記憶、字形辨識與手動運筆的自動化,聲韻意識相對來說較不重要(不是說完全不要緊),因此,西方的研究成果並無法直接應用在解決中文的讀寫困難之上。中文學習要求極佳的視覺記憶、良好的精細動作,這兩方面能力發展若是不好的話,中文識字、習字能力皆會受到影響。我初步推測,中文讀寫困難的研究似乎可以往視知覺這個面向來觀察,在醫療和特教輔導上也應該往這個方向前進,換言之,就是加強上述幾項能力:

-視覺區別能力
-視覺空間記憶
-圖形(字形)穩定性
-基本圖形辨認
-圖形(字形)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