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習字的必要性



Moria Flaig
10. Dezember 2019



慕尼黑Ammersee


習字的必要性

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思考、研究,對於孩子的學習障礙有了大致上的認識之後,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無法改善的障礙,漸漸放棄中文的學習。中文筆畫繁複、書寫不易,既然孩子主要的困難是在書寫上,對於「寫字」這一件事情我早已經覺悟,不會老是跟孩子過不去,一直以來,我將學習方向放在字形的辨認與記憶,利用閃字卡,加強視覺記憶,很少要求孩子寫字。實行很長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沒有習字,字形記憶還是不夠牢固,比起傳統的透過習字來識字的方法,學習效果還是較差,這時,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習字的必要性。

最近在撰寫『動作缺陷與認知』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63.html時,發現到,動作發展與視覺認知發展兩者有緊密的關係,孩子精細動作發育不良,書寫吃力,視覺認知能力多少也受到了不少影響,在魏氏智力測驗中,知覺推理(注重圖形測驗)比起語文理解兩項相差很多。這時候,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件事情,既然孩子寫字有困難,字是不是要練?中文習字雖然費時費勁,但是手動書寫與視覺辨認若是能夠同步加強,應該有助於手眼協調、動作發展,練習寫漢字也是一種職能治療啊(請參考『中文、折紙與職療』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2/blog-post.html)。


Ammersee

以前曾經與一位台灣的特教老師交流過,他曾經傳了一篇中國大陸的新聞報導給我看,提醒了我,習字在中文學習上的必要性。大致的內容是,香港大學譚力海教授研究發現,與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不同,中國人擁有獨特的語言區,中國人的語言區在大腦中比較接近運動功能區,使用拼音文字若是患有閱讀障礙,大多是後腦Wernicke區發生了問題,然而中國人若是患有閱讀障礙,卻是在前腦Broca區發生了障礙。

譚力海還進一步發現,大腦左側額葉中回主管漢字加工,此區域臨近運動區,可能因為兒童學習漢字主要依賴機械式書寫與字形精細分析為主。如今的社會風氣改變,將讀寫的學習從傳統的習字轉向成注重閱讀,但是注重閱讀之後,卻沒有提升學童的閱讀力,反而造成更多讀寫障礙的兒童。可能是因為減少了書寫而影響到了語言區的形成,尤其是電腦被廣泛地使用之後,雖然拼音打字能夠減輕書寫的負擔,但同時卻也加深了讀寫困難的問題,造成語言中樞發育不良?


Ammersee

Lise Eliot在『Was geht da drinnen vor?』一書中寫道(注),Broca區為運動語言區(motorische Sprachregion),緊鄰運動中樞(primärer motorischer Kortex),主管臉部、舌頭、下巴、喉嚨等肌肉的運動,控制說話、寫字、打字、手語等功能。這讓我回想起,諼諼來德國之前,也就是直到八歲時,還有輕微的口吃,與學前相較,雖然入學後口吃逐漸減輕,但是說話還是明顯地不流暢,原來控制說話肌肉的區域緊鄰運動中樞,口吃與動作發展障礙直接相關,精細動作發育不佳,語言表達也不會流利,說話結結巴巴,寫字也不會不好。

注:Lise Eliot, Was geht da drinnen vor? p. 510-511

從上面兩條線索來看,中文識字的學習光靠視覺記憶是不夠的,閃字卡是一種很有效的輔助工具,但除了靠閃字來幫助記憶字形之外,其實還需要手動習字,來深化孩子對於字形分析與記憶。但對於患有動作發展困難的兒童來說,習寫中文是非常吃力的事情,我想,盡可能減少寫字量,但是字不能完全不練習。

習字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字形的記憶,孩子能夠達到某一程度的仿寫就夠了,我並不要求自主寫出。此外,書寫中文,運筆方式必須正確才行,筆順才不會亂套,諼諼持筆向內彎曲、運筆由下向上,錯誤的運筆方式一直無法矯正過來,習寫漢字要嚴格地按照筆順,字才有辦法寫成,說不定時常練習書寫中文,能夠幫助他矯正錯誤的運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