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a Flaig
2. Dezember 2019
Ingolstadt
矛盾的2E兒
何謂2E(Twice Exceptional)?即是高智商與學習障礙同時出現在同一小孩身上,互相作用而呈現出某種特質與特殊的學習模式。心理學將高智能定義為超前發展,將學習障礙定義為發展遲緩,超前與遲緩怎會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2E即是這樣一種發展類型。相較於同齡兒童,2E兒的智能發展大幅度提早,某些基本技能卻幾經學習輔導治療都無法得到改善,形成學習障礙。但又往往因為高智商,彌補了學習障礙,學習障礙不易被發現,無法取得特教資源,得到應有的協助與輔導;但又因為學習障礙,學業上表現出成就低,優異的天賦也沒被發現。
2E是一種雙重隱形的不同步發展(asynchronous),何謂雙重隱形?優異的天賦被學習障礙所掩蓋,在校學業表現低落,被視為中等生,無法進入資優教育;同時又因為高智力補救了學習障礙,學習障礙常常被忽視,沒有經過特教輔導,學障因而欠缺糾正治療,因此,兩者互相隱藏,資優與學障兩者皆無法得到確診,成為雙重隱形、互相消解。Linda Silverman遂將學障資優雙重特殊稱為『看不見的資賦、看不見的障礙』(注)。身為2E兒的母親,總覺得Handicap一字太過刺耳,我建議應該將殘障翻譯成障礙,比較適當。
何謂不同步發展?即是2E兒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步調不同,有些能力早熟、有些能力卻又發展遲緩,而呈現極端的不同時、不同步、不協調的發展,造成令孩子無法應付的局面。
諼諼滿四歲就會閱讀(英德兩語),學校測為語言資優,書寫能力卻奇差無比,字母鏡像文完全混淆不分,中文無法仿寫,認字有障礙,最近被診斷為發展遲緩,難道孩子突然就不是語言資優了嗎?這時候,我們的兒科醫生就說啦,智力高的小孩怎麼會患得發展遲緩?這根本就是矛盾嘛。的確,2E表現很矛盾,其中,以患有學障的高資優兒童(highly gifted)不同步發展的程度最為劇烈,強項與弱項的落差非常極端。三歲識字、四歲閱讀、七八歲大小寫還是混寫。再加上盛行率極低,有許多專業人員並不知道2E的存在,德國教育體制中,不是鑑定為資優,就是鑑定為學障,不然就是資優+學障,但並沒有2E。
Ingolstadt
『是學障還是資優?』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4.html
『奇異的資優特質』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16.html
『矛盾的學障症狀』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22.html
後來經過學校資優老師的指點,孩子有可能是個2E兒,建議我們尋求醫學與心理學的確認,我才自己去找資料,閱讀2E相關研究論文,這時,才瞭解到,原來之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發現的種種矛盾與奇異的現象,其實不是資優的特質,也不是學障的特質,而是資優與學障兩者互相撞擊後,衍生出的互相矛盾的特殊症狀,2E有著與資優與學障不同的特質,有些特質近似資優、有些近似學障、有些兩者兼具。Linda Silverman將2E視為資優與學障互相掩蓋、隱藏的特質,資優彌補了學障的缺陷,學障掩蓋了資優的光芒。我自己則覺得,資優與學障之間的關係,有更多時候是互相矛盾、互相牽絆,有時候資優的特質勝於學障,有時候學障又勝過資優,隨著時間的不同與教學方式的不同,2E會展現不同的面貌。
最奇怪的是,同一學科表現前後互相矛盾。諼諼小時候語文資優多一點(四歲就會閱讀英德兩語),數學學障多一點(到了六七歲還不會數數);八九歲之後,語文障礙多一點(書寫困難),數學資優多一點(心算能力強),前後不一致的表現,其中以數學一科最為劇烈,我曾經多次在部落格中提及,請參見舊文:
『超低的數學成績』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html
『德國的數學成績』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55.html
『心算』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_69.html
一般資優研究將資優兒童分成語言資優與數理資優兩種類型,德國資優教育也是以這兩種類型為核心來設計學程,中學之後(五年級以後),學生選課考試主要以外語和數理生化電腦兩大主軸為準。我想,所根據的學理無非是,通常數學好的人,語文表現會差一點,語文好的人,數學表現會較差,年紀越大越明顯,當然也有兩者發展皆均衡的兒童。
2E兒童卻不盡然,隨著時間不同,學障的部分有可能轉變成資賦,本來是資優的部分也會出現學障,這怎麼可能?回想兩、三年前諼諼被納入資優組時,因為數學成績低落,數數不會、唱數也不會(國外乘法教學以唱數為根本,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等等),雖然認知測驗的數學與空間認知得分皆高,資優老師怕他跟不上同學,只讓他進入英文資優,數學沒讓他進入資優,說是等數學成績改善之後,再考慮讓他加入。轉來德國之後,情勢完全翻轉,德文成績評量方式以寫字為主,少了強項閱讀,既然寫字不行,於是從語文資優生被降為語文劣等生,反觀數學,評量則以計算為主,低小唱數階段已經過去了,於是從數學劣等生驟然升級為數學優等生,從數數障礙、數學低成就轉變高成就、從高成就又轉變成熱愛數學、超前學習。這孩子到底是語文資優還是數學資優?換一個方式來問,孩子到底是數學差還是語文差?該補救語文還是數學?為娘的至今還是搞不清楚啊!
Ingolstadt
無論孩子是語文資優?還是數理資優?2E兒的智力測驗中語文得分高於知覺推理,似乎是2E兒的共同特徵之一,因此,有些2E兒有可能是數理資優,卻被誤判為語文資優,諼諼可能是這種類型的2E,我想主要原因是知覺推理注重圖形推理的測驗,學障兒通常工作記憶不好,影響了視聽兩知覺發展,視知覺缺陷會拉低知覺推理的得分。
此外,根據Silverman的研究(注),學障資優雙重特殊兒童在智力測驗中(WISC-R)共同的特徵則是,類同、詞彙、理解、常識、圖形設計等項目得分大幅度地高於平均值,這些項目皆屬於語文智商,只有圖形設計一項屬於知覺推理。此外,她還指出,2E兒的算數、記憶廣度與符號替代等項得分則略低於平均值,算數與記憶廣度結算為工作記憶指數,符號替代結算為處理速度指數。通常學障兒的工作記憶與處理速度差,但在此要注意一點,但2E兒與一般學障兒不同,通常只略低於平均值,還是落入正常範圍之中。這時,測試者就會說啦,內在差異雖然巨大,但是還是全部在正常值範圍之內,表現既然正常,何來的缺陷?
Ingolstadt
此外,書寫障礙還教會了諼諼心算,不會邊寫邊算,乾脆全部用心算,對於一般人困難的事情,對他來說反而比較容易,很大的數字也不願筆算,照樣心算,堪稱絕技。依我看,他是因為書寫障礙,不喜歡寫計算過程,因而被迫增強心算能力,來應付書寫困難,因禍得福。
雖然強項會去彌補弱項,但是弱項並不會因此而得到補足,反而會妨害強項的表現,呈現矛盾的狀態。諼諼的記憶力則是一個謎團,對於拗口難記、又臭又長的拉丁文,像是恐龍、古生物學名、化學名稱、寶石結晶、解剖學等等,一看馬上讓人想忘記的名稱,諼諼全部記住。說他記憶好,但是矛盾的是,他的記憶又極差,我剛剛又測試一次,十二個月的名稱(英文與德文一樣,只是發音不同),如今四年級了,奇怪的是學到現在還是無法說齊全,也不知道順序為何,光是學習九九乘法就花了兩年的時間,一般人兩三個月就能夠熟記的事情,他居然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我還得煞費苦心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讓他牢記,這樣的記憶怎麼會好呢?說是記憶力好幫助語文學習、知識吸收,說是記憶能力不好,數數、背乘法表完全不行,記憶好和記憶差兩者皆是,互相矛盾。
記憶力不好是因為學障造成序列的操作能力差(請見『循序缺陷』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5.html),序列記憶不佳,背書能力非常地差,必須牢記死背的事情,永遠做不來,非但不會背乘法表,背誦詩歌也是不擅長。每年一到聖誕節,痛苦的事情又出現了,西方人慶祝聖誕節,一定會讓小朋友排演耶穌誕生的故事,背台詞、吟詠詩歌、唱聖誕歌曲遂成了痛苦的事情。看鄰家女孩又唱又跳,吟誦詩歌完全不費吹灰之力,諼諼做起來,困難重重,今天背、明天忘,只不過是那幾句台詞,練到媽媽棄甲投降,心想如果這些台詞全部換成十種恐龍學名,不知道耶穌誕生的故事會變成什麼樣呢?
可見強項彌補弱項,並非一加一等於二,再除以二,就一切均等正常。強項一如既往一步千里,弱項永遠處在老牛拖車的狀態,就是再花十倍的時間和精力,還是無法克服,說是記憶力好、吸收快、過目不忘,記憶乘法表卻必須經過長期抗戰,令人不解。記憶力好、理解力高,並不代表能夠彌補做事情奇慢沒有效率的事實,每天寫功課像是作戰,2E的學習歷程正是一種終身的抗戰。數學用看的就可以算出答案,心算4267x7,算來輕鬆容易,但是6和9(鏡像),52與25(左右)到現在還是分不清楚啊!不是令人困惑嗎?
Ingolstadt
諼諼完全不在乎成績的好壞,他自己有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研究興趣,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與執著。他知道自己的限制,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潛能,反覆練習有時候能夠克服障礙,有時候無法克服,他知道,有無法跨越的鴻溝,有人力辦不到的事情,無法克服的時候,就得學會接受自己,忠於所愛,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自己所執著的。
今天孩子跟媽媽說了,他已經放棄德文的大小寫(德文名詞開頭的字母一律大寫),天啊!這可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怎麼老是弄錯呢?然而,可喜可賀的是,因為缺陷的存在讓孩子更能看到自己的天賦,外人看到的是學障資優雙重隱形,在孩子看來,缺陷卻像羅盤一樣,更能凸顯他的資賦,指引他朝往更明確的方向:科學。
媽媽問碳原子有幾個質子?孩子回答6個,老爸卻說12個,研究物理的老爸也會有弄錯的時候啊!孩子又問了,為什麼要寫成H2O與CO2,為什麼不寫成OH2與O2C呢?咦!媽媽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對啊!中文不是說二氧化碳嗎?不正是O2C嗎?孩子總是以高度的好奇心、強大的動力來看待知識,雖然學習有困難,但是對於知識的熱情,卻永遠不減退。以九歲這樣的年紀對於物理化學卻有著那麼深厚的熱望,從這個角度來看,放棄大小寫也沒什麼大不了。
注:Linda Silverman, Invisible Gifts, Invisible Handicaps
https://www.gifteddevelopment.com/sites/default/files/Invisible%20Gifts%20Invisible%20Handicaps_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