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認知類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認知類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教導亞斯兒





其實亞斯兒有個別人沒有的優點,就是超規律,我利用兒子對規律的執著,親子間,十年如一日,幾乎零衝突。不要讓他有選擇,有選擇,孩子就會有困惑。

此外,做任何事情,一開始就要固定好習慣,上學出門有一定流程、每天都要閲讀、每天都要拉小提琴、每天都要朗讀法語聖經、每天都要學Duolingo中文、出門散步背誦一首詩……

甚至每星期六吃的麵包,都要一樣。即便,每天要穿同樣的衣服,也沒關係。

教導亞斯兒,就好像媽媽寫好了程式,輸入了,會風雨無阻執行下去,很像AI。

不要期待他與人有互動,他不會有太多情緒,很沉默,不太會有什麽要求。一旦發現孩子有喜好,有要求,媽媽傾盡全力去支持他。以前住雪梨時,曾經跑遍各大圖書館,爲的就是借閲恐龍與太空書。他不知記住了多少恐龍,還嫌不夠,不夠沒關係,媽媽會找來更多。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藍色腦



Moria Flaig
1. November 2019



在博登湖可以搭乘世界上唯一載真人的齊伯林

藍色腦


在孩子出生時,我曾經買了一本美國神經學研究者Lise Eliot所寫的書:『What's going on in there?』,不久之後這本書就被塵封在德國的閣樓裏,一放八年就過去了。八年之後等我再度來到德國拾起這本書,孩子早就已經渡過嬰兒期,如今的我對於嬰兒早期發展已經不是那麼地感興趣了,但是我還是把重新把這本書再看一遍,對於書中男嬰女嬰發育不同所做的比較,深有同感,並意外發現Eliot原來是暢銷書『Pink Brain, Blue Brain』的作者,於是網上讀了一點相關論文,證實了我過去的一些觀察。

諼諼轉學到德國後,最明顯的轉變是數學變好了,近來我有驚人發現,他的心算能力異於常人,我想,這應該是天生的,我向來的原則是,基本的會算就好了,我不會刻意要求也要會心算。過去一年裡我老是強調,孩子轉到德國後,數學就變好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他的數學不是醫好或是補好了,而是他本來就是屬於數學系統的人,只是澳洲數學教學法不利於男孩學習。此話怎講?

在發展上,男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育,比起女孩晚很多,有些研究者甚至估計到晚四年。兩天前的PO文『心算』中,我曾經引述Eliot的論點:男孩子左右腦的之間的聯結低很多,協調性差,學習能力也較差,男孩語言表達能力、書寫能力,在發育上比女孩晚四年,而男孩在空間認知與數學認知則比女孩早四年(Lise Eliot, The Trouble with Sex Difference),男性賀爾蒙有助於空間認知發展,但同時也抑制語言能力發展(Lise Eliot, Was geht da drinnen vor?)。

後來,我讀了Eliot另一篇文章『The Myth of Pink & Blue Brains』,啓發我去思考另一個問題:難道重視語言分析解釋的建構式數學,全是美國教育界為了提昇女孩學習數學的興趣,所發展出來的教學政策?卻殘害到男孩?沒錯,我的用詞正是『殘害』兩個字。諼諼歷經驚濤駭浪的建構數學的洗禮,留下不少後遺症,首先,不善於語言表達被誤以為(澳洲數學考試是口試,數學怎麼口試?),男孩得了算數障礙,而非手眼協調的發展遲緩,真是一大誤會。


博登湖

話說從前我們住在澳洲的時候,澳洲數學教學重視實物操作、語言情境描述、繪畫勞作與小組溝通討論,必定將日常生活實際應用導入教學,不重視系統性的觀察、空間化排列、抽象算式演練,注重實際的活動與情境構想應用,高年級階段總是要求學生假想一些故事來做實際的應用,要求寫長文,男孩不見得有興趣。其實語文與數學結合在一起教也沒有什麼不對,也沒有不好,但是這種模式,很顯然地非常適合女孩學習,不適合表達能力不好的男孩。

然而數學本身的性質最終脫離不了系統化抽象符號推演的範疇,這樣的教學其實局限性太大,低年級還可以,小學階段要求寫長文也行,之後呢?幫助女孩贏在起跑點,真的能夠讓女孩補足了數理邏輯的弱點嗎?還是讓女孩完全沒有機會得到足夠的抽象思考訓練?女孩在後來真的能夠得到整體的提昇嗎?再者,男孩先天在語文上就遠遠落後,現在還要輸在數學上,豈不是很悲哀嗎?

有人主張男女分校,因為男女發育的模式完全不同,學習模式也完全不同,利於女孩,不利於男孩,教程無論怎麼設計,總是不能兼顧兩性。我想,真正的迷思在於,兩性平權最終的目的並非要達到兩性相同,而是要讓兩性得以自由發展自己的強項,不是嗎?弱項何必要去補?數學不好照樣適合讀醫學院,醫學上要用到高等數學的機會並不多,女性特強的記憶力反而更適合學習醫學,溫柔細心的特質其實更適合照料病人,但是我們的社會並不給女孩同等的機會,問題並不是出在女孩數學不好啊!再來,男孩的沈默寡言,不喜歡閱讀,會有人異想天開發展出數理邏輯閱讀教學法來解救男孩的閱讀障礙嗎?答案是:沒有!

德國的數學教學很死板沈悶沒錯!女孩可能不會覺得觀察一大堆死寂的數字、一大串並列的算式、並從中得到運算規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然而諼諼卻能夠樂在其中。觀察算式的教學法完全違反女孩在發育上的強勢:語言文字表述,數字會說話嗎?除非把數字和物價放在一起,的確可以提高女性對於數字的興趣,否則要邏輯推演能力差的女孩觀察枯燥的算式,可能學起來會很痛苦,卻適合手眼協調能力差的男孩學習,因為所有的算式全部整整齊齊地排好了,只要你自己看出個所以然,不必自己畫,不必自己構想做文章,就可以得出規則,不是很完美嗎?諼諼就很喜歡德國系統,不喜歡澳洲系統,喜歡純數字運算,不喜歡實物應用,更別談要他長篇大論地寫長文這種麻煩事,簡直要他的命咧!

當然女孩也有數理邏輯能力特強的,男孩也有善於辭令的,莎士比亞也是男人,居里夫人數學一定也不差。然而,科學研究是以大數著眼,不看例外。教育政策是針對整體國民,而非個人。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全觀式學習




Moria Flaig
6. Februar 2019





全觀式學習

我們知道,幼兒總是偏愛圖畫豐富的繪本,正是因為幼兒時期是人生中右腦活動最旺盛時期,然而大腦發展總是要向左移動,接收訊息的途徑逐漸從視覺圖像轉變成聽覺語言,於是人的認知方式會逐漸從圖像發展成抽象規劃式的思考、以聽覺為導向的認知方式、重線狀思考、重時間感、先後順序、善於掌握規則、歸納式思維。

ADD兒因為聽覺記憶受損,學習依賴視覺神經傳導,所表現出的認知方式,與上述模式截然相反,特點是全觀思考、沒有時間感、無法分辨先後秩序、無法分辨輕重緩急、無法學習規則、偏重演繹式思維。以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循序缺陷』』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5.html所探討的正是這種欠缺秩序的認知方式。在此,還要順帶強調一點題外話,ADD兒不一定完全都是喜歡凌亂,有時候,反而比一般小孩更喜歡井然有序的生活空間,井然有序反而能夠紓解ADD內在混亂的思緒所造成的緊張與壓力。

ADD兒傾向於全觀性、非條文規則性、非步驟性的學習風格。具體而言,學國字時,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讓孩子描字多少次,都無法掌握筆順,這一點曾經讓我非常地沮喪而放棄中文識字,後來我改變方法,不再要求孩子按照筆順來書寫國字,寫字只是為了加強印象,不一定要以此途徑來識字。我轉而側重全觀式視覺記憶,使用閃字卡來讓孩子學習國字,這才發現孩子也能夠識字。

此外,學習外文時,我建議,不要以背單字、背文法規則來讓孩子學習外文,而是以全面浸泡式(immersion)、大量閱讀來學習、以閃字卡來記憶單字,根據研究,ADD兒識別整個字的能力特別強,拼字能力卻特別薄弱,應該教導以照相記憶來學習單字,不要以拼音法來學習單字。

學數學時,不要拘泥於規則與步驟,讓孩子多計算、多操作,也是以浸泡式來學習,唯有精熟,在心智操作上才會無阻無礙。ADD兒有一個特點,傾於發明特殊的方法來計算,學習標準步驟有困難,ADD兒往往固執於自己的方式,不幸的是,孩子的方法往往沒有效率,這時候,讓他多走冤枉路,神奇的是,他會自己慢慢地簡化步驟,越算越快。當下有些數學教學法,只重視學習各種計算方法,注重理解,不重視實際演算,這對ADD兒沒有幫助,ADD兒就是卡在操作上有困難,ADD兒善於找到自己的解決途徑,並且喜歡多方嘗試、摸索來找到新的方法。


Europa Park

最適合ADD兒的學習策略是,全面性、全觀性、儘量降低記憶步驟與規則。ADD兒擅於掌握全盤性原則,不善於掌握細部規則。以具體的學科而言,研究者指出,患有ADD的人擅長高度抽象的物理學,不善於記憶琳琅滿目的化學名稱;擅於空間視覺的幾何學,而不善於規則繁瑣的代數。(請參閱『聽覺型VS視覺型』http://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vs.html

這些都是過去我教導諼諼時,所得到的心得,諼諼是三語兒童,學習三語完全以全面浸泡的方式來學習。當初我教導他讀書識字時,英德兩語全部以直接、全觀式閱讀法來學習。由於家族遺傳性讀寫障礙,我刻意避開一般小學所教的拼字法,諼諼完全沒有學過拼字規則,不二法門正是大量閱讀,以浸泡式、全觀式學習法來讀書識字,不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拼音法,雖然事後才知道諼諼患得的是ADD,但我深信,因為使用了正確的方法而避免了家族遺傳的讀寫障礙。

這裡要順帶提到一點,讀寫障礙是專注力缺陷最常見的共病(comorbidity),讀寫障礙的成因往往是認知系統上兩元受損:語音意識低落(phonological conscience)以及工作記憶受損。受過三語訓練的兒童,語音意識往往比常人強很多,有些讀寫困難早期預防教育,正是側重於對於高危險族群在學前進行語音意識訓練,多語教育可以直接提高語音意識,曾經得到多語研究的佐證。再加上,當時我選擇了側重視覺記憶的閱讀法,刻意避開拼字法,以視覺記憶來彌補工作記憶缺陷,以此方式,成功避開了讀寫障礙的危險。


Europa Park

此外,ADD兒還有在學習上還有一項特點:興趣導向神經運作系統。本身患有ADHD的神經科醫生William Dodson指出,他一直想找出ADD大腦與一般大腦有什麼不同,最後他發現,ADD大腦是一種興趣導向的神經運作系統,同時也是工作記憶受損的神經系統,但是ADD處理記憶的方式有個非常神奇之處,即是對於有興趣的事物,能夠馬上吸收記憶,對於興趣缺缺的事物,卻表現出嚴重的學習障礙(請參見:William Dodson,Secrets of the ADHD Brain:Why we think act and feel the way we dohttp://assets.addgz4.com/pub/free-downloads/pdf/SecretsOfTheADHDBrain.pdf)。以我自己的觀察,更奇特的是,非但興趣能夠幫助學習記憶,而且學習效率提高到勝過常人。

打從諼諼一歲起,我們在義大利度假時,他對於阿爾卑斯山蘋果園所使用的拖拉機(tractor)情有獨鍾,直到他入小學前,我一直都採用以興趣為導向的學習方法,這個方法無它,孩子一旦表現出對某件事情有強烈的興趣時,馬上從圖書館找回大量的書籍讓孩子閱讀,剛滿一歲的嬰兒能夠讀書嗎?能!看拖拉機的書除了記憶車子的廠牌、機種、功能,還能夠學習到什麼?所有與拖拉機相關的農具、農家的動物、四季的農作等等,都可以順帶學習到,並從中擴展到與拖拉機相像的工程車,舖橋、造路、蓋房子、蓋隧道,都要使用這些工程車,孩子因而認識一些建築工程。後來孩子的興趣逐漸從工程車發展到救火車、騎士、城堡、恐龍、太空、自然科學等等,學習領域不斷地擴大延伸,直到八歲,現在孩子對於量子物理學有興趣了,這一切卻都從拖拉機開始喲。

在這個過程中,為娘沒去想的是,那孩子沒有興趣的事呢?在進入學校之前,完全沒有去思考這一點,然而,學校所要求的,有很多正是孩子沒有興趣的事情,畫畫、寫字、算數、中文識字,全變成學習障礙,正如Dodson所指出的,學習障礙同時也伴隨著興趣而來。進入學校之後,諼諼連最簡單區分字母大小寫,都會有困難,直到現在,孩子八歲半了,昨天帶回家的聽寫測驗,哇!第一次得到好成績,仔細一看,小寫「s」寫得有點突出格子,算是半個錯,w要大寫,卻寫得太小,老師不留情面地算是錯誤,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至今,是學會了分別大小寫沒錯,但是還是老是不小心會犯錯。比起以前在澳洲,大小寫全部任意混合書寫,來到德國之後,遍地紅字慘不忍睹(德文與英文不同,名詞第一個字母必定大寫)。筆順嘛!根本無法改正,那就算了,隨它了。回首前塵,ADD兒在學習寫字上真是又辛苦又坎坷。

從這樣特殊的認知風格中,我們應該試著找到適合ADD兒的學習方式,每個ADD兒都與眾不同,只有媽媽們自己不斷試驗、修正、變化、實踐,就能夠找到對的方法,我相信,學障能夠得到克服的。目前諼諼是三年級,國語課本上的卻還是一年級下冊,我不再在乎緩慢的中文進度,一年級的課程從五歲半上到八歲半,整整三年過去了,孩子並沒有識得多少字,但慶幸的是孩子克服了一件事情:識字障礙。



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

適合ADD兒的學習法



Moria Flaig
28. Januar 2019





適合ADD兒的學習法

ADD兒的認知方式與眾不同,比起ADHD,ADD兒更容易患得學習障礙,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困難,我們先要瞭解ADD兒的認知風格(請參閱:『ADD的認知風格:視覺型』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8.html),利用孩子的長才,規避孩子的缺陷,設計一套適合ADD的學習法,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記憶。此外,更重要的是,徹底了解ADD兒的認知缺陷,避免讓孩子身處於不利的環境之中,而讓學習困難加劇,一連串的挫折感造成學習動機低落而厭學(請看『不利ADD兒的教學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23.html),綜合最近所貼的幾篇文章,在此,我提出幾點適合ADD兒的學習法:

一、善於運用視覺記憶
首先,我們要先研判孩子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哪一方較強?要善於利用孩子的強項來幫助孩子學習。根據研究,一般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小孩視覺記憶較佳,聽覺記憶缺損,ADD是一種聽覺工作記憶缺陷(請看:『ADHS vs ADD』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hd-vs-add.html)。因此,在學習上,父母要儘量利用視覺神經傳導的照相原理來讓孩子學習,避免讓孩子過度暴露在聽覺或是視聽媒體之中,聽覺媒體容易讓孩子工作記憶負荷量超載。

一般學校教育,注重聽講,口頭傳授,聽覺傳導負荷工作記憶,不利於聽覺記憶受損的小孩,孩子大多是右耳進,左耳出,訊息不會停留在兩耳之間的大腦之中太久,學習不能單靠老師在課堂上口頭傳授。相對於聽覺記憶,ADD兒一般視覺記憶較佳,視覺媒體相形之下非常地重要。但又因為專注力不好,移動畫面會讓孩子無法專注心,因此儘量避免刺激源過多的3C產品,儘量讓孩子接觸靜態書本、圖片、工具、組合玩具,以此方法來讓孩子學習。

除了以書本為教材之外,我們還要適度地將課本內容製作成閃字卡,像是英文單字閃字卡、數學等式閃字卡、國字閃字卡等等。閃字卡一方面,適用於視覺上照相式記憶來讓孩子學習;另一方面,使用閃字卡,孩子不但不必自己寫,而且一字一卡,孩子不但注意力比較能夠集中,而且以特定的操作方式,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工作記憶。我們在家自學中文,我為孩子製作大量的閃字卡,來應對ADD獨特的認知方式,也想出一套閃字卡的操作方式,來改善孩子的工作記憶,天天操作使用,覺得非常有效,此方法在『為什麼要倒著讀?』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16.html一文之中有介紹。



二、避免多媒體教學
此外,鑑於電腦網路的發展,目前很多國家的教學都朝向多媒體教學,是目前最熱門的教學理論。此外,還有針對兒童好動的問題而設計的,將肢體活動、動手操作、以iPad為學習工具、將視聽多媒體結合於學校課程之中,讓過動兒迅速變化的思路能夠藉著多元活動得以紓解。原是很美好設計,不幸的是,這只解決過動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專注力的問題,刺激太多不利於工作記憶篩選訊息,多元神經刺激,反而讓小孩更無法專心,不利於訊息的吸收記憶。

尤其是外表安靜的ADD兒對於外來刺激,尤其是聲音源非常地敏感,多媒體導向教學不但會讓孩子接收過多的刺激,老師並要求學生以Multi-tasking的方式來表達學習成果,例如:算數作業非得要加上勞作、繪圖,不然就是將學習重點放在強調書寫長文的應用問題上,無論是寓教於樂,還是寓樂於教,這都會大幅度地加重孩子大腦處理訊息的負擔。本來是要多管道神經刺激來釋放肢體過動的能量、本來是要孩子學得開心的、玩得高興的。到頭來反而讓孩子更無法專心,對於學習內容更加困惑,學起來,事倍功半,而且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孩子怎麼會開心得起來?

依我的經驗,ADD兒學習算數最佳方式,就是「只」讓他算,最好只需要寫上答案就好了,也就說,小孩只需要寫上一個數字的就足夠了,不需要寫長文、也不需要動手做勞作,因為大多的ADD兒同時有精細動作困難,算數只寫答案的要求,最利於ADD,中間步驟最好也儘量省略,允許多元計算策略,沒有標準算式,然而,拆解式的建構式數學,中間步驟太多,要寫太多,也不利於ADD兒學習。

或許有些家長要抗議了,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培養創意,我的建議是,要先減輕孩子的負擔,學習輕鬆,不能兼得的時候,就要有捨棄,創意儘量讓孩子在其他科目上發揮,像是美勞課。精細動作不佳的ADD兒,也會喜歡繪畫,也特別有創意,但是不喜歡所有的事情同時都一起來。作畫有作畫的時候,算數有算數的時候,寫作有寫作的時候,要求同時一起來,ADD馬上會崩潰,不知道學習的內容為何?是要畫畫?還是算數?還是要作文?

ADD兒不會Multi-tasking,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一起來,只能一個一個地慢慢來,因此,一個有秩序、有組織、結構嚴密的教材最適合ADD兒學習。練習的題型也儘量以答案明確為主,簡言之,ADD喜歡簡單明確的簡答題,不喜歡需要長篇解釋的申論題。



三、數學
數學最好使用架構嚴密,編排嚴謹的教科書,時下所謂的end-off的題型最讓ADD不知所措,因為ADD所患的正是大腦執行功能缺陷(Executive Function Disorder),執行功能中有一項是組織能力,ADD兒最欠缺組織能力,end-off往往要求小孩自己出題、自己作答,讀時鐘時,自己畫時鐘,自己畫指針,自己寫下幾點幾分;這種題型不僅是要畫、要寫、要算,而且問題不具體明確,若是問題換成已經完全畫好的時鐘,直接讓孩子寫出時間,會比較容易,ADD就是常常卡死在無窮無盡的想像之中,時間也無窮無盡地往前延伸,任務無法展開,ADD需要的是有明確限制、問題具體的習題,太多自由想像空間,ADD兒會無所適從。正是因為ADD所缺乏的是組織力、執行力,不夠明確死板的題型,反而讓ADD兒失去方向。換言之,ADD最適合死死板板的學法,題目明確,答案一目瞭然,要避免Multi-tasking。(請看『不利ADD兒的教學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23.html

四、國語
前面談到,我們首先要研判孩子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哪一方較弱?從專注力測驗中,比較視覺與聽覺測驗的數據即可做初步研判,一般而言,ADD兒視覺記憶較佳,我們要善於利用孩子的優點來幫助孩子學習,再者,使用善字卡可以幫助孩子識字(請參見:『ADD閃字識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add_9.html)。然而,無論是視覺記憶或是聽覺記憶,只要有一種職能受損,都會嚴重影響到中文識字效率。雖然中文識字首重視覺記憶,然而聽覺記憶若是受損的話,會影響到字音和字形之間的連結,識字時,往往字音提取困難,無法迅速想出字音來。

我國傳統通常以習字來識字,對於ADD兒來說則是一大挑戰,52%ADD兒精細動作發育遲緩、手眼協調不佳、書寫困難,以習字來識字對他們來說會非常地困難。ADD兒必先以照相記憶來識字,適度要求從記憶中寫出,若是無法寫出、無法記憶筆順,則不要勉強。

此外,使用國語課本,來讓小孩識字,不但是非常便利的教材,此外,國語課本的編排,尤以生字的學習,編排得非常有系統,生字會不斷地重複出現,ADD兒記憶力不佳,從大腦中提取字音時,時常常發生困難,於是時時復習生字則是中文識字的關鍵。

再者,一次不需要學習太多的生字,國語課本一課通常編排十二到十五個生字,就量而言,算是恰恰好。根據研究,工作記憶受損的小孩,通常一次只能接收五個新的訊息(資料來源:Armin Born、Claudia Oehler,Lernen mit ADS-Kinder,p22),也就是五個生字,根據我的經驗,十五個生字,進行三天,四天之後,經過四次操作後,就能夠熟練了。還是老話一句,ADD兒記憶力不佳,我們要時時幫孩子復習以前學習過的生字,直到自動反應不忘懷為止,一般兒童只需要復習兩、三次,就能夠牢記,ADD兒大腦的路徑要比一般兒童多走好幾回,才能夠進入長期記憶之中,因此,需要加倍復習。



五、安靜、井然有序的學習環境
ADD容易分心晃神,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可以讓孩子精神比較集中,做起事情也比較有目標,因此做功課前要先把桌子收拾乾淨,在桌子上不要放置任何會讓孩子分心的物品,像是玩具、電腦。做功課時要關掉電視、電腦、音樂、電玩、手機,任何發出聲音的電器都會讓孩子走神、無法集中精神、影響工作效率,孩子在用功時,儘量保持安靜,家中若還有其他兄弟姐妹,要求他們儘量不要干擾ADD兒做功課,讓他們在另一間房間玩。

我的經驗告訴我,ADD兒不適合和其他人一起寫功課,每一次鄰家小朋友來家裡做功課時,結果都很慘,ADD兒不能同時聊天討論又寫字,每次都是同學早早寫完,早早去玩樂高,他卻還在一旁趕工趕得很辛苦。ADD兒處理速度慢,需要按照自己的步調做事情,與其讓他老是處於下風、一蹶不振,不如讓他擁有私人調整腳步的空間。與同儕互動學習是人際發展的一個重要歷程,但是ADD兒若是無法跟上別人的腳步,則不要勉強孩子,更不要讓陷入比較的情結之中,不要讓孩子因為無法專注的障礙而自卑。因此,我們可以請同學先在家做完功課,再來家裡一起玩,儘量將遊戲和學習分開,讓孩子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六、以興趣為中心來學習
ADD兒容易分心,患有記憶缺陷,但是對於有興趣的事物卻又異常地專注死忠,馬上吸收記憶,迅速的程度另人無法想像,沒錯!興趣能夠紓緩記憶缺陷、專注力缺陷,甚至到達零缺陷的境界。因此,發掘孩子的興趣是一把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鑰匙,利用孩子的興趣來誘導學習、克服學習障礙,比學校的課業更加重要。舉例而言,孩子閱讀能力差,卻喜歡看漫畫,因此選擇優質漫畫讓孩子閱讀,比讀課本更為重要,利用漫畫來改善讀寫困難則是大部份歐語國家所使用的方法,因為漫畫全部都是大寫(比較沒有視覺上的干擾,像b、d、p、q分辨困難),看漫畫就是看圖畫,對於視覺型的ADD兒來說,漫畫無疑是很大的助益。

我家諼諼喜歡看唐老鴨,對於學習中文卻沒有興趣,甚至拒絕學中文,我則規定,每學一次中文,則可以看一篇唐老鴨,以此法來誘導孩子每天學一點中文,雖然目前孩子認字能力還是很差,但棄而不捨、金石可鏤,以這種方式誘導孩子時時識字,孩子真的因而學了一些字,雖然識字能力仍然不佳,聊勝於無,但是若是持續不斷,我相信,能夠聚沙成塔。

過去,在孩子還在建立閱讀能力的階段中,我非常看重孩子的興趣,像是:恐龍、騎士、太空等等,那時候我根據孩子的興趣,向圖書館借閱大量的書籍,以此來誘導孩子讀書,進而培養熱愛閱讀的好習慣,一旦閱讀的基礎穩固了,閱讀會變成孩子生活的一部份,不需要刻意指定,孩子都能夠天天主動看書、自主學習。至於學校課業不好,則是每個ADD兒要面臨的挑戰,若是孩子能夠在興趣中找到發展的空間,學校的課業好不好,都是其次呢。


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ADD閃字識字法



Moria Flaig
7. Februar 2019





ADD閃字識字法

閃字識字不是什麼獨門祕方,而是眾所週知的識字法,除了中文識字之外,可以應用在學數學、外語、歷史、地理、化學,使用廣泛,我怎能宣稱是「獨門」,而以此做宣傳呢?各位學障兒的家長,獨門不在於閃字卡本身,而是在於操作方式,我的閃字法,獨特之處,就是「倒著課文閃字」。順著課文閃字,孩子若已經熟讀課文,在心理預期之下,順著閃字,會降低識字能力,倒著閃字能夠打破心理預期,提高工作記憶,增加識字能力,可以幫助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識字,對於認知風格緩慢的ADD兒,特別有幫助,關於這一點,我會在下一篇文章會說明(文章已經貼出,請見:『為什麼要倒著讀?』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16.html)。

先讓我們看看教材,根據我的經驗,我建議自學的媽媽們,最好使用同一套教材,我原本使用康軒與南一兩種版本,直到最近才發現,使用同一套教材,一課接著一課、篤實地讓孩子學下去,循序漸進,有規劃、有系統,對於識字有困難的小孩比較容易上手。為什麼呢?因為國語課本的識字教學是一種系統化的編排,所謂生字就是以前沒有學過的字,並非隨意穿插課文之中,而是經過規劃的,每一課大約會編入12-15個生字,而且這些生字會再度出現於後面的課文之中,孩子若一課課地按照進度認識生字,學起來會比較有系統,所以我建議使用同一套教材。

再者,本文以康軒版一年級國語課本為範本,若是康軒與南一做比較,我偏愛康軒版。康軒版的好處是,一課中所出現的生字,尤其是比較難的字,後面會再度出現,這樣可以加深印象,對於識字有困難的孩子幫助非常大。例如:「輕輕的」在一下第一課出現,諼諼第一次學時,記憶有困難,但在第四課、第九課又出現了,縱使記憶困難,最終還是學會了;「靜靜的」出現在一下第十課、第十一課又出現,第十二課出現「小靜」。再者,康軒版會把字形相似的生字編排在一起學習,像是一下第八課的「淨」、第十課的「靜」、「情」、「箏」;第十一課的「孩」與「該」;「雅」與「呀」。同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我建議使用康軒版,孩子比較有機會時時復習生字,並有系統地學習字形雷同的字。

開始之前的準備工作當然是:閃字卡製作。將4A白紙裁成16張大小一致的小卡,我建議使用鉛筆或是黑筆,將課文出現的所有的字,寫在閃字卡上,白紙黑字,顏色一定要單一,避免孩子光記住顏色,沒有記住字形,由於每個人筆跡不同,為了避免視覺上的差異,我建議利用課文後面的生字表,康軒版稱為『我會寫字』,將卡片放在字上描出,描字的好處就是,讓字卡的字看起來跟課本的一樣,這樣就可以避免字體的不同而影響視覺記憶。

請注意,每個字都要做成閃卡,重複字也不例外。康軒一下第十一課之後,課文加長,我們可以斟酌刪減重複的句子,閃字時可以把卡片分成兩半來進行,原則上要將全文製作成閃卡,即使有重複也不例外,因為所有的字卡要按照課文的順序排列疊好,按照課文閃字。喜歡使用電腦的朋友,可以將全文打在電腦上,自己設計列印格式,以同規格印出、剪裁成大小相同的閃卡,我建議使用與課本相同的楷書,有些字的印刷體寫法不太一樣,這可能會造成識別上的困難。閃字卡製作原則是,卡的規格要相同、字的大小要一樣、以白紙黑字列印、使用與課本一樣的字體。

閃字卡製作完畢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識字教學,如上所言,閃字卡本身沒有什麼神奇之處,關鍵在於,閃字卡的操作方式。讀課文時,無論是媽媽讀,還是寶寶自己讀,都必須逐字指讀,一字對一音,非常關鍵。



第一天:暖身運動
步驟一)孩子完全沒有讀過的課文,媽媽讀一句,寶寶跟著讀一句,逐字指讀兩次

第二天:認識生字
步驟一)媽媽逐字指讀課文一次
步驟二)媽媽逐字指著字,讓寶寶自己讀出課文,媽媽從旁協助
步驟三)認字形:媽媽隨意說出一個字音,讓寶寶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字
步驟四)讀字音:媽媽隨意指著一個字,由寶寶說出字音
步驟三、步驟四不要交替進行,而是分開進行,直到寶寶順利讀出所有生字
步驟五)最後,讓寶寶自己讀出全文

第三天:閃字
步驟一)媽媽逐字指著字,讓寶寶自己讀出課文,這時生字熟了,可以閃字了
步驟二)進行閃字:順著課文閃字+倒著課文閃字,各一遍
閃字完之後,如果發覺生疏的字太多,順著閃+倒著閃,各再進行一次
步驟三)最後,讓寶寶自己讀出全文

第四天:深化精熟
步驟一)媽媽逐字指著字,讓寶寶自己讀出課文
步驟二)順著課文閃字
步驟三)倒著課文閃字
步驟四)混合閃字:將所有的閃字卡混合之後,亂序閃字,並將寶寶不會讀的字一一挑出,放置一旁,排成一列生難字。
步驟五)認字形:從這一列生難字中,媽媽說出字音,由寶寶找出正確的字卡,重複操作,直到寶寶全部生難字指認無誤。
步驟六)讀字音:再將這一列生難字混合均勻,媽媽閃出字卡,由寶寶說出正確的字音,反覆操作,直到所有的字都能夠認讀無誤為止。
步驟七)最後,讓寶寶自己讀出全文

第五天:複習+預習
步驟一)媽媽逐字指讀,讓寶寶自己讀出課文
步驟二)全課字卡混合亂序閃出,挑出生難字,這時候,生難字應該很少了,若還有不少,請重複上面步驟五+步驟六,直到所有的生難字認讀無誤為止。
步驟三)準備新的課文,由媽媽逐字指讀兩次,又回到了第一天暖身運動

總復習:ADD兒記性不好,別忘了,要時時復習,複習時,還是以閃卡為重點。康軒版以四課為一個單元,在進入新單元之前,必定先總複習一遍。將四課的字卡,一課一課分開,不要全部混合,以免孩子負荷量過大,但每一課的字卡要亂序閃出,從中挑出生難字,反覆操作第四天步驟五+步驟六,直到生難字消失為止。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倒著讀?
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16.html

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

ADD認知風格:視覺型



Moria Flaig
30. Januar 2019





ADD認知風格:視覺型

ADD兒生性安靜乖巧,喜歡獨自一人在角落中靜靜地玩、看書、聽故事,仿若天使般的性格,表面上總是給人一種乖寶寶的印象,乖寶寶容易取信於人,容易讓人放心。然而,我們千萬不要被這種安靜順從的外表所矇騙,ADD兒做功課時,讓他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在桌前一小時,媽媽回頭檢查一看,天使兒一個字也沒寫下,難道光是呆坐就能坐上一個小時,什麼事也沒幹?不無聊嗎?到底怎麼一回事?

就算家中沒有電視、電腦、音樂、噪音,儘量保持安靜,就算在沒有外來的刺激,ADD兒還是無法將心思放在作業上,為什麼?不只是外來的刺激容易讓ADD兒分心,大腦內部澎湃洶湧的思緒活動,往往讓ADD兒沉醉不已、無法自拔,彷彿腦中上演著更多精彩、更有趣的故事。可見,ADD兒的專注力缺陷不完全表現於外在行為,還表現在內在、看不見、頻頻轉換的心智活動,有時候不是外在刺激讓他分心,而是他自己讓他分心。

若是研究一下ADD的神經系統運作模式,我們就會發現,ADD兒有著迥然不同的認知風格:視覺型學習、全觀性思維、神經傳導方式以興趣為導向。患有ADHD的神經科醫生Dodson指出,ADHD不是一種俱有缺陷的神經運作系統,而是興趣取向的神經系統,與一般的神經系統不同。若是一一審視ADD兒的認知方式,我們會發現,皆是不可多得的好處,排除專注力的問題,諼諼真的是一個天使兒,我們要多去看他們的亮點。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ADD兒的弱點,也就是他們在學習中所要面臨的挑戰:聽覺記憶缺陷、步驟規則掌握能力薄弱、對於沒有興趣的事物表現出嚴重的學習障礙。然而,為人父母,要多去看孩子的亮點,以優勢彌補缺陷,多鼓勵孩子,自然能夠克服學習障礙,多瞭解ADD認知風格,自然可以找到適合ADD兒的學習方式。

在眾多的ADD認知風格中,本文先討論視覺型學習,以後再陸續介紹其他認知上的問題。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空間型學習者』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27.html,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視覺型學習者」,當時我為什麼提出「空間型學習者」的說法,而不直接說是「視覺型學習者」呢?一年前還未明瞭諼諼中文識字障礙的根源,所謂「視覺型學習者」指的當然是擅於使用視覺神經管道來學習的人,然而,諼諼在視覺與聽覺兩種不同的神經接收管道上,卻表現出認知上的矛盾。

諼諼很會背書(請注意!他不識字,無法看書背),課文聽過一次就背起來了,我順著課文指讀,他都讀得正確無誤,經過一段時日之後,卻發現,他、根、本、不、識、字,怎能說是個「視覺型學習者」呢?每個字我都一一指讀啊!怎麼一個字也沒記住?英文也是以同樣的方法逐字指讀,學會了英文閱讀,學德文閱讀時,方法沒變,一夜之間就學會了,學得非常快速迅捷,中文指讀卻完全沒有用,這讓媽媽誤認為孩子不是個視覺型學習者,而是個典型拼音文字文化下的聽覺型學習者。

日後診斷出孩子的聽覺記憶受損,患有ADD,不識字,卻很會背書,若說是聽覺記憶受損,視覺記憶強,不是矛盾嗎?視覺記憶強,怎麼對漢字完全無法進行視覺記憶?完全靠聽覺來記憶,這根本解釋不通嘛!

在這裡,我的重點不是在論斷孩子到底是視覺型還是聽覺型?而是試圖想要瞭解孩子接收儲存訊息的方式,以此來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障礙。這一年來,我應用閃字卡來改善孩子的識字能力,赫然發現閃字卡竟然這麼有效,諼諼果然是視覺型學習者,原來當初媽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孩子的中文識字障礙,有著外表觀察不出來的因素。

經過不斷的觀察與思考,既然中文識字的關鍵在於字形與字音兩者之間的連結是否順利無阻?那要看視覺與聽覺兩種神經管道是否能夠同時配合運作?當視覺與聽覺兩種神經管道同時進行時,孩子卻表現出學習障礙,哪個關節出了問題?是視覺記憶?還是聽覺記憶?日後看了職能師的測驗,才知道原來問題是出在,孩子的分開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特別差,也就是同時處理多種感官刺激來源的能力差,遂造成大腦要同時記憶視覺(字形)與聽覺(字音)雙重管道訊息有困難。

所謂分開性注意力,就是一種同時會聽、會看、會寫、會說的能力,例如:在看書時,又同時能夠聽到有人在跟你說話,諼諼在讀書時,要非常地大聲喊他,他才會注意到。原來,諼諼在聽媽媽讀課文時,根本無法看字,就算有看字,視覺刺激在訊息篩選的過程中都被篩選掉了,訊息最終傳導不到大腦裡。或是,有在看字,但是耳朵卻聽不見字音,聽覺刺激同樣也是在篩選過程中,傳遞不到大腦裡。是什麼阻礙了訊息篩選的過程呢?我認為是多元神經刺激,多元神經刺激能夠幫助一般兒童學習記憶,同時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最有利於訊息的接收儲存。但這對於ADD兒來說,卻會干擾學習記憶,中文識字的困難點即在於,視覺與聽覺記憶「必須」同步進行,ADD兒往往無法同時接收不同管道的神經刺激。

為了進一步瞭解諼諼不識字的不解之謎,我使用側重視覺神經傳導的閃字卡,果然能夠改善孩子中文識字的能力,視覺取向這個路徑是對的。注意力測驗也顯示,其實諼諼是個視覺記憶不錯的孩子,這也符合一般研究結果。按理說,諼諼應該擅於識字,不擅於背書啊!為什麼每個字都看起來很陌生呢?承上文,既然中文識字的障礙產生於,視覺與聽覺記憶同步進行有障礙,中文識字有困難的兒童所面臨的挑戰,可能不只是在於克服AD(H)D聽覺記憶缺陷而已,更嚴厲的考驗是在聽覺+視覺雙管道神經刺激之下,訊息是否能夠同時順利通過篩選?通過篩選之後,工作記憶是否能夠順利接收訊息,接收之後,是否能夠順利儲存於大腦之中,儲存於大腦中之後,訊息是否能夠順利再度被提取?

中文識字與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見字即聽到音,而中國字卻需要一面記住字形(視覺記憶)、一面又要記住字音(聽覺記憶),必須視覺工作記憶與聽覺工作記憶同步配合進行,需要雙元神經刺激管道並行,ADD兒不善於multi-tasking,分開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不佳,無法一面記住字形、一面記住字音,當然對中文識字倍感吃力了,孩子一感到吃力,無論媽媽指讀多少次,孩子一個字也無法記住,孩子只有感到沮喪挫敗。

啊!多元刺激不利於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小孩,從這個面向來思考,就可以瞭解到,為什麼會有3C產品造成過動的說法了。根據研究,3C產品與專注力缺陷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我家是無螢幕家庭,還是產生了ADD兒。畫面變化迅速的螢幕的確是追求刺激的過動兒的最愛,多元刺激可以迎合孩子,但要小心!這並不代表能夠解決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很多學校為了迎合孩子,因而採用多媒體教學,這種風潮卻大大不利於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兒童,為什麼?

承上文,多媒體是多元神經刺激,某種程度能夠幫助正常兒童學習,但是對AD(H)D兒不一定有幫助,甚至會妨礙學習。那是因為,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小孩,通常無法進行多元神經傳導。若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孩子在聽時,就無法看;在看時,就無法聽;在寫、在看時,完全聽不見;學校課業中,最大一項挑戰就是抄寫,ADD兒往往沒法看著寫,中文筆畫多,邊看邊寫,臨摹仿寫十分困難;聽寫更是吃力,因為同時要聽、要看、要寫、又要回憶字形,變成了不可能任務。

回頭比較澳洲小學與德國小學,從兩種不同的教學系統來考察,可以得到一個初步的解釋,為什麼多媒體不利AD(H)D兒呢?澳洲小學實行多媒體教學,當初我可是每星期固定去學校陪諼諼上課,對於學校的教學方式非常地清楚,例如教幾何,沒錯!就是讓小孩看教學影片。很好啊!看影片,不是重視視覺刺激嗎?很適合專注力缺陷的小孩啊!的確,所有的小朋友的確看得很開心,之後分組討論,老師要小朋友寫出,一個骰子有幾個角?幾個面?幾條線?現在問題來了,小朋友的確看得很高興,但不一定把畫面上的訊息全部接收到大腦之中,諼諼問題回答不出來,同一班級所有的小孩一起看影片,諼諼的理解力就比其他小孩遲鈍嗎?

澳洲小學沒有使用教科書,更沒有使用系統化的習作本,只看影片、只使用iPad、老師根據影片做些講解,然後要求小孩子解答傳到iPad上的問題,這種教學法有沒有問題?老師沒有想到一點,影片並不是在所有的小朋友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幾何學又使用一堆奇怪的名詞,又完全沒有課本可供參考思索,沒有系統化的習題來架構知識,影片演完了,一切也就結束了,諼諼看得很高興,卻什麼都沒記住,回頭一看習題,根本不知道老師要他寫什麼?是孩子空間認知不佳,不適合學習幾何學嗎?非也!非也!是教學方法不當!

來到德國之後,諼諼最愛的就是幾何,怎麼會這樣呢?正是因為德國小學使用課本,使用系統化的習作本,嚴格禁止看影片,課本的解說非常清楚,諼諼一看就知道,但是澳洲那種偏重看教學影片、看iPad投影、聽老師解說的教學方式,對於諼諼這種小孩一點幫助也沒有。諼諼對於德國數學課本上的幾何圖形喜歡得不得了,兩本習作本上的練習自己統統做完,課本上的圖形是固定的,完全不會動,可以悠哉悠哉地讓他盡情研究、用尺量、用尺畫、分割成幾個部分、塗上色彩,一個對於機械視圖有高度興趣的小孩,能夠看到一大堆奇奇怪怪的圖形,當然是最快樂不過的。所以我才說啊!對於ADD兒來說,多媒體教學不一定會比較好。課本是單一視覺媒體,不會發出聲音,畫面不會移動,單一不一定就不好,這反而會讓ADD兒學習時更為專注,學習起來輕鬆自在。

既然ADD兒視覺記憶比較好,因此,在學習上,我們要擅於利用孩子認知上的優勢,儘量利用視覺神經傳導的照相原理來讓孩子學習。以我的經驗,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閃字卡(請參閱『善用閃字卡』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html),適度地將學習內容製作成閃字卡,像是英文單字閃字卡、數學閃字卡、國字閃字卡等等,儘量透過視覺神經刺激的單一管道來學習,捨棄以書寫來識字,ADD兒難以透過寫字來記憶字音字形,很多ADD兒同時患有書寫困難,不應該讓書寫的障礙造成識字障礙。閃字卡一方面可以強化字音與字形之間的直接連結,另一方面可以排除其他讓孩子分心的因素,像是課本的插圖、或是上下文、其他的字、甚至字的位置,都會讓孩子分心,影響孩子對於字形本身的記憶力。最重要的是,孩子不用自己寫。

閃字卡應用的正是視覺上照相式記憶原理,孩子不必自己寫,可以降低手寫的障礙,增加學習效率。一頁密密麻麻的課文不利於ADD兒,大家有沒有發現,課文越長,孩子精神越是渙散?而閃字卡,只有一個字而已,一卡一字,孩子注意力比較能夠集中,特別適合患有專注力缺陷的小孩使用。此外,以特定的方式操作,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工作記憶,如何以閃字卡來訓練工作記憶?這是我的獨門祕方哦!關於這一點,我以後會介紹,請大家拭目以待。(貼文已經寫成了,情看『ADD閃字識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

回想一年多前,諼諼被學校老師說是有算數障礙(請參閱『超低的數學成績』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html),中文識字也全軍覆沒,為了搶救數學,沒有時間,中文識字被我冷凍了一年,如今一年多過去了,風暴逐漸平息了,諼諼也轉到德國(請參閱:『諼諼轉學了』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html)。當初被視為有數學障礙的孩子,現在最愛的科目卻是數學,雖然他算的速度非常緩慢,處理速度慢(proceeding speed),但是他數學理解能力的確比起同齡兒童強出很多。中文識字障礙,經過我獨門祕方調治,識字越來越快了,看到孩子在努力、在進步,媽媽甚感欣慰。

回顧過去這一年來,媽媽的心情像是坐雲霄飛車一般,驚心動魄、忐忑不安,但我一直對孩子有信心,不願意放棄,我相信孩子天生俱有非凡的能力,只是有某種看不見的障礙阻礙孩子前進,最後,我也找出了障礙的根源,對症下藥,找到了方法來幫助孩子,甚至轉學離開不利於孩子的環境,終於在新的學習環境中,看到了孩子天天在進步。

障礙本身雖然不能移除,它可能會永遠存在在孩子身上,但是越是瞭解孩子,我在看ADD時,越看越透明,縱使孩子拖拖拉拉沒效率的行徑,老是惹得我一肚子火,然而,不專心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一種無法移除超越的障礙,媽媽不能怪孩子,而是要接受這個事實。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Moria Flaig
8. November 2017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原本是為了孩子的數數障礙而在網上咨詢專家的意見,沒想到卻意外地診斷出,中文識字困難才是學障的關鍵點,這下子不得不讓我回頭檢視孩子漢字識字模式及其困難點。諼諼識別漢字有困難,我曾經在部落格多次作文詳述,曾經寫過『字盲』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08/blog-post_47.html和『讀詞卡』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4/blog-post_60.html等文來描述種種奇異的識字現象。怎麼奇異法?這要從頭說起。

一年前我開始在家實施中文識字教育,我的教法完全根據完形心理學(Gestalt)的觀點:零碎、片段的總合不等於全部,部件的加總不等於一個漢字,像是族字法:包、跑、泡、抱、飽等等,或是部件加減法,甚至讀識字卡,這些識字法都與完形心理學相悖,於是我看重直接、全面地閱讀文本來讓孩子學習閱讀。那我怎麼教諼諼認字?很簡單:逐字指讀國語課本。

其實這個方法本源自於,教導諼諼閱讀英德兩語的心得,以為學習中文按照一樣的方法來做,准沒錯。三年半前諼諼剛滿四歲時,我以完形心理學的觀點,採用全字形、直接閱讀法來讓他學習英文閱讀,開始之前我沒有解釋拼字規則,甚至連字母的發音也沒有介紹(幼稚園有教字母),以直接讀的方式進行,我使用的教材是利用Phonics的規則編寫成的小故事,並以紅色字體來表示「規則」,讓孩子在閱讀時能夠意識到,同樣規則的字會在文章中重複出現,如:cat、mat、sat、bat等等,孩子讀多了,自然就能夠將規則歸納出來,不需要額外熟記各項規則再來閱讀,我稱之為「全字形直接閱讀法」。

以此法,諼諼在三、四個月內就學會了英文閱讀,德文閱讀更是順水推舟,一夜之間完成。就連非母語法文,也是在五歲時以直接閱讀法來教導,完全沒有解釋發音和文法規則,直接聽、直接讀、直接歸納出規則,在一個月內他完全掌握了法語發音規則,看到陌生的文章,即使不明白個別字意,也能夠自己讀出。然而法語拼字法,比起德語複雜許多,但因音形一致性高,又比起英語容易掌握。漢語拼音則屬於單音節系統,透明度高,一目瞭然,根本不必學,他直接就會讀了。不在話下!

綜合上述經驗,諼諼的英、德、法、漢語拼音的解碼能力應該很好啊,怎麼會和讀寫困難扯上關係呢?現在我才深刻地體會到,拼音文字適合全面性直接閱讀,讓孩子自主歸納拼字規則,此法卻不適合於學習中文,因為中文表意不表音啊!更關鍵的是,沒有什麼規則可循!雖然我在網上也讀到不少以「直接閱讀法」學習中文成功的例子,我家爸爸就是現成的例子,但是此法卻不適合有學習困難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習困難造成識字效率差?首先我們要先檢視諼諼的認知習慣。

一年前我以「直接閱讀法」來讓諼諼讀國語課本,使用南一和康軒兩種版本,沒有分析國字、沒有習字、直接逐字指讀。一開始的確進行得很順利,孩子學得很快,一下子上冊就學完了,但是學到下冊後半時,課文越來越長了,進行得越來越不順利,此時,我才發現,他跟國字根本都還沒打上交道呢!會讀只是個表象而已!原來他把全部的內容都背給起來了,對答如流,並不代表識字。難怪!難怪!到了下冊後半會進行得不順利,那是因為課文變長了,要瞬間背起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可見「直接識字法」是個錯誤的方法,中文並沒有像拼音文字一樣有規則可尋,以學表音文字的方法來學習表意文字,結果孩子只會背書,根本沒有在識字,讀了那麼多課文之後,他發現根本無規則可循,乾脆統統「背」起來!對他來說,拼音文字就像強力膠,一黏上就甩不掉,而中文卻像是便利貼,就算黏上了,不時會脫落,最後事倍功半,讀了四本課本,大字卻認不了幾個。

再加上,我對於自己的「直接識字法」一直深信不疑,同樣的方法試過四種語言,可謂屢試不爽,萬萬沒想到,最後卻栽在中文識字之上!然而,一時之間也沒有把這種識字困難看成是學習障礙,一直以來,我深信諼諼在多語教育的保護傘之下,對讀寫障礙俱有免疫力,我還煞費苦心地讓他學法文,怎麼會有識字困難?根據研究,雙語兒童的音韻發展比一般單語兒童要好很多,因音韻困難所產生的讀寫困難(phonological dyslexia),像我家小姑那一種的,在諼諼身上發生率應該不高啊!

然而,防患未然的萬全準備並不是萬全的,以自家的症狀來防範遺傳的問題,我完全低估了學障症候群之間錯綜複雜的關聯性,及其所表現出來的面向,每個個案所遭遇到的問題都很不一樣。比如說,諼諼的堂弟也是多語家庭(日德兩語),遺傳基因在他身上卻呈現出選擇性緘默的溝通障礙(生活在德國,卻對德語完全沒有反應),這種現象在諼諼身上完全沒有,他只能算是「數數緘默」,哈!哈!這是我個人自創的名稱,根本沒有所謂「數數緘默」,更何況他也只是數得不順罷了,不完全是緘默,兩人的背景倒是很類似!諼諼因為多語言背景,不願意數數。而堂弟因為多語言背景,選擇不回應環境語言。然而數數的背後卻隱藏著更重大的問題,字形與字音之間連接不牢喲!這種認知困難很明顯地表現在中文識字上。



要進一步瞭解這個問題,我不得不去檢討過去一年的在家中文教育,從中發現,要治諼諼的字盲,不是無方,而是要徹底翻轉以往的方式:第一、要放棄「直接指讀法」,從上下文來識字,對諼諼來說,在初學階段,可能性不高,問題出在,他很會「背」。第二、必須以小量精讀來取代大量閱讀,專攻課文和生字就好了,對諼諼來說,多讀沒有用,多讀只是多背罷了,無助於識字,因此要縮小識字範圍,精確性比量多更為重要,並且要去蕪存菁,課文後面的讀一讀、習作等補充教材,都應該捨棄,讀了也只是讓他多背書而已。第三、近程目標要放在識字上,至於閱讀力的培養應該設定為遠程目標,不可躁進,識字要不厭其煩地反覆練習,達到精熟為止,別家的孩子練兩、三次就會了,他的話,可能必須練習十次。第四、識字要有方法,要從孩子的閱讀習慣來量身定做方法。

這一翻轉,與我過去所倡導的理念完全相左,我向來注重大量閱讀,以多讀來培養閱讀力,此法在英德兩語教育得到很大的成功,法語也小有成果,因此我斷定,學中文要依樣畫葫蘆,結果大錯特錯。大量閱讀適合規則性的拼音文字,不適合漢語初學者,大量閱讀反而會造成識字模糊化。過去我相信,識字的目的是閱讀,而非識字本身,因此我不是很看重規則的訓練和記憶,我認為孩子本身即有歸納規則的能力,一直以多讀多看為方法,孩子多看了之後自然就會讀了。我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卻忘了一旦毫無規則可循時,豈不是讓孩子迷失在森林之中,而不知方向。漢字規則性低,字形構造複雜,在識字歷程上有其特殊性,不能以西方的方法套用在漢字的學習上。

然而如何量身定做呢?先要檢視孩子的認知方式和閱讀習慣!首先,諼諼有超強記憶力,只要導讀一、兩次,不只是課文而已,而是書上所有的字,只要是讀過的,他統統背起來,讓人發覺不到,其實他根本不識字。若是仔細觀察,他在「認讀」國字時,非常地依賴某些提示,例如:喜歡觀察插圖,而非觀察字形,而且只要有一點小小的提示,識字的目標就會功虧一簣。只要有任何一點點提示都會造成「字盲」的後果?細細分析起來,真的是無奇不有:



1)發音的提示:何謂識字教學?無非是讓孩子見到字形就能夠聯想到字音,因此教學時逐字導讀是正常的,不幸的是,但是我只消導讀一、兩次,諼諼就能夠像錄音機一般,全部錄音起來,順利讀出課文,會背並不代表會識字。如何檢驗?先把課文中的字製作成字卡,然後散置桌面上,要求在字卡中找出字來,若有音的提示時,比如我問:「家在哪裡?」他往往能夠順利地找出來相應的字來。詭異的是,直接指著字卡,沒有音、沒有圖的提示,要求他自己讀出字音,就讀不出來了,耳朵聽見字音,對得上字形,但是眼睛看到字形,卻回想不出字音,可見他認讀時非常地依賴發音的提示。更奇怪的是,讀到「一起」和「一個」時,只要我改變「一」的聲調,第二個字就能夠認出來了。

2)視覺的提示:課本的插圖、閃字卡的字體和顏色,都能夠提示字音。剛開始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將字卡用五顏六色的彩色筆寫出來,大錯特錯!顏色能夠幫助提示字音。最嚴重的是課本有豐富的插圖、顏色提供豐富的提示,能夠大幅度提高認讀命中率。如何檢驗孩子讀了課文之後有沒有識字?這時要看,同樣的字寫在字卡上,是不是讀得出來?

3)位置和字序的提示:諼諼在認讀時,相當地依賴字的位置,往往只記住字的位置,沒有記住字的形狀,例如,同樣的詞「好朋友」在南一上第一課出現時會讀,第二課再度出現時,位置改變了,就不會讀了。同樣的字在同一頁中,視覺效果一模一樣,但是字的順序調換了,比如:會讀「回家」,看到「家人」時,「家」的字序改變了,就不會讀了。更詭異的是,當我確認了課本上的字會讀、閃字卡上的字也會讀,但是不要高興得太早,翻到下一課,碰到同樣的字,剛剛會讀的字,馬上變成生字,因為字的位置改變了。可見字的位置和順序能夠提示發音。

4)詞組:詞組可謂是最佳提示,「好朋友」三個字在一起時,能夠識讀,但好、朋、友這三個字單獨出現時,認讀就有困難。或是與不同的字結合在一起,認讀也會有困難。會讀「好朋友」與「你的」,但當「你好」新的組合出現時,就不會讀了,可見固定的詞組是最佳提示,因此,每當孩子學會了新的詞之後,我們要把詞拆開來,讓字獨立呈現、個別記憶。

4)生字表:閱讀課文後面和課文下面的生字表時,也要小心處理,孩子若是全部會讀,並不代表會識字,課文下面的生字表,十個左右的字列成一排,雖然讀起來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因為有位置和順序可循,可以幫助記憶,這時候要小心了,孩子往往是先背起來,數著字序讀出來的,讓你發覺不到。而課文後面的生字表,很明顯的是靠著前後左右的鄰居來認讀的,總歸一句話,指認生字表最好的方法是亂序、亂點、倒序,絕對不能按照順序來。

5)注音的提示:在家中文教育開始之前,諼諼曾經上過一年的週末中文學校,經驗非常地慘痛,他們學的是漢語拼音,只要是課本上的「字」全部都會讀,但是一個字也不認得,發現到這個狀況後,我把孩子拉回家自己教,使用台灣的課本,沒有漢語拼音了,他不認識注音符號,逼得他得記憶字形了。

可見,直接閱讀法根本沒有用,只會讓他背一大堆課文而已。二年級的課本上了幾課之後,完全停擺了,上不下去了,原因是課文太長了,根本背不起來了。繼續上下去也沒有多大意義,課文讀再多,識字效率卻是零。

痛定思痛,要改的是方法!



停擺了半年之後,現在我決定從頭復習小一四冊課本,下定決心,識字必須徹底,一種彷彿似曾相識的感覺是一種完全沒有效的識字效果,漢字與拼音文字不同,拼字文字可以憑著似曾相識的感覺,用猜的也能猜得出來,再憑著歸納能力,可以迅速地掌握整個拼音系統,但是中文若是沒有很強的視覺記憶,憑著似曾相識的感覺,根本無法達到有效的閱讀。

依照上述的識字特質,在教學上我做了幾項調整與改變:第一、按照學障學會老師們的建議,我應該將重點放在「識字」上,並非閱讀,換言之,讀再多的文章,對諼諼來說都是枉然的。第二、雖然重點改在識字上,但是我還是會要求他朗讀課文,讀完課文之後,我要求他將全文「倒著」讀一次,因為他可能按照字序和字的位置來回憶字音,而非記憶字形,必須以此法來整治依賴位置的壞習慣,但是此法不能使用太多次,大約兩次之後,他也會倒著背。第三、把課文中的出現的所有字製作成字卡,使用白紙黑筆描生字表(不要自己寫)來降低視覺差異,以前使用彩色筆和色紙自己寫,顏色和字跡都能夠起提示作用。第四、隨意說出一個句子,要求他使用字卡排列出來,並多元性地改變字與詞的組合和順序,排好之後,要求他倒讀出來。第五、將所有的字卡散置在桌上,讓他一一指認,說一個字,找一個字,來加強音形之間的連結。第六、將所有的字卡鋪在桌上,讓他一張張地自己讀出,沒有發音的提示,務必打亂順序,重複幾次,來完成獨立識字的最後動作。

此外,可以附加一些方法來加強識字能力:一、讓他使用字卡造出自己的句子。二、兩課的字卡混合在一起使用,可以讓字的組合更多元,來避免只認識特定的詞組的壞習慣。三、使用『習作』等補充教材,要求孩子認出課文中的生字(千萬不要導讀),檢視看看在陌生的文本中,孩子是否能夠識字。但這些補充教材不必逐字逐行認讀,只要把要練習的生字抓出來就行了。四、打破一行十字、五字的習字法,讓孩子描生字表,先用鉛筆淡淡地將生字表描在白紙上,然後再讓他用色筆描上。一行五字的習字法,只會讓他草草交差了事。五、最後要求獨立寫出生字,因為諼諼有書寫困難,近期之內這一項我的要求不高,但是,奇蹟的是,這個週末他居然能夠「自主」寫出幾個字,就算筆順完全亂序,從右寫到左,字最後總算在腦海中,黏上了。

最後,綜合上述,其實只要掌握四個要訣就行了:識字要精準、少量精讀、多重變化字的組合、排除盡可能的提示。

真的不知道,這樣實施下去,是不是可以治療字盲啊?




延伸閱讀:

識字一定要直接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_11.html 善用閃字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21.html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 
讀詞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4/blog-post_60.html
字盲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08/blog-post_47.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跳躍型學習者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從中文識字看數數障礙



Moria Flaig
4. November 2017




從中文識字看數數障礙

自從今年五月發現諼諼有書寫和數字障礙之後,我家的中文課可說是完全停擺了,我把全部的焦點集中在學障之上,無法分出心力在中文教育之上。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半年過去了,如今再度拾起國語課本,分外地感到沈重,然而今天重拾課本的目的,卻也是為了學障啊!

這一、兩個星期我在線上讓專家把脈,關於學障的問題有了重大的斬獲。我在學障學會的FB上貼文,祈望有人給我一些建議,果真遇到了好心的醫生回答了我們的問題。我也知道學障的鑑定與診斷要靠實際的觀察,沒有見到孩子,醫生如何診斷?端靠我的妙筆生花?沒錯!只有父母才能夠近距離地觀察孩子,父母的觀察能夠讓醫生做初步的診斷,所以我們父母要勤做筆記。

線上初步看診的結果,數數的問題可能出在:音(左腦)與符號(右腦)之間連結不夠牢固,左右腦之間線路溝通不良所致?果然出現了!讀寫障礙最常見的一個成因:左右腦協作不良,音(左腦)形(右腦)無法順利連結?我家小姑的症狀正是如此,字音對不上字形、字形對不上字音,而德文拼字又是非常規則、非常整齊的一個記音系統,但她還是對不上,必須學習一些技巧才能克服讀寫困難,她是我認識的人當中,唯一年紀輕,卻不使用電子郵件和網路的人。

一直以來我認為諼諼學習困難的成因和他姑姑完全不一樣,因為他們的症狀完全不一樣:諼諼寫鏡像文字、大小寫混合、筆順倒反,他姑姑完全沒有;姑姑有閱讀障礙、除了聖經之外不喜歡看書,但是諼諼的閱讀力超出同齡很多,非常喜歡閱讀;諼諼對字母字形掌握困難,拼字上卻沒什麼多大問題,姑姑書寫字母完全沒有困難,但拼字上有困難;姑姑音韻上分辨困難,像是長短母音、有聲與無聲子音的拼法混淆,諼諼在音韻上拼字沒有困難,只是字序上有時候會倒置。雖然他們兩個表現出來的症狀完全不同,但仔細想來,症狀不同,成因可能是一樣的。難道諼諼的問題真的是出自家傳的基因缺陷?若是他真的患有讀寫障礙的話,但閱讀能力卻又是非常地好,這又作何解釋?

若是進一步地思考,雖然他的閱讀能力非常地好,解碼的能力特佳,閱讀速度非常地迅速,但是英德兩語都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字形直接提示字音,見字即聽到音,音形之間能夠快速連結,因此他可以馬上認讀無誤,並且能夠按照拼字規則來記音寫字,因此拼字上也沒多大的困難。但是諼諼在學習認讀中文時,情況卻完全兩樣了,國字並沒有提示發音,他無法見到字形就直接快速連結發音,很顯然地,當他看到字形時,在回憶字音上表現出極大的困難。

若是諼諼的問題出在音形之間連結有困難的話,那他怎麼沒有像他姑姑和爺爺患有讀寫障礙?反而是數數有困難呢?我想答案是,有些人能夠克服音形連結困難,像他爺爺,有些人無法克服,像他姑姑,諼諼像他爺爺,而且更上一層樓,他可以說是幾乎沒有讀寫障礙,只有書寫困難:字形的描摹—>手的動作的記憶—>字形的回憶—>自動化的過程,這個流程對他而言,一般人做來容易,對他來說卻非常地困難。然而音形連結困難,除了表現在中文的認讀上之外,他對於阿拉伯數字的認讀上,也不夠流利順暢,難怪妨礙到了數數自動化的過程。

表面上看起來,數數與認字絲毫沒有關聯!但若是針對寫字這一點詳加討論的話,我仔細地回想了一下,當初諼諼開始學習寫字時,他一開始的確無法把一個字拼寫出來,連抄寫都很困難,就如上所描述的,書寫能力沒有自動化,但口頭上卻能夠拼出無誤,可見他在回憶字母的字形上,的確出現了搜索上的困難,因為搜索上有困難,於是混合了大寫來避免拼字錯誤,大小寫混淆雖然目前已經改善了,但是這種對於字形的回憶需要長時間的思索,導致書寫進程緩慢,嚴重影響到了目前的學習。

入學後,老師讓他抄書,有明顯地改善,但是字音與字形之間自動化的過程卻還達不到行雲流水的階段,再加上他筆順完全倒反,多抄書、多描字都無法矯正,於是動作慢、考量時間長、筆畫不流暢、書寫難以自動化。

寫字跟數數有什麼關係呢?

每個孩子都能夠像唱兒歌一般地數數,為什麼他不能呢?數數有困難,但卻能夠進行數字計算,這又代表著什麼呢?我想,問題不是出在「算」上面,而是出在「數字」上!若是從音形連結的困難來解釋數字認知的困難的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數數數得不順?因為音與符號之間連結不穩固啊!我仔細想了一想,的確,阿拉伯數字也不是表音文字耶!

諼諼看到31時,腦中會出現什麼音?31的字形會告訴他什麼?中文是san-shi-yi,英文是thirty-one,德文是einunddreizig,法文是trente-et-un,他自己也說了,在大部份情況中,當他看到阿拉伯數字時,腦中並沒有直接出現聲音,難怪了,他的數數能力會這麼差,原來是阿拉伯數字的字形在他的大腦中,沒有與音做連結啊!若是有的話,也是比一般孩子還不穩固,難道是三語阻礙了大腦對此音形連結機制的建徑?

數數有困難會有什麼結果?無可置疑,學校老師是從數數的技巧來教加減法的,8+6=?從八往前跳六步:9、10、11、12、13、14,要數六下,多難啊!太慘了!乘法計算也是要數,3x8=?口中背出三個一數的口訣:3、6、9、12、15、18、24、24,手指頭同時扳到八,答案即是24,數數不順暢、要數的數字太多時,他馬上就卡住了。

但這樣的算數程度卻能夠運算多位數加減法、多位數乘除法、分數乘法,這些都不需要數數嗎?當然要!諼諼討厭背九九乘法,因為不會背,所以我變化個方法,不讓他背、不讓他數,讓、他、多、演、算,就算他有時候要跑去偷看房裡的乘法表(他在客廳寫功課),那也沒關係,多看才能夠牢記,若能夠因此明白數字之間的關係,就算要查看一百次,那也沒關係,最後會計算,就行了!

言歸正傳!數數障礙與中文識字又有什麼關係呢?說是發音與符號之間的連結出了問題,所以數數才數得不好!果然不出家族遺傳,但與他姑姑不同的是,諼諼在四歲時就會閱讀英德兩語,德文解碼幾乎是一氣呵成,一夜之間學會,法文不是母語他也能夠很快地學會解碼,在表音文字上,他並沒有表現出閱讀障礙,相反地,他非常會讀,但是中文解碼呢?是不是也表現出色呢?答案是,完全不是!

中文是表意文字,音與形之間關聯性不大,字形無法提示字音,當大腦中發音與符號的連結機制出了問題,中文字的認讀就非常地困難了!沒錯!諼諼是個字盲,我還因此撰寫『字盲』一文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08/blog-post_47.html、與『讀詞卡』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4/blog-post_60.html來描述此奇特的識字現象。難怪他能夠認讀「大海」卻不會讀「海」,其實他會認的是「大」,根本不會認「海」,兩者在課文中同時出現時,根據上下文,一起認,很簡單,但是分開認,就很困難了。同樣地,「大家」會讀,卻不會讀「家人」,其實他只認讀了「大」,「家」根本沒有認識。想到這一步,我實在應該多觀察諼諼認讀中文的狀況,說不定能夠以此進一步地瞭解他學障的成因和問題點,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答案。

於是上週末我讓他讀小一上國語課本,他看到熟悉的課文,還記得內容,能夠順利地把課文「背」出來,課文讀完之後,翻過頁,辨別生字的狀況就很差了,除了好認的數字之外,第一課生字表中的八個國字,我要求他自己指認,他卻只認識:來、大和你三個大字而已。唉!去年的努力全都白費了!

但奇妙的是,我把南一版每一課的生字表翻開來隨機抽問,我問一個字,也就是說出了音,讓他從生字表中指出相應的字,有一半以上的字他能夠指認出來,但是讓他一個一個字地自行讀出生字表中所有的字,沒有上下文,他根本無法認讀。可見他在閱讀中文時,需要有一些提示,不是看到熟悉的課文、圖案讓他回憶起課文內容;不然就是媽媽說出了音,這能夠讓他找出相應的字。若完全沒有任何提示的話,要求他直接從字形來回憶字音,就有極大的困難。

對啊!阿拉伯數字跟中文一模一樣,字形也沒有提示發音,所以諼諼的問題果真出在音形對不上!這跟他姑姑的症狀是一樣的,只是程度上不同、反應在不同的情況之中罷了。我猜想,諼諼在很小的時候就克服了,若是有音的提示,例如:表音文字,就能夠順利進行閱讀;或是有圖案的提示,例如:熟悉的插圖能夠讓他回憶起課文,讓他順利背出課文。但是生字表就不同了,每一課的生字表看起來完全一樣,缺乏提示,於是音形就連結不起來了。

只是,我很好奇的是,當初不知他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克服了數字排序的困難?若是眼見字形,腦海中搜索字音有困難的話,他如何將數字卡按照順序排列出來?奇妙的是,這個狀況類似於,我要求他將幾個字卡排出句子,有時候句子可以長達十幾個字,他也能夠順利排列出來,字多時,反而認字狀況較佳?然而國字單獨出現時,識別卻有困難,這是什麼道理呢?難道識別數字也是一樣的問題嗎?當數字獨自出現時,就與音連不上了!一串序數的排列反而較容易?實在令人不解!



延伸閱讀:

中文識字一定要直接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_11.html 善用閃字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21.html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
讀詞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4/blog-post_60.html
字盲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08/blog-post_47.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跳躍型學習者
空間型學習者
循序缺陷
奇異的資優特質
是學障還是資優?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學障資優(2e)與智力測驗
學障資優(2e)三種類型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的?
簡易乘法表
超低的數學成績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視覺型教學法



Moria Flaig
2. November 2017






視覺型教學法

傳統的教學法主要是以課堂聽講、口頭問答、反覆練習、死記死背、從簡到難、循序漸進、注重步驟方法、注重美觀整齊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適合聽覺循序型學習者的特質,卻不適合空間視覺型學習者。

聽覺型學習者是一個非常棒的聆聽者、對答者,而且凡事按部就班、一步步進行、處理訊息的速度非常地迅速、反應力也極佳、言說能力非常地好,善於區分情感與理智,喜歡秩序與步驟,作業簿乾淨整齊、圖畫細緻精美、字跡漂亮、拼字無誤,並能夠遵循老師的指導來學習,是學校老師最喜愛的一類型的學生。

與聽覺型學習者相對的是視覺型學習者,視覺型學習者是個絕佳的觀察者、全觀式思考者、頓悟型理解者、跳躍式學習者,因為觀察、理解、跳躍的過程中,不成一直線,因此很難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評估他們的能力。這一類型的學生通常以圖像式思考,因此需要時間整理思緒,回憶字詞有時候有搜索上的困難,在課堂上言語表達上有困難,通常沈默寡言,不回答老師的問題,情感與理智融合為一體。習慣以直覺解答,不喜歡秩序與步驟,不遵循老師的指導與教法,卻常常有出乎意表的解答方式,不善於拼字,字跡潦草,圖畫重寫意,有創意但技巧差,作業簿凌亂無章,是學校老師最難以捉摸的一群。

學障資優生(2e)通常是屬於第二種類型的學習者,雖然資賦上俱有極大的潛能,但是在學校中卻履遭挫折、在適應上有極大的困難。作為一個教學者應該如何調整課堂上的教學法,來幫助空間視覺型學習者,讓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進而發揮潛能?Linda Kreger Silverman做了以下建議:

1)重視視覺效果,圖案勝過千言萬語,將圖片等教具醒目地呈現在黑板上。
2)拼字與算數儘量利用視覺來傳授,關於拼字教學,請參考另一貼文:『以視覺記憶英文單字』。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31.html
3)使用歸納法來教學(以發現規則來取代死記規則),多利用視覺型學習者擅於歸納類型(pattern)的長處。
4)訓練學生將課堂上聽講的內容做成心智圖或是圖解筆記。
5)多利用想像力豐富的讀物,並將空間練習、視覺化活動、圖像式思維結合在教程之中。概念的空間化有助於超越線性思維,這能夠讓孩子以更錯綜複雜的思考來明瞭系統之間的關係。
6)輔導內向的學生,允許他們在活動之前先做觀察,給與他們額外的時間回答課堂上的問題,並先讓所有的學生寫出答案之後,再進行討論。
7)儘量避免反覆操練、復習、死背,運用較抽象的概念,使用較困難的練習題來讓他們學習。
8)教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長處,以長處來彌補短處。圖像思考與想像力是這一類型的學生最有力的長處,應該在課堂上多多發揮。
9)允許學生使用電腦來做作業,教導學生使用鍵盤來書寫。
10)有嚴重處理速度的學生,考試時應該不限時,一旦學障鑑定了,憑三年之內有效的智力測驗與學力測驗等文件,大學考試委員會(College Board)必須讓他們考試不限制時間(請注意!這是在美國)。
11)作業應該重視內容,而非格式。這些學生通常不擅於拼字、標點、斷句與分斷落。
12)允許學生繪製圖形來表達,並以此取代書面作業。(見上圖)
13)若是學生在簡單的作業、循序上出現了困難,先檢測看看學生是不是能夠完成較困難、較複雜的作業。若是如此,讓這樣的學生跳級要比補習幫助更大。
14)讓學生認識一些有同樣學習型態的名人,大部份知名的物理學家即是視覺空間型學習者,可以讓學生閱讀下列名人傳記:The Spatial Child (Dixon, 1983)、 In the Mind’s Eye (West, 1991)、Frames of Mind (空間智能部份,Gardner, 1983)。
15)這類型學生很在乎老師對他們的反應,老師的支持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在學習上的障礙。



資料來源:Guidelines for Teaching Visual-Spatial Learners (VSLs) Linda Kreger Silverman, ©Copyright 1998 held by Linda Kreger Silverman. From Silverman, L.K. (1998) Personality and learning styles of gifted children. In J. VanTassel-Baska (Ed). Excellence in educating gifted & talented learners (2nd ed., pp29-65). Denver: Love.




延伸閱讀: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21.html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跳躍型學習者
空間型學習者
循序缺陷
奇異的資優特質
是學障還是資優?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學障資優(2e)與智力測驗
學障資優(2e)三種類型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的?
簡易乘法表
超低的數學成績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低小視覺型數學




Moria Flaig
28. Oktober 2017







低小視覺型算數

最近我在部落格談到不少資優學障(2e)的問題,在這裡我把關於低小數學的部份整理成獨立一篇文章。

一個資優生面對低小最基本的算數時,卻猶如隔重山般的阻礙,數學和閱讀在認知心理學上往往是測量智力發展兩項最重要的指標,然而,數學不好難道是孩子智力發展遲緩?還是資優和遲緩兩者共存?這豈不是矛盾嗎?

去年,諼諼到了六歲了還不會數數,從一數到一百非常地困難,眼看馬上就要入學了,怎麼教都教不會,媽媽拉警報啦!我不得不變花招,改變方式,鑑於諼諼的視覺記憶佳,於是我讓他以讀數字卡來認識數字、排序數、排成一列長長的數字列車,然後跟著列車數,這下子才數全了一百。

好不容易會數了,但一入學,馬上就露出了馬腳,被老師發現他不會數數,老師驚訝得不得了,最基本的耶!年中的成績單一下來,嚇壞了媽媽,近來不得不在家好好地整頓一番,老師那裡總算「交代」過去了。轉眼間,七歲了,這週末為了寫文章,我特別確認了一下,經過一番整頓,數數的障礙克服了嗎?唉!數是會數啦!但還是數得離離落落!時時會遺落幾個,連讓他用最擅長的英文來數,也沒有比較好!

我們如何幫助資優學障生突破數學障礙?



與其說是要突破障礙,不如說是,我們要懂得如何放棄,先跳過不管。正如上篇貼文『跳躍型學習者』中所提出的觀點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30.html:一個跳躍型學習者是頓悟型的,強行要求遵循步驟來學習,反而適得其反,按照進度對這一類型的孩子來說,是最沒有效率的學習法,這會讓孩子老是處於茫然的階段,陷入泥漿動彈不得。

更具體來說,遇到這樣的孩子,先跳過卡關部份,不妨先從難度較高的課程開始進行,讓孩子學習高階的技巧之後,再從高階來理解、操作、熟練低階的技巧。善於利用孩子在認知上的優點來彌補技巧上的缺點,換言之,這類學生,理解力強,概念的學習掌握容易,但是技術、實務操作困難,尤其數學本身是特別強調邏輯理解與步驟操作兩者,父母若能適時讓孩子:「跳」過技巧操作的部份,讓孩子先做全面性的理解,這樣學習才能夠既輕鬆又容易。

在這之前我們先要掌握幾個大原則:第一、視覺型學習者是以圖像思考,因此多利用視覺與圖像思考在認知上的優勢,多讓孩子以視覺來學習。第二、因為圖像思考,所以不擅長於聽覺型的背誦法,數數、乘法表、甚至代數方程式等等,儘量不要讓孩子死背,先讓孩子得到一個整體的圖像,像上面所舉的,以排數字列車來學數數,先讓孩子得到一個整體的圖像。第三、孩子若是卡關卡在一個階段上了,不妨先跳到下一個較困難的階段,讓孩子從高階來理解低階。第四、儘量讓孩子通盤地瞭解一個概念,避免過度強調局部性的計算技巧與重複性操作。

1)數數:有些視覺型學習者,在認知上患有循序的障礙,請注意!不是所有視覺型學習者都有循序上的困難!然而,算數的基礎是建立在數數之上,數數是一種最嚴苛聽覺式、循序式的技巧,但對一個循序能力不佳的孩子來說,數數簡直是酷刑。諼諼不善於數數,但善於閱讀,於是我改變方式,以字卡來強化視覺效果,並讓他將字卡排成長長的列車,不是利用兒歌口訣來數,而是利用視覺、讓他看著字卡來數數,情況才慢慢地好轉。特別的地方是,他與一般小孩不同,是先學會閱讀數字、排列數字之後,才會數數的,而不是先學會數數之後,再學如何解讀數字的。

不幸的是,他當時只學了序數而已。澳洲小學數學的教法特別重視數數,而且教法變化多端,非常不利於有循序障礙的小孩,他們不只學基本的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十個一數,不但要往前數、還要倒著數,還要從任意一個數字開始數,基本上,連乘除法的學習都是建立在數數之上,他們是先教數數: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等等,再熟悉乘法表的。

其實數數本身很類似背書、很像口訣、很像唱歌。有循序缺陷的諼諼,他對於數數完全沒轍。但是他很會加減法,他知道數數原則是從加減法來的:往前數是加法原則,倒著數是減法原則,我認為,他能夠明白這個原理就夠了,不會死背,沒關係,概念上正確就行了。

三個月前,因為數學成績差,老師給了一堆教具要我讓他在家練習數數,我後來完全放棄此法,就算直到現在,連序數都還數得不好,沒關係,加減法能夠運算,就行了,數數部份,我相信他能夠隨著計算能力的增長而改善,我運用的方法即是以較高階的技巧(加減法)來學習低階的技巧(數數)。



2)九九乘法:不幸的是,不是過了數數這一劫就完結,小學數學要背的實在是太多了,凡是與順序有關的統統要背起來,下一關就是九九乘法表了。先前曾經貼過一篇『簡易乘法表』,文中我曾經建議,對於有循序障礙的孩子來說,背是最痛苦的差事,因此我們要先要減少背的內容,先把乘法表減半。

因此,我決定讓他只背單數行:x3、x5、x7、x9,因為x3、x5在上半年學數數時已經學過了,在這個基礎之上,背起來比較輕鬆容易。更棒的是,記憶x9有祕訣,請大家觀察一下:9、18、21、36、45、54、63、72、81、90,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數字正是個位數與十位數倒置關係,比起死背,孩子若是明白這樣的特殊性,可以幫助理解和記憶。

最後,剩下的就是x7了。其餘的眉角,請參考『簡易乘法表』一文: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html

既然媽媽連撇步都幫孩子想好了,九九乘法應該背起來了吧?可惜啊!努力了一陣子,老實說,他背不起來,媽媽棄甲投降,於是我又得變新花樣,放棄背,改成做演算的練習,幸虧他的視覺記憶好,不會背乘法表沒關係,看到算式能夠知道答案就行了。對此,我建議不要做3x5=?7x9=?這種機械式的練習,而且跟九九乘法表看起來一樣,孩子會想不出來。我覺得最棒的練習無非是分數的乘法運算,沒有表格、也不能背,卻能夠乘除法一起練習,一箭雙雕(下圖示)。




還不會背九九乘法表就直接做分數的乘法運算?難道媽媽不知道循序漸進的道理嗎?不要懷疑,問題就是在這裡!此類型的孩子欠缺循序漸進的能力,照著表格不會背,但擁有超強的頓悟能力,簡單的不會,難的卻會很擅長哦!他們能夠直接從高階的課程開始學習,因此,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跳躍,要先從難的教起!從難的開始練習,練習久了,自然就會把整個九九乘法表給記住了,「非循序漸進」對他們來說反而比較容易呢!

此外,他們還有有一個優勢,全面性掌握概念的能力很好,所以能夠從高階來學習低階的技巧。比方說,除法就比乘法容易,那是因為除法已經先提示了九九乘法表中的答案了,九九乘法背的是兩位數的答案,兩位數比較不好記,因此我們可以利用63除以9,來讓孩子記憶9x7=?從除法來學習乘法是不是比背九九乘法表的兩位數更簡單呢?因此,我們若是善於運用多重的概念讓孩子進行運算演練,比起機械式的死記、死背,效果要好多了!


延伸閱讀: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21.html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視覺型教學法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3.html
跳躍型學習者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30.html
空間型學習者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27.html
循序缺陷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25.html
奇異的資優特質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16.html
是學障還是資優?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4.html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vs.html
學障資優(2e)與智力測驗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2e_23.html
學障資優(2e)三種類型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2e.html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的?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9/blog-post_30.html
簡易乘法表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html
超低的數學成績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9/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