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在家自學

Moria Flaig
30.12.2019


敬告讀者,排版失誤,請轉點新網頁如下
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69.html


諼諼騎馬英姿

搬去美國之前,曾經對於美國的自學教育心生無限嚮往,到美國之後,反倒沒有給予特別關注,周遭不少人在家自學,認識過幾個從來沒有上過學的人,看到不少成功的例子,在這個環境之下,應該與他人同步,朝這個方向走才對啊!

其實不然,一個人在國外帶小孩很辛苦,尤其在槍支泛濫的美國,誰都不是把孩子關在家裡?哪裡能像這黑森林的山谷一般放牛吃草?在美國當上了全職媽媽後,心中只有一個願望,想喘一口氣,想休息,不想讓孩子給綁住了。孩子一到了學齡階段,只要能進入學校體系,無論是面臨什麼樣的教育體制,就算是台灣那種被罵臭頭的背書考試,也不算太差,我不會不捨,不會內疚,我也需要休息。孩子在美國讀PreK時,我很積極辦入學手續,所有的文件都送到學校了,沒想到還沒進校門,我們就離開了美國。

抵達澳洲之後,我的確讓孩子優遊自在地在家自學好一陣子,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學習,還像一些自學媽媽記錄下學習日誌,抱著自學大夢,仿佛前程似錦,後來我還是放棄了,不是只有從「累」一個字來考量,而是孩子的成長還需要其他東西。

孩子終於上學了,媽媽終於可以休息了,但事與願違,光是每天送孩子上下學,不要說是風雨無阻,每天往返至少要跑四趟路,澳洲學校又喜歡辦活動,這時候不只是四趟路,而是五六趟,連媽媽也要一起上學,說實在的,這比在家帶小孩還要辛苦,心中不由得又嚮往起在家自學的自由自在了。

整個過程分析起來曲折離奇,其實最終沒讓孩子自學,原因只有一個:孩子的成長還需要其他東西,孩子不只是需要母親,還需要社會,需要同齡的同伴,一起遊戲、一起成長、一起歡笑、一起哭泣。母親是照顧得比較周全沒錯,但是孩子成長不只需要「周全」而已,孩子的人生也需要經歷挫折與磨合,也需要摔倒再爬起來。於是,就算送孩子上學再辛苦,風風雨雨很不舒適,頂著雪梨攝氏40度的大太陽,每天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沒讓孩子回家自學,繼續上學。

孩子轉學來到德國之後,一切好辦,因為德國是禁止自學的國家,沒得選,這件事情就算解決了。事情的發展就是那麼奇怪,我反而覺得,在德國才是自學的開始。此話怎說?每天早上才剛把孩子送出門,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要起身煮午飯了,因為孩子馬上就要回家吃午飯了,說是去上學,可是出門才沒多久啊。德國人不重視學校生活,小孩的生活重心在家庭,不在學校,因此與其說是去上學,不如說出去溜達溜達,比較貼切。

吃完午飯,下午還有這麼多時間,孩子做什麼?我並不像有些父母熱衷於訓練孩子練琴練球畫畫游泳騎馬外語,一般德國小孩學的,我們統統沒學。以前在澳洲我的確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閱讀英文,但是孩子也會讀了,讀得還比我好,現在用不著我了。以前我也花了不少時間,訓練孩子學法文,但不久之後,孩子即將進入中學,學校老師教得肯定比我更好,他自己練練就行了。下午這麼多時間,孩子該做什麼呢?在德國如何安排下午的時間,可是一個很大的學問呢!

當初來看房子的時候,赫然發現屋內有希伯來文,問起房東太太,她說以前住過以色列,哇!流奶與蜜之地。在黑森林深處,一個看似平凡的婦人竟然會希伯來文,難道是臥虎藏龍之處。剛來時我的確羨慕親友的孩子,人人學樂器,鋼琴、小提琴、大提琴、長笛、手風琴、法國號、喇叭、吉他,全都有人學,運動像是游泳、足球、體操、馬術、射箭、攀岩、柔道,也全都有人學,仿佛每個小孩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我們要學完全不費事,孩子只要跟著去就行了。以前孩子曾經要學騎馬,我們這裡還有養馬呢!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想,那個東風是我的動力,樂器、騎馬神往歸神往,在現實中,一想到學才藝是天長地久的事情,既然沒有決心,何必開始,想到這裡,就失去實踐的動力。

我想,可能是因為,我不想再為自己添麻煩,更不想為孩子添麻煩。孩子英文早就好的不得了,至少在德國還夠用,數學也學得風風火火的,至少在一兩年之內,不用我操心,法文也有點基礎了,明年上中學時,就算學障學習能力比別人差,也不會差到哪裡。現在要讓孩子學一種新的東西,老實說,也沒什麼必要。

那麼每天放學後孩子在家做什麼?我沒要他做什麼特別的事情,自學啊!所謂自學,就是在家自己學,所有的畫畫、彈琴、運動、外語等才藝課統統全免,媽媽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事,老樣子,定期帶孩子上圖書館借書回家看,有了書才能夠自己研究、自己讀、自己學,孩子愛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自由自在的自學呀!

說起看書,孩子很專門,每天一定要看很多,以往熱衷看科普百科,科普百科的出版商動作太慢了,不但英文的能看的早就看完了,德文的也是一樣,每次一踏入圖書館,了無新意。不久之前,孩子卻因而轉戰教科書,熱衷讀物理、化學、生物、數學、電腦等學校用書,教材自己讀、自己學,這不是名符其實的自學嗎?數學也用看的嗎?媽媽言過其實了吧!數學當然不能只有用看的,要實際操作運算才行,這時候媽媽會介入,要求寫練習本。我的要求不多,一頁也不用全寫完,每天只有額外寫一點點,嚴格說來,數學既然有媽媽介入,不能算自學。

每天下午孩子有大把的時間,不好好利用,多浪費啊!幸好,孩子好學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要他出去跟鄰居玩,居然連玩都會嫌,說是玩讓他沒時間看書,在學校已經玩過了,放學之後不需要再玩。問他為什麼看書老看不厭?比玩更有趣?這叫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旁人是看不出來讀書有什麼樂趣的。

我們住的黑森林,這裡的社會有點像是部落社會,親友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所有的小孩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寫功課、一起學才藝、一起遊戲、一起查經做禮拜,長大後也是一起建立家庭、蓋豪宅,他們的生活方式比較像東方人,強調群體互動協助,與城市之中,那種擦身而過的個體性,完全不同。諼諼的想法和習慣與這裡的孩子完全不同,雖然不同,但是他甘之如飴,因為想玩的時候還是可以找人玩,不想玩的時候,他自己躲在房裏看書,完全可以自己決定、自己選擇,但是別的孩子,可就沒得選,不想玩也要在一起。

我家孩子自學,真的就只有自己看書、自己學,沒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行程、活動、課程、才藝,孩子愛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方式簡單,容易實行。那上學呢?孩子喜歡上學喜歡得不得了,說是去學校玩呢!上學既然是去玩,放學回家之後才是讀書學習,這個孩子有點本末倒置。其實不然,孩子長大了,懂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我想,陪伴孩子只是一個過程、一個階段,孩子會成長、會獨立,父母終要淡出孩子的人生。在陪伴之中,我們可以盡情沉浸於親子關係中,享受孩子成長的喜悅。但是我們別忘了,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成人,離巢飛去。這時,父母則要放手讓孩子飛去。自學是離巢的前奏,是離巢的序幕,是為長大獨立做準備。

我曾經讀過一句話:孩子小時候,我們要給孩子穩固的「根」,讓孩子的文化往下紮,孩子長大後,我們要給孩子一對翅膀,讓孩子飛去。黑森林裡的社會,是個「根性」很強的社會,至今保有著獨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但卻很欠缺這一對翅膀。孩子想要獨處,想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時,卻有人苛責他不夠合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