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FAQ:雙語與三語教育 1


Moria Flaig
23. November 2015



1)問:如何進行三語教育?
答:最常見的方法是父母各說一種語言,外在環境或學校又說另一種語言,這樣一共加起來有三種。而且從孩子小孩出生起,就有系統地,持久地,貫徹這個原則。孩子在這種環境之下,自然而然地對爸爸和媽媽對應不同的語言,對外面的人又是對應另一種語言,諼諼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三語寶寶,對我只說中文,對爸爸只說德文,對外面的環境只說英文。這是根據「one person one language」原則,讓嬰兒根據不同的人來說不同的語言,將語言做區別,就不會將語言混淆。

2)問:我和先生對寶寶說不同的語言,而外面的大環境說的又是另外一種語言,孩子將來上學後,會不會落後他人?
答:如果夫妻雙方已經說兩種不同的語言,而大環境又是說另一種語言,小孩在嬰幼兒時期的語言發展會以父母ljl的兩種語言為主,等到入園之後再學習第三種語言。但孩子很快地會認知到大環境的語言比父母的語言更重要,因為有更多的人在使用大環境的語言,所以父母不要著急,大環境的語言讓學校去解決就好了,即使孩子一開始會比較落後,但很快地就會趕上其他小孩。根據研究,雙語兒童的語言能力一開始雖然落後,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趕上同儕,甚至會超過同儕。因為他們比起其他兒童,有著更多的學習語言的經驗,學習外語也會比較容易。

3)問:我們夫妻所使用的語言,和外面的大環境不同,為了讓孩子儘早學習接觸大環境的語言,要不要自己在家先教導?
答:至於要不要提前在家自己教導大環境的語言?還是老話,不用自己教,讓大環境去教就行了。我在美國認識的台灣媽媽都是自己帶小孩,他們很清楚,學前是孩子中文能力的關鍵期,孩子入學之後,大環境自然會將他們的英文教得很好。與之相較,我比較強調三語同步進行,我在孩子三歲入園前,多讓孩子接觸外面的環境,所採取的方式是,儘量帶孩子去英語環境中遊戲,去上英文課或是去教會,我那時我也積極地參加英文查經,儘量讓孩子多處在於英語的環境之中,孩子在三歲入園前就能夠說英語。在孩子三歲入園後,每天讀英文繪本給孩子聽,這樣能夠幫助孩子儘快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但是和孩子對應的語言還是始終維持著使用中文,甚至在五歲以前,孩子都會認為我們夫妻雙方都不會英文,雖然我自己常常讀英文繪本給孩子聽,也教導孩子學會英文閱讀,但是孩子似乎沒有意識到媽媽會英文這件事實。這是好現象,唯有如此,孩子才願意繼續跟母親說母語。

4)問:孩子在家已經是雙語寶寶了,可否藉由雙語幼稚園或雙語小學,讓寶寶成為三語寶寶?
答:孩子在家使用一種語言,外在的大環境又是另一種語言,上的是國際學校,這種三語教育在歐洲很常見,通常出現於外國人移居歐洲,但是工作語言是英語,不需要使用當地語言。因此有些父母選擇讓小孩上國際學校來解決語言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懂當地的語言,深怕無法監督孩子學校的課業。孩子自然在這種環境之下成為三語寶寶,但是孩子的學校如果沒有教導大環境的語言的話,孩子不能讀寫,程度可能只停留在基本會話之中。我在德國斯圖加特遇到過不少駐守德國的美軍,他們的小孩往往不會說德文。我也在北京德國使館學校待過,長期在中國生活的德國小孩並不會說中文。

5)如果父母有一方想要使用兩種不同的語言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三語寶寶,這種三語教育能夠成功嗎?
答:的確有些很有心的父母決心要靠自己的力量來打造三語寶寶,父親與大環境說一種語言,媽媽自己身兼兩種語言。這個方法我只聽說過,用來教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蠻有效的,媽媽在一個星期中選一天或兩天讓寶寶學習第三種語言,但這樣一來,寶寶並無法成為真正的三語寶寶,也無法讓第三種語言成為寶寶的母語,但卻能夠讓寶寶提早學習外語。我自己在孩子三歲半時,開始教孩子日語。現在孩子五歲了,也開始進行法語教育。但是我大體上以教授外語的方式進行,並未將溝通的語言轉換成外語,因為我要確保孩子中文能力的穩定性。諼諼是針對人來反應所使用的語言,我不想打破這個模式,一旦這個模式被打破了,也容易造成他放棄中文的心態,所以與寶寶的溝通模式最好是固定不變的。

6)問:三語比雙語好嗎?
答:到目前為止,我聽說一種三國鼎立的理論,三語寶寶比雙語寶寶更容易將三語的溝通模式不斷地持續下去,因為多一種語言,寶寶對於語言的轉換會更熟練。與三語寶寶相較,雙語寶寶反而比較容易受到大環境影響而放棄使用父母的語言(移民家庭),或是父母一方的語言(異國婚姻)。三語寶寶比雙語寶寶更習慣於說與大環境不同的語言,在我們家的情況是,諼諼很早就意識到,無論對父親或是母親都是要說另一種語言,所以在大環境的語言加入之後,他不會被迫只選擇一種或是要放棄任何一種,因為無論放棄德文或是中文都是不公平的,他更沒有理由只選擇英文,因為我們在家主要的溝通語言是德文。當然有些三語家庭的主要溝通語言是大環境的語言,就是父母親對寶寶各自說自己的母語,但是夫妻之間溝通卻使用大環境的語言,這樣的組合當然容易失衡了,最後寶寶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語言,那就是三方都能夠使用的語言:最後還是大環境的語言會得勝。

7)問:寶寶會不會混淆三語言?
答:如果父母任何一方對寶寶持續性地只說一種語言,寶寶就不會混淆,如果父母有一方沒有貫徹這個原則,寶寶就會將三種語言混淆不清,這完全視父母自己使用語言的習慣而定,也就是父母在孩子出生時,必須要決定對寶寶說哪一種語言,並且徹底執行,這樣寶寶就不會混淆了。

8)問:父母各說一種語言,但是父母之間又使用另一種溝通語言,而這個語言不是大環境所使用的語言,那寶寶會不會成為三語寶寶呢?台灣人和德國人結婚,居住在德國,但夫妻之間使用英文溝通,那寶寶會不會成為三語寶寶呢?台灣人和德國人結婚,居住在法國,使用英語溝通,那寶寶會不會成為四語寶寶呢?
答:答案是不會的,但是寶寶從小就被動地接觸了英文,也可能能聽得懂一點,能說一點,但英文卻無法成為寶寶的母語之一。有些研究指出,讓嬰兒長期聽英語錄像帶,或是看英文卡通,使用這種方式來進行英語教育,其實嬰兒是不會學到英文的,嬰幼兒只會把聽到的視為雜音。一種語言要成為寶寶能夠對應的語言,必須在與寶寶互動的狀態下進行,寶寶才有可能會反應。諼諼在五歲以前相信,我們完全不會英文,甚至相信我不會說德文,那我跟他爸爸說什麼話呢?很多朋友問了他,他卻回答不出來。可見,我和他爸爸之間日常都說些什麼話,對他根本沒有影響。

9)問:三語教育會不會造成語言遲緩?
答:諼諼很晚才開口說話,但是他爸爸也跟他一樣是兩歲以後才開口說話,應該是遺傳所致。而諼諼在開口時,說的就是完整的句子,完全符合一般嬰兒語言發展的時間,兩歲時應該會說句子。但很明顯地,諼諼的三種語言的發展進程是不同的,他先開始說中文,再說德文,最後說英文。但是在他開始密集地使用一種語言之前,顯然地,這三種語言都已經聽得懂了,只不過沒有有意識地使用出來罷了。那是因為,在嬰兒階段跟母親關係最緊密,次之父親,再者才是外在環境,所以三種語言啟動使用的時間不同。等到這三語都具備有等同的溝通能力時,諼諼也差不多三歲半了,但我們不能以此來定義語言遲緩,而是要檢視在各個階段中,寶寶最強勢的語言是否有相應於年齡在發展。

10)問:我想跟寶寶說母語,但是另一半不懂我的母語,我該怎麼辦?
答:如果另一半不懂你的母語,甚至雙方都不懂對方的母語,夫妻之間溝通使用的是外語的話,最好的狀態是,花點時間學習對方的母語,這樣三語教育在進行時會比較順暢。我認識一對夫妻,他們在德國認識,男方是日本人,女方是台灣人,使用德文交談,他們離開了德國後,男方就到台灣教日文,等到孩子出生後,他們回到日本定居,於是夫妻皆學會了對方的母語,孩子出生後,皆能自如地使用母語來教育孩子。我並沒有追蹤到,他們夫妻現在是否繼續使用德語交談,但最少他們能夠保證在家雙語教育進行無阻。諼諼的爸爸也是自學了中文,諼諼的嬸嬸是日本人,叔叔也學了日文,這都能鞏固孩子的三語或雙語教育,全家人在日常中活動溝通時,可以免去解釋與翻譯的麻煩,也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