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小孩學畫畫
Moria Flaig
8. November 2015
小孩學畫畫
諼諼不學畫畫了,理由不是不喜歡畫畫,相反地,自從他開始畫畫之後,變得很愛畫畫,他只是告訴我,他不喜歡老師的教法,因為老師要求他們複製某種一模一樣的東西,有時候是猴子,有時候是卡通動物,有時候是花草樹木,老師的教法讓他倍感挫折,因為他只想畫他想畫的恐龍和騎士。
經過實際的瞭解之後,中文學校的教法的確讓人不解,就算是一個老師這麼教也就罷了,但是後來換了新老師,也是採用同樣的教法,那就奇怪了。後來,我想起了,以前所過讀的一篇論文,是研究智力的大師Gardner的妻子Winner所寫的研究論文,她本身也是研究資優兒童的學者,領域集中在美術資優方面的研究。她曾經訪學中國,實際參觀了在學校所進行的美術教育,她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教室裏面懸掛的作品全都是複製了範本的畫作,難道每個孩子都能夠畫出一樣的作品嗎?這對於強調自由創作的美國人,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震撼。我自己沒有受過這樣的美術教育,雖然台灣的美術老師沒有要求複製範本,但我們卻很熟悉填鴨式教育,考卷上只能出現一個標準答案,學英文和國文要背誦課文等等,但我從來沒想過,連繪畫也可以填鴨,繪畫老師要諼諼照著她的畫,描繪出一樣的圖形,耶!繪畫也有標準答案。
後來我把Winner寫的那篇論文再找出來讀一篇,她去中國之前,主要是要探究一個現象:「為什麼中國的幼齡的兒童(幼稚園到小學二年級階段)沒有出現童真式的畫作,而是一種嫻熟的筆觸,接近成人式的作品?」於是她去中國實地考察,發現了中國的美術教育嚴格地使用描摹範本的方式進行,很少讓小孩自由地作畫,於是孩子完全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童真的那一面。她舉了如廁訓練來說明,中國的孩子幾乎出生沒多久就開始如廁訓練,在固定的時間,大人按時叫醒嬰兒排尿,父母很早就開始訓練嬰兒自己控制大小便,完全按照大人的指令來如廁。而繪畫訓練也幾乎是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要求學童照範本描繪,不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像力來作畫,因此,她下結論,這是中國沒有出現童真式畫作的原因。
這篇論文剛好印證了諼諼在中文學校的經驗。老師不讓他畫自己想畫的,而是老師直接在他的畫冊上畫了隻猴子,要他在旁邊臨摹個一模一樣的,而他根本不想畫猴子,也不想臨摹,繪畫是他表達自己的手段,為什麼要照老師要求他去臨摹?好像考試卷上只能出現一種答案一樣。猴子是老師的想法,不是他的想法,頓時,他感到他自己的想法不被尊重,不被理解。難道老師不明白,繪畫是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嗎?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曾經讀過的一篇故事。有個美國媽媽到東方旅行時,看公園裏一隻隻的天鵝,仔細觀察牠們的翅膀,卻發現牠們的翅膀有一邊都被修剪過了,就問公園裏面的人,為什麼要剪天鵝的翅膀呢?他們說,因為這樣天鵝飛時就會失去平衡,所以就不會飛走,永遠停留在這座公園裏。後來她的女兒上幼稚園時,老師教孩子認識字母,她的女兒看到O就會認open這個字。這個媽媽就告到法院去,說學校剝奪了她女兒的想像力,現在她的女兒像是雙翼失衡的天鵝一般,因為現在她女兒現在看到O只會看成字母O,不會想成是顆蘋果還是顆球,所以學校的過度早教讓她的孩子喪失想像力。最後,法院居然判這個母親勝訴。
當然啦!我不會因此去告中文學校,我也不會誇張到將諼諼看成雙翼失衡的天鵝,我也能夠理解老師的想法,那種儘早訓練孩子長大成人的想法,哪個父母不是如此希望呢?但我也不是很認同描摹的教法,我寧可讓孩子多隨意塗鴉幾年,先讓他「說說」他自己內心的想法吧!諼諼喜歡畫騎士和恐龍,猶如寫讀後心得一般,繪畫是他用來表達他對恐龍和騎士的觀感。作畫本身則是種自我表達和發揮,不應該變成學習技能的途徑,孩子已經有很多的事情要學的了,要學閱讀、寫字和算數,這些都夠孩子忙的了,為什麼連畫畫也不讓孩子放鬆地畫自己想畫的呢?
Winner還舉一個例子,就是使用湯匙吃飯,她說中國的父母不讓嬰兒自己使用湯匙吃飯,是為了不讓嬰兒吃得滿桌滿地,中國的父母大多採取長期親自餵食來避免麻煩,就算嬰兒會搶過湯匙來自己吃,父母也會再搶回來,他們通常餵到小孩子二、三歲後,那時孩子手的肌肉發育得夠成熟了,父母再讓他們自己吃飯。我回想起諼諼嬰兒時,常常自己拿著燒飯的大勺子,坐在積木桶子前,往桶子裏面不斷地練習「舀」的動作,有一天他就把湯匙給搶走了,從此以後,他就自己吃飯,那時,我們才知道,孩子會偷偷地學怎麼吃飯。等他認為他自己練習夠了,有能力自己使用湯匙了,他就會很謹慎、很認真地吃飯,試圖盡可能保持乾淨,完全沒有那種傳聞中的慘狀出現,經過多次的練習後,孩子很快地就能夠掌握使用湯匙的技巧,就能乾乾淨淨地吃飯了。我想,每個嬰兒都有獨立吃飯的意識,他們也想盡可能達到乾淨完美的境界,問題是父母有沒有機會讓孩子自己吃呢?畫畫何嘗不是如此,孩子也想要畫得像,畫得好,但我們的確要提供孩子自己畫的機會,而不是老是要求孩子要怎麼畫才對。
這些都是一般西方人在看東方式的教育時所看到的問題:阻止小孩當小孩,提早讓孩子成熟,阻止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作,要求孩子畫出成人心中的作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要求他們跟成人一樣,一樣如廁,一樣吃飯,一樣畫畫,沒有提供一種讓孩子做自己的機會。單純地只是塗鴉,單純地只是畫自己心中想畫的畫,為什麼不好呢?於是,我把畫畫課給停掉了,我不想讓孩子喜歡畫畫的心情變成一種負擔,一種障礙,我想讓他盡可能一直保持這種天真地、自由地畫的心情,自己在家塗塗抹抹不是也很棒嗎?
於是我們買了一些美勞材料,讓孩子嘗試不同的顏料:蠟筆、色筆和水彩,最近我們還試了蠻有立體效果的廣告顏料,有點像油畫。當然孩子還小,還不明白立體感的技巧和筆觸,但是他從中掌握了調色的祕訣。哇!黃加藍會變綠色耶!今天只是將一張紙塗滿黑色,黑壓壓的,沒有人會把它當寶,大概會把它當寶的只有我這個媽!
從學畫畫中,引伸出,我最近對華人的觀察與思索。在雪梨住了很多華人,不單單是從中國來的移民,也有很多是從東南亞各國來的。的確中國人的霸氣,也就是不准畫紙上出現別的東西的那種想法,單一的思維模式,讓人覺得他們在這個多種族的社會裡,特別格格不入,還喜歡將白種人稱為鬼子或是鬼佬,天啊!現在什麼時代了?還在清朝嗎?這讓人感到非常地不可思議,原來怕被歧視的心態,是先歧視別人再說,這是什麼道理呢?
教會裡上兒童主日學,每個孩子都要搶著回答問題,好競爭的舉動,只有諼諼自顧無人,不管答案是什麼,他都無所謂。這樣的學習氛圍,諼諼好像不會覺得有壓力?看到孩子個個踴躍的態度,我想他們是有壓力的,孩子終究還是要當孩子,就算我教他讀書、看書、學法文,但孩子若是能夠在沉醉在童真世界之中,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沒有外在壓力束縛著,是多麼地難能可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