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虎媽戰歌



虎媽戰歌

終於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讓我在圖書館找到了「虎媽戰歌」這本書。這本書出版時,曾經引起很大的「迴響」,曾被世界各國爭相討論。而這本出版的那一年剛好也是諼諼出生的那一年,這五年來,母職的忙碌和辛勞,讓我錯過了這本書。

錯過或許是好的,反而讓我有機會在五年後審視自己的教養風格,曾被友人笑稱為「虎媽」的我,我得看看自己有哪一點像蔡美兒?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我有點虎媽的特質,包括棄而不捨地讀繪本給孩子聽,積極地訓練孩子閱讀,甚至研讀論文來找到有效率的識字法,把自己弄得像閱讀大使般地,將親子共讀當成使命來宣導。

同時我也驚於自己也俱有一些西方媽媽的特質,儘量讚美孩子,鼓勵孩子,獎勵孩子,支持孩子,安撫孩子不安的情緒,深怕任何批評的話語,會澆熄了孩子心中對某種事物熱愛的火苗。然而,在蔡美兒看來,我兒子那些興趣:恐龍、騎士、城堡、消防員等等,恐怕都是些無關乎更高遠的人生目標的瑣事,那都只是暫時性的,總有一天孩子會夢醒的,這種層次的興趣,對孩子未來影響不大,根本就是無關緊要,幾乎是在浪費時間與生命,但我卻全力支持,儘所有的「力」在圖書館找到相關的書籍,只要是圖書館有的,有關恐龍、騎士的書籍,我都讓我扛回家了,為的只是,讓孩子終日能夠「沉迷」於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比起蔡美兒善於以追求卓越來淬煉孩子的心志,我更強調利用孩子的熱情,來讓孩子努力。

蔡美兒很早就為兩個女兒決定好了人生的目標,她們三歲起,就開始練鋼琴了。音樂不僅僅是當興趣愛好品味來培養,而是把兩個女兒當成真正才華洋溢的音樂家來訓練,這就是她所謂的,高遠的人生目標。的確,對我而言,這個境界未免太高了。在孩子三歲時,我在做什麼?我興沖沖地帶著孩子去參觀無關緊要的消防隊,似乎有點傻氣,孩子五歲了,成日還沉迷在恐龍與騎士的世界之中,明知道這都是很快就會沈寂無聲的興趣,但是我們夫妻兩人動員起來,讓孩子所見所聞只有恐龍和騎士了,這是一個眼光狹隘的教養方式嗎?我為什麼不為孩子立定一個更高遠的目標呢?比如說:學音樂。可見自己是一個沒有遠見的母親!

卡內基耶!無數人的夢想,靠著蔡美兒嚴厲的督促,她的大女兒做到了。但我寧願相信,興趣與天賦會自己找到出路,不需要任何的監督與催促。我在諼諼身上看到了,他對於興趣與生俱來的執著,專注力、持久力、耐力、狂熱,這些特質會讓他找到自己的路。蔡美兒的孩子是被逼著每天練琴五、六個小時,我的孩子則是自己執意每天要看五、六個小時的書,他每天睜開眼睛就要看書,連吃早餐都是邊吃邊看,每天晚上都是抱著書入睡,不是我們立下規定,是他自己自然而然就這麼做。當孩子喜愛、熱愛一件事情時,不需要脅迫,不需要立下任何的規定,不需要安排任何的時間表,就算每天讀五、六個小時,他都會嫌不夠,每天晚上都捨不得閉上眼睛,熱愛會讓他自動自發地,不斷地去探索與追求自己所熱中的事情,他所做的一切讓我不得不深信,天賦會找到自己的路。

而諼諼的天賦又在哪裡呢?我在讀這本書時也是不斷地問這個問題,什麼目標才是人生中值得追求的高遠目標呢?什麼又是卓越呢?就讀恐龍和騎士嗎?其實我也不知道,就只知道,不是音樂而已。孩子的爸是研究物理的科學家,在孩子身上好像也沒留下深刻的數學印跡,五歲的孩子還不到要做加減乘除的年齡吧?但是閱讀肯定可以豐富他的幻想世界,就算目前孩子毅然決然要當騎士,不是一個卓越超群的音樂家,那又何妨呢?

其實,如果讀者有心的話,比較一下蔡美兒和她那猶太丈夫的不同,就可以知道天賦是真的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的。她從小到大,努力去求取最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時被哈佛大學錄取,畢業之後順利上了哈佛法學院。讀完法學院之後,她發現自己似乎不是一個當辯護律師的料,後來轉而求取教職。而同樣是法律人,她丈夫走的路卻跟她是兩樣,在普林斯頓讀完大學之後,被朱麗亞學院戲劇系錄取,不久之後,卻被學校開除,在紐約端了半年的盤子,後來才又進入哈佛大學法律學院研習法律,這個波折,反而讓他找到如魚得水之處:法律,而且比當初所預料的做得更為出色。天賦會找到它的出路,不是嗎?我想,這就是中國媽媽和西方媽媽最大的差異,中國媽媽相信後天努力,勤能補拙,而蔡美兒的西方婆婆,相信天賦自然會幫孩子安排一條路。的確,精明的讀者會從中發現,經過嚴格訓練的孩子反而走得不遠,最終無法成為大家,反而是出自於內心的那種動力,才會成為源源不斷的泉源,這才是讓孩子卓越的祕訣。

我的確有蔡美兒筆下中國媽媽的味道,看重勤奮和努力能夠戰勝一切困難,但是我更看重孩子所鍾愛的事情,傾力支持,只要有一種讓孩子能樂此不疲,悠遊其中的事情,我一定讓孩子全力以赴,因為我找到了源源不斷的泉源。她在孩子三歲時,為孩子決定了鋼琴,在決定之前有問過孩子嗎?孩子是真的喜愛音樂還是被迫喜歡音樂?其實她們三人誰也不知道,但她們全力以赴。與她相類似的行為模式中,我試圖在「閱讀」上做功夫,從孩子出生以來,憑著母親的直覺,我斷定,孩子天生就喜愛書本,所以決定,媽媽讀故事只讀到四歲,四歲以後,孩子必須自己讀,於是在孩子年滿四歲時,我就開始訓練閱讀,我們也全力以赴。跟音樂不同,學習閱讀是一個很快就過去的陣痛,而學習音樂卻是要有鐵杵磨成繡花針的決心,最後,蔡美兒免不了走向親子衝突一路。

看了「虎媽戰歌」之後 ,我不禁開始質疑,我的孩子是天生愛閱讀?還是被我調教出來的?在諼諼一歲時,我看到了他對書的熱愛,一個不滿一歲的嬰兒,翻書卻是那麼地熟練,好像生下來就會翻書一般,應該不是被調教出來的,五年來,就算所有的興趣都成了過眼雲烟,但他對書本的摯愛,從來沒有動搖過。四歲時,孩子也對閱讀訓練,曾經抗拒了一陣子,一旦學成之後,對於閱讀的熱愛有增無減,一天比一天更沈溺於書的世界之中,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任何後遺症:厭學。閱讀反而讓孩子自信心大增,最後變成無時無刻都在讀。我無心把孩子變成書蟲,當初,只是想拉孩子一把而已,讓喜好升級成為自學,就像成語故事中的「揠苗助長」一般。結果出乎意料,孩子閱讀的火苗並沒有因此而枯萎殆盡,反而成為燎原的熊熊烈火,現在變成沈溺於書中的小書蟲。

孩子天生愛讀書,天賦的確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但也要適時拉孩子一把,及早訓練孩子進入獨立閱讀階段。我想,閱讀的問題不在於開始的早或晚,而是在於「適時」,所謂適時教育,就是父母在對的時間點做適合於孩子發展的教育,每個孩子發展的腳步不一樣,有些孩子很早就有閱讀的需求,有些孩子寧可多玩久一點,甚至有些小孩,像我兒子,把讀書看成跟玩一樣,書能夠讓他沉浸於幻想世界之中,反而成了他最愛玩的「遊戲」。獨立閱讀在此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能獨立閱讀之後,孩子就更能悠悠自在地徜徉於幻想世界之中,你看,孩子多快樂呀!孩子走到這裡,遇到閱讀的關卡,虎媽的手段儘管使出來,拉孩子一把,媽媽必須幫孩子跳過去,像揠苗助長的故事一樣!儘量放手一搏,看孩子是否會乾枯而亡,還是會化蛹而生成為美麗的蝴蝶。

有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我的方式卻又太過寬鬆,太過彈性。就拿學游泳和畫畫來說吧,我儘量讓他先探索,就算等到五歲之後才拿起筆畫畫,也沒關係,要畫畫,就要先愛上畫畫,心中要有強烈的畫畫的欲望,一個發自內心的欲望才是真正的動力。那游泳呢?諼諼從三歲開始就在游泳池裏面玩水了,玩到現在,搬來澳洲,五歲了,他還是只是玩水而已。經過了兩年的訓練,只是學會了玩水哦!太沒效率了!我想,就算是還要再等個兩年,他才願意放開手自己游,就算只是再泡個兩年的水,那也沒有關係,我想,要游泳,就要先喜歡水,要先要讓孩子有游泳的欲望,那就先讓他探索水吧!那又何妨?

諼諼不願去學畫畫了,問題出在於,歷經兩位繪畫老師,所得出的結果是,中文學校的教法都一樣,她們有一個範本,要每個孩子照著範本一模一樣地畫出來,咦!就算我小時學畫畫,在那個還不是很強調創意的時代,我們老師也不是這樣教呀!也是隨意讓我們自由發揮,我從中領悟到了,學畫畫重點不在於畫什麼,而是在繪畫技巧的學習與進步,畫畫的題材當然是要隨孩子自由發揮嘍!而她們的教法實在是太奇怪了:「照著樣描」。經過一番瞭解之後,才知道在中國繪畫課就是這麼教的。諼諼從來就只是「胸有成竹」地畫,沒有範本,沒有描線條,想畫什麼就畫什麼,一筆完成,沒有修改。畫畫只是讓他沉浸於幻想世界中的途徑罷了,更妙的是,畫畫能讓他把幻想世界創造出來,讓自己身歷其境。目前他的世界就只是恐龍、騎士和Asterix。沒有猴子、熊、花草和樹木。老師要他畫這些不存在在他的幻想世界的東西,他當然畫不出來囉!這讓孩子感到十分地沮喪。我實在是不看重按照樣本的畫法,更不想讓孩子的想像力因而減退,於是就將繪畫課停掉,讓他快活地自己畫。

的確,有時候,我也會像蔡美兒一樣,施加點壓力,這樣做,往往能夠幫助孩子突破障礙,孩子最開始學閱讀時,就是停滯不前,如果當時我不是軟硬兼施,馬上就放棄的話,孩子可能要經過更久的「折磨」,我不認為,美式漸進式的閱讀法,對孩子的信心有幫助,要磨個四年(VPK-小二),太淒慘了,按照諼諼那種要一次全面性解決的學習方式,磨四年,他的信心豈不是全部被磨光了。

目前諼諼最大的障礙就是中文閱讀,雖然我每天軟硬兼施,但孩子的主動性還是很差,這一再地考驗著媽媽的耐性。孩子當初學英文閱讀和德文閱讀,都輕而易舉,陣痛很短暫,而現在每當說起要讀中文,卻老大不願意。我問孩子:「想不想自己會讀中文呢?像讀英文和德文那樣?」孩子說:「想要!」我很不解地再問他:「那你怎麼不願跟著媽媽讀呢?」孩子回答說:「我還在等啊!」我非常地驚訝,學中文怎能靠著「等」,就能夠會讀。但孩子說,當初學讀英文和德文時,也是等呀等,突然間就會了!中國字如果不學三千字,就無法閱讀,這三千字,怎能突然會?怎麼等?雖然曾經聽說,小孩看電視看久了,就突然能夠看報,那是因為台灣的電視節目有字幕,字幕看個幾年,當然就能夠看報啊!但我們家沒有電視,一切都要靠媽媽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讀,這無法讓他等到會。想瞭解諼諼「等的模式」的朋友,請看我的其他PO文:「等待」、「孩子的學習模式」、「適時教育」。

我想,是中文的陣痛期太長,孩子無法從學習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對孩子的信心打擊太大了。天賦雖然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在成為數學家之前,都要經過長時間的加減乘除運算練習,莎士比亞也是從練字母開始才能夠成為大文豪,只是孩子還不明白這個道理罷了!我不能放棄,更不能等。我的耳邊似乎揚起了:「虎媽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