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a Flaig
28. Januar 2018
高潛能+低成就
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在澳洲暑假開始於年終,而非年中,一個學年度結束於年底聖誕節之前,在澳洲歡唱聖誕歌曲的季節也是驪歌響起之時,每到這個時節,離別與歡樂交雜在一起的情緒還挺複雜的。
學年快結束之前,我去了一趟特教老師的辦公室,諼諼這一整年在數學與寫作上,出現了困難,種種測驗顯示,他的智力實為資優,擁有高潛能,但為什麼成績會低落呢?於是,資優老師把他送去特教老師那裡做一些測驗:瑞文式圖形智力測驗,來鑑定邏輯推理能力;拼字年齡和閱讀年齡,來觀察讀寫障礙的程度。
去年一整年,學校總共為諼諼做了七、八種測驗,計有:IQ、Raven's、AGAT、CogAT、PAT、NAPLAN模擬考,加上上述的YARC閱讀年齡與拼字年齡測驗,這些都是標準化的測驗,在電腦資料庫中皆可以轉換成百分位,種類有智力、認知潛能、學力、閱讀理解、拼字等等,可謂非常地全面俱到。
相較於IQ,認知能力測驗CogAT(Cognitive Ability Test)能夠預測學童在學科上的表現,一共包含了語文、數學、空間三項認知能力,在美國廣做為篩選資優教育人選的工具。與學力測驗PAT(Progressive Achievement Test)相較,CogAT測的是潛能,PAT測的則是學力,測試學童一個年度的學習成果,所得百分位與同年級比較,不以同年齡比較。
CogAT顯示,諼諼的數學、空間理解能力非常地好,瑞文氏圖測也非常地高,閱讀與拼字年齡也高達12歲半(測驗時7歲半),然而在這種潛力之下,他的數學和寫作的成績卻令人擔憂。孩子年紀還小,不懂成績單的意義,只明顯地感覺到,努力了,沒有進步,付出心力了,卻沒有收獲。不是不會算、不會寫,而是算不出來、寫不出來,總是有一道隱形的牆擋住他的去路,說不出具體的問題在哪裡?這是2E(twice exceptional)啊!2E兒是萬人中才有幾個,發生率很低,卻落在我家。
在前面的幾篇貼文中,我曾經討論過2E,2E有個奇特之處,有些2E兒沒有外顯障礙,只有內在差異,有讀寫障礙,卻沒有讀寫障礙的事實,說起來非常地矛盾,近來靠著我自己勤讀研究資料,初步得到的理解是,因自動化程度低,2E兒在學習讀寫算等基本技能時,會出現障礙,雖然理解力高,但是具體付諸行動時,卻實現不出來。在發展中,讀寫障礙會嚴重地影響認知發展,能克服的學童,日後能夠改善智能發展,提高IQ得分,無法克服的學童,隨著成長,IQ卻越來越低。以諼諼的狀況來說,他沒有閱讀障礙,能讀能寫,卻常常寫不出來,導致潛能與學業成就兩者相距太遠。(請見近文『矛盾的學障症狀』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8/01/blog-post_22.html)
此外,鑑定學障還可以看所謂的內在差異,內在差異有三方面:一、智力測驗中的內在差異,語文與非語文之間的差異,若是內在差異高達12-15點以上(一個標準差),可視為學障。諼諼的非語文智商低於語文智商22點(1.5個標準差),學習非語言方面的技能有障礙;二、認知能力測驗(CogAT)與學力測驗(PAT)之間的差距,若某一科的差異高達1.5個標準差,可視為學障;諼諼數學空間認知能力高,但是數學一科的學力測驗明顯低於CogAT。三、各科成績之間的內在差異,諼諼的學力測驗(PAT)中,數學一科PR73,雖然不是差到不行,但與閱讀差若雲泥,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各科差異,不是與群體比較。
從學校成績和PAT來看,本來預期諼諼的數學認知能力會差語文很多的,意外的是,CogAT的數學和空間兩項居然明顯地高過於語文,更奇怪的是,他的CogAT語文智商卻低於智力測驗的語文智商20點,快達1.5個標準差。資優老師猜測,可能是團測時專注差而受到了影響。此外,各種測驗得分的不穩定、互相矛盾、忽高忽低,也是2E的特徵之一,因此,她將諼諼送去特教老師那裡做瑞文圖測。
學障會壓低智商全量,所以學障兒的智力要以瑞文氏圖形測驗來看,可以排除非母語、雙語、專注力缺陷、讀寫障礙、手眼協調障礙、自閉症、處理速度、工作記憶等因素。測驗的結果非常地高,特教老師說,換算成PR則將近100,怎麼可能?我不知道在她的電腦系統中跳出什麼樣的數值,但我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學障,絕不是什麼IQ幾近於頂的那一種。特教老師說,這個孩子有高潛能但同時也有輕微的障礙,高資優兒童常會在某一個領域有缺陷,這個說法與我所讀過的研究很接近,各個領域在發展中相「競爭」的結果,某些能力太突出時,同時也擠掉其他能力的發展空間,稱為不同步發展(asynchronous development)。她還做了讀寫測驗,拼字與閱讀都有算入處理速度,從數值差異來觀察,諼諼的確有輕微的書寫障礙。
瑞文和CogAT合併一起看,諼諼的數學潛能雖然達到資優教育的標準,但下學期的成績單下來了之後,雖然進步了很多,但卻沒有資優的表現,於是我又回頭找資優老師問清楚,看看諼諼是否能夠入選資優數學組。最後討論的結果,她決定,暫時只讓他參加語文組,至於另一組,等他的數學成績穩定下來之後再說,但他還是納入資優系統,老師會在上課時注意他個別的需求的。很典型的澳式「乾坤挪移大法」,媽媽的解譯方式是:諼諼的情況複雜,教學上無法處理,讓他加入只會添大家的麻煩,先觀察後再說。
再看英文部分,PAT成就測驗,分成數學與閱讀兩部分,與同年級比較,並非與同年齡比較,諼諼六歲半時就讀了二年級,年齡偏低。二年級閱讀測驗高,因此能夠繼續參加三年級的閱讀測驗,三年級得分也是達到能夠參加四年級閱讀測驗的程度,因為某種因素而沒舉行(後來才知道資優老師高升,調去行政部門工作)。因此,特教老師做了四年級與五年級的閱讀測驗(YARC),五年級的部分幾乎全對,得分高過於四年級的得分,最後平均得到的閱讀年齡是11歲半,也就是六年級程度;拼字年齡測得12歲半,七年級程度。因為他沒有學過拼字,本來我以為他只會讀不會寫的,所以作文寫不出來,沒想到拼字年齡卻高過於閱讀年齡。
綜合各種測驗來看,不只是出現了明顯的內在差異而已,而且還出現了互相矛盾、忽高忽低的現象,智商的語文部分遠遠高於非語言,而CogAT的得分則完全相反,數學與空間認知意外地高過於語文認知,CogAT的語文實在不應該低於數學與空間,而且還低於IQ的語文20點。此外,拼字年齡高於閱讀年齡也是令人大感意外。
再來看在校成績,下半年諼諼雖然科科皆有進步,最弱的數學和寫作兩項都晉升到中等程度,其他的科目也都有進步,可見學障不是無藥可救,雖然不能根治,經過一番努力還是得到了突破。雖然如此,還是令人十分不放心,尤其是數學,雖然整體所有突破,但還不甚理想,實際結果與上述的各項測驗相去甚遠。再者,寫作有障礙,七歲半以12歲半拼字能力的加持,對寫作毫無幫助。雖然面對這些奇特的現象,我早已經習慣了,然而真正的癥結在哪裡?是學障造成低成就嗎?還是另有其因呢?
學障造成了低成就,不是不會寫、不會算,自動化程度低,造成孩子在實際操作時有了障礙,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父母只能去面對,無法改變學障持久固著的本質。還有其他原因造成算數能力發展受阻,寫作課時腹笥甚窘嗎?是語言轉換有困難嗎?是理解有障礙?還是學校的教法有問題?
就數學而言,之前我曾經懷疑過三語教育會讓數字概念不容易形成,三語之間的頻頻轉換會嚴重地阻礙到數字轉換成語言的歷程,從數數障礙即可見一斑。自從我將觀照點放在學障上之後,我還發現到,澳洲小學的教學方式特別不利於學障兒,此話怎麼說?(請見『建構式數學』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8/01/blog-post_20.html)
根據我自己實際參與數學課,對學校的教學狀況有了實地的瞭解之後,學障本身的確造成學習困難:固著性行為造成語言系統轉換困難,英轉中,中轉英,讓他的大腦運作起來不是那麼利索。但根據我自己對孩子的瞭解,除了學障之外,外在的因素還有兩項:班級秩序與教學法。
與傳統的班級概念非常不同的地方是,他們老師允許學生上課時到處閒逛遊走、進進出出、說話討論、做自己的事情、甚至打電動,尤其是班上有幾個小朋友有嚴重的專注力與情緒障礙,老師卻允許這些小朋友不做功課,讓他們上課時打電動,他們就不吵不鬧了嗎?玩iPad就能夠讓他們安靜與專心了嗎?這是解決班級秩序問題的方案嗎?
然而,諼諼是一個敏感的孩子,容易分心晃神,在入學之前,他的專注力非常地好,然而教室裏狀況實在是太多了,他根本無法專心。一個孩子上課時思緒無法集中,是應該以吃藥來控制,還是老師應該更有效地控制班級秩序,以不影響他人為原則?在尊重個體差異之餘,老師對於秩序的維護,是不是也應該以整體為考量?
此外,澳洲小學的數學教學以語文為核心,大幅度地要求使用語言文字來解釋步驟與規則,由於沒有課本,因此要求在簿子上寫下解釋文,純機械式演算非常地少,這與傳統概念中的算數相去甚遠,到底是要會算還是會寫?很少算卻要求要會算,這不是很矛盾嗎?諼諼對這種教學法非常地不適應,感到無所適從,關於這個議題,另外一文有分析,請見:『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二』。
簡短而言,澳式數學是一種結合語文、書寫、數字、唱數、遊戲、手動美勞、工具操作的教學法,強調步驟分解、步驟解說、發現規則與實際手動操作的學習方式,怎麼看都是立意不錯的教學法。但以一個家長的身份來說,這樣的教學法對於一個手眼協調有困難的學障兒,操作起來太過繁複,若是這樣的教學無法讓孩子發揮潛能,反而阻礙學習,一個孩子從資優兒變成學障兒,教育單位是否應該考慮改換教學方式呢?學校做了這麼多測驗的目的何在?無非是要以此做為改善教學的參考,使得教學能夠適性,若是有孩子不適應這樣的學習方式,教學法本是要幫助孩子學習的,卻讓孩子迷惘,我想,理論再美好也是枉然的。
不久之後諼諼就要轉去德國了,對於不喜歡改變的諼諼來說,雖然重新適應新的環境是一大挑戰,但這也是危機中的轉機。德國中級教育雖然注重小組討論與文本詮釋,但並非在國小就開始實施,在重視討論的傳統之下,小學數學反而比較制式傳統、簡單不囉嗦、以機械式演算為中心,沒有討論式、建構式的教學;寫的訓練通常以聽寫拼字為主,作文開始得較晚,這看似呆板的教育,了無新意,但呆板重複卻是諼諼的強項,只要孩子能夠學習,我不介意傳統制式,教育不一定要翻轉。制式會扼殺理解力?創造力?德國是全世界專利人均最高的國家,從結果來看,制式不見得會扼殺創造力,孩子不見得會因此而無法發揮潛能,相反地,紮實的穩固是發展的前提。
此外,在德國一般小學施行半天制(有些小學也改革成全天制),中午時就放學,學童回家吃午飯,吃完午飯,要寫一些功課(澳洲的功課是一星期份,我們一次寫完),德國人做事講求效率,以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學校只俱指導功能,不負責填鴨,日常的讀寫算實在用不到六個半小時來教學,實際操作演練、消化吸收都是讓學童在家完成,而非在學校。
此外,澳洲小學沒有使用教科書,因此,家長無法知道孩子在學校都學了些什麼,往往等到事態嚴重到了不能彌補的時候,發現學障來襲,再介入,都已經太遲了。德國小學很傳統,使用課本,家長每日可以很明確地掌握進度與學習內容,就算孩子在學校無法吸收學習,在家還有機會補回來。因此專注力障礙、書寫障礙、記憶力缺陷所帶來的問題可以降到最低點。
至於事情發展是否如我所預測的?這些都是我家爸爸口中的小學,如今難說哦?雖說各國教育中,我對德國的制度最為熟悉,但是對初級教育的認識,還不算深入。每種制度都有它的黑暗面,我相信在德國也有不少,最為眾人所詬病的是因循傳統,被爸爸罵得要死的,像是拉丁文,但我心底卻是超期盼的。最後具體成效如何?讀者們請拭目以待,看我對各國教育體制如何愛恨交加吧!
延伸閱讀:
中文、折紙與職療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8/02/blog-post.html
專注力缺陷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8/01/blog-post_25.html
建構式數學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二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
系統轉換困難:數字
系統轉換困難:語言文字
識字一定要直接
善用閃字卡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跳躍型學習者
空間型學習者
循序缺陷
奇異的資優特質
是學障還是資優?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學障資優(2e)與智力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