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Moria Flaig
14. November 2017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學障的成因是什麼?第六條染色體異常(Snowling 2008)?大腦從右腦側化到左腦的過程遲緩?研究者還未真正解開學障成因之謎。最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How to Help Your Dyslexic and Dyspraxic Child』。這本書啓發了我對讀寫障礙的成因做進一步的瞭解:

大腦在發育的過程中,神經元之間會做無數的連接,嬰兒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越多,神經元之間的連結也就會越多。同時隨著成長,大腦也會把一些沒有效率的路徑給刪除掉,來加速大腦工作的效率。然而,某些兒童的大腦並沒有刪除掉一些效率較差的路線,使得大腦在運作時,在篩選訊息時,必須花費很多時間來選擇路徑,而造成大腦運作速度緩慢的結果。(注)

(注)Sally McKeown, How to Help Your Dyslexic and Dyspraxic Child, p32-33.

有人以一場音樂會的錄音來比喻讀寫障礙,一般而言,品質好的錄音是將雜音降到最低,品質不好的錄音,雜音也收錄很多。然而,讀寫障礙兒童的大腦就好比是,不但將演奏會的音樂全給錄起來了,就連觀眾們所發出的咳嗽聲也錄起來了,相較而言,這雖然是一種比較完整的錄音,但品質卻是不太好。

從上述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解釋,為什麼諼諼在識字時,寧可拐彎抹角地想盡辦法來記憶字形以外的旁支末節,而不直接記憶字形。按常理,眼看字形,耳聽字音,音形直接結合,字形提示字音,字音提示字形,迅速便捷。但是有些小孩的大腦並非如此運作,他們在篩選訊息時,沒有選擇重點,沒有正中目標。

在上一篇貼文『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中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我曾經記錄了,諼諼在識字時有一些獨特的習慣,他喜歡將課文統統背起來,識別單個國字的能力卻很差,我們也知道我們在識字時,不是將錄音帶重新播放一次就好了,而是見到國字就要能夠馬上回憶起字音,即所謂自動化歷程,然而他的大腦卻並非如此處理。

首先,在視覺上很明顯地,他非常依賴與字形本身無關的、甚至細微難以察覺到的提示,比如字序,會讀「回家」,卻不會讀「家人」,因為「家」的位置改變了,就認不出來了。此外,會讀生字表,不代表能夠識字哦!因為他能夠把一串字給記起來,按照順序來認字。會讀識字卡,也不代表會識字,因為他熟悉識字卡的顏色和字體,同樣的字出現在別的地方,字跡不同、紙張顏色不同,字就認不出來了。誰會關注紙張和字體?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

這說明了學障兒在記憶字形時沒有選擇重點,沒有正中靶心,而是記住了字跡、字序、詞組、字的位置、字前後左右的鄰居、字和紙張的顏色,卻沒有記住字形!我們會認為記憶字形不是更直接、更簡便嗎?硬把一串生字表給背起來,不是很難嗎?為什麼他的大腦會選擇了一條最麻煩、最複雜的路徑來識別字形,而非以最便捷的方式,直接記憶字形、直接提取字形就行了?

當大腦過度依賴字音的提示來喚起字形,或是依賴其他的提示,像是插圖、課本的視覺效果,甚至紙張和字的顏色,都會影響到大腦對於字形記憶上存取的路徑,大腦在記憶時,沒有選擇到重點。任何的一點提示都會造成音形「直接連結」的困難,從記憶中提取時大腦寧可繞遠路,讓認字的學習變得非常地沒有效率。仔細想想這些現象,其來有自,非常類似他在嬰兒期時的學習模式。

大約十個月大開始,他每天一定要「指讀」好多好多的書,所謂「指讀」就是用手指讀繪本,把書一頁頁地翻閱,一個個地指著書本中的圖畫,發出嗯!嗯!嗯!的聲音,要求媽媽說出所指之物的名稱。我若問:「x x x在哪裡?」他皆能夠正確無誤地指出來,反之,我指著圖畫,他則沈默不語。症狀跟現在指讀國字的情形一模一樣,以前是指著「圖」,說不出物品名稱,現在則是指著「字」,說不出字音,但是媽媽若是隨機抽問,卻可以順利指認出來,因為有聲音與語言的提示。

這正是我在上一篇貼文中所描述的:要求他在一堆字卡中找出特定的字來,若有音的提示時,比如我問:「朋在哪裡?」他往往能夠順利地找出來相應的字來。詭異的是,直接指著字卡,沒有音、沒有圖的提示,要求他自己讀出字音,就讀不出來了,耳朵聽見字音,對得上字形,但是眼睛看到字形,卻回想不出字音,可見他在認讀國字時,非常依賴發音的提示。

話說嬰兒牙牙學語期,那時我家就住在圖書館隔壁,我每天都要搬了好多書給他看呢,凡舉圖鑒、百科、繪本,他都愛讀,當然啦!嬰兒只看圖畫。就這樣「指讀」了一年多,看了那麼多書,卻完全沒發出任何聽起來像是語言的聲音,只有兩次意外地聽到他說話了。有一段時間我帶著他回台灣娘家省親,當時他一歲半,剛剛到家時,他外公拿著一根香蕉要給他吃,他不想吃,情急之下,非常清晰地溜出一句話:「我不要吃香蕉!」還有一次,他比我早起,朦朧之間聽到他叫說:「媽媽起來!」

這兩次讓我高興得不得了,以為他終於決定要說話了,令人失望的是,他只說了一句話,繼續堅持以往的作風,保持沈默,表情達意都是靠「指」的,就這樣沈默到兩歲時,才下定了決心打開金口。唉!為什麼他不在指認圖畫時,直接重複媽媽所說的,不就結了呢?大部分嬰兒不都是,媽媽說蘋果,寶寶跟著說蘋果;媽媽說車子,寶寶跟著說車子,然而他卻要煞費苦心地每天指認圖畫、圖片、搬書、翻書,不知指認了多少本書之後,才開口說話?誰家有哪個嬰兒是這麼學說話的呢?

現在七歲了,指讀認字,還是因循著類似的學習模式,同一個字經過多次指讀了,還是想不出字音來,若是在一堆字卡中,我問:「x 在哪裡?」要他找出特定的一個字來,卻能夠順利地找到,有了發音的提示,就可以喚起他的記憶。這種學習模式很類似嬰兒時的沈默指讀時期,寶寶指著圖上的物品,媽媽說出物品的名稱,反之,媽媽指著圖,要求寶寶說出名稱,寶寶總是沈默不語。

目前我正在閱讀一本書,叫做:『The Late-Talking Child』,這本書讓我回過頭來檢視諼諼以前學習說話的歷程,從中發現,讀寫障礙和遲語(late-talking)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相關性。在此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遲語兒都會有讀寫障礙。雖然遲語本身並不會直接造成讀寫障礙,卻是讀寫障礙的症狀之一。我家爸爸也是遲語兒,而且是遲到兩歲半之後才開口說話。但事後證明,他是數理資優、雙手兼利(不同於雙手混合型)、西洋棋好手,是一個右腦型學習者,雖然語言發育較晚,但是並不影響他日後對於語言的學習,他的外語能力還相當地好,除了母語德語之外,還熟稔英語、法語、中文和希臘文。

作者 Stephen M. Camarata 強調,絕大部分的遲語問題不會發展成語障或是自閉症,只是語言發育比較晚而已,有些遲語兒甚至有數學方面的天賦,他做了調查,遲語兒的父母的職業大多是工程師、電腦程式師、會計師、數理邏輯等相關職業,典型的右腦型學習者,他們大多智力正常,很多數理俱有天賦的人,語言發展也會比常人遲緩。(注)

(注)Stephen M. Camarata, The Late-Talking Child: A Symptom or a Stage? p. 36.  

但諼諼的遲語模式與爸爸的不同,爸爸只是比較晚開口說話而已,但是諼諼則是因循著某種手續繁複的認知模式,使得大腦在訊息傳遞的過程中,變得非常沒有效率,眼睛見圖形,耳朵聽到語音,但是嘴巴並沒有跟著說出話來,圖形與語言兩者自動聯結的過程在他身上則需要較長的時間。在學齡期就表現出,眼睛見符碼(字形),耳朵聽語音(字音),符碼與語言之間的聯結產生了困難,比起尋常的小朋友需要更多次反覆的練習,大腦才能夠將音形順利聯結成功。

因為音形聯結困難,因此,諼諼在識字時總是關注一些枝枝節節、無關緊要的訊息來幫助記憶,而不直接記憶字形,反而讓識字多了幾道手續,例如:插圖。沒了插圖,就回想不起字音來,插圖本來要幫助識字的,現在反而阻礙了形聲直接結合的道路,多了圖示,多了一份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然而,從我們家的過去中,我看到了有些學障是終生性的,有些是可以克服的,即使是終生型,無法全面克服,因為大腦的發育如此,非人力、外力、藥力所能夠改變的,但也可以經由職療,孩子可以學得一些對策來達到讀寫的目標。

回想起諼諼嬰兒時的指讀期,這種不斷重複、確認的動作,不斷地指著同一個物品或是圖案,要求媽媽說出名稱來,雖然整個過程比較繁複,但最後他也學會了說話。這說明了,有些學障似乎能夠經由學習來「深化」大腦提取訊息的路徑。經過不斷地指認,他還是學會了說話,並且清楚地區分中、德、英三種語言。

在嬰兒期曾經發生一件令人難以忘懷的事情,他一歲時在義大利初識農耕用的拖拉機(tractor),從此以後心中念念不忘的就是拖拉機,所讀的童書全是以拖拉機為主!一歲半回台灣娘家時,有一次他指著書上的一輛車,那輛車的形狀與拖拉機一樣,卻是一輛挖土機,他指著要我說,我說:「挖土機!」這下子不得了,他跑去問阿媽,阿媽說:「挖土機!」又不相信,跑去問阿公,阿公說:「挖土機!」還是不相信,又跑去問舅舅,舅舅說:「挖土機!」就這樣不知反覆「問」了多少次,最後他確認了什麼?他沒有說話,我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他認知到了一件事,形狀一樣的車,名稱不一定都是一樣的,若是仔細觀察,挖土機有隻巨大的怪手,會挖土,功能與耕地用的拖拉機不同。

從這裡推論到認字困難,學障就有救了!昨天他把「起」讀成「跑」,南一版第二課:「一起手拉手」、康軒版第一課:「大家一起做早操」,「起」這個字一開始就學了,怎麼搞的,還是不會讀呢?但進一步想,媽媽應該感到欣慰才是,因為他讀成「跑」,我們正在復習南一版第三課:「你跑我也跑」。孩子觀察到了,「跑」和「起」有共同的部件,連我都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卻注意到了。

沒錯!就像以前的挖土機一樣,識字不是不可能的,他只是需要比較多次反覆練習來深化此條路徑的聯結罷了,反覆練習能夠讓他注意到「跑」和「起」這兩個字的相同之處與相異之處。

嬰兒期牙牙學語時,需要重複指認「圖形」,來確認圖形與語音之間的關係,現在識字也需要重複指讀「字形」,來鞏固「語音」與「符號」之間的關聯。然而嬰兒期指讀了一年多,花費這麼大的力氣才得以建立起這條聯結,因為這條路徑必須經過反覆操作、不斷地深化,大腦在尋路時,才不會迷路。

如今識字是否也能夠經過重複指讀來深化路徑,讓大腦在尋路時,能夠更便捷、更迅速、不會迷路呢?問題是深化之後,大腦在記憶提取字形時,會變得比較有效率嗎?還是每一個字都必須經過同樣的程序反覆操作才能夠牢記?每個字都有自己的路徑嗎?都需要經過加工、深化,字的記憶才能得以鞏固?還是這是一種能夠推演類比的技能?大腦只要學會這種技能,不需要每個字都加以反覆練習,而是以類比的方式,就能夠達成識字目標了?

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自從我改變識字方法之後,善用識字卡,將識字範圍縮小到課文的生字之後,孩子的識字效率大幅度地提升了,他自己也感覺到,兩眼突然能夠分辨字形了,字盲突然見到一線光明。



延伸閱讀:

識字一定要直接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_11.html
善用閃字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html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 
讀詞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4/blog-post_60.html
字盲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08/blog-post_47.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跳躍型學習者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30.html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Moria Flaig
8. November 2017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原本是為了孩子的數數障礙而在網上咨詢專家的意見,沒想到卻意外地診斷出,中文識字困難才是學障的關鍵點,這下子不得不讓我回頭檢視孩子漢字識字模式及其困難點。諼諼識別漢字有困難,我曾經在部落格多次作文詳述,曾經寫過『字盲』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08/blog-post_47.html和『讀詞卡』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4/blog-post_60.html等文來描述種種奇異的識字現象。怎麼奇異法?這要從頭說起。

一年前我開始在家實施中文識字教育,我的教法完全根據完形心理學(Gestalt)的觀點:零碎、片段的總合不等於全部,部件的加總不等於一個漢字,像是族字法:包、跑、泡、抱、飽等等,或是部件加減法,甚至讀識字卡,這些識字法都與完形心理學相悖,於是我看重直接、全面地閱讀文本來讓孩子學習閱讀。那我怎麼教諼諼認字?很簡單:逐字指讀國語課本。

其實這個方法本源自於,教導諼諼閱讀英德兩語的心得,以為學習中文按照一樣的方法來做,准沒錯。三年半前諼諼剛滿四歲時,我以完形心理學的觀點,採用全字形、直接閱讀法來讓他學習英文閱讀,開始之前我沒有解釋拼字規則,甚至連字母的發音也沒有介紹(幼稚園有教字母),以直接讀的方式進行,我使用的教材是利用Phonics的規則編寫成的小故事,並以紅色字體來表示「規則」,讓孩子在閱讀時能夠意識到,同樣規則的字會在文章中重複出現,如:cat、mat、sat、bat等等,孩子讀多了,自然就能夠將規則歸納出來,不需要額外熟記各項規則再來閱讀,我稱之為「全字形直接閱讀法」。

以此法,諼諼在三、四個月內就學會了英文閱讀,德文閱讀更是順水推舟,一夜之間完成。就連非母語法文,也是在五歲時以直接閱讀法來教導,完全沒有解釋發音和文法規則,直接聽、直接讀、直接歸納出規則,在一個月內他完全掌握了法語發音規則,看到陌生的文章,即使不明白個別字意,也能夠自己讀出。然而法語拼字法,比起德語複雜許多,但因音形一致性高,又比起英語容易掌握。漢語拼音則屬於單音節系統,透明度高,一目瞭然,根本不必學,他直接就會讀了。不在話下!

綜合上述經驗,諼諼的英、德、法、漢語拼音的解碼能力應該很好啊,怎麼會和讀寫困難扯上關係呢?現在我才深刻地體會到,拼音文字適合全面性直接閱讀,讓孩子自主歸納拼字規則,此法卻不適合於學習中文,因為中文表意不表音啊!更關鍵的是,沒有什麼規則可循!雖然我在網上也讀到不少以「直接閱讀法」學習中文成功的例子,我家爸爸就是現成的例子,但是此法卻不適合有學習困難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習困難造成識字效率差?首先我們要先檢視諼諼的認知習慣。

一年前我以「直接閱讀法」來讓諼諼讀國語課本,使用南一和康軒兩種版本,沒有分析國字、沒有習字、直接逐字指讀。一開始的確進行得很順利,孩子學得很快,一下子上冊就學完了,但是學到下冊後半時,課文越來越長了,進行得越來越不順利,此時,我才發現,他跟國字根本都還沒打上交道呢!會讀只是個表象而已!原來他把全部的內容都背給起來了,對答如流,並不代表識字。難怪!難怪!到了下冊後半會進行得不順利,那是因為課文變長了,要瞬間背起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可見「直接識字法」是個錯誤的方法,中文並沒有像拼音文字一樣有規則可尋,以學表音文字的方法來學習表意文字,結果孩子只會背書,根本沒有在識字,讀了那麼多課文之後,他發現根本無規則可循,乾脆統統「背」起來!對他來說,拼音文字就像強力膠,一黏上就甩不掉,而中文卻像是便利貼,就算黏上了,不時會脫落,最後事倍功半,讀了四本課本,大字卻認不了幾個。

再加上,我對於自己的「直接識字法」一直深信不疑,同樣的方法試過四種語言,可謂屢試不爽,萬萬沒想到,最後卻栽在中文識字之上!然而,一時之間也沒有把這種識字困難看成是學習障礙,一直以來,我深信諼諼在多語教育的保護傘之下,對讀寫障礙俱有免疫力,我還煞費苦心地讓他學法文,怎麼會有識字困難?根據研究,雙語兒童的音韻發展比一般單語兒童要好很多,因音韻困難所產生的讀寫困難(phonological dyslexia),像我家小姑那一種的,在諼諼身上發生率應該不高啊!

然而,防患未然的萬全準備並不是萬全的,以自家的症狀來防範遺傳的問題,我完全低估了學障症候群之間錯綜複雜的關聯性,及其所表現出來的面向,每個個案所遭遇到的問題都很不一樣。比如說,諼諼的堂弟也是多語家庭(日德兩語),遺傳基因在他身上卻呈現出選擇性緘默的溝通障礙(生活在德國,卻對德語完全沒有反應),這種現象在諼諼身上完全沒有,他只能算是「數數緘默」,哈!哈!這是我個人自創的名稱,根本沒有所謂「數數緘默」,更何況他也只是數得不順罷了,不完全是緘默,兩人的背景倒是很類似!諼諼因為多語言背景,不願意數數。而堂弟因為多語言背景,選擇不回應環境語言。然而數數的背後卻隱藏著更重大的問題,字形與字音之間連接不牢喲!這種認知困難很明顯地表現在中文識字上。



要進一步瞭解這個問題,我不得不去檢討過去一年的在家中文教育,從中發現,要治諼諼的字盲,不是無方,而是要徹底翻轉以往的方式:第一、要放棄「直接指讀法」,從上下文來識字,對諼諼來說,在初學階段,可能性不高,問題出在,他很會「背」。第二、必須以小量精讀來取代大量閱讀,專攻課文和生字就好了,對諼諼來說,多讀沒有用,多讀只是多背罷了,無助於識字,因此要縮小識字範圍,精確性比量多更為重要,並且要去蕪存菁,課文後面的讀一讀、習作等補充教材,都應該捨棄,讀了也只是讓他多背書而已。第三、近程目標要放在識字上,至於閱讀力的培養應該設定為遠程目標,不可躁進,識字要不厭其煩地反覆練習,達到精熟為止,別家的孩子練兩、三次就會了,他的話,可能必須練習十次。第四、識字要有方法,要從孩子的閱讀習慣來量身定做方法。

這一翻轉,與我過去所倡導的理念完全相左,我向來注重大量閱讀,以多讀來培養閱讀力,此法在英德兩語教育得到很大的成功,法語也小有成果,因此我斷定,學中文要依樣畫葫蘆,結果大錯特錯。大量閱讀適合規則性的拼音文字,不適合漢語初學者,大量閱讀反而會造成識字模糊化。過去我相信,識字的目的是閱讀,而非識字本身,因此我不是很看重規則的訓練和記憶,我認為孩子本身即有歸納規則的能力,一直以多讀多看為方法,孩子多看了之後自然就會讀了。我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卻忘了一旦毫無規則可循時,豈不是讓孩子迷失在森林之中,而不知方向。漢字規則性低,字形構造複雜,在識字歷程上有其特殊性,不能以西方的方法套用在漢字的學習上。

然而如何量身定做呢?先要檢視孩子的認知方式和閱讀習慣!首先,諼諼有超強記憶力,只要導讀一、兩次,不只是課文而已,而是書上所有的字,只要是讀過的,他統統背起來,讓人發覺不到,其實他根本不識字。若是仔細觀察,他在「認讀」國字時,非常地依賴某些提示,例如:喜歡觀察插圖,而非觀察字形,而且只要有一點小小的提示,識字的目標就會功虧一簣。只要有任何一點點提示都會造成「字盲」的後果?細細分析起來,真的是無奇不有:



1)發音的提示:何謂識字教學?無非是讓孩子見到字形就能夠聯想到字音,因此教學時逐字導讀是正常的,不幸的是,但是我只消導讀一、兩次,諼諼就能夠像錄音機一般,全部錄音起來,順利讀出課文,會背並不代表會識字。如何檢驗?先把課文中的字製作成字卡,然後散置桌面上,要求在字卡中找出字來,若有音的提示時,比如我問:「家在哪裡?」他往往能夠順利地找出來相應的字來。詭異的是,直接指著字卡,沒有音、沒有圖的提示,要求他自己讀出字音,就讀不出來了,耳朵聽見字音,對得上字形,但是眼睛看到字形,卻回想不出字音,可見他認讀時非常地依賴發音的提示。更奇怪的是,讀到「一起」和「一個」時,只要我改變「一」的聲調,第二個字就能夠認出來了。

2)視覺的提示:課本的插圖、閃字卡的字體和顏色,都能夠提示字音。剛開始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將字卡用五顏六色的彩色筆寫出來,大錯特錯!顏色能夠幫助提示字音。最嚴重的是課本有豐富的插圖、顏色提供豐富的提示,能夠大幅度提高認讀命中率。如何檢驗孩子讀了課文之後有沒有識字?這時要看,同樣的字寫在字卡上,是不是讀得出來?

3)位置和字序的提示:諼諼在認讀時,相當地依賴字的位置,往往只記住字的位置,沒有記住字的形狀,例如,同樣的詞「好朋友」在南一上第一課出現時會讀,第二課再度出現時,位置改變了,就不會讀了。同樣的字在同一頁中,視覺效果一模一樣,但是字的順序調換了,比如:會讀「回家」,看到「家人」時,「家」的字序改變了,就不會讀了。更詭異的是,當我確認了課本上的字會讀、閃字卡上的字也會讀,但是不要高興得太早,翻到下一課,碰到同樣的字,剛剛會讀的字,馬上變成生字,因為字的位置改變了。可見字的位置和順序能夠提示發音。

4)詞組:詞組可謂是最佳提示,「好朋友」三個字在一起時,能夠識讀,但好、朋、友這三個字單獨出現時,認讀就有困難。或是與不同的字結合在一起,認讀也會有困難。會讀「好朋友」與「你的」,但當「你好」新的組合出現時,就不會讀了,可見固定的詞組是最佳提示,因此,每當孩子學會了新的詞之後,我們要把詞拆開來,讓字獨立呈現、個別記憶。

4)生字表:閱讀課文後面和課文下面的生字表時,也要小心處理,孩子若是全部會讀,並不代表會識字,課文下面的生字表,十個左右的字列成一排,雖然讀起來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因為有位置和順序可循,可以幫助記憶,這時候要小心了,孩子往往是先背起來,數著字序讀出來的,讓你發覺不到。而課文後面的生字表,很明顯的是靠著前後左右的鄰居來認讀的,總歸一句話,指認生字表最好的方法是亂序、亂點、倒序,絕對不能按照順序來。

5)注音的提示:在家中文教育開始之前,諼諼曾經上過一年的週末中文學校,經驗非常地慘痛,他們學的是漢語拼音,只要是課本上的「字」全部都會讀,但是一個字也不認得,發現到這個狀況後,我把孩子拉回家自己教,使用台灣的課本,沒有漢語拼音了,他不認識注音符號,逼得他得記憶字形了。

可見,直接閱讀法根本沒有用,只會讓他背一大堆課文而已。二年級的課本上了幾課之後,完全停擺了,上不下去了,原因是課文太長了,根本背不起來了。繼續上下去也沒有多大意義,課文讀再多,識字效率卻是零。

痛定思痛,要改的是方法!



停擺了半年之後,現在我決定從頭復習小一四冊課本,下定決心,識字必須徹底,一種彷彿似曾相識的感覺是一種完全沒有效的識字效果,漢字與拼音文字不同,拼字文字可以憑著似曾相識的感覺,用猜的也能猜得出來,再憑著歸納能力,可以迅速地掌握整個拼音系統,但是中文若是沒有很強的視覺記憶,憑著似曾相識的感覺,根本無法達到有效的閱讀。

依照上述的識字特質,在教學上我做了幾項調整與改變:第一、按照學障學會老師們的建議,我應該將重點放在「識字」上,並非閱讀,換言之,讀再多的文章,對諼諼來說都是枉然的。第二、雖然重點改在識字上,但是我還是會要求他朗讀課文,讀完課文之後,我要求他將全文「倒著」讀一次,因為他可能按照字序和字的位置來回憶字音,而非記憶字形,必須以此法來整治依賴位置的壞習慣,但是此法不能使用太多次,大約兩次之後,他也會倒著背。第三、把課文中的出現的所有字製作成字卡,使用白紙黑筆描生字表(不要自己寫)來降低視覺差異,以前使用彩色筆和色紙自己寫,顏色和字跡都能夠起提示作用。第四、隨意說出一個句子,要求他使用字卡排列出來,並多元性地改變字與詞的組合和順序,排好之後,要求他倒讀出來。第五、將所有的字卡散置在桌上,讓他一一指認,說一個字,找一個字,來加強音形之間的連結。第六、將所有的字卡鋪在桌上,讓他一張張地自己讀出,沒有發音的提示,務必打亂順序,重複幾次,來完成獨立識字的最後動作。

此外,可以附加一些方法來加強識字能力:一、讓他使用字卡造出自己的句子。二、兩課的字卡混合在一起使用,可以讓字的組合更多元,來避免只認識特定的詞組的壞習慣。三、使用『習作』等補充教材,要求孩子認出課文中的生字(千萬不要導讀),檢視看看在陌生的文本中,孩子是否能夠識字。但這些補充教材不必逐字逐行認讀,只要把要練習的生字抓出來就行了。四、打破一行十字、五字的習字法,讓孩子描生字表,先用鉛筆淡淡地將生字表描在白紙上,然後再讓他用色筆描上。一行五字的習字法,只會讓他草草交差了事。五、最後要求獨立寫出生字,因為諼諼有書寫困難,近期之內這一項我的要求不高,但是,奇蹟的是,這個週末他居然能夠「自主」寫出幾個字,就算筆順完全亂序,從右寫到左,字最後總算在腦海中,黏上了。

最後,綜合上述,其實只要掌握四個要訣就行了:識字要精準、少量精讀、多重變化字的組合、排除盡可能的提示。

真的不知道,這樣實施下去,是不是可以治療字盲啊?




延伸閱讀:

識字一定要直接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_11.html 善用閃字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21.html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 
讀詞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4/blog-post_60.html
字盲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08/blog-post_47.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跳躍型學習者





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從中文識字看數數障礙



Moria Flaig
4. November 2017




從中文識字看數數障礙

自從今年五月發現諼諼有書寫和數字障礙之後,我家的中文課可說是完全停擺了,我把全部的焦點集中在學障之上,無法分出心力在中文教育之上。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半年過去了,如今再度拾起國語課本,分外地感到沈重,然而今天重拾課本的目的,卻也是為了學障啊!

這一、兩個星期我在線上讓專家把脈,關於學障的問題有了重大的斬獲。我在學障學會的FB上貼文,祈望有人給我一些建議,果真遇到了好心的醫生回答了我們的問題。我也知道學障的鑑定與診斷要靠實際的觀察,沒有見到孩子,醫生如何診斷?端靠我的妙筆生花?沒錯!只有父母才能夠近距離地觀察孩子,父母的觀察能夠讓醫生做初步的診斷,所以我們父母要勤做筆記。

線上初步看診的結果,數數的問題可能出在:音(左腦)與符號(右腦)之間連結不夠牢固,左右腦之間線路溝通不良所致?果然出現了!讀寫障礙最常見的一個成因:左右腦協作不良,音(左腦)形(右腦)無法順利連結?我家小姑的症狀正是如此,字音對不上字形、字形對不上字音,而德文拼字又是非常規則、非常整齊的一個記音系統,但她還是對不上,必須學習一些技巧才能克服讀寫困難,她是我認識的人當中,唯一年紀輕,卻不使用電子郵件和網路的人。

一直以來我認為諼諼學習困難的成因和他姑姑完全不一樣,因為他們的症狀完全不一樣:諼諼寫鏡像文字、大小寫混合、筆順倒反,他姑姑完全沒有;姑姑有閱讀障礙、除了聖經之外不喜歡看書,但是諼諼的閱讀力超出同齡很多,非常喜歡閱讀;諼諼對字母字形掌握困難,拼字上卻沒什麼多大問題,姑姑書寫字母完全沒有困難,但拼字上有困難;姑姑音韻上分辨困難,像是長短母音、有聲與無聲子音的拼法混淆,諼諼在音韻上拼字沒有困難,只是字序上有時候會倒置。雖然他們兩個表現出來的症狀完全不同,但仔細想來,症狀不同,成因可能是一樣的。難道諼諼的問題真的是出自家傳的基因缺陷?若是他真的患有讀寫障礙的話,但閱讀能力卻又是非常地好,這又作何解釋?

若是進一步地思考,雖然他的閱讀能力非常地好,解碼的能力特佳,閱讀速度非常地迅速,但是英德兩語都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字形直接提示字音,見字即聽到音,音形之間能夠快速連結,因此他可以馬上認讀無誤,並且能夠按照拼字規則來記音寫字,因此拼字上也沒多大的困難。但是諼諼在學習認讀中文時,情況卻完全兩樣了,國字並沒有提示發音,他無法見到字形就直接快速連結發音,很顯然地,當他看到字形時,在回憶字音上表現出極大的困難。

若是諼諼的問題出在音形之間連結有困難的話,那他怎麼沒有像他姑姑和爺爺患有讀寫障礙?反而是數數有困難呢?我想答案是,有些人能夠克服音形連結困難,像他爺爺,有些人無法克服,像他姑姑,諼諼像他爺爺,而且更上一層樓,他可以說是幾乎沒有讀寫障礙,只有書寫困難:字形的描摹—>手的動作的記憶—>字形的回憶—>自動化的過程,這個流程對他而言,一般人做來容易,對他來說卻非常地困難。然而音形連結困難,除了表現在中文的認讀上之外,他對於阿拉伯數字的認讀上,也不夠流利順暢,難怪妨礙到了數數自動化的過程。

表面上看起來,數數與認字絲毫沒有關聯!但若是針對寫字這一點詳加討論的話,我仔細地回想了一下,當初諼諼開始學習寫字時,他一開始的確無法把一個字拼寫出來,連抄寫都很困難,就如上所描述的,書寫能力沒有自動化,但口頭上卻能夠拼出無誤,可見他在回憶字母的字形上,的確出現了搜索上的困難,因為搜索上有困難,於是混合了大寫來避免拼字錯誤,大小寫混淆雖然目前已經改善了,但是這種對於字形的回憶需要長時間的思索,導致書寫進程緩慢,嚴重影響到了目前的學習。

入學後,老師讓他抄書,有明顯地改善,但是字音與字形之間自動化的過程卻還達不到行雲流水的階段,再加上他筆順完全倒反,多抄書、多描字都無法矯正,於是動作慢、考量時間長、筆畫不流暢、書寫難以自動化。

寫字跟數數有什麼關係呢?

每個孩子都能夠像唱兒歌一般地數數,為什麼他不能呢?數數有困難,但卻能夠進行數字計算,這又代表著什麼呢?我想,問題不是出在「算」上面,而是出在「數字」上!若是從音形連結的困難來解釋數字認知的困難的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數數數得不順?因為音與符號之間連結不穩固啊!我仔細想了一想,的確,阿拉伯數字也不是表音文字耶!

諼諼看到31時,腦中會出現什麼音?31的字形會告訴他什麼?中文是san-shi-yi,英文是thirty-one,德文是einunddreizig,法文是trente-et-un,他自己也說了,在大部份情況中,當他看到阿拉伯數字時,腦中並沒有直接出現聲音,難怪了,他的數數能力會這麼差,原來是阿拉伯數字的字形在他的大腦中,沒有與音做連結啊!若是有的話,也是比一般孩子還不穩固,難道是三語阻礙了大腦對此音形連結機制的建徑?

數數有困難會有什麼結果?無可置疑,學校老師是從數數的技巧來教加減法的,8+6=?從八往前跳六步:9、10、11、12、13、14,要數六下,多難啊!太慘了!乘法計算也是要數,3x8=?口中背出三個一數的口訣:3、6、9、12、15、18、24、24,手指頭同時扳到八,答案即是24,數數不順暢、要數的數字太多時,他馬上就卡住了。

但這樣的算數程度卻能夠運算多位數加減法、多位數乘除法、分數乘法,這些都不需要數數嗎?當然要!諼諼討厭背九九乘法,因為不會背,所以我變化個方法,不讓他背、不讓他數,讓、他、多、演、算,就算他有時候要跑去偷看房裡的乘法表(他在客廳寫功課),那也沒關係,多看才能夠牢記,若能夠因此明白數字之間的關係,就算要查看一百次,那也沒關係,最後會計算,就行了!

言歸正傳!數數障礙與中文識字又有什麼關係呢?說是發音與符號之間的連結出了問題,所以數數才數得不好!果然不出家族遺傳,但與他姑姑不同的是,諼諼在四歲時就會閱讀英德兩語,德文解碼幾乎是一氣呵成,一夜之間學會,法文不是母語他也能夠很快地學會解碼,在表音文字上,他並沒有表現出閱讀障礙,相反地,他非常會讀,但是中文解碼呢?是不是也表現出色呢?答案是,完全不是!

中文是表意文字,音與形之間關聯性不大,字形無法提示字音,當大腦中發音與符號的連結機制出了問題,中文字的認讀就非常地困難了!沒錯!諼諼是個字盲,我還因此撰寫『字盲』一文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08/blog-post_47.html、與『讀詞卡』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4/blog-post_60.html來描述此奇特的識字現象。難怪他能夠認讀「大海」卻不會讀「海」,其實他會認的是「大」,根本不會認「海」,兩者在課文中同時出現時,根據上下文,一起認,很簡單,但是分開認,就很困難了。同樣地,「大家」會讀,卻不會讀「家人」,其實他只認讀了「大」,「家」根本沒有認識。想到這一步,我實在應該多觀察諼諼認讀中文的狀況,說不定能夠以此進一步地瞭解他學障的成因和問題點,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答案。

於是上週末我讓他讀小一上國語課本,他看到熟悉的課文,還記得內容,能夠順利地把課文「背」出來,課文讀完之後,翻過頁,辨別生字的狀況就很差了,除了好認的數字之外,第一課生字表中的八個國字,我要求他自己指認,他卻只認識:來、大和你三個大字而已。唉!去年的努力全都白費了!

但奇妙的是,我把南一版每一課的生字表翻開來隨機抽問,我問一個字,也就是說出了音,讓他從生字表中指出相應的字,有一半以上的字他能夠指認出來,但是讓他一個一個字地自行讀出生字表中所有的字,沒有上下文,他根本無法認讀。可見他在閱讀中文時,需要有一些提示,不是看到熟悉的課文、圖案讓他回憶起課文內容;不然就是媽媽說出了音,這能夠讓他找出相應的字。若完全沒有任何提示的話,要求他直接從字形來回憶字音,就有極大的困難。

對啊!阿拉伯數字跟中文一模一樣,字形也沒有提示發音,所以諼諼的問題果真出在音形對不上!這跟他姑姑的症狀是一樣的,只是程度上不同、反應在不同的情況之中罷了。我猜想,諼諼在很小的時候就克服了,若是有音的提示,例如:表音文字,就能夠順利進行閱讀;或是有圖案的提示,例如:熟悉的插圖能夠讓他回憶起課文,讓他順利背出課文。但是生字表就不同了,每一課的生字表看起來完全一樣,缺乏提示,於是音形就連結不起來了。

只是,我很好奇的是,當初不知他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克服了數字排序的困難?若是眼見字形,腦海中搜索字音有困難的話,他如何將數字卡按照順序排列出來?奇妙的是,這個狀況類似於,我要求他將幾個字卡排出句子,有時候句子可以長達十幾個字,他也能夠順利排列出來,字多時,反而認字狀況較佳?然而國字單獨出現時,識別卻有困難,這是什麼道理呢?難道識別數字也是一樣的問題嗎?當數字獨自出現時,就與音連不上了!一串序數的排列反而較容易?實在令人不解!



延伸閱讀:

中文識字一定要直接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_11.html 善用閃字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2/blog-post.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21.html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
讀詞卡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4/blog-post_60.html
字盲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6/08/blog-post_47.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跳躍型學習者
空間型學習者
循序缺陷
奇異的資優特質
是學障還是資優?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學障資優(2e)與智力測驗
學障資優(2e)三種類型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的?
簡易乘法表
超低的數學成績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視覺型教學法



Moria Flaig
2. November 2017






視覺型教學法

傳統的教學法主要是以課堂聽講、口頭問答、反覆練習、死記死背、從簡到難、循序漸進、注重步驟方法、注重美觀整齊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適合聽覺循序型學習者的特質,卻不適合空間視覺型學習者。

聽覺型學習者是一個非常棒的聆聽者、對答者,而且凡事按部就班、一步步進行、處理訊息的速度非常地迅速、反應力也極佳、言說能力非常地好,善於區分情感與理智,喜歡秩序與步驟,作業簿乾淨整齊、圖畫細緻精美、字跡漂亮、拼字無誤,並能夠遵循老師的指導來學習,是學校老師最喜愛的一類型的學生。

與聽覺型學習者相對的是視覺型學習者,視覺型學習者是個絕佳的觀察者、全觀式思考者、頓悟型理解者、跳躍式學習者,因為觀察、理解、跳躍的過程中,不成一直線,因此很難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評估他們的能力。這一類型的學生通常以圖像式思考,因此需要時間整理思緒,回憶字詞有時候有搜索上的困難,在課堂上言語表達上有困難,通常沈默寡言,不回答老師的問題,情感與理智融合為一體。習慣以直覺解答,不喜歡秩序與步驟,不遵循老師的指導與教法,卻常常有出乎意表的解答方式,不善於拼字,字跡潦草,圖畫重寫意,有創意但技巧差,作業簿凌亂無章,是學校老師最難以捉摸的一群。

學障資優生(2e)通常是屬於第二種類型的學習者,雖然資賦上俱有極大的潛能,但是在學校中卻履遭挫折、在適應上有極大的困難。作為一個教學者應該如何調整課堂上的教學法,來幫助空間視覺型學習者,讓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進而發揮潛能?Linda Kreger Silverman做了以下建議:

1)重視視覺效果,圖案勝過千言萬語,將圖片等教具醒目地呈現在黑板上。
2)拼字與算數儘量利用視覺來傳授,關於拼字教學,請參考另一貼文:『以視覺記憶英文單字』。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31.html
3)使用歸納法來教學(以發現規則來取代死記規則),多利用視覺型學習者擅於歸納類型(pattern)的長處。
4)訓練學生將課堂上聽講的內容做成心智圖或是圖解筆記。
5)多利用想像力豐富的讀物,並將空間練習、視覺化活動、圖像式思維結合在教程之中。概念的空間化有助於超越線性思維,這能夠讓孩子以更錯綜複雜的思考來明瞭系統之間的關係。
6)輔導內向的學生,允許他們在活動之前先做觀察,給與他們額外的時間回答課堂上的問題,並先讓所有的學生寫出答案之後,再進行討論。
7)儘量避免反覆操練、復習、死背,運用較抽象的概念,使用較困難的練習題來讓他們學習。
8)教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長處,以長處來彌補短處。圖像思考與想像力是這一類型的學生最有力的長處,應該在課堂上多多發揮。
9)允許學生使用電腦來做作業,教導學生使用鍵盤來書寫。
10)有嚴重處理速度的學生,考試時應該不限時,一旦學障鑑定了,憑三年之內有效的智力測驗與學力測驗等文件,大學考試委員會(College Board)必須讓他們考試不限制時間(請注意!這是在美國)。
11)作業應該重視內容,而非格式。這些學生通常不擅於拼字、標點、斷句與分斷落。
12)允許學生繪製圖形來表達,並以此取代書面作業。(見上圖)
13)若是學生在簡單的作業、循序上出現了困難,先檢測看看學生是不是能夠完成較困難、較複雜的作業。若是如此,讓這樣的學生跳級要比補習幫助更大。
14)讓學生認識一些有同樣學習型態的名人,大部份知名的物理學家即是視覺空間型學習者,可以讓學生閱讀下列名人傳記:The Spatial Child (Dixon, 1983)、 In the Mind’s Eye (West, 1991)、Frames of Mind (空間智能部份,Gardner, 1983)。
15)這類型學生很在乎老師對他們的反應,老師的支持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在學習上的障礙。



資料來源:Guidelines for Teaching Visual-Spatial Learners (VSLs) Linda Kreger Silverman, ©Copyright 1998 held by Linda Kreger Silverman. From Silverman, L.K. (1998) Personality and learning styles of gifted children. In J. VanTassel-Baska (Ed). Excellence in educating gifted & talented learners (2nd ed., pp29-65). Denver: Love.




延伸閱讀: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21.html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跳躍型學習者
空間型學習者
循序缺陷
奇異的資優特質
是學障還是資優?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學障資優(2e)與智力測驗
學障資優(2e)三種類型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的?
簡易乘法表
超低的數學成績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低小視覺型數學




Moria Flaig
28. Oktober 2017







低小視覺型算數

最近我在部落格談到不少資優學障(2e)的問題,在這裡我把關於低小數學的部份整理成獨立一篇文章。

一個資優生面對低小最基本的算數時,卻猶如隔重山般的阻礙,數學和閱讀在認知心理學上往往是測量智力發展兩項最重要的指標,然而,數學不好難道是孩子智力發展遲緩?還是資優和遲緩兩者共存?這豈不是矛盾嗎?

去年,諼諼到了六歲了還不會數數,從一數到一百非常地困難,眼看馬上就要入學了,怎麼教都教不會,媽媽拉警報啦!我不得不變花招,改變方式,鑑於諼諼的視覺記憶佳,於是我讓他以讀數字卡來認識數字、排序數、排成一列長長的數字列車,然後跟著列車數,這下子才數全了一百。

好不容易會數了,但一入學,馬上就露出了馬腳,被老師發現他不會數數,老師驚訝得不得了,最基本的耶!年中的成績單一下來,嚇壞了媽媽,近來不得不在家好好地整頓一番,老師那裡總算「交代」過去了。轉眼間,七歲了,這週末為了寫文章,我特別確認了一下,經過一番整頓,數數的障礙克服了嗎?唉!數是會數啦!但還是數得離離落落!時時會遺落幾個,連讓他用最擅長的英文來數,也沒有比較好!

我們如何幫助資優學障生突破數學障礙?



與其說是要突破障礙,不如說是,我們要懂得如何放棄,先跳過不管。正如上篇貼文『跳躍型學習者』中所提出的觀點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30.html:一個跳躍型學習者是頓悟型的,強行要求遵循步驟來學習,反而適得其反,按照進度對這一類型的孩子來說,是最沒有效率的學習法,這會讓孩子老是處於茫然的階段,陷入泥漿動彈不得。

更具體來說,遇到這樣的孩子,先跳過卡關部份,不妨先從難度較高的課程開始進行,讓孩子學習高階的技巧之後,再從高階來理解、操作、熟練低階的技巧。善於利用孩子在認知上的優點來彌補技巧上的缺點,換言之,這類學生,理解力強,概念的學習掌握容易,但是技術、實務操作困難,尤其數學本身是特別強調邏輯理解與步驟操作兩者,父母若能適時讓孩子:「跳」過技巧操作的部份,讓孩子先做全面性的理解,這樣學習才能夠既輕鬆又容易。

在這之前我們先要掌握幾個大原則:第一、視覺型學習者是以圖像思考,因此多利用視覺與圖像思考在認知上的優勢,多讓孩子以視覺來學習。第二、因為圖像思考,所以不擅長於聽覺型的背誦法,數數、乘法表、甚至代數方程式等等,儘量不要讓孩子死背,先讓孩子得到一個整體的圖像,像上面所舉的,以排數字列車來學數數,先讓孩子得到一個整體的圖像。第三、孩子若是卡關卡在一個階段上了,不妨先跳到下一個較困難的階段,讓孩子從高階來理解低階。第四、儘量讓孩子通盤地瞭解一個概念,避免過度強調局部性的計算技巧與重複性操作。

1)數數:有些視覺型學習者,在認知上患有循序的障礙,請注意!不是所有視覺型學習者都有循序上的困難!然而,算數的基礎是建立在數數之上,數數是一種最嚴苛聽覺式、循序式的技巧,但對一個循序能力不佳的孩子來說,數數簡直是酷刑。諼諼不善於數數,但善於閱讀,於是我改變方式,以字卡來強化視覺效果,並讓他將字卡排成長長的列車,不是利用兒歌口訣來數,而是利用視覺、讓他看著字卡來數數,情況才慢慢地好轉。特別的地方是,他與一般小孩不同,是先學會閱讀數字、排列數字之後,才會數數的,而不是先學會數數之後,再學如何解讀數字的。

不幸的是,他當時只學了序數而已。澳洲小學數學的教法特別重視數數,而且教法變化多端,非常不利於有循序障礙的小孩,他們不只學基本的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十個一數,不但要往前數、還要倒著數,還要從任意一個數字開始數,基本上,連乘除法的學習都是建立在數數之上,他們是先教數數: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等等,再熟悉乘法表的。

其實數數本身很類似背書、很像口訣、很像唱歌。有循序缺陷的諼諼,他對於數數完全沒轍。但是他很會加減法,他知道數數原則是從加減法來的:往前數是加法原則,倒著數是減法原則,我認為,他能夠明白這個原理就夠了,不會死背,沒關係,概念上正確就行了。

三個月前,因為數學成績差,老師給了一堆教具要我讓他在家練習數數,我後來完全放棄此法,就算直到現在,連序數都還數得不好,沒關係,加減法能夠運算,就行了,數數部份,我相信他能夠隨著計算能力的增長而改善,我運用的方法即是以較高階的技巧(加減法)來學習低階的技巧(數數)。



2)九九乘法:不幸的是,不是過了數數這一劫就完結,小學數學要背的實在是太多了,凡是與順序有關的統統要背起來,下一關就是九九乘法表了。先前曾經貼過一篇『簡易乘法表』,文中我曾經建議,對於有循序障礙的孩子來說,背是最痛苦的差事,因此我們要先要減少背的內容,先把乘法表減半。

因此,我決定讓他只背單數行:x3、x5、x7、x9,因為x3、x5在上半年學數數時已經學過了,在這個基礎之上,背起來比較輕鬆容易。更棒的是,記憶x9有祕訣,請大家觀察一下:9、18、21、36、45、54、63、72、81、90,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數字正是個位數與十位數倒置關係,比起死背,孩子若是明白這樣的特殊性,可以幫助理解和記憶。

最後,剩下的就是x7了。其餘的眉角,請參考『簡易乘法表』一文: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html

既然媽媽連撇步都幫孩子想好了,九九乘法應該背起來了吧?可惜啊!努力了一陣子,老實說,他背不起來,媽媽棄甲投降,於是我又得變新花樣,放棄背,改成做演算的練習,幸虧他的視覺記憶好,不會背乘法表沒關係,看到算式能夠知道答案就行了。對此,我建議不要做3x5=?7x9=?這種機械式的練習,而且跟九九乘法表看起來一樣,孩子會想不出來。我覺得最棒的練習無非是分數的乘法運算,沒有表格、也不能背,卻能夠乘除法一起練習,一箭雙雕(下圖示)。




還不會背九九乘法表就直接做分數的乘法運算?難道媽媽不知道循序漸進的道理嗎?不要懷疑,問題就是在這裡!此類型的孩子欠缺循序漸進的能力,照著表格不會背,但擁有超強的頓悟能力,簡單的不會,難的卻會很擅長哦!他們能夠直接從高階的課程開始學習,因此,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跳躍,要先從難的教起!從難的開始練習,練習久了,自然就會把整個九九乘法表給記住了,「非循序漸進」對他們來說反而比較容易呢!

此外,他們還有有一個優勢,全面性掌握概念的能力很好,所以能夠從高階來學習低階的技巧。比方說,除法就比乘法容易,那是因為除法已經先提示了九九乘法表中的答案了,九九乘法背的是兩位數的答案,兩位數比較不好記,因此我們可以利用63除以9,來讓孩子記憶9x7=?從除法來學習乘法是不是比背九九乘法表的兩位數更簡單呢?因此,我們若是善於運用多重的概念讓孩子進行運算演練,比起機械式的死記、死背,效果要好多了!


延伸閱讀: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21.html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14.html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8.html
視覺型教學法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1/blog-post_3.html
跳躍型學習者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30.html
空間型學習者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27.html
循序缺陷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25.html
奇異的資優特質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16.html
是學障還是資優?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_4.html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vs.html
學障資優(2e)與智力測驗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2e_23.html
學障資優(2e)三種類型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2e.html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的?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9/blog-post_30.html
簡易乘法表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10/blog-post.html
超低的數學成績
http://moriajoel.blogspot.com.au/2017/09/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