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以基本字帶字

Moria Flaig
12.01.2010


雪梨水族舘的國王企鵝

以基本字帶字

近來在部落格貼出『習字的必要性』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12.html與『習字果然重要』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82.html兩文,與大家探討習字是不是能夠改善識字能力?諼諼在家除了定時習寫『語文習寫簿』之外,我也在思考,如何讓孩子不只是描紅而已,而是找到一個有效的學習法來幫助孩子記憶字形?進而構思『視覺習字法』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14.html一文,以視覺記憶為路徑來讓孩子習字,降低手動障礙所造成的學習障礙,這些日子練習下來,的確讓我感到凝視字形(visualization),對於患有書寫困難的孩子,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在復習國語課本的同時,我也參考了一些中文讀寫困難教學策略的相關研究,對於特教中所施行的字族法與以字帶字的集中識字法,以前曾經試驗過幾次,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讓孩子一次學一組漢字結構規則相同的字族,字太多,雖然字形皆相近,對小孩而言,不一定比較容易掌握。例如︰青、情、清、晴、請、靜、精、靖、睛、猜,基本字『青』標音,偏旁標意,一字『青』就能夠帶出九個常用字。或是︰包、泡、抱、跑、袍、炮、砲、飽、胞、苞,基本字『包』標音,部首偏旁標意,一字『包』就能夠帶出九個常用字。

這種集中式識字教學看似十分有效率,但缺點是一次學習的生字量太多,而且所有的字皆形似,難以落實在閲讀之中,患有識字困難的兒童通常工作記憶較差,生字量一次太多,又都是形似字,會造成辨識困難,字族歸納不是識字助力,反而是阻力。

鑒於我們生活在國外,孩子眼睛所見、耳朵所聽都是外文,即使在家說中文,在視覺上孩子還是欠缺刺激促發的環境,台灣的國語教學以分散式教學法爲主,不强調歸納形似字,看似欠缺學習效率,其實我還是覺得國語課本還是比較適合生活在國外的孩子來學習。因爲國内舉目所見到處都是漢字,認字的機會很多,在國外舉目所見都是外文,認字與應用的機會相當少,所以孩子必須依賴文本讀書識字,寓閲讀於識字之中,捨棄隨機識字的不固定性,況且書本會說故事,也比較不會枯燥無聊。

此外,國語課本的優點還有︰第一、生字引介循序漸進,非常有系統,每一課只有十二到十五個生字,一次不會出現太多的生字,對於識字困難的孩子負擔不會太大。第二、文本適合孩子的年齡,讓孩子感到親切好記,通常讀過兩三次就能夠熟記全文。第三、國語課本對於相似字的比較分析,不會像字族法一般,抽離文本,而且一次量過多,一個識字不多的孩子一下子學太多近似字,不但不容易消化吸收,反而會混肴不清。

客觀而言,集中識字法還是有許多好處,特別是對於識字困難的孩子來説,若是能夠學一個字,以字帶字,同時又多學幾個常用字,將字形相似、組字規則相同的字放一起學習,可以大幅度縮短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集中式學習法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綜合上述,我們最好結合集中式與分散式兩者識字法的優點,並以國語課本為識字範疇,學習範圍若是過於擴大,孩子不但感到吃力,也很容易因爲字形類似,造成分辨與記憶的困難。

於是這幾天在復習中,我援引大陸學者萬雲英的以形聲字為基礎的字族法,將康軒版一年級的國語課本的生字做一番分類整理,進一步擴大識字範圍,並將字形結構相近的生字列在一起,以便於做比較、歸納、類比,特意突顯形近字,來協助孩子找到組字的規則。

這原本是爲了在家施行總復習方便而列舉出的生字表,現在與大家分享,我貼在下一篇貼文中,歡迎點閱。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64.html生字範圍以康軒版一上下兩冊為基礎,以基礎字帶出其他常用字,但爲了不加重孩子學習負擔,帶字原則捨棄完整性,所列出的常用字,盡量以小一識字量為範圍,括號内所列舉的則是沒有出現在課文中的常用字,只供參考。我大多以共同部件為分類原則,並非像上面所列舉的『青』與『包』兩個字族,完全以同聲符作爲分類原則,對於沒有擁有共同部件的生字,則以形似為分類原則,至於何爲形似?完全是主觀認定,沒有客觀標準。

至於『組字』的問題,在我探討『拆字』這個議題時,一位熱心的網友點出了『組字』的方法,根據研究,小學生到了四五年級已經能夠熟稔漢字造字結構,因此這個階段的學童漸漸具備了組字的能力,知道不同的部件、不同的組合可以創造出不同的字,諼諼雖然識字不多,也知道組字原則。但組字的方法到目前爲止,我還沒實行過,主要是孩子識字太少,爲了避免字形記憶不牢固,加深識字障礙,向來我並不鼓勵孩子嘗試以組合部件來識字。

但將生字表整理出來之後,我看到自己的分類,馬上察覺出,其實我的分類就是一種組字法,例如︰欠、吹、歌、歡、次,這一組字以『欠』為共同部件,『欠』與口、哥、冫、雚四個不同的部件相組合成四個字,筆畫多不討喜的『歡』還能夠延伸成觀、灌、罐三個常用字,學一字就可以延伸到其他字,對於筆畫繁複的字族『雚』來説,組字學習法可説是一本萬利,透過不同的組合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形似字,縮短學習時間,增加學習效率,成效也應該顯而易見才對啊!但是還是那句老話,以字帶字,一次不能帶出太多,最好使用在總復習,要避免貪多嚼不爛,學障兒有記憶提取的困難,一次帶出太多新字反而會加深學習障礙,大家要小心謹慎。

康軒國語一上下生字表︰請見下一篇貼文。https://moriajoel.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64.html


10 則留言:

aday的blogger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aday的blogger 提到...

集中識字教學法是遼寧省黑山縣北關小學所創,主要實驗對象為一般學生,獲得很好的效果。

基於效果不錯,於是國內學者,尤其是特教教授,把這種教學模式引進台灣,企圖在識字困難學生身上進行實驗複製

但如果真正有拿來資源班學生身上做過實驗的人,都會知道結果會類似以下這個論文:
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2&cad=rja&uact=8&ved=2ahUKEwid6NbSsILnAhWMPXAKHY-uCvcQFjABegQIAxAB&url=https%3A%2F%2Fndltd.ncl.edu.tw%2Fhandle%2F46934930829903599578&usg=AOvVaw3fBya9Y6gIxEyjF_lM9_F1

比分散識字更差更糟而已

薇亦柔止 提到...

aday

找不到這篇論文哦
此留言不具有連結功能
是否可以詳細寫出具體的論文名稱
以方便查找呢?
感謝提供資訊

我自己也覺得集中式識字法對患有識字障礙的小朋友幫助不大
雖然心中希望孩子能夠具備基本的組字能力
無奈孩子喜歡一個一個來
不喜歡一次學太多字形相似的字
一個一個來速度雖然比較慢
但是是孩子喜歡的方式


aday的blogger 提到...

集中識字教學法與分散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之比較研究

aday的blogger 提到...

不過這論文沒有網頁全文下載,我以前是到國家圖書館直接複印一本,當時是為了寫自己論文參考的

aday的blogger 提到...

這本論文很有趣, 他有詳實的記載上課的完整質性記錄哦。
用集中識字,混淆形似音似字就不用說了,還有就是, 那些識字困難學生根本亂說一通一些同音異字

薇亦柔止 提到...


很像我兒子,像也、他、池、地、她。他學了這麽久了,每次都混肴一通。
有些字,像是『真』,不管教多少次,一定忘記。

aday的blogger 提到...

如果是識字困難的學生,"也、他、池、地、她"都不認識的情況下,大鍋炒的一起學,如果能一次學起來並且不會搞混,根本不會是識字困難學生了。應該是識字資優生才對。

薇亦柔止 提到...


我想,提倡集中式識字策略的人,並不認爲集中識字是大鍋炒,而是有方法、有系統,但是沒有考慮到之所以會識字困難就是孩子吸收不了那麽多啊!

Unknown 提到...

您好
我家女兒也是三語,中文學習採用台灣教材,我使用的是土法煉鋼,以前怎麼學就怎麼教。在國外學習中文是條漫長的路,需要極大的毅力,加油囉。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