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埃姆斯密電

 


正如衆所周知,普法戰爭的導火線是因一紙電報,德語稱爲︰Emser Depesche,法語︰Dépêche d'Ems。

一紙電報如何挑起兩國戰爭?

事發於1870年七月十三日,法國駐普魯士大使 Vincent de Benedetti 於埃姆斯(Ems,今德國 Bad Ems),趁著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散步的路上,要求晉見國王,並傳達了以下致命的訊息︰法國政府希望國王提出保證,霍亨索倫家族永不會有族人成爲西班牙王位候選人。

國王拒絕了法國大使的要求。

事情發生之後,國王命令外相 Abeken 發電報給柏林,將此事告知宰相俾斯麥。俾斯麥接到密電時,正與毛奇將軍與陸軍大臣羅恩吃飯,便將此電報宣讀給兩人聆聽,三人聽完國王電報,便共同商討與法國作戰的勝算。俾斯麥旋之提筆,將此密報刪改精簡,對外界公佈。

後來的發展正如俾斯麥所預料的,這份精簡版的密電,立即挑起德法兩國人民的憤怒,法國政府立馬向普魯士宣戰,乃是德意志統一戰爭的最後一戰︰普法戰爭。

説起來真是不可思議,一紙密電如能挑起戰爭?我讓兒子來讀,他也不明白普魯士爲何而憤怒?而法國爲何氣到要下戰書?

我將原文翻譯如下︰

「在霍亨索倫的利奧波德王子正式宣布拒絕西班牙王位並且通知了法國政府之後,法國大使在埃姆斯國王陛下做進一步的要求,希望國王授權於他、向巴黎一則電報做公開的承諾︰若是有朝一日王位候選資格再度落入霍亨索倫家的身上時,國王永不允許家族成員繼承西班牙王位。國王陛下拒絕再次接見大使,並遣派當值副官通知大使說︰國王再沒什麼進一步要的話了。」

俾斯麥所撰原文如下︰

„Nachdem die Nachrichten von der Entsagung des Erbprinzen von Hohenzollern der Kaiserlich Französischen Regierung von der Königlich Spanischen amtlich mitgeteilt worden sind, hat der Französische Botschafter in Ems an S. Maj. den König noch die Forderung gestellt, ihn zu autorisieren, dass er nach Paris telegraphiere, dass S. Maj. der König sich für alle Zukunft verpflichte, niemals wieder seine Zustimmung zu geben, wenn die Hohenzollern auf ihre Kandidatur wieder zurückkommen sollten. Seine Maj. der König hat es darauf abgelehnt, den Franz. Botschafter nochmals zu empfangen, und demselben durch den Adjutanten vom Dienst sagen lassen, dass S. Majestät dem Botschafter nichts weiter mitzuteilen habe.“

原來魔鬼藏在細節裏。

問題出在兩處, 大使要求普魯士國王保證,永不讓霍亨索倫的族人繼承西班牙王位。這一點引起普魯士國王的憤怒,國王便向大使說,他不可能做這樣的保證。

再者,當值副官一詞︰Adjutant,在法國是低等士兵所擔任,連軍官都算不上。而威廉一世派去知會法國大使是 Radziwill是個具有親王頭銜(Fürst的將軍,而且被我偶然發現,這個人是國王初戀情人 Elisa 的侄兒,原本是國王的親信。翻譯密電的人把這個字直接套上去,沒有思考到同樣的字兩國的用法完全不同。這讓法國人以爲,普魯士國王只是遣送個低等士兵去打發法國大使,這讓法國人很沒面子。

就因語言上的誤會,加上俾斯麥從中施以巧計,便挑起普法兩民族的仇恨情緒,爆發了普法戰爭。

至於,霍亨索倫的利奧波德王爲何被西班牙人相中,成爲國王候選人呢?

這又是另一段複雜的歷史,欲知詳情,請聽下回分解︰『霍亨索倫王子與普法戰爭的爆發』。


馬丁路德選對了萬聖節?

 


今天是十月三十一日,在德國是爲國定假日,中小學放假一週,然而這個節日慶祝的不是萬聖節,而是宗教改革。

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原本老死不相往來,宗教改革日竟然是在萬聖節這一天,不禁感嘆馬丁路德當年的老謀深算。

1517年馬丁路德在諸聖節前夕,也就是英語國家稱之為Halloween的日子夜裏跑去Wittenburg教堂的大門口,釘上一份驚天動地的文書︰『九十五條論綱』。這份文書以拉丁文寫成,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有字天書,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幾張紙便點燃了宗教改革之火,從此蔓延整個歐洲,勢不可遏,無人能阻擋。

宗教改革的核心價值主要是︰摒棄斂財工具贖罪卷、破除巫術迷信、回歸聖經等理性思維,開啓後來的科學革命與啓蒙運動等思潮。

五百年後的今天,德國新教各邦訂每年十月三十一為國定假日,稱爲宗教改革日。而天主教各邦則訂十一月一日為國定假日,是爲諸聖節。無論新舊邦,全國中小學放假一週,各取所需。

依照天主教傳統,十月三十一是諸聖節前夕,或稱萬靈節,是紀念死者亡魂的日子。次日十一月一日是萬聖節,是紀念那些被教宗封爲聖人的日子。

巧的是,這兩個節日離十一月十一日的聖馬丁節非常近,聖馬丁節同時也是馬丁路德的受洗之日,不然他也不會叫做馬丁了。按照德國傳統習俗,這一天兒童提燈籠上街遊行,因適逢秋季收割時節,農家通常都會擺設剛剛收成的南瓜,南瓜遂成了製作提燈的材料。

聖馬丁節與萬聖節兩相結合,演變成兒童提著南瓜燈籠,到鄰家討糖吃的習俗,遂成了今天的萬聖節?

不禁自問!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俾斯麥如何賄賂巴伐利亞國王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在德意志統一戰爭期間,接受了俾斯麥巨額匯款。

蝦米?連國王也會賣國?

怎麽不會,這個童話國王可是有個非常奢侈的嗜好——蓋宮殿。

終其一生,路德維希蓋了三座舉世聞名的宮殿與城堡︰林德霍夫宮、新天鵝堡與海倫基姆湖宮,無不美輪美奐,精美奢華到了極至。爲了完成他的夢想,顯然地他需要錢,而且是大量的錢,而巴伐利亞政府不見得願意撥款來幫國王圓夢。

國王只好到處舉債借款來蓋城堡。

這時,俾斯麥就借給他了,雖然鐵血宰相對於國王還錢從不抱持希望,他卻每年撥款給國王三十萬馬克,幾年累計下來也高達好幾百萬。

百萬!在十九世紀中葉,可謂是天文數字,而普魯士的這筆錢是怎麽來的?

上面我們提到過,1866年普奧戰爭中,漢諾瓦國王站錯了邊,導致整個王國被普魯士併吞,而俾斯麥匯給路德維希的這筆錢,其帳戶正是來自沒收漢諾瓦王室財產所得的款項,德語稱爲︰Welfenfond。

Welfen指的正是韋爾夫家族,即爲漢諾瓦與英國的統治者。

而這筆投資生意最後讓普魯士與巴伐利亞兩方皆受益,路德維希大可放心地蓋他的童話城堡,而俾斯麥親普政策得以在巴伐利亞得到推行,可謂相得益彰。

參考資料】 Seine Schlösser kosten Bismarcks Geld für den Kini, in: G. Geschichte 6/2020, S.59.

 

普魯士的前生︰條頓騎士軍團

 

Albrecht向波蘭國王稱臣


既然普魯士與現代的德國毫無關聯,那麽這個國家又是如何轉型成爲日耳曼國家?

化外之地又是怎樣發展成强大的德意志帝國?

契機在於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時,歐洲派遷出三大主力軍,即所謂的三大騎士軍團︰條頓騎士軍團、聖殿騎士軍團與醫院騎士軍團。參加這場戰爭的士兵全配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條頓騎士軍團全以白袍黑十字為識別標誌,聖殿騎士軍團則身穿紅十字的白色長袍,醫院騎士軍團則使用紅底白十字或白色八角十字,紅十字日後成爲醫院的標誌,因而稱爲醫院騎士軍團。

其中條頓騎士軍團主要由日耳曼人組成,十字軍東征之後,條頓軍團無以爲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論功行賞,便封給這支軍隊一塊領地,是名爲Kulmerland的地方,位於今天波蘭。

約在1224年左右,條頓騎士軍團出兵攻佔領地北方的一塊地——試圖在波羅的海沿岸尋找出海口,那裏的國家就叫普魯士,條頓騎士軍團一舉攻下普魯士,這支民族原本屬於波羅的海民族,與今天的德國人毫無瓜葛。條頓軍團佔領普魯士之後,便在普魯士境内,建立了一個國家,稱爲條頓騎士團國(德語:Deutschordensland ),並引進大量的日耳曼商人在波羅的海建立商業據點,這便是普魯士日耳曼化的起始。雖然這個條頓騎士團國從此有了發展的根據地,但日後卻只能附庸於强大、信奉天主教的鄰國——波蘭。

1511年,出身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德語:Albrecht von Preußen)是爲當時波蘭國王的外甥,其母是波蘭國王的妹妹,遠道從南方來到了波羅的海,接任條頓軍團團長。

Albrecht被安插來到波羅的海,原本是爲了解決神聖羅馬帝國與波蘭之間的矛盾,他卻領導騎士們反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進行長達兩年的騎士戰爭(Ritterkrieg),最後於1525年與波蘭國王簽訂協議,轉而效忠波蘭國王。國王允許讓騎士們皈依新教,使得條頓軍團得以世俗化,從此普魯士便轉變成一個世襲公國,普魯士這個國家應運而生。

霍亨索倫王朝便成了普魯士的統治者。

馬丁路德在此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他説服了Albrecht接受新教信仰,這使普魯士得以脫離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

後來,Albrecht的兒子死而無嗣,普魯士的繼承權便落入布蘭登堡選侯國手中,遂與之合倂,遂成了日後普魯士王國的雛形。日耳曼人便以此兩地為據點,逐漸擴張為强大的普魯士王國,而普魯士與布蘭登堡兩塊領土之間卻隔著立陶宛、波蘭、捷克這些國家。

國土被分隔成兩塊不連接的地,看似匪夷所思,似乎又是天命,這反而讓普魯士這個國家内蘊一種强大動力,驅使普魯士人千方百計地想將兩塊地合倂在一起。國土要合倂,就無可避免地必須向外擴張,攻打鄰國,這塑造了普魯士一種軍事侵略的特質。

今天的普魯士位於何地?

二次戰後德國人稱此地爲東普魯士,有別日戰前以布蘭登堡為中心的普魯士王國。東普魯士的首府肯尼斯堡(Königsberg),二戰後不再隸屬德國,為俄羅斯所佔領,更名為加里寧格勒,是一塊飛地,與俄羅斯領土並未相連在一起。而東普魯士的南部則劃入波蘭國土,波羅的海沿岸部份則隸屬於立陶宛。

普魯士並不起源於德國,日後卻統一了德國,戰後也不再屬於德國。其統治者霍亨索倫家族源自施瓦本(今巴登符騰堡州),原本與普魯士毫無關聯。日後,這個家族爲了緬懷祖先,在本家施瓦本新建了一座霍亨索倫堡,它的盛名僅次於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所新建的新天鵝堡。

在結束本文之前,呼應前文『何謂德意志』,在此順便討論一下「條頓」這個名稱的中譯。條頓軍團的「條頓」與德意志,看似兩個完全不同的中文翻譯,其實是同一個字,德意志德語原爲Deutsch。而條頓騎士國的英語翻譯則爲︰State of the Teutonic Order,而條頓這個名稱則源自拉丁文的︰Theutonicorum。

條頓軍團國就是德意志軍團國。

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經常被稱爲德意志皇帝,條頓軍團也就是德意志皇帝的軍團,但德意志皇帝更多時候指的卻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因爲自十三世紀的魯道夫一世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大多由奧地利大公來擔任,神聖羅馬帝國幾乎等同於哈布斯堡家族。

就以德語的語用而言,以德語為母語的人,不分國籍,便是德意志人。相對於拉丁民族與斯拉夫民族,使用德語為母語者,雖然也可以稱爲日耳曼人,但是德語中的Germanisch是概括更多的族群與語種,包括北歐各國與低地國家的人民,甚至法蘭克人與英國的盎格魯薩克森人。

參考資料】 Christoph Koitka, Preußens Geburt: Vom Ordensstaat zum Herzogtum, in: G Geschichte 12/2017, S. 29.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普魯士的今生前世

 

位於施瓦本丘陵地的霍亨索倫堡


這裏要簡單介紹連德國人自己都搞不清的一段歷史。

統一德國的普魯士其實並非來自德國,原本位於今天波羅的海岸的立陶宛,而最早的普魯士人也非日耳曼民族,而是被條頓軍團征服的古普魯士人。

古普魯士人原本是定居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一支民族,語言近似立陶宛語,屬於波羅的海語系,不屬於日耳曼語系,此語如今早已滅亡,今天只留下普魯士的名稱。

在歷史上,普魯士作爲非遊牧民族,作爲日後統一德意志的王國,地理位置卻不在今天的德國境内,這個現象在現代民族國家之中,可謂是朵奇葩。在一般人的印象裏,普魯士可謂現代德國的前身,猶如羅馬帝國是今天的義大利,高盧是今天的法國,其實這個觀念既是對也是不對。

古普魯士(Prussia),只能算是一個地區的名稱,不但遠離今天德國境內,與中古近世的日耳曼地區相隔甚遠。13世紀時,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居住著多個部落,一直未歸化信仰基督教,仍然信奉原始的多神教,古普魯士人(Old Prussian)乃是其中一支,後來被條頓騎士團征服。

毗鄰他們的大國是波蘭王國,是個天主教國家,是他們的頭號大敵,條頓騎士團征服普魯士之後,長年與之作戰,最後還是淪爲波蘭的附庸國。

一個國家的組成具備三大要素︰人民、國土與政府。令人震驚的是,德意志的前身普魯士並不起源於德國,古普魯士人也非屬於日耳曼民族,日後統治普魯士的統治者霍亨索倫王朝,更非來自普魯士,而是來自今天南德的施瓦本地區(就在我住的地方一小時車程不遠處)。

這個國家是如何成爲國家的?

普魯士後來在歷史的發展中,國土、人民與統治者全非來自普魯士,除了保有原來的名稱,幾乎與古普魯士毫無相關。

統治普魯士的霍亨索倫王朝之所以會成爲普魯士的統治者,其過程有點像英國的漢諾瓦王朝,當今英國王室並非源自英國,而是來自德國漢諾瓦。當年英王喬治一世因母親索菲婭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才會被英國抓去當英國王國,終極一生抱怨倫敦的迷霧濕冷,苦悶憂鬱,不時吵著要回老家德國,最後在一次返鄉中,如願以償病逝於德國。

喬治一世只會德語、不懂英語,完全看不懂公文,如何批奏章?這個國王當得好苦悶,只好將國事全權交給首相去處理,這卻成爲英國首相制度的開端,這讓君主國家走入民主化的道路,在這裏喬治一世為我們開了先河,功不可沒。

言歸正傳,話説普魯士並不位於德國境内,其統治者亦非普魯士人,古普魯士人原本是波羅的海的民族,既不屬於日耳曼民族,也不屬於毗鄰的斯拉夫民族,地理位置更不在神聖羅馬帝國之内,這個民族也不信仰基督教,普魯士對於歐洲各國而言,是個化外之地。

那麽,普魯士人又是如何轉型成爲日耳曼人?

而化外之地普魯士又是怎樣發展成德意志帝國?

令人匪夷所思。

(待續)


奧皇爲何說退出『德國』


奧皇與茜茜


1866年七月二十三日,奧皇法蘭兹約瑟夫在寫給妻子茜茜公主的信中提到︰「無論如何我們都要退出『德國』,不管他人是否還要堅持下去。」

【資料來源】︰Dr. Klaus-Jürgen Bremm, Geburt einer Nation, in: G. Geschichte, 7/2016, S. 11:  "Aus Deutschland treten wir jedenfalls ganz aus, ob es verlangt wird oder nicht."

那日奧普結束了八百年的婚姻,離婚了。

爲何分手?長久以來德意志統一問題,一直存在著德意志二元的掙扎,所謂二元便是奧地利與普魯士在德語國家之中、爭奪領導權所產生的衝突與矛盾,或稱普奧二元論。

而統治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做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龍頭,儼然是帝國内最有威望的政治勢力,號稱歐洲最有權勢的家族。普魯士若是要統一德國,先要鏟平這塊路障,至少必須在場面上勝過奧地利,才能服諸邦啊!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解體之後,當時的末代皇帝正是奧地利國王法蘭兹二世,他將女兒下嫁給拿破崙,最後成功圍堵了拿破崙的革命大軍,歐洲各國王室才沒慘遭革命解體的命運。即便他千方百計維持住强權的面子,不幸的是,打從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那天起,哈布斯堡家族對歐洲的影響力大幅度地衰退。

奧地利衰敗的同時,卻也是普魯士的崛起,奧地利贏了與拿破崙的這盤棋,卻贏不了與普魯士的對弈。

1866年普奧戰爭中,雙方在Königgrätz一戰,終結了德意志二元論。普魯士併吞漢諾瓦、黑森、拿騷與法蘭克福等國家,另外組織北日耳曼邦聯(Norddeutscher Bund),奧地利退出拿破崙戰爭後所成立的德意志邦聯(Deutscher Bund),雖然自己是主席,而且還是永久會員國,此時卻已無法再棧戀了,因此奧皇對自己的皇后說,我們要退出德國。

原來,德國的組成是由各邦自行加入,中途還可以退出。

除了奧地利被踢出德意志邦聯之外,戰後未加盟北日耳曼邦聯的德語國家還有,南部的巴伐利亞、符騰堡、巴登、黑森、盧森堡與列支敦斯登等國家。

最後歷史證明,1871年普魯士在普法戰爭中打敗法國,並俘虜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

德國的崛起是法國的沒落,同時也終結了自俄羅斯彼得大帝以下、近兩百年以來、歐洲南北對峙的均勢局面,在這兩百年歐洲政局一直以法西同盟VS普英俄同盟的形式來維持均勢,這六個國家也透過不斷地通婚聯姻,來確保同盟關係。

如今,奧法紛紛為普魯士打敗,西班牙波旁被倒臺(請參閲『霍亨索倫王子與普法戰爭的爆發』),這代表著北方强權的興起,日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導國家,正是德英俄這三個表兄弟。

關於表兄弟的戰爭,請參閲︰『一次大戰英德俄三國君主爲何宛似三胞胎


何謂德意志?

 

1866年的普奧戰爭


撰寫德國史的人都會遇到幾個十分惱人的問題,德國史應該從什麽時候開始寫起?對歐洲史稍微有認識的讀者都知道,普魯士在1870年統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後來的德意志帝國。那麽普魯士就是德國的前身,就從普魯士寫起吧?

事情不是那麽簡單,神聖羅馬帝國怎麽辦?也算是德國的前身嗎?

而長年壟斷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奧地利算不算是德國的一部份?

就以史的連續性來看,神聖羅馬帝國是第一帝國,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統一德國之後所建立的帝國稱爲第二帝國,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才有了「第三帝國」的稱號。

其實更精準來看,德國這個國家成立於普法戰爭結束之後,1871年德皇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登基為帝,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在此之前,德意志這個國家基本上不存在的。

德意志地區,自中世紀直到近現代十九世紀末期,一直處於邦國林立的狀態,有時可以多達三百個,經過普魯士多年的南征北討,德意志帝國統一時,加入帝國的邦國縮減為25個。而這些大大小小邦國鬆散地組成神聖羅馬帝國一個政治體,套一句伏爾泰的話,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是羅馬,更非帝國,概念上類於今天的邦聯政體(Bundesland)。但就以政治與法規兩個面向而言,這個組織只是個十分鬆散的組叠合積木,各邦國間只能說是同盟關係,並不存在著絕對的約束力,一推即倒。

與今天德國邦聯政府最明顯的不同地方是,神聖羅馬帝國中各國國王與大公擁有高度的統治權,形式上雖都臣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下,但他們並非隸屬於同一個國家。

今天德國各邦,其前身皆源自於日耳曼小邦國,也就是我們在童話裏經常讀到的,從前從前黑森林裏有個小王國,國王與皇后生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公主……

目前我所居住的巴登符騰堡,簡稱巴符州,便是由巴登與符騰堡這兩個小國所組成的。

歷史上神聖羅馬帝國所涵蓋的範圍,大體上是今天所有使用德語的國家︰德國、奧地利、瑞士、盧森堡、低地國,還包括了非德語國家義大利、東法、捷克與波蘭。而歷史上德意志這個國家一直是不存在的,這個地區就中文翻譯而言,以德語為母語的民族所生活的國家與地區,應稱之為日耳曼地區,以德語為母語的人則稱爲德意志人,但德意志人可能來隸屬於不同的國家。

在我的小説中,不時提到聯姻政治中的日耳曼,並非同一個國家。日耳曼(英語的Germany,法語的Allemagne,義大利語的Germania )並非國家,而是地區。歷史上最有名的日耳曼公主莫過於凱薩琳大帝,她來自一個日耳曼小公國,德語稱爲︰Fürstentum Anhalt-Zerbst 。

就地域而言,日耳曼民族的生活圈還包括斯堪地納維亞各國、低地國與英倫三島等地。基本上,中世紀以來所謂的日耳曼地區並不包括斯堪地納維亞各國與英倫三島,但是包括今天的低地三小國。

以現代民主國家的概念而言,德意志(德語︰Deutschland,中譯︰德國)正式運用於普魯士進行統一戰爭時期。1866年普奧戰爭之前,奧地利曾經是德意志邦聯(Deutscher Bund)的成員之一,普奧戰爭的結果決定了日後德意志的統一格局,也就是排除奧地利的小德意志。

站長神隱記

 

新天鵝堡下的Alpsee

【注】Alpsee德語意指為︰阿爾卑斯之湖。

自從暑假去了一趟巴伐利亞,回到黑森林後,全都變了。

不是我人身潛居的黑森林變了,而是文字寄居站艾比索變了,站長神隱五十日,從版上得到的小道消息,説是可能要收攤了,敏感的我盡速尋求全身而退的可能性。

這些日子真的是拷拷拷得手都快斷了,拷不斷,理還亂,讓人沮喪不已,我的人依然杵在望文興嘆的原地。

真是悔青了腸子,要不是當初偷懶,上傳Ep的同時,若不忘傳給Blogger一份,也不至於弄到這般田地。

爲了以防萬一,去參訪了幾家網站,不是那種漫畫眼花繚亂到讓人不知從何看起,就是我家親友進不去的會員門檻。也罷,與其另起爐竈,不如解甲歸田,躲回與世無爭的Blogger大倉庫裏去吧!沒有排名,沒有熱門,只有簫聲咽……

真真是秦樓夢斷秦樓夜!

簫聲日日陪伴孤獨的我,徘徊在言葉片片迴旋之中,扼在喉頭的壓力令我無能從故紙堆裏殺出一條明路。

倉庫裏囤積太多太凌亂,從何整理起?

舊巢已是亂糟糟的一團亂麻,再加上這一年半在Ep耕耘產出的新文,新仇舊恨兩相逼之下,雖另開幾個分頁來存放EP上的新文,但無一是了無遺憾的完整。

幾天前Ep似乎迎來了終結點,斷線了,我的希望也斷了,正在人心忐忑惶然之際,站長緊急祭出一篇文字聲明,説是家人病了,因此有段很長的時間無法管我們。

鬆了一口氣之餘,難免心有餘悸。

這下子卻左右爲難了,拷貝大工程是要繼續呢?還是就此作罷?

肖年耶!卡骨力嘞!聽我這個老人言,保準沒錯!既然是以網PO為出書,爲了以防萬一,還是乖乖地將Ep上的文字,慢慢地拷回倉庫裏儲存妥當吧!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我們又宰了一條牛

 

我們的冷凍櫃


在這深秋的季節裏,秋紅掩去森林的綠意,在秋風蕭索中,大夥卻揮汗如雨,忙裏忙外地、穿梭於厨房與地下室之間,只因爲我們又宰了一條牛。

如何處理一條牛?

我曾經多次撰文介紹,德國人如何製作牛肉罐頭。

來到黑森林之後,每逢房東家宰牛,我必定去幫忙,不願錯過這場盛會,除了這熱騰騰的氣氛聊以紓解思鄉情懷之外,當然最美好的事︰我可以分得好多好多的牛肉。

一條牛耶!怎麽吃得完?

除了將上好的牛排肉切片冷藏之外,大部分的肉便煮成幾道家常菜,製作成牛肉罐頭,房東使用的並非鋁罐,而是玻璃瓶。首先用一口超級大鍋將牛肉炒香,那隻鍋大得可以幫小孩洗澡了。隨之,將爆香的牛肉連同肉汁置入玻璃瓶内,再使用橡皮圈密封,最後將玻璃瓶置入大蒸鍋裏以高溫蒸煮,直到完全密封的狀態,這樣牛肉便能保存經年不壞。

房東太太主要調製三種牛肉料理︰意大利麵牛肉醬、匈牙利牛肉湯與德式牛肉燒烤切片。

一條牛,一半冷凍,一半蒸煮。

今天就是去幫忙炒牛肉,我們可是炒了半條牛耶!

在厨房站了一天,站得我的腰桿都快伸不直了。

德國人偏愛無肥無筋的精肉,而我家兒子卻最愛吃肥牛,於是房東一家的口味正好與我們「不和而謀」。於是我便分得好多好多帶骨與帶筋的牛肉,這種肉極適合煮又香又濃的牛肉湯,無論是紅燒牛肉、番茄牛肉、麻辣牛肉或是蔬菜牛肉麵,我兒子統統愛吃。

今天中午立馬燉了一鍋肉湯,兒子中午放學回家時,正好得以飽餐一頓。剛宰的牛肉,吃在嘴裏實在是難以言喻的香,一點腥臭味都沒有喲!

想知道黑森林人如何養牛防疫?請點閱相關文章︰【黑森林人如何防疫】與【黑森林人怎麽過日子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夢華錄』

 


最近和兒子一起看了一齣熱劇『夢華錄』,兒子一見劉亦菲在銀幕上現身,就大呼︰「小龍女!」

哇!連這個中文不太好的洋娃娃,都知道小龍女是誰,實在是太驚人了。

甚少關注新聞與影視動態的我,從不追劇,這齣偶爾讓我撞見的『夢華錄』,卻是一齣今夏才出爐的新戲。

會讓我意外找到這齣戲,只不過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仙氣飄飄的神仙姐姐劉亦菲發胖了許多……云云。便想知發福之後的仙女如何維持飄然的形象,立馬去查了劉亦菲的維基簡介,才知道她一出道就成名,拍了幾齣經典代表作,其中小龍女一角更是無人可跨越。然而,我卻遲遲未下定決心去看這部『神雕』,看劇追劇很費時間,向來不願輕易投入,心想不如先看看『夢華錄』吧!

最近兒子迷上金庸武俠小説,我也陪著撩下去,看完最新版『射雕英雄傳』與『天龍八部』,一直不敢投入兒子非常期待的『神雕俠侶』,一直等著最新版上線。雖然衆人都説劉亦菲演的小龍女無人可超越,不知爲何總是下不了決心去看她演的小龍女。

那麽,『夢華錄』先讓我看看劉亦菲的演技到底如何?

巧的是,『夢華錄』竟然是劉亦菲繼『神雕俠侶』之後,暌違十六年的電視劇,她在演完小龍女之後就轉往大銀幕發展了。

巧的是,小説中,小龍女與楊過也是隔了十六年才再度重逢。

更巧的是,『夢華錄』的男主角陳曉演過楊過。而劉亦菲與陳曉這兩人真的也是十六年後再續前緣。

一切都是太巧了。

在這麽多的巧合之下,驅使了我的好奇心,便去找出了這齣戲。


看了前幾集真的是不錯!戲中對於東京(汴京)與宋代人的生活刻畫得很細緻,服裝道具都尚清新簡樸的風格,荊釵布裙更能突顯了劉亦菲天生仙氣飄飄的氣質。華麗浮誇的宮鬥看多了,近年古裝戲服崇尚奇形誇張的設計,不時令人仰天長嘆,然而,『夢華錄』一開始以小橋流水人家取景,的確讓人耳目一新。

這齣戲的故事線是女主趙盼兒在未婚夫歐陽旭高中探花、變心另娶高官之女之後,不辭千里從錢塘遠到東京(開封府),只是想找到探花郎,當面把事情說個清楚。

在此之前,前往錢塘探案的皇城司使顧千帆,路過錢塘江畔趙盼兒所經營的茶館與女主相遇,後來盼兒動身前往東京前、先去了一趟楊運判府中,有事想請楊運判幫忙(運判是一種官名),恰巧遇到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一幫黑衣人將楊家滿門滅口,她卻在這時順手救了男主一命。

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沒錯!是女主救了男主,這是一齣描述一個卑微的女子在尊卑分明的社會中、如何自立自强的戲,戲路大多以突顯女力爲主。我不得不説,這是故事的亮點,也是故事的敗筆,有時候强調太過用力反而失去說服力。

男女主角演技很好,配角們的演技也都很到位,整齣戲的敗筆是在編劇,在錯綜複雜的劇情中,不僅是女主創業艱辛曲折的歷程灌水灌得太多,在後面在搞大事業時,女主與行頭金主池衙内(劇中角色是丑角)携手合作經營大酒樓,頓時讓女性自立自强失去了意義,而且讓内埋在劇情中的許多宮廷内鬥、權謀黨爭的故事線,變得模糊不清晰,如何讓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導向一個令人滿意的大結局?

令人遺憾的是,編劇沒有編好。

最後面、最關鍵的部分,非但沒有交代清楚,讓人看得一頭霧水,枉費前面風風火火所鋪陳的故事線與埋下的伏筆。而且編劇給了我們一個非常突兀的結局︰盼兒寧可接受笞刑,也要將歐陽旭告上公堂,判官審判不公,導致帝后垂簾庭審等等劇情安排……

最後帝后出現,不但不合乎情理,而那種皇權能化解一切不公的俗套︰皇帝來了,就沒事了。

頗有爛尾之感。

枉費劉亦菲的賣力演出!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關於薇亦柔止這個筆名

 


開始寫部落格時,用了郵件中的Moria作爲筆名。

Moria是聖經中,亞伯拉罕獻祭以撒之地,中文翻譯為摩利亞山(創世紀22:1-14),也就是日後的錫安山,所羅門王建造神殿之地(歷代記下3:1)。

兩、三年前開始從事小説創作時,想找一個與自己的文風接近的筆名,於是想起從前,想起了少女時代曾經爲自己取自詩經、超古風浪漫的筆名︰柔止。

當年之所以會取柔止這個筆名,是因爲又强勢又恰北北的我,被男友虐稱爲阿紫。身爲恰查某怎肯讓衆人厭的阿紫冠在自己身上,於是將阿紫美化爲︰阿止。

取自詩經『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以前寫情書時,總是署名柔止。

這段過去確實是很言情。

回首前塵,一路走來,如今的人生道路與心境,卻意外地暗合『采薇』這首詩最後一段的三十二個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當年還是學生時,曾經讀到書上寫著,這是全『詩經』最美的詩句,尤其是前四句,原來『世説新語』曾經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文學五十二)︰

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爲何最美?少年輕狂的我並不甚明白。

「訏謨定命,遠猷辰告。」更是不明白。

如今才知道,更精闢入理的人生寫照是最後四句。

人到中年,歷經人世間滄桑,我卻要說,前四句最美,後四句最悲。『采薇』不僅是一首戰爭的悲歌,更是道盡了一個遊子離家的蒼涼與無奈。

於是,兩年多前到EP註冊時,便取名︰薇亦柔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薇亦柔止四字聽起來很唯美浪漫,其實其中蘊藏著一首人生悲歌。

詩經的這首詩是描述一個年輕人遠征到異域、在疆場上迎敵作戰,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想著家鄉菜圃裏的薇菜。采薇歷經三階段︰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年輕人天天都說要回家,要採收園裏的然而時間慢慢地流逝,薇菜從發芽,到鮮嫩,等品嘗薇菜的最佳時期「薇亦柔止」錯過了,薇菜已經到剛老粗硬,年輕人卻還未能歸鄉。

他戍守邊關,一年又一年地過去,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滅。等到薇菜老了,回家成了遙不可及的心願,他害怕再也回不去了。

他的心境就像薇菜的成長一樣,歷經發芽、到鮮嫩、到剛老粗硬、到枯萎殆盡。他不斷地抱著希望,希望卻又不斷地在心底幻滅。

直到有一天,戰爭終於結束,他可以回家了。

走在回家的途中,天空飄起了雪,讓他想起當年離家的情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是多麽美好的景色。如今飢寒交迫,歷經血洗的戰爭,他的人生已經是滿目瘡痍,在雪道上歸鄉的心情是何其沉重︰

行道遲遲,載飢載渴。

然而,最荒蕪的不是菜園裏的薇菜,也不是身體上的飢渴,而是無人能體會他内心的悲傷︰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薇亦柔止簡介︰

過去的Moria Flaig,今天的薇亦柔止。 出身台灣,留學法德,曾旅居過泰國、法國、德國、中國、日本、美國、澳洲等國,最終滯留海外,並未回歸。目前潛居於德國黑森林。育有三語兒童一名,以育兒心得爲基礎,發表大量與三語資優學障、兒童認知發展相關散論, 受到網友的喜愛。

目前潛心於文學創作,完成的作品有日耳曼歷史言情『孤城春深處』四卷與俄羅斯歷史言情『涅瓦河畔的冬宮』二卷。 小説以十八、九世紀歐洲宮廷為背景,創作手法非以時空穿越,非以中西交流,非以歷史重構,不以外語翻譯風,是以中國古風為語境,來帶入歐洲多語多元文化情境。小説連載於EP艾比索文學網站,皆已完結,並發表於站内各分頁中,歡迎點閱。



忍不住的孤獨

 

寧芬堡


昨夜剛剛發出一文︰『薇亦柔止,妳孤獨嗎?』

今早起來,腦子還浸在茫茫迷霧中,沒有多想,習慣性地發出一篇八卦史,發表癮又發作了,那種極想分享的感覺,讓我勇於前往xxx歷史討論社團。然而這個新加入的社團,標榜的是嚴肅性歷史,清晨意識還不是很清醒,沒多去掂掂自己的斤兩,當然是觸礁了。

可見,坐在電腦前的自己,還是耐不住寂寞。

觀察網上的歷史相關文章,有人致力於深入的歷史細節研究,有人致力於歷史知識的通俗化,原本以爲可以相輔相成的,今天卻讓我發現︰

兩者居然是水火不容!

今天爲何要撤回部落格?

除了源於EP營運處於不明的狀態之外,退出「文壇」,其實更重要的是爲了一樁事情,讓自己停下寫作的脚步,專心做整理的工作。

從教養文到目前的小説創作與八卦史,倉庫裏的庫存太過凌亂,極力想理出一點頭緒,卻是理還亂。

看來,觸礁還是一件好事呢!

那麽,就拾起失落的情緒,把凌亂的倉庫,好好地打掃打掃。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薇亦柔止,妳孤獨嗎?


Linderhof

撤回部落格之後,出入EP比往常減少了許多。

半個月前火速完結了『冬宮』之後,這兩個星期不再在EP上更新任何的文字,而部落格比起其他文學平台,少了與文友的交流互動,薇亦柔止遂成爲一位真正的獨白者。

不禁要問︰「薇亦柔止,妳孤獨嗎?」

經過一段時日的品嘗滋味後,終於能夠説出真心話,「說正格的,還蠻享受這種不受干擾與影響的孤獨性。」

點閱、更新、人氣、留言……都不再重要了,只剩下文字與自己。

EP系統所顯示的戰果,原是直奔兩百萬字的。

如今!嘎然而止!

其實這樣並沒有什麽不好。

 


又是蘋果收成時


採收下來的蘋果


上星期日如同往年,房東動員全家一同採收蘋果。

今年夏天受到全球熱浪的影響,全歐各地都非常地酷熱,連續一兩多月,天未落下一滴雨,入秋時卻是連連不斷的豪雨,乾旱與豪雨的落差如此之大,嚴重影響到一些作物的收成。

就我們園裏而言,生菜則全被太陽給曬暈了,早早退場。

因乾旱,櫻桃、桃李、葡萄等都算嚴重歉收,而入夏時,我更是頂著大太陽搶收紅醋栗、黑醋栗、藍莓與覆盆子等嬌貴的莓果,莓果是種嬌嫩的水果,受不住高溫,必須緊急採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只有喜愛乾旱的番茄是大豐收,天天有吃不完的番茄。

儘管天候如此反常,今年蘋果的產量還是讓我們覺得,算得上是豐收的一年。

而蘋果的採收方式更是讓我這個城市土包子大開眼界——蘋果的不是用摘的,而是使勁搖落。

房東先爬上蘋果樹,猛搖枝椏,大夥站在離蘋果樹三尺之地,以免被蘋果打個滿頭包,蘋果紛紛墜落之後,便四處亂竄亂滾,孩子們追著蘋果到處跑,甚至像捕手那樣,拿著小盆子捕獲往下滾動的蘋果。雖然事先架設了防護網,但還是有不少的漏網之魚,孩子們便追著蘋果一路追到山坡下。

等到一樹的蘋果全都抖落了,孩子們蜂擁而上,將一顆顆蘋果全裝入麻袋中。等地上的蘋果全都收集袋裝好了,隔日房東會將所有的蘋果集中、載到榨汁廠榨成果汁,果汁裝在真空袋裏,可以保存數年之久。

於是,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喝到自產的蘋果汁。

在撿拾蘋果時,我發現不少蘋果沾滿了泥土、鷄屎、牛屎、羊大便。那麽蘋果汁還能喝嗎?房東太太說,在榨汁廠裏面有選洗的機器,可以安心飲用。

我們額外挑出一些外型美麗的蘋果,準備做成蘋果泥,裝入玻璃罐中密封,同樣可以保存數年之久,兒子更是嗜食青蘋果。蘋果泥是小孩子最愛的點心,可以拿來搭配聖誕節時期的野味,所謂野味是烤野豬、鹿肉、鵝肉、兔肉、鵪鶉等等,德國人在平常的季節裏並不吃這類野味,是冬季才會有的菜餚,傳統的聖誕節主菜便是烤一隻鵝。

搭配烤鵝的便是這種酸酸甜甜的蘋果泥或是紅醋栗果醬。

森林裏不時會聽到獵人射殺動物的槍聲,在森林裏散步時,有時聽到林間鹿鳴幽幽,遇見倉惶逃逸的小鹿與母鹿。在森林裏打野味,對黑森林人來説仍舊是一項傳統,並未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滅絕。

只不過,聽説獵人執照十分難考。

今年房東的小兒子去考了,卻沒拿到,而且上課與考試的費用相當的高。

近兩年來因爲寫作,過度使用電腦,眼睛疲勞,視力減退,經常會頭疼欲裂,電腦讓人忘了要多到戶外走動走動,因此造成頭疼的現象。多到戶外森林裏散步,症狀便會舒緩,這次採收蘋果之後,頭痛的症狀便自然痊癒。

暑假一趟巴伐利亞之旅下來,感悟至深,適度休息是非常必要。

今年因爲酷暑難耐的緣故,一些旅行計劃無法實踐,蘋果採收之後,便和兒子約定,趁著秋高氣爽的時節,要多走入森林,諦聽大自然的聲音。

今春起,跟著房東太太學種菜,夏天搬家後,房東便將門前的兩塊小花圃撥給我們使用,預計明年開春之後,在自己的花圃上種上自用蔬菜,以番茄與生菜爲主。近日植入花圃的玫瑰,活得生意盎然,玫瑰的花季已過,但菊類開得正艷呢!

深刻地感同到陶淵明那句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的耕讀生活如同陶淵明,農耕不僅是舒展筋骨的好時機,也是靈感的源泉,寫作時不要忘了休息與享受這片大好的森林,同時看看菊花,你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