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過度早教



過度早教

我們搬來澳洲後,面臨到諼諼年滿五歲,馬上明年初就要入學了,我每天心裡交戰著:要讓他入學還是不要?由於孩子的生日在入學期限的邊界上,所以我們如果明年讓他在家自學,並不違法。而且諼諼非常喜歡閱讀,實在沒有必要讓他坐在課堂上,接受被動式的教育。

孩子愛讀書,每天晚上睡前不讀書讀到半夜三更不關燈,這個現象已經持續了一段時日了,我們做父母一方面感到很高興,另一方面也感到憂心。是不是過度早教了,導致孩子只讀書,不玩遊戲呢?其實他也不是沒有在玩,他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在玩樂高,還有他那些騎士城堡警察莫比人,玩的時候,神情專注,自言自語地編故事,目前沉浸在俠盜羅賓漢的故事中。

昨天我們全家去參觀「Australian Museum」,我從中嚐到了在家教育的「果實」。孩子對於博物館裡面所展示的動物與昆蟲,不僅僅說得出來名字,而且還可以說出牠們的特性,熱烈地討論著「牠們在做什麼?」,這的確令我們感到十分驚訝。他怎麼知道的?

這個博物館主要是展示動物標本,還有介紹絕種與瀕臨絕種動物,教育的主題放在保護環境,保護動物,保護澳洲土著文化,不讓稀有動物繼續絕種下去。我們之所以會去這個博物館,最主要的是,裡面有展示恐龍,巨大的恐龍最吸引小孩的注意力了。雖然我們也知道所有的博物館所展示的恐龍都是複製品,不是真正的化石,但是孩子最近非常沉迷於看恐龍書,我們為了配合他的興趣,鼓勵他閱讀更多恐龍與動物的書籍,看複製品有價值嗎?絕對是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於是我們就決定帶孩子去參觀這家博物館。

孩子一整天很興奮地跟爸爸討論著恐龍,我對於那些珠鏈般的恐龍名稱,避之唯恐不及,爸爸小時候也曾迷戀過恐龍,對恐龍的名字很熟,他當然只願意找爸爸討論了。看到那些稀有瀕臨絕種的動物時,孩子卻能夠如數家珍地說出這些動物的名稱,名稱都很難記很難念耶!我並不記得自己曾經教過他認識這些動物,因為連我長這麼大都沒有聽過這些動物。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從書上看來的,還說得出書名。大人要怎麼教小孩呢?拿書給他讀就對了,根本不必怎麼花時間花功夫,有書他自己就會讀,不是嗎?關於這一點,我有信心。果然,事實印證了我的方法。在博物館裡面我們還看了一些短片,其中一個是介紹一隻被保育的「老虎」,最後還是死了,絕種了,科學家嘗試著要利用基因工程讓牠重新活過來,當時我感到這支短片在孩子腦海中產生深刻的印象,還一直問爸爸什麼是clone?大哉問!我只能說就像生雙胞胎一樣,生了兩個小孩一模一樣,當然不是那麼簡單。沒想到,孩子一回家就拿書翻給我看,我們借的書也有介紹這種動物,難怪他會印象深刻,因為之前在家就讀過了。

我心裡明白,我的孩子很熱衷於閱讀,只要他有興趣讀,我就有興趣借,就會帶著他去圖書館借閱他有興趣的書籍,我借的書大部份都是圖文並茂,有清晰的圖片解說,容易瞭解記憶,但是解說最好不要太簡短無聊,最好同樣的題材多借兩三本,讓孩子重複閱讀加深印象。

他只要有書看,就不會無聊,即使沒有玩具,沒有旅行,沒有盪鞦韆,孩子一樣每天快快樂樂地悅讀,不吵也不鬧。但只要我一拿起中文書,他就一臉不高興,雙眼發紅,顯然地對於學習方塊字很反感,欠缺學習的熱情。昨晚睡前和孩子吵了一架,說道理給他聽,他還是不願意學方塊字,我開始省思,自己是否也中了早教的毒了。古人三歲啓蒙,我等到他五歲才啓蒙,應該不算太早。我心中開始自責起來,要讓孩子喜歡學中文,那必須要讓先他自己喜歡中文才行。要讓他喜歡中文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像當初他學英文閱讀之前,我整整讀了一年英文繪本給他聽,所以英文閱讀才能夠學得這麼快。學中文難道道理不同嗎?難道我不能再多讀故事給他聽嗎?我只好拿起一本內容比較長,而且沒有標音的中文書,是一本他自己沒有辦法讀的書,這是一本有關騎士的書,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主題,我按照以前的方式,讀書給孩子聽,他很喜歡很高興,讀完之後,我回房睡覺,他繼續在自己的房裡讀書,這次他大聲朗讀出來,雖然讀的不是中文,我也不禁止他,他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就好了,我就任他讀了。

對於孩子的學前教育,我一直把目標放在三語教育上,讓他的三語能力能夠均衡發展,既沒讓孩子額外學才藝,也沒花大錢買神奇的早教教材,更沒讓他從早到晚只待在幼稚園裏,我只是利用我們所處的環境來進行語文教育,從小讀書給他聽,儘量利用圖書館資源,多借書給他讀,多讀書給他聽,並沒有額外補習上課,更沒有逼迫孩子讀書,聽故事。於是,我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讀到喉嚨疼痛不已,他還是要求我繼續讀。不是說,兩三歲的小孩注意力只有幾分鐘嗎?我的孩子聽故事一聽卻可以聽一兩個小時,完全停不下來。自己會讀之後,同樣的情況再度出現,書也是一讀就是兩個小時以上。這算是過度早教嗎?揠苗助長嗎?

他每天的日常作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想讀書就讀書,想玩樂高就玩樂高,想玩莫比人就玩莫比人,想畫畫就畫畫,我們家沒有電視,沒有電玩,我早已經不使用筆電了,更不會讓孩子碰手機打電動。我們這麼陽春的家庭生活,孩子唯一日常的消遣娛樂大概就只有看書了。

有個教育學者提到:早教的問題並不在於時間早晚,而是怎麼教的問題。如果孩子喜歡看書,熱愛閱讀,在他四歲時就教導他閱讀,讓他五歲時就具備獨立吸取知識和探索世界的能力,這算是度過早教嗎?絕非如此。如果他不喜歡讀書,在四五歲時,我就規定每天要讀書一本,讓孩子心理產生極大的壓力,造成不喜歡讀書,不愛學習文字的心理,這就算是過度早教了。如果孩子每天能夠自己選擇要讀的書,要做的事情,就算他每天讀書十本,我也不認為這是過度早教,揠苗助長。理想的教育是要配合孩子的興趣喜好來進行,讓興趣和喜歡成為學習的動力,並且儘量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去挑戰難度較高的書籍,而非一味地灌輸大量的知識給孩子,逼迫孩子學習能力還不到的知識,就算孩子有高度的興趣,孩子的學習動機早晚也會被被動學習的方式給磨滅,被逼迫給嚇跑,就算每天只要求讀一本書,若一本書能造成孩子的負擔和心理壓力,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厭煩,這就是過度早教了。

目前,我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孩子學會了閱讀,能夠自由自在地閱讀,看懂書中的故事,吸取書中的知識,心裡就認為學習中文不是讀書必要的手段,就算我千方百計嘗試各種方式誘導,想讓孩子喜歡「學中文」,效果還是不佳。今天心想,我還是必須回到「威脅利誘」的老方法。孩子只要願意跟著媽媽讀一次中文,就可以得到一個好寶寶貼紙,集滿點數就得到獎品,唉!沒錯!我們必須重新玩起集點遊戲,「威脅利誘」讓他乖乖地跟我學中文。

最後,我不能忘記在家教育的初衷,當初想要讓孩子在家教育,就是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讀書年,讓他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書海之中,讓他自己去挖掘知識寶藏,讀書並不貴在高難度高理解力,而是貴在自由自在。就像我們昨天在博物館中,他停留最久的地方卻是挖恐龍化石的角落,雖然那些不是真的恐龍骨頭,只是一個讓孩子玩耍的角落,但在玩的時候,他好像真正地親身經驗到挖掘到化石的快樂。那不是坐在課堂上被動地吸收知識所能夠得到的快樂,而是一種自己發掘發現的快樂。我不是就是想藉由書,讓孩子自己去發掘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嗎?讓他學習的動機源源不絕地持續下去嗎?而前提卻是要能夠會閱讀。中文也是如此,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