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雪梨的外語資源


Moria Flaig
15. September 2015


我們家搬到雪梨已經兩個半月了,部落格荒廢了有一段時日了,這段時日除了適應環境,探索當地的教育現場外,為了為默默規劃一個合適的「學習語言」的途徑,實在是讓人煞費苦心。除了母語:德文,英文,中文之外,我想讓孩子在學前能接觸點「外語」,來到雪梨這個多元文化,多語環境,應該是最理想不過的了。但事實上,事與願違,經過了一段長時間的摸索,遇到不少挫折與阻撓,直到現在算是能寫點心得出來。


澳洲是外來移民眾多的國家,與美國社會不同的是,澳洲政府出資資助各個族群,讓他們在週末利用現有的學校場地,讓移民為自己的子弟進行母語教育,語言選擇多樣,學費低廉,完全家長自由聯繫報名,不會造成家長任何負擔。


經過實際理解之後,其實這種制度的限制卻不少。比如說,原來所計劃的日本語週末學校,透過郵件詢問之後,卻被拒絕入學,因為日語並非默默的母語,學校不願收個沒有基礎的學生,來造成老師教學上的困擾。這讓我想起我以前住在日本的經驗,日本是一個同質性非常高的國家,對社會每個個體極度要求高度的協作與同步調,對於異質性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排斥感,他們天生就怕「與人不同」,怕不被社會與同儕接受。因此,我非常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拒絕讓默默入學,就是怕默默「與眾不同」的這種麻煩。

此外,這些移民的母語教育上課時間大多是在週六進行,日本語學校也不例外,這個時間無法配合中文學校的上課時間,我們終究要在兩者中選擇其一,在不想放棄中文學校的前提之下,我必須放棄日本語學校。因此,默默的日本語教育,最終還是要靠媽媽自己努力。幸而,雪梨市區有個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所成立的圖書館,日文書不少,有書就有希望,藉由這種資源,我想,自己還是可以教孩子學點日文。我在網上也找到了一些,日本人的活動,日本人教會,幼兒日本語遊戲活動,日本人文化活動,時而帶著孩子去參與,孩子應該也會學到一些日本語,不知道會不會再度被拒絕呢?只好厚著臉皮去了。


移民的母語學校大多選擇在週末進行,唯有德文學校上課時間,非常「人性化」,選擇在每週一下午四點,很符合德國人的思維方式:絕對不把假日寶貴的休息時間「浪費」在上學上。上課時間也超短的,一共只有45分鐘(中文學校包含繪畫課一共六個小時),下課後就只有遊戲時間了,直到六點半晚餐時間,可以選擇讓孩子和其他人一起共餐,或是回自己家吃晚餐。只是鐘點費的計算跟昂貴的語言學校一樣高,有點令人吃不消。


而我積極尋找已久的法語學校,還未找到,法語兒童遊戲活動,在兩個地點有舉行,但離家太遠了,沒有辦法去。有一所小學有開設法語課程,也因為學區太遠的關係,也無法進去。目前找到的,沒有入學限制的,只有Alliance Française有提供幼兒法語課程,學費計算方式與德文學校一樣,也有附設圖書館,是我們將來可以利用的資源。


此外,在澳洲移民中,來自拉丁語系國家的,人數最多的就屬義大利人了,很多市立圖書館擁有義大利文的圖書設備,有些公立小學有開設義大利文課。可惜義大利文是我最弱的語言,我只學會了閱讀,會話能力等於零。我家附近有個義大利學校,兩種語言以完全以科目做分開教學,英文時數50%,義大利文時數50%,是雪梨市唯一真正的雙語學校,其他小學所提供的外語教育,都只能稱為LOTE「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每星期只上一節課,有母語背景的學生,頂多每星期上三節,但也非每個公立小學都有為移民開設母語課程。


除了義大利學校之外,雪梨還有其他的「外僑」學校:德國學校,法國學校和日本學校,這些外僑學校不一定要是外僑才能就讀。但這三所學校並沒有實施真正對半的雙語教育,而是完全按照他們自己國家的學程和教材實施自己母國的教育,無法參加澳洲的中學畢業考試(HSC),英語只是學校課程的一個科目而已,教師和教材完全從自己母國引進。


聽說,雪梨新成立了一家中國學校,所有的科目以中文教學,明年起開始招生,我有上網查,只是學費沒有在網上公佈,要家長自己主動與校方聯繫,所以沒有繼續深入瞭解。

此外,為了推動移民的母語教育,在新州政府(NSW)特案下,所規劃的母語教育課程,在雪梨地區一共有三所小學有開設:日語課(Murray Farm Public School),中文課(Rouse Hill Public School),韓語課(Campsie Public School),印尼文課(地點離雪梨市非常遠),加上非政府資助,個人自費的法語課(Killarney Heights Public School)。這五個學校的課程,與一般公立小學所開設的LOTE不同,時數增多,母語背景學生的上課時數,可高達一週五小時,但這也並非真正的雙語教育。


中級教育也有提供外語教育,七八年級以上,一般中學有提供傳統的德文或是法文課,並列為中學畢業考試科目(HSC)。而有其他母語背景的學生,可以以中文或是日語成績,抵用於德語或是法語考試成績。


從這些政策來看,澳洲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移民的母語教育,擅用移民的語言優勢,並進而資助與推動各個族群的母語教育,借用一般學校的場地,普遍設立週末母語學校,這是其他移民國家望塵莫及之處。但是,對於母語是英語的族群,對其之外語教育,有點顯得薄弱與不足,與美國的狀況相差無幾。或許,某些學生能受益於其他族群,從小學起就開始接觸點外語,但是一週只有一堂課,而且沒有在中學繼續得到加強與提昇,卻讓學生改而修習傳統的德語或是法語,小學的努力沒有在成長的過程中,成為真正能夠使用的語言。整體而言,這樣的外語教育顯得薄弱與不足,也造成教育資源上的浪費,因為師資的培育與養成都是需要經費的。對於母語學生來說,也因為考試制度的「誘導」,在中學時,沒有持續下去,最終還是因為「考試」被迫放棄原來的母語教育,改而修習德語或是法語。移民的母語教育要能夠真正成功,最終還是要看是這項語言否能夠整合於學校教育中,而非長久徘徊在「週末學校」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