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a Flaig
16.12.2016
看漫畫也很重要
最近讀到一則網路新聞,有個小學生光一個月在學校圖書室就借閱了六十多本書,得到「閱讀最多」的獎勵,在頒獎儀式中,校長好奇地問:「小朋友,妳讀了那麼多書,都讀了些什麼書呢?」這個小女孩,不好意思小小聲地說:「怪傑佐羅力!」頓時,讓光芒四射的頒獎典禮失色不少,因為這是接近漫畫書的圖文書。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漫畫是沒有內容、沒有教育意義的閒書,其實不然,諼諼對於信仰與歷史的認識卻是從漫畫書而來的。首先,他兩歲時,我家的聖經教育不是讀聖經,而是讀漫畫。那時候,諼諼還不識字,卻能夠閱讀漫畫,兩歲的小孩如何讀漫畫?其實,漫畫神奇之處跟繪本一模一樣,只不過,漫畫把一、兩頁的圖畫縮成了一個個的小格子,我們若是把一格漫畫當成一頁繪本來讀,其實兩者差異不大。只不過不知為何繪本在今天贏得崇高的地位,然而漫畫卻一直是妾身未明。
諼諼識字前的親子共讀,媽媽讀的是繪本,爸爸讀的則是漫畫。閒暇之餘,諼諼往爸爸的大腿上一坐,看著漫畫書上的圖畫,就能聆聽神的話語,漫畫與繪本相同,都能夠讓不識字的小孩子按圖索驥、以圖會意,豐富的圖畫提示了故事的內容,爸爸只消講解幾次之後,孩子就能夠將內容牢記於心,於是兩、三歲的幼兒也能自行閱讀漫畫,並且常常自導自演說起聖經的故事,完全不是蓋的。
那時,爸爸所說的漫畫是一套15冊的漫畫聖經,特意從德國訂購的,其實那是一部英文的譯作,原名叫做:《The Bible in Pictures》,後來我們在美國也買到了合訂本,在澳洲也能買得到。
爸爸以這套漫畫為基礎,為孩子進行聖經教育,以看圖說話方式,讓孩子看到「圖」,就能與爸爸說過的「文」相連結,效果跟親子共讀繪本一模一樣,只不過讀的是漫畫。不知為何,至今還沒有人倡導過「親子共讀漫畫」?與繪本相較,漫畫的情節更為細緻,大量的圖畫能幫助幼兒處理更多的訊息,讓長篇的故事更加連貫,故事的格局能夠超越繪本的短小精簡,而且有足夠的篇幅處理細節,這是漫畫獨特之處。因此,讓小貝比識字前多讀漫畫,與繪本一樣,是非常豐富的學前閱讀。
雖然我自己還蠻喜歡看日本動漫,但對於一面要注意圖畫,一面又要閱讀文字的漫畫,卻興趣缺缺,漫畫的缺點就是不能讓人一口氣地把故事讀完,在這一點,我有點耐性不足。但圖畫對小小孩兒來說,卻有無限的魅力,他們並不介意既要看字,又要看圖的兩道手續:他們能夠品味慢讀的過程、欣賞圖畫的喜感、享受圖文對照的樂趣,豐富的圖畫讓小孩不會覺得閱讀是件枯燥無聊的事,難怪漫畫書特別得到小孩的鍾愛。
搬來澳洲之後,諼諼馬上迷上歐洲最知名的漫畫《Asterix&Obelix》,中文翻譯為:《高盧英雄傳》或《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全套36冊,為了讓孩子在家讀個夠,去年我一口氣買了六冊送他當聖誕節禮物。剩下的、借不到的,我就帶他去書店讀。
與圖書館不同,書店架子上一擺就是全套,非常齊全,不必去圖書館碰運氣,雖然小孩子還不知道36冊是什麼概念,但光是看到那一整排,一眼望去,氣派雄偉,任由讓他去選,任由他去讀,而且一次可以讓他補齊遺珠,不必苦苦地在圖書館守候最佳時機。於是,有一段時期,為了讀齊一整套《高盧英雄傳》,並且重溫上幾遍,孩子總是要求要我帶他去書店「看書」。
而《Asterix》可說是全歐洲最知名的漫畫了,不只是適合小孩也適合大人的讀物。作者善於利用語言上的雙關語來製造一些「笑果」,雖然運用了大量的拉丁文和希臘文(當時的通用語言),不但不會令人感到老是吊書袋的乏味,卻能讓人捧腹大笑,拍案叫絕。在學生時代,我雖然零星地讀了一些法文原文與德譯本,來澳洲之後,卻是第一次讀到英譯本,那是因為美國人不讀《Asterix》,我們在美國時並未看到這一系列的漫畫。
這套漫畫,是以羅馬帝國擴張時期為歷史背景(西元前50年),高盧全境(今天法國)全被羅馬人佔領了,只剩下一個小村莊還未被羅馬人攻下,這個村莊就是故事的兩個主人翁Asterix和Obelix的村莊,為了對抗羅馬人,他們進行了一連串到歐洲各國遊歷冒險。作者運用大量的各國歷史和各民族的刻板印象來製造笑果。比如:英國人在這個時期的習俗是,在熱水裏滴幾滴牛奶當作飲料,因為茶還沒被英國人「發現」。以每天必喝紅茶的英國友人相對照來看,的確令人捧腹大笑。
我很懷疑五歲小孩是否能讀得懂這套書?不只是語言上的相關語難度很高,而且孩子必須對於西元前後的歐洲史要有基本的認知,至少要知道凱撒這個人物,也要知道那時羅馬帝國攻佔了歐洲各國的領土,羅馬人成了歐洲各國的公敵。
《高盧英雄傳》的歷史正好與基督降臨的時代相連結,孩子在讀聖經漫畫時,就已經熟知耶穌時代的歷史背景了,於是能夠以聖經的基礎來銜接這部作品,並能夠將這些點狀的故事,逐漸地串連成連續性的歷史。此外,還能夠延伸到他另一個沈迷的主題:中古騎士。騎士的主題讓他認識到了,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日耳曼蠻族入侵西歐與中歐,歐洲正式進入了封建時代。然而,對此,他卻問了一個歷史上的大問題:在羅馬帝國之後,騎士為什麼取代了羅馬軍團(legionary)?大哉問!《Asterix》有一集正是稱為:《Legionary》。從中,孩子觀察到了,羅馬軍團與封建騎士外型與裝備不同,羅馬軍團攻擊與防禦技巧是以排列陣勢取勝,而中古騎士卻是以個人的鐵甲裝備取勝,為什麼呢?
這些小領主各自為政,本身沒有巨大的資本來豢養像羅馬帝國的大軍團,他們紛紛蓋起城堡來鞏固領地,為了加強對領主的效忠,領主遂分封領地給騎士來防禦敵人。相較而言,羅馬帝國是一個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需要一個有效率有系統的軍事組織來防禦偌大的領土,所以羅馬人興建的不是城堡,而是巨大的城市,以城市經濟和官僚徵稅來豢養軍隊。有一集《Asterix and Cauldron》就是在談徵稅的問題,另一集《The Mansions of the Gods》就是在談城市經濟的問題。然而,當大帝國瓦解後,軍團也瓦解,城市經濟也跟著瓦解,騎士取而代之。
你說讀漫畫好不好?很巧妙地,結構性的問題可以從漫畫中,找到蛛絲馬跡。諼諼能夠有這些認知,不是從歷史課本讀來的,而是從讀漫畫書來的,中古歷史如何形成,雖然漫畫書中沒有具體的解答,但是經過大人的引導,孩子可以自己主動地從漫畫中種種歷史元素來思索、來串連、來想像:中古騎士是如何塑造而成的?利用漫畫所提供的具體線索來引導孩子去解答歷史的問題,其實這就是歷史教育。
以漫畫來教導兒童認識歷史不是我的點子,在日本和台灣社會中也風行這樣的歷史漫畫,最俱人氣的《三國志》,不就是一套最佳的歷史教材?
然而,閱讀歷史漫畫與傳統的歷史教材不同的地方是,孩子在閱讀之際,能夠去尋找線索、思考、與串連歷史知識。讓歷史教育走出死板的教科書,走出年代、人名、戰爭與條約的選擇與填充題,讓歷史教育也可以是鮮活的想像與線索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歷史需要我們的傳承與呵護,烘培一顆愛歷史、活在歷史、融入歷史的心,比讓孩子記憶人名、地名與年代更為重要,歷史不是異鄉人,而是留在你、我和孩子的血液當中,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