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a Flaig
21. December 2016
在家自學法文
諼諼五歲起,我開始在家教他學法文,輾轉之間一年過去了,隨著孩子入學,因為忙著適應學校的環境,法文再次擱淺。我趁著這幾天聖誕假期,利用空檔整理電腦中的法文資料時,回顧這一年來,孩子學習法文的過程,遂在此,記上一段小小的心情筆記。
1)起跑:
與英文德文不同,法文對諼諼來說是外文,不是母語,也沒有任何語言環境來支持,所以媽媽首先要考慮到的是教法和方向。於是我利用孩子已經會閱讀英文與德文的優勢,配合著聽,來讀短文。入徑是:先讓孩子熟悉法語的發音規則,並且從中認識一些字彙,作為法語教育的暖身運動。
再者,我捨棄一般的語言教材,來煨剛剛起灶的法文課,只是從網上下載些繪本,讓孩子從聽故事來入門。小孩子學外語和大人大大地不相同,對於日常會話:「你好!早安!午安!晚安!你叫什麼名字?你從哪裡來?」那種機械式的對白,完全沒有興趣。然而,讓孩子聆聽一本法文繪本,就像親子共讀中文繪本一樣地親切有趣。
此外,我還使用了兒歌和短篇的寓言故事(La Fontaine)。與繪本相較,兒歌的好處是句子短、句型簡單、入門容易,而且主要的字彙都會重複多次,孩子聆聽幾次後,就能夠朗朗上口,是所有類型的教材中,效率最高的一種。缺點就是太短,沒有故事的引人入勝,但對於想要慢慢熬煮、不想速成的我們,兒歌是最理想的教材,讓孩子每天學上一、兩首,日積月累,也能聚沙成塔。我使用的是:Il était une histoire 網站的兒歌。
此外,我使用Hans Wilhelm的繪本,在網上能夠免費下載,他是德國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後來移居美國,其作品翻譯成多國語言,同樣的作品在網上能找到德文本、英文本和法文本,雖說在非法語國家中,法語童書得之不易,但是網上還是可以找到一些電子版的免費童書。再說,我們只不過想先入門而已,先弄個幾本書,就足夠以讀上一段時日。
於是,我以讀兒歌、短篇故事為主,沒有額外教導文法和發音規則,更沒有背動詞變化,採取直接讀、直接學、直接理解的方式。至於繁複的動詞變化嘛!讓孩子自己慢慢去體會領悟,他有德文的背景,我相信他能夠漸漸理解到,法文動詞跟德文一樣隨著人稱與時態而改變。
2)兩個星期後:掌握發音
經過兩個星期的練習,孩子對於發音已經掌握得相當不錯了,雖然還不甚完美,但若將學習看成一條長遠的路的話,我想,這無非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很佩服他掌握規則的能力,連最難的連音,在沒有解釋之下,他自己也發現了。
我們進行的方式是,先讓平板電腦朗讀兩到三次,然後再讓他直接朗讀出文字來,就這樣,孩子直接讀,直接歸納出規則。我沒有教發音規則的原因是,規則的教導並不適合運用在幼兒身上,複雜的解釋反而會讓他們更無法理解。從反覆聆聽中,他們的大腦會自動整理出規則,和我們當初學英文需要音標的輔助,大為不同。等到閱讀經驗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後,媽媽再把常犯的錯誤特別提出來解釋,就這樣,孩子就能夠全盤地掌握發音規則了。至於連音,我採取比較寬鬆的方式去朗讀,不是很苛求,但諼諼卻能從平板電腦的朗讀中,自己發現連音現象,以自然方式來使用連音。
諼諼朗讀法文時,沒有用英文音,也沒有用德文音,可見,孩子在多語閱讀中,並不會混淆各種語言的拼音法。也說不出有什麼腔,搞不好是媽媽的台灣腔也說不定。回想當初自己學德文時,費了極大的功夫,才擺脫了英文發音,孩子卻輕而易舉地辦到了。還矯正了我一直分不清楚的P與B,法文的P與B很近似,對我的耳朵來說幾乎是一樣的音,但對孩子的耳朵來說卻是完全不同,並且能夠精確地分辨出兩者。
此外,諼諼的多語背景,加快了他學習語言的速度。這可以從幾方面來觀察:第一,能夠輕鬆容易地掌握拼音文字的規則:他以前剛到中文學校時,雖然漢字不認識半個,但藉由漢語拼音的幫助,也能夠讀出整本書來。第二,能夠靈活地掌握拼音法:比起單語兒童,諼諼不會死守著一種拼音規則,只要一進入一種語言的閱讀情境,就不會和其它語言的發音規則相混淆。他不會用英文來想法文的on(我們或是人們)、glace(冰)等字。第三,對於文法的掌握:諼諼很快地能夠掌握到特殊的句型結構,比如,日語的否定句(諼諼三歲時曾經學過日語),和法文的否定句,都比較奇特,不需要經過太多解說,他就能很快地理解這種奇特的句法。第四,能夠從英德兩語中學習法語:英文有60%以上的字彙是來自法文,特別存在於文學作品和學術用語之中,比如英國人喜歡的queue(法文原意:尾巴),就是來自法文的faire la queue(排隊),哈!孩子在繪本中學到了恐龍的尾巴。
3)歸納規則:
經過一個月的練習,我發現孩子似乎已經掌握了所有的法文的發音規則了,可以讀出所有的字了,也就是看到字,不管認不認識,皆能讀出來,若是能讀出陌生的字,就代表孩子已經掌握了整個拼音規則了。於是在開始教新的課文之前,我先讓他自己朗讀,顯然地,對於新的文章,他已經能夠讀出來了,即使無法做到零缺點,但大部份的字也都還沒學過,自己卻可以讀出來,也不會用英文或是德文的音來讀出,就代表孩子已經掌握了整個拼音規則了。
法文的拼音規則雖然比起英文複雜了許多,但與英文相較,卻相當地規則,例外不多。雖然我從來沒有向他解釋過所謂的規則,他卻能夠經過反覆的練習,自己歸納出規則來。
我和孩子的爸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他非常地肯定地說,這就是小孩子的大腦和成人的不同之處,小孩能夠自己歸納出規則,成人學習一個新的語言,卻要先學習規則,而兒童卻能夠從反覆聆聽中,自己歸納出規則來。當人漸漸地年長,卻漸漸地失去這種歸納的能力。雖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外語雖然沒有年齡限制,但是學習母語卻是有年限的。
爸爸說,德文的名詞的陰陽中性其實有規則可循的,但是這個規則卻是非常地複雜、精細、瑣碎,誰也說不清,但只要母語是德語的人,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能靠直覺說出這個名詞是什麼性?只有在幼兒時學會了這種規則的人,才能夠精準地將這三種性別套用在各個名詞之上,每個在德語環境中長大的人都知道這套規則,而這套規則卻是難以言喻。
好一個難以言喻,能夠掌握這種微妙之處的,大概只有幼兒才能辦到吧!我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沒有經過解說,諼諼卻能夠自己掌握整個法文的拼音規則呢?這一個月來,我們全都是直接讀,讀完了,聽平板電腦讀,聽完了,他再自己模仿電腦讀,完全不會與德文和英文混淆在一起。一個月之後,現在看到沒讀過的文章,他自己就能夠讀出來了(雖然他認識的字還不多),連很難掌握的連音現象也都注意到了,我也沒有解釋如何將兩三個字一起連著讀?但他自己就會連著讀了,到底怎麼辦到的?這大概就是難以言喻之處吧!
我想,小孩天生就是一個歸納規則的高手,天底下,沒有一個寶寶學母語是先學會規則再學說話的,只能從聆聽來歸納規則,不是很多小孩將man的複數型說成mans嗎?這全屬正常,這表示小孩子能夠自然地從聆聽中歸納出規則,即使大人從來沒有解釋過,他們自然也能夠知道,英文複數型要加上「S」。
除了沒有解釋規則之外,我也沒有特別教單字,雖然每讀完一篇新的文章後,我都會解釋生字,但是通常都是很快地解釋過,並沒有反覆地訓練他對單字的掌握,只有出外時,我偶爾會就我們所看到的事物來問他法文的名稱,他自己有時候也會主動說,但我並沒有特別去訓練單字的回想和記憶,用意是在於,我希望他在閱讀時儘量以上下文來體會文意。
兒童閱讀與大人不同,是先掌握整個故事,然後才是句子,最後才是個別的單字。所以,最好不要讓小孩只讀個別的單字,比如讀閃字卡,我們要儘量讓他們從整篇文章中來理解單字。就算一開始不懂個別單字的字義也無妨,孩子能夠理解整篇文章就行了。他們自己自然會在遊戲中、自言自語之中,就會不斷地整理思考所讀過的文章,就能夠從中去理解個別單字。再者,單字會在不同的文章中不斷地出現,在不同的情境中,卻有類似的意思,孩子讀多了,自然就能夠望文生意了。
這個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親子共讀,利用這個方法來教幼兒學外語,跟教母語一樣:讓寶寶看圖會意,不用解釋太多,孩子自然會明白。我想,在親子共讀時,沒有哪個媽媽會嘮嘮叨叨地,將故事中每個字做一番詳盡的解釋後,還分析了文法和動詞變化,再讀整篇故事,而就算有,也只是針對幾個特殊的字詞而已。我相信,每個媽媽的做法跟我一樣,沒什麼祕方,就直接讀而已,讓寶寶自己看圖來理解故事。
但是傳統的語言課是不是這樣上的呢?不是!傳統的語言課,是先解釋個別的字,甚至解釋一組句型或是文法規則之後,再讀一篇文章,而非將熟讀文章作為學習的重點。但這種方法不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方法,兒童是從理解全面再來會意局部,兒童不會嘗試著去解釋個別的字,更不會只學習規則,就算遇到不認識的字,他們照樣也能讀,一點都不會感到有理解上的困難,就算第一次的理解是錯誤的,那也沒關係,一旦有了豐富的閱讀經驗,兒童自己會將錯誤的理解更正過來。
我教諼諼學法文,利用的就是親子共讀的方法,直接閱讀,直接理解,沒有額外教單字、句型、文法、動詞變化、發音規則,就只是一起熟讀幾篇故事和兒歌,直到孩子能夠朗朗上口。孩子看看圖畫,自己去聯想文意,長久往後,他將會不斷地遇到相同的字,經過長時間的閱讀後,孩子自然地就能夠理解個別單字的意義了。
有一天,我們一起去逛街,順便去亞洲商店買點東西,一般亞洲商店的商品都是進口的,所以包裝上都有多語言標示,孩子看到了一瓶魚露,卻馬上認出了poisson這個法文字,很興奮地指給媽媽看,沒錯,這個字就是魚。大家請注意,不是英文的poison,兩個字看起來很像,而英文字中少了一個 S。
4)聽兒歌
使用兒歌來教法文,孩子接受程度最高,主要是因為,兒歌會重複主要詞彙,而且句子簡短,並且有押韻,容易琅琅上口。一開始,我先選擇短的兒歌,過濾掉長的,等到孩子字彙量大一點時,再開始教長的。至於敘述文,我則採用繪本故事,每天讓孩子讀一小段,與兒歌不同的是,故事有連續性,雖然遣字較深,但是連續性能讓孩子有所期待。
小孩子的優點是喜歡重複,對於復習並不會感到厭煩,反而讓他們感到有成就感,小小的成就感往往是學習的動力。與成人的學習習慣完全不同,孩子很眷戀舊的篇章,所以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回顧舊的兒歌,讓每篇像是真的在唱歌一樣,雖然累積起來,讀的量越來越多,但孩子卻感到很有「韻味」,又有遇到老朋友的喜悅!
我得承認,以這種方式學習外語,漸漸地變成背誦,期待孩子熟讀了之後,就自然地能夠出口成章了。兒童記憶力很好,在沒有強迫之下,讓他們自然地背誦,這與填鴨式教育不同。諼諼自己在玩耍時,總是口中念念有詞,有時會溜出幾句法語,他自己也不知道,其實他在背書呢!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幼兒學語言會比較道地吧!那是因為他們照單全收,而且不時地口中念念有詞,原來自己暗暗地在復習呢!
雖然我偏愛的教材是兒歌。但是為了先讓孩子有清楚的發音,我只使用兒歌的歌詞做為教材,先不讓孩子聽歌,直到前些日子,我才從圖書館借了兩本附上CD的法文兒歌,孩子一聽,果然愛得不得了。
事後證明,當初的決定是對的,要聽歌,最好在孩子音感與字彙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再聽,這樣子孩子才能更自然地跟著哼,因為這時孩子已經能夠清楚地聽出歌詞的內容了,跟著哼不只是跟著歌的旋律而已,而是口中念念有詞,都是法文,歌曲聽了一兩次之後,就能夠毫不費勁地將歌詞朗讀出來。
其中有一本還在歌詞旁邊列出單字,在孩子聽完、讀完之後,媽媽有考試,將單字表裏所列出的單字挑出十個,讓他翻譯成英文,不要多,十個就好了,不然欣賞兒歌就變成寫字的苦差事,多掃興呀!看到諼諼皆能順利寫出翻譯,可見孩子不僅是愛聽,而且聽得懂,難怪大多圖書館總是典藏著一些外語兒歌,可見兒歌的魅力所在。
有心讓小孩學外文的媽媽們,就從兒歌入門吧!比起枯燥的教科書,兒歌是個生動活潑的世界,小孩子們都有豐富的想像力,隨著音樂旋律,語言文字就會變得非常生動美麗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