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讓孩子自學的小撇步



Moria Flaig
9. Februar 2016


跟著公立學校開學的腳步,諼諼的自學也緩緩地進入新的階段。去年,在孩子完成了英、德兩種言語的閱讀訓練之後,我家的自學主要以讓孩子盡情地讀、海量地讀、無限量地暢讀群書為基調。至於其他技能的學習,卻是經過漫漫長路,經過長時間的摸索之後,孩子才慢慢地習慣了在家自學的學習方式。

在跨年前後,我積極地引入幾項新的「課目」,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才漸漸地將多彩多姿的讀,導引成鍛鍊枯燥的基本功夫,直到近日,媽媽才感覺到,孩子的自學終於上了軌道:從隨興的閱讀,順利轉型成有規律的讀寫與計算。在這裡我想要與網友分享,如何讓自學上軌道的一點小小的撇步?

1)放棄寫自學計劃書:在台灣申請自學的媽媽們都知道,政府要求家長擬定一項嚴密的計劃書,對我來說,可說是,嚴苛的計劃書。澳洲政府的要求也不比台灣少,所以我走法律漏洞,孩子在不滿六歲之前,還是自由之身,所以我沒有寫。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去鑽法規漏洞,要寫的人還是要寫。

2)放棄學科的劃分:一開始,我和每個自學的媽媽一樣,先擬定自學科目,按照自己過去上學的經驗,制定學科來讓孩子學習,但是施行幾天之後,就宣告自學停擺,我放棄了所有的計劃,包括自然、歷史、地理等等,後來,我發現,這些科目讓孩子自己讀、自己學比自己教還有效率。

3)自學的難處:基本技能學習是自學中最難的部分,首先,沒上過學的小孩根本對於寫字沒有概念,特別欠缺例行練習的習慣,就寫字這一項,根本不瞭解反覆練習重要性,字要寫到行雲流水、運用自如,不是一天兩日的功夫就能夠達成的,這種枯燥的反覆練習對於一個小小孩來說,是最大考驗,也最容易引起反抗情緒。

4)要一項一項來:自學不像學校教育,從開學的第一天開始,孩子就跟著大家的腳步,一起讀書、寫字、畫畫、算數,樣樣都來。就算自己沒有概念,但是看著其他人、模仿其他人也會知道應該怎麼做。而自學完全是兩回事,根本無法按表操課,這時候,我的建議是,媽媽要一項一項地引進技能的學習,因為這些都是很枯燥無味的事情,又必須經過天長地久的練習,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媽媽的耐性更是有限,如果從自學的第一天就要求孩子樣樣來,這會讓孩子倒儘胃口,抵抗的情緒驟增。

於是,我按照閱讀、畫畫、法文、英文拼音、算數和寫漢字的順序,一項一項地慢慢來。等一項進入軌道之後,再嘗試新的項目。目前我家自學的課程有:閱讀、算數、拼寫英文、法文。諼諼的中文學校開學之後,眼下又多了一項:練漢字。科目的設計,教學內容,完全不是按照澳洲政府所規定的五項學程走,而是我自己試著教,等孩子接受之後,就納入自學範圍。

5)試圖找到適性的方法:要引導一個小小孩進行讀寫和算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常引爆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之戰。熟知我的部落格的讀者們都知道,要讓孩子甘心樂意地寫和算,要費一番心思,而且親子之間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才能讓孩子乖乖地進行每日的寫字、計算、閱讀。我嘗試了各種方法,一旦找到對味的學習方式,就持續讓孩子以同樣的方式學習,一旦方法不對,馬上放棄。以閱讀為例,我積極找到適合孩子的書,以親子共讀的方式,一起讀純文字的故事書,經過一番密集的鼓勵和不懈地閱讀,目前閱讀這一項是諼諼最喜愛的科目。


6)讀書與遊戲穿插其中進行:大致上,我以三餐粗略地分成三個時段,將自學的科目分成三組進行,每一時段以閱讀來結束,讓孩子知道讀完一章故事就能夠自由活動了:
早餐後:英文拼寫、漢字練習、閱讀
午餐後:法文、戶外遊戲
晚餐後:算數、閱讀

只要完成一組任務,孩子就可以自由閱讀、自由遊戲、自由聽喜愛的CD,晚飯前,我還會帶他到外面和鄰近的小孩玩耍,調節一下嚴肅的氣氛。讓孩子知道只要完成一項任務,就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7)基本功夫不可輕忽:以前認為,自學不需要課表、不要課程,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沒有使用課本,也沒有使用任何知名的課程,孩子想學什麼、讀什麼?還是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但是後來發覺,以這種方式為自學的主調,容易忽視基本功夫的訓練:讀寫與計算。原因是,要在家要按表操課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小孩容易產生抗拒的情緒,然而,讀寫與計算卻必須透過持續性、規律性的練習來達成,這種基本功夫就是基礎教育的基石,就算再討厭寫字,誰也逃不了。所以,我改變了自學的方式,以訓練基本功夫為主軸,剩下的時間,再讓孩子自己安排想要讀的書,想要做的事情。


8)結論:當初決定自學後,我也是畫了一個漂亮的課表貼在冰箱上,後來發現完全沒有實行的可能性。經過大半年的摸索後,現在得到的經驗是,剛開始自學家庭,無法像是在一般學校一樣:按表操課。是因為小孩還沒有學習的概念,學習本身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習如何學習?所以要先讓孩子習慣學習這件事。

再者,小孩子做任何事情很隨性,沒有嚴格的時間概念,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但是這個年齡的小孩已經有順序的概念了,於是我利用小孩這個特點,全面放棄時間表,以吃一頓飯為準,規定吃完飯之後開始上課,而非一般,上完課再開始吃飯、休息。因為吃完飯,很明顯的是一件事情的結束,在這個時間點開始新的活動,小孩子比較不會抗拒。

其次,在每一個科目的引進之前,我都是先經過一陣子的密集地實驗後,先確認孩子的接受度與可行性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列入自學的項目。比如說,密集地訓練孩子學法文,密集地訓練孩子閱讀長篇故事,等到媽媽掌握了孩子的學習特性和喜好之後,評估孩子的接受度,調整教法和學習方式,媽媽確認了可行性之後,再將之加入自學於項目之中。

這樣的好處是,孩子有時間習慣自己所要學習的科目,再者,在實驗的過程中,媽媽可以先把孩子的學習習慣摸透,採用孩子偏愛的學習方式,所謂適性教育。這樣可以避免在自學中衝突頻頻,讓學習變成壓力和不愉快的經驗。讓孩子喜歡學習,愛上學習,就是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而愉快不一定是時下所強調的,從遊戲中學習,得獎品獎勵,例如,為了要讓孩子認識26個字母,大費周章地買了26個大型積木讓小孩搬運。我想,愉快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是要好好玩,才叫做愉快。孩子會自動自發做的事情,大多是讓他感到有成就感的事情,從學習中得到成就,對孩子來說,是件再高興不過的事情了。諼諼以前很討厭數字,現在漸漸地喜歡上算數了,媽媽數度改變教法,經過了數度磨鍊之後,最後,終於讓他習慣算算數了,然而1到100還算不全的他,現在心算的速度卻越來了越快,何必一定要求要數到一百才能夠學算數,不會數到一百,只要會數到二十,照樣還是可以學加減法。

哎!現在只剩下寫國字了,每次寫字時,總是淚眼汪汪地跟我討價還價,寫字實在是太沒有成就感了,到如今,媽媽還沒有找對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