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簡樸教育的震撼



Moria Flaig
20. Januar 2016


就如讀者所知,我最近和諼諼一起讀「Little House」這一系列作品,本來沒有興趣讀日常生活瑣事的,但讀了一本又一本,卻熱愛起荒野生活的瑣瑣碎碎。這些書之所以會讓我們沈迷不已,我想,主要是,他們家的生活型態跟我們一家的確也有相近之處。沒錯!一處又一處地遷移也是我們的生活的基調。在「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結尾,Laura說:「如果你坐著帆布馬車,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也不知道明天會去到哪裡?」的確如此,我們一家並不知,雪梨的下一站又會是哪裡?諼諼到底會在哪裡上學去呢?

Laura所描述的拓荒生活,卻給我極大的教養震撼。以前的人教養方式很簡樸,沒有什麼深奧的理論,更別談什麼樣的教養哲學,孩子也不必拼精英中學,對於大學更是沒概念。Laura一家住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而在這一大片草原上住的就只是他們孤零零的一家人,沒有鄰居、沒有城鎮、沒有商店、更沒有網路電視,Laura和Mary玩什麼呢?當然沒有玩具。她們姐妹完全徜徉在大自然裡,不會在商店裏撒潑,吵著要買糖買玩具,因為沒有欲求,教養的問題似乎完全不存在。

以現代的認知心理學來說,那是一個缺乏刺激的世界,連自然景觀也是極度地單調無聊,一望無際的草原,沒有森林與海洋,多乏味的景觀啊!而我們都知道:低刺激,低成就。真的是如此嗎?Laura直到八歲才入學,她的姐姐Mary算來卻已經十歲了。但這樣的教養環境教出來的孩子卻不缺乏創造力,一個空無一物的世界卻是培養入微的觀察能力的好地方,這是我從Laura身上看到的最大的感受。她語言的魅力就在描繪的細緻入微,把語言當成圖畫一樣來佈局,讓我們生長在現代的人能夠精確地得知,在那個物質缺乏的世界裡,要如何過日子?在低刺激環境之下,教養出來的孩子其實有著非凡的創造力。


而那時的小孩如何認知?如何學習?答案是,大自然是唱作俱佳的教師!是最好的教材!而在物質缺乏的狀態之中,一切仰賴於自然,一切取材於自然,一切自己動手做。Laura書中描寫了,當時她的父親如何蓋房子,如何掘井,如何造傢俱?對現代人來說,完全不可思議。那時的小孩會有偏食症嗎?在Laura的描述中,還未提及媽媽最愛吃的菜,爸爸最愛的美味,或是她們姐妹愛吃的零食,他們吃的所有食物都取自於自然,除了糖、咖啡、煙草之外,無論是肉、奶、甚至麵粉和蔬菜都是來自自然,不是依照個人喜好選購而來的。他們每日所需全部取自於大自然。既然如此,在食育上,毫無親子衝突可言。

大草原的教養方式與現代人的教養幼兒的方式,大相逕庭。現代的孩子,有課後輔導、有才藝課、網上作業,喜歡旅遊的父母更是帶著孩子環遊各國,家裡有書籍、有電視、有網路等等。現代的孩子所能夠得到的刺激,比起Laura姐妹不知道多了多少倍。沒有上學、上才藝課的諼諼,每週五也有聖經課,每週六也要上中文學校和繪畫課。我們儘量做到教養簡單樸素,不要太過複雜,也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在上課和通車上,但孩子還是有這麼多的課要上。比起大草原,現代社會裡,到處都是刺激,到處都有訊息,到處都有訓練孩子的課程,現代的孩子比較聰明嗎?

前幾天趁著星期日,我們夫妻帶著諼諼沿著河岸散步,在play ground遇到一個孩子,這個友善可愛的孩子,似乎是個印度裔的孩子,他的上衣印著諼諼最愛的恐龍,諼諼一看到自己的最愛,就和他攀談起來了。一談到自己的興趣,諼諼馬上溜出一串恐龍的學名,大談哪一種是草食(herbivorous)、哪一種又是肉食(carnivorous) 、哪一種是有甲(armored)、哪些生長在侏羅紀、那些是屬於白堊紀等等。我想,大家大概有注意到,我兒子說話像是一本書。沒錯!平時在家也是這樣碎碎念,可能我們早就習慣了,但是人家小朋友就覺得你這個小孩太奇怪了。

諼諼嘩啦說了一堆之後,那個孩子卻從中穿插了一句:「恐龍會吃人,超人會把恐龍都吃了。」彷彿在說,恐龍會吃人,沒有關係,而超人會拯救全世界。我必須說,這個孩子「太有」想像力了,很可能這個孩子看過兩部電影:「侏羅紀公園」和「超人」,而在他的腦子裏,卻將兩者合而為一,可惜的是,兩者之間並毫無關聯。然而這兩部電影諼諼都沒有看過,他只聽過超人,並不知道什麼是超人。

在散步的途中,我不斷地思考心理學的刺激理論:社經地位低的家庭,圖書量擁有量低,所以小孩接觸圖畫書的機會減少,因此,小孩將來的學業成就低。社經地位低的家庭,父母與孩子交談的時間少,所以在這種環境之下成長的小孩子,字彙量較低,字彙量低,學業成就也就低。而Laura一家人在無人的大草原上生活,刺激更低了,能輸入語言的只有她們的父母,在這樣的環境成長的孩子,將來學業成就更低了。是這樣嗎?多刺激就比較聰明嗎?刺激貧瘠的孩子就較笨嗎?我看,不見得吧!

與其說學業成就低的孩子來自於刺激低的家庭,不如說是來自刺激高的家庭,客廳中24小時電視網路不停。高度暴露於傳媒中的小孩,這與家庭的社經地位有關係嗎?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看電視會少看嗎?網路會少上嗎?電玩會少打嗎?社經地位低的家庭,書的擁有量會少嗎?我們家不是就是買不起書才老是跑去圖書館借書的嗎?我們家不就是買不起電視電腦,沒有電視台和網路可看,所以才只能看書的嗎?比起家中有網路電視的孩子,諼諼所接受的刺激實在是超低的,可望將來學業成就低。真的是這樣嗎?


從Laura的例子來看,我必須說,幼教越簡樸越好。低刺激,反而孩子更能夠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訊息貧乏,反而更能夠培養孩子的想像力。現代社會的問題不就是,媒體都幫孩子想好了,孩子自己還需要想什麼呢?

我最近買了幾本漂亮的習作本,問題卻來了。媽媽就是中意習作本中美麗的圖案,諼諼看到圖案卻反而不會做習題了。尤其是算數,本來會加減的他,簡單的也已經會心算了,而現在算加減卻要先數圖案,卻一道題也算不出來。為什麼要先看一堆圖案之後才計算呢?他對於這樣大費周章大為不滿。豐富的視覺媒體有比較好嗎?結果,大腦的效率反而較低,不是嗎?因為必須先處理圖畫的部分,才能夠計算。其實,直接使用數字計算,才是最快的。

再來說到拼音,更是氣人,都是先要看圖再寫字,為什麼不是光有字就好了?出示一堆圖案,然後列出一些字,要孩子將字抄在圖下面,到底用意是什麼?我瞭解編者的用意,希望小朋友能夠從畫想起字,圖畫的訊息太多,孩子必須經過重重的解譯,漂亮誘人的視覺媒體,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豐富的訊息反而讓孩子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比如:書上畫著一隻粉紅色的小豬,到底要孩子寫pig?還是piglet?還是pink?還是fat?還是???

我只好回到以前沒有圖畫的時代,就只是單純讓諼諼做加減,就算有時候用算的太慢,他用背的,也無所謂,他爸說,正是要他背起來,看到數字就能夠反應,這才是算數的最高境界。拼字只好回到填字法,也就是一個單字裏面讓他填一個字母,兩三下功課馬上寫完。這樣才算是平息了作業罷工之戰。

正如眾所週知,澳洲小學沒有課本,但是回家的功課呢?國小的基本訓練無非是算數與閱讀。最近在play ground聽到一個中國媽媽說起,目前澳洲小學實行上網作作業,所有的數學題全部上網登錄練習,我聽到之後,不由得驚呼一聲!太慘了。幸好閱讀還有書可讀,如果連閱讀也是上網閱讀的話,這種e-learning的教學法,到底要教導孩子讀書還是讀電腦?若是只是讀電腦,那不就慘不忍睹了嗎?

多刺激、多訊息有比較好嗎?不見得吧!多刺激、多訊息讓大腦運作的相對緩慢吧!為什麼不一切從簡,只讓孩子算數字和讀文字就好了呢?簡樸教養反而孩子更有時間成長、更有時間思考、更有時間發現世界、發現自己。急著把孩子送貴族學校的媽媽們!是否能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只是發發呆、看看書、觀察河裡的小於來打發時間呢?

雪梨的家在河邊,到超級市場購物時,我們母子倆總是沿河邊的步道慢步,諼諼總是駐足在河邊,往河裡看看,一看總是看好久噢!看什麼呢?有一次我問他。河水嚴重汙染,黑黑的什麼也看不到呀!他說:「我在看魚呀!」我非常地驚訝,河裡居然有魚。「有啊!」他指給我看,果然在渾濁的水面下果然游著一條魚。這就是孩子每日的功課,觀察這個世界,而且觀察的很仔細。

以前我們小時候還常在河裡捉大肚魚,現在的河水汙染嚴重,有哪個父母肯讓孩子下水抓魚呢?從前哪裡有這麼多危險和顧慮,那時候的孩子放學回家就往河邊跑,玩水、捉魚、抓蝦,多麼快樂呀!其實孩子們所需要的快樂都是很單純的快樂,玩玩沙、玩玩水、散步、觀海,如此罷了!

我儘量讓教養簡樸,捨棄容易引發親子大戰的才藝課,捨棄跋山涉水的貴族學校(也沒那種閒錢去上),捨棄斤斤計較分數的補習班。到目前為止,諼諼所學會的,除了觀察魚之外,他會閱讀、會算數、會說三語,都是媽媽自己教的。而這絕對不是媽媽會教,而是孩子有時間成長、觀察、體驗、更重要的是,每天有時間優遊自在地讀書、玩耍,從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