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a Flaig
25. August 2016
華生灣
這個問題不是白問了嗎?我家住在澳洲,英語環境自然來自於澳洲這個國家,身處英語環境,根本不需要額外製造英語環境。還要特意排斥英語環境呢!免得諼諼的大腦徹底被英語所攻佔。
其實不然,因為自學,諼諼能夠接觸到英語的機會其實非常有限,媽媽的確必須特意安排一些活動,讓諼諼身處於英語環境之中。最近,網友問我一個問題,她家也是三語,但她家不是住在英語國家,她想知道諼諼的英文環境的主要從哪裡來?
仔細想來,其實只有每週一次的課後活動(聖經課),還有教會聚會。嚴格說來一週只有兩次,每次兩到三個小時,英語的語音輸入與中文和德文相比,實在是非常地少。
既然如此,那我家三語的平衡如何把持住?我想,諼諼的英語環境,主要並非來自於外在環境,而是來自於書本。雖然英語的語音輸入不多,但是他的英語字彙量在三語中還是最多的。由此推論,他的英語不是聽來的,而是讀來的。
此外,我家沒有電視、也不看影片、更沒有請家教、我們夫妻在家也從不說英文,但是孩子仍然能夠藉著每天閱讀英文,維持一定的英語力,在拼字上,目前更是遙遙領先了德文。
今天讀經讀到「撒母耳上第十九章」,文中有個字cistern,我不認識,我本來以為諼諼不可能知道的,因為我的英漢字典裡面沒有這個字,我只是隨意問了一下,沒想到,他卻說:「井、well、Brunne」依序中文、英文、德文的翻譯,媽媽驚訝得不得了。
閱讀的確能夠補足語音輸入的不足,根據研究,從電視、電影所得到的字彙,要比從童書中所得到的,少很多。這就是為什麼,近幾年,各國大力推廣親子共讀的主要原因,因為從書中所得的字,比從聽來的還要多很多。
此外,閱讀還可以避免受到小朋友們口齒不清的影響,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問題,我們住美國時,隔壁鄰居有個小女孩比諼諼大不了多少,她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是她說的話,實在是太奇怪了,連她自己的父母都搖頭歎氣,反正需要翻譯就對啦!兩個人在一起玩沒多久,諼諼就模仿她的說話的習慣。我沒有禁止諼諼跟她玩,但心裡面實在是不希望,孩子才出去玩沒多久,回來說話就變成媽媽聽不懂。
所以啊,閱讀可以對抗澳洲這種深奧難懂的口音,即使跟當地小孩玩,也能完全免疫。我家自學完全使用美國音,媽媽既聽不懂英國音,更聽不懂澳洲音,諼諼只有學到一點澳洲尾音,但英文的發音,各腔各調變得最厲害的還是母音,只要母音維持不變,聲調有些不同(也不要離譜得像印度腔和新加坡腔),媽媽勉強一點,也可以馬虎聽得懂!
我為什麼強調母音呢?諸位有興趣的話,試著在家教英語拼音,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如果母音的發音「朝令夕改」的話,教媽媽怎麼教?難怪有這麼多讀寫障礙出現。
不管有多少人吐槽美國音,為了教會孩子的拼音,我嚴守美國音,正確來說,北美音。我不想為了英國音比較優美,或者為了適應澳洲音而弄得人仰馬翻,我不想為了解釋澳洲音的home(聽起來像ham),要費盡唇舌。諼諼四歲開始按照美國音學phonics,現在也按照phonics學拼音,我實在不想要有任何變動。
總而言之,諼諼在家自學,沒有爸媽在家說英文給他聽,也與澳洲人不相干,最多只能自言自語,但至少書能夠「說」給他聽。我家的英語來源主要來自哪裡呢?不就是書唄!
永矢弗諼
moriajoel.blogspot.com.au
或
三語混血兒
http://blog.sina.com.cn/trilingual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