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

踏上語言之旅:2

Moria Flaig


此外,我在德國學德文時,對於德國人教導外文的方法,非常讚歎:所謂的啟發式教學。沒有記文法背單字,而德文的文法這麼複雜,單字這麼長,用啟發式教學怎麼學呢?這就是啟發式教學的奧秘了。

在德國學了一年的德文之後,旋接著就到了巴黎的語言學校註冊了三個學期,之後又回到德國正式入大學讀書,一開始所選修的輔系的是羅馬語系,但是因為自己只學了三個學期的法文,相較於德國同學在學校已經學了九年法文,一年半與九年相比,程度與人相差一大截,而且羅馬語系輔修必須選兩種以上羅馬語,還要必修拉丁文,自己上了一個學期之後,在強大的課業壓力之下,只好放棄,改選日本學。

日本學要求必選文言文,太好了,文言文考試對我來說並不難。而且難度非常高的古日文,也因為和中國類似的文化背景,也順利通過了。但自己到畢業前,其實只會讀日文,聽說能力並不好,在那個網路還不是很發達的時代,要學日文不是上網就能學了。要直到多年後,自己有機會到日本生活一年後,才算真正學會了日文。

在這個過程中,我慢慢地了解到一個原則,如果沒有在地學一個語言,是很難達到突破聽的障礙,說的恐懼。使用外文就是一個腦力激盪的過程,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安逸於一個舒適沒有挑戰的環境,人在一個語言的環境生活久了,大腦就會自動排除新的挑戰,只想安居在熟悉的環境之中。

在我所有學過的語言中,義大利文是我最鍾愛的語言,這源自於自己對於歌劇的熱愛,但是我只在義大利旅行過,沒有在義大利生活過,而且我是在德國學的義大利文。上了完了初級課程之後,中級會話就沒辦法上了,馬上就碰到會話的瓶頸,只能靠自己在家用功加強閱讀能力,不敢面對太費腦筋的會話課。

後來來到英語的環境,似乎有類似的狀況,雖然經過學院紮實的訓練,讀寫能力還算不錯的我,初到佛羅里達州時,大腦馬上意識到,南方腔極具挑戰,懶惰苟且的心態,大腦極不願相信自己聽得懂南方腔(天啊!我老公的史瓦本腔都聽不懂了,為什麼我應該聽得懂南方腔),說實在,一點學習的動力也沒有。後來還是乖乖地帶著孩子去教會上了一年的英語,雖然一個星期只有兩次,每次兩個小時,但兩歲大的默默卻從中學會了英語,而我的大腦終於有一天也相信了,自己聽得懂南方腔了。

從心理上的排斥煎熬,到目前每天能夠有把握地讀英文繪本給孩子聽,其中經歷到蠻多的挑戰,主要是要強迫自己去回憶在學校所學過的英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過程。很不辛地,自己的發音嚴重地受到德語和法語的影響,再加上,有很多字已經想不起來它的發音了。自己對發音沒有很大的把握,加上濃濃的德國腔,每天在家都要面臨三種語言的轉換和轉變發音(從德文音轉英文音)的問題,但我還是努力地讀英文繪本給孩子聽,主要不是怕孩子在學校輸了那些美國小孩,更不怕孩子學了媽媽蹩腳的發音,而是要讓孩子喜歡上英文。讀故事書給他聽,我有個大發現,無論媽媽讀什麼故事,讀什麼語言,孩子都聽得津津有味,啊!在孩子的大腦中,語言是沒有「界線」的。請看下一篇:「媽媽我沒有學英文啊」

孩子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示:每個孩子天生喜歡學習,沒有不願意學習的孩子,孩子的大腦不會偷懶,眼中永遠閃爍著好奇,耳中時時聆聽領受,不管媽媽讀的是什麼文什麼語,孩子的大腦永遠把它當成「母語」來聆聽。而我們之所以會厭倦學習,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壞了我們學習的胃口。我的孩子每天在學習,但是他並不知道他是在學習,他認為他在遊戲,在模仿一切他所聽到的,「話」就是這樣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