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我為什麼要寫這個部落格



黑森林小城Gengenbach

自從懷孕之後就沒再繼續耕耘部落格了,時光荏苒,算來以前那個部落格已被我冷落了六年,連帳號登錄密碼都忘了,只好找塊新的園地重新耕耘。

這些年為了教養孩子,從一些多才多藝的媽媽所寫的部落格中,得到不少啓發,吸收了她們的經驗,我的孩子因而少走了不少冤枉路,獲益良多。

但在面臨多語教育的問題時,卻往往苦於找不到中文資料,雖然國外有不少媽媽以英文撰寫教育多語寶寶的甘苦談,但是專門撰寫多語教育的中文的網頁卻難以找到。

更鑒於,如何教導多語寶寶「閱讀」方面的部落格少之又少,尤其是中文閱讀方面,大部份的媽媽也都還在實驗之中,於是我興起了記錄孩子語言發展的念頭,想為孩子找到一個有效率的漢字學習法。

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找到,啓發我最深的是「家有春秋」的作者楊嵋老師。她家的狀況跟我們家很類似。媽媽說中文,爸爸說英文,居住在德國,大環境是德文,夫妻都是梵文學者,孩子到目前為止所學的語言是:中文、英文、德文、梵文。

而我們家狀況是,媽媽說中文,爸爸說德文,居住在美國和澳洲,大環境說英文。孩子到目前為止所學的語言是:中文、英文、德文、日文、法文。


部落格的名稱來自默默的中文名字傅諼,傅諼是取自成語:「永矢弗諼」,隱了「弗」字呼應我家德文姓氏,改成傅字,遂成了傅諼。意取聖經希伯來書中:「神起了誓,永矢不忘」之意。孩子還有個日文名字默(Moku),呼應乳名諦諦,意指聖經為神所默示的真諦。在格子裏,我所提到默默或是諼諼,其實是同一個孩子。

默默出生於2010年六月,今年夏天就要滿五歲了,四歲半時已經學會了英文和德文閱讀,並達到獨立閱讀的程度。就在我開始要教導他學漢字之時,無奈上窮碧落下黃泉,東找西找,一心要找到個學漢字的好方法,卻受到很多挫折。

楊嵋老師的讀經教育給了我很多啓發,不同的是,我們是基督徒,我們讀的經自然是聖經,而非四書五經。我寫這個部落格的目的也是基於一個信念:聖經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教。

實際上,默默剛滿四歲時,我也用過同樣的方法教他認英文字,就是利用孩子超強的記憶力,讓他把文章背起來,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認,沒多久,孩子就領悟了拼音法,可以自行流利地閱讀英文了。不可否認的是,我配合了phonics來教,孩子從中知道了拼音原則,領悟到了拼音文字的捷徑:英文閱讀是有系統、有規則可循的。


默默學德文閱讀時,更是直接就讀了,我們沒有教他任何讀音規則。在孩子已經會說德文了,也會閱讀英文了的前提之下。在學習德文閱讀時,就只是讓他自己嘗試讀出,讓他眼中所見的字形,來對以往耳中所聽到的音。在很短的時日之內,幾乎是一夜之間,諼諼就學會了德文閱讀,並馬上能夠閱讀主題式的兒童百科。主題集中在中古史、騎士、城堡和羅馬帝國。

當然運用這個方法的先決條件是,孩子必須已經會流利地使用這個語言了,他只是試圖從眼睛看到的文字中,去對自己耳朵曾經聽過的語音,然後大聲讀出來。

其實中文的認字過程也是大同小異,只是漢字缺乏讀音的提示而已,而且筆畫繁複、辨認的難度高。

我所使用的識字法,其實是德語界已廣為人知的,稱為Ganzheitsmethode「全字形識字法」,就是讓孩子在認字時,在視覺上,將每個字視為一整個字,而非讓孩子先將一個字母一個字母一一拼出來,然後再讀出整個字。「拼音拆解法」的缺點是,要先拼音在認出字,手續比較多,閱讀的速度緩慢。要讀出一個字就已經不容易了,何況是整個句字。

而「全字形識字法」對於學習德文閱讀的孩子相形重要,主要是因為德文字大多很長,要讓一個注意力不高的小小孩,一個字母一一拼出後,才讀出一個字來,這個步驟會讓小孩感到吃力,更何況要求他們將這樣的一串字連成句子讀出來,這會讓孩子挫折不已,因此「拼音法」容易造成孩子學習上的閱讀障礙。

於是有學者提出「全字形閱讀法」,就是將每個字視為一個整體來閱讀,而非先拆開分解後,再拼成一個字,他們也用「全字形閱讀法」來訓練閱讀障礙的孩子。


當然我寫這個部落格的目的不是要驗證:「背經文是否可以解決閱讀障礙?」而是想說,在缺乏中文的環境中,為那些生活在國外的孩子們,找到一個教導孩子學習漢字的一個好方法。

此外,我也要和大家分享,如何教養多語寶寶?如何在強勢語言之外,在學校體制之外去耕耘另外兩個甚至三個語言?

最後,我也要和大家分享,在沒有電視沒有網路之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或是「日文耳朵」、「德文耳朵」。

在此,我也認同楊嵋老師所致力耕耘的經典教育。有些人認為讓孩子讀經典,就是讀經典「故事」。其實經典的重要性,並不在故事本身,而是在於文字。只有經典才有深刻的文字力度,這種文字若能夠成為孩子日後思考表達的媒介,可以提高孩子語文能力。

諼諼在四歲時就能夠日以繼夜專心地聽長篇的英文有聲小說:海蒂、小公主、The little house in the big wood系列等等,每部小說都聆聽數遍,樂此不疲。有些有聲書甚至長到10幾片CD,這些都不是改寫後的簡短版,都是原書朗讀的長篇小說。如何知道孩子有聽進去?很簡單孩子在玩的時候,自己就會自言自語照本宣科把聽過的「背出來」。長篇小說的能說出片段,短篇的一片CD的,甚至是從頭到尾都「背出來」。

楊老師常說,我們都低估了幼兒的能力,以為容易的他們才學得起來,我自己也學過一點梵文和拉丁文,那麼複雜的文法,在古代,每個嬰兒都是在未瞭解複雜的規則之前,就直接會使用他們的母語了,無可置疑地,每個古羅馬人的嬰兒自然而然都會說拉丁文。今天,我們的教育的確低估了孩童的能力。

剛剛我在撰文時,孩子在一旁聽法文原版的「小王子」,孩子不是第一次聽到法文,但他聽不懂法文,但卻被這優美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聽完還要求再聽一遍,在聽第三遍時安然地入眠。

這的確是經典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