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

踏上語言之旅:1


Moria Flaig
February 21, 2014


從小在升學主義的教育下成長,對於強調競爭,賽跑式的教育非常厭惡:所有的人都跑在同一個跑道上,同一種評比方式,同一個終點,不能離開跑道,沒有自主性,沒有個性,沒有自我。對於這樣非出自於自己的意願的學習,扼殺學習動機的教育,感到非常地厭惡。學習唯一的終極是,跑第一名,不然就是,不要輸在起跑點,不然就是,不要跑離跑道,輸人不輸陣。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所有的人都非得要擠在同一個跑道上,難道人生的路只有一條嗎?

我們那個時代的英語教育,目的只有一個:考試。學校只教孩子怎麼背文法、記單字、填充、問答、選擇。語言能力既非表達在聽說讀寫上,只是表達在選項。這樣的教育造成我自己非常排斥學英文,老是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完全沒有語言天份的人。大學畢業後,會決定去法國和德國讀書也是因為,自己覺得沒有學英文的天份,說不定去德文,沒有天份這件事就會變好。

現在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學校的生活,以自己當初那種嫌惡語言的態度,任誰也無法相信,到目前為止,我總共學了五種外語: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義大利文,加上母語中文和台語共七種語言。雖然我的義大利文只能限於閱讀能力而已,但這足以讓美國人驚訝不已。再加上學過丁點的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大約能夠讀懂包裝上的西班牙(在佛羅里達州所有的產品包裝和告示牌上都標有西班牙)。
老實說,學校畢業後,對於制式英文教學還是相當討厭,像詛咒一樣跟著我,幾度想加入學習英文的行列,但是都是因為以往考試的夢魘,讓自己裹足不前。不小心搬來美國之後,被環境逼得要復習以前學過的「英文」,注意!這不是學新的語言,只是復習而已,但自己又非常不願意回到過去,去復習那白色恐怖。

那種感覺覺得自己好像回到小時候,回到背單字記文法,準備考試的日子,到現在有時候夢中還會擔心著:自己還有好幾課的英文單字還沒有背,而明天就要期中考了,時間來不及了。這種荒謬無言的恐懼,無論走到哪個國家,始終伴隨著自己,無論自己學了多少語言,這個夢魘似乎永遠無法結束。

如果說對語言沒有熱愛,為什麼要去學這麼多種語言呢?乍聽之下,是種又恨又愛的情結,簡直是自找麻煩。歐洲徹底改變了自己原有的想法,到了歐洲之後,發現歐洲人學兩三種語言,很稀鬆平常,沒什麼大不了的,而每種語言背後的深層文化,都令人心儀不已。歐洲也改變了我對多元文化的看法,多元文化就是多語言傳統,這就是為什麼義大利北部有德語區,德國北部有丹麥語區,法國東部有德語區,更遑論瑞士,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等等多語國家,在一個國家中,無論這種族群人數多寡,在他們的國家中都會被接納和尊重。我去義大利德語區度假時,發現家家戶戶都懸掛著奧地利國旗,這裡人的德語有著腔調濃烈不易聽懂的方言,但是能感覺得到那裡的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傳統文化自豪。